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内生增长理论
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理论
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产出的扩大过程。
它是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原因,我们需要借助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创新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这种理论与传统的外生增长理论相比,更加注重内在动力的发挥和经济体的自身调整能力。
在这些理论中,涌现出许多关键要素和概念,例如资本累积、劳动力素质改善、技术创新等,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内生增长机制。
首先,资本累积是内生增长理论中重要的一环。
投资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加大对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
这种资本累积可以通过积累现有资产、引进外部资本以及提高资本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来实现。
其次,劳动力素质改善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可以增强其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内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等举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技术创新是内生增长理论中的核心因素。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能够改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硬技术创新,如新产品、新工艺等,还包括软技术创新,如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
技术创新的推动离不开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合作与支持,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除了以上关键要素之外,内生增长理论还强调了制度环境的重要性。
在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等。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监管,可以使市场和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内生增长理论提供了一种全面和动态的解释经济增长的框架。
(完整word)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 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相关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自此之后,我国财政学界就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促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效率型的经济增长展开了大讨论,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和办法。
但是,这些讨论大都属于策略性探究,所提出的财政策略最终是否会奏效并不清楚,也就是说,没有分析这种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假如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很难发挥功能。
为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90年代兴起的“新增长经济学”或“内生增长理论”及其财政政策含义,为我们今后的讨论提供理论依据。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要素(TanziandZee,1997,p.180):(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2)在一国的技术知识既定的情况下,现在资源存量的使用效率;(3)技术进步。
但是,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所以就得到了当要素收益出现递减时长期经济增长停止的结论。
不过,90年代初期形成的“新经济学”即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解释的,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探究和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有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
当然,很多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功能(Schumperter,1934;舒尔兹,1990;贝克尔,1989),但是,他们都是把它们看作是外生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的解释与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的解释与应用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和驱动因素。
与传统的外生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外生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被视为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固定的。
而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创新和知识积累来推动,是可以内生发展的。
技术进步在内生增长理论中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通过技术进步,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带来了互联网、移动应用等一系列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除了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也是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
资本积累指的是通过投资和储蓄来增加资本的存量,提高生产力。
而人力资本投资则是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内生增长的正循环。
内生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提供了政策制定者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
例如,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资,政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内生增长理论也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内生增长理论还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各国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人力资本的流动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知识和人才的流动变得更加频繁,这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为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目 录
• 内生增长理论基本概念 • 内生增长模型介绍 • 内生增长动力机制分析 • 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 内生增长理论评价及争议点 • 结论与展望
01 内生增长理论基本概念
定义与内涵
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经济体内部的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人 力资本等因素,而非外部因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
该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鼓励创新、教育投资、研发支持等方式, 激发经济体内部的增长潜力。
内生增长理论还指出,市场竞争、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对 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 力的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将逐 渐成为推动积累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实现更加可持续的
一些学者对内生增长理论的假设和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化现实经 济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忽略了制度、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存在争议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争议点
关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度量问题;二是模型假设与现实经济 的契合度问题;三是内生增长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问题。
与发展经济学中的其他增长理论相比,内生 增长理论更强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发挥 积极作用。
同时,内生增长理论也吸收了其他 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些思想,如人力 资本理论、创新理论等,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02 内生增长模型介绍
AK模型
假设资本积累是经济 增长的唯一源泉。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 核心动力。
内生增长理论还强调,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以促进技术进步和 知识积累。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
第三讲-内生增长理论
出对人均资本的递减或递增报酬。但是,当人均资本变大后资本的边际产品一定是有下界的。
一个其中生产函数渐进的收敛于 AK 形式的最简单例子是:
Y = F (K , L) = AK + BK α L1−α
(3.2)
我们可以把函数写成人均形式:
y = f (k) = Ak + Bkα
资本的平均产品由下式给定:
则稳态增长率 γ* 为正。 k
图 3.2 有转移动态的内生增长
这个模型既产生了内生增长,又如同新古典模型那样预言了条件收敛。
3.2.3 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我们现在考虑另外一个例子,即劳动和资本之间有不变替代弹性的生产函数,即 CES
生产函数(详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第 429 页):
y k h (3.5)和(3.6)会使经济中的变量—— 、 和 ——最终以相同速率增长,而这种增
s q 长率有取决于储蓄率 ,以及以 表示的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倾向。
证明:
公式(3.4)、(3.5)和(3.6)可以看到:
k
(t +1) k (t)
=
s
y k
(t) (t)
+1
=
sr
(t
)(1−α)
+1
(3.7)
此时,人均产出是 y = Ak ,资本的平均和边际产品固定在 A > 0 的水平上。
如果我们把
f
(k)
k
= A 代如(1.14)式可得:
γ k
=
sA −(n
+ δ)
这里我们回到零技术进步的情形,因为我们想证明甚至在没有外生技术变迁的情况下,长期
中人均增长也能发生。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
内生增长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编辑]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和Koopmans(1965)把Ramsey 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
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
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
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
内生增长理论高级宏观
1988)
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不变
Y(t) (1 aK )K(t) (1 aH )H(t ) 1
0 , aK , aH 1 K sY(t) K K(t)
H(t) BaK K(t) aH H(t ) 1 H H(t)
将上式两边同时乘以A的增长 率可得到gA(t)的微分方程:
g A ( t ) n g A ( t ) ( 1 )g A [ ( t )2]
gA(t)变化取决于θ与1的关系。
情形1:θ<1
根据知识增长率的微分方程
可以得到它的相位图。
g A ( t ) n g A ( t ) ( 1 )g A [ ( t )2]
情形2:θ>1
g A ( t ) n g A ( t ) ( 1 )g A [ ( t )2] gA
经济将会永久增长而非收敛于 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原因在于,知 识在新知识的生产中是如此有用, 以至于知识水平的每一边际增加所 产生的新知识之多,使得知识的增 长率上升而非下降。因此,一旦开 始知识积累,经济就进入了一条增 长率不断提高的路径。
0 1
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递增 (Lucas,1988)
Y (t) K (t) (1 aH )H (t)
0, 0, 1
H (t) BaH H (t)
K (t) sY (t)
研究与开发模型
研究与开发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定 2.模型的动态学 3.模型的主要结论
研究与开发模型
k
n
sH
g
1 /
h 1 /
k
n
sK
g
1 / 1 h / 1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名词解释内生增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父子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源驱动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因素,如资源投入或劳动力增加。
这种增长是通过创新和技术改进使生产率提高的方式来实现的。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和假设:1. 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教育程度和培训水平等因素。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教育投资、职业培训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
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指新的科学知识、技术或创新的发展,可以通过改善生产方法和产品设计来提高生产效率。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经济环境因素。
技术进步的源泉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研发投资或知识外溢等。
3. 创新:指通过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市场或引入新生产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
创新可以是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技术转移和知识积累。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能够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4. 知识外溢:指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扩散在经济体系内的传递与应用。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而不仅仅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
知识外溢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投入和人员流动等方式来促进。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强调通过鼓励创新和投资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仅仅依赖于资源投入和劳动力增加。
内生增长理论的应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发达国家经济学家斯蒂芬拉吉泽提出,主要关注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拉吉泽认为,内生(或自发)的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投资返回率较高的补偿,而是由各个因素组合产生的结果,比如技术创新、人口增长等。
此外,拉吉泽还认为,投资占劳动力的比重在增加,同时也会影响经济增长率。
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也引出了其他许多新的经济思想,比如经济社会学家维克多马克思曾提出的“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盖里森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总体经济学家路易斯摩根提出的“投资未来的知识”概念。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拉吉泽最初提供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它们代表不同的增长机制,并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从概念上引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投资机会,被认为是投资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拉吉泽提出,当投资超过最低投资水平,经济增长率就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可以增加经济效率和产出,从而提高未来的经济增长势头。
此外,拉吉泽的内生增长理论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经济分析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各种经济增长战略,从而更好地指导政策。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内生增长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但由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影响,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而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
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国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投资政策,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克服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
此外,印尼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技和文化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实施有效投资,可以改善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促进社会发展。
此外,还可以利用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培育更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拉吉泽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继续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
1and Howitt于1992年提出了增长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的作用,在他们于1998年出版的《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熊彼特方法,并对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
Aghionand Howitt在他们所建立的模型中,引入了新技术使原有技术过时的概念,从而使技术进步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新熊彼特主义的另一个特点与技术进步的微观机制有关。
在九十年代关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很多模型[12]发展了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例如Aghion and Howitt(1998))。
但是,就笔者所见,如何建立一个市场结构内生的技术进步模型,仍是值得经济学家努力的[13]。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分工驱动经济增长思想,由于引入角点解而将分工与增长模型化,逐步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
尽管目前来说,基于分工的研究尚未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
由Smith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强调的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4],由A.Young(1928)进行了发扬,但其间直至八十年代才重获经济学家的重视。
对于分工的概念及与增长的关系,经济学家的研究是沿着两条思路进行的:第一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深,这是从厂商进行最优决策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如A.Young、Romer(1987)、Grossman(1991、1992)等人所作的研究;第二条思路是基于分工是经济中的个体(agent)最优选择的结果,体现为个体的专业化水平。
这条思路的沿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的有G.Beker(1992)、杨小凯(1991、1992、1993)等人。
沿第一条思路进行的分析,主要问题在于忽略了分工的生成与演进过程。
虽然Romer(1987)以中间产品的品种数作为生产的迂回程度,并假定中间产品的非完全替代性与非完全互补性(事实上,Romer所运用的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D—S型的生产函数),解出了一个生产迂回程度的一般均衡解。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
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内的两大主流理论。
但对于两种理论的异同,还有许多人存在疑惑,本文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1.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指的是国民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体内部因素推动的一种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对于优秀人才和新技术的吸引力以及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
2. 外生增长理论外生增长理论则相反,它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
外生增长理论主要依赖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政府投资的扶持,以及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促进等外部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表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内生增长理论与外生增长理论的异同点1. 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后者重点在于政府投资和市场的推动。
对于经济的增长,两者的影响力和作用方式有明显差异。
2. 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内生增长理论更重视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倡导科技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价值。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相反,它在创新方面注重的是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认为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可以推动技术的创新进程。
3. 对于自我发展的依赖内生增长理论相对孤立,更强调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依赖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增长需要市场和政府各方的支持,更加倾向于共赢的发展路径。
4. 对于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侧重内生增长理论中,企业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是技术研发、创新和创业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需要企业具备的主要能力是开拓市场、把握商机和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5. 对于长期发展的思考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也存在不同,前者需要企业具备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以便创造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
内生增长理论
第2章长期增长I I:内生增长理论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所指出的,在索洛于1956年发表的经典文章之后,增长经济学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但却在上世纪60年代末沉寂下来。
究其原因,大概可以说是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是让人失望的: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将最终停止。
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
因此,增长经济学需要注入新的理论活力才能有后续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了又一次的繁荣。
在Romer(1986)发表2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都显着地改善了其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
现在,经济增长既是整个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和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无论是在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的文章中,还是在各种级别的经济学教材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内容扮演的都只是次要的角色。
Romer(1986)和Lucas(1988)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这一领域的两篇经典文章,尽管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分别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
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被赋予了新的解释,从而克服掉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一导致了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的关键性假定,进而长期的人均经济增长可以内生地实现。
但是,这一类型的内生增长模型并不需要真正的内生技术进步,经济的长期正增长来源于知识在生产者之间的扩散或者人力资本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或替代效应。
众所周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竞争性。
因此,要想实现知识的连续进步的话,就必须赋予知识的发明者一定的垄断权利作为激励,即其在知识的使用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就要求研究增长的经济学家们突破传统的完全竞争框架来为知识或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建模,真正地将知识的这种特征引入增长理论的研究始于Romer(1987,1990)以及Aghion and Howitt(1992),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EndogenousGrowthTheory)是经济学上一种最重要的发展理论,它最早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罗杰斯教授(Paul M. Romer)提出。
内生增长理论重点关注社会资本、科技进步以及技术的改进等因素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它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理论,它认为,经济的增长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政府在教育、科技研究等领域的投入,以及引进资本来改善生产要素结构,增加技术研发费支出,以及鼓励企业家进行长期投资等。
内生增长理论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是经济因素影响增长的重要参考,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内生增长的力量。
从理论上讲,内生增长的力量源于科技进步、教育改善、投资分配、资本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几个方面。
科技进步可以增加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达到更高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教育改善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更丰富的技术劳动力,增加社会资本,而投资分配和资本结构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要素,并有助于鼓励企业家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内生增长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其中,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制,以及减免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方式来增加投资支出;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和货币供应管理等方式来调整和稳定经济,从而激励企业家积极投资;税收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减轻高收入者税收和企业抵免税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投资;投资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提高新兴企业的产出能力,增加企业的投资;科技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体系,营造一种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技术环境,并支持科学研究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采用财政投入、发放奖励和补贴等方式来提高教育水平,以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增加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增加社会资本。
内生增长理论(罗默版本)
第一节 包含R&D部门的模型设计
模型涉及到四个变量:劳动L、资本K、技术A和产出Y;涉及 的时间变量t是连续时间变量。经济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产品生 产部门,另一个是研究开发部门。用aL表示经济中投入到研究开 发部门的劳动数量占全社会总劳动数的比例,aK表示经济中投入 于研究开发部门的资本数量占全身会资本存量的比例。于是,产 品部门雇用的劳动比例为1- aL ,雇用的资本比例为1- aK 。假定 比例数aL和aK都是常数,由经济系统的外部因素决定,属于外生 变量,并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假定知识在研究开 发部门和产品生产部门之间不受使用上的限制,不必考虑知识存 量在研究开发部门和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一节 包含R&D部门的模型设计
在时刻t,全社会的劳动为L(t),资本为K(t),技术为A(t),产出为 Y(t)。产品部门的生产函数为F,研究开发部门的新知识生产(即增长 率函数)为G。于是,经济在时刻t的总产出和知识增长率分别为:
Y (t) F (1 a K )K (t)(1 , a L )A (t)L (t) A (t) G a K K (t)a ,L L (t)A ,(t)
第一节 包含R&D部门的模型设计
假定产品生产函数和知识生产函数都具有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 产品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函数,而知识生产函数并不一定是一阶齐次 函数。由于知识的生产还受到经济系统外部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和影 响,比如受到基础科学进展的影响,还要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一个 代表外部因素的移动系数或者叫作移动参数(shift parameter)。
可以把知识或技术进步想象为一大堆的发现和发明,比如 DNA结构的发现,转基因的发明,原子核反应的发现等等。其 实,这些新发现和新发明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当然也有一定 的机遇因素,但不是经济力量作用的结果。然而在现代经济社 会中,大多数技术进步却要归功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活动。美国、德国、日本、英 国、法国(属于OECD国家)的工业性研究开发支出大约占 GDP的2%到3%左右。美国约有100万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他们当中的75%都是企业雇用的,从事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 美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到企业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企 业净投资的60%以上。
内生增长理论
第2章长期增长I I:内生增长理论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所指出的,在索洛于1956年发表的经典文章之后,增长经济学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但却在上世纪60年代末沉寂下来。
究其原因,大概可以说是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是让人失望的: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将最终停止。
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
因此,增长经济学需要注入新的理论活力才能有后续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了又一次的繁荣。
在Romer(1986)发表2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都显着地改善了其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
现在,经济增长既是整个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和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候,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无论是在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的文章中,还是在各种级别的经济学教材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内容扮演的都只是次要的角色。
Romer(1986)和Lucas(1988)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这一领域的两篇经典文章,尽管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分别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
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被赋予了新的解释,从而克服掉了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一导致了索洛模型的中心结论的关键性假定,进而长期的人均经济增长可以内生地实现。
但是,这一类型的内生增长模型并不需要真正的内生技术进步,经济的长期正增长来源于知识在生产者之间的扩散或者人力资本所带来的外部效应或替代效应。
众所周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非竞争性。
因此,要想实现知识的连续进步的话,就必须赋予知识的发明者一定的垄断权利作为激励,即其在知识的使用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就要求研究增长的经济学家们突破传统的完全竞争框架来为知识或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建模,真正地将知识的这种特征引入增长理论的研究始于Romer(1987,1990)以及Aghion and Howitt(1992),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虽然对人均资本递减,但是随着人均资本趋于无穷大渐进于 A。
我们也可以用 γ 的通常表达式来分析这个模型的动态: k
γ ( ) k = s⋅ f (k) k −(n +δ) = s A+ Bk−(1−α) −(n + δ)
( ) 现在,s⋅ f k k 曲线不再趋近于 0,而是正数量 sA 。如果如图(3.2)中所示 sA > (n + δ),
3、长期人均收入的增长也许只是由于技术进步推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进步进入 社会中就好像从天上掉下馅饼一样。打开技术“黑箱”,引导我们实现技术的内生化。
4、最后,是否资本、劳动加上技术知识的不受阻碍的流动就讲述了关于经济生产的全 部故事呢?资本为什么不由富国流向穷国引导我们考察人力资本对增长的作用。
败,因为条件收敛显然是一条经验规律。
3.2.2 具有转移动态的内生增长 如何既保持长期中资本报酬不变的特征,又拥有收敛的可能,这正是琼斯和真野惠里
(Jones and Manuelli,1990: “A Convex Model of Equilibrium Growth: Theory and Policy
再把这个式子整理一下,我们有:
r (t
+1) =
q s
⋅
1+ ⎢⎣⎡ 1+ ⎡⎢⎣r
r (t)α q (t )(α−1)
⎥⎦⎤ s
⎤⎥⎦
≡
r (t)⋅
⎣⎡q
r (t)⎦⎤ + r (t)(α−1) s + r (t )(α−1)
(3. 9)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公式(3.9)的两种形式建立如下两个论点:
(1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仍表示
γ k
。但是,现在增长率的行为要依赖于支配着
L
和
K
之间的替代
弹性的参数 ψ 。
讨论:
(1) 0 < ψ <1,即 L 和 K 之间替代程度高的情形。
此时,资本的边际和平均产品的极限为:
lim
k→∞
⎣⎡
f
′
(k
)⎦⎤
=
lim
k→∞
⎣⎡
f
(k)
k⎦⎤ =
Aba1 ψ
> 0,
lim
k→0
3.2 早期内生增长模型
3.2.1 AK 模型
内生增长模型的关键性质是资本报酬不再递减。一个不存在报酬递减的最简单的生产
函数就是 AK 函数: Y = AK
(3.1)
其中, A 是一个反映技术水平的正常数。完全不存在递减报酬似乎是不大真实的,但是如
果我们以一种包括人力资本的更广泛意义来理解资本,这种思想就变得更有说服力。
穷大时收敛到 0。图 3.4 相应的表示了这条曲线从不与 n + δ 线相交,因此不存在一个有正 k
值的问题。由于增长率
γ k
总为负,经济持续萎缩,
k
,
y,
c
都趋近于
0。
图 3.4
有 ψ < 0 ,且 sAba⎛⎜⎜⎜⎝1 ψ⎞⎠⎟⎟⎟ < n +δ 的 CES 模型
由于资本的平均产品对于所有的
ψ
值都是
人均资本的平均产品和边际产品的极限相同。因此,内生稳态增长的关键条件是 f ′(k )的界
限需充分大于 0:
lim f (k) k = lim f ′(k)> (n + δ) s > 0
k→∞
k→∞
这个不等式违反了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一个标准稻田条件。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违反这
一条件意味着资本报酬递减的趋势最终停止。换言之,当人均资本很低时生产函数可以呈现
图 3.3 有 0 < ψ <1,且 sAba⎛⎜⎜⎜⎝1 ψ⎞⎠⎟⎟⎟ > n +δ 的 CES 模型
(2) ψ < 0 ,即 L 和 K 之间的替代程度低。
lim
k→∞
⎡⎣
f
′(k
)⎤⎦
=
lim
k→∞
⎡⎣
f
(k )
k ⎤⎦ = 0,
lim
k→0
⎡⎣
f
′
(k
)⎤⎦
=
lim
k→0
⎡⎣
f
(k )
k ⎤⎦ =
=
sA−(n + δ) 增长。
注意,一个被 AK 技术所描述的经济在没有任何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正的长期人
均增长。进一步来说,
γ* k
=
sA −(n
+
δ)
中表示的人均增长率依赖于模型中的行为参数,
诸如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
与新古典模型不同的是, AK 模型并没有预测出绝对和条件收敛。这是这一模型的失
(2)Lucas,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3-42,1988; 3.3.2 模型
在此,我们考虑一个最简单版本,仅仅考虑生产过程中只有两种投入,即物质资本和人
力资本的情况。但是,这与资本—劳动力模型有所不同,其关键区别在于人力资本是有意识
于是,资本的边际和平均产品都为正,且对于所有的 ψ 值都对 k 递减。
通过回到(2.14)式的 γk 表达式,我们可以研究一个不变替代弹性经济的动态行为:
γ k
≡ )
如果我们对 k 作图,那么 s ⋅ f (k ) k 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n + δ 是一条水平线,曲线与直
)如果
在任
何时期
t
,
我们
有
r (t ) >
q s
,那么必然有
r (t ) > r (t + 1) > q s ;
( 2 ) 如 果 在 任 何 时 期 t , 我 们 有 r (t ) < q s , 那 么 必 然 有
r (t ) < r (t + 1) < q s 。
这两个观察加上结论,即一旦 r (t ) 等于 q s ,它将继续保持那样,就构成了收入
k
的负函数,所以增长率
γ k
也是
k
的负函数,
因而 CES 模型总是呈现出收敛性质。
3.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Lucas 模型 3.3.1 模型思路
富国与穷国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富国拥有大量物资资本存量,而且通过教育中投入资金和 时间,从而生产出大量人力资本存量。最近的增长理论正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引入,使物资资 本的回报率与经验数据可能更加一致。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就更加容易解释。
y k h (3.5)和(3.6)会使经济中的变量—— 、 和 ——最终以相同速率增长,而这种增
s q 长率有取决于储蓄率 ,以及以 表示的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倾向。
证明:
公式(3.4)、(3.5)和(3.6)可以看到:
k
(t +1) k (t)
=
s
y k
(t) (t)
+1
=
sr
(t
)(1−α)
+1
(3.7)
考虑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思路十分简单,将索洛模型加以扩展,允许个人以两 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储蓄”。此前,所有的储蓄都被转化为所持有的物质资本(或者获得这 类资本收益的权力),但家庭也可以通过投资于教育来进行“储蓄”,而这又会提高他们未 来劳动力供给的市场价值。
主要文献: (1)Uzawa,H.: Optimum Technical Change in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6,18-31,1965;
则稳态增长率 γ* 为正。 k
图 3.2 有转移动态的内生增长
这个模型既产生了内生增长,又如同新古典模型那样预言了条件收敛。
3.2.3 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我们现在考虑另外一个例子,即劳动和资本之间有不变替代弹性的生产函数,即 CES
生产函数(详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第 429 页):
⎣⎡
f
′
(k
)⎦⎤
=
lim
k →0
⎣⎡
f
(k)
k⎦⎤ = ∞.
因此当 k 趋于无穷大时,边际和平均产品趋于一正常数而非 0。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要素
之间高替代性的 CES 生产函数看起来像(3.2)中递减报酬渐进消失的例子。因而我们预期
这一 CES 模型能够产生出内生稳态增长。图 3.3 显示了这一结论。
Aba(1 ψ) < ∞.
当 k 趋于无穷大时,边际和平均产品趋于 0,关键的稻田条件满足,模型并不产生内生增长。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 k → 0 时的稻田条件的违反可能会造成问题。假设储蓄率足够低以
致 sAba(1 ψ) < n + δ 。这种情况中 s ⋅ f (k ) k 曲线开始于 n + δ 之下的一点而且随 k 趋于无
Y = min ⎡⎣bK,(1−b)L⎤⎦
其中替代弹性为 0。
当 ψ → 0 时,生产函数趋近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Y = A⋅ K α L1−α
其中替代弹性为1。
对于 ψ =1,生产函数为线性,即:
Y = A⋅ ⎡⎣abK +(1− a)⋅(1−b)⋅ L⎤⎦
K 和 L 可以完全替代。
将(3.3)式两边同除以 L 得到人均产出的表达式:
出对人均资本的递减或递增报酬。但是,当人均资本变大后资本的边际产品一定是有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