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搞好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搞好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发表时间:2018-05-18T16:26:12.85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作者:段晓娟
[导读]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可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本土民族文化的态度令人遗憾
段晓娟(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可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本土民族文化的态度令人遗憾,他们对本土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陌生感和嫌弃感是语文教育的缺憾,所以基础教育应该加强本土民族文化的教育,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深入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本土民族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5-00058-02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民间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绚丽的民族民间艺术,使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但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民俗的嬗变、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已在悄悄流失或被遗弃,不少著名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种日趋衰败,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有的中学生对于一些外国的东西非常热衷,而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把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放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
一、把民族文化资源引入语文课文教学,解决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问题
语文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不少课文的内容都与本土的课程资源挂钩。比如教学鲁迅的《社戏》时,我就把文中描写的“社戏”情景和我们百色本地的壮剧文化进行比较。“社戏”即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与土地长相厮守的农民,从某个意义上说,只能靠天吃饭,因而总是用最大的虔诚来祈求神佛庇佑。文中描写的唱戏情景和我们本地的壮剧非常相似,只是具体内容、形式不同,同学们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能观看到这样的演出。壮剧具有浓烈的民俗韵味,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融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恬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经过这样比较,学生对文中的“社戏”情景就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加深了对小说中人文意蕴的理解。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针对这一课我们也可以结合百色本地的本土特色美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百色每年三月三节日,壮家家家户户都要做彩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黑色象征着生命;红色象征着欢乐;黄色象征着真挚;紫色象征着吉祥;白色象征着纯洁。每一位学生对好看又美味的五色糯米饭都记忆犹新,甚至关于五色糯米饭的故事和制作方法都能津津乐道,所以把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与汪曾祺家乡的鸭蛋一比较就能深切感受到对故乡的热爱,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极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
二、把民族文化资源引入作文教学,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问题
“无米下锅”是学生作文中很常见的问题。民族文化等资源可以为学生作文教学提供助力。通过指导学生对本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风情、家乡风景、建设成就等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一些事理。
(一)加深学生对本土民族生活的认识。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家乡的生活条件差,经济不发达,写出来无非是一些很土的东西。殊不知,正是这种自悲看法,让他们不敢正视生活。这是一种对家乡的误解,我们的教材中所选的一些作品,其间有很多乡土生活的描写。如鲁迅先生的《社戏》,《安塞腰鼓》《春酒》等等写的都是富乡土气息的东西。而这些作品如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我们的民族生活,把民族文化资源引入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
(二)教会学生捕捉本土民族生活的闪光点。
加深了学生了对本土民族生活的认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主动地、敏锐地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写作宝藏。刚开始时,很多学生认为我们周围既没有像古代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名山大川,也没有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所引以为豪的大型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没什么可写的。对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从平凡的人、事、物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我们百色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品质,憨厚勤劳、朴实无华的性格,还有古朴的民风,独具特色的杆栏式民居、那坡黑衣壮的民族服饰等,学生们重新审视身旁的生活,就感到很有意思了。
(三)让学生感受家乡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气息。
在生活中学生亲身感受并深刻认识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是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百色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更可喜的是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是写作时极好立意的主题,学生能从这些变化中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有了较大提高,文学有浓浓的乡土味了。
另外,我们当地文人的创作,对学习语文也好处多多,既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也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范例。不少本土作家的作品以写我们百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为主,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地选择,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还从中学习怎样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自己的家乡,让“我手写我家,谁不说咱家乡美”深入学生内心。
三、把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引入综合性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关我何事”的问题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到民间采风去》,遇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进行语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