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考点及重难点分析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一、基本考点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考点2.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方法: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4)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等。
(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反应物中+号读成跟、与或和。
生成物中+读和。
==读成生成。
条件读在条件下反应。
(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原卷版)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主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对某此物质的类别及质量进行判定或对某些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及实验现象,进行判定。
通常考查以下知识:1:通过图像中的数据分析某物质是否存在;2:通过对图像及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某个反应是否发生;3:通过图像分析某些实验现象是否发生。
考点典例例1: (2020年河北中考)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B. 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C. N、P点时,溶液的pH:N>PD.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例2:(2019四川自贡中考试题)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例3:(2020湖北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例4:(2020沧州统考试题)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例5:(2020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FeCl3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D.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例6:(2021河北中考预测试题)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①.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②.向相同质量与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③.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④.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例7:(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 图A是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 图B是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图C是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 图D是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例8:(2020河北盐山二中一模试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例9:(2020年陕西中考)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必考5大实验考点
中考化学必考5大实验考点在初中阶段,实验探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类:1.对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的考查;(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对氧气、二氧化碳以及与它们性质类似的未知气体制备、检验、收集、除杂、干燥、性质实验。
2.C、Fe、Cu、Fe2O3、CuO等物质综合应用的还原反应及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
3.CaO、Ca(OH)2、CaCO3、NaOH、Na2CO3性质有关的探究题。
4.对未知物或非初中常见物质的研究,主要采用提供信息的方式,考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难度较大。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1. 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 烧杯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 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 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化学中的难点知识点。
教学难点:如何解决化学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实验或例子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讲解:逐一讲解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等。
3.梳理思路: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记录重点知识点,并带着问题思考。
4.解答疑问: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中的难点知识点。
5.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或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对化学中的难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化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
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重难点教案
初中化学重难点教案
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的定义、化学的历史、化学的分支学科、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重难点:化学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认识化学的分支学科;
3.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4.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历史;
2.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历史: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历史,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介绍化学的分支学科:简要介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的分支学科,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四、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介绍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五、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课堂练习:安排一些化学实验或简单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多加练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在讲解中适当加入生动有趣的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要注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确保学生的实验过程安全无忧。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错误;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中和反应,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物质,正确。
故选D。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考点:分子的性质3.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
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SiCl4③SiCl4+2H2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高温Si+2CO↑ ②Si+2Cl2高温SiCl4③SiCl4+2H2加热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C. 置换反应。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2海水“晒盐”-正确认知溶解度-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3.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知识点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核心归纳】①条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量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重要提示】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知识一、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二、金属+酸→盐+H2↑中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三、物质的检验1. 酸(H+)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 碱(OH-)的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上海市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上海市中考化学考点分析中考是对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掌握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测试的重要考试。
化学作为中考的一门科目,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将结合上海市中考的考点对上海市中考化学考点进行分析。
1.基础知识和概念考点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是考试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的起点。
在中考中,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元素、化合物、离子的概念及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物质的理化性质等方面。
2.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考点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在中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物质之间化学变化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能力进行考察。
重点包括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摩尔量的计算等。
3.实验操作和观察考点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考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行考察,如化学实验常见的操作步骤、实验室器材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4.环境保护和化学安全考点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实验中如何保护环境和维持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考中,对学生的环境保护、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考察。
如正确使用化学药剂、妥善处理废弃物等。
5.对实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考点中考中经常会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性质等。
针对上述考点,学生在备考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多做题: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对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多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应尽量参与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强化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安全意识:加强对化学实验环境的认识,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理,做到环保和安全。
总之,上海市中考化学考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概念、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实验操作和观察、环境保护和化学安全等方面。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针对这些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化学考试的成绩。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11—化学计算题专题突破(原卷版)
重、难点考点11—化学计算题专题突破(二)考点剖析:此题型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书写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对题目中所给的数据,表格及图像进行正确的分析,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3:根据题意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式,并正确设出未知量。
4:在化学方程式式中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把已知和未知的数据写到相关物质的下面。
5: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正确求解。
6:对所求出的数据或化学量进行作答。
典例剖析:例1:(2020年河北中考)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2020年广元中考)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例3:(2019河北中考试题)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表。
请计算:(1)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g 。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4:(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
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黄铜中锌的质量为多少g。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5:(2020年自贡中考)取一定量铜粉、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将滤渣洗净、烘干后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金属元素在产物中显+2价)。
固体质量与各步实验的时间关系如图。
(1)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题专题突破(解析版)
重、难点考点02—图表及数据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1: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守恒。
考点典例例1:(2020黑龙江龙东)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的值为18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丙一定是催化剂【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为:x=34+2+5+5-(0+5+21)=20,故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因为此反应为一对多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A选项的说法错误的;B、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值为20,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0-2):(21-5)=18:16=9:8,故C说法是正确的;D、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说法错误。
故此题应选C。
例2.(2020海南省卷)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 的值等于0 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g+0.5g+0g+0g=23g+X+24g+3g,X=0.5。
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3g。
该反应是:甲→丙+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X 的值等于0.5,故A错误;B、甲发生分解反应,故甲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3= 8:1,故C正确;D、该反应是:甲→丙+丁,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蒸发、冰的融化)、形状改变(玻璃破碎、铁丝弯曲)等。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未改变。
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₂)、水(H₂O)、氯化钠(NaCl)等。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海水(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等。
4.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₂)、氧气(O₂)、铁(Fe)等。
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碳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高锰酸钾(KMnO₄)等。
根据组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铁(Fe₂O₃)、水(H₂O)等。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防止打破容器,如取用锌粒;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分析及例题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领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其实质差别,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点,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
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差别和联系。
二、全面打破知识点 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2、保护环境,开拓“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善化学(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色①充足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升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④产品有益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 1. 经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以下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波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目关系 D . 防治环境污染分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开发新能源应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变化来实现,故 A 波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物质的合成,也是经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经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 B、D 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
C 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
答案: C例 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有以下语汇,此中跟有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定联系的是()A. 蓝色固体B. 黑色粉末C. 绿色食品D. 白色烟雾分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到的。
绿色食品其实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绿色食品特指的是: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增添剂的食品答案: C知识点 2:物质的变化1、观点: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重难点
初中化学教案重难点主题: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知识年级:初中课时数量: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征。
3.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进行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分析。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基本特点。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征。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征和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提出问题:为什么元素周期表被称为化学的“圣经”?带领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基本特点。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征。
3. 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元素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三、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元素周期表知识,完成一系列填空题和选择题,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性质,探讨元素周期性规律。
四、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预习下节课将学习的知识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展开,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征,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和应用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其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2.2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难点:碳循环与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碳的循环与温室效应1. 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溶解等又消耗了二氧化碳。
2. 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地球上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那样起保温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虽然温室效应可能会促进光合作用,使一部分农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也会使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3.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主要有两条途径:(1)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
如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
如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药品: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易错点: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它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②也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速率太快;③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 制取装置说明:①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免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②伸入集气瓶中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空气)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收集。
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易错提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5.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12中考化学重点难点酸碱盐反应及应用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 H2O注意:碱必须是可溶性碱或微溶性碱。
⑦部分盐的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例如:Na2CO3的溶液呈碱性,(NH4)2SO4的溶液呈酸性。
【探索·发现】1、化学中的盐和日常生活中的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生活中的通常是指食盐(主要成分NaCl)。
盐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可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
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Al+H2SO4=;Zn+H2SO4
(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可被除掉,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拓展】3价铁离子的溶液的颜色为浅黄色
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产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除去杂质
基本原则加入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远吴志反应。且生成的物质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七、鉴别物质
不同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就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可以根据盐的化学式推断发生中和反应的酸和碱。例如,根据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可推知生成该盐的酸、碱分别是HCl和NaOH。
3、不是所有盐的溶液都呈中性。例如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NH4)2SO4的溶液呈酸性。
4、盐与金属之间的反应是有条件的,只有参与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组成盐中的金属的活动性更强时,反应才能发生。利用这个特征可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外,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如K、Ca、Na等)投入盐的溶液中时,金属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是直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初中化学考点分析报告
中考:5~8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一氧化碳(性质、用途)
1、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混淆
2、忽视对二氧化碳用途和对生活环境污染等知识点的识记
3、化学方程式书写有误
期末:4~8分
中考:2~4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2、对于分子、原子的定义混淆
3、解决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际应用题容易混淆
期末:5~10分
中考:4~6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3.3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原理、方法、操作)
1、对水的净化方法、原理混淆
2、对软、硬水的定义模糊
期末:4~8分
中考:4~6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3.4爱护水资源
水的污染及其防治(污染源、防治措施)
期末:4~6分
中考:2~4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
2.3制取氧气
1、氧气的制备(原理、操作、装置、注意事项)
2、催化剂(定义、作用)
3、分解反应
1、对氧气制取的物质、化学方程式混淆
2、对氧气制取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理解不透彻
期末:5~10分
中考:5~10分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3.1水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空气的性质与用途
4、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1、对空气的体积分数混淆
2、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理解不透彻
3、忽略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这一中考热点问题
期末:4~5分
中考:2~4分
选择题、填空题
2.2氧气
1、氧气的性质、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易错点: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或化 学式的判断 2、易忽略点: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优 良性能
1、化学式及其含义 2、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 第四节 化学式与化合价 3、化合价与化合价的应用 4、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4
重点 重难点 难点 难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本单元共6个考点,其中2个重点,2个难点,1个重难点,5个易错点,1个易混点) 1、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变了吗?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2、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第二节 如何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与步骤 2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重点 难点 2 重点 难点 重难点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本单元共10个考点,其中7个重点,1个重难点,1个热点,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蛋白质 第一节 人类重要的营养 物质 2、糖类 4 3、油脂 4、维生素 1、人体的组成元素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 体 2、人体的常量元素 健康 3、人体的微量元素 1、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有机合成材料 2、有机合成材料 3、白色污染 3 3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难点 重点 重点 重难点 热点 重点 重点
第三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化学方程式 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共10个考点,其中5个重点,1个难点,1个重难点,1个热点,4个易错点,1个易忽略点) 1、金刚石、石墨和 C60分子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和C60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的探究 第二节 二氧化碳制取的 2、如何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研究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三节 二氧化碳和一氧 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 3、一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本单元共7个考点,其中1个基础点,3个重点,2个难点,1个重难点,3个易错点) 1、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爆炸 1、化石燃料对人类的作用 第二节 燃料与热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 难点 3 基础 重点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3 重点 难点 重点 重点 热点 3 重点 重点
点,4个易错点,1个易忽略点)
易错点: ⑴对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 理解 ⑵碳单质还原性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易错点: 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⑵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易忽略点:混合气体的除杂
1个重难点,3个易错点)
易错点:“着火点”和“爆炸”
易错点: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易错点:能源与资源、环境、经济等 方面的联系
易错点,1个易混点)
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概念混淆
1、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2、易混点:许多同学认为“分子可 以分成原子构成分子”则“分子一定 比原子大
/
/
5个易错点,2个易忽略点)
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种粒子之间的 关系不明确
1、易错点: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 描述判断 2、易忽略点:元素符号意义的深入 理解
第九单元 溶液 (本单元共11个考点,其中2个重点,3个难点,3个重难点,2个热点,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溶液及其组成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2、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3、溶解的现象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二者的转化) 2、溶解度 第二节 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 4、结晶及其方法) 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2、关于溶液的稀释、配制的计算 3、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 3 5 3 重点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热点 难点 难点、热点 重点 难点 重难点
分析
易错点
易错点)
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识
易错点)
区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量筒的使用
难点,5个易错点)
1、环保问题的分析 2、物质分类的判断
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及对化合 反应、氧化反应的应用
1、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及作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1、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及作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初中化学考点及重难点分析
共计118个知识点 其中上册74个知识点、下册44个知识点 章节 考点 个数 描述
绪言 (本单元共3个考点,其中1个重点,1个易错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绪言 2、化学的作用 3、绿色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共8个考点,其中2个重难点,3个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节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药品的特点,药品应用遵守的规则 2、药品的取用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3、物质的加热 4、仪器的洗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共12个考点,其中1个重点,3个难点,1个重难点,5个易错点) 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实验 2、空气的组成成分 第一节 空气 3、纯净物和混合物 4、大气污染与防治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氧气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催化剂、催化作用 第三节 制取氧气 4 重点 难点 4 重难点 4 难点 难点 4 2 重难点 重难点 3 重点
易错点:①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判断 不准确、不清楚 ②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易错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 义 2、易忽略点:化合价中“+”、“”的位置
5个易错点,1个易混点) 易错点: 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易错点: ⑴书写化学方程式 ⑵用字母代替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中求 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易错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易混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 审题
1、易错点: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易忽略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 液与稀溶液、浓溶液间的关系
1、易错点:对溶液稀释与浓缩过程 不清楚 2、易忽略点: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 分数
错点,1个易忽略点)
易错点:酸性或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 或碱
1、易错点: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之 间容易混淆 2、易忽略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重点 重难点 重难点 重点 重难点 重点 2 重点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本单元4个考点,其中2个重点,2个重难点,2个易错点,1个易忽略点) 1、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节 生活中常见的盐 2、复分解反应 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节 化学肥料 2、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判断及合理使用 2 重点 2 重难点 重点 重难点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本单元共7个考点,其中4个重点,3个重难点,2个易错点,1个易忽略点)
1、酸碱指示剂 2、几种常见的酸的通性和用途 第一节 常见的酸和碱 3、酸的通性(重难点) 4、常见的碱的特性及用途 5、碱的通性 第二节 酸和碱之间会发 1、中和反应及其利用 生 什么反应 2、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 5
错点,1个易忽略点)
易错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和书写
1、易错点:对复合肥的判断不准确 2、易忽略点:化肥中有效成分的计 算
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易错点:食物中六大营养成分的 判断 2、易忽略点:对蛋白质的最终产物 了解不够全面
1、易错点:对包装文字说明上所示 的“含X量”中的X表示的含义不清楚 2、易忽略点: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 全
第三节 使用燃料对环境 的影响
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2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重点 重点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本单元共12个考点,其中2个基础点,5个重点,2个难点,2个重难点,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金属材料 3、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4、合金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铁的冶炼 2、化学反应中含杂质物质的计算 第三节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铁的锈蚀与防护 4、金属资源的保护 4 重难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4 重难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4 基础 基础 重点
第三节 制取氧气 3、分解反应 4、氧气的工业制法
4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本单元共14个考点,其中5个重点,2个重难点,2个易错点,1个易混点) 1、单质、化合物 第一节 水的组成 2、氧化物 3、氢气 1、分子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1、水的物理性质,用明矾与活性炭净化水的原理 2、过滤 第三节 水的净化 3、硬水与软水 4、水的净化 1、水资源的分布 2、我国水资源状况 第四节 爱护水资源 3、水体污染及危害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共14个考点,其中5个重点,6个难点,1个重难点,5个易错点,2个易忽略点) 1、原子的构成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2、原子种类的区别 3、相对原子质量 1、元素 2、元素符号 第二节 元素 3、从宏观和微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4、元素周期表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第三节 离子 2、离子、离子的形成 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 4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3 难点 难点 重点 重点 4 重点 4 重点 重点 重点 3 难点 重难点 重难点 3 重点
难点,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易错点:生铁和钢的概念的理解 2、易忽略点:金属的应用
1、易错点:金属与酸的反应及产物 2、易忽略点:金属与酸或化合物溶 液的置换反应
1、易错点:含杂质物质的计算 2、易忽略点:金属生锈的条件
点,3个易错点,3个易忽略点)
1、易错点: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理 解不清 2、易忽略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