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15天2012高考语文押题:12.文言文阅读)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贵港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V�: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甘肃华亭一中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南宁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桂林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2高考语文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押题卷 20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Ⅳ2012高考押题卷 20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
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
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B.《国语》中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其中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
C.《史记》沿用《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认为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D.根据《史记索隐》考证,少典是诸侯国号,不是人名,更不是炎帝、黄帝父亲的名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Ⅳ 2012高考押题卷 3)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翘楚(qiáo)精辟(pì)恪守(kè)称心如意(chèn)B.供奉(gōng)慰藉(jiè)充分(fēn)安步当车(dàng)C.奇葩(bā)刚劲(jìng)挑战(tiāo)博闻强识(zhì)D.倜傥(tǎng)巨擘(bò)旖旎(lǐ)菁菁校园(qīng)1.A[B.供(gàng)、分(fèn);C.葩(pā)、挑(tiǎo);D.旎(nǐ)、菁(jīng)。
]3.C(“杂志、书籍”不能并列。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
①,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②,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③。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4.D(第(D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
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夏进士序龚自珍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A.朕亦一书生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辄哈然以.欢木欣欣以.向荣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终之以失所.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高考语文 争分夺秒15天押题 10
名句名篇一、选择题1. (·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解析】选C。
《茶馆》是老舍的作品。
二、填空题2.(·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4),,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2)怀旧空吟闻笛赋,。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此题应该谨记高考阅卷要求和规则,一空错一个字就不得分。
此题中易错的字词是:“惩”、“柯”。
答案:(1)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2)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3)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4.(·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2012届新课标高考押题卷 语 文 试 题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2012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5.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2012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5.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梁挺福:2012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作文猜想一】寒门难出贵子?一、作文素材1.2011年8月3日,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一帖,掀起网上热议,甚至有网民表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现象日趋严重。
与此同时,新闻中的赵同学以如此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本应是人生大喜,却因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而与校方发生误会,遭到北大相关负责人回应:考生家庭困难可及时与学校联系,没必要借此赚眼球。
2.“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结果表明,中国各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起不断滑落。
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与之相反的是,兰州大学在2011年8月31日发布的新生生源结构结果显示,今年录取的4500名新生中,农村学生达2399名,占招生总数的53.3%。
无论如何,城乡教育差距客观存在,它令我们深思:寒门到底能不能出贵子?穷孩子能不能有春天?另一方面也包含一些不正常因素,实际上形成某种教育不公平。
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而且在向不良方向发展,带来社会阶层间流动性降低的问题,不仅涉及教育公平,也涉及社会公平,涉及到国家未来发展稳定的大问题。
社会上出现了“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
那么“哪门”能出贵子?其实,对于众多花钱上课外班、钢琴班、奥数班……的家长而言,其目的还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
这种望子成龙的压力更多源自家长,而这些家长绝大多数是没有背景的平民,无权、无势,只有通过自己及孩子的艰苦努力才有可能平门出贵子。
【作文猜想二】快时代与慢生活•快与慢的度一、作文素材今天是一个崇尚快捷的时代,“快”无处不在,信息有“快报”“快讯”“快信”,传递有“快递”“快运”“快件”,出行有“快车”“快艇”“高铁”,唱歌有“快歌”,摄影有“快照”,婚姻有“闪婚”,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面”,连购物都时兴“秒杀”。
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新课标版)卷
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新课标版)卷高考题型2012-06-02 0547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语文新课标版)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备战】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 押题卷 6
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高考押题卷6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
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
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一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2011·黄冈5月模拟)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2012高考语文冲刺密卷(2)
2012高考语文冲刺密卷(2)考生注意:1.本密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各卷答案填在密卷后面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当文坛充斥“笔盈盈”许朝军近年来,中国文坛频频发生抄袭事件,自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之后,又陆续揭露出海默的《中国城市批判》抄袭易中天的《读城记》,河南省原作协主席张宇的小说《蚂蚁》抄袭夏泊的《离散的音符》……曾推出薇薇比《寻找前世之旅》的博弈中天老总孙业钦接受采访时提到,据他估计,国内80%的网络作家都有抄袭的现象。
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目前读者已经发明出一个形容抄袭的新词“笔盈盈”。
据悉,“笔盈盈”是网友们在搜索薇薇比的抄袭证据时,无意中发现在一篇中学生的作文里,错将“笑盈盟地竞相怒放”打成了“笔盈盈地竞相怒放”,此后,这句话竟被许多的人照抄了。
网友查证发现,在《女娲神石》、《琴怡馆》等至少8部作品中均有“笔盈盈地竞相怒放”这样的字句,至此,“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用来讽刺那些抄袭者在拷贝之后,连错别字也一并拷贝进作品中而不动一点脑筋的行为。
本应是最能体现创作力和生产力的文坛,竟然大量充斥类似“笔盈盈”这样的抄袭现象,这不能不让喜欢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人大倒胃口。
一旦文坛上“笔盈盈”泛滥开来,其恶劣的后果就是文学创作和创新不再被重视,而抄袭和吃现成的则成为一种流行恶习。
与创作的呕心沥血和殚精竭虑相比,这种信手拿来再加上不怎么费心思的“创作”行为,不仅不用付出应有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在经济和名誉等方面能够得到大收获。
文坛“笔盈盈”的抄袭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
倘若这种畸变发展成为一种风气,对于那些辛勤创作者而言,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那么最终毁掉的则是文坛的科学繁荣,毁掉的将是文化的健康发展。
2012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152全国知名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
全国知名高中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北极,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可谓危机四伏。
当今世界也充满了各种危机:伊朗、朝鲜核问题,全球反恐特别是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自然灾害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过多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恶疾夺命问题……有人对此感到悲观。
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只要认真耐心思虑,机智妥善应对,就能赢得转机;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绝地反击,力挽狂澜,篮球世锦赛上王仕鹏的压哨远投,绝杀斯洛文尼亚,都是明证。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见解?请以“危机与转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材料1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有人为了满足物欲,竟做出了疯狂的行为:在上海,有人为了iPhone4s,居然排了近60个小时的队;在安徽,有人为了iPad2,竟然卖了自己的肾;在海外,一些中国游客为了抢到心仪的奢侈品,不顾形象,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材料2: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2012语文高考押题专题五:文言文阅读.pdf
通过社会实践,体会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通过举办展览、布置展板进行讲解,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历史。
能对所在地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展成都做纵向和横向对比,并能踢出自己的发展建议,培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老照片、图片、书籍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物用品等。
2、准备调查题纲
3、制作展板,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材料充分。
活动过程:
一 逢年过节时: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一段后变为伴奏音乐)
学生展示有关的实物材料,讲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思考: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二 走进时尚:
1、学生进行服装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一个或几个同学谈调查到的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生活变迁的情况。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安得广厦:
自由谈自己居住条件的变迁。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12高考语文 争分夺秒15天押题 10.1古代名句名篇
古代名句名篇1.古诗文默写。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固。
(贾谊《过秦论》)(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答案(1)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其二)》)(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3)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2)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3)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3.古诗文默写。
(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2)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献愁供恨阑干拍遍(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1.字音
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1。
字音高考语文争分夺秒15天押题1。
字音A.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B.扒.手(pá) 吱.声(zī)和.稀泥(hé)步履蹒.跚(pán)C.畜.养(xù) 寒噤.(jìn)露.马脚(lòu)扪.心自问(mèn)D.顺遂.(suí)什.锦(shí)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è)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B项“和稀泥〞中的“和〞读“huò〞.C项“扪心自问〞中的“扪〞读“mén〞。
D项“顺遂〞中的“遂〞读“suì〞。
2.(XX年全国卷Ⅱ)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称.心(chèn)唱主角.(jiǎo)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ɡ)掺.和(cān)单行.本(xínɡ)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名噪.一时(cào)解析:选C.A项“角〞应读jué。
B项“掺〞应读chān。
D项“噪〞应读zào。
3.(XX年东北联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滂.沱(pānɡ)诤.友(zhènɡ)蓓蕾.(lěi)量.体裁衣(liánɡ)B.处.分(chù)糜.烂(mí)场.院(chánɡ) 风驰电掣.(chè)C.煊.赫(xuān) 重创.(chuānɡ)内疚.(jiù) 嗜酒成癖.(pǐ)D.渣滓.(zǐ)痉.挛(jìnɡ)愤懑.(mèn)装模.作样(mó)解析:选C。
2012年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湖北卷)
湖北省2012届高三高考极限压轴卷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酒馔/撰写孤僻/癖好讥诮/峻峭忌妒/殚精竭虑B.搅拌/绊倒祈祷/乞求枝柯/舸舰赢弱/果实累累C.搠倒/溯流掂量/惦记洗漱/咳嗽玷辱/拈轻怕重D.端倪/睥睨挑衅/体恤棕榈/闾阎提防/金榜题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跳槽邻界点醍醐灌顶树倒猢狲散B.心扉协奏曲骨鲠在喉时世造英雄C.像素副食品不记前嫌家书抵万金D.饯行热烘烘先发制人蚍蜉撼大树3.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武松吃得荡气回肠,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C.全球经济波谲云诡,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在货币政策紧缩、国内资金面紧张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内A股不断下跌,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场,令人扼腕叹息。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亿万消费者瞩目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门店供应的鸡翅、吉士片、甜品派存在超时存放问题,并有过期食品或掉落地面食品再销售的情况。
B.尽管2月9日美日韩达成了美国向朝鲜提供24万吨粮食,朝鲜停止核试验,但由于朝鲜与美日韩的矛盾由来已久,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双方敌对的情结。
C.少林寺寺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讲解团由近20名延字辈僧人组成,上岗之前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主要是介绍寺院里边的一些人文景观、典故等,为游客服务。
D.此次震中位于南部瓦哈卡州附近地区,震源深度17.5公里,震中距首都墨西哥城300多公里。
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15天: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四套.pdf
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四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订(dīng)正 数落(1uò) 熨(yù)帖 屡见不鲜(xiān) B.佣(yōng)作 忸怩(ní) 追溯(shuò) 良莠(yǒu)不齐 C. 星宿(xiù) 裨(bì)益 佼佼(jiāo) 集腋(yè)成裘. D.洗涮(shuàn) 蒙(méng)骗 折(shé)耗 泾(jìng)渭分明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骈(pián)体 矩(jǔ)形 分(fèn)外 校(jiào)对 B.削(xuē)减 贞(zhēn)洁 拮(jū)据 霰(xiàn)雪 C.豢(huàn)养 尽(jǐn)管 劲(jìng)拔 绦(tiào)虫 D.哀悼(dào) 模(mó)具 铁杵(chǔ) 赔偿(cháng)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启碇(dìng) 丧(sāng)乱 轮廓(kuò) 隽(jùn)秀 B.翡(fěi)翠 倒(dǎo)影 漩涡(xuán wō) 万仞(rěn) C.草坂(bǎn) 抛锚(miǎo ) 温馨(xīn) 凤冠霞帔(pī) D.鞭挞(dǎ) 宁谧(mì) 阡陌(qiān mò) 东施效颦(pín)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应俱全 应运而生 应当 应战 B.乘风破浪 千乘之国 乘客 乘虚 C.鸿蒙初辟 开天辟地 复辟 辟邪 D.转弯抹角 天旋地转 转变 掉转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间jiān 间架 房间 间不容发 伯仲之间 B.巷xiàng 深巷 巷道 万人空巷 寻常巷陌 C.塞sài 要塞 塞外江南 不塞不流 款塞人朝 D.鲜xiǎn 朝鲜 屡见不鲜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畸形 稽查 大声疾呼 赍志而没 B.匮乏 馈赠 罪魁祸首 功亏一蒉 C.浸渍 饥谨 襟怀坦白 自进其功 D.瞒哄 漫骂 瞒心昧己 轻歌曼舞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颁布 肮脏 自怨自艾 方兴未艾 B.萧瑟 潇洒 因咽废食 扑朔迷离 C.彷徨 菲薄 祸起萧墙 怙恶不悛 D.倔强 趑趄 韦编三绝 浅尝辄止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沦 炮烙 天伦之乐 络绎不绝 B.澎湃 彭胀 兔死狐悲 篷头垢面 C.臧否 精僻 劈肝沥胆 单枪匹马 D.蠕动 懦弱 山呼海哮 甚嚣尘上 9.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违莫如深 开诚布公 风餐露宿 未雨绸缪 B.弄巧成拙 集腋成裘 死心蹋地 赴汤蹈火 C.事过境迁 肢离破碎 凤毛麟角 漠不关心 D.飞扬跋扈 正本清源 兢兢业业 众目睽睽 10.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两千年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2012高考考纲解读】2012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考点】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解说】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考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
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
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
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考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及断句【考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从2002年起,由客观性试题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考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解说】“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
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
考点6: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地分析所叙述的事件或所说明的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感情倾向有时较直露,有时含蓄,因此,要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加以“概括”。
【考点回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B【解析】A项“奇”,意动用法,“以……为奇”;C项“诛”是杀的意思;D项“弛”是松懈、松弛的意思。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所考查的实词在中学阶段都学过且出现频率较高,其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留存。
要求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含义。
【答案】D【解析】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祁使语气,一定。
B 项第一个“之”代词,他;第二个“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
D项第一个“乃”副词,却,竟然;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答案】C【解析】①是李迪性格才能,④是李迪因先前忤章献皇后意而被贬,⑤是李迪欲为皇上祈祷好年成。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D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问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段断句”能力层级B,这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小学”,指的就是学句读(学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
【答案】①(太后)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②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附: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它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为了避开五代的战乱,把全家迁到了濮地。
李迪深厚有器量,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见柳开,柳开感到很惊奇,说,‚你是辅才啊。
‛后来参加考试以第一名中进士,被提拔做知制诰。
宋真宗到亳州去,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做亳州知县。
一群亡卒洗劫城邑,政府派兵抓捕,很长时间都没有抓到。
李迪上任之后,召回所有派出去的士兵,暗中察访贼寇的藏身之处,亲自部署骁勇精锐的士兵,一举擒获贼寇,然后斩首示众。
当初,皇帝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书劝谏,认为章献出身贫寒,不可母仪天下。
章献深深地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被杀,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任敢说话的。
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帝豁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朝政,把寇准贬到雷州,认为李迪和他们是朋党,把李迪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任河南的知府。
到京师来朝拜,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现在我把皇帝保养到这种程度,你认为怎么样啊?‛李迪回答说:‚我深受先帝恩惠,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很高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答案】D【解析】率:都,全。
【答案】A【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答案】C【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要想准确的判断这类题目的答案,一定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的语句,相互印证来确定选项是否正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译文:。
附: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
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
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
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
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
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
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
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
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
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
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