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2.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资料;3.调查研究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一张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群众生活对比图片,在图片中包含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让同学们就图片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1)经济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总体上却遇到了瓶颈。
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生产和分配的权力由政府垄断,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2)国际环境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紧跟国际潮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社会制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制度属于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后,封闭的社会制度被打破,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接近现代化社会。
2.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农村改革。
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集市等改革措施,打破了公有制垄断的格局,从而鼓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2)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改革、物价变动、金融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从政策上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3)外交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3.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双重动力。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八下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
探究二:探究改革方式及带来的变化
1、小组合作探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请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献言献策。
材料四:海尔集团的发展
材料五:
2、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三、铸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正式开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GDP的增速走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
【基础巩固类】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坚持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
“看得见的手”,但没有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这说明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 D )
A. 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式 B. 放手市场去管理一切经济活动
C. 市场和政府是对立关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 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生,产二积遍极哨性子不伸高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 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
农业合作化(19伟53大—转195折8年)
十思一想农届民三私中有到全集会体公有主要内容进一提步高解政 组治 织生放路 路产了线 线积农极村性生产力 历史意生义产资料私改有革制开放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转变
人民公社化(19拨58乱—反198正4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一大平二反公、冤一假平错二调案
改 革 前 的 凤 阳
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今日小岗村
知识拓展
方新中国成立纠后正农“村文革生”产错关误—系—的人四心所次向调整
历解史放事思件
“两个凡核是心”内提容出——阻拦纠错意义(影响)
想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真理地标主准私有问到题农讨民私论有——解放 解放思想农路村线生产力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有何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一集张三家庭1977年的艰难生活:张三一家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家有七口人,茅屋两间,妻子体弱多病,小儿在外求学,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张三所在生产队劳动场景:生产队的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生产队长每天吹哨子出工时,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张三家的状况图片:提问:结合材料和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张三家生活如此的艰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二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张三家粮食丰收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二集张三家庭1985年的“温饱”生活:这时村子里实行了大包干,张三家承包了几亩地,他家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粮食丰收的图片:逐步提出问题:张三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大包干”是指哪种政策?你认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微课,再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来总结它的含义、作用和创造者等。
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三集相关内容,以及张三家专业化养殖场、住房、当地的乡镇企业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三集张三家庭1995年的“小康”生活1995年张三在家干起了养殖场,在政府帮助和支持,养殖场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市场,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富裕户。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农民也走上产品经营多元化、专业化,当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图片: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市场,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建立社会主义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四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国营企业萧条、职工上班懒散状态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导学案
丘北县树皮中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使用时间课题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第课时编制赵良海审核审批签(章)【学习目标】: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能说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意义。
【知识链接】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引入新课1、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等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中的“特”含义是()A 国家给予这些地区一切优惠特权B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C 国家给予极大的政治特权D 国家给予外交特权2、“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 设立经济特区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扩大企业自主权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4.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 ③②①D.①③②7.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9、材料1: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他们已夺取的特权,同时要求在其他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训练及解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最先开始于()A. 农村B. 城市C. 国有企业D. 集体企业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政策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人民公社化C. 公私合营D. 土地改革3.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C.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D.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4.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
1985年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 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C. 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 )A. 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6.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C. 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7.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
”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B.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8.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八年级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以及不能全面深刻认识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以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材料,提高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语: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基于此,本课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采取了多媒体导入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了解相对较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政策法规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直观的感受,但对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板书设计: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板书。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任务课时课标: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必背重点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联系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政策进行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其中根本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其他三项政策作用不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
这说明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同时也说明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制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政策,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P40材料研读】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迅速改变了中国长期落后的面貌。
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这种体制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
国民经济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P41课后活动】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2. 股份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经营制度。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即公有资本参股,则可控制或影响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向。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由国家控股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相互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筹资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5. 作用: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8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35周年国 庆游行时的标语 “联产承包好”
改革的起点
5. 作用: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②推动了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 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地主私有 ↓
农民私有
土地改革
土地私有制
↓ 土地公有制
一大二公:人民公 社规模大,人民公 社公有化程度高。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三、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 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 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 放的航船摆正了。
——负责陪同邓小平的原广东省 委副秘书长陈开枝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三、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个体经济
改革的起点
3. 内容:
改革前
单一公有 制经济
国有企业 政企不分
职工吃企 业的大锅 饭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改革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中 外合资企业)经济的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
①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企业活力增强
②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扩大企业自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治县五中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 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D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D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5.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17年
133.6元686.3元 2 253.4元13432.4元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C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7.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其中“松绑"的意思就是迫切要求 ( B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8.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