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答案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

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作品还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征。

③古希腊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具有独创性。

后世西方文学的几乎所有样式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答: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公社瓦解,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和寓言;从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的奴隶制兴盛时期,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是悲剧、喜剧和文学理论;③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马其顿控制,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这时期文化中心逐渐由雅典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本土文学进入衰落阶段。

主要文学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答:①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

②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

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

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

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外国文学史一、填空题/选择题1.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是(埃涅阿斯纪)。

2.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是(萨福)。

3.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王子将写有“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

4.《农事诗》是(维吉尔)的作品。

5.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典)。

6.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戏剧、史诗)。

7.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8.在《伊利亚特》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形象有(帕里斯、赫克托尔、阿喀琉斯、阿伽门农)。

9.中世纪文学一般是指(欧洲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10.以下属于欧洲中世纪早期史诗的代表作是(《贝奥武夫》)。

11.《罗兰之歌》的主题是(歌颂爱国精神)。

12.奥古斯丁是古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著名的神学思想家,他的基督教经典著作(《忏悔录》),同时被认为教父文学经典之作。

13.但丁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新生》)。

14.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

15.骑士精神以(忠君、护教、行侠)为信条,尚武,重视荣誉,爱慕和崇拜贵妇人。

16.《神曲》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狱》、《炼狱》、《天堂》)。

17.骑士文学的体裁有哪几种(骑士叙事诗、骑士抒情诗)。

18.“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创作为哪位剧作家的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莎士比亚)。

19.下列哪部作品的发表使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从此销声匿迹(《堂吉坷德》)。

20.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21.人文主义的发祥地是(意大利)。

22.谁被史家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

23.下列哪些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暴风雨》)。

24.下列属于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的是(克劳狄斯、雷欧提斯)。

25.下面属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是(《亨利四世》、《查理二世》)。

26.七星诗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杜贝莱、龙沙)。

27.著名古典主义喜剧《伪君子》的作者是(莫里哀)。

最新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最新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名词解释1、自然派(1)自然派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2)该派的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

在题材上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

题材以小说为主。

2、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2)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3)该派的鲜明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再换绝种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3、《吉尔伽美什》(1)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2)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3)在表现吉尔伽美什为明建立功勋的英勇行为时也描绘了他敢于违抗神意的探索精神4、“布莱希特体系”(1)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喜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2)受中国戏剧影响,他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5、黑色幽默(1)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用戏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2)“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对这种现实的嘲讽(3)“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方法6、《旧约》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试问杂著4部分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7、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为古典主义。

主要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8、《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9、新感觉派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第二局部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33.狂飙突进运动 34.荒谬派戏剧 35.俳句四、简答题36.简要说明《伪君子》中答尔丢夫这一ZJ伪善者的欺骗性与危害性。

37.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消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38.简析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深刻内涵。

五、论述题39.堂·吉诃德是个可笑、可爱、可敬又可悲的艺术典型,试论这一形象的矛盾性。

40.《戈拉》是泰戈尔歌颂印度青年的爱国精神、批判ZJ偏见的著名作品,试论作者在塑造成主人公戈拉时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六、分析题41.欧洲文学史上有一系列吝啬鬼形象,试比拟老葛朗台和泼留希金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的异同。

外国文学史真题答案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33.〔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1〕荒谬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后流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言语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和阿尔比等。

35.〔1〕是日本民族制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四、简答题36.〔1〕答尔丢夫是17世纪ZJ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

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马上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ZJ、官府、宫廷联系紧密,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7.〔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信任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外国文学史题库及答案题库

外国文学史题库及答案题库

外国文学史题库及答案题库外国文学犹如一座浩瀚的宝库,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探索这一领域,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外国文学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作家被称为“现代美国小说之父”?()A 海明威B 马克·吐温C 福克纳D 菲茨杰拉德答案:B解析:马克·吐温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现代美国小说之父”。

2、《神曲》的作者是()A 薄伽丘B 但丁C 彼特拉克D 拉伯雷答案:B解析: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神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3、以下哪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仲夏夜之梦》C 《哈姆雷特》D 《威尼斯商人》答案:C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

4、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A 埃斯库罗斯B 索福克勒斯C 欧里庇得斯D 阿里斯托芬答案:B解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的抗争。

5、以下哪部作品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A 《巴黎圣母院》B 《红与黑》C 《人间喜剧》D 《包法利夫人》答案:C解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包含众多小说的巨著,反映了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填空题1、古希腊神话包括____和____两大部分。

答案:神的故事、英雄传说2、莫里哀的代表作是____。

答案:《伪君子》3、歌德的代表作是____。

答案:《浮士德》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 19 世纪的____(国家)达到了高峰。

答案:法国5、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等。

答案: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三、简答题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理想;常常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奇特的形象和情节;崇尚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反抗封建束缚和社会的黑暗。

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十)

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十)

外国文学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十)71. 菲尔丁的艺术贡献?菲尔丁的艺术贡献主要表现在《汤姆·琼斯》中。

艺术成就上即结构巧妙严密和强烈的戏剧性与喜剧性。

他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

一方面他首创了不以个人为线索,而以6个家庭为线索的散文长篇结构,打破了从荷马到18世纪西方叙事文化的“一条绳索”的传统结构,一方面他用编剧法写小说,取得出色的成绩。

72. 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于运动参加者克林格尔的戏剧《狂飙与突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在70年代的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主要特征是崇尚感情,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反抗情绪,以疯狂古怪的形式,表达执着追求的却扫地清的激情,这次运动使文学文学出现了崭新局面,却因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而低落下去。

74. 魏玛古典主义?特指歌德与席勒合作的十年(1794-1805)创作时期所奠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因这十年歌德都任职于魏玛公国而得名,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期,特点有:1)以人道主义主义为理想,要求塑造培养完整和谐的新人;2)提倡宽容与妥协来解决感情与理智、自由与法则、个人与社会的矛盾;3)创作方法上强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4)艺术要求形式完整,语言纯洁,以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为方向,力图创造出肃穆恬静、优雅庄重、内容与形式高度完整统一的美的作品。

75. 为什么说歌德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和文学发展中具有总结性的艺术大师?之所以这样说,这主要是因为歌德一生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 从其创作的思想成就来看,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所关注的目标中心点始终是人,包括人的激情、本性,以及人与现实生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他的人道主义和个性完善思想,深刻体现了当时德国人的主要特征,从而与现实不断发生冲突。

正是这些主题在他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依次出现,显示了他思想的不断演化和艺术追求的不断变化;2) 他的思想历程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历程也有某种相似性。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40外国文学史》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40外国文学史》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外国文学史(课程代码 0054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荷马史诗中反映人类向自然和社会进行斗争的史诗是A.《伊利昂纪》B.《奥德修纪》C.《埃涅阿斯纪》D.《美狄亚》2.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诗人是A.埃斯库罗斯B.普罗米修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3.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是A.贺拉斯B.奥维德C.维吉尔D.塞内加4.《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是A.英国作家B.意大利作家C.法国作家D.葡萄牙作家5.塑造夏洛克形象的作品是A.《奥赛罗》B.《李尔王》C.《威尼斯商人》D.《哈姆莱特》6.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代表作是A.《力士参孙》B.《雅典的泰门》C.《失乐园》D.《天路历程》7.狄德罗的作品《拉摩的侄儿》是A.对话体小说B.书信体小说C.自传体小说D.日记体小说8.《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A.菲尔丁B.笛福C.理查逊D.斯威夫特9.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A.毕巧林B.罗亭C.奥涅金D.杰符什金10.长篇小说《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是A.美国作家B.英国作家C.法国作家D.德国作家11.《巴黎圣母院》采用的创作原则是A.“心灵辩证法”B.“冰山原则”C.“人物再现法”D.“美丑对照”12.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是A.《马丁·伊登》B.《贵族之家》C.《汤姆叔叔的小屋》D.《呼啸山庄》13.法国现实主义莫基作《红与黑》的作者是A.斯丹达尔B.福楼拜C.波德莱尔D.莫泊桑1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男主人公是A.阿辽沙B.拉斯柯尔尼科夫C.伊凡D.马尔美拉多夫15.塑造聂赫留朵夫形象的作品是A.《复活》B.《战争与和平》C.《死魂灵》D.《安娜·卡列尼娜》16.“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家是A.魏尔伦B.哈代C.马拉美D.易卜生17.法国著名自然主义小说家是A.左拉B.梅里美C.兰波D.戈蒂耶18.俄国短篇小说巨匠是A.果戈理B.冈察洛夫C.契诃夫D.屠格涅夫19.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A.戏剧B.小说C.诗歌D.散文20.长篇小说《城堡》的作者是A.萨特B.卡夫卡C.加缪D.奥尼尔21.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属于A.新小说派B.象征主义C.表现主义D.魔幻现实主义22.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学和历史文化的总集是A.《亡灵书》B.《旧约》C.《蔷薇园》D.《吉尔伽美什》23.《沙恭达罗》的作者迦梨陀娑是A.古代埃及诗人B.古代巴比伦诗人C.古代印度诗人D.古代阿拉伯诗人24.《一千零一夜》中描写爱情最出色的作品是A.《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B.《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C.《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D.《阿拉丁和神灯》25.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作家是A.马哈福兹B.泰戈尔C.索因卡D.纪伯伦26.当代南非著名作家库切的代表作《耻》是A.短篇小说B.剧本C.长篇小说D.诗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外国文学史(二)_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外国文学史(二)_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外国文学史(二)_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罗曼.罗兰2.海明威作品简洁、含蓄,这是其“冰山原理”的叙事理论的体现。

参考答案:正确3.“硬汉子”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

参考答案:正确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两个骗子是______。

参考答案:国王和公爵5.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波德莱尔6.《日瓦格医生》以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社会为背景,以日瓦格的经历表达了作家对俄国革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答案:正确7.自然主义文学中表现出更注重人的生理而不是灵魂。

参考答案:正确8.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代表了“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参考答案:错误9.在历史事变中描写人是《战争与和平》的一条基本的创作原则,也是使小说产生宏伟的史诗风格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正确10.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是。

参考答案:短篇小说家_戏剧革新者11.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有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鹰之歌》_《伊则吉尔老婆子》_《海燕》12.安娜的丈夫是。

参考答案:卡列宁1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是追求冒险与获得财富。

参考答案:错误14.哈克身上充满野性,不愿为现代文明束缚,但是他本身并不缺少真诚与善良的美德。

参考答案:正确15.与西方文学一脉相承有所不同的是,东方文学呈现出多源、多元的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16.属于《创世纪》的神话内容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伊甸园_创造宇宙_洪水神话17.希伯莱神话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中。

参考答案:《创世纪》18.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梅塘集团”的作家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莫泊桑_左拉19.“为艺术而艺术”是自然主义的创作主张。

参考答案:错误20.《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代表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深层意义上表明“人”的觉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四、名词解释:1、“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

1870年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使得法国的一些爱国主义作家大为震惊和感慨。

当时,一群作家聚集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结成了“梅塘集团”。

这些作家是保尔·阿莱克西(1847-1901)、昂利·塞阿(1851-1924)、莱昂·埃尼克(1851-1935)、于斯曼(1848-1907)和莫泊桑(1850-1893)。

他们气质相近,情趣相投,既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又有相同的哲学倾向。

1879年,在一次聚会时,左拉提议各人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

不久,左拉写了《磨坊之围》,于斯曼写了《背上背包》,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其余三人也各交一篇。

这六篇小说于一八八O年交给沙邦节书店出版,题为《梅塘之夜》。

莫泊桑的《羊脂球》立即受到文学批评家和读者的赞赏,被推为六篇之中最好的一篇,从此莫泊桑蜚声文坛,阔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梅塘集团”的成员以标榜自然主义自居,他们汇集而成的《梅塘之夜》,被看作是这个集团发起的自然主义运动的宣言。

尽管他们之中有的人开始不赞成自然主义,或者后来否定了自然主义的理论,但他们的一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着自然主义的烙印。

2、“长河小说”river novel:“长河小说”即多卷集长篇小说,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七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

”长河小说的称谓得之于此。

这种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长河小说并非可以无限地写下去,它们一般都在100万字至150万字之间,因此,有别于那种滥写的通俗小说。

长篇小说的功能由此得到了充分而又有节制的利用。

长河小说是在《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悲惨世界》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不是以一条主线(统一的情节)贯穿始终。

《战争与和平》更加发展了轮流穿插描写的方法。

《安娜?卡列尼娜》则以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去展开情节。

长河小说有所不同,它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可以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变成用一部作品来描写。

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炼,内涵丰富,小说的容量更大。

长河小说深得现实主义作家的喜爱,20世纪上半叶频频出现,长篇小说的繁荣与此密切相关。

3、愤怒的青年:指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文学运动。

二战前后,英国政府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人民的生活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几次政党轮换执政,都没能实现人民希望社会制度能得到改革的愿望,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极为不满,这种情绪首先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有些小说和剧本愤怒地攻击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壁垒、统治集团和教会,对因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而造成的单调的生活表示不满,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出身于工人阶级或社会的中下层,以本阶级的举止行动为荣。

这些作家彼此之间并不相识,但是他们的观点与感情是一致的。

1956年青年剧作家约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上演,剧中主角对社会作了全面攻击,因此,这一剧本成为这个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奥斯本被人称作“愤怒的青年”,这个称号也被用来指这一新兴的文学运动。

“愤怒的青年”成为50年代英国文学中占优势的力量。

怀有这种“愤怒”的作家还有: 约翰·韦恩的小说《每况愈下》(1954)、金斯利·艾米斯的小说《幸运儿吉姆》(1954)、小说家约翰·布莱恩的成名作是《向上爬》(1957);工人小说家艾伦·西利托的长篇小说《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剧作家伯纳德·科普斯的《斯特普尼·格林的村庄》(1956)、工人剧作家阿诺德·威斯克的剧本《鸡汤加大麦》(1958)等。

4、“运动派”诗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诗坛涌现出的一个有特色的青年群体,其中的成员多是一些“愤怒的青年”,如艾米斯(Kinsley Amis)、韦恩(F. Wa-in)、拉金(Philip Larkin)等,他们抱着拥护福利社会的态度,带有怀疑主义的作风,反对文化及其形式的发展,敌视外来的影响;他们悲观失望,认为只有死亡才能实现世界大同。

他们以燕卜逊为榜样但去其晦涩,讲究写的平淡,合理,却又语含机智,常有讥讽。

他们既反对奥登和艾略特式的现代主义,也反对以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

到1957年后,多数成员对所谓的“运动”已不感兴趣,这个流派也就消失了。

虽然未成气候,但还是在英国诗坛上留下了一段历史和形象。

5、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当时,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逐渐形成一新的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所谓“迷惘”,就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1899—1961)、福克纳(1897—1962)、约·多斯·帕索斯(1896—1970)、菲兹杰拉德(1896—1940),和诗人肯明斯(1894—1962)等。

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6、解冻文学:西方斯拉夫学者对本世纪中期苏联文艺思潮的概括,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

1954年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的发表,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评论界和广大读者对小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作品的积极意义在于触及了不少尖锐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更“关心人”、“爱护人”;更注意发扬民主,重视法制,克服官僚主义;更尊重文艺创作的自由,不要片面地追求文艺紧跟政治的需要;以及文艺也要反对个人崇拜,反对粉饰现实,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等。

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苏联文坛一段时间以来逐渐形成一股文学思潮,西方对此大加赞扬,称之为“解冻文学”。

在《解冻》前后出现过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所维奇的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暴露倾向,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

“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解冻文学”从50年代兴起,至60年代逐渐平息。

7、“帕斯捷尔纳克事件”:1956年2月苏共20大在文艺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于是苏联文坛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股“解冻文学”思潮。

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帕斯捷尔纳克把自己长期构思,1948年动笔,直到1956年冬才完成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拿了出来,先投给《新世界》杂志未得发表,次年11月在意大利出版。

不久,东欧、西北喔偶、北美诸国接连出版了15种外语版,作家因此获得了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值此苏联政府对小说在国外出版并获奖一事尚未做出明确决定时,西方政界、文化界以及各新闻媒体已蜂拥而起,进行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回荡”。

这才引起苏联当局的强烈翻印能够,除禁止出版该书、组织一连串对作家和小说的严厉批评外,并将作家开除出苏联作协,还以驱逐出境相威胁,只是在作家写信给最高当局作了检讨并拒领诺贝尔奖后,作协才恢复其会籍。

这就是所谓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它实际上是当时两大敌对阵营之间的冷战反映,远远超出了文学界的范围,无论在苏联或西方均阻碍了对作品进行文学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研究。

8、“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作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与感情基础,•创作中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倔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品应该像在大海中庄严宏伟地移动的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9、陌生化方法:“陌生化方法”又称“间离方法”,是德国着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创建的戏剧理论,是一个新的美学概念,是一种新的表演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让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陌生化方法”要求导演和演员要有意识的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演员与角色间也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既是扮演者也是评判者,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进而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更理性地、冷静地分析判断剧情和人物,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

10、“艺术家小说”:托马斯·曼于1903年出版小说集《特里斯坦》,在这部小说集里,有两部中篇小说即《特里斯坦》和《托尼奥·克勒格尔》以及后来发表的中篇小说《威尼斯之死》,是所谓的“艺术家小说”。

这些小说旨在于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而托马斯·曼对这一矛盾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在表现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同时,他既认为艺术家脱离现实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但又强烈地表示,艺术家若与庸俗社会“同流合污”,也就无任何艺术可言了,而艺术恰恰是他本人所钟爱的。

实际上,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这种冲突,从一开始就是托马斯·曼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不仅仅是“艺术家小说”才有的,譬如在《布登勃洛克一家》里,这一主题同样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

五、简答题:1、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