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2003)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7d5f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1.png)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厉害的科技成果——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
这个成果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可是拯救了咱们地球家园的一匹黑马!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神奇的科技成果吧!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水生态。
水生态就是指水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
一个健康的水生态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食藻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小生物,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水中的藻类。
通过大量繁殖和捕食藻类,食藻虫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中的藻类数量,从而改善水生态环境。
而且,食藻虫还可以帮助清理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这个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比如,在污水处理厂,我们可以利用食藻虫来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我们可以通过投放食藻虫来控制藻类的数量,保持水质的稳定。
食藻虫还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帮助养殖户减少饲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要想让食藻虫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做好一些工作。
我们要研究食藻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食藻虫养殖和投放体系,确保食藻虫能够顺利地进入水体并发挥作用。
我们还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食藻虫不会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水生态环境,还可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吧!。
食藻虫引导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食藻虫引导的水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05991f5f0e7cd184253618.png)
食藻虫引导的水生态修复技术1 技术理论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系统是一种综合生物治理技术(图1-1),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利用食藻虫摄食藻类,降低密度,提高透明度,为水下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沉水植被为主的水生植物吸收氮磷营养物质,降级富营养化程度;然后逐步引入挺水和浮叶植物、浮游动物、鱼虾类、螺贝类和有益微生物群,通过优化营养结构,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增强自身调节能力,巩固和维护生态修复后续自净效果,同时改善美化水下自然景观。
食藻虫是一种常见的低等咸淡水甲壳浮游动物,生存周期是45d,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分布。
经人工驯化改良后,食藻虫比天然个体体积大,摄食能力强,适应藻类爆发的水体环境,能将蓝藻胶团中滤食性鱼类不易消化的胶状物质消化吸收,成为蓝藻的克星。
因此,食藻虫在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食藻虫控藻是整个修复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至关重要。
藻类被食藻虫摄食后,将藻体有机物质同化,避免了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控藻后产生的藻体腐化污染问题。
经过食藻虫控藻后,水体清澈,补偿深度加大,为水生植物生长创造了适宜条件。
需特别指出的是,食藻虫的使用不会造成生态安全问题。
首先,食藻虫原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不是外来种,不存在生物入侵问题;其次,在生态修复后期,当水体富营养程度下降导致蓝藻无法大量繁殖后,食藻虫也将因得不到足够食物难以维持种群增长,生物量必然下降;同时,生物多样性恢复后,水生昆虫和一些鱼类成为食藻虫的天敌,能抑制食藻虫种群。
高等水生植物按形态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主要从底泥中吸取氮磷营养物质和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生的氧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作用有限。
沉水植物在根系吸收营养的同时,叶面也能直接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光合作用气体也直接与水体交换,有利于改善水体溶氧水平。
因此,沉水植物治理效率较优,恢复沉水植被的自净能力应是生态修复的重点。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1e7a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png)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的科技成果备受关注。
食藻虫是一种经过驯化和改良的浮游动物,它们在水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食藻虫具有独特的食藻特性,能够大量摄食水体中的藻类,从而有效地降低藻类的生物量。
首先,食藻虫能够快速地吞食藻类,特别是一些常见的蓝藻和绿藻。
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可以迅速减少水体中藻类的数量,降低水的浊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这为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
其次,食藻虫的代谢产物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在食藻虫摄食藻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
这些物质可以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随着水生植物的增多,它们能够进一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再者,食藻虫在水体中的活动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它们的游动和摄食行为能够促进水体的混合和气体交换,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充足的溶氧量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水生态修复项目中,应用食藻虫修复技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是对水体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水质参数等信息,为后续的修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第二步是引入适量的食藻虫。
根据水体的大小、污染程度等因素,确定食藻虫的投放数量和投放时间。
同时,要注意食藻虫的质量和健康状况,确保其能够在水体中良好地生存和发挥作用。
第三步是监测和调整。
在食藻虫投放后,需要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包括水质指标、藻类数量、水生植物生长情况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与传统的水生态修复方法相比,应用食藻虫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枝角类食藻虫技术在水生态修复应用中的局限性
![枝角类食藻虫技术在水生态修复应用中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4fad9a62af45b307e971970c.png)
“食藻虫”的真实面目及其在水生态修复应用中的局限性上海海洋大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水生态修复治理中,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种“食藻虫”,据称是一种能快速控制藻类暴发,消除黑臭河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生态治水方法。
很多水利水务单位对此表示好奇、疑惑、怀疑,纷纷致电或当面咨询我司相关研究技术人员,询问食藻虫的身份,怀疑这种生物是否涉及外来种入侵?是否涉嫌生物转基因?控藻效果是否真有那么神奇?针对这些问题,在此一并解答,为大家去疑释惑。
一、“食藻虫”到底是什么?“食藻虫”本质是水体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枝角类在生物学分类地位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俗称“红虫”、“鱼虫”。
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在0.20~3.00mm,目前发现个体最大的是透明薄皮溞,个体长达18mm;常见的种类有:秀体溞、蚤状溞、隆线溞、网纹溞、长刺溞、裸腹溞和大型溞等。
枝角类躯干部的两侧包被在两瓣透明的介壳之中;头部长有较大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极为发达,呈树枝般,以形命名,故称枝角类。
图1 枝角类雌体模式图目前全世界总计有枝角类11科,约440种。
我国枝角类报道有9科,136种。
枝角类主要分布在湖泊沼泽中,遍布各类水体,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静止或水流缓慢、蔓生水草的水体中最多。
由于枝角类体型较小,一般非水生生物学研究者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水体中它的存在,这就为“食藻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其实,在天然河湖中,枝角类的密度一般在15~10000个/L,只要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捞取几下,就能在浓缩液里看到很多小虫在游动,那些大型的游动个体就基本为枝角类了。
二、“食藻虫”真的只吃藻吗?枝角类的确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天然水域食物链中一个重要的营养环节,是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它在水体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可以摄食水体微型生物,是对物质循环、能量起调控作用的关键功能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f2e72483b3567ec102d8a7c.png)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一、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原理食藻虫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是一种综合生物治理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利用食藻虫摄食藻类,降低密度,提高透明度;继而恢复沉水植被,沉水植被恢复后水体持续变清,并通过它感作用抑制蓝藻发生;沉水植被又通过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底泥,使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生物包括水生昆虫、蠕虫、螺、贝的滋生,进而使底泥生态恢复自净,进一步使湖水水体保持稳定清澈状态;最后有计划地放入鱼、虾、蟹等原有土著水生动物,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源源不断地向人们输出绿色生态的优质水产品。
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原理食藻虫吃藻、食腐屑、噬菌 水下森林、水下草皮促进水体变清生物操纵调节食物链,植物蛋白转为动物蛋白形成水体自净富营养资源化二、食藻虫简介食藻虫是一种低等咸淡水甲壳浮游动物,通俗地理解,也是虾、蟹类甲壳动物的祖先。
食藻虫平均个体5.5-6.5mm,生存周期为45天,经过驯化可以专门摄食蓝绿藻,成为蓝藻天敌。
经人工驯化改良后,食藻虫比天然个体体积大,摄食能力强,这种食藻虫不仅喜欢吃蓝藻,而且还能转化蓝藻毒素,适应藻类爆发的水体环境,能将蓝藻胶团中滤食性鱼类不易消化的胶状物质消化吸收。
在实验室里,只见一缸布满蓝绿藻的水,放进相应比例的食藻虫后,1个多小时便澄清了,而且食藻虫细沙般的排泄物,对水底植物非常滋润。
食藻虫繁殖力极强,平均每3天繁殖一代,每条食藻虫一生可繁殖3000条幼虫。
正因为它的产出多,所以它的进食量也大,1公斤约40万条食藻虫,1天便能吃掉10吨水中的蓝绿藻,可以说它是藻害的天然“克星”。
三、生态安全性在一种生物引入某一新水体之前必须要能够保证这种生物对该水体不至于造成新的危害。
许多专家对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有如下的理由保证食藻虫不至于对水体造成新的污染: 1、食藻虫是从其它湖泊采集后经驯化而得,开不是一个新物种,它的野生种群在我国的湖泊中早有分布;2、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下降导致蓝藻无法大量繁殖后食藻虫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有效的营养而难以维持其种群的增长,其种群生物量必然下降;3、食藻虫是水体初级消费者,食藻虫的天敌太多因而很容易被消灭。
食藻虫“吃”出好水质
![食藻虫“吃”出好水质](https://img.taocdn.com/s3/m/596ca1da58f5f61fb73666a6.png)
师李景煜提到 ,水 中植物种 类多样
化, “ 这 些 水 草 不 开 花 、不 结籽 , 四 季 常 绿 ,水 下 生 存 能 力极 强 。 不 同 的 季 节 水 草 的 优 势 种 群 也 不 尽 相 同 ,但 都 能 发 挥 沉 水 治 污 植 物 的 光 合作 用 ,其 产 氧 能 力 是 陆生 植 物 的 5 ~1 4 倍 ,高 效 吸 收 、 转 化 氮 磷 等
利用食藻虫构建稳定生态系统
水 是 生 命 之源 ,水 同 时也 是 有 生 命 的个 体 。 “ 自然 界 中 的水 ,不 是 单 纯 的H 2 0 ,它 是 与 其 他 水 生 植 物 、水 生 动 物 和 其 他 访 客 ( 昆虫 、 鸟 类 ) 以及 我 们 不 易 察 觉 的水 生 浮 游 植 物 、浮 游 动 物 和 看 不 见 的 微 生 物 等 共 同组 成 的 生 命 体 ’ 。 ” 当 水 体 中藻 类 或 者 其 他 污 染 物 过 多 , 剥 夺 了其 他 物 种 的生 存 权 ,失 去 生 态 平 衡 的水 体 就 会 失 去 生 机 ,进 而
要提高很多。”食藻虫可以吞食数十
倍 于 自 身体 积 的 藻 类 和 有 机 颗 粒 , 能够 迅 速 提 高 水 体 透 明度 ,为 沉水 植 物 的 生 长 创 造 条 件 ,而 且 食 藻 虫 携带 大 量 的 有 益 微 生 物 ,可 显 著 提 高 沉 水植 物 在 种 植 初 期 的 成 活 率 , 促进 沉 水 植 物 群 落 的 和水运 用 “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
修 复 ” 技 术 ,通 过 采 用 “ 食 藻 虫 + 沉水植 物 + 水 生 动 物 ” 为 主 体 的 纯 生 态 解 决 方 案 ,构 建 了 以 “ 水 森林+ 水 生 动物 + 微 生 物 ” 为 形 式 的 、 结 构 完 整 、 功 能 完 善 的 水 生 态 系 统 ,使 得 湖 水 自 净 能 力 得 到 大幅 提 升 , “ 几 个 月 时 间 就 让 水 体 变 清 ,生 态 得 到 修 复 ,今 年 2 月 樱 花 盛 开 的 季 节 ,这 里 游 人 如 织 。 平 日 里 ,附 近 群 众 经 常 过 来 散 步 , 修 复 后 的 创 业 公 园 俨 然 成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e935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d.png)
专题突破练(十三)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东南丘陵D.内蒙古高原2.在图示景观的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草原退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为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4.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5.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1·山东潍坊二模)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的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某科研小组在三峡库区某地选取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黑麦草和白三叶,通过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研究草本缓冲带的截污能力,为三峡库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图1示意不同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据此完成6~7题。
图16.推测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的原因是()A.阻止入渗流量大B.抵抗冲刷能力弱C.吸收氮、磷能力强D.抑制蒸腾作用强7.草本缓冲带宜布局在图2中的()图2A.居民点B.旱地C.水田D.消落区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使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科技成果——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
![科技成果——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fb39f4fc77da26924c5b060.png)
科技成果——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适用范围适用于市政河道湖泊治理、景观水体治理、水源地水体治理、中水深度净化治理。
成果简介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利用食藻虫摄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有机碎屑等,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或者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从而保持水体长期清澈,展现水下生命之美。
(1)食藻虫摄食消化水体蓝藻后,可以产生弱酸性的排泄物,降低水体中的pH值,并抑制水体蓝藻的生长(水体蓝绿藻暴发需要较高pH值);(2)水体蓝藻减少消失后水体透明度增加,阳光可进入水底,促进水体水底沉水植被的生长,沉水植被与食藻虫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3)沉水植被替代蓝绿藻进行水下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氧,吸收掉水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化物质,形成水域生态“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自净,并产生它感作用进一步抑制蓝绿藻;(4)沉水植被恢复后,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生昆虫和水生底栖生物的大量滋生,在沉水植被共生作用下,“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形成底泥营养物质的封存和生态链自净(物质能量的逐步吸收转化);(5)最后逐步向水体中引入螺、贝、鱼、虾类等高级水生动物,食藻虫和沉水植被又可以被鱼、虾、螺、贝等高级水生动物吃掉,最终通过收获有机水产品把水体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上岸,彻底降低水体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技术效果(1)工程实施后,水体透明度达到1.5m及以上,浅水区域清澈见底;水体生态系统初步达到稳定状态,主要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化学需氧量)达到国家地表水Ⅲ-IV类水标准;(2)恢复水体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覆盖率达60%及以上,水生植物保持四季常绿,形成优美的水下景观;(3)完善水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形成全面稳定的生态平衡并建立后续生态平衡维护保养系统。
水生态修复技术之二:“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之二:“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8f88d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9.png)
水生态修复技术之二:“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6(044)006
【摘要】该项技术获得《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证书》,证书编号ZST - 8015 - 2016,列入浙江省第八批农村水利技术(产品)推广目录。
1 技术原理“食藻虫”属低等甲壳浮游动物,经过驯化可以专门摄食蓝绿藻,同时也是鱼虾蟹贝等动物的天然饵料。
该项水生态修复技术以“食藻虫”为引导,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等形成食物链,恢复沉水植物,发挥沉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净化效果,形成稳定长久的水下生态自净系统。
【总页数】2页(P87-8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食藻虫”为引导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技术介绍及工程应用
2.食藻虫在水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3.浅谈食藻虫在泰康浜水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4.浅谈食藻虫在泰康浜水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5.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湖泊治理过程中的优势及其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食藻虫”为引导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技术介绍及工程应用
![以“食藻虫”为引导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技术介绍及工程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278f1102020740be1e9b13.png)
2 . 1底 泥疏 浚 但有研究认 为 , 鲢 鱼 主 要 滤 取 的 是 浮游 动 物 、 大 型 浮 游 植 物 和 小
型浮游植 物群体 ,其摄食 活动降低了微型浮游植物的捕食压力 ,
水体浮游植物 的总生物量不但没有 下降 氮 和磷在湖底存 在着 沉积 、 吸 附、 解 吸和释放的可逆过程 , 两 使其 营养 竞争 对象 减少 , 鲢、 鳙鱼 的消化道 内没有分解蓝藻 的酶 , 藻 者 在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吸收利用 和分解矿化 的循环 。 底泥疏 反而有时增加 。而且 , 体在鱼的肠道 内并没有完全死亡 , 其通过鱼类粪便进入水体后很 浚主要是清除淤泥表层 的蓝藻及其它污染物 , 以快速实现富营养 容易扩散 , 成为水体污染新的扩散源 。
彻底降低水体 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 长久 维持 景观水体水质 。
[ 3 ] 吴生 才, 陈伟 民. 水 体 富营养 化 的渐进 性 和灾 难性 [ J ] . 灾 害学 ,
食 藻虫是一种经驯化改 良的可控蓝藻的低等 甲壳浮游动物 : 2 0 0 4 , 1 9 ( 2 ) : 1 3 - 1 " 7 . 4 】 赵不凋, 刘柏朱, 朱 晓芳, 等. 水体 富营养化 的形成 、 危害和防治【 J J _ 大 型 ̄( D a p h n i a ma g n a ) 。 能以水体 中的蓝绿藻 、 腐屑 、 悬 浮物颗粒 、 f
该浓 度 的藻 毒素 基本 没有 降解 效果 ,最终 将 会导 致水 体 中藻 毒 素 的量 持续 上升 。
2 . 5水 生动 物 操 控
2 常 用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防 治 对 策
水 生动物操控法 , 即利用水生 动物间 的捕食 竞争关 系 , 发挥
植 物之间相互依 赖相互制 约关系 , 构成稳 定完善 的生态 富营养化 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 至 水生动 、 控制水体 富营养化 。常用的水生动物有滤食性 今无单一 的生物 、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彻底去除污水 中的N和P , 通 食物链 和食物 网,
62Dm生物株食藻虫助力湖泊生态修复(高世荣,孙凤英)
![62Dm生物株食藻虫助力湖泊生态修复(高世荣,孙凤英)](https://img.taocdn.com/s3/m/f35c1de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9.png)
[摘要] 接受室内受控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讨论了富养分化水体中食藻虫对藻类生长的操纵作用。通过食藻虫种群的壮大来遏制浮游植物的进展,从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的透亮度,最终到达改善水质的目的。并逐步连接恢复从沉水植物、微生物、水生昆虫到鱼等湖泊原有生态食物链,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净能力。试验结果说明,食藻虫食藻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削减蓝细菌以及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物量,自然环境稳定性良好,易于操控。 关键词:食藻虫 浮游植物 藻类 甲基汞
key word: Eats the algae insect Plant plankton Algae methylmercury
富养分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由富养分化引发的水华会进一步加重水体污染。水华不仅导致水产养殖业蒙受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水域生态景观,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操纵有害藻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领域。目前湖内藻类操纵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抑藻、动物捕食法、生物操纵法等。62Dm生物株食藻虫是个体相对较大,最大体长5.4毫米。食藻虫虽然是一个低等动物,但它的构造冗杂,体内存在有各种功能的内部器宫,因此国外学者称他为十大器宫具全的动物。食藻虫生殖速度很快,可大量吞食藻类植物,据有人报导一个食藻虫一昼夜能沪取小球藻的数量为3O万个。治理水面藻类污染,同时食藻虫的养分价值很高,氨基酸和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蔬菜高20倍,是鱼类的3倍,体内含有大量蛋白质,含量竞高达其本身干重的4O一6O%。按干重百分数蛋白质含量为44.6l 、脂肪含量5.l5、碳水化合物含量l6.75、灰分33.49。是鲢鳙等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本文通过室内受控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讨论浮游动物对藻类生长的操纵作用。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根据。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1e7c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7.png)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技术,其中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的科技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食藻虫,是一种经过特殊驯化和选育的浮游动物。
它在水生态修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那么,食藻虫究竟是如何修复水生态的呢?首先,食藻虫能够高效地摄食藻类。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常常过度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食藻虫以藻类为食,能够迅速降低藻类的数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藻类水华的发生。
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藻类对水中氧气的消耗,还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为水下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光照条件。
其次,食藻虫的活动有助于改善水体的营养结构。
通过摄食藻类,食藻虫将藻类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
当食藻虫死亡或被其他生物捕食后,这些营养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重新分配和利用,从而优化了水体的营养循环,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再者,食藻虫为其他水生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随着藻类数量的减少和水体透明度的提高,沉水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
沉水植物不仅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能为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同时,食藻虫也成为了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之一,丰富了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的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其一,该技术具有生态友好性。
与传统的化学药剂治理方法相比,食藻虫修复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它具有高效性。
食藻虫能够快速地摄食藻类,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其三,成本相对较低。
一旦食藻虫在水体中建立了稳定的种群,其维护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实施。
非透水软围隔截污下食藻虫控藻综合水生态修复施工工法
![非透水软围隔截污下食藻虫控藻综合水生态修复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481c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7.png)
非透水软围隔截污下食藻虫控藻综合水生态修复施工工法一、前言水环境的恶化日益显著,对其进行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传统的水生态修复方法是用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虽然有效但速度较慢,效果受到植物生长结果的影响。
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水生态修复方法,其中一种是非透水软围隔截污下食藻虫控藻综合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河流和湖泊。
二、工法特点非透水软围堰是对水体的围堰,有较好的固定性能,同时也阻截水流中的污染物;下食藻虫是一种既能摄食浮游藻又能采食底栖藻和有机物的微小生物,是一个有效的控制藻类繁殖的手段。
所以该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藻类的生长。
三、适应范围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河流和湖泊,且水体污染不过于严重,水深不超过2米,有较好的修复潜力。
如果水深超过2米,可以采用较大号的非透水软围堰。
四、工艺原理非透水软围堰阻拦了水流,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流环境,有利于下食藻虫等微生物的繁殖。
下食藻虫可以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数量,让水体达到物质循环的平衡。
同时,下食藻虫所采食的底层有机物和底栖藻等也可以通过围堰阻拦,减少有机物的输入到水体中,使水体营养物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流环境进行了规范和改造,保障稳定的水流对围堰不造成破坏。
通过放置填料和包括下食藻虫在内的微生物,让其在水体内繁殖和生长,防止藻类过度繁殖,达到修复水质的目的。
五、施工工艺1、土方开挖:打开软围堰施工区域周边的土方区,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
2、基础夯实:对土方区域进行平整,采用夯实机进行基础夯实。
3、围堰摆放:将围堰铺放在基础上,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密闭、不容易渗漏的围堰体系。
4、加固处理: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其固定不动,不被水流冲走。
5、填料添加:添加控藻填料和下食藻虫等微生物,让其在水流环境下繁殖生长,达到降低藻类和有机物的目的。
6、整体启用:待围堰稳定后,将整体启用并开展后期的监测和维护。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合挖掘机、夯实机、固定机等一些常见的设备,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理方法。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9f74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7.png)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在当今社会,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水体受到了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质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技术便是一项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
食藻虫是一种经过特殊驯化和培育的浮游动物,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食藻虫具有独特的摄食习性,主要以藻类为食。
通过大量吞食藻类,食藻虫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这种修复技术的原理基于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
当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藻虫的引入就像是给这个失衡的系统注入了一股“矫正力量”。
它们能够迅速消耗掉过多的藻类,为其他水生生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技术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修复方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与传统的化学治理方法相比,食藻虫修复技术不会引入新的化学物质,对水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极小。
其次,该技术具有高效性。
食藻虫能够快速繁殖和生长,在短时间内就能对藻类的数量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再者,这种修复技术具有可持续性。
一旦食藻虫在水体中建立了稳定的种群,它们就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为了确保食藻虫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后续监测工作。
在实施修复之前,需要对水体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生态结构以及水质参数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确定食藻虫的投放数量和投放时间。
在投放食藻虫后,还需要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观察水质的变化、食藻虫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恢复情况。
通过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许多实际案例证明了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
![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https://img.taocdn.com/s3/m/304ae6eff90f76c661371abe.png)
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作者:张丽杰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11期(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 510055)摘要:阐述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机理及其运用需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生态修复;食藻虫;水生植物群;水生态良性循环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B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河涌及水库等水体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废水,使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有了充足的养料保证,藻类,特别是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泛滥成灾,严重污染水质。
蓝藻细胞外面被一层厚厚的多糖类物质所包围,这些藻胶和多糖类物质几乎不能被任何高等动物的消化酶所分解,国内外许多工程案例都尝试采用高等动物包括鱼类治理蓝藻污染,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蓝藻几乎成了食物链和生物链的盲端。
由于蓝藻的爆发,会造成湖内缺氧,沉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沉水植物灭种,各种水生物缺氧而无法存活,整个水生态系统失衡,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主导物种,最终导致水体变绿变黑。
本文介绍完全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一、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水体机理:1 采用食藻虫处理控制藻类食藻虫是一种经长期改良驯化的可控制藻类污染的低等甲壳浮游物。
食藻虫能够大量摄取蓝绿藻、腐屑、悬浮物与有害菌类,同时,其本身又是鱼虾蟹贝等水生物所喜爱的食物。
这样,处于食物链盲端的蓝绿藻转化成为水产品的途径被有效地打通了,从而使水体的藻类污染得以根治。
蓝藻适宜生长在弱碱性的水环境中,经驯化的食藻虫所产生的排泄物具备弱酸性,可有效降低水体的PH值,使蓝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食藻虫消除藻类后,水体透明度大大提高,有益于其它水生物的生长,同时,由于食藻虫的生物特性,可将微生物等带动在水体中的分布和生长,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食藻虫引导的沉水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净化效果的稳定性好(见图1)。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adb3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c.png)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技术手段,其中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的科技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食藻虫是一种经过驯化和改良的浮游动物,它们在水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藻虫具有特殊的食性,主要以藻类为食。
在污染的水体中,藻类往往大量繁殖,不仅影响水质的透明度,还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生物难以生存。
食藻虫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首先,食藻虫能够快速吞噬藻类。
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只食藻虫一天可以吃掉大量的藻类。
通过这种高效的摄食方式,能够迅速降低水体中藻类的含量,使水质变得清澈。
同时,食藻虫在摄食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巩固了治理效果。
其次,食藻虫的存在有助于促进水体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当藻类被大量摄食后,水中的营养物质得以重新分配,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例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逐渐增加,形成更加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群落。
同时,食藻虫还可以作为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进一步丰富了食物链,增强了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的技术通常与其他生态修复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引入食藻虫的同时,还会种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不仅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
此外,还会投放适量的底栖动物,如螺蛳、河蚌等,它们能够分解水底的有机物,改善底质环境。
为了确保食藻虫修复水生态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对水体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修复之前,需要对水体的水质、藻类种类和数量、底质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在修复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和生物群落的变化,及时调整修复措施。
广东省汕尾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广东省汕尾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https://img.taocdn.com/s3/m/3c657bb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d.png)
广东省汕尾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表面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II号”实验的失败,用事实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D.虽然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每一种生态系统都保持相对独立状态2.雷鸟是生活在黑龙江和新疆北部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夏天其羽毛灰褐色,冬天变成白色,某一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新疆的降雪比平常推迟了几个月,结果发现这一年的雷鸟数量锐减,对上述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促使生物进化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3.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大鱼→小鱼→虾B.草→羊→狼C.阳光→草→兔D.草→昆虫→青蛙→细菌4.下列四项是小卓和小李在野外看到的景色,其中属于生物的是:A.岩石B.溪水C.阳光D.苔藓5.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各种关系,以下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种是()A.猎豹追捕羚羊B.农田中杂草和水稻C.生活在人体消化道内的蛔虫D.蚂蚁合作搬运食物6.“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
”文中所描述的树、花、革、虫、鸟等生物,虽然它们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系统B.细胞C.器官D.组织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B.采蜜的蜜蜂C.无人机D.海水稻8.“诗人”微软机器人小冰出诗集了。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13021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d.png)
江苏省苏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落叶B.机器狗C.慢慢变高的钟乳石D.空中飞翔的苍蝇2.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活需要营养B.能生长繁殖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3.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不断长高的钟乳石B.会踢球的机器人C.焰火绽放的礼花D.生石花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地球之肾”美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6.下列选项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阳光B.水稻C.家蚕D.蘑菇7.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8.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松花江中所有的鱼B.扎龙自然保护区C.长白山景区全部的植物D.内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生物9.《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不包括()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B.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D.都能遗传和变异10.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1.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并完成实验⑤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⑥得出结论A.①③⑤④②⑥B.①⑤③④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①⑤②④③⑥1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项是()A.珊瑚B.钟乳石C.冬眠的蛇D.恐龙化石13.假如你要离开生物圈,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旅行,应该携带那些物质?()A.食物B.水、氧气C.氧气、食物D.氧气、食物、水14.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A.两只白羊生出一只黑羊——生物具有变异现象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生物具有应激性C.小象长成大象——生物能繁殖后代D.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15.一只黑猫生了两只黑猫和一只花猫所体现生物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都能呼吸16.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B.调查时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C.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1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电脑病毒B.烤乳猪C.蘑菇D.珊瑚18.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黄土高坡B.农田生态系统C.神农架野生自然保护区D.黄河19.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体现的关系为A.适应环境B.影响环境C.受环境影响D.既适应又影响和改变环境20.夏天,以前人们常听见蛙鸣,而有些地方,有人非法大量捕捉青蛙,我们听不见蛙鸣的同时,发现我们农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产量下降,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21.龙年春晚歌曲《上春山》是一场美妙绝伦的对古诗词的致敬之旅,其中的诗句也蕴含着生命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一、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原理食藻虫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是一种综合生物治理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利用食藻虫摄食藻类,降低密度,提高透明度;继而恢复沉水植被,沉水植被恢复后水体持续变清,并通过它感作用抑制蓝藻发生;沉水植被又通过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底泥,使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生物包括水生昆虫、蠕虫、螺、贝的滋生,进而使底泥生态恢复自净,进一步使湖水水体保持稳定清澈状态;最后有计划地放入鱼、虾、蟹等原有土著水生动物,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源源不断地向人们输出绿色生态的优质水产品。
食藻虫控藻引导生态修复原理食藻虫吃藻、食腐屑、噬菌 水下森林、水下草皮促进水体变清生物操纵调节食物链,植物蛋白转为动物蛋白形成水体自净富营养资源化二、食藻虫简介食藻虫是一种低等咸淡水甲壳浮游动物,通俗地理解,也是虾、蟹类甲壳动物的祖先。
食藻虫平均个体5.5-6.5mm,生存周期为45天,经过驯化可以专门摄食蓝绿藻,成为蓝藻天敌。
经人工驯化改良后,食藻虫比天然个体体积大,摄食能力强,这种食藻虫不仅喜欢吃蓝藻,而且还能转化蓝藻毒素,适应藻类爆发的水体环境,能将蓝藻胶团中滤食性鱼类不易消化的胶状物质消化吸收。
在实验室里,只见一缸布满蓝绿藻的水,放进相应比例的食藻虫后,24小时便澄清了,而且食藻虫细沙般的排泄物,对水底植物非常滋润。
食藻虫繁殖力极强,平均每3天繁殖一代,每条食藻虫一生可繁殖3000条幼虫。
正因为它的产出多,所以它的进食量也大,1公斤约40万条食藻虫,1天便能吃掉10吨水中的蓝绿藻,可以说它是藻害的天然“克星”。
三、生态安全性在一种生物引入某一新水体之前必须要能够保证这种生物对该水体不至于造成新的危害。
许多专家对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有如下的理由保证食藻虫不至于对水体造成新的污染:1、食藻虫是从其它湖泊采集后经驯化而得,开不是一个新物种,它的野生种群在我国的湖泊中早有分布;2、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下降导致蓝藻无法大量繁殖后食藻虫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有效的营养而难以维持其种群的增长,其种群生物量必然下降;3、食藻虫是水体初级消费者,食藻虫的天敌太多因而很容易被消灭。
食藻虫营养丰富,鱼、虾、蟹十分喜食,还有一些水生昆虫如华椿、仰椿也喜食食藻虫(目前因为许多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频繁大规摸暴发,这些水生昆虫已基本绝迹,但一旦水体生态恢复后则这些昆虫又会大量出现)。
因此,将食藻虫引入水体后决不会造成新的危害(即生物污染)。
用食藻虫控制蓝藻水华暴发、恢复水体原有生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四、技术分析项目是利用人工驯化后的浮游动物——食藻虫进行生物控藻,食藻虫是构建生态恢复过程至关重要的食物链和生物链环节,只有通过食藻虫才能引爆这个生态恢复的水体生物多样性大爆炸。
在构建完整的食物链、网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在生态链基础上构建产业链,使生态链与产业链相结合,在外源点源污染截流的情况下,彻底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蓝藻暴发,扭转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进程,基本恢复富营养化湖泊原有水草繁茂、水体清澈的生态并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使污染物资源化进而实现产业化。
治理完成后,在治理区域内将会形成良好的水生生态自净系统,水质在较短时期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水标准。
水生生态自净系统形成后,合理投放的鱼、虾、蟹、螺、贝等又可形成丰富的高档绿色水产品资源,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食藻虫做为优质饲料又可推动诸如城市观赏鱼类等名贵鱼、虾、蟹产业的发展,甚至还可以将食藻虫深加工开发成优异的蛋白粉和其它特殊营养保健品。
五、主要技术关键及创新点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恢复的核心技术关键是——食藻虫引起水体沉水植被的种群生态恢复。
一般水域环境中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推进,单细胞藻类会优于沉水植物,得以迅速地繁殖发展,如果缺乏食藻动物的有效控制,藻类就会遮住阳光,降低透明度,进一步影响沉水植物的萌发和生长,形成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与单细胞藻类相对应的是,食藻虫也有爆炸性繁殖的机能,而且食藻虫消化蓝绿藻的同时,还会释放酸性的粪便和代谢产物,抑制单细胞藻类的再生。
这样,食藻虫吃掉蓝绿藻,既可以增加水体透明度,又可以增加水质弱酸性,促进沉水植物的萌发和生长,最终形成水下森林。
在形成水下森林的过程中,沉水植物产生大量的氧气,促进食藻虫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同时食藻虫呼吸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又可以供给沉水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碳源,这种共生关系可以促使水体生态环境越来越趋于自净并形成良性循环。
恢复沉水植被抑制藻类的方法已有大量应用,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任何退化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如果要取得持久的效果都必须恢复沉水植被,沉水植被是淡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湖泊、水库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沉水植被对水体有如下作用:①阻止底泥的再悬浮,减少湖底水动力交换系数,从而使水体透明度保持稳定。
②很多水草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使水体变清:首先是竞争性抑制,因为水草和藻类同处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位置,两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生态学功能一致,因此必然存在对光和营养的利用方面的竞争;其次是很多水草可以分泌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也即水草对藻类有它感作用,对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作过大量研究,它感现象的存在还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它感作用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③沉水植被从水体和底泥中大量吸取营养盐,从而不断地净化水体,使内源污染下降,水体不断变清。
④沉水植被的存在可吸附储存生物碎屑于植物根部,增加底泥表层溶氧,而减缓底泥磷的释放,此外,沉水植被还为有利于有机物矿化分解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生境。
综观湖泊生态系统发育自然演替史,沉水植被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环境污染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使得沉水植被在许多湖泊中消失,水体自净能力以及对干扰的缓冲能力急剧下降,水体也不断成为退化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日益丧失。
各种沉水植被是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水植被恢复不仅表征着退化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而且会加速退化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恢复的效果。
但沉水植被恢复存在很大的困难:第一,重富营养化的水体一般都存在较厚的淤泥,淤泥一般都厚达几十厘米到几米,且淤泥一般都处于缺氧状态,其氧化还原电位都比较低,种植的水草容易烂根,因此很难成活;第二,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都很低,沉水植被得不到有效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也严重影响了沉水植被恢复;第三,藻型富营养化水体一般酸碱度都很高,而沉水植物都喜弱酸性环境,这也不利于沉水植被恢复。
这些困难,目前采用食藻虫控藻技术已全部克服:1、研究结果表明,食藻虫吃藻后肠道中富集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通过食藻虫的排泄物广泛地分布于淤泥中,再加上食藻虫的微量搅拌增氧作用,淤泥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了良性分解,淤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大大提高;2、食藻虫吃藻后可以使水体保持很长一段时间透明见底;3、食藻虫吃藻后,其排泄物呈弱酸性,一方面可以抑制喜碱性蓝藻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喜弱酸性沉水植物的生长。
这是目前为止其它湖泊生态恢复技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食藻虫的诞生,还给湖泊生态自净系统的恢复和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带来一系列正面影响和希望。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由于蓝藻的消灭,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让阳光可以直射水底,有利于水下森林——沉水植物的萌发;第二,食藻虫消化吸收蓝藻后排出的粪便显酸性,会明显降低蓝藻爆发水体中的碱性,可以进一步抑制蓝藻的再次萌发,另一方面又使喜弱酸性的水下森林——沉水植物重新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湖泊中种植沉水植物的难题。
通过食藻虫,接通了以下几条食物链:水体中氮、磷单胞藻(蓝绿藻)食藻虫水下森林鱼虾鳖蟹人这样,将使得污染严重、死气沉沉的藻型化水体逐步走向生命力旺盛、水质清澈的草型化水体带来新的希望。
六、技术优势上海海洋大学何文辉教授科研团队经过十年的蓝藻驯化、提纯、复壮,驯化出蓝藻的天敌——食藻虫(浮游动物),经过投入试验成功,发明了一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水体生态修复生物操纵技术---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
该项技术于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02110588,其技术具有独创性,难以复制。
何文辉教授驯化食藻虫用了7年多时间,只有在无性繁殖的条件下,它的后代才能传承驯化。
他使用了活体保种的方式,保到现在都已经有900多代了。
它的寿命一般为四五十天,一年大概能繁殖十代左右。
因此,作为最保密的配方,他把一级保种放在了他家阳台上,二级保种和三级保种他才用于生产上。
即使这些虫子别人拿了过去,也只能用一个多月,离开了这个配方,食藻虫就没办法再吃蓝藻了。
七、技术产业化何文辉成立了上海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包括:上海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区)、九源清(北京)水生态有限公司(华北区)、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区),并在上海金山区设有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科研基地。
并拥有一批由教授、博士带领的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具备多年实践经验的工程管理团队,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何文辉先生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发明者和中国水下生态修复主要发起人。
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学术机构紧密合作,形成持续的研发能力。
太和公司专利核心技术包括:培育“食藻虫”治理水域蓝绿藻污染、“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沉水植被的培植及应用于水生态修复和水下景观建造、应用生物技术净化城市水源系统等技术,部分技术已获得中国及美国的专利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同时集成生态湿地、微生物、曝气等其它辅助技术共同组成水生态专项完整解决方案,该系统以其生物主导、“负碳”节能、多年长效、高透明度、景观出众、低化学品和零占用土地而成为国内外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领先者。
八、成功案例1.上海段浦河时间:2008-10-15面积:25000 ㎡水深:1.5—2.5 m修复前水质:劣Ⅴ类水,水体发黑发臭,透明度仅0.3 m。
修复后水质: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等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水体清澈见底,透明度达2.5 m。
2.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时间:2008-2-5面积:22500 ㎡水深:1.5—2.0 m修复前水质:水源来自黄浦江,为严重超标的劣Ⅴ类水,透明度仅0.4 m。
修复后水质: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等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1.9 m。
3.江苏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中试时间:2011-5-11面积:22000 ㎡水深:0.4-1.4 m修复前水质:水质为Ⅴ类水,透明度为0.3 m修复后水质: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标准,透明度达到1.2 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