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72课时)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则。

2. 掌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

3. 理解行政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行政法的定义1.2 行政法的特征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合法性原则2.2 行政合理性原则2.3 行政公开原则3. 行政行为3.1 行政行为的分类3.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3.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4. 行政主体4.1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4.2 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4.3 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5. 行政诉讼5.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5.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行政法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法庭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2. 考试成绩:期末笔试,测试学生对行政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评价:法庭模拟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行政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 法庭模拟器材:法庭模拟活动所需器材。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原则。

2.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内容。

3. 行政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无效、撤销的条件。

3. 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的界定。

七、教学安排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431712课程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法学专业本科教学14门核心课之一。

本课程将全面系统阐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制度,通过本教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分析行政机关的权力与相对人的权利两者关系,从法律角度认识并树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观念,从而深入理解“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两者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

2.树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观念。

3.具有运用该法保护自身权利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能力。

4.了解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行政法的一般原理、行政法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行政诉讼等基本问题。

2.基本理论和方法:全面理解掌握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及其分类、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行政救济的标准与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等基础知识。

重点了解行政组织制度、行政行为组成、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救济、行政诉讼等基本制度。

3.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及相关专业方面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现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要旨,并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注意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加强与学生互动;配合课堂教学布置课外练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08级法学专业)课程编码:学时:64 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一是了解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二是掌握行政行为的种类,为依法行政提供理论指导;三是掌握行政诉讼法的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帮助其他课程的学习。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框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进而熟悉各种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行政法律规范进行诉讼、处理行政纠纷的能力。

为其将来依法行政或者依法维权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法学专业本科教学14门核心课程之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共分十二章。

第一章行政法的概念,包括行政与行政法的含义,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行政法的地位及作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章行政主体,包括行政主体的含义与类型,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行政主体与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行政职权,包括行政职权的含义、特征与类型,行政职权的设定与授予,行政职权的分配、委托和行政协助,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

第四章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行为概述,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章行政程序,包括行政程序概述,行政程序基本原则,行政程序基本制度,行政程序法治化。

第六章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的含义及特征,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行政赔偿的程序,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行政追偿。

第七章行政补偿,包括行政补偿的含义与特征,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条件,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第八章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含义与特征,行政复议的原则与作用,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管辖与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的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法的概念阐述行政法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分析行政法的基本特征1.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介绍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解释各个原则的含义及应用1.3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概述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行政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二章:行政行为2.1 行政行为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行为的含义列举行政行为的种类,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2.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阐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等2.3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分析行政行为无效与撤销的条件和后果讨论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定程序和途径第三章:行政组织与行政人员3.1 行政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行政组织的概念列举我国行政组织的种类,如国务院、地方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3.2 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阐述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行使的职能3.3 行政人员介绍行政人员的概念、资格与职责分析行政人员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第四章: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4.1 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的概念阐述行政许可的性质、特征和适用范围4.2 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分析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程序和期限讨论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监督与法律责任4.3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适用列举行政处罚的种类,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阐述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救济途径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5.1 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诉讼的概念阐述行政诉讼的性质、特征和目的5.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诉讼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5.3 行政诉讼的诉讼参加人介绍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及第三人的概念与资格分析各个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第六章: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6.1 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解释起诉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诉讼的法院及其管辖权6.2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分析开庭审理、证据交换、法庭辩论等环节讨论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律适用与裁判结果6.3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介绍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条件与程序阐述第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与裁判规则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7.1 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与效力列举行政诉讼裁判的种类,如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变更判决等阐述各类裁判的效力与执行前提7.2 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解释执行行政诉讼裁判的程序与主体分析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7.3 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介绍非诉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类型阐述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程序与法律后果第八章:行政复议8.1 行政复议的定义与特征解释行政复议的概念阐述行政复议的性质、特征和目的8.2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分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讨论行政复议排除事项,如抽象行政行为、国家行为等8.3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介绍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与程序阐述受理行政复议的机关及其职责第九章:行政赔偿9.1 行政赔偿的定义与归责原则解释行政赔偿的概念阐述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如违法原则、过错原则等9.2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标准列举行政赔偿的项目,如赔偿金、赔偿物品等阐述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与赔偿方式9.3 行政赔偿的请求与处理介绍行政赔偿请求的条件与程序阐述行政赔偿的处理方式与赔偿决定的上诉途径第十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与发展1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讨论解决适用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概述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实的影响10.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强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法学教育与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讨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的途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难点解析:行政法主体范围的确定,行政法客体的识别,行政法特征的深入理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一、行政法概述
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行政法的分类和内容
3. 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行政机关及其职权
1. 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种类
2.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3. 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责任
三、行政行为及其效力
1.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2. 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3. 行政行为的变更、撤销和确认
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
1. 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
2. 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效力
3.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种类
4.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效力
五、行政合同与行政诉讼
1. 行政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2. 行政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3. 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4. 行政诉讼的特殊程序和效力
六、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
1.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程序
2. 行政裁决的概念和种类
3. 行政裁决的程序和效力
七、行政监察与行政责任追究
1. 行政监察的概念和职责
2. 行政责任追究的概念和程序
3. 行政责任追究的主体和范围
以上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标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标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标准专业必修课学时:60 学分:4适用对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3、课程学时: 总学时60 实验学时:64、学分:45、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6、适用专业:法律事务专业7、开课院/教研室:文化传播学院/法律教研室二、课程性质与地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必修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三大部类之一,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中占有八分之一左右的比重,因而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教学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

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其它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我国行政法学的基本框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具体运用法律知识解决行政管理和行政诉讼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之树立行政法治观念,提高自己的法学知识水平,从而为其将来依法行政或者代理行政诉讼准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总课时60学时,其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行政法学,主要讲授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占40学时;第二部分为行政诉讼法学,主要讲授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占20学时。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庭审旁听和模拟法庭,以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宗旨,着重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在教学应注意:1、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讲授中应选取一些典型的行政案例以方便学生对有关的原理知识的理解。

2、比较教学的方法在讲授行政诉讼法时,应将三大诉讼法程序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讲授,以便同学更能深刻地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课程性质与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课程性质与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证据 第十八章 诉讼程序 第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 与规则 第二十章 行政诉讼的结案 第二十一章 国家赔偿概述 第二十二章 国家赔偿的范围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主体 第二十四章 国家赔偿程序 第二十五章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 算标准
行政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既分析特定的行政法现象的理论和制度,又初步探
索各种行政法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现代行政法的理
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行政法问题的方法,为构建学生完善的法
学知识体系,初步培养学生在行政法治实践中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
三、采用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张树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三、行政争议法
1、争议内容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 2、争议结构 —审查争议者(行政诉讼管辖法院、行政复议机关)
—提起争议者(行政诉讼原告、行政复议申请人) —受到争议者(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3、争议过程 —一般过程(起诉、受理、审理)
—特殊过程(撤诉、缺席判决、合并审理、一审期间被告改变原具 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中对其他争议的处理) 4、争议规则 —证据规则(举证、取证、质证、认证) —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5、争议结果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行政主体 第四章 行政公产 第五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六章 行政立法 第七章 行政许可 第八章 行政处罚 第九章 公务行政 第十章 行政合同 第十一章 行政救济 第十二章 行政复议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讲义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讲义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第一编绪论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行政一、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行政的实质: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行政分为公行政与私行政。

公行政分为国家行政与非国家行政。

国家行政:形式: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具有执行、管理性质的活动。

非国家行政私行政☞行政法调整公行政,国家行政就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二、行政权与公权力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公权力:国家、社团、国际组织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执行的权力。

(1)国家公权力:国家立法权、国家行政权、国家司法权(2)社会公权力(3)国际公权力三、行政与行政国家“行政国”现象:政府自己制定法规与规章,行使“准立法”权;自己裁判自己在管理中发生的纠纷争议,行使“准司法”权。

四、行政与法治国家行政国的产生就是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社会进入行政国后,民主与法治就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1)民主由单纯的人民代表制民主转化为人民代表制民主与人民参与制民主的结合;(2)法治由相对静态的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机制转化为以行政法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为重要补充的新的机制。

一个国家,只有既具有健全完善的控制静态权力的法,又具有健全完善的规范动态行为的法时,才算进入到法治国时代。

第二节行政法一、概念:行政法就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二、内容:调整行政关系行政关系: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能与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1)行政管理关系: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她行政执法组织与人员(3)行政救济关系:行政主体VS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主体(4)内部行政关系:上下级、平行、行政机关——公务员三、实质:控制与规范行政权控制原因:①两重性②联系更直接③膨胀趋势控制途径:①行政组织法——控制其权源②行政程序法——控制其方式③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控制其滥用四、形式:难于制定统一法典第三节行政法学(略)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第一节行政法的法源概述(略)第二节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一、宪法与法律二、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三、行政立法四、条约与协定第三节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一、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理解释二、判例不具法律效力,但经最高院审判委员会审定、登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例具有指导作用三、习惯与惯例习惯调整私法关系,只为实质渊源;惯例调整公法关系,为行政法渊源四、行政法理转换成判例法规范或制定法规范后,便成为判例法或制定法的法源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行政立法、执法,指导行政行为的实施、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学时设计]内容讲授6学时,含课堂讨论1学时。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与课外作业。

[教学目标]本章的基础理论概念是涉及整个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首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因而本章既是本课程学习的一个入门,也是本课程学习的一个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讲授应放慢节奏,结合其他法律部门及现实事例,使学生理解、领会这些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本章的基本内容:行政法的含义及特点、行政法渊源体系及其效力与适用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基本精神、行政法上行政的基本含义与特点、行政法适用的公共行政领域及其范围、行政法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的特殊性、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从而深刻认识并掌握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的规范及其精神。

进而,为顺利学习本课程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学习行政法首先应搞清楚的就是关于“行政”的概念。

(一)一般含义的行政与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就行政的原始意义来说,行政是讲一种组织与管理活动,即一定组织机构基于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就行政的主体与性质来看,行政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也称“公行政”);另一类是指社会组织内部行政或“私行政”。

前者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法律规范授权组织对公共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后者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对其内部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仅限于公共行政而非一般含义的行政,即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目的而设立一定组织机构或者授权某些组织采取法定手段与方式对公共行政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与一般含义的行政在主体、性质、目的、手段等方面都有显着的区别。

(二)公共行政范围之界定行政法上的公共行政是指有了国家职能分工以后,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事务职能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提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提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提纲一、课程性质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设置和运行的部门法,是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通过行政法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行政法制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树立行政法治观念,为将来从事国家行政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为他们从事行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提升他们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补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若干部分。

基本理论主要讲授行政法的概念、原则和历史;行政主体主要讲授行政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行政程序是为保证行政行为的公正性而对行政机关做出行为时的程序性制约:行政行为主要讲授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行政责任主要讲授行政赔偿责任和行政补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补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制度都是对讲授对公民权利提供的救济途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涉及内容多,但课时有限,本课程不能把教材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讲透,所以在讲课过程中一方面选择其中重要问题,结合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另一方面,通过布置阅读作业、思考题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教学时数51学时五、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手段的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尤其对于这门课中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如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等),都要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细致讲解;另一方面,通过布置思考题、阅读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具体来说就是,对于行政职权、行政监督等同学在其他课上已经学习过或将要学习的课程,可以适当安排他们进行材料阅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通过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或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讲解等方式,进一步检验他们自学的成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课程设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课程设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法律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考察的领域。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法律体系以及公共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性质强、内容繁杂,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特开设此课程。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旨在通过教学、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地讲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行政行为的规定及其法律效力;3.行政权利的行使和限制;4.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5.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为日后从事法律工作或公共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行政法概论1.1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1.2 行政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

2. 行政行为的规定及法律效力2.1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2 行政机关的种类和作用;2.3 行政行为的分类;2.4 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3. 行政权利的行使和限制3.1 行政权利的概念和种类;3.2 行政权利的行使程序;3.3 行政权利的限制。

4. 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4.1 行政责任的概念和种类;4.2 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程序;4.3 行政赔偿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5. 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和相关规定5.1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种类;5.2 行政诉讼的程序和程序中的证据的运用;5.3 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形式,每周以理论课为主,每月至少一次实践教学。

理论课主要以讲授教材、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为主。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到法院等相关机构实习、实地考察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理论知识。

五、课程评分本课程主要采用考试+论文形式评分,考试占60%,论文占40%。

其中,考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论文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调整对象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门法的关系1.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定义与特征行政法调整对象: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行政法与宪法、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门法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基本原则等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法的规定和原理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基本原则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2.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了解行政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效力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违法责任2.2 教学内容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行为的种类: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政行为的违法责任:行政赔偿责任、行政追偿责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效力等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和违法责任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效力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行政程序法3.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掌握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内容:听证程序、行政决定程序、行政诉讼程序了解行政程序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3.2 教学内容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听证程序: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的组织程序、听证的结果行政决定程序:审查程序、决定程序、送达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起诉与受理、审理与判决、执行与上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听证程序、行政决定程序等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程序法的应用和意义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听证程序、行政决定程序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程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行政诉讼法4.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诉讼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了解行政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及其法律效力理解行政诉讼法的意义和作用4.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排除范围行政诉讼法的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行政诉讼程序:起诉与受理、审理与判决、执行与上诉行政诉讼法的意义和作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促进法治建设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政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诉讼程序和法律效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章: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判决5.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和方法掌握行政案件判决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了解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和上诉程序5.2 教学内容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有利于原告原则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方法第六章: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方法6.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理解法律解释在行政案件中的作用和限制了解行政案件中法律适用的实践中的具体操作6.2 教学内容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一般方法:文义解释、立法意图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特殊方法:客观目的解释、主观目的解释、比较解释、类推解释法律解释在行政案件中的作用和限制:尊重立法机关的立法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适用在行政案件中的实际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法律适用在行政案件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行政案件判决的种类和适用条件7.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案件判决的种类:确认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赔偿判决理解各种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了解行政案件判决的灵活性和复杂性7.2 教学内容确认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不成立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不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履行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行政不作为违法、行政不作为不当、行政不作为程序违法变更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不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赔偿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行政行为违法、行政行为不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导致损害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案件判决的种类、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案件判决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案件判决的种类、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案件判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和上诉程序8.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程序和执行措施掌握行政案件上诉的条件和程序了解行政案件判决执行和上诉程序中的期限和时效8.2 教学内容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程序:判决的送达、执行的开始、执行的终结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措施: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强制执行行政案件上诉的条件和程序:上诉的主体、上诉的期限、上诉的受理行政案件判决执行和上诉程序中的期限和时效:上诉期限、执行期限、时效的中断和延长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程序、执行措施、上诉的条件和程序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案件判决执行和上诉程序的实践操作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案件判决的执行程序、执行措施、上诉的条件和程序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案件判决执行和上诉程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与监督9.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措施掌握行政案件判决的监督机制了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的意义和作用9.2 教学内容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措施:撤销判决、变更判决、履行判决、赔偿判决行政案件判决的监督机制: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法院的监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法治建设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途径、救济措施、监督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的实际应用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第十章:行政案件判决的救济与监督的意义和作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公民、行政机关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了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10.2 教学内容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公民的意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公民法治意识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行政机关的意义: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法治建设的意义:维护法律权威、促进法治进步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案例分析、社会影响评估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公民、行政机关和法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的实际应用和效果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对公民、行政机关和法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案件判决救济与监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1.1 教学目标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基本原则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基本原则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重要性11.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平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基本原则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的具体运用:案例分析、法律适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原则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的具体运用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二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背景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发展阶段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12.2 教学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背景: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法治建设需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发展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促进法治进步、保障公民权益、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主要发展阶段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主要发展阶段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三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未来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13.2 教学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法治环境、行政权力、公民权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司法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等问题案例分析: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四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14.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与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历史发展、未来发展以及教学与研究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LA315
2、课程名称(中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名称(英文):Unfair Competition Law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民法原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
5、面向对象:知识产权法本科
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竞争法教程》邵建东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反不正当竞争案例实录与解析精要》叶必丰、徐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主要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知识产权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由竞争法理论和制度(6学时)与各种不正当行为(30学时)两个部分组成组成,是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内容,掌握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技术方法,进而提高法学整体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供参考的学时要求)。

第一章竞争法总论(2)
1.竞争法的产生及其原因
2.竞争法的发展及趋势
3.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4.竞争法的地位与作用
5.我国竞争法的产生与现状
要求:理解竞争和竞争法的概念,了解竞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掌
握竞争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论(2)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特征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和司法
要求:掌握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特性;熟练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相关部门发的关系。

第三章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构成(2)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
3. 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
要求:在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熟练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危害。

第四章擅自使用他人商业标记行为(2)
1. 擅自使用他人商业标记行为概述
2.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3.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4. 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
5.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和伪造产地
要求:理解擅自使用他人商业标记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
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五章商业贿赂行为(2)
1.商业贿赂概述
2.商业贿赂的性质
3.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4.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5.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六章虚假广告行为(2)
1.虚假广告概述
2.禁止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定
3.虚假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
4.虚假广告的构成要件
5.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虚假广告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七章侵犯商业秘密行为(2)
1.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概述
2.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和种类
3.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4.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八章诋毁商誉行为(2)
1.商誉及诋毁商誉行为概述
2.诋毁商誉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3.诋毁商誉行为的构成要件
4.诋毁商誉行为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诋毁商誉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九章行政监督(自学)
行政监督的概述
第九章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2)
1. 有奖销售概述
2. 有奖销售的利弊分析
3. 违法的有奖销售行为
4. 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章低价倾销行为(2)
1.低价倾销行为概述
2.禁止低价倾销行为的理由
3.低价倾销行为的构成要件
4.禁止低价倾销原则的例外
5. 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低价倾销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一章搭售行为(2)
1.搭售行为概述
2.搭售行为的构成要件
3.搭售行为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搭售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二章串通投标行为(2)
1.串通投标行为的一般原理
2.串通投标行为的构成要件
3.串通投标行为的法律责任
要求:理解串通投标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三章公用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2)
1.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2.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3.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4.有效制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对策
要求:理解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四章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2)
1.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2.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3.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4.反垄断法应当规范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五章横向限制竞争行为(2)
1.横向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2.卡特尔禁止原则及其内容
3.卡特尔例外
4.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及立法建议
要求:理解横向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六章纵向限制竞争行为(2)
1.纵向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2.纵向价格限制行为
3.纵向非价格限制行为
4.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及立法建议
要求:理解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七章企业合并行为(2)
1.企业合并概述
2.企业合并的事实构成
3.企业合并监控制度
4.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及立法建议
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十八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2)
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概述
2.市场支配地位及其认定
3.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4.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及立法建议
要求:理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概念、分类、成立要件等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撰写人:许多奇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