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角度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的三个脱节问题与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当代的高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法制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一、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现如今,很多高校法制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单一的,缺乏法律基础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培养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方案:高校应依照新形势和新要求,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旨在充实学生的实践经验。

例如,可以设置模拟法庭、法律实验室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材陈旧、内容单一现有的教材陈旧,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当代法制教育的要求。

许多高校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经年累月复制的教材,缺少新鲜的内容和思想独立的观点。

这样一来,学习法律成了一种固定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

解决方案:高校应加强教材的更新,采用新的教材或者自主研发教材,以符合现代法制教育的需求。

同时,积极发掘商业法、行政法、社会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结构。

三、师资力量的不足高校师资队伍是否合格也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一大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复教材中的内容,难以传授给学生认真思考法律事务的能力。

许多老师知识水平低,缺少实践经验和学科研究能力。

解决方案: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

高校应积极引入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历、学位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广泛的实践经验和教育能力。

四、法制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虽然学生从高校可以学到法律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难以理解里面的实质意义,会容易被一些社会现象所干扰,容易迷失自我和对法律的尊重。

因此,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贯彻和理解是当代高校法制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质效。

高校应在培养法律人才的同时,努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法律实践之中。

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法学专业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点专业,其职业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法学教育质量和教
学效果。

然而,目前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职业
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就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法学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实践环节较少。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实际经验较少,对法律实践应用能力欠缺。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校的法学教师多为理论专家,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不能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的辅导。

3.教学内容不够实际:法学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操作接触不足。

教学内
容过于繁琐,无法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二、对策:
1.培养实践能力:增加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案例,感受
实际法律应用。

在毕业前通过实习等方式,让学生锻炼法律实践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请专业人士授课等方式,增加专业教
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对市场需求和职场现实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3.实际案例教学:通过丰富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

教学内容
应该紧密围绕实际操作展开,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应用技能。

总之,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改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地改
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专业
人才。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律人 才 的现 实要求 , 等等。 ( 一) 中 国法 学教 育 内容 上存在 的 问题 我 国法 学 教 育 的 E l 的是 为我 国的社 会 主 义 法
治建设 培 养有社 会 主义法 治理 念 、 德 才兼 备 的高 素
质、 复合 型 法 律 人才 。在此 教 育 目的指 引 下 , 我国
数法 学本科 生 在第 7学期 要参 加 司法考 试 , 导致 学
生完全围绕核心课程去学习 , 且侧重于专业理论知
识 的学 习 , 这 导致 专 业 知 识 同 质 化 的 学 生 越 来 越 多 。教学 内容 的基 本 要 求 和 司 法考 试 为基 础 的就 业指 挥棒 相结 合 , 造 就 了 中国法学 本科 教育 仍 旧处 于应试 教 育 的沉疴 中 , 带来 了 四个 方 面的 问题 :
存在 的 问题 —— 法学本科 教 育与社 会 需求 向脱 节。 随后 , 文章 分析 了造成 这 些 问题 的
三 大原 因 : 传统 理念 和 方法 的限制 、 资金 的 缺 乏 和 师资 力量分 配 不 均 。文章 指 出走 法 律职 业教 育的发 展道 路是 解 决 问题 的 关键 , 而要 搞 好 中 国的 法律 职 业教 育 , 必 须改 革
第3 3卷第 2期 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4年 4月 J o u na r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 e n t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是强 调法 学知识 的全面学 习 。 当然 , 这 是我 国 大学

法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法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法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引言法学专业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步,法学专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法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实践操作的培养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

解决方案:•加强实践教育:增加实践环节和课程设置,如模拟庭审、参观法庭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推动校企合作:与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问题二:教材过时由于法律领域更新迅速,许多教材在出版后就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解决方案:•更新教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反映最新的法律发展和变化。

•多元化教材: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案例分析、法律文献等,增加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问题三:专业化不足传统的法学专业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不同职业方向的专业化培养。

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解决方案:•分流培养: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

•强化实用技能培养:通过开设相关技能课程,如法律写作、辩论技巧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问题四: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一些高校法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教育需求。

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解决方案:•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引进外部专家:与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邀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或进行学术交流,丰富教学内容。

问题五:法律伦理意识不足一些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实践中缺乏良好的法律伦理意识,容易出现违反职业道德、侵犯公民权益等问题。

解决方案:•增强伦理教育:加强对法律伦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法制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法制教育也在不断得到重视,特别是在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显著。

但是在高校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探究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深度分析和理解很多高校法制课程教学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讲解的阶段,无法深入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法律的应用缺乏掌握,学生们难以通过管理和实践体验深度理解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2.实践能力不足很多高校法制教育过程是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演练的环节,这种方法无法真正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到法律规定和操作技巧的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和掌握。

3.教师缺乏相关经验高校法制教育成为教师的一个弱点,因为许多教师在大学期间都没有真正接触到法律或是没有获得与此相关的专业背景。

这导致了很多教师无法传授相应的法律经验和相关的实践经验,面对一些真实案例和实践难题也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方法。

4.缺乏实际案例教学高校法制教育有时候只是理论讲解,并没有着重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也就缺乏真实性的体验。

学生只是听到了一些概念和规定,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到实践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1.深入挖掘法制教育的内涵高校在授课时应该尽量贯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应该增加法律理论和案例分析的指导,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定和法律运作的实际情况。

2.加强实践环节,锻炼实战技能高校可以在法制教育环节中加强实践体验,如实验、研讨、竞赛等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较强组织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高校可以筛选出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使得教师与新时代法制课程的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教学需求,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周全的法制教育培训。

高校可以将实际案例融入法制教育的课堂讲解,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法律规定和相关流程,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学法用法脱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学法用法脱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学法用法脱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学法用法脱节指的是学习方法和用法之间不相符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要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学习法和使用法的差异:学习法是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等;使用法是指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了解二者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法和使用法。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记忆力,可以选择适合记忆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和复习计划。

3. 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使用法:学习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使用法,并在实际学习中根据情况选择和调整。

可以通过自学、请教他人或参加学习培训来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4. 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可以定期回顾学习方法和使用法的效果,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的学习安排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减少学习法和使用法之间的脱节。

例如,每天定时复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等。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改善学法用法脱节的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问题并采取行动,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使用法。

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

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

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法学本科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质量和水平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与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和巨大的法学市场相比,法学本科教育却存在着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些弊端,并探讨如何加以改善。

一、课程设置单一目前,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单一,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法学教育的范畴偏窄。

因为法理学科居于主导地位,导致其他学科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资源。

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法学本科课程设置相对更加多元化。

二、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法学本科教育只培养了他们的法理理论水平,而在阅读和写作技巧等实用的法律技能方面却欠缺训练。

对于法律行业来说,这些实际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这些技能会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需要。

三、缺乏实践机会和经验法学本科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性和实际经验的培养。

这种学习方式让法学生只是学会一些抽象的理论,却没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不同情况下的法律应用。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种种复杂情况时,显得无所适从。

对于缺陷所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改进法学本科教育。

以下的善后对策应包括:一、拓宽课程设置法学学科的多元与发展需要课程设置更加细化、丰富,应该配合实践施行深度开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实践培训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和撰写技巧的实践培训,以认真听老师剖析写作结构、审阅技巧,并积极帮助学生在困难的写作任务中锻炼作文技能。

三、加大对实践的支持大学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发展,与法律职业提供州色助,制定更加现实和多元的实践培训课程。

例如,开展实践性课程,提供有意义的实践机会,尤其需要提示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经验。

四、优化教育方式大学应该优化教育方式,以增强对学生的支持。

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会和俱乐部活动等,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设立辅助课程及个人关怀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估等措施,优化大学课程教学方式。

论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矛盾与解决方案

论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矛盾与解决方案
教 改 教 法
论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矛盾与解决方案
盛 革 字
( 河 南理 工大 学文法 学 院 河南・ 焦作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4 5 4 0 0 3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2 0 — 0 0 3 2 — 0 2
其解 决 方案
当前高校法学本科 的课程设 置比较保守 ,一般都遵循 教育部规定的十六 门法学基础课 的规定 。其课程设置 的一 刀切和盲 目化 , 导致法学本科教育缺少针对性 和实践性 。学
生学 习法 学专业 相关 课程 以后并 不 能很好 地适 应 社会 需
b e s u m m e d u p a s f o l l o w s i t e ms . F i s r t  ̄ , he t r e a l i s i t c c o n t r a d i c i t o n
要 。可见 , 我国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处于通
误倾 向。法学本科教育 的一系列现 实矛盾 问题主要包括 : 法 学本科教育培养 目标 处于通 才教 育和专才教 育之 问的矛 盾
问题 、 法学本科教育 的热 门专 业与冷 门就 业问题 、 法学课 程 设置 的通识化与专业化之 间的矛盾 问题 、法学本科教 育的 理论化倾 向与实践化需求之 间的矛盾 问题 。本 文在 归结矛
i s t h a t he t g o a l s o f t h e l a w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e d u c a t i o n v a c i l l a t e b e — t we e n t h e g e n e r l a e d u c a t i o n ma d s p e c i a l i z e d e d u c a t i o n . S e c o n d l y ,

法律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法律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法律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及解决方法在法律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可能涉及到法律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就业方向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常见的困惑逐一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法律学习中的挑战。

一、对法律学科的理解困惑很多人在初学法律学科时容易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困惑,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多角度学习:对于一个法律概念或者条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包括阅读法学专业书籍、参加课堂讨论、听取学术报告等。

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助于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律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加模拟法庭、实习、听取法律实务讲座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律学科。

3. 寻求辅导: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可以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解答疑惑;或者向老师请教,寻求进一步解释。

二、法律实践操作的困惑及解决方法除了理论上的困惑外,法律学习中的实践操作也是常见的问题。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扰,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1. 矛盾案例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的法律案例。

解决这一困惑,可以尝试对类似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或依据进行判断。

2. 法律文书的撰写:法律文书撰写对于法律从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样本文书、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向有经验的律师请教等方式,逐步提升撰写法律文书的能力。

3. 法律调研方法:法律从业人员进行法律调研是常见的工作内容之一。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法律调研。

解决这一困惑,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调研方法、阅读案例研究、向专业的法律研究机构咨询等途径,提高法律调研的能力。

学用脱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用脱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用脱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学用脱节是当前教育和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学用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教育体制问题。

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却缺乏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

2. 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生学习的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学用脱节的现象。

3. 教育与就业的对接不紧密。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足。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不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改革教育体制,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实用的课程,让学生学习到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紧密的教育与就业对接机制。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学用脱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整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好的帮助。

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基础,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如教学质量下降、课程体系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等。

本文将就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教学质量下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法学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更新。

但由于一些院校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新老教师交替不平衡,教学质量日益下降。

为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和交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在现实生活中,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缺少与时俱进和全面合理性。

有些院校注重基础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实务教学;有些院校缺乏深入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应该在法学教育中,注重实务教学、将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用性。

三、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的法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实际上,模拟法庭、律师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因此,应该在法学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提高教育质量。

四、学生素养不足学生的阅读、写作、研究等能力和素养是衡量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但现实中,一些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不足,很难适应现代法律工作的要求。

教育界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法学教育的困境是明显的,但并非无解。

需要政府、院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推进法学教育的优化和完善。

因此,应该加强法学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法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及处理方案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其不足还是
很明显的。

这既是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也是由于师资准备不足和
法律体系落后的原因所致。

为了提高当代高校法制教育质量,需要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一、缺陷
1. 法学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实践性
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普通法学、制度法
学等纸上理论课。

这种课程设置的单一,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学习完大量的理论课程,只能掌握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法学专业的师资准备普遍较差,虽然拥有高文凭,但是缺
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教授们主要是根据法律条文和案例教学,而没
有原始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背景,无法真正将课程教育贯彻于伦理、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现实情境中。

3. 法律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当代高校法制教育与法律应用之间存在很大的断裂,课程设置
更多地倾向于传统学科门类的分类,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法律理论,
但没有机会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中。

二、解决方案。

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师资队伍与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不健全
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 现有教师也往往缺乏法律实践经验, 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法制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 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有效培 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法制教 育培训班或研讨会,提高 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 平。
鼓励教师科研
鼓励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方 面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法 制教育的创新发展。
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积极性
1 2 3
设立奖励机制
设立法制教育奖学金或优秀学生称号等奖励机制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法制教育活动。
03
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 问题
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过于笼统, 未针对不同专业、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 异化设计。
忽略法律伦理、法律 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 育,导致学生法律素 养不全面。
缺乏与现实生活紧密 相关的案例分析,难 以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性
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 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 兴趣。
开展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 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
组织模拟法庭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 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的严 谨性和公正性,增强学生 的法治意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性
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引进具有法律专业背 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 高法制教育的专业性和实 效性。
房、网络安全等。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

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初探引言法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法治社会的必备教育之一。

在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教育越来越成为各国家的重要政策。

然而,在我国大学生中,认识不足和素质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这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法治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法律知识缺乏由于教育和训练不足,许多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常常忽略和违反法律规定。

2.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但却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责任感。

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常常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3.思想观念偏差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偏差,不能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且抗拒接受法律教育,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解决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的路径1.加强法治课程的开设大学应在普及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法治课程的开设,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大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质量大学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

3.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学校应在日常教育中,通过宣传、讲座、演讲等形式,加强法治宣传和法律教育,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学常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结论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法治课程的开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质量,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等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只有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有可能培养出健康、文明的大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法学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法学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发布时间:2021-01-12T15:40:10.660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作者:陈娟[导读]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能为其提供基础的人才储备。

然而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着忽略实践教学,未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缺乏技能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对此应当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着重加强法律技能训练,从多方面来改革法学教育,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中共句容市委党校陈娟 212400摘要: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能为其提供基础的人才储备。

然而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着忽略实践教学,未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缺乏技能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不充分、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对此应当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着重加强法律技能训练,从多方面来改革法学教育,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法学教育;问题;解决思路;探讨引言:在当前的国际环境背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下下,我国缺乏国际性法律人才和基层的法律人才。

而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和法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法学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这一改革将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同时也有机遇。

一、法学教育的目标与意义目标对于衡量我国法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是法学教育的本质和核心问题。

关于法学教育的目标,其实是一直都很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一直围绕在法学教育身上的一个问题是法学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否应当只用法学生的就业来做衡量。

教育作为一种民生行业,要造福公民。

因此,这一行业应当具有服务意识。

因此,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满足大至社会,小至学生个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从小的方面来讲,法学教育首先要满足学生关于就业的需求,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满足其未来人生中的职业需要和生活需要。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开篇法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本科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法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法学本科教育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阐述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的瓶颈,以及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从而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新发展。

一、法学本科教育瓶颈1.课程设置单一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都较传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尤其是法学基础课程中的根本法课、民法总论等必修课程,其课程设置单一,难以运用不同案例和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缺少对法律实务的了解和认识。

2. 教育质量不稳定根据国内外多个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可以发现,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差较大。

因为很多高校在招生、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不同,导致了教育质量不稳定。

这对培养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法学本科教育依赖于实践,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但实际上,由于高校平台限制和商业化的压力,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这使得他们在法律实践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相对较弱。

二、法学本科教育的出路1. 打破课程瓶颈目前的法学基础课程设置单一,新时期需要更贴合实际的法律教育。

高校需要重视法律实务教育,对专业课进行创新,强化不同的案例讨论和互动,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课程,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法律实践和知识。

2. 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法学本科教育需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法律实务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培养高水平、素质全面、会调查研究的高端法律人才。

3. 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应该注重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工作技能。

认为高校可以与企业或法律部门进行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提高实践的参与度和效果。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法学专业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学科之一,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我们应该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一、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教师在传授法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法学相关的杂志、论文以及案例库等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法律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建立与司法机关、法律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合作关系,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有趣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法学教师,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

法学本科教育瓶颈与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方法日趋科学,法律人才不断涌现。

三十年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经了恢复重建、探索前进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1]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我国法学教育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然而,法学教育在大发展中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教育质量下降明显,教育效果参差不齐,法学就业率始终低位徘徊,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现行法学本科教育的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良举措,求教于大方,以期裨益于教育实践。

一、法学本科教育的困境当前,我国法学教育规模极为庞大。

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630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其中本科在校生达45万人。

与此庞大教育规模不成比例的是法学本科学生就业率持续低迷。

据统计,当前法学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仅为80%左右,其中对口就业率不足50%,远低于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中,那些就业成功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也并未展示出其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准。

理论水平低、法律实际运用能力较差、缺乏对法律实务实际运作方式的基本了解,是用人单位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由“就业危机”、“质量危机”而起,法学本科教育也陷入“声誉危机”的泥沼,改革之声不绝于耳。

多数教育工作者也承认,法学本科教育现在已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为实现健康发展,法学本科教育首先应该调整目标定位,由当前的大众教育转变为精英教育,一方面缩减本科教育规模,另一方面加强后本科教育的精英化。

一些学者通过对国外法学教育模式的考察,甚至提出一刀切的改革方案,即取消现阶段的法学本科教育,代之以欧美通行的“后本科教育”模式,以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法律精英。

的确,当前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法治国家、市场经济建设向纵深推进,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规模效应逐渐减弱,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5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V o l.39N o.5 2019年10月J o u r n a l o fH u a n g g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O c t.2019从学生角度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的三个脱节问题与解决方法朱嘉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200030)摘要:法学本科教育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了很多但改善得很少,法学本科教育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㊂无论是学生学术水平不够,还是实务操作能力低下,更或是无法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都触痛着法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神经㊂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及身边的八个案例,分析法学本科教育问题在于存在三个脱节,并尝试从学生诉求和经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㊂关键词:法学教育;本科生教育;实务教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评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020(2019)05-0086-06收稿日期:2018-12-03d o i:10.3969/j.i s s n.2096-7020.2019.05.18作者简介:朱嘉诚(1994-),男,江苏常熟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 X D F602037/009㊂一㊁问题的提出 基于问卷调查的问题导入法学本科教育是一项已经过深刻讨论㊁经久不衰的永恒命题㊂各种社科研究课题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讨㊂但是,法学本科教育依然不能令人满意㊂例如,何美欢教授认为中国法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基础性不足㊁覆盖面不广,在技能训练方面则 全方位缺席 [1]㊂她观察到的清华大学优秀的法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呈现一种奇怪的知识结构 一方面能对 前沿的 ㊁深奥的东西如数家珍,滔滔雄辩;另一方面不屑学习基础知识,对基本知识只有单薄的㊁贫乏的认识[2]㊂本科生毕业后,大多缺乏基本的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遇到问题陈述理由时往往依靠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序良俗 等感觉进行似是而非的模糊回答㊂那么,法学教育真的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吗?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前人的研究大多通过整体法学本科教育制度,从学分制㊁课程设置㊁毕业要求㊁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钻研,少有针对学生需求或者说以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㊂笔者作为从本科法学院校毕业一年多的 新人 ,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取本科学生有代表性的反馈意见,从而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㊂2018年10月27日,笔者在问卷星系统线上发放了 关于法学本科生教学㊁评测体系与学术㊁职业教育匹配度的 调查问卷,对法学院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运用e x c e l文件对问卷中各项评分进行统计㊁计算平均值㊁方差等㊂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法学本科生教学问题在于存在三大脱节,想要改善问题应当从着手解决这三大脱节展开㊂下文笔者将结合数据㊁案例分析这三大脱节,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方法㊂二㊁问题的体现与原因 法学本科教学的三个脱节(一)法学本科教育与法考考察模式的脱节法学院的学生想要从事法律职业,原则上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考试(以下简称 法考 )㊂法考难度颇大,每年通过率仅约为10%,认可度很高,大部分准备考试的本科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会暂停其他活动(甚至不上课)去备考,法考通过率也会成为部分高校法学院评估体系的一项指标㊂然而,对考生职业生涯㊁法学院评价如此重要的法考,在本科教育中是否有这么重要呢?下面先来看一个案例:案例一:笔者本科认识一位学妹,高考录取时录取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地理信息专业,因为从小对法律的热爱,其在大一㊁大二都向法学院递交了转专业申请,但都失败了㊂她告诉我称,在大二申请转专业面试时,老师问其既然对法学感兴趣,读过哪些法学方面的书㊂学妹回答: ‘钟秀勇讲民法“‘刘凤科讲刑法“ 主考老师当时脸色极其难看,另一老师直接 噗嗤 而笑,面第5期朱嘉诚:从学生角度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的三个脱节问题与解决方法试结果亦不如愿㊂尽管该生的回答存在一定问题(然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阅读法学学术专著的情况实属凤毛麟角),但老师的反应值得思考 折射出法学院教师对于法考培训的鄙视㊂孙笑侠教授也直言, 司法考试通过偏题㊁怪题作为拉开差距的手段,考试结果却使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人反而难以通过考试㊂甚至有的命题人员还把个人观点带进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样的弊端一直延续至今㊂ [3]并且,认为没有必要将司法考试作为指导法学本科教育的一根指挥棒㊂笔者本科课堂上多位教授也说过,一流法学院的学生是以法学思维培养㊁学术能力为定位的,制度在那里,翻法条就能找到,没必要像司法考试一样完全背诵,我们不是要培养只会用法条的 法律匠㊂然而法学院学生是如何看待本科教育和法考的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本科课堂教学对自己通过法考的帮助程度只有5.59分(满分10分),且认为法考通过率在衡量一法学院学生能力的指标方面有着中等重要的程度㊂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法学院老师所不齿的司法考试,学生在认为对自己职业操作能力提高㊁学术水平提高的帮助比重仅次于课堂学习,且差距极小㊂(在对职业操作能力提高方面,数据显示学生平均认为课堂学习对其帮助为24.22%,而司考复习占23%,学术能力方面,课堂学习仅以23.5%略高于司考复习的22.94%)㊂数据显示,学生对法考认可度较高,通过法考的意愿很强烈(法考培训机构的壮大也是一种印证)㊂但目前本科教学并不足以帮助他们达成意愿,存在一种 供需 上的脱节㊂培养模式上,法学本科教育尽管有基础制度的梳理,但更多强调思维的训练以及学说的介绍,强调思维的发散性,鼓励答案的不唯一性㊂而法考的考察模式则重点考查学生基础法律知识的记忆情况,强调答案的客观唯一性㊂两者存在一定的脱节㊂事实上,也有学者在反思法学教授对法考的漠视和过度的批判,呼吁法学本科教学一定程度,但不完全迎合法考的需要,在保留学术思维训练的同时,切实考虑本科生的考试需求[4-6]㊂下文会结合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尝试解决问题㊂(二)法学本科教育与实务操作需求的脱节案例二:笔者大学本科室友,已通过司法考试两年多,本科时即对民商法尤其是破产法有着深厚兴趣,也花了较多时间研究㊂推免至本校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攻读法学硕士,跟随导师深入钻研破产法一年有余㊂暑期在律所实习时,律师要求其前往银行进行破产管理人银行对公账户开立㊂由于银行填单系统没有专门针对破产管理人对公账户开立的选项,笔者同学与客户经理多次咨询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部门,花费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银行账户开立完成,期间来回银行数十趟㊂回来不无感慨地说: 钻研破产法好几年,结果实践中一上来就栽在了银行开户上,还被律师怀疑了自己的能力㊂ 但是,如此细节的实务操作,本科教学不可能也不方便进行传授㊂上述案例实践中还有很多,如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新人经常被领导嫌弃 订案卷都不会订法律检索不过关 缺乏解决问题意识 与人沟通困难 等等㊂法学本科毕业生被诟病实务操作能力不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或工作中所需法律知识匹配度仅有4.97(满分为10,下同),与和司法考试匹配度(5.59)㊁和学术能力培养匹配度(6.69)㊁和综合素质与人格健全匹配度(7.47)相比位列末尾,显示出学生认为本科课堂教学与实务训练脱节最大㊂名校推免夏令营㊁复试考核中对实务能力的考察匹配度(5.81)低于学术研究能力的考察匹配度(6.28)㊂学生理想中的法学本科教育对各个模块的分配中将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内容列为最高比重(39.53%)㊂学生呼吁本科教学中加强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显然目前并未满足学生的需求,存在脱节㊂对这种脱节政界㊁学界并不是没有回应㊂教育部㊁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 培养应用型㊁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㊂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㊁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㊁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职业的深度衔接㊂ 王利民教授指出: 就法学教育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㊁娴熟于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法律人才㊂ [7]汪习根教授㊁房绍坤教授等人也强调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8-9]㊂应该来说,学者也达成了共识 法律的生命在于运用 ,应当加强法学本科教育㊃78㊃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9卷的实践教学,但这种脱节仍然是客观事实㊂(三)法学本科教学质量评测体系与教学真实需求的脱节 前已涉及,法学本科期末考试的试题设计㊁应对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体现出法学本科教学质量评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㊂另外,法学本科奖学金评测模式㊁推免评测体系也与教学真实需求存在脱节㊂陈伟教授指出: 就高校法科学生来说,其中不乏在校期间非常优秀的学生,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他们能够拿到多项三好学生㊁优秀毕业生㊁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更为优秀者甚至被免试保送为研究生或者博士生㊂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了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的过程,说明了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是,这些成绩仍然不能直接说明他们已经为实践技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更不能说明他们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法学人才㊂[10]数据也反应出了这种脱节㊂在整张问卷中,评分较低的就是奖学金评测体系与法律实践操作能力的匹配度(4.75)㊁与法考的联系程度(3.88)㊁与学术水平的匹配度(5.22)㊁与综合素质的匹配度(5.44);本科学院保研评测体系与法律实践能力的匹配度(4.88)㊁与学术水平匹配度(5.81);与综合素质的匹配度(5.41)㊂反映出学生对这系列评测体系的失望与不满㊂笔者还亲身经历过以下一则有趣的案例,也能说明这种脱节造成了学校人际关系的矛盾与冲突㊂案例三:笔者曾担任2015级本科生班级导师助理,在2016年9月正值奖学金评定时,该班班级Q Q 群有学生通过匿名发言的方式称:如今的奖学金评定并不是给那些真正对法律和学术有热情钻研的人,而是给那些善于研究评奖规则的人㊂并有较多同学匿名表示支持言论㊂也有学生匿名表示既然规则制定出来并公之于众就无可指摘,善于研究规则也是一种能力,双方争执不下,冷冷收场㊂尽管笔者同意规则制定完成并公之于众就认为对每个学生都公平,但是值得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评测制度去真实反应本科教学需求?对制度本身,我们能否进行反思?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㊂ 三㊁问题解决的尝试 从学生角度谈对上述脱节的解决办法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已有较多法学名家作出了解答[2][4-7][10-11][12],笔者在此不再 画蛇添足 赘述相关观点,仅从学生角度结合身边案例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尝试㊂(一)问题解决的前提:培养怎样的法学人才? 需要培养怎样的法学人才,这个命题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探讨,无非是实务型人才㊁学术型人才㊁复合型人才等等,笔者在此不再赘述㊂笔者只是从自己㊁一个学生的角度,以及在广泛听到身边同学讨论法学本科教学目标之后,概括成十二个字: 全面平衡发展㊁满足自身需要㊂且这种全面平衡发展,不是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的泛泛平衡,平衡发展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至少能够让法学院的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或者说能够让学生评价说法学本科教育是有用的㊂因此,在这样前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学生角度谈谈对脱节问题的解决办法㊂(二)对本科教学与法考考察模式脱节的解决尝试1.对教学进行模块分割,在基础教学中融入法考㊂现阶段学生基本上默认本科课堂教学分为三类:第一,基础的法律制度㊁法律条文梳理,此为法学基础教育;第二,提升的学术教育,介绍学界对制度评价的学说和观点,域外比较法的学习,此为较前者更为高阶的前沿学术教育;第三,实践教学,这是职业教育实践性的必然要求,体现在将前两种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㊂笔者认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教学㊁条文梳理中可以融入部分法考真题帮助学生检测自己是否理解制度㊁条文㊂案例四:笔者本科大一下学期学习‘债法总论“时,授课教师在前期介绍基本法律制度(如何为合同的订立㊁何为合同的效力㊁何为撤销权)时,总会在讲解完现行法律规定后展示两道司考客观题的真题供学生回答㊁讨论㊂(见图1)一方面,司考的选择题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条文的背后含义,加深在实际案例运用中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学习的情况,做到及时警醒的作用(毕竟大一学生在之前中学阶段对及时考试检测的依赖性短时间内无法消除)㊂而在介绍学者观点时,则完全不涉及㊂应该来说,结合司考真题也并没有花费过多的课堂时间,但在结束课程后同学们都评价该课程较好的兼顾了司考的要求和学术观点的了解,司考真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基础制度㊂另外,学术教学中也并不定然和法考无关㊂结合法考学科特点,在法考刑法学科目中,本来就㊃88㊃第5期朱嘉诚:从学生角度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的三个脱节问题与解决方法是要考察考生对传统四要件㊁二阶理论㊁行为无价值论㊁结果无价值论的学说理解㊂在刑法学本科教学中也可以对此进行讲解,在有所注重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㊂因而,应当注重本科法学教学模块的分割,区分后结合模块的自身特点有侧重地与法考进行结合㊂这样,在不影响本科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更好地通过法律职业考试㊂教师自身要克服对法考的鄙视心理,理解学生必须通过法考才能从事法律职业的苦衷与需求㊂对于部分命题人将自己观点带入法考命题的问题,在现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只能接受并努力应对,切不可因此而对法考的存在产生厌恶情绪,以防止因噎废食㊂况且,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法考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实践操作和学术水平提升帮助比重上仅略微低于课堂学习,位列所有版块的第二位㊂学术的观点可能有区别,但是复习法考不可否认也是一种学习法律的途径,学生花在学习法律㊁复习法考上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因此,法学本科教学不能提倡 摒弃法考化 就是好㊂相反,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㊂图1 ‘债法总论“授课教师课件截图2.将实践教学与法考考察方式进行有机结合㊂前面论证了基础教学与学术教学与法考考察模式结合的尝试,实际上将实践教学与法考考察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也能起到兼顾乃至双赢的作用㊂案例五:笔者大三时学习‘刑法实务研习“课时,老师组织过学生就一次关于私拉电网涉嫌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的模拟法庭,学生分为公安㊁控方㊁辩方㊁审判方以及受害人㊁证人进行全真模拟的模拟法庭辩论训练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反映对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㊁审判程序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法考复习时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复习压力减轻了许多㊂如果说该例是实践教学指导法考复习,那么还有一例即可以作为法考对实践教学的指导㊂另一节课上,老师组织就2015年司考卷四刑事诉讼法主观题进行讨论,该题目在考察时是列举了一系列公诉人指控定罪的证据及其来源,要求考试对证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是否能够定罪的结论㊂在讨论中,结合该题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刑事辩护中非法证据排除的技能,也更好地了解了司考主观题的答题模式,从而实现了双赢㊂可见,司考题库中不缺乏能够用作实践教学研讨的素材,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实践教学与法考考察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也是减轻实践教学备课压力的一剂良方,在效果上可以达到 事半功倍 的双赢兼顾效果㊂(三)对法学本科教育与实践操作需要脱节的解决尝试1.两个案例的启示㊂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占多少比重㊁如何开展学界已经有较多论述㊂[4][9-10][12][13]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证自明,但是如何开展;到底是采取案例式教学㊁诊所式教学还是其他新型方式;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促进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打通与结合㊂案例六:笔者朋友圈中一位不久前从我校国际法学科博士毕业㊁在沪一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的青年讲师持续更新其教学的收获与反思㊂在今年春学期本科‘国际公法学“的教学中设计了较多赋分环节,一方面对待学生学术能力的养成,将会定期要求学生阅读中英文最新㊁经典文献,不仅要求学生撰写评述性小论文并加以交流反馈,还会在期末考察中直接考察相关观点的延伸和思考;另一方面,对待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穿插国际法模拟法庭,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模拟辩论㊂一学期下来,尽管对教师的精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学生也有直言在该课上花费时间较多,比较累㊂但是课堂结束后,学生也直言确实有了较多收获,对国际公法也有了较大的兴趣,并根据自己学术㊁实务的规划有所侧重㊂上述案例启示我们:第一,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拒绝 照本宣科 满堂灌 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本科课程老师几年不更新课件,从不布置作业,或者也只是写小论文应付检查,缺乏作业提交后的反馈㊂事实上这种课也会被本科学生称为水课 ,学生对此不重视,也不会学习到很多内容㊂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感并对其及时进行反馈㊂焦富民教授也提出 交互式法学教学模式 的重要性,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反馈评价与整合提升[14]㊂第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分割学术训练和实践训练的模块(尽管㊃98㊃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9卷二者是互为表里的,但在教学中可以分割以有所侧重),也是提醒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规划,是要从事实务训练,还是从事学术研究,以更有针对性㊂这位青年教师的经验是可喜的,尽管实践教学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成本,但依然有教师愿意去做㊂尽管也有学者指出 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投入相当大的时间㊁精力,而现有职称评定㊁津贴待遇等大多以科研成果为衡量标准,使得教师难以在此方面投入充足精力㊂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实践教学,即使参与也往往是应付㊂ [9]但只要教师肯花时间准备㊁学生肯花精力研究领悟,结果一定是令人欣慰的㊂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促进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打通与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科特班课程的设置可能提供了一份成功的案例㊂案例七: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三三制法科特班(即法本法律硕士)开设的课程中有 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综合运用 刑事实体法与综合程序法综合应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综合应用 ,由三大实体法教研室老师和诉讼法教研室老师联合开课,教学中旨在打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界限,以实务问题为导向,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最新学术理论㊂可谓是一种结合学术研究和实务锻炼的优秀做法㊂凯原法学院法科特班毕业的学生实务动手能力强㊁抗压能力高,在沪上法律求职圈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㊂尽管此为法律硕士的教育培养,但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本科借鉴㊂目前本科教学往往割裂开实体法教学与诉讼法教学(尽管这是受限于基础教学学科分类的必然做法),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可以采取这种打通的方式,让学生更综合地考虑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学术研究和实务教学的结合与兼顾㊂2.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监督与培训㊂前已论证,部分实务操作细节学生无法在本科实务教学中获取,只能通过实习慢慢锻炼㊁领悟㊂目前本科生实习水平低下,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让本来能够发挥作用的实习难以取得成效㊂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鼓励学生长期实习㊂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实习时间较为短暂,往往为一个月到两个月,很难接触到公检法等部门的核心实务,建议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加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期㊂另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在毕业实习以外自己去寻求实习机会,甚至在成本允许㊁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对此进行经费上的鼓励㊂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接受实习生的公告,这无疑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其公告明确住宿自理㊂对本科生而言要解决北京的住宿有一定困难,学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资助㊂第二,加强实习的监督,引入末位淘汰机制㊂目前本科学生的实习强度不高,大家以一种 完成任务 的心态进行㊂笔者建议要加强高校对此的监督,甚至可以同企业K P I 制度一样引入末位淘汰机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使得学生尽早适应法律职业圈的紧迫感,提升实习的效率㊂(四)对法学本科教学质量评测体系与教学真实需求脱节的解决尝试 在问卷调查中,最后一项问题 您对本科生法学教育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㊁想法吗? 反映最多的即是在评测体系上㊂ 加强对读书会和阅读报告的考察机制 摒弃一刀切的以发表论文进行评测加分的模式,对论文有所甄别 目前确定保研名额评测以90%本科必修成绩过于机械死板 尝试多元化的综合评测体系 等㊂种种建议无不充斥着对目前评测体系的不满㊂然而笔者对此脱节问题的解决尝试并不乐观,因为评测体系必须是一种量化的指标体现,很难做到完全的合理㊂过于标准化则陷入一刀切㊁机械化的困境;过于综合考量则会导致腐败的滋生㊂以某校保研名额评测以90%本科必修成绩计算为例,本科必修成绩必然是一个很重要的㊁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但是90%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调整到多少百分比较为合适?恐怕只能不断地试错㊁不断地调整㊂法学教育制度研究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必须以学生现实中暴露的问题为研究对象㊂这就导致法学教育制度研究是一种事后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㊂规则在试错之后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正确的制度,但是不同时代的学生受不同时代思想㊁家庭教育的影响,想法㊁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过度追求合理性可能使得制度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之中㊂就目前来看,恐怕只能不断与学生座谈㊁与兄弟院校研讨,微调各项考察项目比重㊂这带来的个案在评测中的不合理只能作为标准化选拔中的 阵痛 ㊂然而,有一项可以进行尝试的是发挥不同奖学金的引导作用㊂案例八: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有多种不同的㊁由校友或企业赞助的奖学金㊂例如思源奖学金针㊃09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