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下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人教部编版
品读课文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 胤恭勤不倦。(疲倦)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提示:这种方法叫扩词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音节 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思维导图
铁杵成针
学业未成 弃去 遇老媪 磨针
感其意 还卒业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源自拓展延伸水滴石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品读课文
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李白的什么品质?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持之以恒
品读课文
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 意,还卒业。
译文: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 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 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再见
第七单元•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李白,他一生 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 有“诗仙”之称。老师今天为大家带 来李白上学时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 习吧!
图文导入
铁杵成针
理解题目
齐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铁杵
用来舂米 或捣衣的 铁棒
成 磨成,做成
针 缝衣针
一起来解题: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品读课文
路过
这 遇到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老妇人 正在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品读课文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案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案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汉书·艺文志》,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唐代道士吴权利用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以此告诉人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言文词语,翻译句子,理解故事寓意,以及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寓意,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树立远大的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翻译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毅力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铁杵成针》。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铁杵能磨成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教材分析
学生难以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难以理解文言文语法和词汇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重点与难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难点: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评估方法: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测验或考试评价: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口头评价: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孟子》中的相关篇章
《论语》中的相关篇章
相关网站或资源链接
教育部官网:提供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文件
知网等学术网站:提供相关论文、研究资料等资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提供教材内容、教学建议等资源
语文出版社官网:提供文言文二则的原文及注释
汇报人:
反馈机制
及时性: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样性: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反馈,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考试等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后来在一位老妇人的启发下,终于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从而发奋学习,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较生僻的词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小时候的淘气和成长过程,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等;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李白小时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李白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运气,而要勤奋努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他的父母带他去果园,他看到道旁的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但王戎却不去摘,因为他认为道旁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能够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到勤奋努力和善于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4.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难点: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题。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文言文二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二课,本课内容共分为两则文言文,分别为《过秦论》和《岳阳楼记》,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过秦论》《过秦论》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所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内容为韩非子著名的辩论之一,主要讲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导致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不满。
本篇文言文内容如下:“秦得君权,而攘夷狄,同文同种,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此以往,为海内一家。
后来者因其衰而扶戴之,是为汉高祖也。
然后兵刃未接,而攘夷已成,秦灭六国,此后诸侯分裂,河山交臂,奄有天下者,唯此二世而已矣。
其间数世而亡,汉兴而复灭之。
后经数百年,而唐、虞、夏、商之为烟、霄、漠、灵也,其桢干大楚,其固根深河洛,兼并八荒,一统天下。
至于后周,过犹不及。
”其中,韩非子通过对秦始皇的政治手段进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统一天下的看法,以及对于秦朝大一统政治的反思。
这两则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下面将分别介绍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
1. 《过秦论》的主要内容《过秦论》主要分析了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采取了一些残酷无情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导致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这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在《过秦论》中,韩非子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是“封建分裂”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
在诸侯国的分裂状态下,难以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会不断地发生。
二是“轻视人才”的做法会导致灭亡。
如果一个政权不重视人才,甚至对待军事将领也是如此,那么这个政权必定会走向灭亡。
三是“政治斗争”是一种自我滋生的疾病。
人心不同是所有政治斗争的最根本原因,这些疾病会在国家内部蔓延开来,从而导致政权的灭亡。
2. 《过秦论》的语言知识《过秦论》的语言水平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辞高妙,用词严谨,语言浅显易懂。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
形近字:
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课文解析: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课文主题: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五、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六、解释带“”的字词。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二则》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其中的隐含含义。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二则》故事内容和背景。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使用文言文的古代词汇和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
2.教会学生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文言文,让学生不仅停留在文本表面,还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讲解《文言文二则》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
2.主体:分析文言文中的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3.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对文言文的认知。
2.拓展:讲解《文言文二则》中一些古代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引导学生扩展词汇量。
3.实践:让学生独立分析《文言文二则》中的文言文段落,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三课时1.教学反思:回顾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的古代语言写一篇小作文,巩固所学内容。
3.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代文学,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通过引入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同时,通过分析古代用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更多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文言文。
原创部编版四下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
问题讨论与分享交流
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车胤为什么要囊萤夜读?”、“这个故事 给了你哪些启示?”等。
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通过问题讨论与分享交 流,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注释
胤,指东晋大臣车胤。恭勤,指肃敬 勤勉。通,通晓。练囊,白色薄绢做 的口袋。
文本主题思想探讨
刻苦求学
通过描述车胤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的故事, 表达了刻苦求学的主题思想。这种精神在古代被高 度推崇,也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品质。
学生表现评价及反馈收集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能够 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对课程内 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发现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课 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生动有趣 ,老师讲解清晰易懂,同时也提 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增加课堂 互动环节、提供更多背景资料等 。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Chapter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囊萤夜读的故事背景及寓意
通过讲述车胤用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勤奋刻苦 、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文言文词汇及句式特点
通过对比现代汉语,总结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及其表达 特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
介绍古代照明工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人们如 何克服困难、追求知识的精神。
小古文第22课
小学古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是《文言文二则》,选录了《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文言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小朋友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也就是现在的流行语——“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和译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
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要磨成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第22课 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B.夜读
3.分析“囊萤夜读”的因果。(用原文填空) (1)车胤囊萤夜读的原因是“______家__贫__不__常__得__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胤囊萤夜读的结果是“_____博__学__多__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李太白的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选文中加点的“之”字意思是( D )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李太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文填空。 ____未__成__,__弃__去____→______还__卒__业______
五、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胤恭/勤不倦。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夏__天__的__夜__晚__,__车__胤__就__用__白__色__薄__绢__做__的__口__袋__装__上__几_____ _十__个__萤__火__虫__来__照__着__书__本__,__夜__以__继__日__地__学__习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意__志__感__动__,__回__去__完__成__了__学__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课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some 生僻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认读和理解。
2.句子结构的分析。
3.课文寓意的学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白小时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李白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讲解课文: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寓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传达的精神,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6.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进行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坚定信念 + 持之以恒 = 成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理解、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交流。
4. 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 8】
(1) 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 , 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 知识广博 , 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 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
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 , (车胤)就用白
课题
文言文二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认读“恭 勤”等 4 个生字,会写“囊 萤”等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教学 目标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 2.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呢? )
2.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 (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 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 会成功。 ) (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 “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示课件 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3. 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
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 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出示课件 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
学生思考后回答 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 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
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
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五、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胤恭/勤不倦。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夏__天__的__夜__晚__,__车__胤__就__用__白__色__薄__绢__做__的__口__袋__装__上__几_____ _十__个__萤__火__虫__来__照__着__书__本__,__夜__以__继__日__地__学__习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意__志__感__动__,__回__去__完__成__了__学__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李太白的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选文中加点的“之”字意思是( D )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李太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原文填空。 ____未__成__,__弃__去____→______还__卒__业______
4.说说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示__例__:__无__论__在__什__么__样__的__情__况__下__,__人__都__可__以__克__服__困__难__,__坚___ __持__学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在选文中画 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二、新课讲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新课讲解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解释文章重点词语的意 思,并翻译文章大意。(结合前面学到的翻译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注音或写字。
恭(gōng )勤
焉 ( yān )
杵 ( chǔ )
练náng( 囊 ) yíng( 萤 )火虫 zú( 卒 )业
2.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谦逊有礼 ) (4)过是溪( 这 ) (2)博学多通( 通晓,明白 )(5)逢老媪方磨铁杵( 正在 ) (3)囊萤夜读(用口袋装 ) (6)还卒业( 完成 )
一、新课引入
“小小萤火虫,聚少成多来照明” “粗大铁棒锤,持之以恒磨成针”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和注释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囊萤夜读》
二、新课讲解
车胤(约333年-401年),字武子, 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 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 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 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 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 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 令自杀。
我会读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畅,有节 奏。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
二、新课讲解
囊萤夜读
部编版四下语文 22《文言文二则之铁杵成针》
从“世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传说 故事。相传李白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准 备放弃的时候,在磨针溪遇见了磨铁棒 的老妇人,被她那坚持不懈的毅力所感 动,于是回去继续学习,后来成了名满 天下的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毅 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连李白 这样有极高天分的人学习都需要勤奋与 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 样才能学有所成。
请打开《作业本》P77。
请打开《作业本》P76。
这 老婆婆
通晓,明白 遇见 想要
1.车胤学习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李太白路过这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3.李太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请打开《作业本》P76。
√
√
√
李白在山中读书时,没有完成学业,就准备放弃离开。
磨针溪 弃去 铁杵
ǎo
huán zú
老媪 欲作针 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地 点
象耳山 磨针溪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
“成”,完成; “弃”,放弃。
句意: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准备放弃学业离开。
这。
正在。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句意:他路过这条小溪时,遇见 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磨针溪
指老婆婆 李白会问什么呢? 问之,曰:“欲作针。”
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
句意:李太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 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 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
“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1)得:买得起。
盛:装。
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22.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完整教学课件、习作指导、教材简析
译文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 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 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 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 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 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 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 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 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 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 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 做了受人尊重的人。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完整教学课件、习作指导、教材简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完整教学课件、习作指导、教材简析
课文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chǔ), 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 “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zú)业。媪(ǎo) 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完整教学课件、习作指导、教材简析
囊萤:包着的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人物生平
孙康,太原中都人,晋长沙太守放孙, 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 卷。官至御史大夫。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 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 乡)人。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 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 阳尹、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 后被会稽王司马道子世子元显逼令自杀, 死后追谥忠烈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注意“囊”“恭”“焉”“卒”的写法,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和关键字组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习古诗,说出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4.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车胤刻苦好学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目标1和3。
【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图一)学生用一个字表示:“萤”(出示图二)用一个字来表示:“囊”。
师:“囊”在今天这篇文言文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袋子的意思了,而是“用口袋装”的意思了。
(出示图画三)把看到的情境用两个字表示“囊萤”。
(出示图画四)把看到的情境用四个字表示——“囊萤夜读”从而揭示课题。
二、前期学法,自主学习1.回顾学习方法师:三上开始学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方法是(跟着老师读)——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看着注释,了解大意据意定音,据意断句。
师:后来,又学习了几则文言文。
我们可以用前期学到的方法自学啦!2.自主合作学习。
3.检查朗读情况。
出示胤yìn恭gong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yn。
师:其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最难读,“盛”的读音“chéng”,长句子的断句停顿不好把握。
“还卒zú业”多音字。
其他同学在倾听时发现哪个字音读错了,断句有问题,马上指正或者做上记号。
[出示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
(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断句有问题处,可以先告诉学生朗读的节奏,在后面的学习中明了这样“句读”的原因。
)师:老师给大家画了节奏号,我们按照节奏的符号朗读。
4.了解大致的意思。
请一两位同学说说已经知道的意思。
老师尽量不多做指导。
三、新学方法,说准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文言文两则 铁杵成针
课文解读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离开。
句意: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 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准备放弃学 业离开。
课文解读
这。 年老的妇人。 正在。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句意:他路过这条小溪时,遇见 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课文解读
指老妇人 李白会问什么呢? 问之 ,曰:“欲作针。”
课堂小结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未 完成学业而弃学,离开途中偶遇一老妇 人用铁杵磨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 动,决定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
随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xínɡ nánɡ ɡōnɡ jìnɡ qín láo
( 行 囊 ) ( 恭 敬 )( 勤 劳) měi fénɡ bó xué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个故事。 2.课后搜集有关勤学苦读的典故,摘抄好词
佳句。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每 逢) (博 学 )
随堂练习
二、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家贫不常得油(贫:贫穷) ·
B.胤恭勤不倦(倦:疲倦) C.逢老媪方·磨·铁杵(方:地方) D.未成,弃去(弃:放弃)
·
随堂练习
三、课外朗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句意:(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 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课文解读
被她的意志感动。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完成了学业。
句意: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 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理解感悟
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理解感悟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成针》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
(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
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