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二、探究新知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1千米的过程,使同学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沟通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同学在体验中发觉,在发觉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实践感受,围围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同学积极主动的探究、讨论和发觉,让同学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控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预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板书〕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老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约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

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

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

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

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

“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

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教案一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练习以米为单位的路程相加,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复习组合问题。

2、在问题解决中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有序地设计出所有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地图练习纸、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谈话导入2、播放视频(二)探究新知任务卡1:说出从雷峰塔出发到博物馆,有多少种不同走法?1、出示任务卡1)找出数学信息2)学生绘图3)交流反馈2、探讨方案1)学生讨论2)交流反馈3)方案的比较4)讨论更简便的方法板书:3×2板书:2+2+25)延伸:再添上一条D路线6)小结(三)巩固练习任务卡2:请你搭乘出租车,快速到达博物馆,取得宝箱钥匙。

车费共11元。

1.起步价够不够1)出示出租车2)找出数学信息3)集体讨论4)师示范解答a1(板书)a1:810+700+660+500+790=3460(m)或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3km460m>3km ,3460m〉3000m答:这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5)学生分组完成1条路线6)交流反馈7)小结(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五)思维延伸出示任务卡3:1、请你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2、计算出租车费,越便宜越好。

3、两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运!1、同桌合作2、集体交流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聚;2、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小到大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那如果要测量骆驼到宁波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二、新授(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1、师:谁知道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二、认识千米:1、生活中的千米(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2、、教学1千米与1000米: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生:读(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根底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和合理推理的才能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才能。

3.浸透数学知识来于生活理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假如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间隔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老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拟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

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老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间隔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间隔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间隔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记忆进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1. 引言《千米的认识》是一篇关于长度单位千米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一次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 - 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 能够准确使用千米进行计量; - 能够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和转换。

3. 教学内容3.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展示实际应用中的千米单位,如描述长途汽车行驶距离、测量长江长度等。

3.2. 千米的计量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测量实践活动,使用千米尺测量教室、校园等距离,并让学生发现千米是千分之一的单位。

3.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4. 教学策略4.1. 任务导向学习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任务,如教室测量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4.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千米的图像和实际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5.1. 学生态度和反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认为通过实践和游戏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千米的理解和掌握。

5.2. 学习成绩教学活动后进行的测验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千米进行计量,并能够进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6. 反思与改进6.1. 学习活动设计不够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更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

本节课认识的“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较为陌生,它不像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

1千米有多长,用言语无法表述,因此让学生体验是最好的办法。

课前,我带着学生来到操场,首先告诉学生从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几步,看看需要几分钟,记下你走的情况。

然后要求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4圈(一圈300米),让学生记下走完后的感觉。

帮助学生较好的在课堂体验中建立起千米的概念。

同时,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参照物,增强对1千米的感性认识。

告诉学生昨天我们沿着操场跑道走了四圈,跑道一圈是300米,算一算你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列式计算。

告诉学生就是1千米多一点。

然后让学生说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初步体验到1千米的长度。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跑道一圈是200米、400米,那么分别要走多少圈才是1千米。

再让学生回忆昨天出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几步、花多长时间。

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整节课,我注重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鲜明的认识。

学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一《千米的熟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学问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课之前我始终在担忧,由于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同学用手比划,同学也可以用眼睛去看。

那千米怎么办呢?同学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

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就始终拖着没有上。

最终征求高老师的看法,我打算在上这节课时留意做到以下两点:1、让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加学习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同学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

同学听说要走路,兴奋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同学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同学们笑容绚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支配是正确的。

同学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爱好了,才会专心的去学习它。

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胜利,同学把自己走的步数登记,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

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嬉戏方式,调动同学主动参加的乐观性。

这节课在同学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同学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嬉戏。

一经公布,下面立即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同学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

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同学也在嬉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同学的参加是比较乐观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

同学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

从作业状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

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很多不足。

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同学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

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

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

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

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

分别是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

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

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紧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换算算理。

教学总结:1、学生方面,参与面不是很广泛,个别生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应多关注,并帮助养成好习惯!2、教师教学方面(1)研读教材、教参不细致,例如:10__100=1000米,不能与1000米=1千米连写。

(2)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如果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留做思考题。

老师应灵活应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3)在总结概念性的知识时,让学生了解一下书中是怎么说的,加深印象。

并画下来,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以后做题的参考。

(4)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养成学生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希望自己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快速成长!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课前准备:回忆体育课100米跑步比赛,熟悉平小周边环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出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学日记:20xx年2月28日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学校注册。

我很高兴,因为爸爸给买了一个长2米,宽6分米,高3厘米的笔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为我们来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笑了,你为什么笑了?生:这个同学将单位搞错了。

师: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适合?师: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来比划比划。

那2米就是?从教室门口到讲台桌就有2米,他们来回只走这么长的路程吗?你认为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二、新授:师: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课题。

我们能用双手比划1米有多长,能比划1千米有多长吗?a、师:不会比划也没有关系,生活中,你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b、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观察到什么长度单位了吗?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由课本老师来告诉我们。

生阅书齐读: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来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师:计量比较长的长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认为这里的2米应该改为2()?1、通过观察、猜测感知1千米有多长。

①、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②、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演示:校园操场每圈大约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千米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

(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尺。

教学过程: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一)多元复习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米m,厘米cm(二)需求导入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

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

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

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千米(公里)km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片断中可以作出一些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的关系如何处理?目前,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得很开”,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时间难控,拖堂屡屡;看似热闹,效果平平。

这位教师让学生猜想1千米有多长,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因此,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长度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

校园的长度大约是120米,1千米是校园长度的8倍多一点。

学生家里的承包田长度大约是80米,1千米是承包田长度的12倍多。

等第。

条件许可,还可以带学生实地去“体念”一下。

可惜的是,教师在这里“匆匆而收”,学生在这里没有真正感受到“计量较长长度时应使用‘千米’”,以下还影响到“进率的认识”,因此,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哈尔滨——北京——昆明”的路程计算中使用“米”的错误,并且不是个别学生。

2、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方案实施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得相当理想,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事与愿违,设计中的“活”演变成授课时的“死”,甚至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备课时考虑不全,没有充分估计到课堂教学时师生交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二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偏弱,即“教育机智”欠缺。

如这位教师在一学生对尝试题的说理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按教师设计的要求回答(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尝试题1,学生却回答尝试题2,可能是教师交代不明,也可能是学生领会不清),教师急急打断学生回答,强制学生回答尝试题1,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的“败笔”。

如果教师不存在上述两点“思考”中的问题,那么他就会顺着学生的思路,允许学生任选一题说理,把课上“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小学部王向利
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但是“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像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

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老师要创设让学生体验的过程,引导体验生成,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我把这节课的20分钟放在了操场上。

课堂上,我带着学生来到大操场,首先告诉学生从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几步,看看需要几分钟,记下你走的情况。

然后要求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跑两圈半(一圈400米),让学生记下跑完后的感觉。

通过走一走、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1千米的长度。

但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所以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