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_陈志刚

合集下载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吴淑娴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先驱者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这一问题论述,可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以前并没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这样,就不仅确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并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1]这表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萌芽。

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是所有制形式变化的结果和表现。

当然,在那里,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

【完整】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资料PPT

【完整】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资料PPT
会主义的胜利而斗争。他们迫切需要认识自己所信 奉的理论来源 , 了解所追求目标的轮廓。马克思和恩
格斯为了使社会主义运动的自我认识更清醒并沿着 正确的轨迹前进 ,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回顾了社会主 义理论产生兴起的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飞跃 ,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 思潮的界限,另一方又面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展望 , 探索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了科学的 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
但恩格斯也指出,“那主些革义命。措施.根..本.没.有.如特别果的没意义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化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普义是遍对化马克;而思主在义极经典端作贫家的困科的学社情会况主义下理,论必的重须大重发展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马了克科思 学、的恩的格预斯测在和回全天答才资部的本陈设主想义腐。发污展提浊出的的现东实西问题又和要剖析死资灰本主复义燃的过”程。中因,对未此来“社会, 的劳组织动状的况、解发放展方既向不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是后,一经过个一地个过方渡的阶段问后题,就,进也入未不来是社会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 ”(2)“未马来克社思会去是世自以由后人会一的百的联多合一年体,切究。竟国发家生了的什社么变会化问,在题变化,的它条的件下解,如决何有认识赖和于发展最马先克思进主各义,没国有在搞清实楚践。 上和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理就论只会上有的贫穷合、作极端”贫。困化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
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4的) 详未细情来况社的预会定的看法政吗治? 您特在征我们:消这里灭连阶它们级的差影子别也,找国不到家。自行消亡。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化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思想社会主义的设想一、未来社会发展道路或实现方式(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一)暴力革命方式和和平变革方式1、暴力革命1)共同胜利论: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基础上,以西欧发达国家为起点的世界革命互动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使得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体系,一个国家人民受到另一国家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贸易自由以及市场的建立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消失,所有文明国家形成两大对抗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舞台成为世界性的;单独的国家革命是不可能的,只有首先在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同时发生,并且迅速影响世界其他国家,最后汇聚成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

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还有发展余地时实现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必须用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饿夺取国家政权,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在战争和危机引发革命基础上,以落后国家为起点世界视野内的革命互动论。

由于落后国家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很自然会出现更多危机,革命形势容易发展;而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激化了矛盾和危机,孕妇这革命的种子。

包含三个递进性的层次:第一,以西欧落后国家为导火线的西欧革命互动。

1848-1850年德国成为欧洲矛盾的焦点,他们寄希望德国首先爆发革命,法国成为欧洲解放的决定力量,英国成为最后保证。

第二,以落后殖民地国家革命为导火线,引发西欧革命的炸药包。

由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导致东方非文明落后国家如中国印度革命性因素诞生,再翻过来促进西方世界危机爆发,构建互动的革命链条。

这也包含着爱尔兰民族问题上。

第三,已落后的俄国革命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相互补充。

论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构想

论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构想

论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构想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的构想。

这些构想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未来社会。

首先,经典作家普遍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将逐渐消失,工人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真正的平等和社会公正。

在这个社会中,个人和群体利益将与整个社会利益融为一体,人们将共同劳动、共享财富。

其次,经典作家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曾经提出过“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将被普及,人们将接受全面的教育,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还强调社会的合作和互助。

乌托邦文学作家托马斯·莫尔曾经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认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将互相帮助和支持,并以共同的利益为导向。

这种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经典作家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还强调权力分配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乌托邦文学作家托马斯·莫尔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将成为真正的主人,有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

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也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实现人民民主和权力的广泛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民主。

总之,经典作家的构想揭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没有阶级对立、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合作与互助以及权力分配和民主决策等方面。

这些构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我们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只有在这样一个未来社会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幸福和发展。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一、引言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未来社会的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变化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认识世界。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前进进步的社会。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演进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所形成的一种哲学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最终形态的描述。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们不再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进行竞争和斗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2. 生产力高度发达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科技将得到广泛应用,劳动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将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和技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 环境友好型在未来社会中,环境保护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人们将通过科技手段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未来社会的阶级关系1. 消灭阶级对立在未来社会中,阶级对立将被消灭。

私有制被消灭后,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作者:韩梦娟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年第09期1875年4月至5月初,马克思完成了对《哥达纲领批判》的书写。

这是马克思晚年最后一部完整著作,是对其早期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总结与提炼。

这本书最主要的理论建树就是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具体运用在社会过程的分析,完整而科学地创立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并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两个阶段和发展条件,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因而,《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思想对当前我国共产主义事业向前推动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指导意义。

树立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坚守无产阶级的立场贯穿《哥达纲领批判》整本书的一个关键点是马克思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是由思想家输送到在资本主义关系的基础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

所以,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未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也离不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它与社会主义阵地共存亡。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正是由于我们坚定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才成立了新中国,才能不断推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让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的根扎得越来越深。

如果主流意識形态阵地丢了,社会主义阵地也必然守不住。

苏联、东欧的前车之覆,可以为诫。

因此,意识形态这个阵地,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生活化。

各种意识形态以其特殊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符号,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长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但多元化、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往往存在着很多片面、相互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观点,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的阵地。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 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 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 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 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 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 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 科学体系、制度设) 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未来社会自身 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 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 发展。 (3) 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 资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 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 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 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 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 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 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城乡对立消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有个别人时常攻击我们,说中国不是搞社会主义 而是搞资本主义。其根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 我们搞的这一套东西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 下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抛弃了计划经济、按劳 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等;二是有些社会政策中有 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如存在剥削、非公有经济占 很大比重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 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苛求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今 天的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如果把他们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来 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甚至当作各种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不再做进一 步研究,那么这样的结果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进程,他们的理论就没有任 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它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 征的某些具体设想错当成永恒的、终极的绝对真理,把纯而又纯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计划经济等,套到了落后国家的社 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 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 索。”“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 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 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 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 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 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⑨这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立 足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国情,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 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才是真正意义上坚 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2010年第25卷第3期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具有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本末倒置、颠倒黑白的世界,一些游手好闲之辈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其困难的劳动者。

他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1]“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

他把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称为‘法郎吉’。

这是一种城市和乡村相结合、工农业生产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集体经营的协作组织。

”[2]欧文则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阐述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和主张。

他们把未来的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社会主义)阶段和高级(共产主义)阶段,并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一)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

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并利用这个权利把社会的生产资料变成公共财产,这样,无产阶级就使得生产资料摆脱了他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他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已实现。

从此按照预定计划惊醒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

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

随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主人-自由人。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人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人才能成为自由人,并且由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消灭私有制和旧分工的消亡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

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只有消灭旧分工,人才能成为自身的主人。

仅仅有这些还不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

因此,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自由,相反,他们的目标是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泛和真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与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以私有制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专题测验八),答案_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专题测验八),答案_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专题测验八),答案_》摘要: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1、本科:土木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2020 更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8(专题测验八)答案专题测验八一、判断题。

(共 6 题)题目 1 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选择一项:对题目 2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选择一项:错题目 3 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选择一项:错题目 4 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选择一项:对题目 5 5.1848 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但是, 170 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选择一项:错题目 6 6.共产主义的到来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不发达和发达时期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后才能迎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

选择一项:对二、单项选择题。

(共 3 题)题目 7 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的基础上发现的。

选择一项: A. 剩余价值题目 8 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选择一项: C. 城乡之间题目 9 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

最新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答案]一、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

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朗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英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

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味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

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

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材料2:“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以及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预测未来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最终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前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科学预测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贡献
《 资本 论 》 第
公 平分 配 和 平 等 的

,


权 利 等 拉 萨 尔 的 教条 和 空 洞 的 废 话
一 卷 中 讲 自 由人 联 合 体 时 提
, 。 , , ,

在 阐 述共
,
产 主 义 两 阶 段 分配 原 则 的 区 别 时 提 出 了 共 产 主 义 的 两个 发 展 阶 段 的 学 说
《 哥 达 纲 领 批判 》
,
4
4


哲 学 手稿


,
另一 部是
,
1
8
7 5
年写的
在这 个 阶 段 由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所决 定 还 存 在 着 脑 力 劳 动 和 体 力 劳 动 的 重 大差 别
, , 。
在 这两 部 著 作 中 马 克 思 分 别 通
霍个 人 消 费 品

过 不 同 的 角度 提 出 了 未 来 社 会 的发 展 将经 历 两 个 阶 段的 思 想
辽宁税 专学 报
年第
期 总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 克 思 恩 格斯 关 于 未 来 社 会 阶 段 划 分 的 理 论 贡 献

摘 要
许全林


未 来 社 会 阶 段 划分 的 学 说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本 文 从 未 来 社 会 阶
这 对 于我 们从 一 个 更深 的层 次上 来认 识 当 今 中国所 处的 历史 阶 段
治 经 济学 的 基 础 上 全 面 阐 述 了 共 产 主 义 两 阶 段 学 说 在 这 部重 要著作 中 针对 《哥 达 纲 领 》中 宣 扬 的 不 折不 扣 的 劳 动 所 得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剖析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剖析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剖析作者:曹雅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了对未来社会阶段的划分,他明确提出未来社会要进过一个过渡阶段进入共产主义,进入共产主义之后又要经过一个第一阶段再进入高级阶段。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划分也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一、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背景介绍自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马克思主义也在德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所以马克思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反动政府的思想也贯穿于德国工人运动整个过程之中。

但是与此同时,德国工人运动中滋生了拉萨尔派,他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代表。

他们不主张革命,坚持运用改良或者宗派运动来进行革命,甚至认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反动的普鲁士政府妥协求全。

这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所以在当时与马克思主义也形成了对抗。

于是,德国工人运动中分为主张机会主义的拉萨尔派和主张革命的爱森纳赫派,两派的长期对抗存在在当时严重阻碍了德国工人运动。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开始打压工人运动,拉萨尔派基于形势所逼,不得不同意爱森纳赫派提出的两派合并的意见。

统一之前,马克思强调必须坚持马克主义原则。

但是,由于当时情况危急,两派急于统一,爱森纳赫派在双方拟定行动纲领时,做出了妥协,签订了一个充斥着拉萨尔派观点的行动纲领,这使得马克思愤恨不已,于是就他们拟定的行动纲领进行了批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里程碑,它首次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并且基于当时实际,运用发展的观点,合理的将未来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文章中提到的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还不发达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这个对未来社会阶段的划分,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看问题,科学的预测。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_陈志刚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_陈志刚

陈志刚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是有严格的区别的。

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不赞同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学说,他明确地把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片面的实现,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中介、一个环节,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早期马克思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此后,他们有时也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可以说,这两个词在他们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可以等同使用。

而且,他们并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当作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的提法。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未来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但并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

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直都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等同使用。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本文拟对此作个澄清。

一马克思最早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是在莱茵报期间。

1842年9、10月间莱茵报记者报道了斯特拉斯堡会议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讨论的有关情况,这遭到了保守、反动的奥格斯堡《总汇报》尖酸刻薄的攻击,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对《总汇报》的攻击作了驳斥,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

马克思首先肯定,共产主义问题不仅是英、法两国的极端重要的问题,而且具有欧洲意义。

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当时流行的各种共产主义具有空想主义的局限性,应该受到批判。

他写道:“‘莱茵报’甚至在理论上都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因此,就更不会期望在实际上去实现它,甚至都不认为这种实现是可能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阐述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和主张。

他们把未来的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社会主义)阶段和高级(共产主义)阶段,并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一)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

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并利用这个权利把社会的生产资料变成公共财产,这样,无产阶级就使得生产资料摆脱了他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他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已实现。

从此按照预定计划惊醒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

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

随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由的主人-自由人。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人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人才能成为自由人,并且由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消灭私有制和旧分工的消亡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

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只有消灭旧分工,人才能成为自身的主人。

仅仅有这些还不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

因此,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自由,相反,他们的目标是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泛和真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与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以私有制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思想社会主义的设想一、未来社会发展道路或实现方式(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一)暴力革命方式和和平变革方式1、暴力革命1)共同胜利论: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基础上,以西欧发达国家为起点的世界革命互动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使得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体系,一个国家人民受到另一国家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贸易自由以及市场的建立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消失,所有文明国家形成两大对抗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舞台成为世界性的;单独的国家革命是不可能的,只有首先在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同时发生,并且迅速影响世界其他国家,最后汇聚成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

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还有发展余地时实现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必须用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饿夺取国家政权,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在战争和危机引发革命基础上,以落后国家为起点世界视野内的革命互动论。

由于落后国家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很自然会出现更多危机,革命形势容易发展;而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激化了矛盾和危机,孕妇这革命的种子。

包含三个递进性的层次:第一,以西欧落后国家为导火线的西欧革命互动。

1848-1850年德国成为欧洲矛盾的焦点,他们寄希望德国首先爆发革命,法国成为欧洲解放的决定力量,英国成为最后保证。

第二,以落后殖民地国家革命为导火线,引发西欧革命的炸药包。

由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导致东方非文明落后国家如中国印度革命性因素诞生,再翻过来促进西方世界危机爆发,构建互动的革命链条。

这也包含着爱尔兰民族问题上。

第三,已落后的俄国革命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相互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志刚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未来理想社会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是有严格的区别的。

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不赞同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学说,他明确地把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片面的实现,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中介、一个环节,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早期马克思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此后,他们有时也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可以说,这两个词在他们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可以等同使用。

而且,他们并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当作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的提法。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未来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但并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

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直都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等同使用。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本文拟对此作个澄清。

一马克思最早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是在莱茵报期间。

1842年9、10月间莱茵报记者报道了斯特拉斯堡会议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讨论的有关情况,这遭到了保守、反动的奥格斯堡《总汇报》尖酸刻薄的攻击,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对《总汇报》的攻击作了驳斥,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

马克思首先肯定,共产主义问题不仅是英、法两国的极端重要的问题,而且具有欧洲意义。

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当时流行的各种共产主义具有空想主义的局限性,应该受到批判。

他写道:“‘莱茵报’甚至在理论上都不承认现有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因此,就更不会期望在实际上去实现它,甚至都不认为这种实现是可能的事情。

‘莱茵报’彻底批判了这种思想。

”①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当时各种共产主义的弊端。

在马克思看来,当时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理想的、最科学的,必须探索一条不同于当时的空想共产主义的道路。

一年后,在德法年鉴时期和巴黎手稿时期,即1843至1844年间,马克思仍然坚持认为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的原则、理论具有局限性的观点,反对把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明确地把自己追求的未来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1843年9月,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写道:“我不主张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7・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33页。

帜。

相反地,我们应当尽量地帮助教条主义者认清他们自己的原理的意义。

例如共产主义就尤其是一种教条的抽象观念,而且我指的还不是某种想象中的和可能存在的共产主义,而是如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种实际存在的共产主义。

这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它还没有摆脱它的对立面即私有制的存在的影响。

所以消灭私有制和这种共产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除了共产主义外,同时还出现了如傅立叶、蒲鲁东等人的别的社会主义学说,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完全必然的,因为这种共产主义本身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种特殊的片面的实现而已。

”①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看作比共产主义更为彻底、理想的社会形态。

之所以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种实际存在的共产主义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原因有三:首先,卡贝、德萨米是法国空想的和平共产主义伊加利亚派的代表人物,魏特林是德国共产主义的创始者。

卡贝、德萨米的共产主义理论来源是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他们吸取了圣西门和傅立叶计划中一切合理的东西,因此大大超过了先前的法国共产主义者,但他们理论的基础仍然是法国唯物主义,如洛克、爱尔维修等的一些抽象的哲学原理②。

他们的共产主义只是从人性本善等人道主义观点出发的一种抽象演绎。

同样,魏特林所鼓吹的共产主义也是从抽象的哲学观念出发,把共产主义看作是黑格尔哲学发展的必然的逻辑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一种“哲学共产主义”,这种“哲学共产主义”后来发展为“真正的社会主义”。

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理论根源,恩格斯1843年10月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中作了清楚的说明。

他说,德国人是一个哲学民族,德国的“共产主义是新黑格尔派哲学的必然产物”,它是“建立在健全的哲学原理的基础上,并且是———尤其是———从德国本国哲学必然得出的结论。

”③恩格斯后来又指出,德国的共产主义只是“把在法英两国已经陈腐了的论点翻译成黑格尔逻辑的语言,就以为自己创造了奇迹;而现在他们就把这种新的智慧当做某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当做‘真正的德国的理论’献之于世,以便将来可以尽情地诬蔑目光短浅的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拙劣的实践’和‘可笑的’社会体系。

”④在马克思看来,这些共产主义都是从抽象的人道主义或理性原则出发,只重视原则,不重视利益,而且忽视政治,他们没有注意到人类生活中的实际的方面、物质利益的方面。

如恩格斯在评价当时的德国共产主义时所说:“德国在有教养的社会阶级中建立共产党的条件,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优越。

德国人是一个从不计较实际利益的民族;在德国,当原则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原则几乎总是压倒利益。

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对现实和私利的轻视,使德国人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正是这样一些品质使哲学共产主义在这个国家取得了胜利。

”⑤顺便指出,恩格斯本人在他写作这一文章的时候,也没有摆脱“哲学共产主义”的这些缺陷。

但是,马克思在经过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烦恼以后,已经认识到争取物质利益对人民的重要性。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必须把否定私有财产提升为“社会的原则”⑥。

所以他主张社会主义原则必须“涉及到真正人类实质的实际存在的这一方面”⑦,必须关心物质利益问题。

其次,卡贝、德萨米的伊加利亚共产主义和魏特林的共产主义,如傅立叶的共产主义一样,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彻底的地方,就是它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不管是伊加利亚派共产主义的信徒,还是魏特林的信徒大都是基督教徒。

虽然他们要推翻封建的私有制,但他们都不主张彻底废・8・①②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1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654页。

③⑤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8、591、592、418页。

除私有制,他们只是以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取而代之。

很显然,这些共产主义和消灭私有制不是一回事。

马克思坚持的社会主义却是要同现存的社会作不妥协的斗争,要实现人的解放,并认为解放的力量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

然而,德国当时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党,“其绝大部分成员却是私有者”。

他们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将使他们在政治上毫无建树,虽然他们也主张通过暴力斗争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但由于他们不可能真正消灭私有制,他们不能实现人的普遍的解放,他们至多只能对社会实行一些改良。

马克思明确表示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彻底的社会主义的革命:“一般的革命———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是政治行为。

而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主义需要这种政治行为,因为它需要消灭和破坏旧的东西。

但是,只要它的组织活动在哪里开始,它的自我目的,即它的精神在哪里显露出来,社会主义也就在哪里抛弃了政治的外壳。

”①最后,这些共产主义都和基督教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试图用圣经的精神来论证共产主义。

恩格斯在《大陆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中指出,法国的共产主义者们“最喜欢的一个公式就是: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

他们竭力想用圣经,用最早的基督徒过的就是公社式的生活等话来证明这个公式。

”然而,“即使圣经里有些地方可以做有利于共产主义的解释,但是圣经的整个精神是同共产主义、同一切合理的创举截然对立的。

”②同样,“魏特林及其政党在这个问题上抱着和法国伊加利亚派同样的看法,也宣称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

”③很显然,这种共产主义仍然没有使人类摆脱宗教的奴役,没有使人得到真正的解放,实现人的真正的人的本质。

因此,这种共产主义对于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的马克思来说正是批判的对象,它和马克思的主张有一段距离,它们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特殊的片面的实现而已。

所以,在当时的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应该是比共产主义更理想的、更合理的社会。

不过必须指出,当时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达到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因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足点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④也带有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的痕迹。

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仍然坚持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这一观点。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非人性,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的解放,建立真正的人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据此,马克思批判了以往的各种共产主义学说。

在马克思看来,这些流行的共产主义虽然都要求扬弃私有财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种局限性,因此并不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马克思首先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粗陋的共产主义虽然对私有财产作了一定的扬弃,但它只是扬弃私有制财产的最初形式,它实质上“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因此它也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首先,在粗陋的共产主义看来,“物质的直接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说,这种共产主义只是“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的这个运动以一种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并没有消灭私有财产,它的平均主义思想使它把小资产阶级私有制当作理想的制度;它没有消灭工人阶级,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物质财产仍然严格地统治・9・①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16页。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8-489、583、588页。

着人。

其次,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还主张“公妻制”,这实际上是否定了人性,主张一种普遍卖淫,“拿妇女当作共同淫乐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①,把人退化到动物的水平。

另外,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抽象地否定“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

”如恩格斯所说,“平均主义派和大革命时代的巴贝夫派一样,都是一些相当‘粗暴的人’。

他们想把世界变成工人的公社,把文明中间一切精致的东西———科学、美术等等,都当做有害的危险的东西,当做贵族式的奢侈品来消灭掉;这是一种偏见,是他们完全不懂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结果。

”②从整体上说,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只是使有贪欲和忌妒心的人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这种人“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