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一、进入问题情景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的应试倾向已使学生形成一种保守心态,习惯于某一种固定模式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惰性与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语文学习缺少活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提问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因此,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提问?教育家德尼·帕墨·伍尔夫在《发问的艺术》中指出提问有四种形式:(1)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超越既得的信息,寻求新的信息;(2)解释性问题,要求学生理解信息或观点的意义;(3)迁移性问题,激发学生拓宽思路,引导学生把先前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4)假设性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反馈并综合信息,提出具有预见性的思维问题。
综合伍尔夫关于提问的方法,就可以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提出有价值的可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学到知识,关键还开启了学生质疑的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仅以《归去来兮辞》为例作一下说明。
教学前,笔者让学生提出对此文最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然后与学生商榷后形成了五个研究问题:1.理清感情脉络,探寻背诵捷径。
2.改写课文成一首现代抒情诗。
3.了解陶渊明生平经历及生活的社会背景。
4.搜集陶渊明诗文,领会其创作风格。
5.透过陶渊明探究中国古代文人“归隐情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
浅谈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感动
范静岩 .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 中学
感动 是一 种深 化 了的情 感体 验 ,是一种 较 为强 烈的 心动 感觉 。语 文课 堂是文本、教师、学生多向合作的主阵地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成“ 人” 教育 的大 舞 台。如 果文 本与 教师 和学 生 的生活 体验 撞击 出火 花 ,就会 获得 很 多 感动 。拥 有感 动 的语文 课堂 是生 动活 泼 的,拥 有感 动 的语文 教学 .是 极富 效率 的 。教学过 程 中 ,教 师应 该重视 文 本中 感动情 感 的开发 。
河北
保定
0 7 1 1 0 0)
首先,我们需要乐于思考的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能够以自己 生活的广泛和学习的深度,带领学生学会思考,用 自己的对生命的热情感 染着学生。其实,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 了什 么 ,而在 于 教师 本身 是什 么样 的人 。其 实,面 对 经典文 本 ,老师 不必 花太 多 的技 巧 ,只要 把学 生带 进文 本的 世界 ,他们 就 会被 吸 引,就会 产 生 多种奇妙的阅读快感。传统的课堂教学,似乎少了我们最最原始的阅读。 多 读 ,一遍 一遍 的读 ,慢 慢从 中领 悟精 髓 ,然后 教师 稍加 点拨 即可 。人 与 人之 间微妙 的心 灵相 通 ,是超 越语 言 的。 同样 ,教育 对心 灵 的滋 养 ,也 是 超越 技 巧的— — 太 多的技 巧 是教育 大打 折 扣的“ 根源 ” 。直接 的 带领学 生 去 读 伟大 的作 品 ,让他 们 自己直 接去 经历 最美 好 的事物 ,这 是教 育所 能给 予 学生的一种最美妙的“ 高峰体验” 。 请 设想 一下 ,如 果你 是学 生 , 当你 发现 面前 的老 师还 是一 位诗 人 的时 候 ,你 会作 何感 想 ?你 也许和 老 师之 间默默 地发 生 了心灵 的交 流吧 ,沉 眠 于 你心 底 的那 点对文 学 的热爱 的种 子也 许被 催醒 了吧 。总之 ,你或 许突 然 觉得,自己与老师、与语文 ( 文学)建立了某种令人激动的精神联系。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 ,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 ,都是文学,文化的 魅力在 自然流淌,因而对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教育磁力。“ 腹有诗书气 自 华” ,这是 一个 语文 老师恒 久不 衰 的精神 吸 引力 ,也是 一个语 文老师 所 能拥 有 的最 好 的教育 气质 。 其次 ,我们 需 要创 设一 个环 境 。即通过 一些 能激 发 学生 兴趣 的活 动 , 让 学 生真 正 的焕 发 生命 的灵气 和 人性 的活 力 ,从 而 真正 的激起 学 生思 维 的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一、界定: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
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
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二、主要内容: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三、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在语文学科中,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提出一个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独立撰写文稿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一、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独立撰写文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提升学生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二、方案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在每个学期开始前,由语文教师确定一些相关主题或问题,并从教材和社会热点中选取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研究探讨。
2. 组织学生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进行组合。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和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3. 研究性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问题或主题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自行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来深入了解问题。
4. 学生提出初步观点与分析学生小组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彼此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辩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辨能力。
5.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每个小组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研究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引用、观点的阐述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他们提高文稿的逻辑和表达能力。
6. 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小组在班级中进行报告展示,让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
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从其他小组的研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7. 总结和反思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摘要: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纷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语文课堂和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质疑、求证、交流、体验,努力寻求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精神和语文素养的自我建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1、引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养成,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1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1.1激发和培养兴趣应从展示语文的美入手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人类语言文字的瑰宝。
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精神,它的伟大神奇令世人惊叹。
教师要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以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去激发和感染学生,使之内心的智慧、思考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等逐渐激发出来。
同时,教师再给予学生的语文实践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入语文学习,与文中的主角同悲同喜,同挣扎共命运,定能够达到“我”与语文融为一体的状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冲动。
2.1.2培养兴趣要让“情”贯穿语文课的始末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
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尽管也有表象运动和抽象思维,但决不能离开情感活动,而情感活动往往对作品成败至关重要。
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2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薄弱之处通常还是比较明确的,他们可以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寻找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从而制订出符合自己成长需求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语文学习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施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开展实践和总结成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一个积极、开放和鼓励探索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和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资源和实验室等,让学生能够广泛获取信息和进行实践。
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观察实践和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然后,他们需要学会筛选、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提取有用的内容,并与自己的观点和研究问题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如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此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最后,评价和反思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其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性学习
从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点,再上升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步,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首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意。
这道题目表面看起来是提供三个材料让考生探究。
第二步,分析材料,提炼要点。
(找出材料的个性)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我们首先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材料中提炼出主要的信息要点。
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
第三步,整合要点,筛选信息(提炼材料的共性)。
在分析四个材料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的点加以合并把不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
第四步,提炼观点,归纳结果。
提炼材料的共性之后,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概括归纳,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要凝练简洁明了。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的语文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发现的能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水平。
二、方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水平,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方案内容1.研究项目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同的研究项目。
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解读、语言文字发展史、文学流派研究等方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每个项目需要3-5人组成小组。
2.研究过程(1)明确研究问题:小组成员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或主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资料收集与整理:小组成员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实证调查:根据研究问题,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4)数据分析与归纳:小组成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结论。
(5)报告撰写:小组成员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撰写,包括摘要、目录、正文等部分。
(6)展示与交流: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班级展示、学校报告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3.教师指导与评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研究报告撰写和展示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
四、方案实施1.项目选择: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项目,并组成小组。
2.研究过程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实证调查等各个环节的操作。
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研究指导课,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摘要: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过程指导、探究实质三方面的泛化问题。
要有效解决探究性学习泛化的问题,应从语文课程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探讨疑点和难点,重探究更重展示,留白中不断深入,有所发现和创造”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实施更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实施有效探究性学习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探究教学。
探究性学习主要来自西方20世纪的现代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学问中心课程,布鲁纳大力提倡发现教学,强调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学问中心课程改革运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哪一个设计中,都包含‘学问结构’与‘探究—发现方式’。
同一时期,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学习”的概念,强调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了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
尽管学派有异,但发现、探究过程和创造性为探究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这些学派的共识。
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学派相继提出探究性学习,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学习方式的革命性要求。
但以上界定不完全适用于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比理科更复杂,更难操作,因为理科创设的情境、问题指向明确而集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往往具有一致性。
而文本是多元的,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课堂又是动态生成的,这往往导致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教师预设的问题不一致。
文本的多向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实施探究教学的复杂性。
以下就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探究内容的泛化为迎合新理念,不少教师言必称探究,每节课都有探究,每项学习内容都要进行探究,如果哪节课没和探究联系似乎就是“传统”的。
如一位语文教师一学期的教学设计90%以上都写着自主探究法或小组合作探究法,但究竟有多少内容确实需要探究,又有多少环节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呢?作品中那些确定性因素是不适合探究的。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为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各有优势。
语文a4探究型学习活动计划
语文a4探究型学习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语文A4课程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本次学习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内容1. 主题:古诗文赏析及现代作品对比2. 内容:1)选取数首经典古诗文进行赏析,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生智慧。
2)选取与古诗文主题相关的多篇现代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古今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流程1.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1)确定学习主题和选取的古诗文和现代作品。
2)准备相关资料和教学资源,包括古诗文赏析材料和现代作品选读材料。
2. 第二阶段:导入与启发1)通过展示古诗文的相关图片、音频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对古诗文的影响和传承。
3. 第三阶段:赏析古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赏析选取的古诗文,分析其诗意与情感,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 第四阶段:对比分析现代作品1)学生阅读选取的现代作品,辨析与古诗文的异同之处,并进行情感与主题的对比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展示形式,通过PPT、展板等方式呈现现代作品的赏析与对比分析。
5. 第五阶段:小结与分享1)教师总结本次探究活动的收获和成果,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2)学生进行班级分享,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分享个人的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亮点1. 探究型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和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2. 古今对比:通过赏析古诗文和现代作品,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了解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创新。
3.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活动效果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2. 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试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
试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作者:覃荫海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9期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品质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以信息处理为中心,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养成逻辑推论的习惯;加强自我定位,提高自信度。
现在从处理文本信息的角度,结合阅读教学实际,试谈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获取文本信息,确立研究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目标既有一定的联系,都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又有较大差别,它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有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首先就要选择研究对象,确立研究课题。
这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研究的关键环节。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其中包括品读文章,查阅资料,质疑提问等。
传统语文学习是以课内为主导,以课文为基石,立足于大纲,加强拓展延伸,搞好内外衔接。
研究性学习也应如此,要确立研究课题,必须以课文为依托,在质疑与交叉思维的基础上,作横向或纵向的发展。
所以获取信息是关键,没有文本信息的研究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品读文章,获取基本信息当接触到一篇新文章,我们总是通读全文,在解决字词音、形、义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总体理解文意。
比如通读《荷塘月色》后,要基本明确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要基本把握作者由“不宁静”到“宁静” 再到“不宁静” 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这一环节,要求快速阅读,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
其次是对重点语段做集中阅读或分类阅读。
重点语段一般指信息含量最丰富的、作者浓墨重彩的,读者最易产生共鸣的语段。
语文探究学习实施方案
《语文探究性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决定》还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要实现上述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于推进这样一种学习方式”。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选择了“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开展研究,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
二、课题确立的依据⒈理论依据“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组织“罗马俱乐部”曾经在《学无止境》研究报告中强调:“以创新的学习来取代维持性的学习”,“以参与性的学习来取代被动式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摘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改“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选准“探究”阵地和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争取主管领导的支持等方面的突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05-01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中学探究式学习,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最终达到学生自由质疑、合力释疑、充分表达的一种尝试活动。
教育本身是一个探究过程。
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教学与结论式教学比较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呢?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而创新离不开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研究必要的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现在中考模式以其基础性、能力性、整合性、实践性的强力冲击波,全方位介入中学教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考试方式本身,而在于对中学素质教育推动和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根本。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探究氛围。
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开启 了学 生质 疑 的 思 维 .形 成独 立 思 考 的学 习习 心灵 相互 沟 通 . 和课 文 的 内容 发生 共 鸣 , 从而 以 寻
猫 。 郑 移性 问题 。 激发 学 生 拓宽 思 路 , 引导 学 生 把先 前 所 振铎 的散 文《 》 引导 探讨 “ 振 铎 写猫 的技 巧 及 学 的知 识灵 活地 运 用 到新 的情境 中 ;4 ( )假设 性 问 文学大 家们 描摹小 动 物 的妙笔 范例 ” 。教学 汪 曾祺
该 阶段 的 主要任务 是发 现 问题 。
长期 以来 的 应试 倾 向已 使学 生 形 成一 种 保 守 盎然 , 据 自己实 际 及 资料 量 , 根 自主选 择 , 定 目 锁
心态 。 习惯 于某 一种 固定模 式 的学 习。在 语文 教学 标 。随后 , 在众 多 的教辅 资料及 网上信 息 的帮助下 。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 江苏省通 州市 刘桥 中学 王 志军
语文 研 究性 学 习是 当前 的语 文教 学 改 革 中 的 兴 趣的 问题有 哪些 . 然后 与学 生商 榷后形 成 了五个
一
种新 的教学模 式 。 究性学 习是 指学 生在教 师指 研究 问题 : 研 1理清感 情脉 络 。 . 探寻 背诵 捷径 。 2改写课 文成 一首 现代抒 情诗 。 .
流 阶段
一
4搜 集 陶渊 明诗 文 。 . 领会 其创作 风格 。 5透 过 陶渊明探究 中国古代 文人 “ 隐情怀 ” . 归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型学习的过程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纲要: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近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类方式能使学生建立自己知识系统,培育学生多种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课效率。
重点词:语文教课研究性学习过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这句话的话中有话是说,语文就是生活。
由于语文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也到处有语文。
所以语文学习不该只逗留在讲堂上,对生活的感悟、经验的累积、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哪同样都与语文亲密有关。
教材的编写者们为我们安排了专题研究活动,就是要让我们经过活动,一方面稳固本教材所学的知识,一方面学会把这些知识迁徙运用到实践中去。
但是,很多语文老师不屑于展开专题活动,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也不重视这些基本素质的培育,认为只需学习成绩好就行,却不知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这些都有关系。
那么,在语文教课活动中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它的过程又是如何的呢?下边,我说说自己在教课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爱恩斯坦以前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倡始阶段,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
专题性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倡始运作的:1、从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
综合性学习拥有跨学科的特色,除了波及初中各科课程的知识外,还包含自然科学、生活经验等知识,它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余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整合状态出现。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不一样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如学完课文《狼》,学习时学生在认识狼的习惯,感觉狼的智慧后,自但是然地提出疑问:狼属于什么动物?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今日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如何?人们对狼的态度能够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学生就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商讨。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语文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项目提出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项目实施步骤1. 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与语文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现代作家作品、古代诗词、文言文阅读等。
2. 阶段一:主题研究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资源收集与自己选定的主题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并形成一份小组讨论报告。
3. 阶段二:论文撰写学生根据阶段一的资料和讨论成果,撰写一篇关于选定主题的论文。
论文的要求可以包括主题的背景介绍、相关文献的综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以及对于该主题的未来研究方向等。
4. 阶段三: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撰写的论文进行展示,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问询。
通过展示和评价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阶段四:反思与总结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回顾整个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对于未来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三、项目评价方式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方式包括:1. 论文评价根据学生撰写的论文内容和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和打分。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论文的逻辑性、文献综述的完整性、观点的新颖性和分析的合理性等。
2. 展示评价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和表现,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展示的清晰度、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服力等。
3. 反思总结学生的反思总结内容将被评价和考察,以了解他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实施方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实施方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大纲”要求的。
二、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二)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寻找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改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摘要】:201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途径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出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其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和谐发展、倡导主体探究,切身体验,勇于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我认为在语文这一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课堂教育观念,实施新的教学行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向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
关注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事物,并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改革,至关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而研究性学习否定了这一观念,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做事,而不是老师为他们做事。
探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是它跟传统的教学不同的地方。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促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二、改进教法和学法,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学习方式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
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这实际上就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是要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实施探究性学习。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因为它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好探究性学习呢?它又有哪些流程呢?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实践,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环节,与各位同仁作简要的交流:
一、课前资源准备流程
探究性学习要求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去寻求资料。
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目前已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丰富的资源:
1、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
一方面包括实验室、阅览室、教室、操场等物质方面的资源;另一方面包括各学科教师等人力资源。
2、不断开拓社会资源。
学生家长就是很好的社会资源之一,他们愿意也能够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孩子。
另外电视的普及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的脉动和变迁,许多电视节目,例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电影博览》等,对于中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实践能力的获得,知识与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作为信息时代标志的网络,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有力助手。
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相关的教育网站。
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料网,网上语文课堂等优秀网站。
并利用这些网站查找相关的资料。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语文同行加强联系,共同合作,交换心得,互通有无,帮助自己更新思想,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课堂教学流程
1、朗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朗读感知文本,是探究性学习中阅读的起始环节。
通过朗读感知文本,使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体会语言的魅力,行成语文能力。
正如古人所说:“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
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就会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行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言规则,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而不是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简单地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去思考。
那样会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应加以鼓励。
2、揣摩质疑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的艺术创作,带有多重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文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等)。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质疑探究的时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认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从自己的视角,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大胆质疑,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体味自己独特的感受。
例如学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就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有的学生认为搬家会更好,还有的学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应该对太行、王屋二山进行开发利用,让它们造福于子孙后代。
这些问题就引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怀疑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意识。
3、探究讨论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能用同样的形式去解决,老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也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一种表现。
(1)对于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学探究。
对于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原著、作品出处、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等,过去一般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探究性学习,将这部分内容,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探究,上课时,由学生介绍有关知识,其他学生作补充。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课前让学生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结果学生将小学、初中、高中有关鲁迅的全部作品都搜集出来,有的还通过网络查到了鲁迅的故事。
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印象深,记得牢,提高了自学能力,扩大了阅读范围。
(2)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采用小主持人形式。
第一步,主持人在课前收集同学们质疑的问题,选出教容易的问题。
第二步,上课时,由主持人组织学生共同探究解答。
第三步,由主持人(或在老师帮助下)总结归纳作出点评。
这种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领地”,老师则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指导者。
(3)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小组合作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的一些问题,有的难度教大,老师先不必费尽心思去讲解,可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教师可根据情况纠正总结。
这样,学生既动脑又动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你会发现会有一个个小先生诞生。
4、迁移拓展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活动。
如知识抢答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或编写表演课本剧;或现场采访、欣赏经典影片……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热情。
三、课外探究流程
1、探究一些在课堂上还未解决而又富有创意的问题。
学生的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经教师点拨,一时又难以解决,又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这类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外去进行探究,最后将课题的研究结果书面形式写出来。
既研究了问题,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2、成立若干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感兴趣的语文知识。
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很高,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如:现代文学兴趣小组、古诗文兴趣小组、外国文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探究一些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并定期作汇报和成果展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习方式的严重束缚,也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实施的一般流程,我们教师可以从课前、课堂和课外三个方面去把握,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平台,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人,享受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学好语文课程,成长为新一代富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