《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等式的定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等式的含义;2. 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可以互相加减相同的数、等式两边可以互相乘除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两边可以互相交换位置等;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小黑板、彩色粉笔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量等式的含义,例如:“小明今天买了3个苹果,小红也买了3个苹果,他们两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通过列式子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引出等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小黑板,向学生讲解等式的定义,并解释等式的含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概念。
3. 等式的性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可以互相加减相同的数、等式两边可以互相乘除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两边可以互相交换位置等。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说明这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时的讲解和指导。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一些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了小红一些苹果后,两人的苹果数相等,请问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和代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代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代数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答疑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探究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自主探究,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以及等式的两边交换位置等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式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展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矛盾统一体。
数学关系中的相等与不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学习研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不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学习整个不等式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解不等式(组)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课位于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不等式的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不等式》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计算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不等式”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把代数转化为数轴,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难点: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进行简单的变形。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基础上,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目标: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②通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方程式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五年级上册已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
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教材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
但教材中只以天平作为方程概念的素材太过单一,所以本设计以9个材料感悟后形成的式子再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中辨析材料,聚类命名。
二、说学生分析在学习本内容以前,学生已近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学生对天平也已经认识,而且能读懂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也是学生用数学方式表达关系的基础。
本课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学生可能之前没有这样研究的经验,所以如何二级分类可能有些困难,要做适当的指导。
方程的概念很容易掌握,但是其内涵和外延的挖掘及理解学生往往会走入误区,以为未知数只能用x表示等,让学牛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从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逐步从具体走向抽象,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用语言叙述。
会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准备。
3.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体会由旧等式变为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并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与方程式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等式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左右两边平衡的概念。
②能力目标:在等式的运算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等式的性质运用中,让学生喜欢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通过观察等式的形式来判断等式是否成立。
难点是: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选择了适用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来发现等式的性质。
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形式,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等式的性质。
环节二、发现等式的性质。
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等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等式的性质。
同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等式左右两边的平衡关系,并找出平衡关系的规律和特点。
环节三、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后,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能够共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表达为等式的形式。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试讲者姓名],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呀?对,是一个天平。
天平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那如果天平两边平衡了,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
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探索等式的性质。
二、新授1. 探索等式的性质一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重 a 克的砝码,右边也放上一个重 a 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呢?非常棒,a = a。
接着,老师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重 b 克的砝码,同学们观察一下,天平有什么变化呢?对,天平还是平衡的。
那现在的等式又是什么呢?没错,a + b = a + b。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
好,这位同学你来说。
非常好,他说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那如果我们把加上的砝码拿走呢?天平还是平衡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对,说明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也仍然成立。
所以我们就得到了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 探索等式的性质二我们再来看看天平的另一种情况。
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重 a 克的砝码,右边放上两个重 b 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这时的等式是 2a = 2b。
现在老师把天平两边的砝码个数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同学们看看天平还平衡吗?平衡。
那现在的等式变成了什么呢?a = b。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大家思考一下。
好,那位同学你来说。
非常正确,他说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也仍然成立。
但是这里要注意哦,除以的这个数不能是 0。
所以我们得到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巩固练习1. 老师这里有几个等式,大家来判断一下等式的变形是否正确。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
本章共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不等式”。
本节课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即“等式的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2)了解等式的性质,如等式两边可以交换位置、等式两边可以相加减等;(3)能够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运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等式的性质,能够灵便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运算问题。
教学难点是匡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特殊是等式两边可以交换位置、等式两边可以相加减等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巩固练习。
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2)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如果x+3=7,那末x等于多少?”引导学生回答,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量等式的性质。
2. 讲解新知(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等式的基本概念,即等号两边的值相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量等式的性质,如等式两边可以交换位置、等式两边可以相加减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在数学运算中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和规律。
在数学中,等式是数
学语言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由相等符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的。
第一,等式的可逆性。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表达式a和b,a=b成立,同时b=a也成立。
这是因为等式表示的是两个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不论交换两个表达式的顺序,其结果仍然保持不变。
第二,等式的传递性。
如果等式a=b和等式b=c都成立,那么a=c也成立。
这是因为等式的传递性是由相等关系的传递性所决定的,即如果两个对象相等,那么与其中一
个相等的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也相等。
第三,等式的可加性。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表达式a和b,以及任意一个表达式c,如果a=b成立,那么a+c=b+c也成立。
这是因为等式的可加性是由数学运算的可加性
所决定的,即对两个相等的数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仍然相等。
第四,等式的可乘性。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表达式a和b,以及任意一个表达式c,如果a=b成立,那么a*c=b*c也成立。
这是因为等式的可乘性是由数学运算的可乘性所决定的,即对两个相等的数进行乘法运算,其结果仍然相等。
第五,等式的替代性。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表达式a和b,以及任意一个表达式c,如果a=b成立,那么在c中将a替换为b,得到的新表达式与原表达式等价。
这是因为
等式的替代性是由等式的传递性以及数学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所决定的。
以上就是等式的性质的简要介绍。
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包括解方程、推导等数学运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b、能力目标: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C,情感目标: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
(四)、教学难点: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二、说教法㈠教学方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㈡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
(2)由内向外原则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三:说学法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作等学习方法。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引言概述: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推导数学定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在运算中具有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了解等式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等式的性质入手,详细介绍等式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一、等式的基本性质1.1 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1.2 等式的对称性:如果a=b,则b=a。
1.3 等式的反身性:任何数等于它自己,即a=a。
二、等式的运算性质2.1 等式的加法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2.2 等式的乘法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成立。
2.3 等式的幂运算性质:等式的幂运算遵循指数运算法则。
三、等式的转化性质3.1 等式的等价转化: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等价变形,等式仍成立。
3.2 等式的合并转化:将等式中的项合并或分解,得到等价的新等式。
3.3 等式的化简转化:将等式中的复杂表达式化简,得到更简单的等式。
四、等式的应用性质4.1 等式的代入应用:将已知等式中的某个变量代入另一个等式,解决未知量。
4.2 等式的推导应用:通过等式的逻辑推导,得到新的等式或结论。
4.3 等式的证明应用:利用等式的性质和规律,进行数学证明和推理。
五、等式的实际应用5.1 等式在方程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式,解决未知数问题。
5.2 等式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等式的性质推导几何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5.3 等式在物理中的应用:通过等式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问题并得出结论。
总结:等式的性质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对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性质、转化性质、应用性质和实际应用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等式的概念和规律,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学生练习册。
3. 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等式的概念,通过提问和举例让学生了解等式的定义。
2. 概念讲解(15分钟)a.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的数学语句。
b. 等式的性质:等式具有等价交换性、等价加减性、等价乘除性等性质。
3. 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20分钟)a. 等式的等价交换性:等式两边的项可以交换位置,等式仍然成立。
b. 等式的等价加减性: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上(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c. 等式的等价乘除性: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4. 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等式解决,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和基本运算法则,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作业布置练习册上与等式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等式的概念,讲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示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思量和实践来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但是,在时间控制上需要注意,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能够正确地利用等式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式的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新课讲解(20分钟)a. 引入等式的性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运算法则,如等式两边加之或者减去相同的数仍然相等。
b. 等式的性质:讲解等式的对称性、传递性、反射性等性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c. 等式的运算法则:讲解等式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a.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b. 引导学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等式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a. 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b. 引导学生思量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利用等式解决购物打折问题等。
5. 归纳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理解。
四、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投影仪2. 教学PPT3. 教学实例和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价: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等式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了学生对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传递性、对称性和反身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和理解。
2.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定义,例如:什么是等式?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的关系,表示两个表达式的值相等。
例如:2 + 3 = 5,表示2 + 3的值等于5。
3. 等式的传递性(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演示等式的传递性。
例如:如果a = b,b = c,那末a = c。
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让学生理解等式的传递性。
4. 等式的对称性(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演示等式的对称性。
例如:如果a = b,那末b = a。
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对称性。
5. 等式的反身性(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演示等式的反身性。
例如:对于任意的数a,a = a。
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反身性。
6. 综合运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一些苹果,小红有两倍于小明的苹果数,小华有三倍于小红的苹果数,如果小明有5个苹果,那末小华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列方程和运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等式的性质,并强调等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8.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9.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公开课)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公开课)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在数学学科中,等式是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它是数学推理和计算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本质,并能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公开课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系统地介绍等式的性质与运用。
二、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具有相等关系的两个代数式,它们的值相等。
例如:2x +3 = 7。
三、等式的性质1. 传递性传递性是等式的基本性质之一,它是指如果a=b,b=c,那么a=c。
例如:如果2x + 3 = 7,且7 = 4 + 3,那么2x + 3 = 4 + 3,最终得出2x=4。
2. 对称性对称性是等式的另一个重要性质,它是指如果a=b,那么b=a。
例如:如果2x + 3 = 7,那么7 = 2x + 3也成立。
3. 反身性反身性是等式的自反性质,它是指任何数与自身相等。
例如:对于任意的x,都有x = x。
4. 替代性替代性是等式中的基本操作,它是指可以在等式的两侧同时加减、乘除、替换等操作,而不改变等式的真值。
例如:如果2x + 3 = 7,那么可以在等式两侧同时减去3,得出2x = 4。
四、等式的解法1. 方程的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存在相同的项但系数相反时,可以通过加减消元法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方程3x + 2 = 9 - x,可以通过同时加减x和2,将方程化简为4x = 7。
2. 方程的乘除消元法当方程中存在系数为倒数的项时,可以通过乘除消元法来消除这一项。
例如:对于方程2(x + 1) = 3(x - 2),可以通过除以2,将方程化简为x + 1 = 1.5(x - 2)。
3. 方程的变形与合并同类项对于复杂的方程,可以通过变形和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来简化方程,从而求得解。
例如:对于方程2x^2 - 3(x + 2) = x^2 + 4,可以通过展开和合并同类项,化简为x^2 - 3x - 10 = 0。
五、等式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等式的性质不仅应用于数学题目,还可以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对等式的性质的探究和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方程的本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天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是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方程,并且能够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但是,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究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解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等式的性质》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方程的意义时,对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1. 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 学法: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平的图片,引出等式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提出问题: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物品,天平会怎样变化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 探究新知(1)探究等式的性质一①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两边同时放上一个 50 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 50 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
②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天平两边同时加上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引言概述: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的关系。
在数学中,等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等式的性质,包括基本性质、对称性、传递性、替换性和应用性。
正文内容:1. 基本性质1.1 左右互换性:等式两边的表达式可以互换位置,仍保持相等关系。
1.2 倍数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仍保持相等关系。
1.3 加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仍保持相等关系。
1.4 乘除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非零数,仍保持相等关系。
1.5 幂运算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取幂运算,仍保持相等关系。
2. 对称性2.1 左右对称性:等式两边可以互换位置,仍保持相等关系。
2.2 倒数对称性:等式两边可以互换倒数位置,仍保持相等关系。
2.3 平方对称性:等式两边可以互换平方位置,仍保持相等关系。
3. 传递性3.1 如果a=b,b=c,则a=c。
等式具有传递性,可以通过等式的传递性推导出新的等式。
4. 替换性4.1 等式可以在其内部替换相等的部分,仍保持相等关系。
4.2 等式可以在其外部替换相等的部分,仍保持相等关系。
5. 应用性5.1 等式可以用于解方程,通过变换等式的形式,求解未知数。
5.2 等式可以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性质,通过等式的推导和变换,验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5.3 等式可以用于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等式建立数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等式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基本性质包括左右互换性、倍数性质、加减性质、乘除性质和幂运算性质。
对称性包括左右对称性、倒数对称性和平方对称性。
传递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等式的传递关系推导出新的等式。
替换性允许我们在等式内部或外部替换相等的部分。
应用性使得等式在解方程、证明数学定理和建立数学模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等式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的数学模型。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等式,例如:2x + 3 = 7,引导学生思量等式的含义和解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2.1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两个含有相等关系的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如a +b = c。
2.2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仍相等。
- 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非零数,仍相等。
- 等式两边交换位置,仍相等。
- 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相等的数,仍相等。
- 等式两边同时开方,仍相等。
2.3 等式的运算法则:- 加法法则:等式两边加之(减去)相同的数,仍相等。
- 乘法法则:等式两边乘以(除以)相同的非零数,仍相等。
3. 实例演练(20分钟)3.1 解方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示例1:2x + 3 = 7,解出x的值。
- 示例2:3(x + 4) = 21,解出x的值。
3.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示例3:某商品原价为x元,现在打8折出售,售价为48元,求原价x。
- 示例4:某公司总工资为x元,工资总额的1/4用于发奖金,奖金为6000元,求公司总工资x。
3.3 学生个别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巩固解方程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 拓展延伸(15分钟)5.1 给学生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2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等式的性质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3篇导读:《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全面总结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以前学生解方程习惯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式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运算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这样比较复杂的方程我们用上述方法还能求出它的解吗?我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入新课。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为等式性质的构建做好铺垫。
2.实验探索,从特殊到一般等式性质的呈现属于实验探究型课,目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
这里我分段逐步呈现等式的特性。
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图形,给学生一个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导学生用字母构建一个等式,接着在上一个平衡天平的基础上,两侧同放一个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做,两边才会保持平衡?通过学生实验得出使天平两边平衡的方法,并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接着通过几个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借助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天平两边成倍变化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情况观察归纳结论。
同时注意在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质。
上述讲授等式的性质用的是观察实验法,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和现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抽象出对象的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
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3.强化概念,指导学生尝试关于等式概念、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的引出,教法上采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练习回顾、交流的方式。
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采用师生共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和猜想,自已发现结论,并用总结的形式表述结论。
等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练习的速度越快正确越高,说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好。
因此在教学中得到等式性质后,就用三组尝试练习加强巩固和提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五、小结与练习本环节是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并质疑问难,除小结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同时也对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等式与方程联系、等式的性质。
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达到:(1)巩固所学概念;(2)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2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等式的性质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的内容是《你今年几岁了》第二课时,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
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b、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c、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3、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㈠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数学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数学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1、复习提问2、导入讲授新课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不等式的性质》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B 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不等式变形、化简、证明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在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基础上,系统归纳和论证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质。
因此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联系,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生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为不等式性质的证明。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会借助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理解等式性质,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在初中时曾经接触过三个关于不等式的结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它们进行证明,却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导。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类比——探究的教法,同时全程贯穿合作交流,通过这样的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在合作探究证明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掌握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提高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本节课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通过几个现实问题创设不等式的情境,如:公路上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用不等式表达即为v≤4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