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定向凝固技术
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课件:第五章定向凝固PPT课件
5.2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定向凝固技术 的基本定义 定向凝固理论 定向凝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7
定 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
向 凝 固
凝固金属和为凝固熔体中建立起 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 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
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8
定向凝固技术的工艺参数
•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 • 固液界面向前推进的速度R • GL/R值是控制晶体长大形态的重要判据。
在固液界面上引入局部的曲率变化要增加系统的自 由能,这一点在成分过冷理论中被忽略了;
成分过冷理论没有说明界面形态的改变机制。
随着快速凝固新领域的出现,上述理论已不能适用。
19
2、绝对稳定性理论
MullniS和skeerka鉴于成分过冷理论存在 不足,提出一个考虑溶质浓度场和温度场、 固液界面能以及界面动力学的绝对稳定理论 (MS理论)。对于平界面生长,Ms理论可表示 为:
9
5.2.2 定向凝固理论
定向凝固技术实验的发展推动了凝固理论的 发展和深入。Charlmers、Tiller等人在研究中 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由于溶质富集将 会产生“成分过冷”导致平衡界面失稳而形 成胞晶核枝晶。首次提出了成分过冷理论。
10
1、成分过冷理论
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前 沿液体几乎没有过冷,固液 界面以平面方式向前推进, 即晶体以平面方式向前生散长度 远大于空间扰动波长,上式中的分子可简化为:
S 2 G r2m 0 G C p V V //D D L L
式中
Gr KLGL2KKSGS
24
表达式中三个项分别代表了温度梯度、 界面能、溶质边界层这三方面的因素对界面 稳定性的贡献,其中界面能的作用总是使界 面趋于稳定,溶质边界层的存在总是使界面 趋于失稳,而温度梯度对稳定性的作用则取 决于梯度的方向。
材料合成与制备 第5章 定向凝固技术
4、磁性材料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RFe(R-Tb、Dy)作为一种电-磁-机械能量或信 息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具有 很高的磁致伸缩值(1500~2000×10 )和能量密度(14000~25000J/m ),而 且还具有低频响应速度快、机电耦舍系数大等特点,故在大功率声纳换 能器、磁弹性波器件、液压阀门控制、精密加工徽定位、精度高速线性 马达、伺服系统和特殊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 于Tb-Dy-Fe材料,人们一直希望得到具有<111>方向择优取向的样品。 通过改变材料的定向凝固条件、控制材料的取向度、以及对材料进行热 处理消除晶界提高材料磁致伸缩性能。
(4)激光超高温梯度快速凝固
利用激光器作为热源来实现定向凝固。 激光具有能量高度集中的特性,在作为定向凝固热源时可能获得 比现有定向凝固方法高得多的温度梯度。利用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实现 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的关键在于:在激光熔池内获得与激光扫 描方向一致的温度梯度;根据合金凝固特性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以获 得胞晶组织。
定向凝固过程工艺参数分别为: 合金熔融温度1450℃,温度梯度140℃/cm,牵引速度0.5-0.8 mm/min。
2、柱状晶生长
控制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
3、高温合金制备
定向凝固制备Fe-Cr-C过共晶原位生长复合材料
高铬铸铁是一种优良的耐磨材料,普通条件下凝固的高铬铸铁碳 化物呈网状,在实际磨损中往往会因为碳化物脆裂或折断而失效。 为此,通过定向凝固的方法,使碳化物纤维定向排列,即将Fe-C-Cr 合金制备成碳化物呈定向分布的原位生长复合材料,使高硬度的碳 化物垂直于磨面的方向定向生长,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
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课件:第五章定向凝固
制备高性能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能源领域
制备核反应堆燃料元件、太阳能电池板等。
复合材料领域
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梯度功能复合材料 等。
02
定向凝固的原理与特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向凝固的原理
定向凝固是一种通过控制热流方向,使液态金属在特定方向上凝固结晶的 技术。
ERA
定向凝固技术的定义
01
定向凝固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热 流和物质流,使金属或合金从液 态到固态在特定方向上实现单向 凝固的工艺方法。
02
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在 特定方向上保持恒定,使晶体沿 着这个方向生长,从而获得具有 单一取向的晶体组织。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定向凝固技术初步发展,主要应用于 高温合金的制备。
详细描述
热压定向凝固法是在高温下对熔体施加单向压力,使熔体在压力下凝固结晶。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 ,获得单晶体或单向性良好的多晶体。热压定向凝固法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快速定向凝固法
总结词
通过快速冷却技术,使熔体在极短时间内凝固,以获得定向凝固组织。
详细描述
快速定向凝固法采用快速冷却技术,使熔体在极短时间内凝固结晶。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具有定向凝固 组织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快速定向凝固法可以采用各种快速冷却技术,如激 光束、电子束、高压气体等。
真空定向凝固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定向凝 固,降低杂质和气体含量 ,提高材料纯度和性能。
拓展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
利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高 性能轻质材料,满足航空 航天领域对材料的高要求 。
最新《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课件:第五章定向凝固
9
5.2.2 定向凝固理论
定向凝固技术实验的发展推动了凝固理论的 发展和深入。Charlmers、Tiller等人在研究中 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由于溶质富集将 会产生“成分过冷”导致平衡界面失稳而形 成胞晶核枝晶。首次提出了成分过冷理论。
12
固液界面液相区内形成成分过冷条件
一是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固溶度不同, 即溶二质是原在子凝在固液过相程中中固,溶由度于大外,界在冷固却相作中用固,溶在固度 小液,界面当固单相向一合侧金不冷同却位凝置固上时的,实溶际质温原度子不被同排挤,到外 液界相冷中 却能去,力在强固,液实界际面温液度相低一;侧相堆反积实着际溶温质度原高子。, 形如成果溶 在质固原液子界的面富液集相层一侧。随,着溶离液开中固的液实界际面温距度离低 增于大平衡,时溶液质相质线量温分度数逐,渐出降现低过。冷现象。
14
图5.1 成分过冷
15
据此,可以得到平衡界面生长的临界速度。
Vcs GL DL T0
式中,△T0=mLC0(k0-1),△T0是合金平衡结晶温度间隔。
16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当不存在成分过冷时,如果在 平直的固液界面上由于不稳定因素扰动产生凸起,也会 由于过热的环境将其熔化而继续保持平面界面。
13
在此基础上,Charlmers、Tiller等人首次 提出了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
GL mLC( 0 k01) T0
V
k0DL
DL
式中:GL为液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K/mm); V为界面生长速度(mm/s);mL为液相线斜率;C0为合 金平均成分;k0为平衡溶质分配系数;DL为液相中溶质 扩散系数;ΔT0为平衡结晶温度间隔。
定向凝固技术
5.1 定向凝固旳发展历史 5.2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5.3 定向凝固工艺 5.4 应用实例
Your company slogan
5.1定向凝固旳发展历史
定向凝固过程旳理论研究旳出现是在 1953年,那是Charlmers及其他旳同事们 在定向凝固措施考察液/固界面形态演绎旳 基础上提出了被人们称之为定量凝固科学 旳里程碑旳成份过冷理论。
而当界面前沿存在成份过冷时,界面前沿 因为不稳定原因而形成旳凸起会因为处于过 冷区而发展,平界面失稳,造成树枝晶旳形 成。
Your company slogan
成份过冷理论提供了判断液固界面 稳定性旳第一种简要而合用旳判据,对 平界面稳定性,甚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 定性都能够很好地做出定性地解释。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1、成份过冷理论
纯金属旳凝固过程
在正旳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 前沿液体几乎没有过冷,固液 界面以平面方式向前推动,即 晶体以平面方式向前生长。
在负旳温度梯度下, 界面前方旳液体强烈过冷, 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Your company slogan
成份过冷理论能成功旳鉴定低速生长条件下 无偏析特征旳平面凝固,防止胞晶或枝晶旳生 长。
Your company slogan
单晶在生长过程中绝对要防止固—液界面不稳定 而生出晶胞或柱晶。故而固—液界面前沿不允许有 温度过冷或成份过冷。固液界面前沿旳熔体应处于 过热状态,结晶过程旳潜热只能经过生长着旳晶体 导出。定向凝固满足上述热传播旳要求,只要恰当 旳控制固—液界面前沿熔体旳温度和速率,是能够 得到高质量旳单晶体旳。
但是这一判据本身还有某些矛盾,如:
成份过冷理论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过程中,必然带 有很大旳近似性;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运用
影响因素: 1冷却剂的温度
2 模壳传热性、厚度和形状 3 挡板位置 4 熔液温度 5液态金属冷却剂的选择条件: 6 有低的蒸气压,可在真空中使 用 7 熔点低,热容量大,热导率高 8 不溶解在合金中 9 价格便宜
流态床冷却法(FBQ法)
在相同条件下, 液态金属冷却法的温度梯度GTL为100~300℃/cm, 流态床冷却法的温度梯度GTL为100~200℃/cm, 两者的凝固速率和糊状区宽度相同,分别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过冷定向凝固技术
➢ 过冷熔体中的定向凝固首先由B.Lux等人在1981年提 出
➢ 基本原理:将盛有金属液的坩锅置于一激冷基座上,在 金属液被动力学过冷的同时,金属液内建立起一个自下 而上的温度梯度,冷却过程中温度最低的底部先形核, 晶体自下而上生长,形成定向排列的树枝晶骨架,其间 是残余的金属液。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这些金属液依 靠向外界散热而向已有的枝晶骨架上凝固,最终获得了 定向凝固组织。
利用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实现超高温度梯度快速 定向凝固的关键在于:在激光熔池内获得与激光扫 描方向一致的温度梯度;根据合金凝固特性选择适 当的工艺参数以获得胞晶组织。利用激光快速熔 凝方法可以实现与Bridgman法相似的超高温度梯 度快速定向凝固,其温度梯度可高达106K/m,速度 可高达24mm/s,冷却速度较区熔液态金属冷却法 大大提高(约为三个数量级)。
可以在保持较高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人骨所需的较大 的空孔率, 同时它具有减震性、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 这对绝大多数不具备自恢复效应的人工骨材料来说是 极为重要的。
谢谢!
所谓定向凝固,就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 制手段,在凝固金属样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沿 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在气壁上形 核后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 向进行凝固的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运用
定向凝固技术能够减少 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
本。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材料, 如金属、陶瓷等,具有
广泛的适用性。
挑战
技术门槛高
定向凝固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 人员,增加了技术门槛。
成本高
由于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导致定向凝固技术的成本较高。
生产周期长
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导 致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定向凝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03
跨学科融合
定向凝固技术涉及到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将
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定向凝固技术的创新发展。
05
定向凝固技术的前沿研究与最新进展
前沿研究
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
定向凝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凝固过程,实现材料 的定向生长和组织控制。目前,研究者正在深入研究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凝固 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和流动等机制,以期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
特点
可制备单向组织材料, 可实现材料的轻量化、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小型化和高效化。
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 瓷基复合材料。
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20世纪50年代
定向凝固技术初步发展,主要 应用于制备单晶材料。
20世纪60年代
定向凝固技术逐渐成熟,开始 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0世纪70年代
定向凝固技术的工业应用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定向凝固技术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目前,定向凝固技术已经在 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定向凝固技术
5.2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5.2.1 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定义 5.2.2 定向凝固理论 5.2.3 定向凝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定 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
向 凝固金属和为凝固熔体中建立起
凝 固
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 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
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的工艺参数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 度GL
固液界面向前推进的速度R GL/R值是控制晶体长大形态的重要判据。
5.2.2 定向凝固理论
定向凝固技术实验的发展推动了凝固理论的发展和深入。 Charlmers、Tiller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 由于溶质富集将会产生“成分过冷”导致平衡界面失稳而形 成胞晶核枝晶。首次提出了成分过冷理论。
成分过冷理论提供了判断液固界面稳定 性的第一个简明而适用的判据,对平界面稳 定性,甚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定性都能够很 好地做出定性地解释。
但是这一判据本身还有一些矛盾,如:
成分过冷理论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过程中, 必然带有很大的近似性;
在固液界面上引入局部的曲率变化要增加系统的自由能,这 一点在成分过冷理论中被忽略了;
成分过冷理论没有说明界面形态的改变机制;
随着快速凝固新领域的出现,上述理论已不能适用。
2、绝对稳定性理论
MullniS 和 skeerka 鉴 于 成 分 过 冷 理 论 存在不足,提出一个考虑了溶质浓度场和 温度场、固液界面能以及界面动力学的绝 对稳定理论(MS理论)。对于平界面生长, Ms理论可表示为:
在此基础上,Charlmers、Tiller等人首次提 出了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
GL mLC(0 k0 1) T0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特定晶体取向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控制材料的凝固过程,使其在特定方向上生长,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晶体取向的材料。
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材料凝固过程中,通过控制凝固速度和温度分布,使晶粒在特定方向上生长。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定向凝固炉或定向凝固模具来实现。
定向凝固技术的优点包括:
1. 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晶体取向的材料,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2. 可以控制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分布,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 可以减少材料中的缺陷和杂质,从而提高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定向凝固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特别是在制造高强度、高韧性、高耐腐蚀性的材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定向凝固
26
而在高速端, 而在高速端 , MS理论则预言了高速绝对稳定性 理论则预言了高速绝对稳定性 这一全新的现象, 这一全新的现象,并可以给出产生这种绝对稳定性的 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
DL ∆T Vα ≈ kV Γ
式中
V 0
∆T0V 为非平衡液固相线温差
kV
为非平衡修正后的溶质分配系数
27
此外,黄卫东等通过对MS理论的进一步分析, 理论的进一步分析, 此外 , 黄卫东等通过对 理论的进一步分析 发现还存在高梯度绝对性现象, 发现还存在高梯度绝对性现象,并给出了高梯度绝对 稳定性实现的临界条件: 稳定性实现的临界条件:
25
由此可见, 理论实际上扩展了“ 由此可见,MS理论实际上扩展了“成分 过冷”理论对界面稳定性的分析,在低速端, 过冷 ” 理论对界面稳定性的分析 , 在低速端 , 如果忽略界面张力效应, 固液相热物性差异, 如果忽略界面张力效应,固液相热物性差异 , 界面张力效应 溶质沿界面扩散效应及结晶潜热等因素, 溶质沿界面扩散效应及结晶潜热等因素,MS 结晶潜热等因素 理论就回到了“成分过冷”理论。 理论就回到了“成分过冷”理论。
11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低速生长条件下无 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长。 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长。
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世纪 年代Charlmers、Tiller等人首次提出单 、 等人首次提出单 二元合金成分理论 理论。 晶二元合金成分理论。
12
固液界面液相区内形成成分过冷条件
2
定向凝固的发展历史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定向凝固工艺 应用实例
3
5.1定向凝固的发展历史 定向凝固的发展历史
定向凝固过程的理论研究的出现是在1953 定向凝固过程的理论研究的出现是在 那是Charlmers及其他的同事们在定向凝 年 , 那是 及其他的同事们在定向凝 固方法考察液/固界面形态演绎的基础上提出 固方法考察液 固界面形态演绎的基础上提出 了被人们称之为定量凝固科学的里程碑的成分 过冷理论。 过冷理论。
定向凝固理论
除了净化合金液外,还可采用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或添加 物,使形核剂失效。晶体长大的速度与晶向有关。在具有一定 拉出速度的铸型中形成的温度梯度场内,取向晶体竞相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抑制了大部分晶体的生长,保留了与流方向大体 平行的单一取向的柱晶继续生长,有的直至铸件顶部。
dt
a0 Ak
a1Ak3
Ak5
式中,
Ak 为k阶扰动振幅,
a0 是线性稳定性参数,其表达式由MS理
论给出。
按照MS理论,a0=0为平胞转变分叉点,即当a0<0时, 界面是稳定的;而当a0>0时,平界面失稳成为胞状结构。但由 上式可知,界面形态的稳定性还取决于a1的性质,当a1<0时, 平胞转变具有亚临界分叉性质,这时,即使a0<0,当存在足够 大振幅的扰动,平界面将失去稳定。
金
40%—60% , 因 此 这 种 材 料 被 喻
为燃气轮的心脏。
采用定向凝固技术生产的高温合金基本上消除了垂直于应力轴 的横向晶界,并以其独特的平行于零件主应力轴择优生长的柱晶 组织以及有意的力学性能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MAR—M200中温性能尤其是中温塑性很低,作为涡轮叶片在 工作中常发生无预兆的断裂。
MS理论是一个线性理论,而凝固过程是 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因此严格的稳定性判 据应由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给出。但由于非线性 问题非常复杂,目前,还只能进行弱非线性动 力学分析。
1970年,Wollkind和Segel首先对凝固界面稳定性进行 了弱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一个弱非线性动力 学模型: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1、定向凝固的研究状况定向凝固成形技术是伴随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以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凝固组织的晶粒取向,消除横向晶界,提高了材料的纵向力学性能,因而自美国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公司采用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定向凝固中液-固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液-固界面处相变热力学、动力学,定向凝固过程晶体生长行为以及微观组织的演绎等,其中包括成分过冷理论、MS 界面稳定性、线性扰动理论、非线性扰动理论等。
从Chalmers[1]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Mullins[2]等的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成分过冷理论和界面稳定性理论。
(1)成分过冷理论成分过冷理论是针对单相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界面成分的变化提出的,如对于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的合金在冷却下来时,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溶质原子随着凝固的进行,被排挤到液相中去,并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与这种溶质梯度相对应的液相线温度与真实温度分布之间有不同的值,其差值大于零时,意味着该部分熔体处于过冷状态,有形成固相的可能性而影响界面的稳定性。
Chalmers等人通过分析得出了成分过冷的判据,确定了合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形态取决于两个参数:GL/v和GL·v,即分别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商和积。
前者决定了界面形态,而后者决定了晶体的显微组织(即枝晶间距或晶粒大小)[3]。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无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的条件,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成。
但是成分过冷理论只考虑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效应的因素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忽略了非平面界面的表面张力、凝固时的结晶潜热及固相中温度梯度等的影响。
定向凝固技术
发热剂法(EP法):所谓的发热剂法就是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一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 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下而上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这种方法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
高速凝固法(HRS法):为了改善功率降低法在加热器关闭后,冷却速度慢的缺点,在Bridgman晶体生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快速凝固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铸件以一定的速度从炉中移出或炉子移离铸件,采用空冷的方式,而且炉子保持加热状态。这种方法由于避免了炉膛的影响,且利用空气冷却,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所获得的柱状晶间距较长,组织细密挺直,且较均匀,使铸件的性能得以提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HRS法是由辐射换热来冷却的,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都很有限。为了获得更高的温度梯度和生长速度。在HRS法的基础上,将抽拉出的铸件部分浸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高沸点、低熔点、热容量大的液态金属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LMC法。这种方法提高了铸件的冷却速度和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而且在较大的生长速度范围内可使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保持稳定,结晶在相对稳态下进行,能得到比较长的单向柱晶。
普通铸件一般均由无一定结晶方向的多晶体组成。在高温疲劳和蠕变过程中,垂直于主应力的横向晶界往往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部位,也是涡轮叶片高温工作时的薄弱环节。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可获得生长方向与主应力方向一致的单向生长的柱状晶体)。定向凝固由于消除了横向晶界,从而提高了材料抗高温蠕变和疲劳的能力。定向凝固铸件的组织分为柱状、单晶和定向共晶3种。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1、定向凝固的研究状况定向凝固成形技术是伴随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以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凝固组织的晶粒取向,消除横向晶界,提高了材料的纵向力学性能,因而自美国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公司采用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定向凝固中液-固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液-固界面处相变热力学、动力学,定向凝固过程晶体生长行为以及微观组织的演绎等,其中包括成分过冷理论、MS 界面稳定性、线性扰动理论、非线性扰动理论等。
从Chalmers[1]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Mullins[2]等的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成分过冷理论和界面稳定性理论。
(1)成分过冷理论成分过冷理论是针对单相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界面成分的变化提出的,如对于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的合金在冷却下来时,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溶质原子随着凝固的进行,被排挤到液相中去,并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与这种溶质梯度相对应的液相线温度与真实温度分布之间有不同的值,其差值大于零时,意味着该部分熔体处于过冷状态,有形成固相的可能性而影响界面的稳定性。
Chalmers等人通过分析得出了成分过冷的判据,确定了合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形态取决于两个参数:GL/v和GL·v,即分别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商和积。
前者决定了界面形态,而后者决定了晶体的显微组织(即枝晶间距或晶粒大小)[3]。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无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的条件,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成。
但是成分过冷理论只考虑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效应的因素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忽略了非平面界面的表面张力、凝固时的结晶潜热及固相中温度梯度等的影响。
液态金属加工中的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是一种在液态金属加工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控制金属凝固的方向,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金属零部件制造。
定向凝固技术不仅提高了金属零件的性能,而且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品率,因此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关注。
在液态金属加工中,传统的凝固方法往往是随意凝固,导致金属材料无法充分利用,并且容易导致孔洞、偏析等缺陷。
而定向凝固技术则通过对金属凝固过程的精确控制,使得金属材料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凝固,从而获得更加均匀、致密的金属组织。
定向凝固技术的核心在于控制金属凝固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控制凝固速度,可以使得金属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最小化,从而减少金属变形和裂纹的风险。
通过控制凝固方向,可以使得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方向上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从而实现更加高效、高质量的金属零件制造。
定向凝固技术通常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来调整凝固过程。
此外,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预测金属凝固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
在实际应用中,定向凝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加轻量化、高强度的金属零部件,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效率。
在汽车领域中,定向凝固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加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零部件,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定向凝固技术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液态金属加工技术,它通过控制金属凝固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更加均匀、致密的金属组织。
该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定向凝固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工业界带来更多的效益和价值。
定向凝固及单晶制备技术5.
1
V
DL
k0
V
e DL
1 k0
图5-6 Pb-Sn 单相合金界面形态与凝固工艺常数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情况下,平凝固界面失稳并不是随机出现的,
而是出现在界面的缺陷处,而沟槽的稳定性同样可以借助 于成分过冷判据进行分析,获得的沟槽稳定性的条件为:
GS mL (1 k0 )Ci
V
DL
由于金属材料不透明,所以难以直接观察界面失稳的过程, 但我们可以利用透明有机物来模拟金属凝固界面形态演化, 获得所需的信息。对于界面形态是否稳定,我们可以在界 面前沿加以微小干扰,如果干扰随凝固时间增长趋于消失, 我们说该界面是稳定的;如果界面上的干扰随凝固时间增 长越来越大,我们说该界面是不稳定的。
第5章 凝固界面稳定性分析
为了深刻理解凝固组织的形成原因,必须要了解和 掌握凝固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凝固界面形态稳定性理 论,一是成分过冷理论;二是Mullins-Sekerka理 论(MS理论)。本章将系统地讨论它们在凝固科学所 起的作用及其应用。
§5.1 纯物质的界面稳定性
5.1.1 界面稳定性分析方法―扰动法
成分过冷区的过冷度及其极值
T TL Tq
Tq Ti GL z
TL
(z)
Tm
mLC0 [1
1 k0 k0
exp(
Vz D
)]
Ti Tm mLC0 / k0
T
mLC0 (1
1 k
)
mL
C0 (1 k0
k0 )
exp(
Vz DL
)
GL z
Tmax
图5-4 干扰波长与振幅增长率ak之间的关系
《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课件:第五章定向凝固
5.2 定向凝固基本原理
定向凝固技术 的基本定义 定向凝固理论 定向凝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7
定 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
向
凝固金属和为凝固熔体中建立起 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
凝 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
固
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8
定向凝固技术的工艺参数
•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 • 固液界面向前推进的速度R • GL/R值是控制晶体长大形态的重要判据。
随着晶粒和枝晶臂间距变小,力学性能提高。 GL/R值决定着合金凝固时组织的形貌,GL/R值又影响 着各组成的尺寸大小。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设备条 件的限制,因此,凝固速度R就成为控制柱晶组织的主 要参数。
38
3.高温合金制备
高温合金是现在航空燃气涡
高
轮.舰船燃气轮机、地面和火箭发
温
动机的重要金属材料,在先进大
近20年来,不仅开发了许多先进的定向凝固 技术,同时对定向凝固理论也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从Charlmers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Mullins等的固/ 液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 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又能进一步指导凝 固技术的发展。
5
随着其他专业新理论的出现和日趋成熟及 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新的凝固技术也将被不 断创造出来。定向凝固技术必将成为新材料的 制备和新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广阔前景,也必 将使凝固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
合
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
金
占 40%—60% , 因 此 这 种 材 料 被
喻为燃气轮的心脏。
20
KLGL
2K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k 3 5 a0 Ak a1 Ak Ak dt
式中
Ak
a0
为k阶扰动振幅
是线性稳定性参数,表达式由MS理论给出
27
按照 MS 理论, a0=0 为平胞转变分叉点,即当 a0<0时,界面是稳定的;而当a0>0时,平界面失稳成 为胞状结构。但由上式可知,界面形态的稳定性还 取决于a1的性质,当a1<0时,平胞转变具有亚临界分 叉性质,这时,即使a0<0,当存在足够大振幅的扰动, 平界面将失去稳定。 而且对于a0>0,不存在从平界面到无限小振幅的 连续转变。当a1>0时,平胞转变具有超临界分叉性质, 这时只有当a0>0时才能发生平界面的失稳,并且出现
沿熔体的温度和速率,是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单晶体的。
31
柱状晶包括柱状树枝晶和胞状柱晶。通常采用 定向凝固工艺,使晶体有控制的向着与热流方向相 反的方向生长。共晶体取向为特定位向,并且大部 分柱晶贯穿整个铸件。这种柱晶组织大量用于高温
合金和磁性合金的铸件上。
32
定向凝固柱状晶铸件与用普通方法得到的铸件 相比,前者可以减少偏析、疏松等,而且形成了取 向平行于主应力轴的晶粒,基本上消除了垂直应力 轴的横向晶界,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力学性能有了 新的飞跃。 另外,对面心立方晶体的磁性材料,如铁等, 当铸态柱晶沿晶向取向时,因与磁化方向一致,而 大大改善其磁性。
从平界面到无限小振幅的连续转变。
28
应用定向凝固方法,得到单方向生长的柱状晶, 甚至单晶,不产生横向晶界,较大提高了材料的单 向力学性能,热强性能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 定向凝固技术已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工业生产手段,
应用也日益广泛。
29
晶体生长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制备成分准确,尽 可能无杂质,无缺陷(包括晶体缺陷)的单晶体。 晶体是人们认识固体的基础。定向凝固是制备单晶
6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
固液界面向前推进的速度R
GL/R值是控制晶体长大形态的重要判据。
7
定向凝固技术实验的发展推动了凝固理论的 发展和深入。 Charlmers 、 Tiller 等人在研究 中发现在合金中液固界面前沿由于溶质富集 将会产生“成分过冷”导致平衡界面失稳而 形成胞晶核枝晶。首次提出了成分过冷理论。
式中,
V V 2 2 DL 2 DL DL
2
V V 2 L 2 DL 2 L L
1/2
19
V V 2 S 2 DS 2 DS DS
称之为定量凝固科学的里程碑的成分过冷理论。
3
在20世纪60年代,定向凝固技术成功的应用于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备上,大幅度提高了叶片 的高温性能,使其寿命加长,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航 空工业发展。 近 20 年来,不仅开发了许多先进的定向凝固 技术,同时对定向凝固理论也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从 Charlmers 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 Mullins 等的固 / 液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 MS 理论),人们对凝固 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又能进一步指导凝 固技术的发展。
23
由此可见,MS理论实际上扩展了“成分
过冷”理论对界面稳定性的分析,在低速端,
如果忽略界面张力效应,固液相热物性差异, 溶质沿界面扩散效应及结晶潜热等因素,MS 理论就回到了“成分过冷”理论。
24
而在高速端, MS 理论则预言了高速绝对稳定性 这一全新的现象,并可以给出产生这种绝对稳定性的 临界条件:
33
获得定向凝固柱状晶的基本条件是:
合金凝固时热流方向必须是定向的。在固—液界 面应有足够高的温度梯度,避免在凝固界面的前沿出 现成分过冷或外来核心,使径向横向生长受到限制。 另外,还应该保证定向散热,绝对避免侧面型壁生核 长大,长出横向新晶体。 因此,要尽量抑制液态合金的形核能力。提高 液态金属的纯洁度,减少氧化、吸气形成的杂质的 污染是用来抑制形核能力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 某些合金系,常规化学组成中含有很多杂质,以致 即使采用很高的 GL/R 比值,都不足以使液体合金的 形核得到抑制。
而当界面前沿存在成分过冷时,界面前沿由于不稳 定因素而形成的凸起会因为处于过冷区而发展,平界面 失稳,导致树枝晶的形成。
15
成分过冷理论提供了判断液固界面稳定性的
第一个简明而适用的判据,对平界面稳定性,甚 至胞晶和枝晶形态稳定性都能够很好地做出定性 地解释。
16
但是这一判据本身还有一些矛盾,如:
12
图5.1 成分过冷
13
据此,可以得到平衡界面生长的临界速度。
GL DL Vcs T0
式中,△T0=mLC0(k0-1),△T0是合金平衡结晶温度间隔。
14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当不存在成分过冷时,如果 在平直的固液界面上由于不稳定因素扰动产生凸起,也
会由于过热的环境将其熔化而继续保持平面界面。
4
随着其他专业新理论的出现和日趋成熟及
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新的凝固技术也将被不
断创造出来。定向凝固技术必将成为新材料的 制备和新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广阔前景,也必 将使凝固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
5
定 向 凝 固
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 凝固金属和为凝固熔体中建立起 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 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 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成分过冷理论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动力学 过程中,必然带有很大的近似性; 在固液界面上引入局部的曲率变化要增加系统的 自由能,这一点在成分过冷理论中被忽略了; 成分过冷理论没有说明界面形态的改变机制。
随着快速凝固新领域的出现,上述理论已不能适用。
17
2、绝对稳定性理论
MullniS和skeerka鉴于成分过冷理论存在 不足,提出一个考虑溶质浓度场和温度场、 固液界面能以及界面动力学的绝对稳定理论 (MS理论 )。对于平界面化合金液外,还可采用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 或添加物,使形核剂失效。晶体长大的速度与晶向有关。 在具有一定拉出速度的铸型中形成的温度梯度场内,取 向晶体竞相生长,在生长过程中抑制了大部分晶体的生 长,保留了与流方向大体平行的单一取向的柱晶继续生 长,有的直至铸件顶部。
在柱状晶生长过程中,只有在高的 GL/R 比值条件下,
11
在此基础上, Charlmers 、 Tiller 等人首次
提出了著名的“成分过冷”判据:
( ) T0 G L mL C 0 k0 1 V k 0 DL DL
式中:GL为液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K/mm); V为界面生长速度(mm/s);mL为液相线斜率;C0为合 金平均成分;k0为平衡溶质分配系数;DL为液相中溶质 扩散系数;ΔT0为平衡结晶温度间隔。
21
由于通常凝固条件下,金属中的热扩散长度 远大于空间扰动波长,上式中的分子可简化为:
V / DL S Gr m0GC pV / DL
2 2
式中
Gr
K LGL K S GS 2K
22
表达式中三个项分别代表了温度梯度、 界面能、溶质边界层这三方面的因素对界面 稳定性的贡献,其中界面能的作用总是使界 面趋于稳定,溶质边界层的存在总是使界面 趋于失稳,而温度梯度对稳定性的作用则取 决于梯度的方向。
8
1、成分过冷理论
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前 沿液体几乎没有过冷,固液 界面以平面方式向前推进, 即晶体以平面方式向前生长。
负的温度梯度下,
界面前方的液体强烈过冷,
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9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低速生长条件下无 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长。
20世纪50年代Charlmers、Tiller等人首次提出单 晶二元合金成分理论。
DL T V kV
式中
V 0
T0V 为非平衡液固相线温差
kV
为非平衡修正后的溶质分配系数
25
此外,黄卫东等通过对 MS 理论的进一步分析, 发现还存在高梯度绝对性现象,并给出了高梯度绝对 稳定性实现的临界条件:
T02 G 0.0203k 3 0.0487k 2 0.0541k 0.0624 , 0 k 1 k
第五章 定向凝固技术
1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新材料的研
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 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 统材料的产业更新和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定向 凝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获得具有特殊取向的组 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
2
定向凝固过程的理论研究的出现是在1953年,
那是 Charlmers 及其他的同事们在定向凝固方法 考察液 / 固界面形态演绎的基础上提出了被人们
10
一是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固溶度不同,
即溶质原子在液相中固溶度大,在固相中固溶度 二是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外界冷却作用,在 小,当单向合金冷却凝固时,溶质原子被排挤到 固液界面固相一侧不同位置上的实际温度不同, 液相中去,在固液界面液相一侧堆积着溶质原子, 外界冷却能力强,实际温度低;相反实际温度高。 形成溶质原子的富集层。随着离开固液界面距离 如果在固液界面液相一侧,溶液中的实际温度低 增大,溶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 于平衡时液相线温度,出现过冷现象。
2
1/2
K L L K S S 2K
KS KL K 2
d / dt
20
p 1 k0
其中,αL、αS分别是液固相的热扩散系数,KL、 KS分别是液固相的导热系数, GL、GS是液固相温 度梯度, Γ 为 Gibbs-Thompson 系数, LV 为凝固潜 热,ω为几何干扰频率,ε为扰动振幅,σ的符号就 决定了平界面是否稳定。在上式中,右端的分母 恒为正值,因而临界稳定性条件实际上取决于分 子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