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在几个层面展开
微型化学实验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内容摘要:摘要: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载体,使其能够进入化学课程,与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并充分挖掘已开发出来的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价值。
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转变化学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对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摘要: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载体,使其能够进入化学课程,与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并充分挖掘已开发出来的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价值。
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转变化学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对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一、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一)微型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内涵微型化学实验,英文名称为micro 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或micro scale laboratory,简写为m.l。
美籍华裔化学家马祖圣教授提出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中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认为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为常规用量的1/1 000~1/10,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省90%左右。
这里提出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征:仪器的微型化和试剂的微量化。
因而,微型化学实验是指用微量的药品在微型的仪器中进行的实验。
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
[1]课程资源种类繁多,研究者根据不同标准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几个子系统。
教师课程开发要求
教师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课程开发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和教育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创新。
教师课程开发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下面将从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使用、评估方式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希望达到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力,合理确定目标难易度,避免过分悬殊的设定,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引导下逐步实现目标。
二、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需求确定,同时要关注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合作学习等,并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验器材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四、提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辅助材料和工具。
教师应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课件、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也需要开发和创新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要求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鼓励表扬、情感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课程开发要求中还需要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学习氛围和学习场所。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性质,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条件,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思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一、引言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学辅助工具。
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从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意义、课程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课程资源利用的挑战和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意义1.1需求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习环境的变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和学生的课堂笔记,课程资源十分有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需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资源来辅助学习。
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也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教育政策制定和教学质量评估。
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1.2意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准备和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课程资源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此外,课程资源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机构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课程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分为实物资源、电子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
3.1实物资源实物资源是指教学中所使用的实体物品,如教室、黑板、书籍、实验装置等。
实物资源具有触感和实物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通过实物感知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实物资源进行教学。
然而,实物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受到限制,无法满足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对于青少年而言,道德与法治是其日后立足于社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是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期间,道德与法治教育从品德与生活开始,到后续的品德与社会,再到现今的新课程《道德与法治》,名称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内涵,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障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教育基本情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进行深入阐释,并从现存问题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自2016年小学“思想品德”相关教材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起,新教材的使用让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面临改革与升级。
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巧妙融合,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对于小学生道德法制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更名后,法治这个陌生的词汇难免令小学生费解,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加大对课程资源开发力度,结合多元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与此同时,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扩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枯燥的道德法制理论转变为更直观的内容呈现给小学生,加强理论实践,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从不同层面分析,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几个分类方式,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较强开放性的课程,对于丰富教学活动的需求更大。
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促进作用,为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正确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过于看重教材资源、忽略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必要课程资源的缺失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内容单一,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常规课标考题1
常规课标考题单选题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①③2.校长至少(B.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注重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对于作业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作业批改要即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
能够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4.学科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是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学科组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前一周内交教务处审定存档,(B.学科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5.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感受、参加、养成 )6.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健全听评课制度,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评课(D.30)节以上。
8.教学管理中要求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很多于(C.50%)。
9.不符合教师仪表要求的是(C.为了自身形象,教师也可化浓妆上课)10.对于课后辅导说法中错误的是(B.学困生怎么学也学不好,能够放弃。
)1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 B.教研组)组织实施。
12.以下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B.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必过多考虑学生情感基础)13.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不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D.成就测验)14.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以下不符合的是()A.不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课程支持教师对学校课程实行整合15.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能够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下列不属于的是(C.校园资源)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上课)1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18.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D.层次性19.关于作业教学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C.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能够选择不同层次学生书面作业实行批改。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研究概况•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结论和成果目•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概况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背景和意义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研究;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4)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的资源和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过程本研究历经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2)调查研究,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及问题;3)实验研究,探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途径;4)实践验证,总结提炼出实用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1)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2)构建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3)研发出一批实用的数学课程资源;4)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和结论VS02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定义和类型定义课程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作用于课程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素,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高中生物探究性课程资源开发
2、实践层面研究 ⑴ 高中生物探究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内容
表: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具体内容标准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 动 建 议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 措施。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 意识。
三、主要做法
1、理论层面研究 ⑴ 什么叫探究性课程资源 具体的说:“探究性课程资源可以认为是课 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适合学 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探究教学的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 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 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它包含以下几个 特性:
第一,开放性。 第二,广阔性。 第三,综合性。 第四,亲和性。 第五,可探究性。
⑵ 高中生物探究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 优先性原则 ② 适应性原则 ③ 开放性原则 ④ 经济性原则 ⑤ 个性原则 ⑥ 因地制宜性原则
⑶ 探究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吴刚平博士): 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 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 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 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 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 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 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 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梅州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梅州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乡土历史资源是指在历史教科书上没有此类内容或内容很少,但却存在于本乡本土上的相关历史资源或信息,具有对历史教材的补充说明作用和对地方历史的直观印证作用。
乡土历史资源是学生看得到、容易很快接受的知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乡土历史,更是要引导他们深入历史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历史教学运用研究一、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背景(一)选题背景(1)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003年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2008年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在中学尤其是初中人文学科的教学中,区域性乡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地被重视。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作了指引:“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
”这就要求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注意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将乡土教材与国家统编教材一起配合使用。
通过乡土文化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去认识当地的社会现实、社会热点问题,使教学真正服务于当地社会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访问、实地考察、研讨等多种形式,增强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对青少年的感染和教育。
因此,乡土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适应了目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历史教学具有抽象性,历史人物已不能复活,历史现象也不能重现,很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毫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乡土历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感觉历史就在身边。
例如: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时,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梅州也有一位很出名的实业家,他是谁?“张弼士”同学们齐声回答。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资源开发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育引导者,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的开发涉及到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具制作等方面,下面将一一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老师能够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使教育过程更加系统化和有序。
课程设计还能帮助老师将孩子的学习需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
二、教材开发的技巧教材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老师需要掌握一些教材开发的技巧,以提高教材的质量。
首先,教材的选取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内容要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材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明了,课文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
最后,老师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具的制作与利用教具是幼儿园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教师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孩子的学习特点,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
例如,在教授数字时,可以用卡片或者小石子制作一个算术棋盘,帮助孩子们进行数字计算。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现成的教具,如绘本、拼图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讲解动物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教育网站和教育应用程序让孩子们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
但是,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老师要注意筛选,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适宜性,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总结:幼儿园老师开发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一、不同层面的界定: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学者认为,“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
徐继存等认为,“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
范兆雄认为,“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
从外延上看,课程资源的范围又是广泛的。
比如: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目前的可利用程度,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将课程资源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将课程资源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将课程资源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等等。
从以上人们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一定是能够为课程和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而且课程资源在课程存在及其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广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根基,就没有动态生成的现代课程。
为此,我们应当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不断拓展课程资源空间。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综上,我们可以说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既有来自于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活动的,又有信息化的,等等。
多种多样的资源为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陈述一下课程资源的特点。
1 .多样性新课改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它绝不仅仅是教材,也决不仅仅限于学校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
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
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
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
杜威D。
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
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
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
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
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
上课 C.批改作业 D。
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
你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从哪些方
你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老师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发特色课程,,学科课程的延伸,课堂教学中的探索,综合
实践课程开发。
我觉得最现实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就现有的课本内的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教师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功能,可以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例子。
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阅读策略。
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_范兆雄
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p范兆雄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是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课程资源可以按三级课程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普查、筛选、培育、建设等几个步骤。
一、课程资源的层面课程资源的分层会因为视角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下面从我国目前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视角,将课程资源分为三个层次。
(一)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
它主要包括:保证国家组织安全和发展的政治思想以及制度化的法律法规;保证培养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人力资源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资源;保证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状况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如近现代科学技术是从欧美的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发展起来的,对于后起的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这种现代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处于贫乏状态。
后起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到了引进现代西方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必要性,但往往忽视了现代西方课程资源对课程的支撑作用,更没有来得及考虑开发现代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广泛,引进和建设起来困难很大,加上引进的课程往往与本国的现实存在某些不协调,甚至相互排斥,所以,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课程建设大多经历了:引进)))失败)))调整,多次反复的艰难历程。
当今世界各国在课程资源拥有上仍然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制定课程政策时应重视这一事实。
即便对一些可以共享的课程资源,也要重视其在各国的存在状况与差异,因为科学技术课程资源不仅仅指科学技术知识本身,还包括了产生科学的文化土壤、历史传统和人民的科学技术素养。
在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家课程资源必须处理科学技术国际化与民族文化传播和交融的问题。
即做到在逐步丰富本国科学技术课程资源的同时,处理好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突出本土课程资源的时代特性,为面向未来的课程开发准备好充足的课程资源。
渝东南土家族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
i 0 《 1 r 誉 l 01 _ ~ 三 l 0 r
重 庆市 是 我 国 的一个 多 民族 聚居 地 区 , 化 的多 元 化 文
与 民族 的多样 性共 存 。幼儿 园课 程 的发展 应体 现文 化多 元 并存 而相 互 交融 的趋 向。而 多元 文化 课程 的实 施在很 大 程 度上 有赖 于该 地域 课 程资 源 的开发 。重庆 市少 数 民族 地 区 拥有 丰 富 而灿 烂 的 民族 文 化 , 含着 独 特 的价 值 和丰 富 的 蕴 内涵 。但 由于各 种原 因 , 庆 市 民族 地 区幼 儿 园课 程 资 源 重
多元 文化 教育 目标 : 一 , 幼儿 了解 自己民族 的历史 和 民 第 让
安
族文化特色 , 使他们能认识本民族文化存在 的价值 ; 第二 ,
让幼儿 公 正 、 面 的获得 本 民族 的历史 成就 与 贡献 , 他们 全 使
树立 民族 自豪感 ; 第三 , 消除民族和宗教的偏见 , 增强各民
渝 东 南 土 家 族 幼 儿 园
多 元文化 课 程资 源 开发的 研
开发 不 力 ,突 出的 问题 是 缺乏 对 民族 文 化 资 源 的识 别 、 开 发 和运 用 的意 识 与能 力 , 导致 大 量 民族 文化 资 源不 能 及 时 地 加 工 、 化 为 幼 儿 园课 程 可利 用 的资 源 , 而造 成 许 多 转 从 有价 值 的 民族 文 化资 源 的 闲置 与 浪 费 。因 此 , 变课 程 意 转 识 , 合 地 域 特 点 加 强课 程 资源 的开 发 , 重 庆 市少 数 民 结 在 族地 区幼儿 园表 现得 尤 为迫 切 。本研 究 以 土家 族 为例 , 以
尊 心 和 自豪 感 。
淡极始知花更艳
淡极始知花更艳作者:丁婷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10期丁婷婷在六朝古都的南京,在秦淮河畔莫愁湖滨,有一群语文人在语文的园地里寻寻觅觅。
他们懂得,“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所以他们引领学生亲近金陵文化,亲近经典名著,亲近古老国学,在语文课改之路上邂逅、碰撞,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他们就是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群体。
这个群体共有教师22名,其中既有教授级高级教师,又有省特级教师;既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又有市青年优秀教师;既有全国优秀教师,又有省级劳动模范。
建邺高中语文组还是南京市先进教研组。
这个学习的共同体,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在南京市乃至全省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个群体少不了领军人物的引领。
这个群体的领头人胡云信,是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近年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专业杂志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
主编、参编教师和学生用书20余种,主要有《高中新课程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语文卷)》(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语文教案AB(必修三)》(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素材讲座:课本与名著》(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新课程语文教师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
编著《金陵古韵》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教育随笔《杏坛行吟》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11项,均结题,3项获奖。
胡老师带领本组同仁,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让一大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胡老师平时笔耕不辍,撰写200余篇教育随笔和散文诗歌;在他的带领下,建邺高中语文组成了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
一个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不光有一个组织形式,更主要的是他们有共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每一个成员还要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惟其如此,这个群体才能充满生气和活力。
近年来,建邺高中语文组确立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生活化的研究方向,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作文教学的序列重建,三是教学内容的整体确定。
第二章课程开发原则
全纳教育下的课程开发是在公正、对话原则 指引下,为了满足每个儿童各自不同的兴趣、 能力和学习需求,以学校甚至班级为基地,以 学校教师、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家长、 学校的教育需要,由教师、学生、家长在相 关课程专家指导下自主合作开发的课程生成 的过程。
1、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全纳教育思想下的学校组织的内 在要求,也是贯彻全纳教育思想的支撑力。 公正问题的核心是指向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关 系的合理性、道义性。 全纳教育下的课程开发应体现“条件公 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
课程开发实践中平等对话的实施需要以下条件: (1)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课程开发的所有参与 者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的问题。每 个参与者都应感到自己的位置的不可替代性,每个 参与者内心的想法都能得到充分分享而不会遭到其 他人的嘲笑。只有如此,双方才具有对话的可能性, 两者之间才能展开认真的、真诚的、切实的对话, 民主、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才可能形成。
该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三级课程间的均衡协调 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 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 发展,以获取支持。 有学者说,“课程开发倘若丧失了国家层和地方层的主导权与 支持,只能沦为‘空洞的口号’” 。 由于课程开发强调社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往往会忽 视课程组织的共同、平衡原则。因此,在规划设计课程时应该 处理好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衔接问题,即不但要维持学校课程 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要兼顾课程开发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课程并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的,它们的内容无论 从难度上,还是从选择与组织上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平衡, 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切不可抛开 总的要求和目标另搞一套。那种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课程 机械割裂开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资源开发
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幼儿园老师是培养孩子初步认知及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角色,而教学资源则是他们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园老师需要积极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讨论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开发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践中的经验和策略。
一、教学资源的种类教学资源是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针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教具:包括教学游戏、拼图、积木等具有操作性的物品,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抽象概念。
2. 图书和阅读材料: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故事书等,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3. 多媒体教具:包括电子琴、投影仪、电脑软件等,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使幼儿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4. 素材和实物:例如植物、动物标本、实验器材等,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和认知自然界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对孩子性格、认知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于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教学资源开发的几个重要方面:1. 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选择和应用,帮助每个孩子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2. 激发学习兴趣:多样化、创意性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 提供优质学习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推动个人的职业发展。
三、实践经验与策略在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以下是一些实践中的经验和策略,供幼儿园老师参考:1.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基础教育改革这项系统工程的“枢纽”。
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
课程标准内涵:它是按学科门类或课程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课程标准的特点:纲领性、指导性、基础性和灵活性。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课程标准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的教学大纲框架里取得实质性突破,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它标志着教材走向多元化。
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课程改革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含义: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含义: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怎样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怎样帮助学生?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2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3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4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1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
2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
3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
4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1)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在几个层面展开?第一是依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的程式展开;第二是遵循课程资源的各种分类,比如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等维度展开;第三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来展开。
校本课程开发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校本课程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
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