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勇者不惧的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2025届高三语文备考二轮模拟检测一
内蒙古自治区2025届高三语文备考二轮模拟检测(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
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
可见,勇作为一种评价,起先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
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拓生存空间和斗争中的勇武。
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急和死亡的恐惊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
在先秦时期,勇德有很高的地位,勇是坚守“义”所不行缺少的德性。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
比如,《论语•阳货》有云:“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实力,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
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
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
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学问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
可见,孟子所言的“小勇”属自然德性,“大勇”属道德德性。
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此三者,或浑不知义,或见利忘义,或死而不义,只有“士君子之勇”才是“见义勇为”,乃道德之勇。
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只有合乎道义的勇才配称作勇德。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访谈嘉宾:杨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
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
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
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
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
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
《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
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
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
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
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
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
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
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
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
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
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1983年9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24精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结合图表中的文字说明和备注,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和结论。
广告类文本解读方法
了解广告目的
明确广告的宣传目的和宣传对象, 理解广告的商业性质。
分析广告内容
注意广告中的文字、图片、视频 等素材,分析它们所表达的信息
和吸引力。
判断广告真实性
根据广告中的信息,结合常识和 背景知识,判断广告的真实性和
报告类文本
阅读报告的摘要、结论和建议,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结 果。
信函类文本
注意信函的称呼、正文和结尾,理解信函的意图、情感和诉 求。
论文类文本
阅读论文的摘要、引言和结论,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 方法和结论。同时,关注论文中的图表和数据,理解其支撑 论点的作用。
典型题型分析与解题
03
技巧
填空题解题技巧
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二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生物降解塑料。文章指出,这种塑料可以在自 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生物降解塑 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前景。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比较, 可以得出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关于生物降解塑料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 填空的上下文语境,理解填空所
需的信息类型和表述方式。
定位关键信息。在文本中快速找 到与填空相关的关键信息,如名 词、动词、形容词等,以便准确
填空。
利用语法和语境推断答案。结合 填空处的语法结构和上下文语境,
推断出正确的填空答案。
选择题解题技巧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选择题的题干中可能存在的限定条件、选择范 围等。
《勇者不惧》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题)
《勇者不惧》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5题(8分)勇者不惧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
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据《史记》记载,赵人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计而甘受个人委屈。
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
《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
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
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
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
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
新七年级上册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经典主题,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并迅速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微博舆情所监测的含有“中国诗词大会”的微博数据显示,与其相关的微博评论72%以上都是正面评价,不少观众称其为“当下荧屏中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本就是中央电视台根据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的“文化大会”传播矩阵战略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系列节目的层层铺垫,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汲取,终于在2017年的春节,这朵文化之花在荧屏上绚烂绽放。
(摘编自朝函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承与艺术里现》一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材料二: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微博参与用户地域分布70P10材料三:和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疲软相比,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领域显现出蓬勃旺盛的自新能力,推出了一批凸显中国特色,呼应时代需求、蕴含文化价值,传播正能量的原创节目,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
原创文化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电视综艺领域的最大亮点,2017年全年和2018年年初,以《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和《信中国》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结艺节日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的热点节目,不论是《朗读者》的“访谈+朗读”模式、《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新形态。
《经典咏流传》对诗歌传福模式的朝开拓,还是《信中国》的书信为载体,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角度,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原创文化节目也从单一性,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各种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述语态的蝶变。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5) 含答案详解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5)【山东潍坊】(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
(8分)勇者不惧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
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
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
《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
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五议论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2河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谈青年的责任担当张建林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
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
”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
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
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
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孙周兴概括了尼采的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
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
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者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
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
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去探索,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
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
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
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
这就是理论虚假。
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
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
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材料三:2013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
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
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
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
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页版含答案解析.docx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 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但 2007~2016 年的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一种文体。
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 , 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技能转移到筛选并整合信息。
以全国Ⅲ卷为例 ,文本由三个材料构成。
材料一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是文字材料,属于调查报告 ; 材料二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是文字图表混合材料,属于调查报告 ; 材料三来源于《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一文,是文字材料,属于新闻报道。
材料一着重阐释了博物馆在教育、科研以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的作用 ; 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 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这种文本组织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碎片化” 。
那么 ,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 是否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的,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其次,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大环境的模拟和再现,但考查的却并非碎片化的思维,而是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能否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
(一) 2017 年课标卷ⅠⅡⅢ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选文是几则有关中外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一摘编自《真实聚焦 :2010 — 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该文发表于《影视制作》杂志 2011 年第 10 期,作者杨玉洁、田霖。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调研。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下简称《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为什么说我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呢?第一,中国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
按照《布局方案》,中国国家公园紧密衔接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涵盖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将系统、整体保护“地球第三极”;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多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将对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中国国家公园保护规模最大。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
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面积的总规模将是世界最大的。
第三,中国国家公园保护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方案覆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共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700多个,1项世界自然遗产、2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分布着5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同时也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第四,中国国家公园惠及面最广。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这28个省份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让56个民族共绘国家公园的美丽画卷。
《布局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相对于共享经济中的增量,我更关注存量部分的资源盘活。
”全国政协委员汪浩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量闲置资源以及公共资源共享还存在瓶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
目前一些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在资本炒作下增量过快,一味通过从增量中找增量的方式,出现了无序投入、资源浪费的情况。
共享经济想要健康发展,还须“从存量中找增量,而不是从增量中找增量”。
江浩然呼吁,“国家应该在鼓励共享破除瓶颈上出台政策措施,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共享经济要发展更要健康》人民日报)材料二:共享经济的萧条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降临的。
2018年12月,大概是ofo最难捱的日子。
自中旬起,ofo总部就遭到讨还押金的用户的围堵,队伍从五楼排到一楼,又从大堂延伸到马路上。
曾与ofo分庭抗礼的摩拜单车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
在被美团收购后20多天时间里,摩拜毛损人民币4.07亿元,平均每天亏损1500多万元。
仅在几年前,共享单车发展的速度如同搭上火箭。
2015平10月底,ofo投放单车数量仅2万辆,到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攀升至2300万。
疯狂扩张的背后,是投资者们不断输送的融资血液。
数据显示,2016年有超过20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
用户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2016年共享单车的用户1886万人,同比增长700%。
但到2017年底,共享单车死亡名单越来越长,悟空单车、3Vbike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等皆上榜。
市场洗牌、管理失控、烧钱恶性循环、资本逃离,甚至挪用押金填补缺口,这些因素汇聚起来,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向还未成熟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大败局》)材料三: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公司管理不善,“罪魁”或许来自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无底线的炒作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致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阶面前能镇定自若、泸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
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
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道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
《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
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碱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二
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对“勇”进行界定和论述的同时,对“勇”作了有层次的划分。
孟子说
“北宫黝之养男也,不肤挠,不目逃,恶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
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孟子•公孙丑止》
孟子列举了三种类型与层次的勇第一种是北宫黝之“勇”。
这种勇,是打在身上不躲进,老不示弱,不畏权贵。
对付万乘之君就像对付一个贫贱者一样,只要遭到冒犯就会反击,这种做法在当时盂子所处的那个贫富、贵贱、尊卑有着森严等级的时代也不失为一种“勇”。
其次是孟施舍的“勇”,打仗不管能否取胜,都像必胜一样向前冲,此乃“守气”的无惧之勇。
第三种是曾子的“反求诸己”之“勇”。
通过自反,发现真理如果不在自己这边,即使面对普通百姓,会自觉惭愧而害怕。
如果确定自己掌握着真理,纵然面对千军万马,也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孟子认为,北宫黝虽勇于对抗权贵,凭过人的气势彰显了果断、坚毅之勇,但却缺乏理性和思考,因而只是血气之勇。
相较之下,孟施舍要胜于北宫黝,因为孟施舍能够由心出发,做到内心不畏惧,不过盂施舍养勇的方法又是通过无我或忘我从而达到“无惧”,因而也只是神勇或者说主观上的勇,他与北宫黝之勇一样都缺乏“理”的内涵。
只有曾子之勇才是“勇”的最高层次和理想境界,才是真正的德勇,因为他勇中有怯,勇中有思,能够通过道德反省来确定正义与否,进而做出勇与不勇的行为选择。
可见,孟子的勇不是动辄而起、不顾效果的匹夫之勇,而是深明大义,能够作出进退选择的“理性”之勇。
(摘编自王翠英《浩然之气与大丈夫之德——孟子“勇”的思想探析》)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
B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不论任何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
C.真正的勇者既能藐视困难、勇往直前,又能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保持镇定。
D.外在的困境成就了勇士,使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能忍受小辱的好勇,没有敬畏之心的蛮勇,锐气有余静气不足,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勇者无惧”。
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D.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出了“勇者不惧”的大勇。
3.下列各项内容不符合材料二所论述的“理性之勇”的一项是(3 分)
A.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侠客行》)
B.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
D.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孟子•离娄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C(A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都是赞颂'勇'的”错误,根据原文“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知,是这些列举的神话传说中都包含了对“勇”的赞颂。
B项,“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错误,根据原文“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可知,道义的感召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且“农论任荷情形都能勇往直前、一无所惧”也错误,根据原文“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这个假设性前提可知,并非不论任何情形都可以勇往直前。
D项,“外在的困境成就了勇士”错误,根据原文“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可知。
)
2.C(C项涉及原文内容在文章第五段,对夫子困陈、蔡之间,子贡要铭记不幸。
而孔子视之为“幸”。
原文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危机是成就英勇人格的外在条件,因此视危机为幸运。
而非选项中的“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
)
3.A(A项,李白写的是侠客的高超武艺,这种勇敢不属于理性之勇。
B项,林则徐强调不趋福避祸的前提是有利于国家,这是符合理性之勇的。
C项,孔子的话强调不与蛮勇之人共事,强调要有所惧,有所谋。
这也是一种理性之勇。
D项,孟子的话意思是,可以死,也可以不死,如果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盲目赴死,就会伤害“勇”德。
这句话也强调了理性之勇。
)
4.文章采用的是层递式结构思路。
(1分)一至二段阐释“勇”的概念内涵。
(1分)三至四段分析“勇”的行为特点有锐气,也有静气。
(1分)五至六段阐述“勇”的培养方式。
(1分)。
勇者不惧,勇者之勇,是大勇,大勇之勇,在于以遵循道义为前提。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
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一方面,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谨慎小心。
另一方面,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但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勇者不惧,还指勇者应是理性的,勇中有怯,勇中有思,深明大义,能够作出进退选择。
(每点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