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验实验诊断(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诊断及治疗主题课件ppt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幻灯课件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或药物导致血液 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 的风险。
止血机制的概述
血小板迅速到达受损 部位并发挥作用。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 维蛋白,加固血栓并 止血。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按 照一定的顺序和机制 发生反应,最终形成 凝血栓子。
血栓与止血的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是止血机制的一部分,旨在 快速止血。
THANKS感谢观看Fra bibliotek凝血酶处理
将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加入凝 血酶,观察血液样本的凝血过 程。
显微镜检查
将血块进行切片,用显微镜观 察其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血栓 或止血异常。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 护,避免血液污染和感染。
实验误差
应尽量减少实验误差,提 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实验结果解读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解读, 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 评估。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 幻灯课件
目录
• 引言 • 血栓形成与止血机制 • 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 •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实验目的
了解血栓形成和止血机制 学习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方法
掌握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背景
血栓与止血是医学领域的重要 研究课题,与心血管疾病、脑 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 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步骤
抗凝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混 合,防止血液凝固。
离心分离
将凝血后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 分离,分离出血浆和血块。
样本采集
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依赖 VitK : II、VII、IX、X
10
四、 抗凝系统
细胞:吞噬促凝物质
>抗凝因子
■ 乙酰肝素-抗凝血酶系统:抗凝血酶I(ATIII) ■ 蛋 白C 系统:蛋白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1
五、纤溶(fibrinolysis) 系统的作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u-PA)
纤溶酶原 (PLG)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的活化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后,其膜糖蛋白 (GP)会发生显著标志而 成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标志物。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CD42b、 CD61、CD62P等
意义: 巨血小板症
血小板无力 症
FSChk
g: 未活化
CD6
d
heh
22
b; 20μmol/L ADP
TF释 出
→外源性凝血 →
→止血 止血
7
二、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PLT聚集 (I)
GPIb/IX/V (CD42)
PLT 释放(5-HT ADP)
GPIIb-IIIa (CD41/CD61)
血管 收缩
加 速 ( Ⅱ ) 加速 Ⅱa
聚集
形成
血块 收缩
8
内源性述径三、凝血机制(瀑布学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36
意义:
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
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 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 性增高等。
10
四、 抗凝系统
细胞:吞噬促凝物质
>抗凝因子
■ 乙酰肝素-抗凝血酶系统:抗凝血酶I(ATIII) ■ 蛋 白C 系统:蛋白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1
五、纤溶(fibrinolysis) 系统的作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u-PA)
纤溶酶原 (PLG)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的活化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后,其膜糖蛋白 (GP)会发生显著标志而 成为活化血小板的检测标志物。 实验方法: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CD42b、 CD61、CD62P等
意义: 巨血小板症
血小板无力 症
FSChk
g: 未活化
CD6
d
heh
22
b; 20μmol/L ADP
TF释 出
→外源性凝血 →
→止血 止血
7
二、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管受损
vWF+VIII
血小板黏附——→ PLT聚集 (I)
GPIb/IX/V (CD42)
PLT 释放(5-HT ADP)
GPIIb-IIIa (CD41/CD61)
血管 收缩
加 速 ( Ⅱ ) 加速 Ⅱa
聚集
形成
血块 收缩
8
内源性述径三、凝血机制(瀑布学
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血浆
标准凝血酶 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36
意义:
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
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 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 性增高等。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04
实验诊断在血栓与止血中 作用和价值
实验诊断方法概述
血栓弹力图
通过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 弹性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凝血
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反映血 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确定凝血 障碍类型和程度。
抗凝物质检测
检测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 白C等,评估抗凝系统功能。
产后出血原因鉴别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等指标,鉴别产后出血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治疗监测
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止血效果,指导输血和抗凝治疗等。
产后出血预防
通过产前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预测产后出血风险,采 取相应预防措施。
05
新型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型检验技术原理和特点介绍
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形成浊度的原理,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推算出待测物 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发光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病理性失衡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栓与止血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易形成血栓。
02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介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试验
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于异 物表面的能力来评价血小 板功能,反映血小板黏附 功能的强弱。
血小板聚集试验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病理性出血
由于止血机制受损或疾病导致出血不止。
PART 02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检测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由 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
能异常。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维生素K缺乏症等,由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坏血病等,由血管 壁损伤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出 血。
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 蛋白质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 进程。
个体化检测的展望
精准医疗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检测 方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性检测
推广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预防性检测,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 率。
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方法与途径
标准化操作规程
制定并实施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 一致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比对和校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家族史、用药 史、既往病史等信息,
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粘膜、内脏 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症状 ,以及测量血压、心率
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内窥镜等 ,有助于发现出血部位
和病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由于止血机制受损或疾病导致出血不止。
PART 02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检测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由 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
能异常。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维生素K缺乏症等,由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坏血病等,由血管 壁损伤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出 血。
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 蛋白质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 进程。
个体化检测的展望
精准医疗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检测 方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性检测
推广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预防性检测,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 率。
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方法与途径
标准化操作规程
制定并实施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 一致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比对和校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家族史、用药 史、既往病史等信息,
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粘膜、内脏 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症状 ,以及测量血压、心率
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内窥镜等 ,有助于发现出血部位
和病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血栓与止血检验实验诊断(课件)
PT 测定值 INR = PT 正常人均值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ISI: 国际敏感指数
ISI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分析流程】
样品量
试剂量
50μl血浆
血浆
PT试剂
50μl
100μl
100μl PT试剂
温育3分钟------检测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血凝四项手工法操作步骤(试管法)
项目 PT APTT TT
血浆
APTT
100ul
—
100ul
100ul
100ul
—
混匀后将试剂和标本置于37°水浴箱 PT CaCl2 TT 200ul — — — 100ul — — — 200ul
观察凝固时间
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 方法及原理
1、仪器检测功能 2、仪器检测方法及原理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临床应用】 1、是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筛查试验。 2、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是否缺陷。 3、是普通肝素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异常意义】 1、延长: (1) 见于因子Ⅷ Ⅸ 和Ⅺ水平减低,如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等。 (2) 严重的凝血酶原、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 塞性黄疸、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降解物(FDP)。 2、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 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血栓与止血检验理论ppt课件.ppt
血小板收缩功能的模式图
6.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 血管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空隙, 由PCL来填充
而且血小板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 修复过程
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管的脆 性和通透性
二、正常完整止血过程
血管期 血小板期 血液凝固期 血栓动力学变化期
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液凝固(coagulation)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血浆中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个,12个已编号(I-XIII),2个未编号(激
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除FⅣ为C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Ⅲ外, 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Ⅳ、Ⅲ外,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大血管收缩:
特点:① 神经调节完成 ②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 血流减少
2.激活血小板
3.促进血液凝固
4.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屏障作用 摄取和清除循环中一些促凝物质、血管活
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舒张血管:PGI2(prostacyclin)、NO 抑制血小板聚集:PGI2(前列环素) 灭活凝血因子:PC(蛋白C)系统、AT、TM 、 促进血块溶解:t-PA
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 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itK,VitK缺乏可导
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II、VII IX、X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PPT课件
实用文档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待测血浆0.1ml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2023/12/31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值】 PT (凝血酶原时间): 10-14s PTA(活动度):80%-120% PTR(比值):0.8-1.2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0.8-1.5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结果报告形式】 凝血酶原时间(PT):大于正常3秒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R×100% PT比值(PTR)=患者PT/正常对照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 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 性抗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步骤】血浆+FXII激活剂+部分凝血活酶+钙离子
1、仪器检测功能:
Sysmex CA-7000及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项 目有十几种,常规的检验项目有PT、APTT、TT、Fbg、D二聚体、FDP等。两台仪器检测原理相同,具有全自动浓 度稀释分析功能、自动再检、自动连锁筛选等功能,全自 动进样架进样、全能随机分析、急诊随时插入分析。采用 高频振荡混匀技术,能够保证样本和试剂充分混匀,四组 检测波长能够满足不同厂家试剂的需求。
2、凝血因子及其命名
概念:把在血液和组织中直接产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因子I 因子II 纤维蛋白原 因子VIII 抗血友病因子甲 凝血酶原 因子IX 抗血友病因子乙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V 因子VII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因子X 因子XI
因子XII
前期加速素、Stuart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正常对照为20~35s,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为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分析流程】
50μl血浆
50μlAPPT试剂
50μl的氯化钙溶液
1分钟加热
3分钟加热-----------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验 实验诊断
高科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验在临床科室的广 泛应用,凝血项目的检测已成为出血性疾 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也成为 手术患者术前筛查有无凝血系统疾病的常 规检验项目;也是判断抗凝和溶栓治疗监 测的关键指标。
内容导读
一、血栓及止血基本理论 二、凝血项目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四、凝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五、凝血检测相关问题
3、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
【异常意义】 1、延长: ①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 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③肝素抗凝治疗、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2、缩短: 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Cover7.gif
固(瀑布学说)
该学说认为血液凝固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凝血因 子有限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 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 直至血液凝固。每个凝血因子都被其因子或其他有关 因素激活,最后生成纤维蛋白。
一、血栓及止血基本理论
1、血液凝固 2、凝血因子及其命名 3、凝血过程 4、瀑布学说 5、抗凝及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
1、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 态的过程,简称为凝血。
机体的凝血系统是非常精妙的平衡系统,由凝血 与抗凝两方面组成,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维持着动态 平衡,血液在血管中维持着流动状态,而血管损伤时 便快速形成凝块,当止血功能障碍时便发生血栓栓塞 或出血现象。
2、仪器检测方法:
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CA-7000用于凝血、抗 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子的检测,系统采用 以下三种检测方法: 1)、 凝固法 2)、 发色底物法 3)、 免疫分析法
注:凝固法采用了散射光加百分比凝固测定原理, 能有效地避免溶血、脂血和及黄疸标本对凝固分析 测定干扰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 应用口服抗凝剂时 【INR的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4、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或Fbg)测定:
【测定原理】 Clauss法,也叫凝血酶法。 为WHO推荐的测定Fbg的参考方法。 即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血浆即凝固, 其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从国际标准品 Fbg参比血浆测定的标准曲线中可获得Fbg浓度。
【参考范围】:2.00-4.00 g/L
接触因子
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因子II、VII、IX、X都是在肝脏合成的,合成时需维生 素K参与,因此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
3、凝血过程
包含:三条途径或两个系统
① 内源性凝血途径:指由因子XII被激活到IXa-VIII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② 外源性凝血途径:指从组织因子(TF)释放入血到TF-VII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③ 共同途径:指从因子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 是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4、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或Fbg)测定:
【分析流程】 样品量 试剂量 血浆 10μl 凝血酶试剂 50μl Owren’s Veronal 缓冲液 90μl
90ul Owren’s Veronal 缓冲液
10μl血浆
50μl凝血酶试剂
3分钟加热------检测
4、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或Fbg)测定:
【临床应用】 1、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查试验。 2、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3、是维生素K缺乏的监测指标。
【异常意义】 1、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后天性缺乏,见于DIC、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心肌梗 死等。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3、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记录血 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为凝血酶时间。
【步骤】血浆+凝血酶
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正常对照为14~21s,大于正常对照3s以上 为异常。
3、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
5、D-二聚体测定(仪器分析法)
【临床应用】 1、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 2、用于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溶栓疗效的观察。 3、用于肝炎病情的观察。 4、在血液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合并肺部感染。 6、在深静脉血栓、急性心梗、肺栓塞、脑梗死诊断中 的应用。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临床应用】 1、是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筛查试验。 2、用于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是否缺陷。 3、是普通肝素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5、D-二聚体测定(仪器分析法)
【原理】免疫比浊法
将待测物质相对应的单克隆抗体包被在聚苯乙烯胶乳颗 粒上,当标本中含有D-二聚体时,单克隆抗体即与交联纤维 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交联区域结合。单克隆抗体能 触发凝集反应,引起浊度的增加。仪器在800nm处通过对浊度 改变的监测,将吸光度转换成浓度值,由此获得样本中D-二 聚体的含量。 【参考值】 0 - 1 mg/L
血凝四项手工法操作步骤(试管法)
项目 PT APTT TT
血浆
APTT
100ul
—
100ul
100ul
100ul
—
混匀后将试剂和标本置于37°水浴箱 PT CaCl2 TT 200ul — — — 100ul — — — 200ul
观察凝固时间
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 方法及原理
1、仪器检测功能 2、仪器检测方法及原理
5、D-二聚体测定(仪器分析法)
【临床意义】 1、D-二聚体被视为DIC早期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2、D-二聚体可做为溶栓疗效观察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3、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幅度与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4、D-二聚体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 5、D-二聚体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理想指标。 6、D-二聚体被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7、D-二聚体升高不能诊断血栓的形成部位却能够提示体 内是否有血栓的形成。
【异常意义】 1、延长: (1) 见于因子Ⅷ Ⅸ 和Ⅺ水平减低,如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等。 (2) 严重的凝血酶原、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 塞性黄疸、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降解物(FDP)。 2、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 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PT 测定值 INR = PT 正常人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