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

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

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

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

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1千米的过程,使同学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沟通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同学在体验中发觉,在发觉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实践感受,围围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同学积极主动的探究、讨论和发觉,让同学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控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预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板书〕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老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约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惫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了什么?又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虽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但是1平方千米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很远,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首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直手臂的长度约为1.5米,再测量出7名同学伸直手臂拉在一起的长度约为10米,最后用我们班的28名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学生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融会贯通而加以熟练的应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

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氛围较好,但是到课堂最后,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太好,应该引起教师注意。

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我在复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后,给学生展示了高速路路标、汽车仪表盘等生活较常见的千米使用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节课准备还是不够充分,例如,马拉松比赛全程用千米做单位,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马拉松全程到底是多长;还有,学生了解了汽车、磁悬浮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时速之后,学生更加好奇的是子弹、火箭、宇宙飞船、飞机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有方程式赛车、高铁的时速。

然而,我课前并没有充分发现我班学生的40个男孩子的兴趣点。

我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马拉松全程42.195千米,子弹:每秒2千米;火箭:每秒4.5---7.9千米;宇宙飞船:每小时28440千米;飞机:每小时850—900千米;方程式赛车:每小时400千米;高铁:每小时35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

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

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篇1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干脆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通过探讨、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篇2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行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非常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按肯定的依次排列这些长度单位。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些填长度单位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如橡皮擦4(),学校跑道一圈长400(),东莞到广州的距离大约是70(),回顾学问,并引出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接着,我通过三处设疑:“为什么用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1千米有多长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更好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忱。

不足:1千米究竟有多长,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以后应增设这样环节,从学生最熟识事物动身,这样能够更简单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1.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

距离的感知:①感受并目测100米,建立10个100米是1000米,即是1千米。

②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即是1千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

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

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

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

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

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

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千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篇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根底上进展的。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拟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忙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提醒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根底,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究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展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展整体观看,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熟悉,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熟悉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究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忙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量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拟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拟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拟精确的熟悉。

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拟积极的,参加面也是比拟广泛的。

但是,整节课各局部的连接准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缺乏,在稳固练习时没能适当绽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具体体现在: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

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

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长度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通过尺子去测量,但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测量的难度也十分大,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祝福语、演讲致辞、条据书信、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党团大全、工作报告、公文素材、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blessings, speeches, articles of correspondence,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group encyclopedias, work reports, official document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s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

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

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

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

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

“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

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

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

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

.五圈就是一千米。

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开心给孩子,你会更开心!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

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

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

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

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千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当然,光靠这些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建立1千米的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在课间我先带着学生观察操场,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估计花了多少时间。

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一个铺垫。

回到课堂汇报之后,让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

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也加深了。

在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可见,学生知识的形成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与自己的生活越接近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也越感兴趣,让知识有根,知识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千米不象它们那样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

因此在千米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

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

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
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存在的不足是,班上50、60人的大班,虽然在校内组织实践活动,也是不好把握,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太差,掌控较难。

所以实际操作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应测的项目没有完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千米不象它们那样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

因此在千米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


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

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存在的不足是,班上50、60人的大班,虽然在校内组织实践活动,也是不好把握,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太差,掌控较难。

所以实际操作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应测的项目没有完成。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千米不象它们那样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

因此在千米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
体。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

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

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存在的不足是,班上50、60人的大班,虽然在校内组织实践活动,也是不好把握,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太差,掌控较难。

所以实际操作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应测的项目没有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