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Ⅰ目的
加强药品调剂管理,规范职业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Ⅱ范围
适用于药学部各调剂部门。
Ⅲ制度
一、药品调剂工作应由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药剂士或药师担任;处方审查和发药审核的对外窗口应由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和有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师及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二、审方时应仔细阅读,逐项审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开具处方的医师联系解决。
发现配伍禁忌的应退方,不得调配。
发现超剂量用药的应要求处方医师确认,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
三、调剂人员要认真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并在药袋上注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有效期。
确保调配的处方和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
四、调剂处方需经第二人核对并签字,一人值班时由本人自行核对,双签字后方可发出,发药复核率应达100%,发生差错时,
有原因分析、总结及改进处理意见并记录。
五、发药时要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病区、床号,并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交代清楚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六、急诊处方优先调配。
七、对取药患者以礼相待、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如遇疑难问题,可向上级药师请教协助回答,不得与患者争吵。
八、调剂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录入电脑处方进行调配工作,违者
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九、调剂工作人员应认真保管好自己的调剂工作用户名和密码,若因用户名和密码泄露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由泄露者自己负责。
Ⅳ参考依据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中药处方调剂是中医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医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仅能够规范中药处方调剂工作流程,保证中药处方调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还能够提高中药处方调剂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药处方调剂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1.中药处方调剂的范围和要求中药处方调剂是指药师按照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配制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剂的过程。
中药处方调剂涉及中药品种繁多、使用方法复杂,要求药师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正确理解医师开具的处方,准确配伍中药,并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个性化调剂。
2.中药处方调剂的操作流程(1)接方:接到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后,药师应当认真核对处方中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配伍:根据处方中所含中药的属性和功效,药师应当根据中药学原理进行配伍,合理搭配各种中药,确保中药的药性互补、剂量协调。
(3)调剂:药师应当根据配伍好的中药,按照医师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严格按照中药调剂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验方:调剂完成后,药师应当对调剂好的中药进行验方,核对调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用药量,确保中药质量合格。
(5)标签:验方无误后,药师应当在中药包装上做好标签,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中药处方的可追溯性。
(6)存储:调剂好的中药应当按照规定存放,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品质。
3.中药处方调剂的管理要求(1)人员要求:中药处方调剂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药师进行,药师要严格遵守中药调剂操作规范,保障中药处方调剂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设备设施:中药处方调剂的药房必须具备齐全的中药调剂设备和工具,保障中药调剂工作的正常进行。
(3)文件管理:药师应当认真填写中药处方调剂记录,详细记录中药的配伍和用药量等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
调剂药品的管理制度
调剂药品的管理制度一、前言调剂药品是指由医师处方后,由具有执业资格的药剂师根据处方来调剂的药品。
调剂药品管理是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药品的安全使用和患者的健康。
为了确保药品调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建立健全的调剂药品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调剂药品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确保调剂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促进合理用药;2. 原则:(1)依法调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调剂;(2)科学调剂: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合理调剂药品;(3)严谨调剂:遵循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调剂药品质量和安全;(4)保密调剂: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保密调剂过程;(5)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品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三、调剂药品管理制度的内容1. 药品调剂人员的要求:(1)具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2)熟悉药品的性质、用法和用量;(3)熟悉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
2. 药品调剂的要求:(1)严格按照医嘱调剂;(2)对于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医师沟通;(3)严格控制调剂药品的数量,防止药品浪费。
3. 药品调剂的程序:(1)接受医师开具的处方;(2)审核处方的合法性和完整性;(3)准备药品、器具和操作台;(4)根据处方和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调剂;(5)核对调剂结果的准确性;(6)将调剂好的药品交给患者,并做好相关记录。
4. 药品调剂的质量控制:(1)药品的质量要求:只能使用正规渠道购进的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2)操作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 药品调剂的记录和报告:(1)调剂记录:要做好患者用药记录,详细记录调剂药品的信息;(2)报告要求:对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医师报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调剂药品管理制度的评价和改进1. 评价:定期对调剂药品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和调剂药品的质量。
2. 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调剂药品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5篇)
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1.药品调剂差错是指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过失或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的行为。
2.药品调剂差错主要包括调配时产生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差错,用法用量错误,调配药品质量不合格(发霉变质等),调配药品存在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3.药品调剂差错的当事人,在获知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查找取药者,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发现差错非当事人有义务立即通知当事人并向负责人报告。
4.差错发生后要积极处理,对药品进行重新核对调配,保证患者服下正确的药物。
如患者已服下差错药物并产生不良影响,应请求医生帮助,积极治疗。
5.药房设专人负责汇集差错事故,对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情节及后果要进行具体分析,定期____讨论、分析、找出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和性质,从中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如引导和鼓励药剂人员继续教育,修改不合理的操作规程。
6.对差错当事人应根据差错程度,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处罚,并且列入工作质量考核内容。
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2)药品调剂是指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从药房等地点提取药物,并配制和分发给患者的过程。
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错风险,例如配错药品、剂量错误、配药延误等等,这些差错可能导致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减少药品调剂的差错,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流程。
本文主要就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有效减少药品调剂过程中的差错,并在发生差错时及时纠正,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通过建立差错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药品调剂工作流程和环节,减少人为差错因素。
及时纠正和处理差错可以防止患者因用药错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其他风险。
门诊药房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门诊药房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规范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医院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
第三条定义1.门诊药房:指医院内特地负责门诊患者发药、药品调剂和药品库存管理的部门。
2.药品调剂:指门诊药房依据医嘱,依照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医疗要求,对药品进行配制和组合的工作。
3.药品配制:指门诊药房依照肯定的方法和规程,依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制备和组合处方中所需的药品。
4.药品库存管理:指门诊药房对药品的入库、出库、盘点及库存监管等管理活动。
第二章门诊药房的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组织机构1.医院门诊药房设立药剂科,由一名药剂师担负科长,设有药剂师若干。
2.门诊药房工作由科长负责,由药剂师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人员要求1.门诊药房的药剂师应当持有国家承认的药学专业学士学位,并具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2.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定期进行连续教育,掌握药品调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工作流程1.门诊药房依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药品调剂,并依照患者的要求和医疗要求进行配制。
2.门诊药房应当建立健全的操作规程和清楚的工作流程,保证药品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门诊药房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对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第三章药品调剂的要求第七条药品库存管理1.门诊药房应当建立完善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对药品的入库、出库、盘点等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
2.门诊药房应当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药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并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第八条药品调剂的操作规范1.门诊药房应当依照国家药典和相关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2.门诊药房应当依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准确计算和配制所需的药品,并确保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
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
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作者:杜贺庆裴桂秋崔月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药品调剂的内容和性质,使药品调剂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方法对广义药品调剂、狭义药品调剂和医院制剂进行了简述和区分,分析了药品调剂的属性及其管理使用法规,并提出了药品调剂权的概念。
结果明确了药品调剂的概念及管理法规。
结论《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的制定能更好地规范管理药品调剂。
【关键词】药品调剂;界定;药事管理随着药事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从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到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以法规的形式监管起来,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药品调剂,这一横跨药品经营(零售)与使用(医院)两大机构的药事活动,在从重视物向重视人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其内容和性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有待明确定位;其相关法规条文匮乏,相应管理手段日显落后,须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以使药学事业更好地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 药品调剂的内涵与外延在药品相关法规中,药品调剂的内涵、外延均无明确的规定,仅在GSP第四章“附则”的第八十五条规定“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时,营业人员根据医生处方调剂、配合药品的过程。
”这一定义类似本文“处方调剂”的概念。
1.1 广义药品调剂(简称药品调剂,下同)广义药品调剂是包括处方调剂(凭处方调剂)、非处方调剂(无需处方也可调剂,如社会药房销售非处方药)及其所包含的药物信息(DI)服务等在内的药学技术服务。
它是涉及多项药学领域的多单元操作过程,其步骤一般包括收方、审方、配方(包括取药;分装;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等不同内容)、包装、核对、发药[1]和用药指导等。
1.2 狭义药品调剂狭义药品调剂“系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的,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的调配操作”[2]。
是广义药品调剂中的一个操作单元,即配方步骤中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相对于医院制剂的固定处方制剂)。
调,《说文》和也。
这是调剂的本义。
现在的处方一般是不需“调”与“配”的,仅仅是取药、发药,就连中药调剂原本包括对药材的加工炮制,现今也仅剩对中药饮片的简单称量、包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剂”。
药品调剂知识点总结
药品调剂知识点总结一、药品调剂的定义药品调剂是指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医师处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用药的剂量、频率和疗程,准确地配置和配制药品,并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二、药品调剂的主要内容1. 处方审核: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检查处方的完整性、医生和患者的信息的准确性等。
2. 药品配置:依据处方的要求,准确称取药品,并按照比例混合、稀释等,使其符合适宜的用药剂量和剂型。
3. 药品配制:将分装的药品按照处方的要求进行配制,如合成制剂、复方制剂等。
4. 药品储存:妥善保存已调剂好的药品,确保其稳定性和纯度。
5. 用药指导和监测: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告知用药剂量、用法用量等,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三、药品调剂的流程1. 接方:接受患者的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和登记。
2. 摆药:依据处方的要求,准备各种需要的药品,并进行药品配制。
3. 贮存:将已配制好的药品妥善存放,确保其稳定性和纯度。
4. 核对:复核配制的药品,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条形码扫描:对配制好的药品进行条形码扫描,记录其信息。
6. 检查发放:检查配制好的药品是否符合处方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后,将药品发放给患者。
7. 用药指导: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告知用药剂量、用法用量等。
8. 监测与评价:对患者进行用药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四、药品调剂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 药理学知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以便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药品调剂。
2. 药品学知识:掌握药品的特性、制剂、配方等,有助于准确配置和配制药品。
3. 化学知识:对药品的化学成分、性质、结构等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合理配置、配制药品。
4. 医学知识: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等,有助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剂药品。
5. 质量控制:了解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确保调剂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
五、药品调剂的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药品调剂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超越医师处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6.1建立完整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6.2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
(1)药品基本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
(2)库存信息:实时反映药品的入库、出库、结存等情况。
(3)有效期信息: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监控,防止过期药品流入使用环节。
(2)验收管理:对到货药品进行质量验收,不合格药品坚决退货。
(3)储存管理: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提供适宜的储存条件,防止药品变质。
(4)调剂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调剂规程,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7.3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药品进行追溯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应急预案
8.1制定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8.2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药品短缺应急预案:制定药品短缺时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基本用药需求。
(2)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快速报告和处理机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配合公共卫生事件,做好药品供应和调配工作。
8.3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供应商选择:通过竞标、评审等方式,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
(3)合同签订: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药品质量、价格、供应时间等条款。
(4)验收与付款:按照合同约定,对到货药品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付款。
11.3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库存结构,降低药品库存成本。
十二、药品使用监测与评价
12.1建立药品使用监测制度,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一、药品分发原则
1.1药品分发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患者用药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药品调剂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药品的供给和调剂进行全面管理和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政策、规定和措施的总称。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药品调剂管理制度及其应运行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品调剂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国家设立药品调剂市场的准入门槛,要求调剂企业和个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注册和备案,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处罚措施,对违规经营的药品调剂企业进行处罚,保障市场的规范化运行。
2. 药品调剂的责任和义务:药品调剂企业和个人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经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合格的药品调剂服务,并确保药品的追溯、回收和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必须及时进行召回和处理,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
3. 药品调剂监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国家设立药品调剂监管机构,负责对药品调剂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对药店、药企和药品调剂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各类投诉和举报,保障公众的权益。
二、我国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药品调剂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监管力度不够强大:尽管国家对药品调剂市场进行监管,但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一些药店和药品调剂企业存在违规经营和销售假药等问题,给公众的用药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
2. 药品调剂市场准入门槛过低:部分地区存在药店和个人随意开展药品调剂的情况,导致药品调剂市场的混乱和不正规经营行为的出现。
3. 药品调剂信息化程度偏低:部分药店和药品调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对药品进行追溯、回收和报告,难以满足现代科技条件下对药品调剂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三、改进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监管力度: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药品调剂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构的建设和配备,加强对药店、药企和药品调剂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各类投诉和举报,确保公众的权益和用药安全。
医院药房调剂制度
医院药房调剂制度一、调剂制度的概念调剂制度是指医院内设立药品调剂处所(下称调剂处),以医师开出的处方为依据,对药品进行统一配制、包装、标识,并经检定合格后交付患者的一项医院内部服务管理制度。
调剂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和药物经济使用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调剂制度的目的1、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调剂人员根据处方要求,对药品进行统一配制、包装、标识,避免发生药品混淆、剂量错误等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提高药物经济使用:通过药品配制、包装、标识的标准化,控制药品的消耗量,减少浪费,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效率:调剂制度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并促进医生、药师、护士间的良好沟通协作。
三、调剂制度的内容和实施1、调剂处地点设置及其配备调剂处应设置在医院药房内,位置宜选在药房门口,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调剂处应配备药品配制设备、药品包装设备、药品标识设备、计量设备及相关药品储存设备。
2、调剂流程(1)接受处方:调剂人员接到医师开具的处方后,应检查处方是否规范。
(2)配制药品:调剂人员按处方要求,配制合适的药品。
(3)包装药品:将药品按照配方分装在小袋或小瓶中,为防止药品混淆,应将袋或瓶标注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和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
(4)药品检验:药师对药品进行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5)发药:药师将检验合格的药品交付给患者。
四、调剂工作的注意事项1、调剂人员的资质调剂人员必须取得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位,通过国家认可的药师资格考试,取得药师执业资格证书。
同时,调剂人员还应接受系统培训,掌握各种药品的配制、包装、标识等技术要求以及药品质量控制和药剂学知识。
2、药品的选择和使用调剂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师开具的处方,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配制。
同时,药品的使用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必须使用国家认可的药品和药剂材料,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配制标准和技术要求执行。
处方调剂管理规定
七、培训与考核
7.1药学部门应定期对调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剂技能。
7.2建立调剂人员考核制度,对调剂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调剂工作质量。
八、信息化管理
8.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处方调剂全过程的实时监控。
8.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处方调剂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十一、药品追溯与召回
21.1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确保在药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药品,采取相应措施。
21.2制定药品召回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召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二十二、学术研究与交流
22.1鼓励药学专业人员开展处方调剂相关的学术研究,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22.2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处方调剂工作质量。
二十三、质量控制与评价
23.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处方调剂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3.2设立评价指标,对处方调剂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二十四、法律法规遵守
24.1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药品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处方调剂工作合法合规。
24.2定期对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提高药学专业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十九、信息系统升级与维护
29.1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满足处方调剂工作需求。
29.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故障,确保患者信息和药品数据的安全。
三十、人员培训与发展
30.1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人员培训计划,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0.2关注药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通道,激励人员持续提升专业素质。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3篇)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一、提倡采购小包装、直接调配处方,以保证质量和方便患者了解全面药品信息、安全用药。
二、当药品原包装与处方需要的数量相差较大时,允许药房按处方协定量进行分包装。
三、药品分装应由专人、在清洁环境中进行,并有核对和分装登记。
四、稳定性差的药品不宜分装。
五、发给患者经分装的药品时,应尽量提供必要的书面信息。
1.处方项目填写是否完整,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疗科室、诊断、病历号、医师签名并盖名章、处方日期等;2.是否系说明书适应证用药;3.药品剂型、规格、数量、用量、用法、疗程等是否有误;4.配伍禁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超剂量、重复用药;5.是否有患者禁忌证。
需特别注意儿童、老人、妊娠期、哺乳期、肝肾功能不良者的用药是否有禁忌;6.对于青霉素类等容易引起过敏的药品,应注意患者的皮试结果或有无药物过敏史;7.处方字迹是否潦草难以辨认;8.涂改并未加医师签名;六、发现处方中有以上不利于患者用药的问题或其他疑问时,药师可拒绝调配,并联系处方医师进行干预,经医师改正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调配。
七、处方调配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及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药品配齐后,与处方逐条核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4.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5.对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加贴醒目的标签提示患者注意。
八、特殊调剂: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磨碎片剂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制软膏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作记录。
九、发药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帮助确认患者身份。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规格、剂量、数量,并签字。
3.发现配方错误时,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并及时更正。
4.向患者交待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药品有两盒所以上时要特别交待。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范文1.前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药品的分发和调剂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药房和药品调剂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药房主管、药剂师、药品调剂人员等。
2.定义2.1 药品分发:指将医疗机构库存的药品按照医嘱和患者需求,准确、完整地分发给患者或其他医疗机构的行为。
2.2 药品调剂:指将医疗机构库存的药品按照需求准备好,并交付给患者或其他医疗机构的行为。
3.职责和权限3.1 药房主管负责制定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并对药房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3.2 药剂师负责审核医嘱的合理性,确保药品的正确分发和调剂。
3.3 药品调剂人员负责按照药剂师的要求,准备好药品并交付给患者或其他医疗机构。
3.4 患者应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医疗需求,并按照要求接受药品分发和调剂。
4.工作流程4.1 药品分发4.1.1 患者持医生开具的处方和个人识别信息到药房取药。
4.1.2 药剂师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并核对患者身份。
4.1.3 药剂师根据处方准备药品,并将药品分发给患者。
4.1.4 药剂师记录药品的分发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数量等。
4.2 药品调剂4.2.1 接受其他医疗机构的调剂申请,核对申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2.2 根据调剂申请的要求,准备好药品并交付给申请机构。
4.2.3 记录药品的调剂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数量等。
5.质量控制5.1 药品的分发和调剂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5.2 药品的分发和调剂应遵守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药品的合法性。
5.3 药房主管应定期对药品分发和调剂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记录。
5.4 药房主管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6.安全管理6.1 药品分发和调剂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保守患者隐私和药品信息。
6.2 药品分发和调剂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制剂品种调剂管理制度
制剂品种调剂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制剂品种调剂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制剂品种调剂活动的单位。
三、制剂品种调剂的定义制剂品种调剂是指医疗单位根据患者具体用药需要,采用已有药物成品进行调剂混合,制成适合患者个体差异的制剂品种。
四、调剂工作程序1. 调剂前准备工作(1)药师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掌握患者需求。
(2)核对调剂单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信息等,并与医嘱核对。
(3)核对所需原料药品、药品规格、用量等信息。
2. 调剂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原料药品、器具、配制液等。
(2)称量称量:根据配方要求,逐一称量所需原料药品。
(3)混合调剂:按照配方比例,将各个原料药品混合调剂,搅拌均匀。
(4)过滤除菌:将混合液过滤,去除杂质,确保洁净。
(5)灭菌处理:对调剂好的制剂品种进行灭菌处理,保证无菌状态。
(6)包装贴标:将制剂品种放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等信息。
3. 调剂品种保存及使用(1)调剂品种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2)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调剂品种,应放置在专用的冷藏设备中。
(3)使用前应核对标签信息,确保与医嘱一致。
五、质量控制要求1. 药品来源:所使用的原料药品必须确保来源合法、质量合格、无虚假说明。
2. 药品配方:配方应合理,不能盲目或随意调剂,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
3. 药品混合:混合调剂时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污染,严格控制各种环境参数。
4. 灭菌处理:对混合好的调剂品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5. 包装贴标:对调剂好的品种必须贴上标签,并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等信息。
六、质量检查和监控1. 对调剂好的制剂品种进行抽查并进行质量检验。
2. 定期对调剂操作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药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调剂技术和质量意识。
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
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随着药事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从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到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以法规的形式监管起来,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药品调剂,这一横跨药品经营(零售)与使用(医院)两大机构的药事活动,在从重视物向重视人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其内容和性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有待明确定位;其相关法规条文匮乏,相应管理手段日显落后,须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以使药学事业更好地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药品调剂的内涵与外延在药品相关法规中,药品调剂的内涵、外延均无明确的规定,仅在GSP第四章“附则”的第八十五条规定“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时,营业人员根据医生处方调剂、配合药品的过程。
”这一定义类似本文“处方调剂”的概念。
1.1广义药品调剂(简称药品调剂,下同)广义药品调剂是包括处方调剂(凭处方调剂)、非处方调剂(无需处方也可调剂,如社会药房销售非处方药)及其所包含的药物信息(DI)服务等在内的药学技术服务。
它是涉及多项药学领域的多单元操作过程,其步骤一般包括收方、审方、配方(包括取药;分装;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等不同内容)、包装、核对、发药[ 1] 和用药指导等。
1.2狭义药品调剂狭义药品调剂“系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的,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的调配操作”[2]。
是广义药品调剂中的一个操作单元,即配方步骤中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相对于医院制剂的固定处方制剂)。
调,《说文》和也。
这是调剂的本义。
现在的处方一般是不需“调”与“配”的,仅仅是取药、发药,就连中药调剂原本包括对药材的加工炮制,现今也仅剩对中药饮片的简单称量、包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剂”。
也有处方的调配属狭义药品调剂范围,包括:“中药单剂量汤剂的代煎或做成其他适于服用的剂型;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消毒液的稀释、配制;非常规、个体化使用药品的简单溶解、稀释或复配;各种皮试液的配制;各种肌肉或静脉注射液(包括化疗输液)的配液:全胃肠外营养(TPN)输液的配液;腹膜透析液、人工肾透析液的配液等”[3]。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管理流程和程序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避免药品错误分发、漏配、错配等问题的发生。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1. 药品分类和编码:对药品进行分类及编码,以便于识别、查询和管理。
2. 药品储存和保管:规定不同药品的储存条件和保管措施,包括温度、湿度、避光等要求,确保药品质量和稳定性。
3. 药品配送和接收:明确药品配送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配送单的填写、验收流程及验收标准等。
4. 药品分发和发药:规定药品分发和发药的流程,包括患者用药医嘱的审核、药品准备和包装、核对和发放等环节。
5. 药品调剂和配置:明确药品调剂和配置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对于复方制剂的调剂、药物计算和称量的规范等。
6. 药品退还与报废:规定药品退还和报废的流程和要求,包括退货的申请、审核和处理等。
7. 药品记录和统计: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药品记录和统计系统,包括药品的进销存记录、配制记录和分发记录等,便于药品的追溯和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减少药品错误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流程和规范。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药品分发管理:包括药房内部的药品库存管理、药品的采购和验收、药品的储存和保管、药品的配发和发放等环节的管理。
药房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药物的分发,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准确性。
2. 药品调剂管理:主要针对门店和医院等多个单位之间的药品调剂流程。
药店和医院等单位应建立药品调剂台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药品的调剂、核对和记录,确保药品的调剂过程合规合法。
3. 审核审批机制:药品分发和调剂中的一些步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药品的分发和调剂符合规定和患者的需求,减少错误和风险。
4. 药品监管和质量控制:相关机构应加强对药品分发和调剂过程的监管,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把关,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培训和培训:相关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和掌握药品分发和调剂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药品分发和调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减少药品错误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制度为提高调剂部门科学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药品调剂差错是指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情节较轻的行为;事故为已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等不良后果的不良行为。
2.药品调剂差错可分为内部差错和发出差错:⑴内部差错: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被本人或科内其他人员发现后,及时更正,未发生无法纠正的情况或药已发出而在患者未使用前追回的;⑵发出差错包括以下情况:①外部发现的发错药、错量(少发、多发、漏发)、发错患者、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和过期变质,不论患者使用与否,或内部发现而患者已用药的(未造成事故);②分装药品。
商品标签与内装药品不符的;数量不对而发给患者的;③计价或审核错误,造成患者或医院经济损失的。
3.差错事故分级判定标准:⑴事故: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
⑵严重差错:①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②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③分装药品错误,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⑶一般差错:①配、发错药品,及时发现追回而未用于患者的;②不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经查出的;③违反相关制度、规范、常规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4.调剂差错的预防。
调剂处方严格遵循处方管理办法、岗位操作规程及“药品调配差错防范预案”。
5.调剂差错的报告及处理⑴药品调剂差错的当事人,在获知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查找取药者,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发现调剂差错的非当事人有义务立即通知当事人并向负责人报告。
⑵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调查并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一般差错每月汇总上报科主任,严重差错立即报告科主任,造成事故的立即报告科主任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医疗保健领域,药品调剂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将药品配制成适合患者使用的形式,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用药指导。
药品调剂的管理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药品调剂管理制度并介绍其重要性和执行方法。
二、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药品调剂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调剂流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获得准确、安全的药品。
通过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和检验要求,可以降低患者因药品调剂过程中的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2.提高药品调剂效率药品调剂管理制度能够使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高效,从而提高调剂的效率。
通过合理分工和流程优化,可以减少时间浪费和重复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确保药品质量和有效性药品调剂管理制度需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通过合格的药品来源、仔细选择调剂材料和药品配比的准确性等方式,可以保证调剂过程中的药品质量和有效性。
三、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的执行方法1.制定调剂操作规程药品调剂管理制度需要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规定从接收处方、药品调配、标签贴附到最终交付患者的全过程细则。
规程应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要求,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药品质量控制要求。
2.设置药品调剂指导员每个药品调剂工作区域都应设立专门的调剂指导员,负责监督和指导调剂过程中的操作。
指导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调剂经验,能够指导药师和药剂师进行药品配比、药品调剂等工作。
3.建立质控体系药品调剂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药品质控体系,包括对调剂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和原辅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每个批次的药品都应该有追溯记录,确保药品的来源可查、质量可控。
4.加强调剂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药品调剂相关的人员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的职业教育培训。
通过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意识培养,可以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5.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药品的调剂制度与操作规程
药品调剂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二、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
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三、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四、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五、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六、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七、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八、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九、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十、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一、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十二、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十三、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十四、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调剂的界定与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调剂的内容和性质,使药品调剂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方法对广义药品调剂、狭义药品调剂和医院制剂进行了简述和区分,分析了药品调剂的属性及其管理使用法规,并提出了药品调剂权的概念。
结果明确了药品调剂的概念及管理法规。
结论《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的制定能更好地规范管理药品调剂。
【关键词】药品调剂;界定;药事管理
随着药事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从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到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以法规的形式监管起来,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药品调剂,这一横跨药品经营(零售)与使用(医院)两大机构的药事活动,在从重视物向重视人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其内容和性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有待明确定位;其相关法规条文匮乏,相应管理手段日显落后,须逐渐加以改进、完善,以使药学事业更好地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 药品调剂的内涵与外延
在药品相关法规中,药品调剂的内涵、外延均无明确的规定,仅在GSP第四章“附则”的第八十五条规定“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时,营业人员根据医生处方调剂、配合药品的过程。
”这一定义类似本文“处方调剂”的概念。
1.1 广义药品调剂(简称药品调剂,下同)
广义药品调剂是包括处方调剂(凭处方调剂)、非处方调剂(无需处方也可调剂,如社会药房销售非处方药)及其所包含的药物信息(DI)服务等在内的药学技术服务。
它是涉及多项药学领域的多单元操作过程,其步骤一般包括收方、审方、配方(包括取药;分装;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等不同内容)、包装、核对、发药[1]和用药指导等。
1.2 狭义药品调剂
狭义药品调剂“系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的,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的调配操作”[2]。
是广义药品调剂中的一个操作单元,即配方步骤中临时处方药剂的配制(相对于医院制剂的固定处方制剂)。
调,《说文》和也。
这是调剂的本义。
现在的处方一般是不需“调”与“配”的,仅仅是取药、发药,就连中药调剂原本包括对药材的加工炮制,现今也仅剩对中药饮片的简单称量、包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剂”。
也有处方的调配属狭义药品调剂范围,包括:“中药单剂量汤剂的代煎或做成其他适于服用的剂型;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消毒液的稀释、配制;非常规、个体化使用药品的简单溶解、稀释或复配;各种皮试液的配制;各种肌肉或静脉注射液(包括化疗输液)的配液:
全胃肠外营养(TPN)输液的配液;腹膜透析液、人工肾透析液的配液等”[3]。
可以说除企业制药和医院制剂以外的,凡涉及药品浓度、存在形态(气、液、固)变化的加工、配制等操作活动都属狭义药品调剂范围。
2 药品调剂的属性
药品“调剂是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法律性、事务性、经济性综合一体的活动过程,也是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其家属)、药剂人员等协调活动的过程”[4]。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横跨了药事活动的三个范畴。
药品调剂作为药品流通的末端环节(销售)的操作流程,同时也是药品使用过程的一个步骤,使其即属药品经营范畴又属药品使用范畴,并且其伴随的药学信息服务行为也属药品使用范畴。
而其中的临时处方配制具有配制行为,又属药品配制或生产范畴。
药品调剂的复杂属性是导致其管理混乱与难度的重要原因。
3 药品调剂的管理
药品调剂具有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大范畴的属性,对其管理就要从这三方面分别讨论。
3.1 药品调剂与医院药品生产——医院制剂及其管理GPP
3.1.1 医院制剂的内涵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章“附则”第八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俗称医院制剂。
3.1.2 药品调剂与医院制剂的联系
药品调剂和医院制剂都是医院药学重要组成部分,狭义药品调剂与医院制剂更是紧密相关,两者都是药品配制行为。
这种共性,使得在管理、技术、人员使用等方面有着相通性,也易造成混淆。
而且两者有时可以互相转化,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工作中,有些药品调剂(临时处方),因疗效确切、应用量大,而转变为制剂(固定处方),并可能最终扩大为规模化生产的制药。
可以说,制剂在药品调剂与制药之间起着桥梁与过渡的作用。
在中药领域,这一模式仍具有现实意义。
3.1.3 狭义药品调剂与医院制剂的区别与界定
狭义药品调剂与医院制剂虽具有共性和通性,但也有很大不同,如服务对象(单个患者——患者群)、配制数量(单个处方量——量不限)、配制的法律依据不同(医师处方——药监局审批的固定处方)、药品的剂型(简单——没有限制)等,尤其是在法律层面界定了医院制剂的内涵,以脱离、区别于狭义药品调剂。
这些区别与界定决定了就连狭义药品调剂也不能归属GPP的管理。
3.2 药品调剂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社会药房药品调剂在GSP中作了相应规范,医院门诊的药品调剂与社会药房并无二致,都是经营行为,同样适用GSP。
但医院的住院调剂和其他药品调剂则不同,有了更多的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更适用药品使用的管理。
这样医院的药品调剂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因此需要一部法规统一管理。
3.3 药品调剂与《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
随着药事的质量管理法规的完备,已形成系列化的法律规范,从研究领域的GLP、GCP,生产领域的GMP、GPP、GAP,到经营领域的GSP,缺少的是药品使用领域的质量管理法规,因此有人建议制定《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5]。
药品使用是涵盖处方开具、调剂、购买(从患者角度)、实施用药、用药后评价等环节以及贯穿其中的药学服务等全过程。
药品调剂是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环节密不可分。
药品使用有两种途径,即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包括病房、注射室、手术室等用药)和个人用药,而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最主要途径。
药品调剂也相应分为处方调剂和非处方调剂。
其中临床用药暨用药调剂是由医务人员实施的专业性、技术性用药操作,它还包括设备化施药(即医务人员借助仪器设备或手术施药的操作)。
这一复杂操作需要规范化的流程,需要制度化的规定以保障其质量,因此建立GUP势在必行。
GSP是从卖方(经营、销售)角度规范药品经营,GUP则从买方(使用)角度去规范药品经营,同时也规范了药学服务和用药监测,更全面地保障了药品质量。
3.4 药品调剂权
如同医师的处方权,药品调剂权是对药品调剂人员的资质要求。
其按种类可分为处方调剂权和非处方调剂权,处方调剂权又可按操作单元的权限细分为处方审核权、临时处方配制权等。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药学技术人员有药品调剂权,护士也行使部分药品调剂权(如注射液的配液),医生在某种情况下也获得药品调剂权(如个体诊所)。
对此药品法律的规定不尽完善。
3.4.1 法定的处方调剂权——药剂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仅规定了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的处方调剂权,如第四章第二十二条“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和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也如此。
这就确立了药剂人员的处方调剂权,但对非处方调剂均未提及。
3.4.2 扩大的药品调剂权——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章“附则”第四十条“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机构和卫生站可不设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由负责人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药事管理工作……”即明确医务人员在上述情况下取得了药品调剂权,这虽然符合实际情况,但显然与《药品管理法》等法规的规定有出入。
3.4.3 规范管理
随着执业药师制度的建立,以及药品调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将确认和细分药品调剂的权限(可根据药剂人员的职称划分职责权限)并采取认证制。
例如《处方管理办法》就作了一定的区分,第十七条规定“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药品调剂工作。
”
4 讨论
随着药学事业的发展,医院药事活动所涵盖的药品研制、生产、经营(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把“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贯穿始终。
其药品调剂将从传统的保障型转向药学服务,医院制剂虽将衰落,但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也将从保障供应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并将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工作,为临床提供最佳剂型的药品[6]。
调剂→制剂→制药的分化发展模式或将部分逆转。
另外,医药分业将对药品调剂带来深刻影响;一些药品调剂的新内容形式,如单元调剂(单位剂量调剂)、输液中心的建立发展,将不断冲击现在的药品调剂方式。
这些变化依赖于学科的发展和法规政策的改变,也影响着其管理理念和手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世民.药事管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7.
[2]曹春林.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
[3]戚岳俊,佀传勇,何卫民,等. 医院制剂和药品调剂的界定及管理初探.中国药事,2006,20(4):233-234.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药学(上).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311.
[5]邢冬青,李惠斌.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思考.中国药事,2006,20(7):395-396.
[6]韩冰.新形势下医院药剂科的功能与设置探索.医学临床研究,2003,20(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