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数一单元电子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2)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展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本单元训练难点:(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总课时: 7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第3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第4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第6课时:关于0的运算第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的确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位置的相对性和空间运动等内容,包括4个例题,即,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4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掌握的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此内容的,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导向:(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数的大小- 学会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师:教案、教具(数位卡片、小黑板、粉笔等)- 学生:课本、练册、书包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出示数位卡片上的两位数,让学生快速读出其数值。
探究(20分钟)1. 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卡片,读出每个数的读法,并将卡片上的数字与所读的数进行对应。
2. 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的大小规律,讨论数的大小与数字排列顺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相邻整十数的特点,例如:34和4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50和7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
4. 引导学生总结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规律。
操练(15分钟)1. 让学生拿出课本,找到练册相应的练,并进行个别或小组操练。
2. 实施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归纳总结(5分钟)1. 结合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法和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总结,并在小黑板上记录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练册作业。
2. 提醒学生复和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以及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并通过操练和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下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学效果良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达标训练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千千300达标训练1、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2、从终点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2,再向( )方向走( )米到1,再向( )走( )米回到起点。
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
1、 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3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3题”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回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一部分最容易出错?(学生发言,师总结)。
出示复习提纲:(一)看图填空。
以学校为观测点:①邮局在学校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④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二)根据要求画一画。
1、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学生练习做课件出示的复习提纲拓展训练1、看一看、填一填。
以灯塔为观察点A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B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用心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四下第一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案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题,想想做做1-4题
【教案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能说出计算过程。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计算和比较,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确进行计算。
3、能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交流,借助竖式,合理的解释自己的算法,说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
5.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都能算对。 。
提问:这三道乘法算式Βιβλιοθήκη 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112)
再问: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四、评价总结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启发思考:
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44×1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共14课时1、经过察看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目的2、在经历研究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及设置依照比较、归纳、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要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课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省教课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奥密呢?今日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研究发现1、研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课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思虑:如何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如何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虑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现线段图。
联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课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P3例1(2)(3)学生独立剖析数目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试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何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察看以上两道问题与以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1总结:第(1)题实质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此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8页的内容。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进行明确地概括和说明。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有关0的运算。
4.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单。
7×5=9×6=()× 4=3235÷5=54÷6=32÷()=835÷7=54÷9=()÷4=8【参考答案】357554968432方法一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揭示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扫描版可打印)
2
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 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3.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 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 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而且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km,你知道西 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 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 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 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
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括号 1 课时 4 租船问题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 2、第 3 页的内容及第 4 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 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 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平方米”的计量方法。
3.能够简单计算物体的面积,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掌握。
2.将面积的概念、计量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活动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一张彩纸和一张纸巾,比较两者的大小以及数量。
•引导学生发现两张纸巾的大小相等,但是颜色不同;两张彩纸的颜色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定义:用来描述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的物理量叫做“面积”。
•自主学习:老师将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感性认识各种形状的面积大小差异。
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中各种场景中的面积差异,例如百货商场、家庭厨房、学校操场等。
•通过将物品按照尺寸分类,让学生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等计量单位的概念。
2. 面积的计量方法活动1•学生观察一张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纸板,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纸板的面积大小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确定单位“平方米”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安排学生进行类似情境的游戏,深入理解“平方米”。
活动2•老师让学生围观范围,估计教室的面积并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距离、角度和图形对计量面积的影响,并简要了解长、宽、周长和直角等基本概念。
3. 面积的应用活动1•老师让学生观察一台钢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钢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让学生推算钢琴的面积。
•根据推算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钢琴制作的材料和工艺的问题。
活动2•在生活环境中,老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大小的对象,并能总结出造成面积大小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询问学生面积计算的简便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准确性。
总结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入手,初步掌握了面积的概念、计量方法和简单应用。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帮助学生补充细节知识,深入了解面积计算中的关键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顺序和升序、降序的概念。
2. 掌握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3. 能够正确运用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的顺序、升序和降序的概念。
2.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3. 简单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和数的卡片。
2. 学生准备好练册。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顺序,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数的升序和降序是什么。
讲解
1. 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数的升序和降序的概念。
2. 强调升序即从小到大的顺序,降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
实践
1. 分发数的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方法自行排序。
2. 纠正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指导。
总结
1. 进行一次简短的复,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数的顺序、升序和降序的概念是什么?
- 如何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拓展
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数字排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1.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2. 教学重点
1.理解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
1.对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深入理解;
2.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
4.1. 复习和导入
1.复习三年级的加减法知识;
2.引入四位数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4.2. 讲解和练习
1.讲解四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方法;
2.练习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3.模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练习。
4.3. 总结和拓展
1.总结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拓展到大数的加减法运算;
3.拓展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听课表现、课堂问答、个人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得出教学效果,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
6.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必做:P1-P3页练习题;
3.选做:P4的实际问题和活动。
7. 教学体会
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导入,讲解和练习,总结和拓展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看谁的速度快。
7.学生列式计算。
( 1) 1956-814=1142 ( 2) 1956-1142=814
8.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9.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减法, 还需要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
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整理总结:
(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7.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8. 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 =积)
9.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 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
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
Xx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
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单元 教学 目标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名称: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进位与借位运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进位与借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玩具小汽车、实物金、十位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的数,让学生计算其和与差,并回顾进位与借位的概念。
2. 学生口算并回答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二、引入新知(15分钟)
1. 教师将进位与借位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利用小黑板上的图表进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进位与借位的运算示例,巩固概念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20分钟)
1. 学生分小组合作,使用彩色粘贴纸制作进位与借位的标志,如\。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学习目的: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的: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展改写;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精神、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比较和排序整数。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并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并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数的认识与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整数,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1]
整理和复习——四则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复习四则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知识网络图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例1. 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生:先算除法、乘法,再算加法。
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除法,仍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2.计算:(440-280)×(300-260)学生计算后思考①先算一算?②再说说这类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
师总结:在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小括号里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或者说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得0。
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0,结果得原数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没有括号的两、三步算式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四则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内交流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自学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怎样列式计算呢?思考:72-44表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
如果用综合式子表示呢?想一想在这题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自学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怎样列式计算呢?(2)参考书本第5页的方法,与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第一种方法987÷3×6,先算什么?再算什么?987÷3算出了几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就算出了什么人数?第二种方法6÷3×987,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除以3是什么意思?再乘以987就算出了什么人数?理解、讨论“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提示: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3)通过预习以上两题,你能发现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小组讨论:“只有”是什么意思?“或者”呢?3、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5页做一做。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一件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元?3、大生用小棒拜了8个六边形。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五、评价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6例3(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怎样列式计算呢?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参考书本第6页的方法,填空:方法一中:24÷2是的价钱,是半价,前两个24是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方法二中:24×2是和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3)思考、讨论: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通过做这道题,你发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7页做一做。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⑴2×9÷ 3 ⑵36 - 6× 5 ⑶56÷7×52 +9 -3 36÷6×5 56+7×5()()()2、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共付门票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练习一1、5、6。
五、评价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6例3(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过程:二、情境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怎样列式计算呢?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参考书本第6页的方法,填空:方法一中:24÷2是的价钱,是半价,前两个24是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方法二中:24×2是和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3)思考、讨论: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通过做这道题,你发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一1、5、6。
五、评价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10例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填空:(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若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完成不了的题目先空着,待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互动时共同解决。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呢?独立完成。
(2)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试一试(4)小组交流后填空:270÷30-180÷30这个算式中,270÷30算出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30这个算式中,算出比多出游的人数,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5)思考、讨论: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
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11页做一做妈妈用100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54元,又给她买了一副手套6元,还剩多少元?(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
2、练习二1、算一算,比一比。
3、练习二2、计算下面各题。
五、评价小结。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你的表现怎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10例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填空:(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若有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完成不了的题目先空着,待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互动时共同解决。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呢?独立完成。
(2)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试一试(4)小组交流后填空:270÷30-180÷30这个算式中,270÷30算出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30这个算式中,算出比多出游的人数,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5)思考、讨论: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
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11页做一做妈妈用100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54元,又给她买了一副手套6元,还剩多少元?(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
2、练习二1、算一算,比一比。
3、练习二2、计算下面各题。
五、评价小结。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你的表现怎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0的运算》导学案学习内容:P13例6(0的运算)学习目标:学会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 (7)0÷76= (8)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为什么?讲明自己的理由。
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练习二P15—168—13五、评价小结。
位置与方向(一)》导学案学习内容:P18例1及练习三1—2题(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养成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准确判断方向。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要是你去公圆玩,迷路了可以问叔叔阿姨;还可以看地图,识别方向,也就是说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方向与位置。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P17页主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