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相关知识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培训课件
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原即FI,在凝 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 激活FXIII,生成FXIIIa,FXIIIa在Ga2+ 的 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 溶于水的交联蛋白多聚体凝块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7
抗凝
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 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平的凝血系统激活, 但循环血液并不凝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 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 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2
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玻璃、白陶土、硫 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启动因 子为FXII。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2-3 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7-8微米。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2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经 vWF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 激活的血小板经纤维蛋白原(Fg)介导相 互粘附(即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 集,呈可逆反应。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24
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 FXIIa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7
抗凝
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 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平的凝血系统激活, 但循环血液并不凝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 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 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2
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玻璃、白陶土、硫 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启动因 子为FXII。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1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2-3 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7-8微米。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2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经 vWF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 激活的血小板经纤维蛋白原(Fg)介导相 互粘附(即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 集,呈可逆反应。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
12/25/2023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宣教
24
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 FXIIa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凝血讲义PPT课件
凝血及纤溶检测方法
凝血及纤溶检测项目越来越多, 目前应用的实验大体分为:筛筛选试验
和确证试验 方法学上又可分为三大类:
功能测定 免疫学测定 化学测定
功能测定
即传统的最终以出现纤维蛋白作为判断 依据的方法
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TT),以及用各种缺乏因子血浆测定 某一凝血因子含量的方法等
三、凝血及纤溶实验质控
质量是医学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当今医学检验工作 中的关键问题
凝血与纤溶检验质量,关键在于诊断试剂。 以往,大量凝血检测试剂由于各实验室自行制备,手
工操作难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全国、全球标准化, 也难以达到室内、室间质控的要求 为此WHO和血栓和止血委员会(ICTH)制定了一些 标准或提供少数统一的标准品供各国校准各种试剂和 方法。国内市场上能购到的商品试剂来源,国外主要 有美国、法国;国内有天津、上海、北京、福建等。
凝剂使用后 PT缩短 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
• INR值:国际标准化比率
• 计算公式:
•
INR=(测量PT/正常PT)ISI
• 意义:它不但建立了测量值与正常人的对 照,而且,排除了不同实验室、不同试剂 之间的差异,使它的值更具有临床统一的 意义。在口服抗凝剂的监测中更有统一标 准的临床意义。
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原理
栓 该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
与
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钙离子后,观察其凝固时间。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
止
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血
参考值 检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凝血机制
凝血过程涉及一系列的酶反应和 蛋白质互作,最终形成血栓以阻 止出血。
凝血四项检查内容
凝血酶原时间(PT)
评估凝血因子活性和外源性凝血通路功能。
血小板计数(PLT)
评估血小板数量,判断止血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评估凝血因子活性和内源性凝血通路功能。
纤维蛋白原(FIB)
评估血浆凝血级联反应,判断纤维蛋白形成情 况。
3 定期质控检验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验,确保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补充凝血因子药物或血浆制品来纠
维生素K缺乏
2
正缺乏。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来补充。
3
血小板减少
补充血小板制剂进行治疗。
纤维蛋白形成异常
4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如 纤维蛋白浓度富集等。
凝血四项检查的注意液标本,避免造成误差。
2 严格操作规范
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检测,避免干扰因素影响结果。
凝血四项检查结果的解读
1
PT延长
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等
APTT延长
2
问题。
可能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异
常等问题。
3
PLT降低
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疾病、骨髓抑制等
FIB异常
4
问题。
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形成异常、凝血酶原 缺乏等问题。
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疾病诊断
凝血四项常用于评估血液凝结功 能,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及临床疾病诊断。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凝血四项的原理、检查内容、结果解读以及在临床中的应 用和意义。
凝血四项解读PPT课件
1、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 血液,带负电荷的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于血液而启 动。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 露于血液而启动。
凝血的过程
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使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凝血四项:
1、凝血酶原时间(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凝血酶时间(TT) 4、纤维蛋白原(FIB)
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
乏抗凝治疗。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二、缩短见于:
a、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早期。
b、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时间(TT)
简介: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 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间(TT) 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 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疾病状态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 疗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肺栓塞;预防体循环栓 塞;生物瓣换瓣;急性 心肌梗死(预防体循环 栓塞);瓣膜病房颤
机械瓣换瓣(高危);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 肌梗死复发);某些血 栓病人和抗磷脂抗体综 合征
主动脉双叶机械性瓣膜
INR INR 2.0-3.0
INR 2.5-3.5 INR 2.0-3.0
情况。
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于APTT的评价:
(1)因APTT对肝素的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用于 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监测中(倍为宜),但对于低 分子肝素的监测,APTT不敏感。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 露于血液而启动。
凝血的过程
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使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凝血四项:
1、凝血酶原时间(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凝血酶时间(TT) 4、纤维蛋白原(FIB)
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
乏抗凝治疗。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二、缩短见于:
a、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早期。
b、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时间(TT)
简介: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 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间(TT) 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 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疾病状态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 疗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肺栓塞;预防体循环栓 塞;生物瓣换瓣;急性 心肌梗死(预防体循环 栓塞);瓣膜病房颤
机械瓣换瓣(高危);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 肌梗死复发);某些血 栓病人和抗磷脂抗体综 合征
主动脉双叶机械性瓣膜
INR INR 2.0-3.0
INR 2.5-3.5 INR 2.0-3.0
情况。
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于APTT的评价:
(1)因APTT对肝素的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用于 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监测中(倍为宜),但对于低 分子肝素的监测,APTT不敏感。
《凝血基础知识》课件
02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的种类
凝血因子I:纤维蛋 白原
凝血因子III:组织因 子
凝血因子II:凝血酶 原
凝血因子的种类
凝血因子IV:钙离子 凝血因子V:加速因子
凝血因子VI:活化蛋白C
凝血因子的种类
凝血因子VII:维生素K依赖性蛋 白
凝血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 A
凝血因子IX: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影响凝血 的药物,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环境因素
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放射线 ,可能对凝血机制造成损害。
凝血机制异常的症状
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甚至 脑出血。
血肿形成
受伤后容易形成血肿或瘀斑。
关节腔出血
关节腔内出血,导致关节肿胀 、疼痛。
其他症状
如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 ,可能伴随贫血、休克等症状
凝血因子的功能
01
凝血因子IV:作为凝血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 因子,参与钙离子依赖 的酶促反应。
02
03
04
凝血因子V、VII、VIII、 IX:参与内源性凝血途 径,促进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X:参与外源性 凝血途径,促进血液凝 固。
凝血因子XI、XII:参与 接触激活的凝血途径, 促进血液凝固。
血栓成熟
随着血液流动和时间推移,血 栓逐渐成熟,变得坚固和稳定 。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 脂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 形成的风险。
血流缓慢或停滞
长时间卧床、久坐、缺乏运动等因素 可能导致血流缓慢或停滞,增加血栓 形成的机会。
凝血基础知识ppt课件
溶血、黄疸及高血脂症的影响,甚至加样中产生气泡也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D-Dimer: D- 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 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 联纤维蛋白凝块。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3-18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TT:主要反映纤维 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原理: TT:待测血浆加入标定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 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基础知识
临检部 RD228 2017.01.19
1 凝血概述 3 凝血仪原理 5
2 凝血项目简介 4 凝血产品市场情况 6
1 凝血概述
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机体出血、血液凝固和血液凝固调 节 的动态平衡过程。若止血、血液凝固活性增强或血液凝固调节机制活性减弱, 将会导致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或血栓形成(thrombosis);相反 便会引起低凝状态(hypocoagulability)或者出血倾向(hemorrhagic tendency)。
磁珠法:STAGO为例
双磁路磁珠法的测试原理如下:测试杯两侧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 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 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 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 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双磁路磁珠法进行凝血测试,完全不受
D-Dimer: D- 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 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 联纤维蛋白凝块。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3-18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TT:主要反映纤维 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原理: TT:待测血浆加入标定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 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基础知识
临检部 RD228 2017.01.19
1 凝血概述 3 凝血仪原理 5
2 凝血项目简介 4 凝血产品市场情况 6
1 凝血概述
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机体出血、血液凝固和血液凝固调 节 的动态平衡过程。若止血、血液凝固活性增强或血液凝固调节机制活性减弱, 将会导致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或血栓形成(thrombosis);相反 便会引起低凝状态(hypocoagulability)或者出血倾向(hemorrhagic tendency)。
磁珠法:STAGO为例
双磁路磁珠法的测试原理如下:测试杯两侧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 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 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小钢珠的 运动振幅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当 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双磁路磁珠法进行凝血测试,完全不受
凝血讲课PPT参考课件
因子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缺乏 时患血友病丙。
激肽释放酶原(PK):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PK激活后转化为激肽 释放酶(KK)。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促进Ⅻ-a对Ⅺ 的激活。
12
凝血因子的分类
3.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
包括因子Ⅰ、Ⅻ、Ⅷ、Ⅹ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凝血酶敏感。
1
内容
一、凝血的基本原理 二、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四、质量控制
2
正常生理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
3
正常止血过程
血小板收缩
血
管
组织因子
壁
损 伤
血小板激活
胶原暴露
首先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PF3
共同凝血途径
继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小板收缩蛋白
血流变慢
交
联
纤
止血
维
蛋
白
血块收缩
4
正常抗凝血系统
肝素
细
抗凝血酶
联想记忆:2+7=9 哪里都有10 联想记忆:7.10.2.9=气死二舅
PT反映的是:2.5.7.10因子
2+5=10,2*5=10
11
凝血因子的分类
2. 接触凝血因子:
指内源性凝血途径中与接触活化有关的因子,包括因 子Ⅻ、Ⅺ、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
因子Ⅻ(接触因子) 它可被固相(胶原或带负电荷物质)及液相(酶类等) 激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
抑制FIXa,FXa,FXIa,FXIIa
胞
抗 凝 血 系 统
抗 凝
凝血酶 蛋白C系统 血栓调节蛋白
灭活5.8因子、限制活性10因子与血 小板结合、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激肽释放酶原(PK):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PK激活后转化为激肽 释放酶(KK)。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促进Ⅻ-a对Ⅺ 的激活。
12
凝血因子的分类
3.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
包括因子Ⅰ、Ⅻ、Ⅷ、Ⅹ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凝血酶敏感。
1
内容
一、凝血的基本原理 二、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四、质量控制
2
正常生理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
3
正常止血过程
血小板收缩
血
管
组织因子
壁
损 伤
血小板激活
胶原暴露
首先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PF3
共同凝血途径
继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小板收缩蛋白
血流变慢
交
联
纤
止血
维
蛋
白
血块收缩
4
正常抗凝血系统
肝素
细
抗凝血酶
联想记忆:2+7=9 哪里都有10 联想记忆:7.10.2.9=气死二舅
PT反映的是:2.5.7.10因子
2+5=10,2*5=10
11
凝血因子的分类
2. 接触凝血因子:
指内源性凝血途径中与接触活化有关的因子,包括因 子Ⅻ、Ⅺ、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
因子Ⅻ(接触因子) 它可被固相(胶原或带负电荷物质)及液相(酶类等) 激活,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
抑制FIXa,FXa,FXIa,FXIIa
胞
抗 凝 血 系 统
抗 凝
凝血酶 蛋白C系统 血栓调节蛋白
灭活5.8因子、限制活性10因子与血 小板结合、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相关知识PPT课件
38
推广策略
39
内科推广策略 -血液科、急诊科、ICU、产科、肝病科
1、通过推广指南及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在临床上的 获益,让医生认可获得性纤维蛋白减少症即 FIB<1.5-2g/L,补充纤维蛋白原
2、传递纤维蛋白原与冷沉淀相比的优势,差异化冷 沉淀
40
外科推广策略
-心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
1、通过推广指南及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在临床上的 获益,让医生认可补充纤维蛋白原可以保证患者 围术期凝血功能正常。安全性良好,正常剂量不 增加血栓风险
通过传递纤维蛋白原剂量与 体内浓度提升关系和安全剂 量数据,让医生足剂量足疗 程使用
首选冷沉淀的医生
行为:首选冷沉淀 观念:
认可补充纤原可以纠正低纤 原水平
用药规范,遵守指南 对纤原制品与冷沉淀差异不
了解 传递信息:
传递纤维蛋白原与冷沉淀相 比的优势,让医生认识到使 用纤维蛋白原制品更安全有 效
Blood. 2015 Feb 26;125(9):1387-93.
维持内稳态: 正常体温、正常血钙、正常PH
纤维蛋白原(25-50mg/kg) 或冷沉淀(8-10 U)
浓缩血小板(8-10 U) FFP(20-30mL/kg)
大量输血方案
26
血液科
27
血液科
2019/7/5
28
血液科
ISTH/SSC最新共识 推荐Fib<1.5g/L时DIC患者使用人纤维蛋白原
22
临床应用
23
『适应症』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 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凝血障碍即出血)
推广策略
39
内科推广策略 -血液科、急诊科、ICU、产科、肝病科
1、通过推广指南及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在临床上的 获益,让医生认可获得性纤维蛋白减少症即 FIB<1.5-2g/L,补充纤维蛋白原
2、传递纤维蛋白原与冷沉淀相比的优势,差异化冷 沉淀
40
外科推广策略
-心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
1、通过推广指南及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在临床上的 获益,让医生认可补充纤维蛋白原可以保证患者 围术期凝血功能正常。安全性良好,正常剂量不 增加血栓风险
通过传递纤维蛋白原剂量与 体内浓度提升关系和安全剂 量数据,让医生足剂量足疗 程使用
首选冷沉淀的医生
行为:首选冷沉淀 观念:
认可补充纤原可以纠正低纤 原水平
用药规范,遵守指南 对纤原制品与冷沉淀差异不
了解 传递信息:
传递纤维蛋白原与冷沉淀相 比的优势,让医生认识到使 用纤维蛋白原制品更安全有 效
Blood. 2015 Feb 26;125(9):1387-93.
维持内稳态: 正常体温、正常血钙、正常PH
纤维蛋白原(25-50mg/kg) 或冷沉淀(8-10 U)
浓缩血小板(8-10 U) FFP(20-30mL/kg)
大量输血方案
26
血液科
27
血液科
2019/7/5
28
血液科
ISTH/SSC最新共识 推荐Fib<1.5g/L时DIC患者使用人纤维蛋白原
22
临床应用
23
『适应症』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 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 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凝血障碍即出血)
医学凝血机制讲解专题课件
蛋白C
蛋白S
III(组织因子)
IV(钙离子)
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
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 b. V-k依赖, 肝功能 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 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
凝血机制讲解
生理性止血
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方面 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面, 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达到止 血目的。
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 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
(聚合成可溶纤 维蛋白)
纤维蛋白形成期
Ca2+ . XIIIa XIII
不可溶性多聚体
抗凝系统
细胞清除
正常的抗凝功能
体液灭活
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
抗凝血酶 III(AT-III)
对凝血酶有直接的 抑制作用外,对 Xa、Xa等凝血因 子亦有抑制作用
蛋白C系 统
裂解VIIla 和Va
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TFPI)
XI (血浆凝血致活酶前体) XII (Hageman因子)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PK (激肽释放酶原)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HMWK+XIIa
XII
PK
激肽释放酶
XIIa
2. 凝血途径
内源性: XII XIIa
外:
第4章血凝分析ppt课件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 生物物理法
光学法
光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血浆在加入激活剂后浊度的变化来测定 测定凝血时间的。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种。
散射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当待测血浆 中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 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被 其散射。接收器接收散 射光并将其转变成电信 号。
双磁路磁珠法、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底物 显色法等等。 5.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控制凝血仪的所有工作过程,并将 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测试结果。 对检测结果进行存储、质控统计等工作 6.输出设备
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打印机输出测试结果。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反应总原理
病人血浆 不同反应试剂
Fibrinogen
检测血浆凝固 的时间
Fibrin
PT(凝血酶原时间)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纤维蛋白原) TT(凝血酶时间)
12 11
凝血途径 (简化)
3 7
98
1 纤维蛋白原:
10+5
2 凝血酶原
Fibrin
为 了 规 范 事 业单位 聘用关 系,建 立和完 善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事 业单位 工作人 员聘用 制度, 保障用 人单位 和职工 的合法 权益
第二节 仪器检测原理
• 血凝仪可进行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
PC PS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内原性凝血因子 外原性凝血因子 蛋白C 蛋白S
有关凝血(已看较好)课件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由于后天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通 常在成年后发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包括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药物影 响等。这些疾病或因素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导 致凝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瘀斑、紫癜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重疾病,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凝血系统过度激活,造成全身性 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定期进行凝血检测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了解凝血指标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凝血异常。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凝血异常病史的人更应关注凝血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凝血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 法林、肝素等。
止血药物
用于加速血液凝固,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 酶原复合物等。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止血。
凝血过程
通常是由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首先发 挥作用,随后通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使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凝血机制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 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同时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参与 凝血过程。
凝血的过程
01
02
03
凝血第一步
损伤部位血小板迅速到达 并发挥作用,释放出血小 板因子,启动凝血级联反 应。
凝血酶的产生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培训课件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
14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
15
凝血常规解读:
APTT(20-25s):在受检者的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和Ca2+,观察 凝血时间。是监测内源性凝血系统较灵敏和最常用的试验,延长10s以上 异常。APTT延长见于:1)因子II/V/VIII/IX/X/XI/XII/PK/HK缺乏,可见大 部分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2)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 性抗凝物质常用试验,(肝素作用机制使II/X/XI/XII失活加快),监测测肝 素时一般维持在相当正常值的1.5-2.5倍认为是安全的。
6
CONTACT FACTOR PATHWAY
(Intrinsic Pathway)
TISSUE FACTOR PATHWAY
正反馈
Tissue Factor
VII
VII
XII
a
XII
a
IX
2
a
TF VIIa Ca2+
+
II + IXa
传统通路
VII
a
I
VIIIa Ca2+
二、机体的抗凝功能
1、细胞抗凝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对凝血因子、组 织因子、凝血酶原激活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的吞噬、清除作用。 2、体液抗凝系统: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和肝素; 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
9
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
1、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 肝素) 2、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 3、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 阿司匹林) 4、新型抗凝药物
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VitK在肝内合成Ⅱ、Ⅶ、Ⅸ、Ⅹ 这些凝血因子,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经形成的上述凝血 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 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 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 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凝血相关知识》课件
凝血因子
I
V
(Calciu
m):参
与凝血过
程,维持
凝血酶活
性
凝血因子 V (Proacc elerin): 在凝血酶 的作用下 转化为加 速凝血酶
凝血因子
V
I
(Stuart
-Prower
Factor):
参与凝血
过程,促
进纤维蛋
白溶解
凝血因子缺乏的影响
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内脏等部位出血 凝血障碍: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凝血障碍,如伤口愈合缓慢、手术后出血等 血栓形成: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如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等 贫血: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贫血,如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
症状表现
瘀斑:皮肤出现紫红色或暗 红色斑点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内 脏等部位出血
血肿:皮下或内脏出现血肿
贫血:由于出血导致血红蛋 白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临床症状:出血、淤血、血栓等 家族史:家族中有凝血障碍病史者应特别注意
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等
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 龈出血、鼻出血等
家族史:如有凝血障碍家族 史,应考虑遗传性凝血障碍
药物史:如长期服用抗凝血 药物,应考虑药物性凝血障
碍
临床表现:如伤口愈合缓慢、 月经过多等
06 凝血障碍的治疗方法
凝血因子替代疗 法:通过输注凝 血因子来补充凝 血因子
抗凝血替代疗法: 通过使用抗凝血 药物来抑制凝血 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小板形态:大小适中,可见分散和成簇。 血小板黏附试验:0.58~0.75(转动法);0.20~O.60(玻珠法)。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血小板聚集诱导剂)1.0umol时,最大聚集率为 62.7%±l6.1%。 血小板自身抗体测定 (1)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PAIgG 0~78.8ng/107PLT(ELISA法);PAIgM 0~7 ng/107PLT(ELISA法);PAIgA 0~2 ng/107PLT(ELISA法)。 (2)GPⅡb-IIIa自身抗体:阴性。 (3)药物相关性自身抗体:阴性。 (4)同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阴性。
应用血栓弹力图和旋转式血栓弹力监测制定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监测对更好地了解出血原因、指导止血治疗及预测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尤为重要。 目前,血栓弹力图(TEG)和旋转式血栓弹力监测(ROTEM)可用于即时评估全血粘弹性的凝血功能。
数据处理 针扭力线
传感器 活化剂
入杯
血块形成
血块溶解
血块形成率(α,K, CFT)
凝血功能障碍常见原因
2020/4/25
类型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 创伤及手术
主要疾病 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等;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等 肝癌、白血病、子宫癌、胃癌等 流产、妊娠中毒症、子宫破裂等 严重软组织创伤、器官移植等
13
出血性疾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
出血时间(BT):出血时间测定器法2.3~9.5min。 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10万~30万/mm3) 凝血酶原时间(PT):11~14s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0.85~1.15 凝血酶原活动度(PA):70%~l30%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36s 凝血酶时间(TT):16~18s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FIB):2~4g/L 凝血酶-抗凝血酶III(TAT)复合物:1.0~4.1ug/L D-Dimer:20~400ug/L “3P”试验:阳性
态。目前在国内应用仍较普遍,但国外发达国家已废用。 每袋冷沉淀是由400 ml全血制成,体积为25 ml±5ml/袋,1个单位。其中主要含有
≥80IU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150mg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凝血因 子ⅩⅢ等。 缺点: 1 ABO配型 2 病毒难以灭活 3 同FFP,增加循环负荷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 它由两条 Aα链、 两条Bβ链和两条γ链 组成,每三条肽链 (α 、 β、 γ肽链 )结合成索状, 形成两条索状肽链, 两者的 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呈两侧对称性排列,整个分子成纤维 状。
Ø 贮存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差
Ø 加温至47℃很快变性, 在56 ℃可形成不可逆沉淀
凝血过程
无机盐类(0.9%):Na+、K + 、Ca 2+ 、 Mg 2+ 、Cl - 、HCO3 -。
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血浆制品(二)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先天性AT-Ⅲ缺乏症 外科手术、围产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获得性AT-III缺乏症
凝血酶
抗凝血酶
用于: 消化道出血 呼吸道出血 外科手术
人纤维蛋白原临床应用与推广策略
王飞 2017.09
1
基础理论
2
出血性疾病与凝血异常
3
止血药分类
4
临床应用
5
推广策略
基础理论
血液组成成分表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45%)
血
水(91%)
液 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 (55%)
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 糖类(0.1%):葡萄糖等。
烧伤 五官科、口腔科
涂抹于创面 神经外科 心脏和血管外科
普外科 整形美容 有出血倾向患者
的应用
止血凝胶-纤 维蛋白胶
其他血浆制 品
纤维粘连蛋白 α1-抗胰蛋白 α2-巨球蛋白 补体C-1抑制剂
6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 fibrinogen , Fg), 分子量 340KD, 由肝细胞合成 和分泌, 占血浆总蛋白的 2% ~ 3%, 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 因子。正常人血浆中 Fg浓度为 2 . 0 g /L~ 4 . 0 g /L。
表皮损伤
凝血酶原
激活蛋白C 蛋白S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
接触活化(内源性)途径
创伤
组织因子
外源性途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纤维蛋白酶原
抗凝血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系统
凝血
抗凝
抗凝血系统
纤溶
纤溶系统
出血性疾病与凝血异常
出血性疾病
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 获得性
紫癜
数量异常 质量异常
凝血因子异常
2020/4/25
FFP、冷沉淀与FIB
新鲜冰冻血浆FFP: 本品系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采集后6~8小时内在4℃离心制备的血浆迅速在-30℃
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应用之前。使用时融化,融化后等于新鲜液 体血浆。FFP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与6~8小时内采集的全血相似。 200mL的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 1.0IU/mL。
血小板异常
遗传性: 血友病A、B 遗传性Ⅱ、Ⅴ、Ⅶ、Ⅹ、Ⅺ、Ⅻ、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获得性: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
出血性疾病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如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理性循环抗凝所致
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重症肝病
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 不适当的和无效的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危 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目前常见的FFP不合理应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2020/4/25
FFP、冷沉淀与FIB
冷沉淀: 冷沉淀是FFP在1-5度条件下所形成的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加热至37度是呈溶解状
最大血凝块硬度 (MA,MCF)
凝固时间
Thromb Res. 2012 Dec;130 Suppl 2:S15-9.
血块裂解率 (Lyxx,CLxx)
数据处理 针旋转轴
传感器 活化剂 入杯
止血药分类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
血小板形态:大小适中,可见分散和成簇。 血小板黏附试验:0.58~0.75(转动法);0.20~O.60(玻珠法)。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血小板聚集诱导剂)1.0umol时,最大聚集率为 62.7%±l6.1%。 血小板自身抗体测定 (1)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PAIgG 0~78.8ng/107PLT(ELISA法);PAIgM 0~7 ng/107PLT(ELISA法);PAIgA 0~2 ng/107PLT(ELISA法)。 (2)GPⅡb-IIIa自身抗体:阴性。 (3)药物相关性自身抗体:阴性。 (4)同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阴性。
应用血栓弹力图和旋转式血栓弹力监测制定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监测对更好地了解出血原因、指导止血治疗及预测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尤为重要。 目前,血栓弹力图(TEG)和旋转式血栓弹力监测(ROTEM)可用于即时评估全血粘弹性的凝血功能。
数据处理 针扭力线
传感器 活化剂
入杯
血块形成
血块溶解
血块形成率(α,K, CFT)
凝血功能障碍常见原因
2020/4/25
类型 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 创伤及手术
主要疾病 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等;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等 肝癌、白血病、子宫癌、胃癌等 流产、妊娠中毒症、子宫破裂等 严重软组织创伤、器官移植等
13
出血性疾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
出血时间(BT):出血时间测定器法2.3~9.5min。 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10万~30万/mm3) 凝血酶原时间(PT):11~14s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0.85~1.15 凝血酶原活动度(PA):70%~l30%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36s 凝血酶时间(TT):16~18s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FIB):2~4g/L 凝血酶-抗凝血酶III(TAT)复合物:1.0~4.1ug/L D-Dimer:20~400ug/L “3P”试验:阳性
态。目前在国内应用仍较普遍,但国外发达国家已废用。 每袋冷沉淀是由400 ml全血制成,体积为25 ml±5ml/袋,1个单位。其中主要含有
≥80IU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150mg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凝血因 子ⅩⅢ等。 缺点: 1 ABO配型 2 病毒难以灭活 3 同FFP,增加循环负荷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 它由两条 Aα链、 两条Bβ链和两条γ链 组成,每三条肽链 (α 、 β、 γ肽链 )结合成索状, 形成两条索状肽链, 两者的 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呈两侧对称性排列,整个分子成纤维 状。
Ø 贮存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差
Ø 加温至47℃很快变性, 在56 ℃可形成不可逆沉淀
凝血过程
无机盐类(0.9%):Na+、K + 、Ca 2+ 、 Mg 2+ 、Cl - 、HCO3 -。
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血浆制品(二)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先天性AT-Ⅲ缺乏症 外科手术、围产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获得性AT-III缺乏症
凝血酶
抗凝血酶
用于: 消化道出血 呼吸道出血 外科手术
人纤维蛋白原临床应用与推广策略
王飞 2017.09
1
基础理论
2
出血性疾病与凝血异常
3
止血药分类
4
临床应用
5
推广策略
基础理论
血液组成成分表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45%)
血
水(91%)
液 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 (55%)
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 糖类(0.1%):葡萄糖等。
烧伤 五官科、口腔科
涂抹于创面 神经外科 心脏和血管外科
普外科 整形美容 有出血倾向患者
的应用
止血凝胶-纤 维蛋白胶
其他血浆制 品
纤维粘连蛋白 α1-抗胰蛋白 α2-巨球蛋白 补体C-1抑制剂
6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 fibrinogen , Fg), 分子量 340KD, 由肝细胞合成 和分泌, 占血浆总蛋白的 2% ~ 3%, 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 因子。正常人血浆中 Fg浓度为 2 . 0 g /L~ 4 . 0 g /L。
表皮损伤
凝血酶原
激活蛋白C 蛋白S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
接触活化(内源性)途径
创伤
组织因子
外源性途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纤维蛋白酶原
抗凝血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系统
凝血
抗凝
抗凝血系统
纤溶
纤溶系统
出血性疾病与凝血异常
出血性疾病
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 获得性
紫癜
数量异常 质量异常
凝血因子异常
2020/4/25
FFP、冷沉淀与FIB
新鲜冰冻血浆FFP: 本品系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采集后6~8小时内在4℃离心制备的血浆迅速在-30℃
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应用之前。使用时融化,融化后等于新鲜液 体血浆。FFP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与6~8小时内采集的全血相似。 200mL的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 1.0IU/mL。
血小板异常
遗传性: 血友病A、B 遗传性Ⅱ、Ⅴ、Ⅶ、Ⅹ、Ⅺ、Ⅻ、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获得性: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
出血性疾病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如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理性循环抗凝所致
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重症肝病
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 不适当的和无效的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危 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目前常见的FFP不合理应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2020/4/25
FFP、冷沉淀与FIB
冷沉淀: 冷沉淀是FFP在1-5度条件下所形成的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加热至37度是呈溶解状
最大血凝块硬度 (MA,MCF)
凝固时间
Thromb Res. 2012 Dec;130 Suppl 2:S15-9.
血块裂解率 (Lyxx,CLxx)
数据处理 针旋转轴
传感器 活化剂 入杯
止血药分类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
2020/4/25
止血药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