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中的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怎样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发现语文现象、掌握语文规律、获取语文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从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在起始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确定得大一点,深一点。

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有心人,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师生瞬间的思想火花求疑、求真,从而找到新的课题。

笔者在试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发挥,真正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也能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也是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计划进行的,只有按照科学的体系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在整个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要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并且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更多的提升。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探究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问题的质量高也能大大加强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提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时有更多的热情,也能使学生对问题探究地更加深入,从而理解地也就更加深入。

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还是教师的提问,只有提出有深度、有内容的问题,才能把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它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

具体的说是指教学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实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丢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努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尝试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习活动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要组织学生带着探究的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地进行研探究性学习,必须要营造一种体现自主开发性、时空开放性、活动多样性、交流多向性和探究深入性的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或用悬念创设情景,或用音乐创设情境,或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或用预习思考创设情境,往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探究性学习获取真知。

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姊妹篇,人物塑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在教《孔乙己》时,将孔乙己和范进角色互换,设计了几个富有探究性的思考题;范进看了中举报贴,一时惊喜得疯了,如果孔乙己看了中举报贴他会如何?张乡绅拜见范进称是“亲切的世弟兄”,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推想孔乙己中举了他的遭遇会怎样;范进中举是悲还是喜?孔乙己悲惨的命运是不是因为没中举?这几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乐于研究、认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通过一番据理力争,学生们见仁见智,思维趋向深刻。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公认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症结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还未完全转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来,对探究性学习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不够。

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群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呆板、沉闷。

2.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中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5.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只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6.在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

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7.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

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得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浅论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

浅论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
气氛 。
果 ,即学 生通过 比较其他 可能 的解释来 评价 自己的解释 。五是检 验 结果 ,即学生要 交流 和论证他 们所 提 出的解释 。 二 、探 究性 学习方法 的演绎 1 .初 步探 究 ,从 整体 上初 步感 知课 文 ,主要探 究一些 基础 知识 . 字词类 及文章 的大概 内容 。一 般在初 读课 文时 ,学生 总 如 会 遇到一些 不会读 、不会 写 、不 懂意思 或意 思 比较 模糊 的字词 。 这 时可要求 他们 自己动手 动脑 , 清字词 障碍 ,这样 做 ,比教师 扫 灌 给学生 而学生死 背下来 印象要 深刻得 多 。 这样做 的另外 一个好 处是 针对性 更强 了 , 为学生掌 握字词 的水 平参差 不齐 , 因 甚至喜 好 的查找工 具也不 尽相 同。现在 的许 多学生拥 有 电子辞典 , 与传 统 的l具 书相 比,电子辞典 的优 越性较 多 ,可 以允许 同学 们 自己 T 选择 ,以增 加他们 的学 习兴 趣 。然后根 据不 同的问题 进行 不同 的 探究 。以记叙 文为例 , 应从 记叙 的要素 、记叙 的顺 序 、语 言的运 用 等方面人 手来探究 文章 记叙 了什么人 、 么事 、 么景 ,及其 什 什 与 中心 的关 系 ,记叙 的顺序是 怎样 的等等 。总 之 ,这一步 就是让 学 生初步接 受 、感染 , 增强 学习文 章的 兴趣 。在该 阶段教 师的 主 要 角色是学 生学 习的促进 者和引 导者 , 重在 启发 , 在引导 , 贵 妙 在 点拨 , 在如何 帮助学生 设计 正确 的学习线 路 , 择正确 的学 巧 选 习方 法 ,让学生 在课堂 中始终处 于一 种积极 、活泼 、兴奋 、探究
生 学会 探 究的 方法 ,养 成 良好 的 习惯 ,从 而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

初中语文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分激活 学生 的思维 , 尤其 是创造 性思 维 , 进 “ 促 探究 性 学习” 向纵深发展 , 离不开课堂讨 论和课堂辩 论 。要做 到这一点 , 首先就要求 教师真正作 到“ 精讲 ”学生 已理 , 解 的果断不讲 , 不是教 学重点 的不讲 或少讲 ; 能面面 不 俱到, 不能全面开花 , 也不能不动脑筋 地把教参上 的东 西和盘端 给学 生。而应 当鼓励学生认真思索 , 鼓励他们 质疑问难地探索 , 帮助 学生克服思维惰 性 , 帮助学生 摆 脱 只信 书 、 只信教师 的思维 桎梏 。引导学生不 仅从 常规 常式上 去生疑 ,也从非 常规常式上去 生疑 ,教会学生 思 。并通 过和别人交流激 活思维 , 开思维的 “ 解 死结 ” , 进发创造 的火花 , 发展创新能力 。其次 , 要改变备课 、 授 课 的方式 , 教学 目的” 把“ 改成 “ 习 目的”从 学生学 习 学 , 的角度详尽 写 出每课所 需达 到的知识 、 力 、 能 情感 、 创 造等方 面的 目标 。 从授课上 , 留给学 生学 习活动 的空 应 间 、 间。假 如可能的话 , 篇课 文都要提供 给学生讨 时 每 论 的话 题 , 让学 生 思索 和探索 , 拓宽 他们 的思路 , 行 进 多角度 的思维 。 话题可 以是学生质疑提 出的新 问题 , 可 以是课文 中有 争议 的新 问题 ,也 可以是对课 文的评述 性新问题等等 。 时教师 的任务是为学生 的讨论 、 这 辩论 获得预期 的效果提供 帮助和指导 , 引导学生把 “ 探究 性
如在教授《 死海不死 》 , 时 一开 篇就让学 生思索 : 题
目中两个 “ 是什么意思? 死” 不死 ” 死” “ 和“ 矛盾 吗? 文末 又说 ,死海真 的要 死了” 这个 “ ” “ , 死 又是指 什么?这一 番提 问, 很好地激 发了学生对课 文的兴趣 , 他们急切地 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 , 当学生理解 了“ ” 死 的三个不 同 含 义时 , 也把握 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 本来一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
二、 创 设 特 定 的情 境 , 激 活 学 生 自主 探 究 的 思 维
学 生 在 每 学 习 一 个新 的 知识 点 时 ,教 师 都 要 设 置一个恰 当的情境 , 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情境 中 , 让学 生体会到学 习是解决一切问题 的最佳方法 ,只有学 习 才 能有 所 收 获 。 在 这 样 的情 况 下 , 学 生 就会 自己去 自主探究 , 就会要想 、 敢想 , 要问 、 敢问 , 想说 、 敢说 , 诱发学生 的探究意识 , 激活他们探究的思维。
中语 文教 学 中运 用 呢?

量。 学 生 基 础 知识 的积 累 , 是 为 了让 学 生 拥 有 持久 的 阅读 前 景 , 娴 熟 自如 地 运 用 多种 启 发 方 式 , 让 学生 自 始至终都能保持思维新鲜感 ,这样就能促使 学生探 究性思维 的形成 , 再选择恰 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启发 , 相信一定可 以获得最佳的思维效果 。
盾 其 实合 理 的地 方 ,教 师 要 引 导 学生 围绕 矛 盾 敢 于 大胆质疑 , 这 也 是 寻 找 探究 切 入 点 的方 法 之 一 。 有时语文课文 的有 些语句具有 一定模糊性 , 教 师可 以引导学 生抓住文本 中的模糊点去思考 、去探 究, 敢 于直 抒 己见 。 那 么 如何 让 学 生 理 解课 文 中 的 中 心句 、 重点段落 , 这 也 是 语 文教 学 过 程 中 的重 点 , 同 时也是难点。在这里语文教师可 以鼓励学 生对这些
市上 , 让 它 和 同类 聚 聚 。安 恩 老妇 人 关 爱 动 物 , 视 它 与 自己 以同 等 生命 , 这 种举 动挺 让 人 感 动 。 为 什 么安 恩 老 妇 人 能 如 此 善 待动 物 ?从 中可 以 看 到安 恩 老 妇 人身上具有哪些优 秀品质 ?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人与 动物和谐相处 , 从安恩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可 以让 学 生 带 着 疑 问 去思 考 、 去探究。 有时一个问题我们从不 同角度去思考 ,所产生 的答案也不相 同。语文教师在教学 中还可以提供几 种可 选 择 的答 案 ,让 学 生觉 得 不 知 道 该 选 择 何 种 答 案才好 , 从而来激 活学生 的探究性思维。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谈摘要: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坚持主体性和合作性原则,强调过程和方法,循序渐进,冲破课内外限制,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原则;开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切实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本人依据新课程精神并结合探究性学习实践过程归结出几个基本原则,具体如下:一、坚持主体性和合作性原则,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诗两首》时,老师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应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可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

这样的引导,既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又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从而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屈从感、自卑感,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才能激发学生研究和创造的潜能,才能促成他们更好地合作与交流,锻造他们的人格。

二、强调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对文本提问和质疑将是一种好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浅析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02/2018浅析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郭庆念(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摘要】通过多年来的学习研究和探索,语文组成员在教学中借鉴好的教学经验的同时立志创新、大胆改革,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一、教师要做探究性学习的推进者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业务素质,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要有扎实而开放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理念,掌握丰富的前瞻性知识,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去指导学生学习。

探究性学习活动决非信马由缰、放任不管,教师必须立足于基本问题的牢牢把握,以开放的意识和开阔的视野,把基本理论与创新相结合,放得开,收得拢,游刃有余地驾驭学习过程。

教师的研究态度、方法、思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二、教师要提供恰当的材料,设计问题情境中学生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这是探究活动的起源。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在公认的事实中,在已有的解释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创设问题的情境。

创设情境的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疑点进行鉴别,对误点进行更正,对疵点进行解析,从而表达自己的正确见解。

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才能转化为探究的过程。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提供令学生感到好笑和深思的问题,或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进行研究问题的热情。

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作为“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1.比较和模仿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探究始于模仿。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摘要] 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创新教学课题筛选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

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意义:1.探究性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多半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被动地训练和作业,其主动精神受到压抑和限制,创造精神受到禁锢和扼杀。

探究性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2.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言、语文的人文精神,既能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能力。

3.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而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就意味着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体参与。

1.重过程。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利”的制作成品,学习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新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发现,有所创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语文 教学 不只 是技 能 的传授 ,更 是生 命 的对话 。 由此而 知 ,语文 课堂 应该 是诗 意与 感动 的课 堂 ,语文 教 师应 当是诗 人 ,带给 学生 一个 诗意 的画 卷 ,指 导学生 诗意 的生 活、 思考 。 如何 做到 这些 ,如何 让我 们 的高 中语 文课 堂充 满感 动呢 ?

浅谈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感动
范静岩 .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 中学
感动 是一 种深 化 了的情 感体 验 ,是一种 较 为强 烈的 心动 感觉 。语 文课 堂是文本、教师、学生多向合作的主阵地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成“ 人” 教育 的大 舞 台。如 果文 本与 教师 和学 生 的生活 体验 撞击 出火 花 ,就会 获得 很 多 感动 。拥 有感 动 的语文 课堂 是生 动活 泼 的,拥 有感 动 的语文 教学 .是 极富 效率 的 。教学过 程 中 ,教 师应 该重视 文 本中 感动情 感 的开发 。
河北
保定
0 7 1 1 0 0)
首先,我们需要乐于思考的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师。他们能够以自己 生活的广泛和学习的深度,带领学生学会思考,用 自己的对生命的热情感 染着学生。其实,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 了什 么 ,而在 于 教师 本身 是什 么样 的人 。其 实,面 对 经典文 本 ,老师 不必 花太 多 的技 巧 ,只要 把学 生带 进文 本的 世界 ,他们 就 会被 吸 引,就会 产 生 多种奇妙的阅读快感。传统的课堂教学,似乎少了我们最最原始的阅读。 多 读 ,一遍 一遍 的读 ,慢 慢从 中领 悟精 髓 ,然后 教师 稍加 点拨 即可 。人 与 人之 间微妙 的心 灵相 通 ,是超 越语 言 的。 同样 ,教育 对心 灵 的滋 养 ,也 是 超越 技 巧的— — 太 多的技 巧 是教育 大打 折 扣的“ 根源 ” 。直接 的 带领学 生 去 读 伟大 的作 品 ,让他 们 自己直 接去 经历 最美 好 的事物 ,这 是教 育所 能给 予 学生的一种最美妙的“ 高峰体验” 。 请 设想 一下 ,如 果你 是学 生 , 当你 发现 面前 的老 师还 是一 位诗 人 的时 候 ,你 会作 何感 想 ?你 也许和 老 师之 间默默 地发 生 了心灵 的交 流吧 ,沉 眠 于 你心 底 的那 点对文 学 的热爱 的种 子也 许被 催醒 了吧 。总之 ,你或 许突 然 觉得,自己与老师、与语文 ( 文学)建立了某种令人激动的精神联系。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 ,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 ,都是文学,文化的 魅力在 自然流淌,因而对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教育磁力。“ 腹有诗书气 自 华” ,这是 一个 语文 老师恒 久不 衰 的精神 吸 引力 ,也是 一个语 文老师 所 能拥 有 的最 好 的教育 气质 。 其次 ,我们 需 要创 设一 个环 境 。即通过 一些 能激 发 学生 兴趣 的活 动 , 让 学 生真 正 的焕 发 生命 的灵气 和 人性 的活 力 ,从 而 真正 的激起 学 生思 维 的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 纵向和横向查询方法。不仅要从文本之间的联系,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探索问题,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形成并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价值观,充分依靠学生的行为。第二,将“教学计划”改为“学习计划”,将“以教为本”改为“以学为本”,将“教学”改为“学与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的实际,我们构建了一个独立的,“自主预习-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合作互动-质疑困难-拓展迁移”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索兴趣。教师应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分的机会,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习、思考、提问和提问联系起来,学会思考、思考和提问,从而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获得更多自主探索和学习主动的空间,掌握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和引导,学会合作和探索。学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抓住中心话题或关键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集中精力解决困难。让学生对话、辩护、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碰撞智慧火花,明确质疑和解惑的努力方向,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性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将来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让学生记住探究的方法,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和社会生活中去探索,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动脑、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对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对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摘要:新课改的推广,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创新是今后教学的重中之重,探究性学习是教育创新的代表。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展开探讨,并且就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教育创新;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语文探究性学习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人性化,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从“以教师为课堂的本位”到“以学生为课堂的本位”,教育改革的重心变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变为语文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

改变以前单一的老师授课的教学方式为集“自主、合作、探究”一体的学习方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来提升自身能力。

并且当前教育创新的方向,也正是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授课模式,力求实现还学习的自由给学生,还学习的欢乐给学生,还学习的空间给学生。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力求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更加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得不重视其在教育创新中的地位。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实践语文探究性学习呢?首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前提。

对运用语文探究性学习授课的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学习《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创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而组织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活动”,互相交流和学习教育方式、思想,并撰写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教学方式更是要采取“集中与分散”、“课内授课与课外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让进行过培训的老师讲述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性质、要求、目的等,如何选择学习课题,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还有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种 学 习方 式关注学 生的学 习体验 , 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 , 努力 引导学 生学会学 习, 学会 生活 , 以培 养学 生的创 新精神和 实践 能 力 为重点 , 为学生 的终 身学 习奠定 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
探 究性学 习 教 学策略
探究性学 习是《 初 中语文课程标 准》 所 提倡 的学生的 一种 学完全文 之后 , 我向学生提 问 : 你 周围有变色 龙吗?你 怎么看 新 的学 习方 式 , 把 学生真置于 学习的主体地 位 , 有利于激活 其 待这种 人呢? 这种探 究性学 习能更好地开 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 创 造欲望 , 锻炼 其实 践能力 , 培 养其 创新精 神 , 让学 生去发 现 让学生 的情感 、 态度 与价值观 得到一次真正 的洗礼 , 成为 学生
浅谈探究性学 习在初 中语文教学 中的运用
李云飞 ( 吉林省榆树市第六中学. 榆树 1 3 0 4 0 0 )
【 摘 要】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 以问题为载体 , 以学生生活为主要内容 ,
以类似 科学研 究的方 式去探 究课 文, 并在 探究过程 中主动地获取 知识 、 应用知识 , 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 的一种 新的学 习方式 。 这
对赫 留金的处置 全是随着 狗主人的变化而 变化 ,一个趋炎 附 的解决 。关注探究学 习过 程要沟通课 内外 , 融合学科 间 , 让探 势 、媚 上欺下 的沙俄统治 阶级 的走狗 的典 型形象在 学生 中十 究学 习深 入到学生 的 日常 生活 中,化有 限的教材 资源为无 限
分清晰 , “ 变色龙 ” 的题 源。 鼓励学生 到课外探究 , 允许 学生把课外生活 中的 义学生 也就不难理解 了 。问题 的创设始终 以学生 的兴趣为 主 问题带 入课堂 , 教师给 予恰 当的指导 , 为其 提供解 决 的策略 ,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决。
1、探究性学习及特征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 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求本 源。研究就是研讨问 题, 追根求源和多方 寻求
答案。通过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
二是收集证据即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 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科学是以实验 证据为基础来解释客观世界的运行机制。在探 究性学习中, 学生也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 出解释,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对实验过程 的变化和发展情况的记录或者通过教师、教学 材料、网络或其它途径获得证据来进行探究。 三是形成解释即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 成解释, 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科学解释借 助于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 并在证 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
讨。
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 “ 新”现象,通过联想、引导、启发学生 去综合分析,目的是通过探究这一过程,使学 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有 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提出问题即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 开探究活动。科学性问题以物体和自 然界的事 件为中心,与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标准中描述的 那些科学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能引导学 习者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 来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在课堂里提出对学 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 活动,而且创 门 不是深不可测的,能够通过学 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科学的知识来解
科该任济市场 2006年2月
伯体方 (云南省腾冲县明光中学 6741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 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语文教学将以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 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修订后的初中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式,龙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 的学习方式”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 活动中, “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 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 就是要以 “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语文课 程的 “ 过程与方法‘ ’ 。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 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使教师的主导 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 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探究的权利和机 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 华。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进行 探究性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发展性 学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应用探 究性学习呢,笔者粗略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惯,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 有着很 多的帮助。 二. 在 初中语 文教 学中实 施探究 性学习的方法 处在初中阶段 的初 中生 ,具有很 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 ,在通过小学语 文教学 塑造的基础知识 的基础上 ,需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运用 ,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 ,对 教 和学都 有非 常大 的帮 助。对于 “ 少 ,慢 、 差 、费”的传统 初 中语文教育来说 , 需要一种全新 的 教 育模 式来 促进 初 中语文 教学 的发 展 。究其原因 ,在于传统语文教育观 念 的偏差 ,教师只是 “ 填鸭式 ”的向 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也 只是通过机械 式 的记忆来对语文的相关 知识进行记
( 1 尚 小 青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重 点谈 谈 在初 中语 文 教学
求 ,对于处 在初 中的学生来说 ,正是 从童年向青年转换 的过渡阶段 ,学生 们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下 ,能够 通过 t 9己丰富的想象力提 出各种各样的问 题 ,在这个 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提
的问题进行认真且耐心 的解答。所以
保意识。大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 广泛地搜集资料,而在分组时不按 照 惯例 的分组 方式 ( 每一组 中优秀生 、 中等生和后 进生都含有 的) ,而是 在

得教师充分 了解到每位学生 的优势和 劣势 ,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 的培养。
在我们提倡探究 性学 习的时候 ,
决 。通过以快速接受语文知识 的教学 方 式 ,来让 学生 们从 爱上 语文 的状 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 ,并能 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 实际问题 的一种能够增加学 习积极性 的学 习方式 。一改传统教育 中老师在
在发展探究性学 习教学 的时候 , 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因为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与实践

教师面性 学 习” 探 的界 定
《 语文 课程标准》 要求初 中学生 写作要感 情真挚 , 力求 表达 自 是“ 发现法 ’ 问题解决法 ” ’ 和“ 。探究性学 习是指在教师指 导下 , 学生 己对 自然、 会、 社 人生 的独 特感受和真切 体验 ; 多角度地观察 生活 , 运用 探究的方法进行 学习 , 主动获取 知识 , 发展 能力 的实践活 动 。 发现生活 的丰富 多彩 , 捕捉事物 的特 征 , 力求有创 意地表达 ; 据 根
关键 词 : 探 究 讨论 实践
象, 能说出 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其实, 能 阅 读教学 的一个 重要 目标就是 引导学 生 以 自主 、合 作的方式研读 探 究课 文 , 品味关键 语句 , 理清 文章 思路 , 深入 分析课文 的思想意 义 和产生根源 , 挖掘文章 思想感情 的价值 , 对学 生进 行有 效的情感 态 度 、 值观教育 。 价
人 文 与科 学
初 中语 文探 究性 学 习研究 与实践
河北省秦 皇岛市 山海关第六 中学 王淑英
摘 要 :探究性学 习”在初 中语文教 学中的 实践 与应 用是 一 “ 个适应 新时期教育发展 的论题 。 这里主要从三 个方面加 以论述 : 一 是 明确什 么是探 究性 学 习; 二是初 中语 文教 学 实施 “ 究性学 习” 探 的 必要 性及 其 内涵 。
探 究的学习方式 , 彰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是摆 在广大初 中语文
的建构 中起着十分关键 的作用 。同时, 在知识 的建 构过程中, 果 如
不加强个体 间的交流 与合 作,那么所 获知识很容 易陷入 “ 盲人摸 象” 的片面 性悲剧之 中。在 学习过程 中, 学生只有通过彼此之 间的 交流与合作, 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与完善 。 使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警 _ l
一豢
_ l 谦孛 读 语 言 文 学 探讨《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肖祥荣
( 贵州 盘县洒基镇第二小学 ,贵州 盘县 5 5 3 5 2 9 )
[ 摘 要 ] 新课 程标 准要 求语 文教 学转 变学 习方 式 ,弘扬人 的 主体精 神 ,促 : t b , k 的可持 续发 展 ,在 具体 的教 学活动 中应 该培 养 学生 自 主探 究 、合作 学 习和努 力创新 的精 神 。本文 就初 中语 文探 究性 学 习中 “ 什 么是探 究性 学 习,开展 它有何 必要 性 , 实施 的 办法及 理解误 区” 谈 谈本人 的 一点看 法 。 [ 关键 词]合作 探究 创新 精神
社 会 的发 展呼 吁创 新 ,教育 改革 更加 需要 创新 ,随着 我 国教 育 ( 二 )巧 妙 创设 问题情 境 ,激 活 学 生 自主探 究 的思 维 ,培 养 学 课 程改 革 的全 面推进 ,各 种教 学成 果不 断涌 现 。其 中 ,探 究式 学 习 生探 究能 力 充 分体 现 了学生 真 正成 为学 习的 主任 ,教师 的 “ 教 ”完全 为学 生 的 孔 子 认 为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问 题 ,必 须 是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处 于 “ 学 ”服务 ,这 一 现代 教学 理念 ,同时将学 生 的认 知活动 与非 智力 “ 愤 ”, “ 悱 ” 的情绪 与思 维状 态下 产生 的 “ 启发 ” 的求知 需要 。 因数影 响 紧密地 联 系起 来 ,是提 高学 生语文 素养 的 重要途 径 。下 面 教 师 的责任就 在 于抓住 学生 的这 种要 求 ,引导 启发 学生 。具 体操 作 本 人就 初 中语文 教学 活动 中的探 究性 学 习谈 几 点想法 。 中应 该把 握 以下 几点 :1 、提 出的 问题要 具有 思考 的力度 。2 、设 置 串关联 的问题 等待 学 生探 究 ,这 是一 个 连续 跟 进 的过 程 。3 、让 探 究性 学 习是 以探究 这种 活动 为基 本特 性 的学 习方 式 ,是指 在 学 生 的 思 维 活动 在 核 心 问题 上 展 开 。有 一 位 老 师上 口语 交 际 《 黄 老师 的指 导下 ,学 生 自主地 发现 问题 、探 究 问题 ,获得 结论 的积 极 河 ,母亲河 》这一综合『 生 学习活动课 时,全堂课在教师放完录音之 学 习过程 。 它特别 强调 发展 学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培 养 自学能 力 ,提 后 又让 学生 朗诵 了一 大推 资料 。一 堂课 下来 ,听 她课 的老 师都 没有

谈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谈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谈谈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这一部分中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的价值。

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法国著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

”由此可以看出,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愿望都能实现,有着十重要的意义。

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

在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抵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

阅读教学中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书有所思,方能有所得”。

学生边读边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经过读读、议议,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达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

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逐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提问,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自主探究,强化自主意识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尝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尝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 探



习" 的




《 初 中语 文探 究性 学 习》 课 题 研 究报 告
孟 学奇
( 高 台县城关初 中 , 甘 肃 高 台 7 3 4 3 0 0 )
摘 要 : 探 究性 学 习以学 生发 展 为本 , 给 学 生 自主 学 习空 间 , 使 不 同层 次学 生在探 究 活动 中施展 才能 和智 慧, 释放 自身
的 感 悟
( 二 ) 教 师 的 教 学 方 式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均 有 所 转 变。 教学 中 , 教 师 能 让 学 生 自读 、 自悟 、 说 真话 、 抒 真情 , 选 择 自 己
使不 同层 次学 生 能在 探究 活动 中施 展 各 自才 能和 智 慧 。 释 放 自身创 造 能量 , 注 重学 生 发展 的差 异性 、 持 续性 , 张扬 学 生个 性 , 培 养创新 精 神 , 提 高创 新 能力 , 使 每 个学 生 都享 受
主、 合作 、 探 究 的学 习 方 式 ” , 亦 是 新 的语 文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
( 三) 探究性 学 习培养学 生 主动探究 、 敢于创 新 的精神 ,
提 高学生提 出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团队精神 与合作 意识 ,逐步发 展他 们与 他人交 往 和经验共
学 生学 习积 极性 , 充 分 利用 图书馆 、 互 联 网等 信 息渠 道 , 拓 展 学生 的知识面 , 使 学 生 的学 习不 再 局 限 于 语 文 课 本 , 而 向
生 活延 伸 , 变 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 习。
二、 课题研 究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语文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模式即将形成,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理应随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变化。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激活其创造欲望, 锻炼其实践能力, 培养其创新精神, 让学生去发现真理, 探索真理, 获得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学习; 问题意识;
一、树立学生的探究理念
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传统教育理念严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 束缚着人才选拔的质量, 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

因此, 传统教育理念应摈弃,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地位应发生较大的转变。

1.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
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应树立下列教育目标理念:加强培养学生对问题怀疑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能力。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为新课程标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变化, 在课程设置、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再加上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周期短的特征, 因此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发生转变。

即为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

无论是在课内, 还是在课外, 都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 就是要学生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3. 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
总之, 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地位应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课堂学习的导演, 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发现者, 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者, 树立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 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

学习就应该有敢于反驳的气概, 才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 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积极探索。

持之以恒训练。

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 不
要急功近利, 而要整体规划, 从细处入手, 长期系统训练, 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 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发现, 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俗话说, 好教师教书育人, 坏教师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 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

因此,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 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 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激活学生思维。

于是, 我在教学时打破教师和学生思维的定势, 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 鼓励学生进行反向思维。

同学们根据我的引导, 激活了他们讨论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更多的需要合作学习。

因为探究学习往往是问题的解决, 学习者会面临着复杂的综合与分析, 需要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 需要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有机结合。

比如, 教学《木兰诗》时, 学生讨论后提出的探究问题有:木兰为什么那样孝忠祖国为什么木兰在出征前还要叹息呢难道他不怕牺牲在战场上吗然后让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如《花木兰》等书籍、电视、录相等都搬进了课堂;综合收集资料制定出课内外结合的探究方案;然后我指导学生分组共同探究, 学生相互启迪, 相互补充, 共同整理, 记录探究的结果, 学生积极主动, 争论不
休;最后让学习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并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感悟。

学生在探究中广泛利用课外资料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加深了对花木兰的认识。

同时, 重视探究的体验,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创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直接经验的参与, 即与学生的个人体验密切相关。

关注探究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形成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会交流合作中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宽容, 培养大胆怀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造就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总之,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 树立全新理念,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