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
摒.弃( bìnɡ ) 愤懑.( mèn ) 囿.于( yòu ) 酝.酿.(yùn niànɡ) 钥.匙.( yào shi ) 炯.炯( jiǒnɡ )
栏目链接
二、写对字形
国jí籍 (1)枕jiè 藉
立jí即
(3) jì
既
然
(5)yléíinɡ羸赢弱利 yínɡ 嬴 政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探究一 请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 (1)不久,他的夫人和 9 个月的女儿也随后到达,全家几乎已是一 贫如洗。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
答案:文章一开篇就将一个被.驱.逐.出.境.、无.家.可.归.、.妻.离.子.散.、. 一.贫.如.洗.的.窘.迫.的.马克思推到读者面前。这个人却要用他的伟大思想 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新.生.。特别是“暗影”“始终”“追逼”几乎是一 字千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暗影”,如影随形,“追逼”是拟人 化的说法,“紧紧”说明贫.困.的.浓.重.,给人无限凄.凉.之感。
栏目链接
(2)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别无其他选择,只好在 1845 年底脱离 普鲁士国籍,因为这个国籍给他带来的唯一特权,不过是被“本国” 政府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跟踪迫害罢了。
答案:国籍本是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 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 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结果国籍却成了迫.害.马.克.思.的工 具。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脱离本国国籍是多.么.无.可.奈.何.和.令.人. 心.酸.的事呀!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3)申明/声明 _____申__明__:__是__郑__重__说__明__的__意__思__,__重__在__说__明__,__以__说__服__对__方__。__声__ _明_:__是__公__开__表__示__态__度__或__说__明___真__相__,__用__作__名__词__时__,__指__声__明__的__文__ _告__。__重__在__公__开__宣__布__,__以__让__公__众__知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学前准备:1.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
1843年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
1847年12月—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与世长辞。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
劳动创造世界。
• 某次,有个绅士问马克思,在将来的国家里谁来擦皮鞋。 马克思愤怒地回答他:“你来擦!”那位冒失的绅士困惑
地哑口无言。这大概是马克思失去耐性的唯一的一次。
•
那位绅士走后,我母亲直爽地说:“博士先生,我不
想为那位提出愚蠢问题的先生辩护,但是,在您回答他的
的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
•
•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 格斯为这个革命的工人政党草拟了一个新的章程,但因经 济困难未能参加大会。
• • 8月初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支部和区部。
马克思当选为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
• • 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德意志工人协会。 • • 11月15日马克思努力实现共产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民主主
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
12.6%)
•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学 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 的领域。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任何其他主义 所不能及的也因为如此,这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 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 义学家达拉普(Hal Draper)所讲“在人类历史 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样,被不一般的人 为严重扭曲”。除了马列主义以外,许多派别的 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如今,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主要的阵营包括:托洛茨基 主义、斯大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
•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
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
高中语文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羁������à������(绊) (7) 搅������à������(拌) 湖������à������(畔) 挑������ì������(衅) (8)
������������ã(诘)难 ������������ã(拮)据 ������������ē(秸)秆 ������í(佶)屈聱牙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⑤
剥削(������ō) 剥皮(������ā������) 得心应手(������ì������������) 应届(������ī������������) 干劲(������ì������) 苍劲(������ì������������) 撮合(������������ō) 撮子(������������ǒ)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字形辨认
谨������������â������(慎) (1) ������������ě������(缜)密 ������������ē������(嗔)怪 永 ������ã������������(恒) (3) 盘 ������������á������(桓) ������â������(亘)古 ������ě������(诽)谤 (5) ������ē������(绯)红 ������á������(徘)徊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详细记述了伟大革 命导师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等人在布鲁塞尔的生活和战斗,特 别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思想建设和革命活动,用大段篇幅评 述了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 产生的艰难过程。面对革命理论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 错误观念,马克思用了很大的精力,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论战。 他公而忘私,大义凛然,机智、风趣,在团结和斗争中引领我们向前 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案(系列二)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能力目标:理清马克思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赏析作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评点精当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
2、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安排二教学过程第一一、新课导入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多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求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早期的共产党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人民才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呢?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
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
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
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从中也许我们能获得答案。
二、传主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
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
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
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
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洛中语文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学案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传主的名言。
2.读:通过探究方式,思考马克思在进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经受了许多困难和压力,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和压力?3.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写一段描写“快乐”的文字。
4.练:传记(评传)文学的特征。
【诵记名句】1.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2.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3.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4.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5.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6.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8.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了解常识】1.传主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
1843年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与世长辞。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及贡献,品味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2、过程与方法:巩固评传的特点,继续加深对评传文体的认识深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及功绩,感受他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掌握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及功绩,感受他的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和实际细心领会,从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意义。
【教学方法】研读法、探究法【教学时间】【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联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用犀利的语言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产阶级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现金交易,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人被异化为商品。
他们提出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没有阶级对立、每个人都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
这个信念使20世纪地球上半数人口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据说西方许多大学要求学生阅读世界文化代表性的经典,马克思的著作往往是最基本的选目,可见影响之大。
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精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更是根本的指导思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传记作家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撰写的《马克思传》的第二章。
即我们教材上的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二、快速阅读,总体把握:1、知识回顾与巩固:这篇课文依然是一篇评传。
前面我们刚刚学过一篇评传——《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评传的主要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的总体特点:明确:本文在对马克思的革命事迹进行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了大段关于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学术评价,还有对一些事件的历史意义的评述。
学习时,我们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领会这种写法和特点。
3、抓住中心事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写马克思创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过、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第二部分:写马克思创建第一个革命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经过及历史意义;第三部分:写《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及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评传的特点。
(2)学习从比较繁复的材料中概括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3)积累重点词句,感受马克思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理论力量。
2过程与方法(1)设法消除学生心理隔膜,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的兴味。
(3)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突出训练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名人的精神力量。
(2)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矢志不移地奋斗。
二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
3注意体会文中叙述和议论的关系,把握评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文章重学述评价,材料严谨,理论性较强,篇幅又比较长,阅读难度大。
四教学设想本课拟作略读处理。
这部《马克思传》理论色彩较浓,涉及的历史也比较复杂,中学生一般都不太熟悉,加上只选择传记的一小部分,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选收在教科书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创建的经过,二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产生,都是马克思生平、事迹中的“重头戏”。
课后“思考与探究”给我们作了提示,据此,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并从传记阅读中引起学生对这位伟人生平事迹及其理论的兴趣,多少感受到一点马克思的人格力量和理论力量,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教学过程第一教时要点: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过程:1,导入。
欣赏红色经典《国际歌》,思考下列问题。
(1).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2).你听完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3).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反复唱响的词,一个意义重大的词,一个没有任何国界的词,请大家听完后把他准确地找出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中外传记选读》:第6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含答案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
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
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
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
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2(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顺利。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6)娓娓动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莫能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迫在眉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7)形容知之甚少, 理解不深不透。(8)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9)
)
)
给予(
卑劣( 崭新( ) 臆造( 损害(
)
) ) ) )
孜孜不倦( 筹措( 桎梏( 藐视( ) )( )
答案:xī/pōu/zhuàn/jǐ/zī/bēi/chóu/zhǎn/zhì ɡù/yì/miǎo/sǔn/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荒诞( 颓废( 沉湎( 热忱( 追溯( 充沛( ) ) ) ) ) ) 诽谤( 摒弃( 愤懑( 囿于( 酝酿( 钥匙( )( ) ) ) )( )( ) ) )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3)申明/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说明,以说服对 方。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作名词时,指声 明的文告。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4) 熟悉/熟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写法·借鉴]
过渡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
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
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
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
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
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
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主要从过渡方面来考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佳作·领悟]
最后的岁月
罗范懿
1881年12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
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
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
当她的言语已经十分困难时,为了让亲人们振作起来,最后尽力地握住每一位亲人的手,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
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炯炯有神,最后一次辉映出这位非凡的女性那伟大与深邃的心灵。
眼睛中闪烁着唯一能减轻死亡痛苦的无穷尽的爱……
燕妮去世了。
马克思仿佛是停止了感觉和思维。
爱情的终曲发出了强烈的颤弦音……
燕妮的逝世对马克思的打击太大了。
医生极力设法使马克思摆脱这种完全衰竭的状态,但已毫无功效了。
恩格斯以绝望的声音说:“摩尔也死了!”马克思内心的某种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同燕妮俱亡了。
悲痛摧垮了巨人。
燕妮·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非教徒义地。
这正是她曾在汉普斯泰特荒阜的小山顶上同马克思常散步所看到的那座公墓。
恩格斯站在掘开的墓穴前发表告别讲话,由于心情激动而口吃得厉害,“朋友们”,他扫视了一眼到场的人们那哀痛欲绝、低头恸哭的身影,特别是那花白头发的琳蘅俯在灵柩上大哭不止,恩格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
只有几位朋友、亲人伴送燕妮到达长眠之地。
恩格斯在悼词里为眼下崇高、顽强的女性树起一块纪念碑:
“这位具有极其敏锐的批判智能、巨大的政治上的机警、充沛的精力和热烈的性格、忠于自己的战友的女性,在差不多40年中为运动所做的事情,是社会公众看不到的,现代报刊的年鉴里也没有记载下来。
这一切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感受得到。
但是我深信:那些巴黎公社流亡者的妻子们还会时常回忆起她……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燕妮离世两个月后,医生劝马克思外出疗养。
1882年2月,马克思去法国的大女儿燕妮家度过了冬天。
但是深深的忧郁还总是常常让他茫然,他的全部思念都萦绕在他的终身伴侣身上。
几个月来,地中海阿尔及尔城的壮丽景色总算多少消解了他心中的忧郁。
5月,马克思叫一位阿尔及尔的理发师给他把胡须和长发剪短,并且拍了一张照片分别从马赛寄给了他的孩子们和恩格斯,马克思取笑自己改变了的仪容并且高兴地着了色,仿佛要让自己的形象在他的夫人身边重现似的。
9月,他欣然回到伦敦,先同恩格斯一块住了几个星期。
马克思又回到了梅特兰公园路自己的家里,回到了同燕妮生活过的地方。
时间,如同纯净的水一般,从金沙中淘洗着自我,过去夫妻间微不足道的口角、不满或是委屈早荡然无存了,马克思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他在自己的书斋里背着窗子站了好久。
可怕的悲痛使他极其消瘦和苍老的脸抽搐起来。
“燕妮,燕妮……”
……
身体一有好转,他心里又燃起了一线希望。
抓紧校阅《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三版清样后,完成第二卷的付印,而将《资本论》第二卷献给自己心爱的亡妻。
然而,入冬后身体又很难支撑起来了。
加上大女儿燕妮生下第六个孩子的第三代“燕妮”(为纪念母亲起的名)后,不久也病重垂危,这给马克思的精神又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转入新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更为恶化,身体开始消瘦下去。
1883年1月10日,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了最后一段话:“奇怪的是,现在每当神经受刺激,我的咽喉就被卡住……”
1月11日,马克思获悉女儿燕妮在巴黎逝世的消息,他的心里一时很难接受,几分钟像瘫痪地倒在安乐椅上。
3月14日,伦敦的上空布满了初春的浓雾,棉絮一样的雾团极力穿过窗户透进室内来。
马克思坐在他的安乐椅上。
从来都不闲着的琳蘅坐在一个角落里为马克思纺织一副能坐在办公桌上写作戴着御寒的手套。
电铃突然拉响,琳蘅赶忙下楼梯为来访的客人开门。
来访的原来是恩格斯。
“尼姆,他怎么样?”恩格斯低声地问。
“他坐在安乐椅上,”琳蘅一边回答,一边急急忙忙地走上楼去,又转身来对恩格斯小声说:
“您请进,他快睡着了。
”她请求地做了一个手势。
当恩格斯同琳蘅走进房间的时候,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已经安静地长眠了。
他在两分钟内停止了脉搏和呼吸,安静地无痛苦地永远地睡着了。
只是在睁大着眼:看着桌前未定稿的《资本论》第二、三卷的草稿,盯着自己未竟的事业,等待自己亲密战友的到来……
恩格斯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卡尔·马克思,这位伦敦“二老”的剩存者用手沉重而轻轻地合上了战友的眼睛……
马克思安详地在安乐椅上睡着了。
琳蘅和爱琳娜跪在马克思的胸前失声痛哭,他们都像小孩子偎依在大人的怀抱里……
恩格斯也在不停地顿足和抽泣……一当看到马克思案前的《资本论》第二卷、
第三卷草稿……他又霍然振作起来,用手抚摩了一下自己那光润而平整的还没有一根银丝的栗色头发……
马克思的葬仪很简单。
1883年3月17日,只有附近能赶来的几个朋友,只有孩子和琳蘅,遵照马克思先前的遗嘱,他的遗体被安放与妻子同穴,生死与共。
……
(有删改)【范文赏析】节选的这段文字细致地叙写了马克思最后的时光,着重描写了他与燕妮的夫妻深情以及他逝世的过程。
其中,作者以其充满情感的文字,如“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炯炯有神……”“他扫视了一眼到场的人们那哀痛欲绝、低头恸哭的身影,特别是那花白头发的琳蘅俯在灵柩上大哭不止,恩格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等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