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字词解析。
-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这里是西北边陲的一个重要地标。
- “长云”:层层浓云。
这云啊,就像一块大布,把雪山都给遮暗了呢。
-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 “孤城”: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城在那遥远的地方,显得特别孤单。
-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从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感觉距离好远好远啊。
-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就是那漫天的黄沙,在这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啊,战士们打了好多好多仗。
“百战”可不是真的一百次战斗,就是说战斗很多很多啦。
“穿金甲”,这铠甲都被磨穿了,可见战斗有多激烈,战士们有多辛苦。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战士们心里就想着,不把敌人打败,就绝不回家,这决心可真是大得很呢!3. 赏析。
-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苍凉的西北边疆的画面。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的云又浓又长,把雪山都遮暗了,一座孤城在那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画面里有湖、有云、有雪山、有孤城、有关口,空间感特别强,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又艰苦的边疆。
-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更厉害了。
前面描绘了那么艰苦的环境,这两句呢就直接写战士们的决心。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铠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不怕,就想着一定要打败敌人才能回家。
这种决心就像一把火,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遇到了超级难的关卡,但是我们就是不服输,一定要通关才罢休。
1.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字词解析。
- “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是虚数,形容黄河很长很长。
黄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那气势可壮观了。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字词解析。
1. 大漠。
- 就是广大无边的沙漠。
想象一下,那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沙地,沙子像雪一样白。
这里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宏大、很空旷的场景。
2. 燕山。
- 是一座山的名字。
在这个地方,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
这个画面感很强啊,沙漠的白和月亮的弯,一静一动,很有韵味。
3. 金络脑。
- 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马笼头,一般是用黄金装饰的。
诗人说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这样漂亮又贵重的笼头呢?这其实是一种借物抒情的手法。
三、诗句赏析。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诗写得超级有画面感。
诗人就像一个大画家,用他的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沙漠月夜图。
你看啊,那沙漠里的沙子白得像雪一样,这得多壮观啊。
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这个比喻很形象,一下子就把月亮的形状描绘出来了。
这两句诗不光是写景,还营造出一种很苍凉、很孤寂的氛围。
就好像那匹马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这匹马心里肯定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那漂亮的金络脑,然后在清爽的秋天里尽情奔跑呢?这里诗人其实是在借马表达自己的愿望。
他就像这匹马一样,渴望得到重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大展身手。
就好比我们自己,有一身的本事,也希望有个好机会能发挥出来,不然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一、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字词解析。
1. 千锤万凿。
- 这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要经过很多次的敲打和挖掘才能从深山里弄出来。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可能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很费力气。
2. 烈火焚烧。
- 石灰石开采出来后,还要经过高温的烧制。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啊,但是诗人说它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这里的石灰石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面对烈火一点都不害怕。
3. 清白。
- 这里的“清白”有两层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钩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第10课古诗三首
第10课古诗三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你看啊,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压抑的画面。
“青海”那是个很大的湖,“长云”就是长长的云彩,这些云彩把雪山都给遮暗了。
就好像是大自然都在为战争的氛围添上一抹沉重的色彩呢。
-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有一座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个孤城感觉好孤单啊,在那一片广阔的边疆之地,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棋子,但是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
-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句可就很厉害了。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打了无数次仗,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
你想啊,铠甲那可是很结实的,能把铠甲都穿破了,得打多少仗啊,这就说明战斗特别频繁,战士们特别辛苦。
- “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这句就特别有气势。
楼兰在这里就代表着敌人,战士们发誓不打败敌人就不回家。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不完成任务就不罢休,这些战士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
2. 整体赏析。
- 这首诗从景色描写入手,然后写到战士们的战斗生活,最后表达战士们的决心。
就像一部小电影,先给我们看了场景,然后是主角的日常,最后是主角的豪言壮语。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王昌龄写得特别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像一个小炸弹,炸出一个很震撼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诗句解析。
-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句一出来就特别有感觉。
想象一下,晶莹剔透的夜光杯里盛着紫红色的葡萄美酒,那画面太美了。
这说明战士们的生活也有很享受的一面呢,在战争的间隙,还有美酒可以喝。
- “欲饮琵琶马上催”,刚要喝酒呢,就听到琵琶声响起,这可不是什么助兴的音乐,而是催着战士们上马打仗的声音。
这就像你正准备好好吃一顿大餐,突然闹钟响了,告诉你得去上班了,特别扫兴。
- “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士们说啊,如果我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你们可别笑话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1.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3. 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引发读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4. 王之涣以壮美的场景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第二首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是一首送别诗。
2. 诗中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3. 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波涛壮阔和远处山峦的景象,刘禹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不舍之情。
4. 诗中“远送从此别”的最后一句,表现出诗人深切的离别之情,令人感到诗人内心的苍凉与沉重。
第三首古诗《江雪》1. 此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江边的冰雪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3. 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江雪的美丽和神奇。
4. 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柳宗元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怀。
结语以上三首古诗各自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透过诗人的笔墨,展现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古诗,感受诗人的雅致情怀,感悟人生和自然的魅力。
古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文化瑰宝,深刻影响着后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在读懂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更能品味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回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勾勒出一幅宏大壮美的画卷。
在其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诗文内容、主题、名句和鉴赏等部分,供您参考:
1.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诗文解释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
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汉宫里传出了阵阵蜡烛的火光,轻烟首先飘入了贵族家庭。
②名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鉴赏
这是一首写寒食节风俗的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安城春天的特点,让人感到温暖。
2. 《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诗文解释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河汉女相对而望。
纤细的擢出白皙的手指,却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织不出布匹。
终日里泪如雨下不成布匹,银河看起来清浅又浅。
看似相隔只有几许距离,却隔着一水之间无法言语。
②主题
本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苦。
③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河汉女纤细的手指和泪如雨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银河和水的描绘,暗示了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更加突出了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古老的爱情传说和相思之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不怕——千锤万凿
敲打
千锤万凿出深山
虚指,表示 • •
数量特别多
开凿
制作石灰石
的原料很普通
画面:藏在深山里的石头经过无数次锤击敲打。
不怕——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画面:把石头变成石灰的过程需要烈火焚烧。 感受: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
不怕——粉骨碎身
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粉末
情景有什么作用?
衬托
悲凉 清冷
场面 诗人
壮志未酬
联想
钩
月牙
武器 征战沙场
诗人
思战 报效祖国
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显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思考: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何当
领起疑问 无限期盼
并没有 受重用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马 金络脑 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
突
托物言志
“志”与“物”
要有相似点
1.何当金络脑
何当: 何时将要 。
••
诗意: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
金装饰的笼头
。
2.烈火焚烧若等闲 等闲:_ 平常 ________。
••
诗意: 烈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朗读指导:《马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 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 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骑马奔驰,借以抒发 渴望为国立功的感情。朗读时语气豪迈,表 现出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出 主
志
诗人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浑不怕
石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8张PPT)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g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感悟
自读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思 考:竹石是抱着什么样的 态度来面对各种磨砺的?
古诗解读
把竹拟人化,体现了竹子的坚韧 不拔的性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 暗喻艰苦的环境。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0 古诗三首 竹石
古诗解读
竹石
xiè
【清】郑燮
扎根在石缝中的 竹子。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 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 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 《郑板桥集》。
课后习题
默写指导: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导: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共23张PPT)
诗的开头,作者就点明了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里的“咬”字,形象地描 绘了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紧紧抓住青山的情景。而“不放松”则表达了竹子对于生 存环境的坚定和顽强。竹子在山石中扎根,不畏风雨,不怕严寒,始终保持着坚韧 不拔的精神。
新课导入(二)
接下来,“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竹 子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地生长 ,证明了它的坚韧和毅力。这里的“立根”和“破岩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竹子的顽强和勇敢 。
主题概况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 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 强不屈的高尚品质,说明做人要有骨气, 不能随风倒。
知识梳理
竹石
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状
点 立根原在破岩中 物
正
直
倔
强
精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 神 任尔东西南北风 志
高 傲
风
骨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 尚品质。
译文: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它还是 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 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古诗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坚实,后两句写竹子坚韧 不拔。“破岩”写出它扎根的艰难和顽强,“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表明它承受着巨大的外 界压力。诗人用“咬定”“立根”“坚劲”等拟 人化且有力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 劣的境遇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 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和高尚节操。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课后总结(二)
个人感受与启示: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无论 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像竹子一样,不畏困难,坚定信念,保 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二、多音字:似:sì 相似shì 似的当:dāng 当前dàng 适当络:luò 脉络lào 络子骨:gǔ骨头 gū骨碌三、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四、课文解读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注解: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主题:《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题:《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咏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纵马驰骋渴望报国石灰吟特征情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强不屈堂堂正正特点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忍不拔顽强斗争主题
10 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 阳)人。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诗鬼” 的美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 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坚强不屈 堂堂正正
结构图解
竹石
特点 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状物
千磨万击还坚劲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忍不拔 顽强斗争
主题归纳
主题:《马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 咏马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含蓄表达出自 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 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 “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 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诗词大意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 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 悬夜空。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文本解读
3.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石灰 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文本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绘 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 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这 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 情秋。”这两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 思考与练习
马诗
D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皓的霜雪。
B.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 首田园诗。
C.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D.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 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 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 萧风竹之中。
竹石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马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 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 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 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广大的沙漠。 此指西北沙
(课堂笔记)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知识单-部编版
(课堂笔记)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知识单-部编版◎易错读音坚劲.(jìng)金络.脑(luò)千锤.万凿(chuí)焚.烧(fén)◎多音字yān(燕山) jìng(坚劲) hái(还有)燕劲还yàn(燕子) jìn(用劲) huán(归还)◎近义词如——似等闲——平常◎反义词快——漫清白——污浊◎注释解析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译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金络(luò)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译文】千锤(chuí)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译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yán)中。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知识讲解:
➢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①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知识讲解: ②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指边塞。 ③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知识讲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读一读,说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讲解: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知识讲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
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 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知识讲解:
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里体会
到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贵
矫
重
健
的
的
马
马
知识讲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装饰的知识讲解:
➢ 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yān shān sì jīn luò nǎo
燕山 似 金络脑
知识讲解:
➢ 师范读,明确停顿。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知识讲解:
品读古诗
➢ 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
马诗
导入
目录
CONTENTS
讲知解识 课练堂习
小结
导入:
填一填 ➢ 你会填吗?
一(马 )当先 (马 )到成功
老(马 )识途 千军万(马 )
万(马 )奔腾 快(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导入:
马诗
知识讲解:
初读古诗
➢ 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就是
古诗中
的写法。
小 结: ➢ 背诵古诗。
➢ 总结学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 ,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字法”:读、品、悟、背。
感谢聆听!
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再读一读,读出问句语气。
知识讲解:
体会写法
➢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老师
出示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
的情感?
知识讲解: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
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 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 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 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 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 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知识讲解: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 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 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课堂练习:
填一填
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 马 ,也是 人
写
。马,希望在广阔无自边由的地天奔地驰
里
自已才能。的人机也会希望有施 马 人
展
建功。立业诗的人志借向 喻 ,表
达自“己托渴物望言为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