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25咏华山
咏华山
甫甸小学 魏祖金
huá( 华丽 )
华
huà( 华山 )
说一说:华山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kòu
寇准
咏华山
歌咏 赞美
寇准 北宋政治 家﹑诗人。为人 刚直,因多次直 谏,渐被皇帝重 用。少年时的寇 准,聪明好学, 从书本上学得许 多知识和道理。
sòng
kòu
suì
宋代
啊!华山真高哇!
1、思考:华山怎么样呢?
中心句
“啊!华山真高 哇!”
2、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
华山有2200多米,550层楼那么高。
用“真”说一句话。
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
前前后后 大大小小 来来往往 日日夜夜 ……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他们沿着山 路艰难地爬上 山顶。 啊!华 山真高哇!除 了蓝天,远远 近近的山都在 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 近,山腰间飘 着朵朵白云。
jiān nán
寇准
yāo
七岁
dǐng
艰难
jīn
山腰间
yí n sòng
山顶
zàn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艰难 情不自禁
寇准 山腰间 吟诵
七岁 山顶 称赞
自读要求
•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 • 把句子读通顺,读连 贯。
华山 姓华
中间 时间
参与 与众不同
齐心 对齐
名称 称号
古代 年代
山
岁月 岁数
细读第一自然段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 跟先生去登华山。
这一段告诉我们:古时候,有 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
咏华山《3》
作业: 搜集一些描写华山的古 诗、故事、传说等,读一 读,记一记。
1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除了蓝天, 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 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பைடு நூலகம்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 连点头称赞。
25 咏华山 1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2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 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 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小孩儿情不 自禁地吟诵起来: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4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huà
22.咏华山
sîng dài 宋 代
kîu 寇准
suì 七岁
jiān
山腰间
jiān nán
艰 难
dǐng
山 顶
jīn
yín sîng
chēng zàn
情不自禁
吟 诵
称 赞
宋代
寇准 山腰间 吟诵
七岁 山顶 称赞
艰难 情不自禁
25 咏华山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 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 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小孩儿情不 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知识点导读: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咏华山知识点,快来看看吧~**【原文】**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字词学习】**字:登、高、脚、诗词:山顶、称赞、情不自禁**【重点句子】**1、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2、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huàshānniándàisuìyuè()()()二、在正确的的音节后打“√”。
难lán()顶dǐn()nán()dǐnɡ()**【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uàshānniándàisuìyuè(华山)(年代)(岁月)二、在正确的的音节后打“√”。
难lán()顶dǐn()nán(√)dǐnɡ(√)咏华山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古诗词鉴赏《咏华山》
古诗词鉴赏《咏华山》咏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抬起头。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赏析《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
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咏华山》的全诗大全
《咏华山》的全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华山》的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咏华山》的全诗是什么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咏华山》的全诗是什么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1)收集其他关于华山的古诗词,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3.家长参与:
(1)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华山的图片或视频,讨论华山的特色,增进亲子互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华山的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华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意境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峰、插、云、险、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咏华山》资料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水富县博爱小学吴泽芬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
咏华山古诗解释
咏华山寇准(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抬起头。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赏析:《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干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算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缘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
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這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寬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课件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 感情。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你能找出 与诗句意思相 对应的句子吗? 只有 / 天在上,更无/ 山与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 / 红日近,回首 / 白云低。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chēng zàn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 称 赞。华Fra bibliotek山华 山
华 山
听课文朗读,要求:
1.给课文中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华山到底有多高?是谁咏华 山呢?
我会读 他们 / 沿着山路 / 艰 难地爬上山顶。
这句话 应该怎么读?
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 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如果你现在 站在华山的山顶 上,你会说什么?
你能演一演先生, kòu 夸一夸寇准吗?
华山真美啊! 大家一起来读一 读吧!
我可以把课文背
出来了!你可以吗? 试试吧!
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
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
来。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的教学反思
《咏华山》的教学反思《咏华山》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针对这次研讨的主题:“潜心钻研教材,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把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具体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图画,再造想象,并能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从这节课的备课准备中,我有几下几点收获:1、低年段文本更需要认真研读。
在试教这篇课文时,我把教学中心指向华山的“高”,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教研员指导我要开拓思维,深度挖掘,指导孩子理解出华山不仅仅是高,还很陡峭。
于时,我找到一张关于华山石阶的图片,垂直向上。
利用低年段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启发学生看图理解。
从而感悟出“艰难”这个词语的意味,通过有感情的读表达了出来。
2、要学会巧妙处理重点的段落。
第二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教师提出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需要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第二段的前半部分其实是对诗文的解释,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文字。
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了贴图的形式,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这段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画面,孩子通过读书,思考,贴图,再读,这样的过程自然而然的产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后半部是这首古诗,试教时,我还具体说了其中的重点字的字义,花费力气但效果却不好。
后来在教研员和许多老师的帮助下,我又重新研究了教材,理解到,只有前面做好铺垫,后面孩子才能理解出这首诗,自然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出来。
为了增加趣味性,吟诵时我还让孩子们加上一些动作,配上了一些音乐,力求让孩子入情入境。
《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
《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华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篇1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二、精读二——四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八岁。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形式:开火车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五、小结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练习
1.词语填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词语填空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如“华”、“岳”、“险”等,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2.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中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仿写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仿写一首以“咏某山”为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生字词、朗读技巧、诗歌意境等方面的知识点。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美好品质。
3.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熟读课文,背诵诗歌;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华山的画等。
2.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诗歌意境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攀登华山时的所见所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美景?(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华山的赞美之情的?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咏华山》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
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
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
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
“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一、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板:华山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板:(简笔画)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登华山山路远远近近山腰间艰难情不自禁吟诵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三、精读全文(一)第一自然段:出示图一: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第二自然段: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2、师边画边述:(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①理解:“艰难”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②指导朗读第一句3、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5、出示图二: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6、学习第四、五句(1)指名读(2)说一说句子意思(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5)讨论: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7、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齐读8、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9、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10、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板:(完整课题)咏读题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11、交流(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2)师读诗,生接句(3)指名读诗(4)点拨举头——抬头回首——回头(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三)第三自然段: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四)第四自然段: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认真学习语文)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5、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高”字,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华山的高大雄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本课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读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学情分析
《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
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对他们而言还是能做到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上课时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很多华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
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
2.咏华山(齐读)yǒng咏华huà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3.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1.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容易走神,所以以游戏的方式更
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⑴字音关
①出示生字卡片。
自学生字。
②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③集体朗读、正音。
⑵字形关
①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②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③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⑶写字关
①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②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③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
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
三、自由读课文
1.教师在乐曲的渲染下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
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
教师也
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
2.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标好自然段序号。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读书可以读的更通顺。
3.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再次出示华山更美丽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爬过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座名山——华山,齐读课题。
书空课题。
“咏”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华”是多音字。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直接导课。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指生读,说笔顺,男女生分读比赛,齐读等。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来避免检查的单一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
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看了有什么感觉呀?
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易到难排列问题:谁写的?为什么写?诗是什么意思?)
课文就解答了你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由孩子感兴趣的动画入手,并从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2.课件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关注孩子的差异性,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
3.你解决这些问题了吗?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对呀,同学们说的很好,寇准和先生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以书中语言引导书中语言,去掉繁琐的过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⑴第一句。
为什么能从这句感觉到华山的高呢?找词语:艰难,读出艰难的感受。
总结: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真高哇!
⑵三四句:上台玩贴画游戏,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哪里呢?高不高?
①生如果说贴红日,师问:把红日贴在哪儿?为什么要近点儿?理解“举头红日近”这句诗的意思。
还要贴什么?
②生如果说贴白云,把云贴在哪?(引导理解山腰。
)为什么要
贴在半山腰呢?(理解华山的高!)正像小寇准所说的(师说时放慢语速,期望学生跟着说出):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总结:华山真高哇!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想象,感受华山的高,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③如果你就是小寇准,当你抬起头,(小寇准快抬起头呀!做动作)看到初升的红日离你很近很近,好象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试试看。
)你是什么心情?
④正当你高兴、兴奋的时候,你猛一回头,又发现了朵朵白云低低地飘浮在山腰间,快回头看看!(提醒学生做动作。
)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期望学生不仅说出高、还能说出美。
5.华山如同仙境一般,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再次体会华山的美和高吧!男女生分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小寇准,感受诗人看到华山时高兴、兴奋的心情。
再带着高兴、兴奋的心情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大、美丽。
通过朗读为自己创设情境,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感受。
6. 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么高的华山顶上,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哦,7岁的寇准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出示词语“情不自禁”,指名读。
让我们也像寇准一样,来情不自禁地吟诵《咏华山》吧!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在这种情境之下,孩子很容易吟诵出感情,只是第一
遍不一定熟练,我们可以读两遍。
①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自己试试。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
②联系前文说说古诗是什么意思?
③让我们再来一起赞颂一下华山吧!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7.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真是厉害啊,先生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指生模仿先生读好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孩子和先生产生共鸣,体会先生心情的基础上读好这一段。
三、总结升华
1.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的重要性,为下一步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2.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
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