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华 文 化 为 内 容 , 层 推 进 , 进 学 生 的 民族 自豪 感 和 自 逐 增
信心 。同时 , 过 对 近代 文化 衰微 的渲 染 和反 思 , 强 通 增
学生 的历史 责任 感 。 教学 过程 课 前 , 放 视 频 《 云火 炬 》 传 片 , 播 祥 宣 营造 文 化 氛 围 。
第6 期 20 0 9年 6月
中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s a c rPr r n d l c o l e c ig Re e r hf i y a d Mi de S h o s o ma
教 学 设 计
《 源远流长 的中华 文化》 教学设计
张 晓 芳
化成 就 和地位 。 ( 生 回答 略 ) 学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 遗憾 , 个 个古 文 化在 外来 文化 冲 击前 相继 很 一 凋 零 , 中华 文化 历 经 数 十朝 代 , 延 数 千 年 , 生不 而 绵 生 息 。所 以 , 中华 文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之 一 就 是 : 远 流 长 。 源
今 天 , — 起来 了解 中华 文化 的 昨天 、 天和 明天 。 我们 今
外 方 , 予 古 人 追 求 天 人 合 一 的 “ ” 化 。玉 琮 将 我 们 寄 和 文 的思 绪 拉 到 了 四 五 千 年 前 , 时 , 大 古 文 化 正 辉 煌 灿 那 四 烂 , 说 说 他 们 曾经 创 造 的 辉 煌 。 来
( 生 回答 略 ) 学
字 , 埃 及 的 A形 文 字 , 谁 认 得 ? 古 有 几 千 年 来 , 中 国人 就 这 样 用 文 字 记 录 着 民 族 的 灿 烂 与 苦 难 , 成 了 一 部 部 史 书 和 经 典 书 籍 , 国 的史 书 形 中 典 籍 留存 之 丰 、 模 之 大 , 界 绝 无 仅 有 。 你 知 道 哪 些 规 世 史 书 和 经 典 的 书籍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在中华文化教学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教授中华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是一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情况;3. 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4. 增强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3. 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4. 中华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习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方法:通过给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2. 多媒体演示: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并互相交流意见;4. 观摩活动:组织学生观摩一些传统文化表演或工艺制作过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通过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第三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解释各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意义。
第四步:讨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华文化中的一些典型价值观念和习俗,如尊老爱幼、敬酒礼仪等,并互相交流意见。
第五步:观摩传统文化活动(15分钟)安排学生观摩一些传统文化表演,如京剧、杂技、民间舞蹈等,或者观摩一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第六步:总结和答疑(10分钟)对学生进行总结,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问答,了解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在观摩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2. 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传统节日、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2.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4. 礼仪习惯:尊师重道、孝道等5. 文学艺术:诗歌、书法等三、教学过程1.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1)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讲解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2.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介绍中国人讲究“礼仪之邦”的传统观念;(2)讲解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讲究“和谐共处”的传统理念。
3. 传统节日(1)介绍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等;(2)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3)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4. 礼仪习惯(1)介绍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2)讲解中国人孝道思想的渊源和实践方式;(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注重礼仪习惯和社交礼仪的传统文化。
5. 文学艺术(1)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了解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互动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演示和展示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来了解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情况、互动参与情况等;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阅读、写作等;3.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 中华文化历史书籍和资料;2. 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资料;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独特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古代文明、汉字、礼仪等方面。
2. 中华文化的发展: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方面。
3. 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传承性、创新性等方面。
4.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交流。
5. 当代中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 欣赏法:欣赏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5. 欣赏经典作品:欣赏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选取一个文化现象,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3. 思考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和学术文章,供学生深入研究。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中华文化。
3. 视频资料:选取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文化节目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3)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
2. 语言文字(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汉语的特点和魅力;(3)中国传统文学的成就。
3. 艺术瑰宝(1)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的特点;(2)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的魅力;(3)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中华文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华文化的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2)讲解中华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热爱汉语;(3)讲解中华艺术的瑰宝,引导学生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中华文化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舞蹈等;(2)举办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1)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和热爱之情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中华文化相关视频;2. 图书资料:中华文化概述、语言文字、艺术瑰宝等方面的书籍;3. 网络资源:中华文化的网络资料和图片;4.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包括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
2. 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忠诚等。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3. 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4. 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传统节日与习俗难点: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讲述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的建筑、服饰、美食等,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 讲授: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节日。
3. 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核心价值观念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提交的相关作业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讨论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文明。
1.2 研究中华文化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1.3 分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等。
1.4 介绍古代的文化遗产,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
第二章:文学与艺术2.1 探讨中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2.2 分析中华文学的形式与风格,如律诗、绝句、词等。
2.3 研究中华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与发展。
2.4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代表作品。
第三章:哲学与宗教3.1 介绍中华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3.2 分析中华哲学的核心观念,如仁爱、忠诚、道德、自然等。
3.3 探讨中华宗教的多样性,如道教、佛教、儒家信仰等。
3.4 讨论中华哲学与宗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饮食文化4.1 研究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4.2 分析中华菜肴的烹饪技巧与风味特色。
4.3 探讨中华饮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
4.4 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代表菜肴和食材。
第五章:传统节日与习俗5.1 讨论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5.2 分析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5.3 研究中华文化的婚礼、丧葬等习俗及其意义。
5.4 探讨中华文化的传统礼仪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第六章:科学技术与发明6.1 回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6.2 探讨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贡献。
6.3 分析中华科技在历史上的影响及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6.4 介绍中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第七章:民间传说与神话7.1 讲述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7.2 分析民间传说和神话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7.3 研究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和道德观念。
7.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中华文化的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华文化:分别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华文化知识,互相学习。
4.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解说。
六、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习俗礼仪、传统手工艺、现代文化创新等。
2.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在全球化的作用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利用案例教学,讲解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如孔子学院、中华美食、中国电影等。
3. 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疑问。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全球化的兴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3)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树立全球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2)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其价值;(3)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中某些深奥的思想和理念;(2)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其价值;(2)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5.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2)学生分享实践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3. 调查身边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2. 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存在不足;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明确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知道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史实和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由学生说明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以及发展历程,教师做出总结,导入新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进行新课: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利用表格加以总结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教师提出问题: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过渡: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就体现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
幻灯片展示:汉字的发展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特点及发展过程,后通过两则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1、汉字:(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2)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幻灯片展示:我国著名的史书典籍。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传说、史前文明等。
2. 中华文化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2. 互动式教学:学生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春节、中秋节等。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 著名文学家: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
3. 经典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 互动式教学: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感受。
3. 文本解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种类:绘画、书法、瓷器、戏曲、音乐、舞蹈等。
2. 著名艺术家:王羲之、颜真卿、齐白石、梅兰芳等。
3. 经典艺术作品:兰亭序、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戏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教师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2. 互动式教学: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设计1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分析1.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2.情感主线: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学校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大部分知识,甚至可以从我们周围的民俗乡情文化中收集、挖掘一些本土文化,让同学们直接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
这样可以直接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跨越碍障探求知识的目的。
所以根据学情分析采用教学方法如下: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依托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朝着学生自己答疑的方向努力。
3.小组讨论教学: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起源1.1 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2.1 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2.3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讲解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方式3.2 介绍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3.3 分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第四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4.1 讲解中华文化中的多样性表现4.2 介绍中华文化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4.3 分析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讲解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5.2 介绍中华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5.3 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汉字与汉语6.1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6.2 介绍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6.3 分析汉字与汉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第七章:中国传统艺术7.1 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7.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形式7.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八章: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8.1 讲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程8.2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8.3 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后世的影响第九章:中国哲学与宗教9.1 讲解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9.2 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9.3 分析中国哲学与宗教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发展10.1 讲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介绍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与传承10.3 分析中华文化新时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华文化的起源难点解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分析。
二、中国古代文明难点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的分析。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难点解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性的分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a. 语言文字b. 科学技术c. 文学艺术d. 哲学宗教e. 社会风俗3. 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4. 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定义、特点及组成部分。
2.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特点、组成部分及其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事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社会风俗。
3. 分析: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这五个章节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举例说明。
3. 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书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 网络资源: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视频、文章等3. 参考资料:有关中华文化的学术论文、书籍等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科学技术)3. 第三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4. 第四课时:讲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风俗)5. 第五课时: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6. 第六课时:讨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及传承7. 第七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3. 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4.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5. 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和诗词的形成和发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文化教程》2. 课件:中华文化起源、发展、核心内容和特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论文和书籍。
【章节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讲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章节二: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1. 讲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道德观念。
2. 分析中华文化中的孝道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中华文化的特点】1. 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章节四: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1. 讲解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章节五: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传承”展开讨论。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同学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参加作用,在老师引导下让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学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学问的把握远远地多于课本学问。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呈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同学去探究。
2.教学背景分析(1)同学状况分析:同学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肯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缘由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索。
(2)教学方式的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预备:○多媒体教学。
○布置同学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缘由、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美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力量目标:○通过同学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育同学的信息素养、实践力量。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制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的表现和制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进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气,增加同学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民族骄傲感、自尊心和自信念,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本节课同学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同学的展现内容与展现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同学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每个同学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加者,也是评价者。
5、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汉字源流》(意在让同学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索汉字的来源和进展、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活动,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主题活动为主线,带领学生分组活动,从“重温历史感受辉煌——见证历史源远流长——承担使命再创辉煌”三个环节着手,精心策划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注重师生互动。
活动主题:“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活动过程:第一步重温历史感受辉煌【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四个文明发祥地的图片(结合教材P62的材料)。
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终湮灭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千年;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大组:分四小组,查找、比较、分析四个文明发祥地存在与发展。
1、两河流域文明:2、古印度文明:3、古埃及文化:4、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发问相结合,激发思维兴趣。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民族辉煌历程。
第二大组:学生5人小组,查询并填写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表学生阅读P63的教材,并结合历史学的相关知识,简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填表。
以填表形式来体验、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民族辉煌历程。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略)(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发问,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民族辉煌历程。
)第二步见证历史源远流长【问题导入】五千年积淀和形成的中华文化,源远而流长,我们如今可以从什么地方得以见证呢?第三大组:查找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爱好书法的同学可秀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学生阅读教材P64-65,思考。
【“相关链接”导读】描述了我国汉字的发展过程。
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多媒体展示】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提问】汉字字体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源远流长特征。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理论提升:(和学生一起归纳)文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回答: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总结】大家活跃的课内外的研究学习活动给大家上了深刻的一课,三个小组的作品综合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逶迤磅礴、气势雄伟而又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活动目的:以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感受汉字字体演变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三步承担使命再创辉煌【导语】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举例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如:四大发明、古诗歌唐诗宋词、宋明理学等。
第四大组:查询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相关资料,制成表格或图片(1)十七、十八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2)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3)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的关系是【多媒体展示】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探究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落后的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丧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
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以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增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第五大组:查找神舟七号发射相关资料【播放视频】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探究提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于2008年9月28日17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法新社评论中国发射神七成功,中国正成为太空领域开发的世界强国之一。
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飞行,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以视频形式让学生感受发射现场的气氛,体验国家强盛的自豪和喜悦,感悟,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第六大组:登陆红色之旅网站,了解相关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民族文化发展和马列主义传播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信息。
【探究活动】登陆红色之旅网站上网探究,亲自感受红色文化之旅,感受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精神。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文化感受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提问探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国外影视、社会流行文化对我国文化产品、文化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保卫国家民族文化安全,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呢?【教师精讲】时政视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准则;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点不能动摇。
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党和国家也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改革,出现文化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把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为文化单位注入了生机活力,拉动经济的增长,丰富了文化市场,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正书写新的篇章。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增强保卫国家民族文化安全,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意识和责任。
)【课堂小结】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这也是我们一开篇提出的基本问题。
综合我们这节课所学,就会发现:第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首先从古代辉煌的历程中体现出来;其次从汉字与史学典籍中体现出来。
最后还体现在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与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
多媒体图示本课知识结构,由师生共建或由学生重述(略)知识框的构建,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归纳,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学生思考回答(略)对本课知识巩固【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探究:作为青年学生,你可以为续写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做些什么?学生课后完成(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致力于文化创新。
)板书设计: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4.汉:5.隋唐时期:6.宋元明:7.明清: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①作用:②意义:(2)史书典籍①意义:②原因: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