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策略及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某个单位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查,从而确保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获取审计依据、开展审计工作、制发审计报告、跟踪落实审计结果等环节。
第一步,确定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它是审计依据、审计内容、审计范围的集中体现。
在确定审计目标时,应明确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审计周期等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第二步,获取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依据,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获取审计依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协议、商业文件等,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
第三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环节,它包括查账、核实、计算、评价等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具体来说,审计人员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查账,核实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计算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步,制发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和总结,它是对审计工作结果的客观、真实的陈述和说明。
审计报告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描述,以及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审计报告还需明确责任与义务,准确展示审计过程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第五步,跟踪落实审计结果。
审计报告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出评价和建议,更重要的是推动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水平。
因此,审计人员还需跟踪并监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和评估。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是一个系统化的、有序的工作过程,其核心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审查和评估。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推动负责单位和个人改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促进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的一种审计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审计程序、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报告编制和跟踪整改等环节。
二、前期准备1.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要审计的经济责任范围,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资源利用等方面。
2.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地点、人员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工具等。
3.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审计相关的文件、记录、报表等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合同文件、会计凭证等。
三、审计程序1.初步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包括组织结构、内部控制、财务制度等方面。
2.内部控制评价: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有效性,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等方面。
3.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4.实地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进行实地检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风险评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存在的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关注点。
四、数据分析1.财务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识别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
2.业务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生产数据等,发现业务风险和问题。
3.比较分析: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与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和异常情况。
五、发现问题1.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问题分类: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包括财务管理问题、资金使用问题、成本控制问题等。
3.问题分析: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六、报告编制1.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发现的问题和分析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范围、方法、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建议改进等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策略及工作流程
通过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分清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为领导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审计促使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7.1.2.1.1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1)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以及财政资金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完整,账实是否相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财务报表范围是否完整等。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不实的问题;①财务报表的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②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③采用的会计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收支等问题。
(2)财务状况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和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①收入、费用支出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收入及费用支出等问题;②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随意改变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以及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净资产等问题。
(3)财务的效益性。
重点审查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
①资产质量状况审计。
主要通过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重点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按照领导干部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
核实领导干部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以及任期内因客观因素新增的不良资产。
②债务风险状况审计。
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者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确保组织的经济责任得到有效执行,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二、准备阶段1.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在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与组织管理层沟通,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目标可以包括确认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的经济风险等。
范围可以涵盖组织的财务管理、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
2.编制审计计划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计划应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的分工等内容。
审计计划需要经过组织管理层的批准。
3.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为了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包括组织的财务报表、合同文件、采购记录、资产清单等。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组织内部的负责人沟通、查阅文件和记录等方式进行信息采集。
三、实施阶段1.初步调查在实施阶段的初期,审计人员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组织的经济责任执行情况。
他们可能会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采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2.审查和分析在审查和分析阶段,审计人员对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子细审查和分析。
他们会比对组织的经济责任要求和实际执行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人员可能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审查和分析。
3.抽样调查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通常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他们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一部份进行调查,以代表整体情况。
抽样调查需要科学设计样本,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判断。
4.核实和验证核实和验证阶段是对组织内部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实地检查。
审计人员可能会对组织的财务记录、合同执行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进行实地核查。
核实和验证的目的是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发现问题和风险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会发现一些问题和风险。
这些问题和风险可能包括财务违规、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一、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机关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确定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并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和任务。
审计目标一般包括明确审计的责任主体和审计的责任事项。
二、收集审计证据审计机关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了解有关情况、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各类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和数据是审计工作的基础,通过收集审计证据,可以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估。
三、分析审计证据审计机关需要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状况,发现问题、解剖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形成审计结论。
四、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机关需要根据审计结论,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的目的和任务、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审计的方法和过程、审计的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需要准确、清晰地反映审计的真实状况,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五、报送审计报告审计机关需要将审计报告报送给审计委员会或审计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以供审查和决策。
审计委员会或审计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将根据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查、批复或决策,对审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跟踪审计结果审计机关还需要对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审计结论和建议的贯彻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经济责任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还需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以上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需要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审计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审计的真实、客观和准确性,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法人单位和金融机构的经济责任状况提供重要的审计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背景介绍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组织单位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审计活动。
它旨在评估组织单位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发现和解决经济责任领域的问题,提高经济责任的履行水平,保障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经济责任审计流程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可以包括评估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责任违规行为、提出改进意见等。
审计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包括特定部门、项目或个人。
2. 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步骤。
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内容。
审计计划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审计目标和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 收集审计证据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可以包括财务报表、合同文件、凭证、资料备查等。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以评估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4. 进行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环节。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计划和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核对、抽样等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经济责任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记录和整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改进意见应当具体、可行,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6. 编制审计报告经过审计调查和问题发现,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目标、范围、方法、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反映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7. 提供审计结果完成审计报告后,审计人员应当将审计结果提供给审计对象。
审计结果可以通过会议、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提供。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与方法-V1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与方法-V1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专业的审计形式,它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税务
状况、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审计。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经济责任审计
的程序与方法。
一、程序
1. 筹备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前的筹备工作包括:确定审计对象、确定审计范围、制
定审计计划、收集相关资料等。
2. 实地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环节是实地审计,主要包括:查看会计凭证、检
查核算账簿、审查资产清单、检查票据、查看合同、了解公司制度等。
3. 数据分析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利
润分配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风险等方面,以便了解其经济责任
情况。
4. 编写审计报告
经过实地审计和数据分析后,审计师需要编写审计报告,明确审计发现,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意见。
同时确认企业在经济责任方面的违
规情况,给出相应处理意见。
二、方法
1. 核对凭证
核对凭证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工作,审计师需要检查所有的会计凭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2. 检查账目
经济责任审计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核算账簿进行审查,验证财务报表和预算执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审查资产清单
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资产清单进行审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了解公司的资产增长情况、处置情况、存量情况等。
4. 查看合同
合同是企业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审计师需要查看企业的合同,了解合同法律效力、履行情况等。
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管理、运营和治理的重要环节,其程序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自身的经济责任,并提升企业经济责任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单位和个人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核和评价的过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是指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
下面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及其具体内容。
一、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
首先,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
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对象的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时间等。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二、收集审计证据。
在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后,需要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包括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资产清查表、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文件等。
通过收集审计证据,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
三、开展审计调查。
在收集审计证据后,需要进行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是指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调查和核实。
包括对财务数据的核对、资产清查、合同履行情况的调查等。
通过审计调查,可以了解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四、分析审计结果。
在开展审计调查后,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审计结果是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包括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等。
通过分析审计结果,可以为后续的整改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编制审计报告。
最后,需要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包括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和审计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成果,对于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审计。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包括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开展审计调查、分析审计结果和编制审计报告等步骤。
通过严格按照审计流程进行工作,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提供可靠的评价和审计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组织或者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确保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一、审计准备阶段1.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的目的和要求,例如审计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审计范围是指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例如审计组织的财务报表、经济活动记录等。
1.2 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准备阶段,还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指明确审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审计计划应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进行合理安排,并考虑到相关风险和难点。
1.3 采集审计依据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需要采集相关的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指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的证据和资料,例如组织的财务报表、经济活动记录、合同和协议等。
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关的审计依据。
二、审计实施阶段2.1 进行初步分析在审计实施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审计依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关注点。
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审计依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2 进行实地调查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指审计人员亲临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现场,对相关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审计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获取更多的审计依据。
2.3 进行数据分析在审计实施阶段,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和经济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以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深入挖掘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计活动。
它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旨在评估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提供有关改进经济责任管理的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一、准备阶段1.1 制定审计计划:审计机构首先需要了解被审计企业或组织的背景信息,包括其经济责任范围、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
然后,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1.2 收集审计证据:审计机构需要收集被审计企业或组织的相关财务数据、经营业绩报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报告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等文件,以便核对和验证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1.3 制定审计程序:审计机构根据审计计划和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核对、对经营业绩的评估、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等。
二、实施阶段2.1 进行财务数据审计:审计机构根据审计程序,对被审计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包括对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的核对和验证,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评估经营业绩: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企业或组织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估。
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分析和比较,评估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效益、盈利能力以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3 审查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包括对合同履行情况、税收缴纳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的审查,以评估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程度。
三、发现问题阶段3.1 发现经济责任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可能会发现被审计企业或组织存在的经济责任问题,如财务违规、经济责任未履行等。
审计机构需要准确记录并整理这些问题,以便后续提出改进意见。
3.2 分析问题原因:审计机构对发现的经济责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制度缺陷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委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立项(一)每年年底,根据教委纪检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列入下一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二)审计科根据纪检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度计划进行立项。
二、审计准备阶段(一)成立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量和实际工作需要,组成2人以上的审计组,指定审计组长,明确审计人员分工。
审计项目实行主审负责制。
(二)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审前调查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查阅档案、收集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由项目主审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报审计处负责人审批。
批准后,应严格执行审计方案内容,无特殊原因不得修改。
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2.预定审计工作起止日期;3.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及分工;4.编制日期及其他内容。
(四)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科在实施审计5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相关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
审计通知同时进行网上公示。
审计通知送达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按照审计部门要求,及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达审计科。
具体包括: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书及任职期间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书面材料;2.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称学历结构、学校建设、学生构成等;3.审计期间有关的会计资料、统计资料;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5.重要财务收支和经济决策会议记录;6.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和处理意见;7.资产清查资料和债权、债务清理的资料;8.审计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9.承诺书,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组织机构或者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估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审计程序、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编制审计报告和跟踪整改等环节。
二、前期准备1.明确审计目标:根据审计需求,明确审计的范围、目标和重点,确定审计的侧重点和关注点。
2.制定审计计划: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地点、人员安排、审计程序等,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3.采集相关资料:采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文件、记录、报表等资料,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三、审计程序1.初步调查: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2.内部控制评价: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包括制度的完善性、执行情况等,以确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3.数据采集:采集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潜在风险等,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5.核实与检查:对数据进行核实与检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现问题并记录。
四、发现问题1.问题识别:根据审计程序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潜在风险等,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
2.问题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问题确认:与相关人员沟通,核实问题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五、编制审计报告1.整理审计结果:将审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记录进行整理,确保审计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包括问题的描述、原因分析、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3.报告审核:对编制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4.报告发布:将审核通过的审计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审计结果的传达和落实。
六、跟踪整改1.整改要求:根据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和时限。
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一、前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行为进行审计,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1.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委托书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2.收集资料:收集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
3.编制工作方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审计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审核。
三、实施过程1.初步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确定重点审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程序。
2.实地核查:根据工作方案,在现场对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情况。
3.取证调查:通过询问、调阅文件等方式获取证据材料,并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4.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5.风险评估: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重点和检查深度。
6.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以发现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7.资产管理审计:对企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以发现资产流失、浪费等问题。
8.成本核算审计:对企业成本核算情况进行审查,以发现成本核算不准确、漏报等问题。
四、报告编写1.整理资料:根据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编写相关记录和报告。
2.撰写报告: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结果和分析结论,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提交给委托方。
3.反馈意见:将检查结果和分析结论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处理意见。
五、后续工作1.跟踪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采取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并及时反馈结果。
2.总结经验: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3.完善制度:根据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企业经济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评估其经济责任履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二、审计准备阶段1.明确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对象、审计期间、审计内容和审计依据。
2.编制审计方案:根据审计目标,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包括审计任务、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安排等。
3.组建审计团队:根据审计方案,组建由审计师和辅助人员组成的审计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三、审计实施阶段1.资料收集:收集审计对象的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合同协议、经济责任书等。
2.现场调查: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包括经济活动过程、经济责任的分工和执行情况等。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实际执行情况与经济责任书或合同协议的要求,发现偏差和问题。
4.风险评估:评估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关注点。
5.内部控制评价:评估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责任的履行。
6.核实经济责任:核实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包括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经济责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等。
四、审计报告编制阶段1.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实施阶段的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2.内部审查:对审计报告进行内部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审计报告发布: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委员会或相关管理部门,并将报告发放给审计对象。
五、审计跟踪阶段1.跟踪整改情况: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了解审计对象是否按照建议进行整改。
2.整改复核:对审计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核,核实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3.报告总结:根据整改情况,编写审计报告的总结部分,评价整改效果和经济责任履行的改进情况。
六、审计结果运用阶段1.结果反馈: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审计对象,告知整改情况和改进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
该审计流程旨在评估企业或组织在经济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责任的履行水平,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审计目标1. 评估企业或组织在经济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2. 发现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意见;3. 确保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4. 提高经济责任履行水平,促进企业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审计程序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对象、范围和时间,制定审计计划;2. 收集审计证据:通过查阅文件、询问相关人员、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3.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企业或组织在经济责任方面的风险程度,确定审计重点;4. 进行现场核查:对关键部门、岗位进行实地核查,验证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5. 分析和评价审计结果: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审计报告;6. 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建议,为企业或组织改进提供指导;7. 审计报告编制和发布: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报告中包括审计目的、范围、程序、结果、意见和建议等内容;8. 审计报告跟踪和监督: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审计依据和准则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 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审计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必须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 相关政策和规定:审计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要求。
五、审计报告内容1. 审计目的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范围,说明审计工作的依据和准则;2. 审计程序和方法:详细描述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收集证据、核查数据等;3. 审计结果和发现:准确记录审计过程中的结果和发现,包括问题、风险和建议等;4. 审计意见和建议: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客观、公正的意见和建议;5. 报告附件:附上相关的审计证据、数据和文件,以支持审计结果和发现。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或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审计活动。
其目的是评价经济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执行和结果,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保障经济责任的履行。
二、审计准备阶段1.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范围、对象和目标,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3.组建审计团队:确定审计团队的成员,包括审计师、技术专家和辅助人员等,确保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4.收集资料:收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资料和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合同文件、经营决策记录等,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施审计阶段1.开展初步调查:对审计对象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其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关注点。
2.进行实地核查: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包括对现场设施、资产、人员等的实地考察和核对。
3.分析审计证据: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评估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4.编制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包括问题发现、原因分析、风险评估和建议等内容,确保审计结果准确、全面、客观。
四、审计报告阶段1.内部审查:对审计报告进行内部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2.报告发布: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对象的相关部门或管理层,要求其对审计问题和建议进行回应和整改。
3.跟踪审计结果: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4.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审计结果应用阶段1.监督落实: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监督,确保相关部门或管理层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和落实。
2.提高经济责任意识: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和宣传,提高经济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
3.改进管理制度:根据审计结果,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经济责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者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评估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二、准备阶段1.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内容,例如财务报表、资金使用情况、成本管理等。
2.编制审计计划: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3.组建审计团队:根据审计计划和需求,组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团队。
三、实施阶段1.采集资料:审计团队根据审计计划,采集相关的经济责任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文件、成本记录等。
2.分析资料: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企业或者组织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实地调查:根据需要,审计团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现场情况,核实相关数据和信息。
4.采取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例如抽样检查、比较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等。
5.编制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的结果,编制详细的审计报告,包括问题和风险的描述、原因分析、建议改进措施等。
四、报告阶段1.内部审核:审计报告完成后,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报告发布:审核通过后,将审计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人员,如企业管理层、监管机构等。
3.沟通反馈:与相关部门或者人员进行沟通,解释审计结果和建议改进措施,并接受反馈意见。
4.跟踪整改:监督和跟踪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五、总结经济责任审计是企业或者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审计可以评估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详细介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通过严谨的审计流程,可以提高经济责任的履行水平,促进企业或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通过对组织机构、管理过程和财务信息等方面的审查,评估个人或组织对特定经济活动的经济责任承担程度的一项工作。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经济责任审计的兴起是为了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不负责任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对经济责任承担的评估,可以促使个人和组织更加自觉地履行经济责任,防范和减少经济风险。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可分为准备阶段、审计阶段和报告阶段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起始阶段,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建立审计团队和组织会议等工作。
首先,审计目标需要明确确定,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期限等内容。
然后,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审计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最后,审计团队需要组织会议,确定审计计划和日程安排,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分工。
2. 审计阶段审计阶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阶段,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验证和问题分析等工作。
首先,审计团队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可以通过调阅文件、对账查核、访谈等方式获取。
然后,团队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验证和分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最后,团队需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包括对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3. 报告阶段报告阶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后阶段,主要包括编写审计报告、沟通反馈以及监督和跟踪等工作。
审计团队需要编写详细的审计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审计目标、过程和结果等内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然后,团队需要与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和反馈,向其解释审计结果和建议,并就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最后,团队需要对改进措施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落实。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局限性和展望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在促进经济责任承担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委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立项(一)每年年底,根据教委纪检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意见,列入下一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二)审计科根据纪检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度计划进行立项。
二、审计准备阶段(一)成立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量和实际工作需要,组成2人以上的审计组,指定审计组长,明确审计人员分工。
审计项目实行主审负责制。
(二)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审前调查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查阅档案、收集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由项目主审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报审计处负责人审批。
批准后,应严格执行审计方案内容,无特殊原因不得修改。
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2.预定审计工作起止日期;3.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及分工;4.编制日期及其他内容。
(四)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科在实施审计5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相关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
审计通知同时进行网上公示。
审计通知送达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按照审计部门要求,及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达审计科。
具体包括: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书及任职期间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书面材料;2.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称学历结构、学校建设、学生构成等;3.审计期间有关的会计资料、统计资料;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5.重要财务收支和经济决策会议记录;6.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和处理意见;7.资产清查资料和债权、债务清理的资料;8.审计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9.承诺书,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应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经济责任审计7.1.1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认识通过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分清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为领导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审计促使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7.1.2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服务方案7.1.2.1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及实施策略7.1.2.1.1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1)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以及财政资金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完整,账实是否相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财务报表范围是否完整等。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不实的问题;①财务报表的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②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③采用的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收支等问题。
(2)财务状况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重点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和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①收入、费用支出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收入及费用支出等问题;②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随意改变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及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净资产等问题。
(3)财务的效益性。
重点审查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
①资产质量状况审计。
主要通过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重点对不良资产进行审计,按照领导干部任期职责、任期时间及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等情况,分清不良资产产生的责任。
核实领导干部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资产、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以及任期内因客观因素新增的不良资产。
②债务风险状况审计。
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4)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审计重点就是履职情况、守法情况、廉政情况、业绩情况和个人自律情况。
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以下简称“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是否建立健全,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等内容,明确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负的责任。
具体内容包括:①是否建立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制定的基本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经决策机构集体讨论、由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问题。
②重大经济决策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
③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或审批,所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存在损害本利益的条款。
④重大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执行,是否明确了具体的管理部门,是否进行过程监控。
⑤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决策方案中有无预防和控制风险转化为损失的应对措施,决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是否给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等。
(5)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
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结合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确定其在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
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内部环境。
审查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效制定和实施等。
②风险评估。
审查是否能够及时识别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是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等。
③控制活动。
审查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有效,能否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④信息与沟通。
审查是否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是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能否在内、外部各方面及时沟通和反馈,是否建立反舞弊机制等。
⑤内部监督。
审查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是否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等。
(6)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主要审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
主要内容包括:①有无以权谋私和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问题;②根据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需要审计查证的事项;③根据群众反映,需要审计查证的问题;④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7.1.2.1.2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策略7.1.2.1.2.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1)检查内控制度的程序:询问、了解、检查文件、实地观察、穿行测试。
①确定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标准模式;②检查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现状;③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④进行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⑤必要时进行实质性测试。
(2)方法: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描述法。
(3)测试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符合性测试),检查认为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效地保证各项控制目标的实现。
(4)评价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即内部控制系统评审。
是否建立系统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在财务支出方面是否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7.1.2.1.2.2实质性测试方法(1)对报表、账簿、凭证的查阅审计: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性;金额的正确性;账务处理的规范准确性;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资产、负债真实性、计价准确性等。
(2)对一些报表项目的分析性复核:钩稽关系的正确性,金额、比例等的合理性等。
具体项目的审计方法如下:①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审计。
进行账龄分析,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对象列出明细表,是否建立健全签认、催收等制度,并得到确实的执行;是否存在尚未处理的坏账净损失;坏账准备的提取、转回与核销是否符合规定;收回已经核销的应收款项是否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对三年以上未回款项相关部门写书面情况说明;应收票据的分类、管理、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②对资产管理情况审计,包括车辆、设备、存货等。
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年末盘点手续是否齐全;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资产的处置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是否存在因管理不严而造成人为丢失、毁损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或小集体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处置中是否因处置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得以体现等。
③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否有工程预算、结算、决算报告,有无相关工程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在建工程的维修项目有无审批手续、相关审计报告和工程合同等以及工程的财务入账情况;查看在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看支付手续是否完备,支付条件是否按合同进行;转为固定资产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转资不及时少提折旧的情况;有无固定资产清理损失挂账,未计入当期损益的问题。
④对收入的审计。
各项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是否有依据,记录是否完整;根据收入种类进行分类汇总,对每月的收入进行分析,调查收入增减原因;有无截留、转移收入或将收入账外存放形成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
⑤各项费用的审计。
成本费用核算是否真实,有无按当期预算计提或冲回成本的情况;各项成本费用的列支渠道是否正确;有无擅自扩大成本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导致成本费用不合理上升的情况;成本核算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有无随意改变成本核算方法的情况;成本核算是否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了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⑥对负债的审计长短期借款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应付款项中是否存在无明确支付对象或虚假支付对象的情况;其他应付款往来账务处理中是否有核算收支、调节损益现象;其他应付款的其他中有无核算项目的明细或详细明细清单;7.1.2.1.2.3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
(1)首先摸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投资的性质和种类,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几个金额较大的项目,有步骤地审计其立项情况,投资方案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
审查其决策的背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决策的效果情况。
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2)对外投资是否真实,投资决策程序及批复是否规范,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投资回报;对外投资核算的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的有关规定;投资收益(损失)的确认是否及时、正确,有无投资收益(损失)不入账的情况;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转回与核销是否符合规定。
(3)对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歇业的,对已歇业的审计报告、歇业申报程序、资产清算申报表等歇业资料进行核对。
并对应收回的投资款与本财务部账面实际收回的金额进行审计。
7.1.2.1.2.4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
通过对帐务的审计,审查领导干部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用车、通讯工具使用、出国出境支出等),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体发放各种钱物的问题,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侵占公共财产的行为。
7.1.2.1.2.5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综合评价(1)抽调组织人事部、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宣读离任领导干部述职报告,进行民意测评。
按评定的要素,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具体涵盖科学经营决策、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廉洁自律等主要六个方面,分别以(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五个等次,由参加测评人员选择。
测评时单位领导应当回避,并以不记名填表方式进行。
测评后,由审计组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纳入到审计结果的评价之中。
(2)根据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应履行的责任即: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法纪责任三方面的内容。
围绕与领导干部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经济效益情况,内部控制管理的健全,遵守国家法纪法规等方面,对其在任职期内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
7.1.3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共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了解基本情况,选配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编制审计计划,进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