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合集下载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导语】《千⽶的认识》这⼀课的知识⽬标是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建⽴1千⽶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1000⽶,能进⾏千⽶与⽶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

教学⽬标:

1、认识千⽶,初步建⽴1千⽶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等于1000⽶。

2、会进⾏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步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

教学重点:

建⽴1千⽶的长度概念,会⽤千⽶表⽰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块路标。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回答后,让学⽣具体表⽰⼀下1毫⽶、1厘⽶、1分⽶及1⽶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较⼤的是⽶。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可能会提到“千⽶”。

⼆、探究新知

1、认识千⽶。

教师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的情境图,学⽣⼀下⼦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根据⾃⼰的⽣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和“23千⽶”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千⽶作单位,千⽶也叫做公⾥。千⽶是⽐⽶⼤的长度单位。

2、出⽰⽼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理解、体会从某路⼝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的含义。

3、建⽴1千⽶的长度概念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的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的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千米的认识及换算的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算

教学反思

学科:三年级数学教师:肖广平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10月11日

第二篇:千米的认识___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南庄小学: 执教:李银拴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后我还是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预设:2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学校的操场一圈体验2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5个2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

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千米的用法

千米的用法

千米的用法

千米,也称为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之一,表示长度和距离的度量。以下是千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常见用法:

1.长度测量:千米常用于测量长距离或大范围的空间,如公路、铁路、河流、山脉等的长度或距离。例如,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300千米。

2.速度表示:在表示速度时,如汽车、火车或飞机的速度,通常会使用千米/小时作为单位。例如,一辆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80千米/小时。

3.地理坐标:在地理坐标系统中,经纬度通常以千米为单位进行表示。

4.土地面积:在表示大面积的土地时,如农田、森林、牧场等,有时会使用平方千米作为单位。例如,某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5.科学实验和测量:在某些科学实验和测量中,需要使用千米作为基本单位来表示长度或距离,特别是在地质学、气象学和物理学等领域。

6.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交通路线规划和物流管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千米作为单位的距离测量和计算。

7.法律和政策规定:在某些法律和政策规定中,关于长度或距离的限制或标准可能使用千米为单位。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可能规定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20千米/小时。

总之,千米作为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导语】《千⽶的认识》这⼀课的知识⽬标是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建⽴1千⽶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1000⽶,能进⾏千⽶与⽶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

教学⽬标:

1、认识千⽶,初步建⽴1千⽶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等于1000⽶。

2、会进⾏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步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

教学重点:

建⽴1千⽶的长度概念,会⽤千⽶表⽰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块路标。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回答后,让学⽣具体表⽰⼀下1毫⽶、1厘⽶、1分⽶及1⽶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较⼤的是⽶。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可能会提到“千⽶”。

⼆、探究新知

1、认识千⽶。

教师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的情境图,学⽣⼀下⼦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根据⾃⼰的⽣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和“23千⽶”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千⽶作单位,千⽶也叫做公⾥。千⽶是⽐⽶⼤的长度单位。

2、出⽰⽼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理解、体会从某路⼝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的含义。

3、建⽴1千⽶的长度概念

千米的认识(通用15篇)

千米的认识(通用15篇)

千米的认识(通用15篇)

千米的认识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精选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精选习题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精选习题一

一、基础过关

1千米=()米 5分米=()厘米=()毫米

300毫米=()分米 2米=()厘米

400毫米=()厘米=()分米 1米=()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7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

3千米=()米 8千米=()米+()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二、综合训练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都表示()的单位。

计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作单位。

1千米=()米。

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一个区别针的长度大约是34()。

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

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20()。

2千米○2000米 1千米○900米 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 95毫米○10厘米

三、拓展应用

1.在一条长1千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不架,共需电线杆多少根?

2.一根木料截成6段要用25分钟,那么截成30段需要多少时间?

3.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坪,草坪的三条边长为60米、120米、150米。在草坪的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杏树,在相邻的两棵杏树之间等距离地栽2棵玫瑰花。一共栽了多少棵杏树?每两棵玫瑰花相距多少米?

4.在一条通往校园的小路旁放了一排花,每两盆花之间的距离为4米,共放了25盆。现在要改成每6米放一盆,问有几盆花不必搬动?

《千米的认识》同步练习精选习题二

1.兔子每小时跑40千米,5个小时大约跑

______千米,合______米。

2.一架飞机每分钟飞行20千米,则每小时飞行______千米,合______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1

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

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千米?
• 两圈半
• 走两步是1米,那走多少步是1000米?
• 2000步
你知道吗?
• 人步行每小时可行5千米; • 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 • 摩托车每小时可行30千米; • 公交车每小时可行40千米; • 小轿车每小时可行45千米; • 火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 • 飞机每小时可行700千米;
计量路程或者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于都 是比较长的长度,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
字母km来表示,
千米也叫公里。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 10个100米连起来就是1000米; • 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 1千米=1000米
怎样估量1千米的长度?
• 学校操场跑道1圈是400米,那几圈是1

做一做
• 2厘米-------2米(床) • 15米--------15厘米(牙刷) • 17毫米------17厘米(铅笔) • 8千米-------8分米(笔记本)
总结:
•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
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 • 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 我学会了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并了解了 它的实际用途。
80km
100km
800km
15km
的路程
练习一:
• 3000米=( )千米 • 5千米=( )米 • 4000米=( )千米 • 1千米+3千米=( )千米 • 1000米+5000米=( )千米 • 6千米-3千米=( )米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流程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

三年级 第三章测量 第3节千米的认识

三年级 第三章测量 第3节千米的认识

3wk.baidu.com
小象小练习
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
400×5=2000(米) 2000米=2千米 答:他一共跑了2千米。
小象小练习
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 最近的路线描出来。
300米
300+470+150=920(米) 答:要走920米。
250米
小象小练习
填空。 300厘米=( 30毫米=( 3 50分米=( 5 3 )米 )厘米 )米
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乘或者除以进率的技巧:大的单位前面的数小, 小单位前面的数大。
小象知识点
千米和米互化的方法: 把大单位“千米”换算成小单位“米” 时,只需在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小单位 “米”换算成大单位“千米”时,就从数的
末尾起去掉3个0。
小象小练习
1. 做一做。
1000 2
3000
4千米=( 4000 )米
小象新知识
我们来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我走3步大约是1米,沿着教室的长我走 了20步,所以教室的长大约是7米;沿 着教室的宽我走了15步,那么教室的宽 大约是5米。
你的办法可真好!
小象新知识
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估一估,将结果记录下来。 2.在小组内交流,互相验证估计是否合理。 3.小组内汇总同学们的估计方法,准备汇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2)》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2)》课件

能力提升
1 填一填。
(1)一根绳子长200米,用它量1千米,需要量( 5 )次。
(2)果果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他从家走到银行要走 12分钟,他家距离银行大约(600)米。他家离学校 有800米,他大约要走( 16 )分钟。
2 妈妈带小亮和妹妹坐长途汽车去看望爷爷奶奶,途中 汽车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 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教材P30第14题)
以走路的时间为标准:
走100米约用时2分钟
估测结果:500米
从家到学校大约用时10分钟
10里面有( 5 )个2, 即( 5 )个100米。
用数步数、走路的时间和数经过的车站数量等方法 也可以估测从家到其他地方的距离。
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 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
估计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小结
估测距离的方法:
答:从小军家先到街心花园,再到宾馆,最后到 少年宫,这样走最近,要走910米。
3 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 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教材P30第 12题)
每分钟大约走100米,10分钟走1000米。 20分钟走2个1000米,即2000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2000米。
A.步行 ①15分钟
B.乘小汽车 ②1小时
C.坐火车 ③8小时

《认识千米》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千米和吨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千米的认识 • 吨的认识 • 千米和吨的换算与计算 • 总结与拓展
引言
01
千米和吨的定义
千米
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于 测量距离。它是公里的意思,缩 写为“km”。1千米等于1000米 。

吨是质量单位之一,通常用于测 量物品的重量。缩写为“t”。1 吨等于1000千克。
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千米的应用
千米常常用于计算道路距离、车速等。例如,我们常说某段路程是50千米,某 车的速度是120千米/小时。
吨的应用
吨常常用于计量物品的重量,例如货物的重量、车辆的载重量等。我们常常听 到说某货车可以载重10吨货物。
本讲义的目的和内容概述
• 本讲义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为 了达到这个目标,本讲义将首先介绍千米和吨的定义和基础知 识,然后重点讲解这两个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使用 方法,最后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和记忆。希望读 者能够通过本讲义的学习,更好地应用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
千米的认识
02
千米的长度概念
定义
千米,也称为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 的长度单位,用于衡量较大的距离。
长度描述
一千米等于1000米,是一个相对较大 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描述更长的距 离,如道路长度、城市间的距离等。

数学综合实践(千米的认识)

数学综合实践(千米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

2.掌握千米、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且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换算。

3.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地参与测量,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学习认识了米、厘米、毫米、分米几个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大致估计物体的长度,但对1“千米”并没有概念。

教学准备:计时器(手机),直尺,卷尺等。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2个2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计时器,做一次1千米的急行军(围着操场最里圈走两圈半,并记录时间或者记录所走的步数)

找小组派同学代表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和收获。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作业设计:测量家离学校的距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师:小组讨论并交流,说说上节课布置的任务——测量家离学校的距离。你是怎么测量的?并说一下测量结果。

生:讨论交流(5分钟)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起来展示你的结果与过程?

生1:步测法,先测出一步有多长,然后让同学们数出自己的家到学校共走了多少步,用一步的距离乘走的步数就能算出每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由于每个人的一步距离有时大,有时小,所以可以让每个同学走5步,量出5步的距离,然后再算出平均数作为一步的距离)生2:利用上节课做的1千米用几分钟,然后测测从家到学校用了几分钟,就能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生3:利用手机“高德地图”软件,可以测出步行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给发言准确的小组同学加分。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1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转换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千米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千米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千米长度的模型或图示。

2. 实际情境中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卷尺)。

3. 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直观演示千米长度的模型或图示,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情境中的长度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学校操场的长度等,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尝试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八、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及熟练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 1千米=1000米

例5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想:1千米是1000米,想:1000米是1千米,

3千米是()个1000米。 5000米里面有()个10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