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其案例分析牛静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将具有现金流的资产转化为证券,使其能够被投资者交易。
这种金融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中国也在逐渐得到推广。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全球范围内和中国国内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已经涉及到多种资产类型,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等。
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金融手段。
在欧洲,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
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不断尝试资产证券化,推动其在该地区的发展。
在中国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日益活跃。
自199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开始尝试资产证券化,但是由于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资产证券化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开放,资产证券化逐渐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重视。
2013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资产支持证券业务的通知》,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中国证监会、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市场环境。
目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房地产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2019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达到了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参与主体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
在监管政策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透明度。
虽然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参与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现有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
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成为了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变化与趋势。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房地产抵押贷款包装成证券进行资本市场融资。
这一举措引发了一场金融创新浪潮,促使金融机构开始将各类固定收益资产转化为证券进行交易,从而解决了融资难题。
逐渐,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为证券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标的。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始于1993年,当时中国银行首次尝试将企业债权转化为证券进行发行。
此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应收账款证券、企业债券等各式资产证券化产品。
1.市场规模扩大,种类增加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占比在金融市场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也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标的。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已经逐渐赶超传统的债券市场,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2.制度环境不断完善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规范。
在中国,随着《资产支持证券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法律法规框架逐渐完善,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保障。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市场行为,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融资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
我国自1997年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1.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始于1997年,在最初的几年里,只进行了少量的试点项目,并未形成规模。
2005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
2.发展成就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国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逐渐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其次是业务创新不断推进,除了传统的信贷、房地产等领域,还涉及到了农业、旅游、环保等新兴领域。
再次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不仅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还有企业、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投入资产证券化市场。
最后是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特别是2015年颁布的《资产支持证券管理办法》和2016年颁布的《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管理办法》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存在问题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参与主体不平衡,目前大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都是由金融机构主导,非金融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再次是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成为阻碍投资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清算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相关机构的监管规定。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投资的资产通过证券化技术转换成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的过程。
该概念最初源于美国,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七十年代。
1970年代初,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时期,出现了困扰银行业的“贷款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银行业开始创造新的融资方式,即通过将房贷等资产进行证券化来获取资金。
1970年代末,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扩大,同时,其他国家也开始学习美国的这种融资方式,如英国、加拿大、日本等。
随着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也不断创新。
从最初的房贷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到信贷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等,资产证券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
20世纪九十年代,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对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需求增加,更加细节化和复杂化的证券化产品被创造出来。
如向量投资组合,这是一种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分割成风险不同的不同部分,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证券化方式。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现在,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具有重要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资产证券化因其灵活性、透明度和融资效率等优点,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追捧。
总之,资产证券化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多年,其范围和形式不断变化和创新。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未来也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资产证券化介绍及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资产证券化介绍及案例分析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资产证券化介绍及案例分析”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员会等等部门审批。
4)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①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购买资产支持证券,将资产支持证券的收入转入到特设信托机构帐户上(即纽约银行CACSO帐户)。
②中远集团货运管理信托公司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收入,通过纽约银行CACSO帐户转入到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帐户上。
③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将承销费用和律师费用转入投资银行和律师事务所帐户上。
④在未来的时间里,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客户按协议和合同将运输费用付到纽约银行CACSO帐户中,此商业银行帐户是按公告中协议规定设置的,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不能任意动用此资金帐户中的资金。
⑤通纽约银行CACSO帐户将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利息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支付方式按公告中协议规定。
⑥如果纽约银行帐户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本金和利息后,仍有剩余时,将剩余部分支付给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⑦代管公司对纽约银行CACSO帐户进行全过程监管。
5)中远集团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特点①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是私募形式。
通常在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有:二级市场发行、私募形式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和柜台交易系统发行。
在中远集团的案例中,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发行的交易成本较低。
②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其中有一重要原因是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是一个全球企业,它的许多客户都是外资机构,所获得的运费收入是通过美元等硬通货进行决算的,在发行过程中涉及的外汇障碍较少,不会产生外汇平衡的问题,较易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
③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获得良好的信用评级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难点和重点,在此案例中,在设计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池时,优选了信用可靠的大公司的未来运费收入作为资产池资产;在设计发行规模时,应用超额抵押的形式(即资产池所包括的资产超过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利息和本金);项目由中远集团总公司进行担保;在发行过程中聘请了美国资本市场中知名的投资银行担任投行顾问和主承销商;因此本案例中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是在BBB以上的投资级证券。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第第一三部部分分::法引律言制度比较分析
运作模式
我国资产证券化与美国一致,均采取表外业务模式,运作流程也大致相同。 国际上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以三个国家为代表:
美国模式,又称表外业务模式:即在银行外部设立特殊机构(SPV),用以收购银行 资产,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
德第国模一式,部又分称表:内引业务言模式:即在银行内部设立特定机构运作证券化业务,资产所
试点阶段:2005-至今
初期阶段 扩大阶段 暂停阶段 重启阶段
探索阶段:1990-2005
房地产证券化:1992 年,海南省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三亚地产投资券”。 2005 年3 月,浦发银行与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合作,推出价值10 亿 元房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方案。
出口应收款证券化:2000 年3 月,荷兰银行以中集集团3 年内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 产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
《证券交易法》、《证券投 资者保护法》 个人和机构
投资者均可投资,有完善的 投资者保护体系。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分 析
2020/3/21
目录
成熟的资产证券化体系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概况 资产证券化制度比较 离岸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分析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成引熟言的资产证券化体系
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美国
2008 年始于次级贷款证券化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高速发展的资产证券化市 场,MBS 规模扩张趋缓乃至停滞,ABS 市场余额出现大幅下滑。截至2007 年 末,MBS 和ABS 余额11 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债券市场总额的34%, 为资本市 场的第一大产品。
但到2011 年底,这 一比例下降到28%; 同期美国政府债券 份额从25%上升到 37%,跃升为第一大 债券品种。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
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
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
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
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
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资产证券化业务简介与案例分析报告
资产证券化业务简介与案例分析一、业务简介(一)定义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即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
1、基础资产从法律属性上讲,可分为债权、受益权、信托受益权。
其中,债权类资产主要有银行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租赁款、小贷公司消费贷款等;收益权主要有景区门票、水电气热收费权等;信托受益权则包含资金信托受益权、财产权信托受益权。
能够用于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必须是权属清晰,能够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或者可特定化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基础资产应当是满足《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且不属于负面清单管理畴的资产。
2、信用增级资产证券化的还本付息是以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为支持的,通过一系列的增信措施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现金流回收的确定性,不仅可以提升产品信用,确保产品顺利发行,同时还能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发行人筹资成本,增加资产支持证券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增级方式分为部增信和外部增信两种。
部增信方式主要包括优先/次级结构安排,利差支付、超额现金流覆盖、超额抵押设置、信用触发机制、保证金和现金储备账户等;外部增信则包括独立第三方担保、差额补足、资产池保险、流动性支持等。
3、主要关系人原始权益人/融资人:基础资产的原所有人,按照相关规定或约定向SPV/SPT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
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有提高资本充足率、腾挪信贷规模及补充流动性的需求,非金融机构参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有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报的需求。
资产服务机构:一般为原始权益人。
计划管理人: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之利益,对专项计划进行管理及履行其他法定及约定职责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
资产证券化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逐渐成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手段。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收益的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将其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本文以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案例概述某城市为改善交通状况,决定建设一条高速公路。
该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资金需求量大。
为解决资金问题,项目公司决定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
项目公司将其拥有的高速公路收费权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收益权凭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
三、法律问题分析1. 资产转让的法律效力问题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转让是核心环节。
本项目涉及的高速公路收费权转让,存在以下法律问题:(1)转让合同效力:项目公司与投资者签订的资产转让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是否存在无效情形。
(2)转让标的合法性:高速公路收费权作为转让标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存在法律禁止转让的情形。
2. 资产转让的审批手续问题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国有资产的转让需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本项目涉及国有资产,需办理审批手续:(1)项目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转让国有资产是否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
(2)转让国有资产是否经过有权机关的批准。
3.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合规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行过程中,需符合《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产品发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2)产品发行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3)产品发行是否符合投资者保护要求。
4. 风险控制问题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基础资产风险:高速公路收费收入受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信用风险:投资者对项目公司信用状况担忧,可能导致产品发行困难。
(3)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较差,投资者可能面临难以变现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详解和经典案例
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
珠海高速收入债券 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珠海道路桥梁管理公司
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摩根斯坦利添惠
年利率9.125%的10年期优先级债 券
发行额8500万美元; 年利率11.5%的12年期次级债券 发行额为11500万美元
过路费、过桥费、珠海机动车注 册费、非珠海机动车过境费
? 2、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地域分类。根据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发 行人和投资者所属地域不同,可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境内资产证 券化和离岸资产证券化。国内融资方通过在国外的特殊目的机 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SPV)或结构化投资机构 (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 ,SIVs)在国际市场上以 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向国外投资者融资称为离岸资产证券化;融 资方通过境内 SPV在境内市场融资则称为境内资产证券化。
材料一
1968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抵押担保证 券,标志着资产证券化的问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发展。至 今,证券化的资产已遍及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 收账款、汽车贷款、公路收费等广泛领域。
根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统计,2005年美国中长期债券市 场新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达3.02万亿美元。截至2005年 第四季,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市场流通在外的金额高达7.9万 亿美元(其中MBS占5.9万亿美元,ABS占2万亿美 元),占美国债券市场的31.23%。资产证券化产品已成为 美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 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对发起人的意义11增强资产的流动性22获得低成本融资33减少风险资产44便于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总之资产证券化为发起者带来了传统筹资方法所没有的益处并且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将愈加明显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
它可以将原有的资产,如房地产、汽车、信用卡等,通过特定的流程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使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证券来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资产证券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美国,房地产抵押品证券化(MBS)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证券化产品,其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万亿美元。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贷工具,有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
一、绿色证券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越来越高。
绿色证券化就是一种将环保类资产(如太阳能、风能等)证券化的工具。
这种证券化可以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收益权证券化在房地产领域,有些企业拥有一些可从租金或销售收益中获得稳定收益的资产,如商业地产、住宅等。
这些企业可以将其资产转化为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以获取资金。
这些证券被称为收益权证券。
三、小额信贷证券化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小额信贷证券化就是一种将小额贷款证券化的工具,通过将大量的小额债务进行打包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四、数字化证券化传统的资产证券化需要进行繁琐的文件处理和复杂的法律程序。
而数字化证券化则是一种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来转换原始资产为数字化证券的过程。
这种证券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
作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理解这些新的证券化形式,并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投资目标和商业发展。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和分散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
下面以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为例,进行分析。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将房地产资产通过证券化手段分散化地发行给投资者,从而实现房地产融资和风险分散的过程。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案例中,发行方将持有的房地产资产打包形成一支特殊用途实体(SPV),然后通过SPV发行房地产支持证券(MBS)或商业贷款支持证券(CMBS)等。
一种典型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案例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高速增长的过程,很多人购买房屋时采取了抵押贷款的方式。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一些借款人无法偿还抵押贷款,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巨额损失。
这也使得投资人对于资产证券化产生了质疑。
在这个案例中,一些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债权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发行给投资者。
然而,这些抵押贷款并不都是高质量的,有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较差,导致其无法偿还贷款。
当房地产市场下跌时,房产转手的成本大大增加,导致一些借款人难以变现。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一波次贷危机,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严重亏损的风险。
通过此次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可以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提供融资和分散化风险的机会,增加了市场流动性。
然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也暴露出了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传导的问题。
在次贷危机中,投资者对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债务质量缺乏透明度,导致无法准确评估风险。
此外,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也受到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当房地产市场下跌时,投资者的收益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投资者需要对于市场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和风险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着优点和不足之处的金融工具。
在实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时,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需要重视信息透明度和风险控制,以避免重复历史错误。
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也需要审慎进行资产证券化,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讲,证券化是战后世界金融领域里的几大趋势之一,它指的是“在融资方面,更为有效的公开资本市场取代效率低、成本高的金融中介”,也就是所谓的“直接融资”逐渐取代传统的“间接融资”。
而从狭义上讲,资产证券化一般是指本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金融领域的诸多专家各自给出了这一金融创新的定义:定义一:James A.Rosenthal和Juan M.Ocampo在《信贷证券化》一书中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它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贷款和应收帐被包装并以证券(即广为所知的资产支撑证券)的形式出售。
它是多年来资本市场上广泛的证券化--越来越多的融资通过证券机构实现--发展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定义二:Christine A.Pavel在其《证券化》(1989)一书中给出的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解:“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可以追溯至1880年以前。
但证券化却是资产出售中新近出现的一种创新形式。
它指的是贷款经组合后被重新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
与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相似的是,证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来源并可能将资产从贷款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与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不同的是,证券化经常用于很难直接出售的小型贷款的出售。
”定义三:Robert Rwhn对证券化的定义:“使从前不能直接兑现的资产转换为大宗的,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
”从上述几种资产证券化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认识:首先,作为一种具体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与战后世界金融领域的证券化发展趋势不同,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之一;第二,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目的是发行证券筹集资金,但这种证券并非以发起人的整体信用为担保,它代表了特定资产组合(资产池),即证券的背后有具体的资产作为支撑,证券的收益来自特定的基础资产,这是资产证券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第三,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变现方式,交易发起人通过把资产(贷款或其它应收款等)转换为证券并将其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资产的变现。
关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的总结分析
关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的总结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类具有收益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这些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
自199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得到推广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深化、企业融资的多样化以及风险分散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蒙期,主要在1990年代初兴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和探索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框架和机制。
第二阶段是试点期,从1997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了一些试点项目,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实践基础。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期,自2005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了监管制度建设,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国资产证券化实务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和创新性。
多元化体现在资产证券化的范围涵盖了房地产、基础设施、企业债权、汽车贷款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项目的融资需求。
创新性体现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产品、业务模式和交易方式上,例如,创设了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新型证券产品,同时也引入了集合信用债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新兴的证券化方式。
此外,我国资产证券化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披露不完善,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较高,信用风险也是投资者的主要顾虑之一、最后是监管和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在监管体系建设和法律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以往案例分析
我国财产证券化过去事例剖析七十年月始于美国的财产证券化极大的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及人们融资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之一。
相对而言,我国的财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
到当前为止,仅进行过一些财产证券化方面的个案实践,只管这些事例还不完整具备财产证券化的特色,但我们从中大概能够看出近十多年中国财产证券化的发展轨迹。
一、三亚地产投资券的事例<一)事例简介: 90 年月初我国沿海各地出现开发区房地产热,使海南省的房地产急剧增值,怎样进一步加快三亚的开发,实现地产的增值,成为海南省政府当时关注的问题之一。
1992 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刊行了三亚地产投资券,以投资券的形式,经过预售地产开发后的销售权益,集资开发三亚地产。
三亚地产投资券以三亚市丹州小区800 亩土地为刊行标的物,所筹资金用于该片土地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平坦、道路建设及供电、供水、排水等五通一平的开发。
土地的每亩折价为 25 万元,此中 17 万为征地成本, 5 万为开发花费, 3 万为利润。
这样刊行的总金额为 2 亿元。
市政府部下的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 <也就是丹州小区的开发商,简称三亚开建)是该投资券的发行人,它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负责准时保质达成施工,并许诺对因开发数目不足引致的损失负补偿责任。
投资管理人由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担当,在开发时期,它要负责控制向刊行人支付刊行收入的节奏,以保证与地产的开发节奏大概同步,同时它还要监察三亚开建按规划设计标准及预准时间达成开发;在开发达成后,管理人要组织销售地产,并保证地产售价的公正性、合理性及竞争性。
地产销售的方式分两种:若三年以内,年投资净利润率不低于15%,则管理人代表投资人履行销售权;不然,则在三年以后由拍卖机构按当时市价拍卖。
本次刊行工作所邀请的顾问是中国管理科学院投资与市场研究所,它负责为投资券的刊行供给可行的方案,此中何小锋教授为总顾问。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研究李婧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得以传播,因此次贷危机也被称做资产证券化危机.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客观看待资产证券化的观点,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进一步探讨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良性运行的决策建议.【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李婧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J], 毛莹
2.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启示 [J], 刘嘉邦;赵淑娟
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J], 张彦君
4.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 [J], 王海静
5.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J], 潘卢宏;苏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及问题研究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西方国家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性金融工具。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迅猛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热门金融活动。
资产证券化以其多样化的特点,逐渐成为筹集长期资金的有效工具,并成功地帮助企业进行再融资和贷款的拆分。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起步期和快速发展期。
1987年,我国首个资产证券化项目——“长沙市市街房地产开发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在长沙市发行,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萌芽期正式开始。
1990年代初,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资产证券化逐渐进入我国。
1992年,我国首个股权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入了起步期。
2005年以后,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迎来快速发展期,证券化项目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融资结构、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速,涉及范围广泛,资产种类丰富。
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证券化、房地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证券化等多个领域。
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及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与金融体系,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资金支持。
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主要品种。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共发行了约1.13万亿元,占到全球这一领域的大约一半。
房地产证券化和基础设施证券化也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支持。
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上的资产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存在较高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
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
资产证券化:基础介绍与相关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相关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商业模式重构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相关案例分析
国外的资产证券化
•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 • 亚太地区的资产证券化
亚太地区的资产证券化
2004年澳大利亚资产证券化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评级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相关案例分析
国外的资产证券化
•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 • 亚太地区的资产证券化
内容 提纲
国内的资产证券化
•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相关案例分析 • 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跨国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重启
???
跨国资产证券化阶段
➢ 这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实施。
➢ 跨国资产证券化:是指国内的发起人利用在国外成立的SPV, 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以获取资金。
➢ 前提大环境:
(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拥有充足的基础资产。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内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迅速增长。有关数字显 示,2001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5598亿元,到2006第一季度则快速上升至19000亿元, 5年增长了3倍。而如果再与1998年央行发布首个《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时的 426.2亿元相比,10年增长近50倍。另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居民户贷款增加 11800亿元, 其中,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占主导,增加8541亿元,余额达到296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个 人住房贷款。
➢ 小结:虽然无论从一般理论意义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上讲,不良 资产本质上并不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也不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方 向。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当时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 且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也为日后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的 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
➢ 这一阶段从2005年4月20日颁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 法》开始至今。
不良资产证券化阶段
➢ 这一阶段从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实施到2005年4月20日颁布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问题开始引起较大的关注。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经济运行中重大的风险隐患,也 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突出的障碍。在借鉴日本和韩国处理 不良资产经验的基础上,资产证券化开始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 进行尝试。《信托法》的成立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道路上的 重大制度突破。
政府推动:在吸收欧美国家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先行系统立法
亚太地区的资产证券化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 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稳健发展,是继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 第三大MBS市场; • 1992年为分界:MBS市场之前是政府主导,之后是民间发行迅 速崛起,以银行为主; • 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但迅速恢复,2004年迅猛发展。
• 发展缓慢:“银企联合”制度
• 亚洲金融危机→法律制度改革→大大促进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发展情况(MBS市场):1999年40亿美元、2003年140亿美元、 2004年280亿美元、2005年527亿美元。
• 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不良资产高达880000亿韩元,不良资产率高达 14.9%; • 特征:①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是为了小件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 险;②次级证券的比例远远高于国际通常水平,平均达到35%;③政府推动 作用很大,最明显的表现为成立各种政府背景的基金为资产支持证券担保; ④政府带动下,非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发展。
➢ 主要目的:规避国内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不健全的法律和制度。 ➢ 最大的优势:可以广泛地吸引国际投资者。 ➢ 缺点:需要面对国内国外两方面的风险,交易结构复杂,成本
高,而且对国内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建设也没有推动作用。 ➢ 小结:实践操作中包括外贸服务应收款证券化和基础设施收费
证券化。这既不同于国外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一般过程,也同标 准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操作有较大的区别。
内容 提纲
国内的资产证券化
•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 相关案例分析 • 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20世纪30 年代
20世纪70 年代左右
• 20世纪30年:经济 危机
• 1934年:FHA、VA • 1938年:FNMA
• 70年代:石油危机
• 1968年:GNMA • 1970年:FHLMC • 1970年:首笔MBS
美国影响比较大,也易于吸收美国经验。因此,在欧 洲各国中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最早,规模最大。 ➢ 其他大陆国家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以间接融资为主,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 一个特色是RMBS和CDO的发展比较突出。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
2008年底欧洲资产证券化债券未偿还余额
数据来源:European Securitisation Forum
• 仅次于英国的欧 洲第二大资产证券 化市场 • 最显著的特征: 政府的强力推动
亚太地区的资产证券化
初步尝试阶段
➢ 亚太地区经继续上平稳增 长,金融风险未受到太大 关注。
➢ 大量外资流入,金融行业 资金充足,对资产证券化 五迫切需求。
1997 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快速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资产 证券化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20世纪80 年代
• 1983年:首笔CMO • 1986年:IO、PO • 1986年:《税收改
革法案》 • 1985年:首只ABS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
小结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验:就是一个以金融危机为 契机,以政府推动为先导,以民间发展为后续的金融
创新过程。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
➢ 欧洲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 ➢ 英国由于法律制度和文化环境上与美国最为接近,受
欧洲的资产证券化
•传统的住房协会 •1985年:美洲银行,第一笔 MBS •1996年:快速发展
英国
•特色:产品设计复杂、对象广 泛、创新性强、市场化程度高
• 传统的Pfandbriefe (抵押贷款债券):基 础资产未真实销售、表 内融资
德国
法国
欧洲 市场
意大利
• 1988年:专门证券 化发,之后又进行 了多次修改; • 发展并不太好,资 产证券化总发行量 仅占欧洲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