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中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小学教案模板范文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小学学生三、授课时间1课时(40分钟)四、授课教师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课程知识;(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基础知识;(2)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学习方法与技巧。
2、教学难点(1)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2)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3)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主题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生动的语言,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
- 结合板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 通过示例、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和交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进行组间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4、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中小学教学实践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轻盈、活泼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燕子形象。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感受燕子形象,理解课文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生字卡片3. 燕子图片或视频4.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燕子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们在哪里生活?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燕子是一种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鸟类,它们常常在春天出现,是春天的使者。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5. 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燕子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生活习性。
2. 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燕子及其生活环境?3.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保护燕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燕子形象和课文意境。
2. 学生回顾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燕子》课文,背诵课文。
2. 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3. 写一篇关于燕子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燕子的喜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燕子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燕子的形象和生活习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中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
中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落花生》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之情。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花生》的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课文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花生的价值。
2.2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花生”、“种植”、“收获”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落花生》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花生的价值。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生字词卡片:使用生字词卡片进行单词学习和巩固。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5.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准备课文《落花生》的文本材料。
中小学教师教案备课模板
中小学教师教案备课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小学学生,具备基本的课堂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知识储备。
三、授课时间标准课时,例如:40分钟四、授课教师具备相应学科教学资格和经验的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关键技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 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技能,完成具体的操作或任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 过程目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 方法目标: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研究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 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课程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 关键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 重要原理的推导和分析。
2、教学难点- 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技能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回顾已有知识、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教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过渡。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练的语言对新知识进行讲解,注重知识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实物演示、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中小学教案精选6篇
中小学教案精选6篇教案一:《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地理概念,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2.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大陆、海洋等。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方式展示地理概念。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3.进行互动式的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三、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可以用一张全球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的地理特征。
2.山脉的认识与分类:通过展示山脉的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然后对山脉进行分类,如按照所在地域、高度等进行分类。
3.河流的认识与分类:同样通过展示河流的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全球各地的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然后对河流进行分类,如按照流域面积、长度等进行分类。
4.湖泊的认识与分类:展示不同湖泊的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地的湖泊,如五大湖、巴尔干湖等。
然后对湖泊进行分类,如按照面积、水深等进行分类。
5.总结与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分类,并讨论各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6.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如到当地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进行观察和调研,并记录下所见所闻,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式: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理作业,如整理所学地理概念和分类的笔记。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课堂互动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教案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著名文人的作品和风采。
2.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3.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文人作品的能力。
中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春》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运用字典查找不认识的字。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朗读、绘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朗读示范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3. 引入课题:《春》。
二、新课讲授1. 生字词学习-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 小组合作,用字典查找不认识的字。
2.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 教师点评,纠正读音和语调。
3. 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 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 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朗读比赛-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2. 绘画创作-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春天的图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拓展阅读,了解春天的其他诗歌或故事。
智慧中小学教育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在此填写课程名称,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学生需熟练掌握。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问题,需引导学生突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2)明确学习目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2. 课堂讲解(1)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2)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 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件。
2. 教学视频: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案例:收集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小学课堂教学教案(通用5篇)
⼩学课堂教学教案(通⽤5篇)⼩学课堂教学教案(通⽤5篇) 作为⼀位杰出的教职⼯,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是⼩编整理的⼩学课堂教学教案(通⽤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课堂教学教案1 教学⽬标: 科学知识 利⽤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活中的问题。
了解⼯程是运⽤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的有效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 这节课可以为学⽣提供发展以下探究能⼒的机会: 能够关注应⽤知识进⾏技术设计,利⽤技术解决⽣活问题。
让学⽣试着像⼯程师那样进⾏设计,体验设计制造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 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分⼯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将学到的与光有关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常⽣活中的应⽤。
教学过程: 课前为学⽣播放电影《偷天陷阱》 ⼀、提出问题 1、提问: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种表现的是什么场景?运⽤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 讲:设计这个场景的⼯程师就是利⽤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2、讲:今天我们也来复制⼀下这个装置,看看我们能不能把想法变成实际。
提⽰学⽣注意安全,戴好护⽬镜。
教师操作,请学⽣检测。
问:⾏吗?谁来检测?我们利⽤了什么原理? 讲: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的。
3、问:你们想不想⾃⼰完成⼀个?每个组也来试着复制⼀个报警装置,⼀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最快,效率最⾼。
学⽣尝试。
教师检测 找到速度最快的⼩组,问:你们组的速度最快,能不能向⼤家介绍⼀下你们的经验? 讲:你们现在就是⼀个团队,⼯程师在进⾏设计制造时也会成⽴⼀个团队,并且有明确的分⼯。
我们的团队也要有⼯作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合作。
⼩组分⼯,佩戴胸卡。
⼆、进⾏挑战 1、讲:现在我们就是⼩⼯程师了,敢不敢接收挑战? 出⽰任务卡 讲:你是⼀⽀著名⼯程设计团队中的⼀员。
⼀家博物馆聘⽤你们的团队设计⼀条光路报警通道,防⽌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失窃。
中小学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中小学语文《故都的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老舍以及《故都的秋》的背景知识。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能够分析并欣赏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老舍和他的作品《故都的秋》。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概括。
2.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老舍和他的作品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故都的秋》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寻找答案。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风格,创作一段小故事或描述。
学生互相评改并给予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练习,给予建议和反馈。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5.2 实地考察:学生参观故都的相关景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3 文化传承:学生了解并研究故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故都的秋》文本及相关注释。
6.2 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
中小学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中小学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
2. 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3. 能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
2.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1.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幂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底数幂相乘的结果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
2. 演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3. 举例说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和法则。
2. 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哪些实际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和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要求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释为何这种方法有效。
七、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同底数幂的乘法问题。
2. 收集学生的解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讲解。
3. 针对学生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八、应用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同底数幂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教学设计5篇学校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丽宏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次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对岳阳楼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丽气概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观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同学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小组争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丽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奇。
4.与对子沟通自己喜爱的语句:5.引导同学展示喜爱的语段,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学校语文教案2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办。
重点难点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改变,从而领悟国王由于受到惩办,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解并描述的道理。
教具预备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2. 有这样一句话:“给同学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同学点金术(学习的方法)。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1. 圈诞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老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老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中小学教案空白模板
课时:__课时年级:__年级__班教材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教学卡片等。
- 学生:预习教材、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新知识:- 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
-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演练新技能:- 教师示范(具体技能),引导学生模仿。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任务。
-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 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4. 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备注:-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教师教案备课模板
一、教案名称(在此处填写本节课的课题名称,例如:《分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
-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 学生能够将分数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 掌握分数的计算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 将分数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 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具(如:分数卡片、教具包等)。
- 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 准备好学习用品,如:文具、计算器等。
- 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授- 讲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实物演示、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 讲解分数的计算和比较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 巩固练习-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烹饪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些有趣的分数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小学《我爱学语文》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我爱学语文》第一章:汉字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汉字演变图。
3. 汉字笔画和结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内容: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汉字,体会汉字的美感。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汉字的书写,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和学习汉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汉字,试着分析其结构和笔画。
《我爱学语文》第二章:词语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构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
二、教学重点:1. 词语的构成和分类。
2. 词语的基本用法。
三、教学难点:1. 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词语分类和用法的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词语,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奥秘。
2. 新课内容:讲解词语的构成和分类,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和运用词语,体会词语的魅力。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词语的搭配和运用,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强调词语的重要性和学习词语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试着用学到的词语造句,并与家人分享。
《我爱学语文》第三章:句子的魔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和种类。
2. 培养学生对句子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表达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 句子的结构和种类。
中小学教学设计: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教学设计: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减少父母为自己操心。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讨论为什么父母会为我们操心。
2. 分析原因: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
3. 解决方案:如何改变自身问题,减少父母操心。
4. 父母角度:理解父母的担忧,学会与他们沟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为何会为我们操心,并找出解决办法。
3.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减少父母操心的计划,以此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向家长了解他们对学生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课件:1. 课件内容:包含引入话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案、父母角度等部分。
2. 课件形式: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有趣。
教案设计要点:1. 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
2. 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
4. 课件制作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为何会为我们操心。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父母的角色,体验他们的担忧,从而增进理解。
4. 互动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2. 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3. 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的关系4. 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5. 正确面对困境,塑造积极心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见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心理素质。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中小学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相关资源。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心理健康案例。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情境引入心理健康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小学夏天里的成长听课记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描绘出夏天里的成长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夏天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夏天的成长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运用描述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描述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场景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成长,激发学生对夏天的期待和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夏天里的成长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关键词汇和短语。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夏天里的成长场景,准备进行展示。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筛选出小组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小组合作,根据筛选出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创作一段描述夏天里的成长的场景描绘。
4. 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创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夏天里的成长的短文。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夏天里的成长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中高年级万能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中高年级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如生字词、公式、语法规则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课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生字词、公式、语法规则等。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实践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手工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七、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中小学《司马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司马光》这篇课文。
(2)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
(3)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敬先贤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诚实、谦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背诵与理解。
2. 重点字词的意思。
3. 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写字词及其意思。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出的司马光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司马光》,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讲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司马光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司马光的看法。
(2)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司马光的资料,加深对司马光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司马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课文背诵、练习题解答和资料查阅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小学《沁园春_雪》课堂教学教案
中小学《沁园春·雪》讲堂教课教课设计教课内容《沁园春·雪》毛泽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写景、谈论、抒怀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掌握粗心感情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立伟大志向和坚定信念教课要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课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课媒体大屏幕教课过程与方法:课题解说:这是一首词,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虽题为咏雪,实质上,却不只是是一幅景色画,更是一首雄伟的抒怀诗。
作者简介: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中。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长征队伍抵达陕北后,领导全党睁开了抵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主席曾于一场雪后在海拔千米的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赏识北国风光,进而写下这首词。
内容解说:1.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沁n莽莽mǎng格外妖娆yāor áo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思汗hán稍逊xùn风骚sāo今朝o2.词的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目睹的雪景,再写想象的虚景。
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总写北国风光;中间7句为第二层,详细写冰封雪飘,由“望”字统率;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看”和“望”相照顾,用字变换,显得天朗气清。
词的下阕谈论历史人物,分三层:第一层,前两句,承前启后。
第二层,中间七句,由“惜”字统率,情味盎然,意味丰富。
“略输、稍逊”也饶存心趣,极有分寸;“只识”二字传神,写出了成吉思汗的为人,也写出了人民对他的见解;第三层,末三句,颂扬人民。
下阕侧重抒怀,寓情于议。
难点研究:上阕如何写景的?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怀?上阕从北方苍莽大雪开始,一同头就视线宽阔,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工整对仗,上天入地,向八方睁开,在此诗人心里激情已一举遮住北国风光,而后又按方向次序写长城内外,黄河上下的气象,将一腔激情再贯四行,笔力千钧,包含了东、南、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雨说·郑愁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体会它们的作用2.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能力目标1.通过作者对春雨的描绘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情感页 1 第目标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教学媒体大屏幕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同学们,“雨”是诗人所钟情的宠儿,吟咏春雨,我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轻美诗风板书文题,作者)二、了解相关资料: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页 2 第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午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标示并疏解字词。
(1)注音:页 3 第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哑(yīn yǎ)襁褓(qiǎngbǎo)喧嚷(xuān)(2)释义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页 4 第: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温声细语:声音温柔而细小。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2.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语气和浯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示: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停顿恰当,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3.学生放声诵读,感悟诗中的意象。
思考:(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
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页5 第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
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清结合自己的想象,在“______的春雨”句式中填入恰当的修饰语,揭示诗人寄予“雨”的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脚步轻快、温声细语的春雨,有情护花的春雨等。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
是生命的源泉。
诗人抓住雨的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四、欣赏品味:1.请学生反复吟咏,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仔细品味。
页 6 第能表现全诗主旨的诗句,如:(1)“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诗句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博大的爱心,“丝缕”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
“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而博大。
(2)“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诗句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
才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
(3)“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诗句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于不露声色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
这快乐地安息”使人联想起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名句,雨是在祝福孩子们收获成长的甜美。
2.合作探究:诗歌第七、八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找出其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以品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页 7 第“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勇敢地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
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学生齐读全诗,体会诗意,感受春雨的美好。
4.说话延伸。
雨”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雨说”让我们体悟了她的情怀,请你用几行诗或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雨”的兴味。
(六)布置作业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教学后记: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内容雨页 8 第说·郑愁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体会它们的作用2.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能力目标1.通过作者对春雨的描绘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页 9 第体会诗歌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教学媒体大屏幕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检查作业各小组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对学生的个性创意,教师予以鼓励。
二、研读探究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思考:诗的副标题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用意是什么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
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页 10 第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
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合作探究:(1)诗歌活泼轻快,充满情趣。
请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的诗句,品味其表达效果。
比喻: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等比喻句的运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排比:如“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等排比句的运用,使句式齐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2)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页 11 第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跃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3)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
品读《雨说》,你认为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这首诗清新活泼,口语化的文字又清练流利。
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洋溢着古典韵味,如“蓑衣”“斗笠”“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象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页 12 第3.学生配乐诵读,体味诗歌意味。
教师引领学生归结诗歌写作特点:(1)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春雨之口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2)语言形象、清新自然,给人以亲切的美感。
(3)能够抓住春雨温柔细密的特点,进行诗意描写,使春雨和诗人对孩子们温柔亲切的爱意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三、课堂小结。
通读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天使的形象,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尽享成长的甜美。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四、布置作业:全文用拟人手法写春雨,活泼欢快,充满情趣,请同学们也页 13 第尝试运用这种手法,以“_______的诉说”为题,写一首诗歌五、板书设计: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郑愁予开头总起——探访大地为了孩子成长雨说吟咏春雨——亲近孩子甘愿奉献一切最后总结——祝福孩子爱心使者拟人手法祝福孩子、祝福祖国教学后记:页 1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