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一)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201206)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201206)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学大纲《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英文名称:V ocational Education 课程代码:JB321051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心理学适用专业:职业教育师范类各专业修(制)订人:陶波修(制)日期:2012年6月审核人:审核日期:审订人:审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各专业的教师教育必修课,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职业教育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掌握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方法,培养职业教育素养,形成职业教育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6学时)教学内容:1.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2.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3.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性4.职业教育的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职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以及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组成要素了解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理解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掌握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义。

教学重点: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学时)教学内容:1.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

第三章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3学时)教学内容: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依据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3.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掌握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定义;了解确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遵循的依据;理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理解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课程编码: 230124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修读方式: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职业教育学-全本书精华

1.职业的定义: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而从事的经常性的,专业化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

”(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

”(3),“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受教育者称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

”(4),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5(1),职业性:黄炎培说使无业者有也;有业者乐业(2),社会性;(3),实践性;(4),大众性;(5),终身性:职业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5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萌芽阶段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3职业教育的发展6.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和工地等场所培养出来的。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等经典著作中也有关于学徒的记载。

7.1866年6月由左宗棠建设的福建船政学堂,用以培养国防需要的造船,驾驶技术人员,是中国最早的技工教育,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

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以振兴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作为目标的法令。

9.国外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巴洛夫与福斯特,他们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俩位学者。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观、说、论、辩”作者简介:姜大源,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总编,并兼任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顾问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

我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5年写过12个《观》,每个月写一篇卷首语,2006年写12个《说》;2007写了12个《论》;今年写了12个《辩》,现在写完了10个《辩》了还差2个《辩》。

《观》——第一年写的《观》,举例来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就标题写了12个。

《说》——2006年《十二个说》。

比如职业教育创新说、职业教育结构说、职业教育功能说,句式和字数也是完全一样的。

《论》——去年写12个《论》,职业教育方法与职业教育教学原理论、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职业教育经济教学论,也是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

《辩》——今年写12个辩,依然是句式和字数是一样的。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观”:一、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三、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四、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六、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七、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八、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九、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管十、基于技术应用是层次观十一、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十二、职业教育学的类型特征观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说”:一、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设计说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职业说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整体说四、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处置说五、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功能说六、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系统说七、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范式说八、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预测说九、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适配说十、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创新说十一、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理念说十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结构说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论”:一、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论二、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三、职业教育的学习范式论四、职业教育的小组动力论五、职业教育的动机形成论六、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七、职业教育的技术教学论八、职业教育的经济教学论九、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十、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十一、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十二、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十二个“辩”:一、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二、职业教育: 供给与需求辨三、职业教育: 培训与教育辨四、职业教育: 评估与示范辨五、职业教育: 资格与能力辨六、职业教育: 经验与策略辨七、职业教育: 课程与教材辨八、职业教育: 案例与范例辨九、职业教育: 情景与情境辨十、职业教育:程序与过程辨十一、职业教育:模式与范式辨十二、职业教育:技术与技能辨.。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职业教育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工作过程分析为起点,选用适于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UML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把握上述原则,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软件模型建立;课程开发与设计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内容,并以之为参照系对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着眼于蕴含在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筑造课程内容结构[1-2]。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分析为起点,选用适于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将职业活动中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学习者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发展,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与此同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也关注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人的个性需求、如何在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大目标下人保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3]。

2软件技术专业整体课程设计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应用、推广、支持及服务等岗位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职业专门化方向研究后,认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有项目经理、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程序设计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系统维护与售后工程师等。

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1)软件设计员、软件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组长、程序员、编码员:程序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文档制作等相关技术岗位;2)测试员:与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等工作相关的技术岗位;3)软件技术支持、推广、维护等人员:与软件应用、服务、推广、维护等工作相关的技术支持岗位;4)企业信息员:与企业信息化,如企业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库应用程序维护及开发等工作相关的一般技术岗位;5)办公室文员:与办公自动化,如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系统开发等工作相关的一般技术岗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1、什么是职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有什么区别?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和继续深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概念具有广泛的内容:(一)培养人才多层次性(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三)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一)职业性(二)实践性(三)适应性(四)社会性(五)普及性2、论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强调经济功能:当代职业教育功能的体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明确指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全面描绘了中国教育的远景,其中第9条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就必须强化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经济(生产力)功能论者大多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是从劳动力再生产作用上分析,二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上分析,三是从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上来分析。

3、论述职业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并谈谈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其具体观点是: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

具体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1课程与教材辨

1课程与教材辨

课程与教材辨课程,一般被定义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的进程。

今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古今汉语词典)。

教材,则一般被定义为“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

同时,“也指对人有教育作用的材料”(古今汉语词典)。

这里关于课程和教材的定义颇有新意:对课程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学习范畴:即教学的科目与进程;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工作范畴:即工作或学习的进程。

同样,对教材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微观的教学领域:教学需要的材料;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宏观的教育领域:教育需要的材料。

有意思的是:人们对于课程与教材,这两个在教育界和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着的涉及教育和教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却并不甚明晰。

所以,虽然学者们对课程和教材定义的阐释多种多样,但也常常使人感到莫衷一是,以致出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即把课程视为教材,认为课程和教材是合二而一的概念;甚至进一步认为,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只是在涉及教材时才有具体意义,这些观点不仅实际存在而且流传甚广。

因此,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分析课程与教材的内涵出发,廓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即弄清到底是教材为本,还是课程为本。

否则,如果对课程与教材关系的阐释与处理本末倒置,将严重地影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关于课程的内涵:从单义到集成教育学对课程内涵及其实质的现代解读,普遍认为由于哲学的、价值的、实践的指向不同,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也就具有各自独特的视野。

由此,从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出发,关于课程的界定是多义性和发展性的:其一是基于目标与内容的课程界定,包括: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施良方)。

对于这类界定的简约表达是:课程作为学科或科目;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张华)。

或者更概括些: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其二是基于范畴和领域的课程界定,包括:课程作为学科维度;课程作为目标维度;课程作为经验维度;课程作为活动维度;课程作为计划维度;课程作为文化维度——“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郝德永)。

师范类辩论赛辩题汇总(3篇)

师范类辩论赛辩题汇总(3篇)

第1篇一、关于教育理念1. 正方:素质教育优于应试教育反方:应试教育优于素质教育2. 正方: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方: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正方: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方: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 正方: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反方: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二、关于教育体制1. 正方:我国应该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反方:我国应该实行职业教育制度2. 正方:教育改革应该以减轻学生负担为主反方:教育改革应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3. 正方:我国应该取消中考、高考制度反方:我国应该改革中考、高考制度4. 正方:我国应该实行教育均衡发展反方:我国应该实行教育差异化发展三、关于教师队伍建设1. 正方: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反方: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2. 正方: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反方: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3. 正方: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反方: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4. 正方: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方: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四、关于教育技术1. 正方:信息技术应该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反方: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方式2. 正方:网络教育应该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方:网络教育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3. 正方:教育游戏应该成为教育手段之一反方:教育游戏不适合所有学生4. 正方: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应用于教育领域反方: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存在局限性五、关于教育公平1. 正方: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反方:我国应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投入2. 正方:我国应该取消择校制度反方:择校制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3. 正方:我国应该实行教育公平政策反方:教育公平政策可能导致教育资源浪费4. 正方:我国应该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反方: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会影响教育公平六、关于教育热点问题1. 正方:学校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反方:学校不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2. 正方: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反方:网络素养教育应该由家长负责3. 正方: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反方:学校不应该过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4. 正方:学校应该加强安全教育反方:安全教育应该由家庭和社区共同负责以上辩题涵盖了师范类辩论赛中的多个方面,可供参赛选手参考和选择。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二)修读方式:公共必修课(三)学时:36学时(四)学分:2学分(五)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生(六)适用对象:大三本科学生(七)考核方式:考查课(八)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以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学生专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立足于本专业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程序,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典型范式,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参与或组织开发专业课程,为日后胜任职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研究模块一: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任务一:了解课程任务二: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任务一: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掌握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模块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任务一:技术知识论任务二:知识论任务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任务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要求: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的概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够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解释职业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技术知识论、知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方案定义: 课程方案定义: 定义 课程方案俗称人才培养方案。它是 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过程的整体规定, 是学校全面展开人才培训工作的基 本依据。
(二)课程标准
定义 课程标准是对某门具体课程的目标、 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 等要素的规定。
想一想?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收 能力 集信息的 能力
判断信息 价值并予 以筛选的 能力
信 息 贮 存、检索 和交换能 力
8
组织和执 行任务的 能力
领会上级 意图的能 力
制定和推 进任务计 划的能力
组织人、 财、物落 实的能力
9
推销自我 敢于推销 根据对方 推销自我 自己的心 需求调整 时讲究礼 的能力 自 己 的 能 貌的能力 理基础 力 制定谈判 在谈判前 程序的能 了解对方 力 和做好准 备工作的 能力 竞争的心 积 极 进 理基础 取、不畏 强手的能 力 创新的基 创新的思 础 维能力 谈判中讲 究礼貌礼 仪和尊重 对方的能 力 讲 究 效 率、合理 安排时间 的能力 创新的方 法能力
以日本为代表
学校加企业的模式: 学校加企业的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最为典型, 以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最为典型,是一 种以企业为主体, 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求 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 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
学校
企业
学校职业 教育模式
双元职业 教育体系
企业内 培训模式
中国
工作能力可否在学校培养? 工作能力可否在学校培养? 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宏观构造的依据? 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宏观构造的依据?
德国
日本
3、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确定与专业目标和涵盖 的工作任务有关。 的工作任务有关。

能力本位职教课程与教材的开发—SCID模式概览

能力本位职教课程与教材的开发—SCID模式概览

6 3
务 核实 , 以把参 加工作 分 析的 人数 可 由 几个 人 扩 充 到 5 0人 、 10人 或让 0 更 多的 熟练 工人 、 工长参 加 。它 还可
以为 获 取 有效 的决 策 性 信息 创 造 机
划 的类型 , 如 , 用能 力本位 教学 例 采 法 或传统 的教 学形 式 , 可 以是二者 也
《 教论坛》 2 0 职 0 2年 第 1 4期
维普资讯

山 之 石 ≯
_ 皇 曼 ! : 曼

训 者 的 入 门 水 平 和 一 连 串 的 学 习 目
部分 , 模块 则 自成 一个 相对独 立 的 而 整体 。 两 种学 习包 中都 包含 着可 测 这 定的 成绩 和可 实现 的 目标 , 由各 种 并 学 习经验 、实 际及 匝用 活动 、自我 测 验 或模 块 问答 组成 , 以成绩 测试 为 且
中, 与观 察法和 访 问法相 比 , AC D UM
法 有 更 多 的 好 处 和 优 势 。 运 用
D C M 法 ,可 以 在 2天 内完 成 一 项 A U 全 面的 、 质 量的 分析 。而 用其它 方 高
进入 设计 阶段 后 , 必须 仔细 考虑
所 采 用 的 培 训l 教 育 计 划 的 类 型 。 或 确 定 其 中 所 包 含 的 学 习 原 则 和 概 念 以 及选 用何 种类 型 的教材 更有效 。( 例 如 : 习指 南 、 块 、 学计 划和 教学 学 模 教
在 SI C D模 式 中 , 入 了 C E课 程 及 融 B 教 材 开 发 中 的 关 键 性 要 素 。 它 由 2 3 个 部 分 组 成 , 为 5个 阶 段 :( 分 A)分 的 难度 每项 任务 的完 成率 。 和

职业教育相关书籍

职业教育相关书籍

职业教育相关书籍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适应社会需求,成为职场中的优秀从业者。

想要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以下几本相关书籍可供参考:
1.《职业教育原理与方法》(王广勇著)
该书系统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适合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者阅读。

2.《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赵锦标等著)
该书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流程,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适合职业教育教师和教学设计和评价人员阅读。

3.《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杨立民著)
该书从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介绍了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适合职业教育教师和教材编写人员阅读。

4.《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肖风华等著)
该书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介绍了职业教育与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适合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者阅读。

5.《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管宏著)
该书通过对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适合职业教
育管理人员和研究者阅读。

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法比较

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法比较

更 多地 用 于 中等职业 教育 。 “ 双元 制 ”模 式对 我 国职业 教 育改革 产 强 调在 课程 教学 目标 、教学 过程 、教 学行动 中分 别要 以该 专业 所对 生 了很 大影 响 。要 实施这 样 的模式 ,需 要在 法制完 备 的运行 机制 下 应 的典 型职 业活 动的工 作能 力为 导 向 ;以该 专业 所对 应 的典型 的职 业 活动 的工 作过 程为 导 向 ;以该 专业所 对应 的典 型 的职业 活动 的工 校 企双 方 紧密结 合 ,需 要 大量 的设 备 、资金 投入 。

力 的科 学 编码 。一个 职业 教 育 的专 业涉 及 多个 学 科专 业 领域 的知 识 ,其关 注 的重心 不是 知识 的理论 深度 ,而是 跨学 科 、跨专 业 的知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 材体 系改革的初步探索
在 国务院 和教 育部 的大力 推动 下 ,我 国高 等职业 教育 进行 了深 识在 从业 实践 中 的综合应 用 。职业 教育 主要从 培养 动作 技能 为主 转 刻 而 全 面 的改 革 。在课 程 体 系 改革 过 程 中 ,我 们 分 别借 鉴 了德 国 向 以培 养 智慧 ( 心智 ) 技 能 为 主 ;从 以培 养 简单 、重 复 的技 能 转 “ 双 元制 ” 、加拿 大C B E 模 式 、国 际劳工组 织模块 式 技能组 合课 程 向以培养 复杂 、灵 活 的技能 为主 ;从 以培养 再造技 能为 主转 向 以培
四 总结
“ 工学 结合 ”作 为高 等职 业教 育人 才培养 模式 改革 的重 要切 入 了课堂 与工 厂 、书本 与实 践 、老师 与师傅 的双元培 养特 征 ,充分 提 点 ,经 济管 理类 “ 工学 结合 ”教 学模式 改革 是高 等职业 院校面 临新 高 了学 生 的实践 能力 。 以专业 实践 活动 为核 心 ,将 课 程整体 结构 分 的难题 和挑 战 。在 “ 工 学结 合 ”教学改 革 中 ,课 程 的开发 是关键 环 为 职业 基 础教 育 、职业 分业 教 育和 职业专 长教 育 3个 阶梯 ,该模 式 节 。基 于 “ 工作 过程 ”的开 发方 法为 我们提 供 了思想 指导 ,它 突 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课程编制、教学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接产业:课程内容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实用:课程设置要突出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3.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持续更新:课程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反映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教材是传递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实用: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2.编写团队:教材编写团队要具有行业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将行业前沿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3.案例丰富:教材要包含大量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形式多样:教材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更新及时:教材要定期更新,以适应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

只有建设好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课程标准建设的实践探索在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实践方向: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为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一)
课程,一般被定义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的进程。

今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古今汉语词典)。

教材,则一般被定义为“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

同时,“也指对人有教育作用的材料”(古今汉语词典)。

这里关于课程和教材的定义颇有新意:对课程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学习范畴:即教学的科目与进程;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工作范畴:即工作或学习的进程。

同样,对教材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微观的教学领域:教学需要的材料;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宏观的教育领域:教育需要的材料。

有意思的是:人们对于课程与教材,这两个在教育界和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着的涉及教育和教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却并不甚明晰。

所以,虽然学者们对课程和教材定义的阐释多种多样,但也常常使人感到莫衷一是,以致出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即把课程视为教材,认为课程和教材是合二而一的概念;甚至进一步认为,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只是在涉及教材时才有具体意义,这些观点不仅实际存在而且流传甚广。

因此,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分析课程与教材的内涵出发,廓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即弄清到底是教材为本,还是课程为本。

否则,如果对课程与教材关系的阐释与处理本末倒置,将严重地影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关于课程的内涵:从单义到集成
教育学对课程内涵及其实质的现代解读,普遍认为由于哲学的、价值的、实践的指向不同,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也就具有各自独特的视野。

由此,从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出发,关于课程的界定是多义性和发展性的:
其一是基于目标与内容的课程界定,包括: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施良方)。

对于这类界定的简约表达是:课程作为学科或科目;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张华)。

或者更概括些: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其二是基于范畴和领域的课程界定,包括:课程作为学科维度;课程作为目标维度;课程作为经验维度;课程作为活动维度;课程作为计划维度;课程作为文化维度——“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郝德永)。

其三是基于层次和功能的课程界定,包括:理想的课程——专家研究提出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教师理解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教学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的课程(美国Goodlad)。

审视这些关于课程的五彩缤纷的界定,其所突显的都只是构成教育和教学的时空多棱体的一个侧面,只是对教育和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的微分结果;而实际上,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出发,课程更应该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诸多要素之整合,例如,是对知识与经验、结果与过程、理论与实践、文化与价值等,在目标、内容、范畴、领域、层次与功能等多个时空的积分。

对课程的这一理解,是符合课程Curriculum(斯宾塞spencer)一词的拉丁文词源——currere的本义的。

currere的名词形式是“跑道”,重点是“道”;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奔跑”,重点是“跑”。

基于此,名词意义的课程表明:应重视对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设计适宜的教学途径,而动词意义的课程则昭示:应重视对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和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在实现目标的教学途径上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反思并升华的过程。

因此,从教育学角度阐释,如果说,课程是指“在某一学习阶段,按照某种顺序展开的教和学的(内容)的全部”、“课程即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内容”(彭钢),那么,应该坚决摒弃只从一个侧面对课程加以理解与实施的观念。

为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根据就业导向的教育目标,将职业和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内容,根据学习主体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特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而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
依据。

显然,对于旨在获取完整的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积分原理。

由此,从哲学角度阐释,如果说,“课程系统包含历时态课程要素和共时态课程要素”(黄甫全),那么,职业教育课程的积分原理就应该是:将历时态课程要素,即“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素”(黄甫全),主要指工作过程的序列要素,涉及工作任务、工作成果和工作程序;与共时态课程要素,即“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体结构的课程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素”(黄甫全),主要指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涉及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环境,予以集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与职业素质,或者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集成,进而掌握普适的工作过程——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构成的完整的思维与行动准则。

显然,历时性要素是对“奔跑”——“跑是过程”的解读,强调的是积分路径——工作过程的时间序列;而共时性要素是对“跑道”——“道是结构”的解读,强调的是积分因子——工作过程的结构要素。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课程是职业发展的载体,涉及教师、学生、情境的互动,是流动的,是生成的。

因此,课程内涵由单一走向集成,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

关于教材的形式:从封闭到开放
教育学对教材内涵及其形式的现代解读,普遍认为由于技术的、时空的、应用的指向不同,对教材形式的构建也就具有各自专有的方式,由此,基于现代意义的教材概念,对教材的界定也是多义性和发展性的:
其一是基于承载媒体不同的教材,包括狭义范畴的教材,专指文字或纯文本形态的教学材料;以及广义范畴的教材,涵盖视听或多媒体形态的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以及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等(百度词典)。

其二是基于使用主体不同的教材,包括旨在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清晰的教师用教学材料,如教师手册、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等;以及旨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的学生用学习材料,如引导文、工作页、练习册、学习软件等。

其三是基于装帧形式不同的教材:包括封闭式的教材,如固定教材,惯指传统的正式出版、装订成册、页码“固化”的“刚性”纸质书本;半封闭半开放式的教材,如活页教材,特指新出现的正式出版、页码可抽出更换的“柔性”的纸质书本;以及开放式的教材,如讲义,专指非正式出版的、由教师自行编写的、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教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