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1一、分析教材:《咏华山》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即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美华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如“山腰、远远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同时感受寇准的聪明才华,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本课可以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图片(华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我国最有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人们称它们为“五岳”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好我们今天就学习25课《咏华山》(板书)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咏”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华”是多音字。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识华山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

多媒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2.看了有什么感觉呀?(美、高)很多到华山的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写诗或文章来赞美它!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3.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课文就解答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吧!4.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5.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出示:小孩山腰情不自禁登华山远远近近艰难吟诵a.指名读正音b.小老师教读c.男女赛读d.全班齐读6.再读课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咏华山_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咏华山_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咏华山_苏教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学会认读9个生字,可以写真、自、己等9个汉字。

会复杂的看图说话。

2.进程与方法(1)正确书写所学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朗诵感受华山的宏伟绚丽,激起先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育先生的言语感悟才干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了解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衔接起来。

【教学方法】协作、探求、交流【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1. 同窗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绚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你们听说过华山吗?生:一定回答。

师:那我们就一同来看一下华山。

〔演示第2张幻灯片〕师:接上去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赞誉华山的课文,看他是怎样赞誉华山的。

2.板书课题«咏华山»。

3.指点朗诵课题。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在朗诵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演示第3、4张幻灯片〕zhēn zì jǐ jiān duǒ wú yǔ shǒu真自己间朵无与首〔2〕以〝真〞指点先生书写生字的笔顺。

〔演示第5张幻灯片〕2. 学习生词。

〔演示第6张幻灯片〕出示词语:huà jiān duǒ zì jǐ wú zhēn shǒu华山中间云朵自己有无真实回首A. 教员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D.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我会认读更多的生词。

举例:〔演示第7张幻灯片〕首首先首都一首诗部首同窗们可以依据这个例子将我们学到的生字组成多个生词。

三、精读领悟师:看法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窗们自己依据拼音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赞誉华山的。

请小冤家带着这两个效果去读课文〔1〕是谁在咏华山?〔2〕又是谁在用什么来赞誉华山的呢?〔演示第8张幻灯片〕1.师:首先我们来共同读课文的第一段。

〔演示第9张幻灯片〕古时分,有个大人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苏教版《咏华山》教学设计(通用10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

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

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咏华山是什么意思?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

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齐读第一自然段。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咏华山》教案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第二小节:(一)1、出示图片:这就是华山。

华山高2100多米,人人都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图片。

2、他们是怎么登山的?3、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做——出示“艰难”谁来读一读?放进句子里能读好吗?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自读,指读。

齐读(二)1、他们在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请你再读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2、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图)(1)指读,他们看到了什么?齐读(2)读了这两句,你认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从哪儿能看出华山高呢?(3)A、“远远近近的山”看图,有的高,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山都在——“脚下”?说明什么?出示:“啊!华山真高哇!”(贴)指读,齐读。

B、“太阳显得那么近”“那么近”是怎样的近?换词(非常近、特别近)为什么?再读“啊!华山真高哇!”C、白云飘在哪里?“山腰间”指在什么地方?师画山,指名上台指云的位置。

说明什么?再读“啊!华山真高哇!”是“一朵云”吗?朵朵白云,随处可见,看图;一大片,一大片,就像云的海洋。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会怎么想?这美丽的云海奇观只有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才能看到呀。

你们说华山高不高?再读“啊!华山真高哇!”(4)华山的高令人无不称奇,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表现出华山的高。

3、历尽了艰难困苦,他们终于成功地登上了山顶。

当看到眼前的美丽景色,他的心情怎么样?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极了(开心地读“啊!华山真高哇!”),激动极了(激动地读“啊!华山真高哇!”),幸福极了(幸福地读“啊!华山真高哇!”),是呀,他开心极了,激动极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做点什么——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指读。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咏华山》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咏华山》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咏华山》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咏华山》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9咏华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9 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 , , ,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对话激趣1.继续学习第9课,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去登华山)二、欣赏风景、创设情境1.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啊!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去看看华山)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寇准还有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华山吧!2.课件播放华山图片感悟华山的雄伟壮丽。

三、借助情境,欣赏品读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2.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

课件出示:华山真高。

(指名读)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学生能准确读出并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咏”、“华山”的含义。

-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或注释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

-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技能,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生字书写规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 咏华山》,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领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视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并背诵 咏华山》这首古诗,掌握生字新词。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华山,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意解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可通过展示华山风景照片或者播放华山风光短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简单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及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二、初读感知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指导正确发音和断句。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尝试理解每句诗的大致内容。

三、精读讲解1. 分析解读古诗每句的意思,结合华山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2. 使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壮观景象。

四、品读赏析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脚和平仄之美,通过反复吟诵加深印象。

2.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华山之高峻以及表现其敬畏自然的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华山景象,或模仿古诗形式创作关于自己熟悉景物的小诗。

2. 讲述其他诗人描写华山的诗词,让学生初步了解同一主题下不同诗人各异的表达方式。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华山的特征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山及其风景的基本情况。

2. 能够读懂文章,并理解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心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咏华山》。

2. 课文分析: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华山的概况以及作者所描绘的华山秀壮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华山的概况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感知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华山的景色,向学生介绍该地区的概况及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反思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所经历的“登山”经历,并引导学生在情感和心理方面产生共鸣。

2. 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咏华山》的标题,复述文章的主题,并板书《咏华山》四个字,让学生猜测课文与华山有关。

3. 学习(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开启学生对华山的认知。

(老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华山的知名事迹、历史等)(2)阅读: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华山的历史、地理位置、景点等方面的情况。

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感和意境。

(3)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并解释一些第一次遇到的生词和词语,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推导课文的主旨内容。

(4)体验: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爱的风景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巩固(1)思考:让学生思考华山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华山的“咏”点,让学生认为华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2)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十分钟内创作一首咏华山的诗歌,并展示给其他小组欣赏,评选出最佳的三篇诗歌。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华山的情况,写一篇自己的“咏”诗,并画一张描绘华山景色的图画。

六、教学资料及板书设计1. 教学资料:图片、视频、课文等。

2. 板书设计:《咏华山》。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读咏华山》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篇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文,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时,学生将会学习到华山的地理位置、山势特点、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山体特征、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等;•能力目标:能够简单地描述华山及其周边景色,并朗读咏华山的课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增进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山体特征、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并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华山的神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让学生了解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让学生先了解华山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山势特点等。

可以通过《中国大地图》或者互联网地图等资源来帮助学生了解华山的位置和地形。

导入新课1.让学生看一下图片,了解华山的景色。

2.引出课文《读咏华山》,让学生看图片和课文标题,问一下学生觉得这首诗歌是关于什么的,激发学生探究华山的兴趣。

主体活动1.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跟读,然后由老师带领齐读。

2.发掘语言知识:让学生认识自然景色的描绘语言、具象文字和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让学生自己将这些知识点总结在笔记本上。

3.探究华山:通过地图或图册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华山山体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华山周边景色和名胜古迹,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一起思考交流。

4.探究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一下著名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唐玄宗、文天祥等,以及他们与华山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课堂小结通过对《读咏华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华山,探究了自然景色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并增进了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1.自己动手绘制一幅华山的风景画,并写一段自己感受华山之美的小作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1)收集其他关于华山的古诗词,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3.家长参与:
(1)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华山的图片或视频,讨论华山的特色,增进亲子互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华山的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华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意境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峰、插、云、险、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作业安排和设计: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2. 学习生字“华”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 讲读课文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 指名读。

(3) 小结。

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 齐读四、五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华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华山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咏华山》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形式,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咏华山》的复印件。

2.黑板、粉笔。

3.诗歌《咏华山》的配乐。

4.PPT演示文稿(可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问他们是否知道华山。

2.引导学生讨论华山给人的感觉和美,为学习《咏华山》做铺垫。

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咏华山》,请他们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鼓励学生提前想一些与华山相关的词语或形象。

阅读和朗读(20分钟)1.教师逐段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理解的关键点。

2.学生按段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3.分段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

学习诗歌(20分钟)1.学生跟随诗歌的音乐开始朗读《咏华山》的第一段。

2.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体会华山的雄浑壮丽。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每个小组讲述华山的一个特点。

小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华山和《咏华山》的喜爱和感受。

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段短文,描述他们想去华山的理由。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表达的机会和自信心。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是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为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和朗读诗歌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华山的认知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爱。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

WTT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

教学准备: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词华山沿着山顶除了更与齐回首七岁艰难显得咏登山腰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寇准2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

4教师板书:华山(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5学生描红:华6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

教师板书:咏7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

(出示图片、文字)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4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5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6指导朗读第一句。

7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

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

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

8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9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11齐读2 5句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咏华山》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

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

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

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

“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2.汇报交流: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补充或质疑。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练习
1.词语填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词语填空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如“华”、“岳”、“险”等,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2.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中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仿写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首以“咏某山”为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生字词、朗读技巧、诗歌意境等方面的知识点。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美好品质。
3.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熟读课文,背诵诗歌;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华山的画等。
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诗歌意境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攀登华山时的所见所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美景?(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华山的赞美之情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 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与诗不同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能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会写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
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
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写生字(3个)
2.写笔顺。

真与间
3、读背古诗
六、板书
9、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
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
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
应的句子。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自由读
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

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五、板书
9、咏华山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