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案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
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5课苏轼词两首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词人借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词的上片结尾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1)何妨·不妨(2)萧条·萧瑟2.易错识记。
(1)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容易近义混淆。
【近义联想】①冰消瓦解:像冰一样融化,瓦一样破碎。
形容完全消失或崩溃。
②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③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④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2)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3)人生如梦:多被用来感悟人生,用来形容人生中那些飘忽不定的因素。
容易色彩不当。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熬夜感觉到疲惫难熬时,不妨先休息30分钟,也可以做做深呼吸,能增加大脑供氧量,去除睡意,维持头脑清醒。
(何妨·不妨)(2)在美国历史上,即便是出现了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美储联依然能够全身而退。
(萧条·萧瑟)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原董事长被刑拘,这家公司遭股债双杀30亿市值灰飞烟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感受苏轼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豁达超然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面对困难与逆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课题名称
《定风波》
三维目标
1、理解诗句中重点句的思想情感,学会一语双关的手法。
2、通过赏析此诗,了解苏轼诗文的旷达精神
重点目标
目标1
难点目标
目标2
导入示标
首先我想冒昧的问一个问题,心目中有偶像吗?偶像在你的心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有一个才貌双全的现代女子叫刘艳琴,她如此对偶像说:“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千年前历尽坎坷的落魄文人用什么在叩动着现代女子的芳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坡翁的词《定风波》,感受东坡跳动的脉搏。
3.归佛门。如《菩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4、“归去”——回归自我
谁怕―――>向风雨挑战的倔强
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游泳》超旷达观之状可掬。
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地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乐观与悲观1.乐观的人,春天播种的是希望,夏天挥洒的是汗水,秋天收获的是甜蜜,冬天享受的是温暖。
悲观的人,春天播种的是失望,夏天挥洒的是叹息,秋天收获的是泪水,冬天享受的是寒冷。
2.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希望就在前头。
”风是什么?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么样?开过了也就没有了。
”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3.悲观者总是看到灰暗的一面,而乐观者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
我们有权选择做一个悲观者还是乐观者。
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满阳光,要想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选择乐观。
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使是在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
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豪放乐观的词人、政治家——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先后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到任湖州不到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最新]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4
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练】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课内巩固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吟啸.(xiào) 衰.落(shuāi) 怀瑾握瑜.(yú)B.华.山(huá) 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C.间.隔(jiàn) 蓑.衣(suō) 应和.(hè) 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放荡不羁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5.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
6.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B.“羽扇纶巾”,“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C.“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D.“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研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朝最为有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优秀,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世历尽宦途曲折: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触,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愁闷心情。
这首词向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豪的仰慕和对立功立业的盼望;最后的感触语只管含有悲观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去沙湖,欲“买田此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绘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俊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纳以下方法:1.抓特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绚烂反衬自己功名绝望,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触。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掌握上述特点,领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立功立业的梦想(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说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一生”、“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剖析,深入词中境地。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大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气吞山河的英豪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刷。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优秀人物。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知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的赤鼻矶,并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
2.《定风波》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知常识]1.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
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及晏殊、晏几道父子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时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夔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突破。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
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称“三苏”。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坛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在绘画上,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代表作有《东 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面对着滚滚长江, 你会思考:英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你会感觉 到英雄的渺小和无奈,即使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和长江相比,也会令 人觉得微不足道。所以你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历史长 河中,才能获得价值。
5 苏轼词两首
-1-
在我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是独特的一位。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 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文学上诗文俱工,众体兼擅;仕途上满腹才华 却怀才不遇,一生屡遭贬谪却豁达大度。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滋 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作者时年46岁。在此之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 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 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 国策,又加上好友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贬到 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人游赤鼻矶(非赤壁大战处)时所 作,时年苏轼已被贬黄州两年,词作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感慨。《定 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 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在《定风波》 一词的小序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该词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 雨一件小事,但从中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 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坎坷后的旷达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念奴娇)【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的思想情绪。
提示与建议:理解词中所写的景物、吟咏的历史、抒发的感情。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管,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千堆.()雪羽扇纶.()巾伦.()理樯橹..()早生华发.()还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千古风流..人物(2)樯橹..灰飞烟灭(3)早生华发..(4)一尊还酹.江月3.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遥想,,。
谈笑间,。
(4)人生如梦,。
§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这首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根据诵读指导,划出节拍,按范读提示标出韵脚,反复朗读,然后试着背诵。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写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句中的动词有什么巧妙之处?4.读下阕,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句?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这几句的主语到底是谁?“笑我”什么?为什么“早生华发”?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东坡赤壁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
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
其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名篇。
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在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
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称为东坡赤壁。
(一)背景链接1.《念奴娇 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
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
那年春天他到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
事后他写作这首词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Ⅱ.文化常识1.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文中的“赤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2.羽扇纶巾....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
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
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
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3.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和芒鞋: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
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常备用具。
也指到处漫游。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长江滚滚向东奔流而去,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尽了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
旧时营垒的西边,有人说,那儿三国周郎赤壁。
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
[大江:长江。
淘:冲洗。
千古:指久远的年代。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这里指黄州古老的城堡。
三国:指东汉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
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军中称他为“周郎”。
赤壁: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苏轼这里所说“赤壁 ”,实为今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乱 石 穿 空, 惊 涛拍 岸,只见陡峭纷乱的石壁直插云霄,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云岸,卷起千 堆 雪。
江山 如画, 一时 多少卷起无数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壮美如画,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豪杰 。
英雄豪杰角逐争雄。
[涛:巨浪。
拍岸:拍打江岸。
雪:比喻浪花。
]遥 想 公瑾当年,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小乔初嫁了 , 雄姿 英发 。
羽扇美丽的小乔才嫁与他,他英气勃发,勇武刚烈。
手摇羽扇,纶巾, 谈笑 间, 樯橹 灰飞烟灭。
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军的战船便被烧得(烟焰蔽天,)灰飞烟灭。
[遥想:远想。
小乔:东吴的美女,嫁给了周瑜。
英发:英气勃发。
形容周瑜的气概。
羽扇纶(guān )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挂帆的桅杆和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故 国我神游于神 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 生 华发。
当年三国的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人生 如 梦 , 一尊还 酹 江 月 。
人生在世犹如大梦一场,还是洒一杯酒祭献给江中伴我的明月吧。
[故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神游:忘形的神魂之游,这里指神游于古战场。
华发:花白的头发。
尊:同“樽”,酒杯。
酹(lèi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江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定 风 波三月七日, 沙湖 道中遇 雨。
雨 具三月七日,在去沙湖的路上碰上下雨。
避雨的用具 先 去 , 同行 皆狼狈 , 余独 不觉。
预先已经放弃了,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我感觉不到。
已而 遂晴 , 故 作 此 。
不久天就晴了,所以写了这首词。
[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
时苏轼谪居黄州,即今湖北黄冈。
沙湖:地名,在黄州城东南30里。
]莫 听 穿 林 打 叶 声 , 何妨吟不要在意穿透树林、击打树叶沙沙作响的雨,不妨吟啸且 徐 行。
咏长啸着缓步前行。
[莫听:不要听,意思是不要在意。
何妨:不妨。
吟啸:吟咏长啸。
徐行:慢步走。
]竹杖 芒鞋 轻 胜 马,谁 怕? 一蓑烟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松得胜过骑马,怕什么?任凭一生中任平生 。
遭遇风雨烟波。
[竹杖:作动词,拿着拐杖。
芒鞋:作动词,穿着草鞋。
轻:轻松。
马:作动词,骑马。
谁怕:意思是 怕什么。
一蓑烟雨:喻指人世的风雨烟波。
一蓑,满蓑衣。
一,“满”的意思。
任:任凭。
平生:一生,终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正常语序是:任平生一蓑烟雨。
]料峭 春风吹 酒醒, 微 冷, 山头 斜照微寒的春风吹得酒醒,感到一点寒冷,这时,山头的斜阳却 相迎。
却照了过来。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斜照:斜阳。
迎:迎照,带喜悦意。
—回首向来 萧 瑟回头看刚才充满风吹雨落处, 归去, 也无 风雨 也无晴 。
声音的地方,风雨去了,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回首:回头。
向来:刚才。
](一)读准字音1.浪淘.尽(t áo ) 2.故垒.(l ěi ) 3.公瑾.(j ǐn ) 4.酹.江月(l èi ) 5.吟啸..(y ín xi ào ) 6.芒.鞋(m áng ) 7.一蓑.烟雨(su ō) 8.萧瑟..(xi āo s è) (二)写准字形1.⎩⎨⎧ 赤b ì(壁)珠联b ì(璧)合金b ì(碧)辉煌 2.⎩⎨⎧ qi áng (樯)橹qi áng (蔷)薇吝s è(啬)3.⎩⎪⎨⎪⎧ gu ān (纶)巾l ún (沦)落l ún (伦)理满腹经l ún (纶)4.⎩⎪⎨⎪⎧ 料qi ào (峭)树sh āo (梢)sh āo (艄)公俊qi ào (俏)(三)词语解释 1.风流:杰出的。
2.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3.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4.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5.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6.华发:白发。
7.多情:多愁善感。
8.何妨:不妨。
9.吟啸:吟咏长啸。
10.料峭:微微寒冷。
11.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四)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和理解两首词,赏析两首词中重点词句在词的结构上的作用。
2.学会运用词中的表现手法,分析描写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在词作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3.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一)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①大江、故垒、乱石、惊涛②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③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④早生华发、人生如梦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答:明确:(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是全词起兴之笔。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声势。
(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哪些词的运用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答:明确:“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
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答:明确:过渡。
“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明确:诗人以“人生如梦”自慰,并不甘于消极。
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表现他不忘世情的入世精神。
6.与赤壁相关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突出地写了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答:明确:(1)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又是赤壁大战击败曹操的主要指挥员,这正与自己青壮岁月已逝,却屡遭贬谪、功业无成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写周瑜其用意在于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抒发自己的悲壮情怀。
(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方面要表现周瑜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以美女衬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风采,更便于抒写自己的情怀。
(二)研习《定风波》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7.《定风波》一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试完成下表。
明确:①莫听穿林打叶声②何妨吟啸且徐行③山头斜照却相迎8.《定风波》一词中的小序是否可以删掉?试作简要分析。
答:明确:不可以。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词作的背景,是对词作内容的补充。
词就是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展开的,而且小序和词的一些内容互相照应,特别是“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对词人在词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