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年级 2013级任课教师张彻执笔人张佳佳魏雪梅2015年8 月24日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概要: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指导。
本文重点介绍了了从西欧中世纪开始,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分析了不同阶段主要的经济思想。
关键字: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一·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轮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学说。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
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财政理论史上的经典文献读书随笔
《财政理论史上的经典文献》读书随笔一、文献阅读部分在阅读《财政理论史上的经典文献》这部著作时,我深感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书中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财政理论,呈现了一部财政理论发展的生动历史。
通过阅读文献,我对财政理论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在阅读中聚焦于早期财政思想的萌芽阶段,从古代的典籍中,可以窥见货币、税收与国家财政的起源。
这些思想虽然朴素,但却是财政理论发展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演变与经济的发展,财政学的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我重点阅读了关于古典财政理论的篇章,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古典学派对于税收原则、公共支出以及国家财政职能的探讨。
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思想对我影响深远。
他们的理论对于现代财政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又转向了对凯恩斯财政学说的研究,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财政学说的一个重大转折。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
这种学说在当时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危机,为现代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理论与学派。
这些新兴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财政学的内涵与外延,例如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公共选择理论等。
这些理论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关注了财政学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阅读经典文献时,我深感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对财政学的影响,这也是理解财政理论变迁的重要角度。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财政理论的认知更加深刻和全面。
《财政理论史上的经典文献》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财政理论发展历程的宝贵机会。
这部著作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财政理论,更让我认识到财政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这部著作也为我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参考。
1. 古典财政理论文献阅读古典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的基础,涵盖了古代至近代的财政思想与实践。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财政管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并开创了财政学的研究方向。
然而,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财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影响。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与财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生产。
他还强调贸易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然而,斯密对财政政策的思考相对较少,他主张“夜光法则”,即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尽量少,以避免政府滥权。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了财政政策对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提出了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的概念,并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但也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以避免干预过度。
2. 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他提出了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原则,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以增加总需求。
这一观点对于解决大萧条和实现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兴起并成为主导,对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遵循市场自由原则。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集中在政府过度借贷和货币供应过度膨胀等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财政理论与实践的书,真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书里讲的那些事儿,可不像咱平时想象的那么枯燥,反倒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门道。
就拿税收这一块儿来说吧,以前我总觉得税收就是政府从咱老百姓兜里掏钱,简单粗暴。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个人所得税,它可不是随便定个比例就完事儿的。
政府得考虑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生活成本,还得想着怎么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这就好比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得定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大家都玩得开心,玩得公平。
书里还提到了财政支出。
以前我以为政府花钱就是大手大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但实际上,每一笔钱的去向都得经过深思熟虑。
就像建一座桥,不光要考虑桥能带来交通便利,还得算算账,看看建桥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能不能成正比。
要是花了大价钱建了座没啥用的桥,那老百姓可不答应。
我想起之前我们小区附近要修一条新路。
一开始大家都挺高兴,想着以后出门能更方便了。
可后来发现,这修路的过程那叫一个曲折。
政府预算有限,施工队又因为各种原因进度缓慢,结果这条路修了好久都没修好。
那段时间,小区门口总是尘土飞扬,大家出门都得绕路,怨言不少。
后来,经过政府的多方协调,增加了资金投入,换了更靠谱的施工队,这路总算是修好了。
路通的那一天,大家都特别开心,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财政支出用对地方带来的好处。
还有公共服务这一块,以前觉得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保这些服务都是理所当然的。
读了书才知道,要保障这些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政府得花多少心思,投多少资源。
就拿教育来说,要给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政府就得在贫困地区加大教育投入,建学校、招老师、提供教学设备。
我曾经去过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做志愿者,那里的教学条件真的让我很吃惊。
教室简陋,教学设备也很缺乏,和城里的学校简直没法比。
但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通过财政拨款,给学校盖了新的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还派来了优秀的老师。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十财经论坛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李 鹏 杨硕飞财政分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蒂布特,1956年,他发表了论文《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被认为是分权理论的起点。
经过施蒂格勒、奥茨、马斯格雷夫、特里西等人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钱颖一、罗兰、温格斯特和怀尔德森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为财政分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关于财政分权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的论述蒂布特(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
蒂布特预定了居民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这样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寻找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本好效用最大化间的一种理想组合。
而且他们会自动聚集到这一地方政府周围,同理当这一地方政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
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获得更大的财政收入。
另外如施蒂格勒也认为,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居民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掌控具有优势,而且对于公共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也由不同地区的居民自行选择。
特里西(Richard W·Tresch,1981)提出了“偏好误识”理论,他认为,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具有随机性,即带有偏好误识,这是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距离的阻碍作用。
因此,地方分权是必要的。
(二)财政分权与资源配置关系的论述马斯格雷夫(Musgrave,1959)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应该明确,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区域的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控收入差距,而地方政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可以进行符合居民偏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置的效率。
同时,不同的税种应该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固定分配,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的税权。
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也认为,政府部门级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分工,政府正常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权限。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财政,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阅读了相关的财政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后,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财政理论为我们揭示了财政的本质和作用。
财政并非仅仅是政府的收支活动,而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和社会的公平。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经济衰退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而在经济过热时,紧缩的财政政策则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例如,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如何平衡税收的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是一个难题。
税率过高可能会抑制经济活力,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下降;税率过低则可能无法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就需要政府在权衡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税收政策。
在财政支出方面,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需求不断增长,而政府的财政资源是有限的。
如何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此外,公共投资项目的选择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如果决策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给政府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财政管理方面,预算制度的完善是关键。
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能够增强财政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率。
同时,加强财政监督,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也是保障财政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
另外,财政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财政政策的调整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会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从而促进就业和经济的繁荣。
反之,如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在国际层面,各国的财政政策也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汇率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各国的财政状况产生冲击。
西方财政理论
西方财政理论概述西方学者实际上是以市场经济为立足点,把市场失灵作为财政存在的根本理由,把提供(广义上)的公共产品作为财政活动的对象,把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作为财政活动的目的,把公共财政作为财政运行的模式(或类型),而把公共选择作为财政决策的政治过程,构建起一整套关于财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总体说来,除了“市场失灵才存在财政”这一观点带有片面性外,其他各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对于发展“国家分配论”很有裨益。
[编辑]西方财政理论的具体内容1、市场失灵论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主要是经由市场渠道、通过市场方式自发进行配置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弥补与克服的缺陷,种种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赋予了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的必要性。
这样,作为直接计划配置资源手段的政府财政,必须参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
由此,市场失灵导致财政的产生。
可见,在财政起因这一问题上,西方财政理论遵循了如下的基本分析思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
对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关于财政起因的“市场失灵”。
但应当看到,这一论点是带有片面性的,因为认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才有财政,这无异于否定了5000年的财政史。
2、公共选择论财政既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行为;那么它应该提供哪些公共产品?怎样提供公共产品?为谁提供公共产品?等等。
这些问题实际上牵涉到政府如何进行财政决策的问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千千万万的社会公众通过代议制民主制度,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自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来,经过汇总后达成某种社会公众意愿,从而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由于个人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之间总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因此在集体达成的公众意愿与个人意愿之间也普遍存在着矛盾和偏差,西方财政理论往往以很大的篇幅,把财政决策过程视为政治决定过程,探讨了选举原则、选举制度对公共选择和公共决策的的影响,指出了法定多数、简单多数和一致决策等投票优胜原则对公共选择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陈晓璇财政与税务学院2120130632读国富国穷有感财政学老师曾推荐我们读《国富国穷》,光看书名,以为通篇是国家政治和经济学知识的书籍,正发愁于经济理论晦涩难懂,不料想,文章体现出“世界史”的特色,更多是一种对各国历史方方面面的叙述介绍。
可以说,本书跳出了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从地理、文化、制度、体制等诸多影响因素出发,对历史进行观察总结。
这种新视角的关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框架,无不吸引着我的阅读,并有利于拓展知识的视野,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富国为什么会富,穷国为什么会穷,为什么一些穷国赶上了富国,为什么一些穷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以及为什么一些领先的国家会被赶超”。
对我而言,本书中“天朝帝国:停滞与倒退”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他们的光辉普照周围低等种族,这些低等种族向他们乞求光明,通过膜拜和进贡,而获得某种地位”——这是书中的句子,生动地写出了古代中国夸张的、不真实的民族自豪感。
正当闭关锁国的中国人沉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时,西方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蜕变,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已产生重要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给予封建时代下的手工业生产以重大的冲击,给予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飞跃的发展,一个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渐壮大,通过殖民掠夺,侵略他国以获取最大的利益的野心也日渐膨胀。
先是西方传教士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交通工具来到了中国,力图传播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宗教,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正确认识及运用的科技——机械钟,将其进贡给了天朝的皇帝,目的在于传播科学技术,以及显示西方宗教的优越感。
可是,愚昧无知的清政府不懂得对这类科学技术加以研究,以推动国家的发展。
除此之外,愚昧的“天朝帝国”将其重要发明——火炮运用于娱乐;尽管后来将火炮运用于战争,但是在战场上,火炮发射的时间长,射程短,对发射手的危害远远大于敌方。
这些在当今看来可笑之处,正是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的写照,沉醉于“天朝上国”美梦的后果。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篇一:财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财政学心得体会财政学心得摘要: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财政的收入由各种各样的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国债收入等组成,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财政的支出是维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维持社会公共需求的手段,其包括各类各样的种类。
一、财政的定义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概念当然有所延伸和发展。
如果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财政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二、财政的产生学习财政首先要了解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国家产生之后,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强制占有和支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这就从一般经济分配中分离出独立的财政分分配,这就产生了财政。
财政也随着国家当然发展而发展。
随着国家制度的发展,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繁荣演变。
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财政,都有着财政的一般共性: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和社会基金性。
三、财政收入接下来我们要了解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这是财政学习的一个重点,我们要掌握的部分很多,我重点讨论其中的一个点。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
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在内的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就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一、引言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学科。
20世纪初,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快速演变,为全球政府财政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主要派别以及借鉴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西方财政学理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它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知识于一体。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即政府收入、支出和债务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在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财政学是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法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西方财政学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系统”理论,并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公共和私人实用主义”理论,这是西方财政学理论的开端。
19世纪后期,古斯塔夫·冯·舒伯特、列昂尼德·沙马洛夫、约翰·贝茨·克拉克等学者对财政领域进行了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和“私人财政”两个研究方向。
20世纪以来,财政学理论经历了两次重大波动。
20年代至60年代,西方财政学理论逐步展开了理论研究的全盘社会化趋势,出现了凯恩斯主义、保守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三大学派。
70年代以后,财政危机大规模爆发,西方财政学理论社会化趋势开始逆转,出现了自由市场理论、新政府支出理论和产权理论三大学派。
四、西方财政学理论的主要派别1.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重视政府干预与政府调控,主张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政策等手段,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失灵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完全就业的目标。
2.自由市场学派自由市场学派又称新古典派经济学,强调市场在分配资源和实施经济调节方面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能力。
认为政府介入只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调。
对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借鉴意义研究
对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借鉴意义研究前言财政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政府在财政领域的活动和政策。
自18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财政学领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许多经典理论和学说,对全球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活动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以及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财政学学者的借鉴意义,希望可以为读者对西方财政学的发展和财政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有更深刻的了解。
历史演变古典财政学18世纪后期,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古典财政学也开始逐渐形成。
亚当·斯密是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涉及市场经济,并主张遵循自由市场经济原则。
该学派的学者强调税收应该合理分担,对社会应该尽可能公平,国家支出应该经过严密的控制,防止过度浪费。
这些观点对财政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
需求管理20世纪早期,经济大萧条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支出和储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措施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也促使财政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在需求管理的框架内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管理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对财政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开始兴起。
该学派的学者主张市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最有效的方法,持有市场自由、政府少涉及市场经济的观点。
他们认为政府的干预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观点对财政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基础。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西方财政学的发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财政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些借鉴和应用包括: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西方学者对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以提高税收收入和提供公共服务。
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吸收这些政策,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引言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财政学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理论体系,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探讨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财政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古希腊财政学的雏形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研究财政收入的起源和用途。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些关于财政管理的想法。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公正和理性的财政政策来维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公共支出应该用于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观点。
古罗马财政学的发展古罗马时期,财政学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罗马帝国的扩张使财政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收取税款并管理财政支出。
该时期的智者西塞罗和公历提供了一些关于财政管理的重要观点,他们强调了财政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来实现财政平衡。
古典经济学对财政学的贡献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对财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并主张减税、自由贸易等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经济学中的“李嘉图原理”,强调了税收和公共支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财政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财政学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现代财政学开始形成。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视为现代财政学的创世之作。
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并广泛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此后,现代财政学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和税收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西方财政学理论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西方财政学理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的参考。
西方财政学财政学理论
西方财政学财政学理论摘要:自1892年巴斯塔布尔出版《公共财政学》以来,百余年间西方财政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其理论基础问题上则始终存在分歧。
本文认为,财政学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学内容,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财政活动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微观经济活动,但也包含着派生的宏观经济内容。
关键词:西方财政学;财政学理论;理论基础财政学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最初的专著性西方财政学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论述的,巴斯塔布尔指出,“从最初意义上看,财政科学是经济研究的产物。
”汉特1921年《公共财政学大纲》第一章第三节标题就是“公共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尽管作者接着于下一节“公共财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也指出了财政学与政治学、历史学的密切关系,但并不否定他的关于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观点。
与这种经济学观相反,西方财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观。
道尔顿1922年的《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第一句就指出,“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不过,由于英美早期财政思想传统的影响,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为止,认为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财政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种主张随着社会抉择理论从60年代开始逐步被纳入西方财政学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社会抉择论从威克塞尔开始,就是主张政治程序进入财政分析视野的。
为此,作为社会抉择学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前言”中就指出,财政学是涉及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的学科。
此后尽管许多财政学著作不再指出财政属于何种学科,但由于它们所包含的有关社会抉择论的内容,总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学的分析。
所以,现代西方财政学尽管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具有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将其视为纯经济学科的看法,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财政学仅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学兼有?宏观经济学是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的产物,在此之前西方财政学是谈不上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阅读相关的财政学著作,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财政学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涉及到政府如何获取资金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资金来实现各种公共目标。
政府获取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税收、收费、国债等等。
税收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征收,如增值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政府的支出则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国防、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
这些支出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例如,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培养人才;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能够保障民众的健康,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财政政策是财政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政府则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
财政政策的运用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这需要政府对经济运行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
公共财政的职能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部分。
资源配置职能,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将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地区,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机制可能无法有效提供,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则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手段,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环节。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制度。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确保政府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财政学总结笔记
导论⒈古典财政理论①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国家职能:充当“守夜人”的作用。
财政收入:提出以受益者负担为中心的收入理论。
公债:提出了“公债有害论”,不主张发行。
税收:提出了“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的赋税原则。
财政支出:应允许存在:国防费、司法费、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王室费。
严格限制:为束缚和干涉商业社会自由经济活动而设置的支出。
②大卫•李嘉图的财政理论赋税总论:最好的赋税是负担最轻的赋税。
赋税各论:主要研究了当时主要税种的转嫁、归宿问题及各项赋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地租税、利润税、农产品税)③瓦格纳的财政理论ⅰ思想基础:国家职能理论:国家的职能应与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国家的职能应不断扩大。
社会政策思想:共同经济组织的活动应服从这样的目的,即建立有计划的经济秩序,公平分配,对贫困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ⅱ瓦格纳具体的财政理论:提出财政支出膨胀法则。
公债:在一定限度内是有益的,可以允许发行。
在财政收入方面,提出了“社会政策的赋税”的观点。
累进税制。
建立了自己的赋税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要保证税收的充足性。
国民经济原则:正确选择税种、税源。
公正原则:课税的均等性。
税务行政原则:课税明确化、便利化、最少课税费用原则。
④庇古的财政理论ⅰ庇古对财政理论的研究根源于他的社会福利经济学说。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的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在个人间的分配越是均等,社会的经济福利就越大。
ⅱ关于财政收入:提出税收最小牺牲原则。
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社会纯产值的部门——重税;反之,低税或免税。
累进税制。
ⅲ关于财政支出:主张对某些社会有益的产业予以补贴;增加用于失业人员、贫困家庭补助的社会性福利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⒉当代财政理论的发展①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ⅰ改变税收体系和税率。
A 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不利于资本的增加,主张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分配差距。
B 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的波动,税收总额也会正常变动,起着抵消经济波动的作用。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前言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财政收支的规律,探讨财政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学说体系。
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财政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概要回顾,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对于“公共财政”这个不可或缺的概念的看法。
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古代财政理论古代的财政理论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增加国家收入;二是如何节约开支以满足需要。
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政治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财政理论的探索,其中往往涉及国家税收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财政学”,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的公共财政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起步于欧洲,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金融革命”时期,特别是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儒斯通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等经济学家的作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开始有了涉及财政的内容,成为了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不断增强,财政学这个学科逐渐从单纯的政府财政管理进化为国家财政管理,对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财政理论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当代财政理论财政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财政理论强调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从财政制度的角度来探讨重点财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等等。
例如,加拿大经济学家马丁·菲斯特等人提出的“新财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经济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财政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也被称为国家财政,是财政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既包含为公共目的而筹备和运用国家资金和等财产资源的行为,也包括制定和推行财政政策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等等。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西方主要财政思想包括古典财政学、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这些思想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古典财政学是西方财政思想的最早阶段,其核心观点是主张让市场自由运作,通过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市场自由运作可以引导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最优化。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李嘉图税理论,主张通过减税和限制政府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古典财政学在实践中遭遇了困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使得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古典财政学的观点。
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崛起。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我调节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稳定和调节。
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的主要著作《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以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而在经济景气时,政府则应该通过调整税收和增加储备,以平衡经济并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对现代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
供给学派经济学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它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刺激生产和供给,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关注需求端,忽视了供给端的作用。
供给学派经济学主张通过削减政府干预和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修正和发展。
它通过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跨时期的消费理论和增长模型等新的理论框架。
财政学读书笔记
财政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财政学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书里讲的那些财政知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库,等着我一点点去挖掘。
书里一开始就提到了财政的定义,说简单点,就是政府怎么赚钱、花钱。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日常生活里的小家庭,得算计着收入和支出,政府也是一样,只不过规模大得多,影响也大得多。
比如说税收吧,这可是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咱们平常买东西,里面都包含着各种税。
像增值税、消费税,虽然咱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实都在为政府的“钱包”做贡献呢。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去商场买衣服,看中了一件漂亮的衬衫,标价 300 块。
结账的时候,发现居然要350 多,我当时还纳闷,怎么多了这么多钱。
后来才知道,这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税。
当时我就想,原来我买件衣服,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国家的财政运作呀!还有政府的支出,那也是五花八门。
教育、医疗、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哪一样都少不了钱。
我家附近新修了一个公园,以前那里就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
后来政府出钱把那里改造了一番,有了漂亮的花坛、干净的步道、儿童游乐设施,一到周末,好多人都去那里散步、玩耍。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政府的支出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说到财政政策,这可就更有意思了。
书里说,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
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就会多花钱、少收税,刺激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的时候,就反过来,少花钱、多收税,给经济降降温。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好多小企业都受益了,我有个朋友开了个小餐馆,原本压力挺大的,税收一减,他的负担轻了不少,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
在财政学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公共物品。
像国防、路灯、公共图书馆这些,大家都能用,但又没法由私人来提供,就得靠政府来保障。
有一次晚上我回家,路上的路灯坏了,那一片黑漆漆的,我走得提心吊胆。
赶紧给相关部门打了电话,没几天,路灯就修好了,又亮堂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姓名:侯杰学号:201150010042
财政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即重商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形成并走向确立的阶段。
作为理论上的反映,重商主义的政策反映了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并且其分析工具主要是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主张,即主要是便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英国的托马斯·曼(1571—1641年)是重商主义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他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代的产物。
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年)任法国财政大臣期间认为征税就像“拔鹅毛”——“即要尽可能多地拔鹅毛,又要让鹅不叫”。
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面对英国财政税收混乱的状况,威廉·配第提出了财政税制的改革意见。
他力图阐明“王土、租税赋课、关税、户别税、富笺、恩赐金税、罚金、独占、官职、什一税、提高币制、灶税、物品消费税等”的性质和方法(《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并且意识到攫取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贡赋制”。
他还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的赋税四原则。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即古典经济学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并且认为财政理论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3-1790年)第一次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肯定了财政是经济范畴,认定了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他关于国家职能和财政作用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和《关于司法、警察、岁入和军备》中。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之间需要交换劳动和财富,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社会成员在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使社会利益得到最大的增进,而政府的任何干预总会破坏这种自然秩序。
此外,不论是工业或农业的劳动,只要是生产的、有用的劳动,就能创造财富,而宫廷、政府官员、军队等人员的劳动都是属于非生产性的劳动,其活动和人员应限制在最低程度。
商品的交换价值不仅由劳动所决定,还取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以这三部分作为课税依据。
财政的职能,是为国防、司法和必要的公共工程筹集税收,分配经费。
因此,这一时期所认识的财政职能可归结为两方面,即收入职能和配置职能。
《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大卫·李
嘉图(1772-1823年)和约翰·穆勒是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以及政策主张的最主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阐述了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的研究,穆勒是古典经济学派的终结者,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的国家职能问题。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成型阶段,即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这一时期边际学派与历史学派共存。
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瓦尔拉斯(1834-1910年)、英国的杰文斯(1835-1882年)和奥地利的门格尔(1840-1921年),几乎同时提出了一种抽象的经济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论。
边际学派对财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产生了公共物品理论;(2)开始用边际分析方法解决财政问题;(3)研究重点开始转向财政支出;(4)开始关注财政收支过程中的财政程序问题。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发展,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在他的著作《财政学体系》(1877~1901)、《社会的财政政策和社会的租税政策》(1891)以及《财政学和国家社会主义》等一系列论文中,提出强制性的共同经济组织位于个别经济组织之上,必须保障历史所赋予国家的任务得以完成。
他提出累进税制,阐述“国家经费膨胀规律”,强调通过国家“租税政策”干预投入和所有的分配,其社会改良思想意在缓和阶级矛盾和贫富分化。
在以之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所得税制和再分配调解逐步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大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传统西方经济学所信奉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出清’”的理论由于经济危机而面临破产,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也已经束缚了资产阶级的手脚。
为摆脱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开始在行动上突破传统的教条,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此条件下,资产阶级的统治者急需为其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的出台寻找理论支持。
因此,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产生并迅速兴起。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增加投资、提高就业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的实践中,推行赤字财政等扩张性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控收到显著效果。
同时凯恩斯也提出了应对赤字的对策,即短期是发行公债,长期是利用财政的“经济内在自动稳定器”的效应。
直到20世纪70年代,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局面,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结束。
在财政功能角度上,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和佩吉·马斯格雷夫提出,财政发挥稳定职能时,要兼顾配置职能和分配职能,以保证物价的稳定和充分就业。
萨缪尔森等人阐述的公共物品理论和布坎南强调的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科斯对于产权的
研究,都对现代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萨谬尔森(1915—)首先提出了公共物品的理论,他是从产品的客观属性角度来进行阐述,提出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即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而在之后,布坎南(1919—)等人创建的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学甚至是经济学中比较完整而又比较有特色的学科分支。
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命题:(1)公共选择者与经济人具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2)相互尊重契约双方的利益,是经济秩序赖以建立的前提,也是政治秩序赖以建立的前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包括:(1)公共选择行为的主体,即公共选择者(主要是指官僚、政党、政府、选民等等)的行为特征;(2)在不同的决策规则下,政府的决策可能会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结果;(3)对民主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方式的分析;(4)应当如何去选择一种能够改善公共决策效率的宪章。
英国的经济学家科斯对于解决外部性问题提出了科斯定理。
科斯认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财产权的初始分配即产权的制度安排将影响最终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在制度创新的原则就在于根据交易成本的大小来确定。
显然,科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但在现代混合经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斯片面地夸大了交易成本的影响,而且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被无限夸大。
在其他方面,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更加促进了作为财政学在当代前沿形态的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共经济学很可能是经济学中最充满矛盾的领域,”“它经常在经济学的边缘探讨,越来越与伦理学、政治学、组织机构研究(公共抉择与制度学)相联系”。
参考文献:
1、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