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鲁士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普鲁士精神

在世界历史上,德意志长期在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地位。境内诸侯林立,“德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39个邦国组成的联邦”,在分裂的诸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两个最强大的君主国。但随着19世纪50-80年代联邦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奥地利地位日衰,缺乏振兴国家的应有措施,而普鲁士却开始了统一德意志和建立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在统一成为德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1870年,德意志最终完成其统一大业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本文拟就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中诸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第一: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因而极力支持普鲁士领导统一德意志。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在德意志历史上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幸就在于:他按照习惯的德国风度,出世的太迟了。”⑺德国资产阶级的工业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从实力上还无法与欧洲其他各国相对称,而且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眼光狭小,没有勇气承担统一国家的历史任务,同时境内无产阶级和人民结成同盟,在这种“既无有组织的国家BL,又抛开人民群众的这一无组织的BL”。⑻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他们拱手请容克-贵族阶级来实现这一目标,普鲁士和北部、西部一些邦的资产阶级,渴望由普鲁士领导,排斥奥地利,建立统一的君主国。

奥地利之所以不能够吸引资产阶级的支持,是由于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普鲁士,缺乏经济力量的后盾,它想完全依靠其传统影响和政治上的分离主义来获取一些中小邦诸侯的支持,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奥地利没有可能够实现德意志的民族统一的条件。也就完成不了统一的民族大业。

第二:普鲁士有强大的容克阶级支持统一。

在19世纪60年代的普鲁士容克阶级中有许多已经放弃了过时的封建地租和劳役的剥削方式,而在自己的庄园实行资本主义剥削制,摆脱经济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逐渐成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政治实力的阶级,但它又是一个具有领土野心的阶级,素有“军国主义”之称,注重军事,所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普鲁士王朝实现德意志统一大业。同时,容克阶级随着普鲁士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资产阶级化,它们从中看到资本主义带来的效益,于是强烈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再也无法再忍受德意志的分裂状态。

普鲁士容克出身的俾斯麦,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政策正是容克阶级的要求的典型反映。1862年2月俾斯麦即将出任首相时就声言: “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改组军队……一旦时机到来我就对奥地利宣战,解散德意志联邦,把各小邦置于我的影响下,从而实现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⑼9月30日他提出统一德意志的“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是“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完成的斗争”⑽俾斯麦因此得到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他绝对不允许普鲁士与奥地利的“二元政治”来维持德意志现状。因此,俾斯麦以武力作为后盾,通过军事打击和外交的谋略,先后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第三:“宪法纠纷”引起普鲁士军事改革,为俾斯麦上台创造了条件。

普鲁士在1849年及1859年曾两次试图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但都由于奥地利的阻扰而归于失败,它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要想统一德意志非使

用武力不可,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从1860年起普鲁士内阁锐意推行军事改革,以便为用武力统一德国作准备,于是引起了一场所谓的“宪法纠纷”。1860年陆军大臣冯·罗恩向两院提出“保持军队战斗准备”的>:“增加正规军、后备军的编制,增加和平时期的兵力,平时常备军为20万人,作战时增加到40万人,军费预算追加到950万塔勒。”⑽然而,下院否决了这个法案,因为军事改革会加强容克阶级,担心军事改革会增强容克阶级的实力,会阻扰普鲁士政治的进一步军事化。于是,随着“宪法纠纷”的出现,内阁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双方斗争的进展,形势对国王和内阁是很不利,以致威廉一世已经在认真考虑退位。此时,国王召令俾斯麦来应付危机,解决“宪法纠纷”。于是,俾斯麦便带着他的著名的“铁血政策”登上普鲁士的历史舞台。

第四:俾斯麦“铁血政策”使统一有了权力上的稳定和军事基础的进一步强大,从而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组阁后,悍然不顾议会的反对,强制实施扩军和军事拨款。1862年9月30日,俾斯麦在下议院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声称,现在已是普鲁士依仗自己军事力量取得好处的时候,“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而“这种时机已被错过了好几次。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⑾这段讲话不是俾斯麦心血来潮的,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现实主义的政策讲话,他的讲话矛头完全针对那些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势力,表现了俾斯麦的強硬政治家特点。

然而,俾斯麦的上台一直遭到多方的激烈反对,为了使资产阶级屈服,他在政策中总是对资产阶级有妥协的。正是因为俾斯麦十分了解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温和”本性的,于是他又大胆的开始军事独栽。

俾斯麦不经议会同意而动用国家大量款额去推行军事改革计划, “把普鲁士军队由14万人增加到21.7万人,服役期由两年改为三年,军费追加为950万塔勒”。在这场斗争中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和整军经武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始终把一个国家的军事上的强大视为决定这个国家价值的要素,竭力主张建立强大的武装,他认为“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⑿必须“利用军队在柏林的胜利来建立德国的统一”⒀.在俾斯麦的努力下,普鲁士王朝建立了一支拥有新式武器,兵役期为三年的强大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步兵81个团,骑兵48个团和炮兵18个团。这样普鲁士成了一个军事大国,为进行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正是依靠这支军队, 俾斯麦抓住了有利时机,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的历史任务。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德国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德国的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德国统一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英法等先进工业国家,而跃居世界第二;促进了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统一后的德国工人运动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因为统一的结果,德国成为中欧的强国。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普鲁士自强不息,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在德意志占有优势,国际环境多对普鲁士有利,其外交政策及其成功,确使它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完成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事业。德国的统一离不开BL,也离不开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以及“铁血政策”。历史证明‘铁和血’的战争道路统一德国,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勤劳的德意志民族从此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帝国**的保护、促进下,德国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