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_2012中国宏观经济走向
我国2012-2013经济形势趋势

2012年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率也持续回调。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经济回调趋势在第三季度结束并开始温和回升。2013年,特别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已出现阶段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水平阶段性降温、要素成本持续提高。受此影响,粗放、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必然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阶段性下降。年度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仍要突出稳增长,努力使经济运行特点变化平稳过渡;同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好基本民生。
二是消费增长稳中略升。2010年以来的经济回调,总体比较温和,经济增长率最低仍保持在7%以上,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企业状态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倒闭潮,对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就业形势稳定支持了收入增长稳定、消费信心稳定,进而支持了消费增长的稳定。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销售好转,与买房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的销售情况明显好转,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形成推动。10月份开始,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开始提高,考虑买车、换车需求已有较大积累,汽车企业改进产品性价比的成效也有较多累积,预计未来汽车市场将继续温和恢复。受住房、汽车市场的影响,未来消费增长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
综合以上情况,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
其次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因此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又一个重大变化。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中国经济总趋向: 中国经济总趋向: 中国经济总趋向
• 稳中求进是 稳中求进是2012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是前进的基础,体现在“四个保持”上: “稳”是前进的基础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是发展的方向, “进”是发展的方向,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 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定政策,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 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其目的在于,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
2012年中国经济总基调: 2012年中国经济总基调: “稳中求进”,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 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6、部分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骚乱或是 群众抗议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它们对 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与强度如何,特别 是对政党政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 都很难确定。
7、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 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 作,特别是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 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动荡是否会升级和 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 度的影响。
4、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 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 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 度的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 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其中,一些重 要的新兴经济体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亦 无法完全排除。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增长趋缓是必然 改革准备勿迟滞—2011年宏观经济分析及2012年预测

全 年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112 亿元, 82 6 比上 年名 义增 长 1 .% 7 1
( 除价 格 因素 实际增 长 1 ,% 1 其 扣 1 6 。 中 , 镇 消 费品 零售 额 1 6 0 城 5 9 8亿 元 , 比上 年增 长 1 .% ; 72 乡村 消费 品零 售 额 2 3 8 元 , 长 1 .%。按 消 费 41 亿 增 67 形 态 分 , 饮 收入 2 5 3亿 元 , 餐 04 比上 年增长 1 .% ;商 品零售 10 8 69 6 6 3亿
部地 区增 长 2 .% 。 92 全年 全 国房地 产 图 4 进 出 口增 长率 与贸 易顺 差单 率值 ( 美 元 ) %,
开 发投 资 6 7 0亿 元 , 14 比上 年 名 义增
3财政 收 入 高速 增 长 . 快于 中央 收入
地 方 收入
疲 软。道琼 斯指 数及 伦敦 金属都 呈 震
416 7 5 4亿 元 , 长 92 , 民消 费 增 .% 居 价格 总 水平 上 涨 5 % 。从 经济 增 长 . 4 来 看 , 逐 季 回落 态 势 , 个 季 度 分 呈 四 别 为 97 、 .% 、 .%和 89 . % 95 91 .%。这金 33个
百分 点, 比上 年 回落 5 3个 百 分 点 ; ,
21 年 11 01 — 2月 累计 , 国 财政 全
收 入 1 3 4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加 0 70
其 中住 宅 投 资 增 长 3 .% ,分 别 回 02
落 5 0 26个百 分点。 .和 .
26 9 元, 03 亿 增长 2 .%。其 中, 4 8 中央 本 级 收 入 5 3 6亿 元 , 比上 年 增 加 10 8 1 亿 元 , 长 2 .% : 方本 级 收 88 增 08 地 入 5 4 4亿 元 , 比上 年 增 加 18 1 23 12 亿元 , 增长 2 .% 。财政 收 入 中的税 91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此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全部抄袭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2012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缓的一年,“外部经济的放缓与动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扭曲的加剧”等主导中国经济下行的力量。
因此,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纠扭曲”之上。
政治上,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
在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的今天,如何让已经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保续迅猛发展的势头继续在世界经济中领跑,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决策者们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一、2011年与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1、2012年GDP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将导致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深度回落,但市场情绪的稳定、房地产政策的松动、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的全面显现将使宏观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反弹,但全年的宏观景气程度依然偏低。
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出现持续回落,经济增速将跌破9%,但第四季度可能出现明显反弹,单季度同比增速可能达到9.4%左右,从而使全年增速回升到9.2%-9.3%的水平。
2、从供给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投入加大的作用下,增速将有明显提升,增速将从2011年的4.2%提升到4.4%;而第二产业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下出现持续下滑,增速从2011年的10.8%下滑到10.6%,与房地产相关的重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第三产业借助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和在服务业投入增加的作用下,改变了2011年大幅度回落的态势,增速达到9.1%,与2011年持平。
3、2012年消费将在两大类力量的作用下出现名义增速回落,但实际增速略有提升的局面。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房地产“三限” 2011年,各地陆续推出“限购”、“限贷”、 “限价”等调控房价政策。
2011、2012年部分商品消费增速回落,表明城镇居民消费
后劲不足
40 35 34.8
30
25
20
15 14.6
10
7.3
5
0 汽车
37.2 32.8
27
27.7 21.6
7.2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2010 2011 2012
制约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收入”, 包括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 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
2011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5.0
14
12
10
8
6.9
6
5.8
GDP总量
4
2.8 2.5 1.8 1.8
2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美
中
日
德
巴 俄罗
印
单位:万亿美元
2010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4.5 14
12
10
8
5.8
6
5.4
4 2
2.5 2.0 1.4 1.6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美
中
日
德
巴 俄罗
收入增长“跑赢”GDP
• 阿根廷:0.46 (2009) • 巴 西:0.55 (2009) • 俄罗斯:0.4 (2009) • 墨西哥:0.48 (2008) • 印 度:0.33 (2005)
2012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

2012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
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 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
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 市场信心下降 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国际投行对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走势的看法存在分歧。
以8%的GDP增长为分界线高盛、汇丰相对悲观,认为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下,大摩、小摩认为GDP增长在8%以上。
但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不会有“硬着陆”产生。
一、国际形势1、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分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基建投资、二战、冷战时期的军事工业、九十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行业。
到了2007年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房地产业这一经济引擎失去动力。
2008、2009年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表面上是复苏了。
但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出现所以这种复苏只是表面上的。
靠长期经济刺激显然无法支撑世界经济发展不管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刺激计划始终要退出。
这就是目前世界经济的状况旧的经济引擎消失了新的经济引擎尚未出现而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已显现。
要根本解决目前世界经济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新经济引擎出现才行。
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引擎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移动互联网业、新能源或节能环保行业。
2、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通胀压力不会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乏力。
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可能整体陷入“滞涨”,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4.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 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 45% ,CPI预计将维持在4. 55% 的水平。
(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
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6.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5日/第002版改革实践2011-2012中国宏观经济走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1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一、逐季回缓的实体经济2011年是中国实体经济复苏持续回缓的一年。
它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GDP逐季回落的惯性,另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与内部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推动前期宏观经济快速复苏的动力机制出现逐步衰减的态势,内需没有弥补外需下滑的缺口、市场型需求没有填补政策性刺激需求回收的缺口,致使中国宏观经济复苏步入“疲软期”。
无论总供给、总需求、各类板块指标、各类绩效、价格指标、各种先行指标以及产出缺口等数据都表明,中国实体经济步入一个趋势性的回缓通道之中。
这次回缓是2010年经济增速回缓的延续,并与2008-2010年的“V型”反弹组成了本轮经济“W”调整的一部分,因此这种趋势性的回调不是暂时的,而是阶段性的。
本次回缓的幅度虽然存在逐季扩大的趋势,但依然在正常可控的区域,轻微的负向产出缺口和不到2%的核心CPI表明,中国经济在趋冷的通道中并没有出现“萧条”,断崖式的下滑概率微乎其微。
但服务业的增速减缓、消费增速的下滑表明,目前的回缓正步入新的阶段。
经济放缓的核心原因有三个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受挫导致外需回落,而内需并没有完全弥补外需下滑的缺口;政策回调导致政策性内需快速下滑,而市场型自发需求却没有完全填补政策回收的缺口;前期刺激性政策的后遗症全面显现,导致资源进一步错配和金融扭曲的加剧,导致市场内生性增长动力减缓。
二、扭曲加剧、风险上扬的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逐季放缓的同时,中国金融资源在2008-2009年刺激政策和近期货币政策数量型快速收紧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大量资源错配、价格扭曲加剧、风险在积累中不断上扬的局面。
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高筑、银行表外信贷的膨胀、民间融资的泛滥以及各种监管套利和持续的资金虚拟化,标志着中国金融扭曲和金融风险步入一个新时期。
“泡沫经济”+“利率管制”+“不对称的货币数量收缩”导致中国金融资源错配与价格扭曲大幅度加剧,这些资源错配和金融扭曲已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对金融扭曲的治理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信用的膨胀是中国金融扭曲和资金错配的核心,未来中国金融的去杠杆化和扭曲的治理关键在于“管制模式”和“政府信用”的治理之上。
中国泡沫经济的逆转必将引发中国金融风险进一步地上扬,中国金融风险的未来释放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持续性的冲击。
三、回弹中的宏观结构刚性在经济降速和扭曲加剧的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如期的结构调整,4万亿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开始在2010-2011年大规模显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并没有出现改善的迹象,中国宏观经济所固有的结构刚性有所强化,这将使中国转型的难度进一步强化,未来经济降速带来的社会政治压力将进一步显化,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过度被结构性刚性所约束,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严重被“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所绑架。
1.从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的变化来看,危机使外需拉动的因素大幅度下降,但内需并没有填补外需的缺口,反而出现消费拉动乏力、投资驱动进一步上扬,“投资上扬”、“外需下滑”与“消费疲软”的格局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的问题更为突出。
2.在外需呈总量下滑的同时,结构也有所恶化。
加工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以及一般贸易顺差的快速逆转说明,中国贸易顺差将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结构调整中步入“快速衰竭期”,中国将迎来“无贸易顺差”的时代,中国未来结构调整和宏观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中国收入分配结构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持续恶化的局面,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刚性决定了中国消费加速和消费升级难以在短期得以实现,进一步决定中国需求结构存在中期恶化的趋势。
4.从供给结构来看,结构调整和全球危机冲击并没有改变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与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反而重返危机前的轨道,在重工业比重提高的同时,第二产业占比重新反弹,中西部的崛起加剧了中国经济增长“投资驱动”和“工业推动”的色彩,增加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刚性。
5.“经济泡沫”+“金融管制”+“监管套利”不仅导致中国经济融资结构发生变异,更为主要的是改变了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盈利模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倒置加剧了中国宏观资源的错配,金融秩序的治理成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调整的核心。
6.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绩效分化的同时,中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上游资源性垄断企业与中游生产型企业的绩效发生分化。
这些分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结构性刚性。
7.中国最为深层次的结构刚性反映在中国就业结构与增长结构之间不对称的关系之上,不同部门的巨大的就业弹性导致中国出现“无就业的增长”与“高失业的萧条”的交替,从而导致中国任何速度的调整和结构的调整都面临这种不对称关系的强烈约束。
2012回落中趋稳一、复苏受挫与风险加剧的外部环境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以及以“阿拉伯之春”和“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世界性社会政治骚乱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2007年以来的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复苏的全面受挫说明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先导的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过去,世界经济复苏的路径并不像以往所想象的那样是平坦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性问题远较原来预期更复杂,其深层次的结构性根源决定了世界经济体系步入了新的时期,这个新的时期不仅具有“无就业的复苏”、“通货膨胀中期化”、“金融动荡常态化”、“无创新的复苏”、“摩擦加剧”等中期性的特点,而且在短期可能由于某些事件的激化而出现世界经济再次衰退的可能和格局重构的可能。
这些趋势性的变化和短期的不确定性,不仅决定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决定了我们中期战略定位的立足点。
世界经济增长已经形成持续回缓的持续,在欧洲债务危机没有全面恶化的前提下,中美两大经济体系的相对稳定可能使世界经济回缓的幅度要小于2011年。
2012年中国将面临外需放缓、资本流入流出加大与国际价格高位震荡等外部冲击。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中期化,在未来两年中,欧洲主权债务存在因局部动荡引发全面恶化的技术性和制度性的可能,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将使目前出台的救助方案失效,引发深层次的汇率格局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导致世界经济的大震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否恶化是2012年世界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社会政治骚乱的出现,标志着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无创新的复苏”、“告别低成本、步入高成本与通货膨胀常态化的时代”、“无就业的复苏”、“金融动荡长期化”、“缓慢的再平衡时期”、“冲突与社会重构的时代”等特征不仅决定了新时期的内涵,而且决定了未来中国外部环境发展的取向及其战略定位。
二、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年的调控之后.将迎来包括交易额、价格以及投资等多方面的深度调整。
该调整的幅度不仅决定了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成败,而且会通过对房地产投资、消费、资金链以及土地财政的影响,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回缓的幅度。
从目前房地产行业各类参数判断,虽然4季度的房地产销售、库存、资金链、资产负债等指标都出现明显恶化,但还没有超过2008年1季度的状况.2011年末将以结构性调整和局部调整为主,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深度僵持的阶段。
但随着偏紧的房地产政策的持续,2012年1季度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全面调整。
整体性的价格下滑、投资回落、交易下滑以及部分企业倒闭现象将出现。
但由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并没有整体性恶化、杠杆率不高、实际潜在需求依然强劲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房地产高度的依赖,中国房地产不会出现崩溃性下滑,整体价格回落不会超过25%。
按照对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需求和中央政府对于宏观经济速度需求的分析,地方政府无法承受超过20%的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宏观经济难以承受30%房地产价格的回落。
这将决定明年2季度地方政府将有可能使用“暗渡陈仓”的手法放松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监管,3季度中央政府将缓慢放松“限贷”政策,并逐步采取一系列对冲政策,最终放松“限购”政策。
但由于房地产下滑的惯性已经形成,2012年房地产低迷的状况不会马上得到扭转。
1.房地产虽然在市场疲软的打压下投资有所下滑,但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建设进度的监管以及资金快速回笼的压力,导致大量囤地必须开工,从而导致投资参数回落比其他参数要低得多,开发投资的资金需求持续上扬,资金链开始全面紧张。
2.在销售下滑、贷款收紧、其他融资途径紧张、在建项目资金需求依然庞大、还贷压力高涨等因素的作用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全面收紧,但由于以往结余资金存量很大、前期销售正常并没有恶化等原因,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现金状况、资产负债状况比2008年1季度的状况要好,2011年4季度资金压力带来的更大可能,是房地产局部市场的调整和结构性调整,2012年1季度将出现资金的全面恶化。
3.虽然目前各类参数出现快速恶化的局面,房地产将在2012年1季度出现深度调整,但是本轮房地产调整不会出现崩溃性下滑,从资金缺口、潜在需求以及政府财政可容忍的幅度来看,2012年房地产价格回落25%以上的概率不大,房地产不会出现硬着陆。
政策的调整将从根本上逆转房地产下滑的趋势。
4.在房地产全面回落的冲击链中,承受能力最差的是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入明年的下滑以及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使地方收支缺口将大幅度扩大,这将从根本上改变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价格下滑的容忍度。
从地方财政可持续的角度,2012年地方财政难以忍受房地产价格超过25%的下滑。
因此,在2012年2季度,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政策的监控将出现大幅度放松,甚至出现大规模“暗渡陈仓”的操作手法。
5.从整体宏观经济来看,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左右,房地产贷款占全社会贷款20%,房地产所涉及的行业超过总体行业1/3,房地产存量价值占居民财富的70%。
因此,2012年要使经济增速不跌破9%,宏观经济可承受的价格回落在20%左右。
通过前面5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加速恶化阶段,但全面调整还没有出现,局部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内部调整依然是目前的主流。
结论2: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的前提下,2012年1季度房地产将出现包括交易、价格、投资在内的全面回落的调整。
结论3:本轮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在本质上是政策调控的产物,属于以经营策略与价格调整为核心,它不属于资产负债恶化型的调整,因此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全面抛售,更不会引起中国经济的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