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学成语一单元

合集下载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1、功成不居。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有,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无为而(之)冶。

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有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出处:《道德经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9、功成名遂。

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声誉不可虚假。

”10、目迷五色。

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1、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绝圣弃智。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老子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成语发明家。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成语就出自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比如: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50章的“出生入死”。

第60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4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74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除了发明以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外,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还说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这些至理名言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说的是,(人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

”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嚣的音乐使人耳朵失聪;过多的美味使人口味难辨……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的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显现出仁义。

因为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产生出狡诈和虚伪。

因为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显现出孝顺和仁慈。

一旦国家混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的大臣。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的是,拥有上等品德的人是不自恃有道德的,因此才会具有真正的道德。

而下等品德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不失去道德,因此才没有真正的道德。

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有三件珍宝,总是掌握并保有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叫做不敢抢在天下人的前面。

读道德经学成语

读道德经学成语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多言数(shuò)穷:“数”通“速”,是 加快的意思。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 陷入困境。就社会而言政令制度越多,反 而越加速失败。
[译 文]
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万物一视同仁,把万 物当作草扎的狗一样,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圣 人也是大公无私的,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一样, 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全部一视同仁。天地之间, 就好像风箱一样,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 越多,生生不息。由此可见,越多作为、越多设 施,反而招致错误、失败。还不如抱守清虚、保 持虚静,无为不言来得好。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 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功德无量”、“丰功伟绩”、 “功成名就”、“功高盖世” 形容对待功劳不同态度的有: “功成身退”、“居功自傲” “坐享其功”、“将功补过”。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 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 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 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先人后己 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像天地那样永远长存,形容时 间悠久,永久长存不变。 先人后己: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 人,然后想到自己。
[译 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 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圣人处处 谦虚、退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 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 益,由于他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全 了自己。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 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够成就自己 的理想。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积累与应用(三、五年级上、下期)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积累与应用(三、五年级上、下期)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三、五年级>(上期)1.有无相生 2. 功成不居 3.无为而治 4.和光同尘 5.多言数穷 6.用之不竭7.天长地久8.先人后己9.上善若水10.物极必反11.金玉满堂12.目迷五色13.宠辱若惊1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15.不可名状16.涣然冰释17.虚怀若谷18.芸芸众生19.取信于民20.六亲不和积累与运用一、根据意思填成语。

1.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4.隐藏了自身的锋芒,把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人。

()5.政策法令繁多驳杂,只会加速败亡,后比喻言多有失,多言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6.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形容非常丰富。

()7.天地存在的时间久远,后多用来形容时间悠久,多指感情永远不变。

()8.遇事先为别人着想,然后考虑自己,即优先考虑他人利益。

()9.具备最高境界的善行之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0.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11.形容财富非常多,后用来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12.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

后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13.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形容人患得患失。

()14.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15.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16.尽管在看,却什么都没看见;尽管在听,却什么都没听见。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不重视。

()17.取得人民的信任。

()18.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19.泛指一切生物,后多用来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20.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二、想一想,选取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成为皇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

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学成语

老子学成语

xiānrãnhîujĭ8、先人后己成语溯源:“是以(因为这样)圣人(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后其身(把自己放在别人后面)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选自《道德经》第七章)成语释义:先人后己:(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增量阅读:孔融让梨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

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

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

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铭记于心。

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

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

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再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

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

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增量发现:量量:“先人后己”和“舍己为人”都是形容在遇到利益或危险时,总是先考虑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增老师:从古到今,先人后己的人很多,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把自己放在后面的人,反而能赢得多数人的爱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置于度外的人,反而能保全生命或精神永存(“外其身而身存”)。

量量:老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不是也叫先人后己?增老师:先人后己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装着别人,装着天下,因此,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主题链接:罗盛教舍己救人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

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

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

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

读《老子》,学成语
物极必反
学习目标:
1、读成语,读成语所在的句子,结合相关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会写成语,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1、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2、出示本节课目标,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成语,了解出处
1、学生一齐读成语,读成语渊源,理解成语的意思。

2、出示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
“持(手捧)而盈(满而流出来)之,不如其已(止)。

揣(zhuī捶击)而锐之,不可长保。


(选自《道德经》第九章)
⑴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

⑵分小组读。

⑶男女生读。

⑷比赛读。

3、背诵成语所在的经典句段,同桌互背。

三、增量阅读,理解成语
自读《苏安恒劝谏(jiàn)武则天》,谈谈你对“物极必反”的理解。

四、尝试发现,了解《老子》
自读“增量发现”,同桌交流对“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的理解,再说说由“物极必反”想到哪些成语。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默读《颜回断马》。

了解“物极必反”的范例。

2、根据意思填成语: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3、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提示:先自己完成,把成语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同桌订正评改。

源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源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源自《老子》的成语大全成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为大家提供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登春台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戎马生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

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

参见“枘凿方圆”。

若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

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去泰去甚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去甚去泰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飘风骤雨同“飘风暴雨”。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民不畏死畏:惧怕。

人民不怕死。

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D。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

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课嘴撩牙搬唇弄舌。

课,用同“嗑”。

进寸退尺进一寸,退一尺。

比喻得不偿失佳兵不祥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俭故能广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读老子 诵儿歌21

读老子 诵儿歌21

《委曲求全》儿歌诵读: 越王勾践(jiàn)为复国, 侍(shì )奉吴王三年多。 回国低调不张扬, 卧(wò)薪(xīn)尝胆勤工作。 胸有大志不外露, 委曲求全灭吴国。
(从《道德经》第二十章中提取) 独异于人的意思是独自 与别人不同,一般指不 同于世俗。
汉字趣解:

古代的“异”字就像一个 站立着的人,头颅是鬼形, 身子是人形,两手张开, 这是非常“奇特、怪异” 的形象,这就是“异”的 本义。后又指“不相同”。
《独异于人》儿歌诵读: 明朝贪官成风行, 搜刮民财供朝廷(tí ng)。 于谦进京不一样, 只带两袖清凉风。 汉代杨震最公正, 推举王密做县令。 半夜却金有“四知”, “青白吏(lì)”为座右铭。
24、少私寡欲 成语简介: “故令有所属:见 (xiàn) 素抱朴, 少(shǎo) 私寡欲。”
(从《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提取)
少私寡欲的意思是减少 私心和欲望,指个人欲 望很小。
汉字趣解:

“欲”是会意字,一个人面 对香喷喷的饭食,表现出 了难以控制的欲望。简化 字左边的“谷”表示人的 欲望如山谷难以填满。这 个字的本义是欲望。

最初的“弃”字就是把一 个死婴放在簸(bo)箕(ji)里扔 掉。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放 弃。
《绝仁弃义》儿歌诵读:
宋楚两国起纠纷, 宋王襄(xiāng)公假仁(rén)心。 敌人渡河不让打, 静等上岸列军阵。 死守虚(xū)假仁和义, 最终大败失民心。
23、见 素 抱 朴 成语简介: “故令有所属:见 (xiàn) 素抱朴, 少(shǎo) 私寡欲。”
《少私寡欲》儿歌诵读: 邻居相争为一墙, 张英让出六尺巷(xiàng)。 举贤(xián)不避(bì )亲和仇, 秉(bǐng)公办事祁(qí )黄羊。 悠(yōu)悠千古伟人多, 少私寡(guǎ)欲美名扬。

和光共尘

和光共尘

读《老子》,学成语
和光同尘
学习目标:
1、学习与成语相关的故事,能结合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及《道德经》的经典句段,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指名背诵前面学过的成语,并说说意思。

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
1、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2、出示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
“挫(cuò挫磨)其锐,解其纷(纠纷);和(隐蔽)其光,共其尘。

”(选自《道德经》第四章)
⑴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

⑵分组读。

⑶男女生读。

⑷比赛读。

3、背诵成语所在的经典句段,同桌互相检测。

三、增量阅读,理解成语
自读《孔子和学生》,谈谈你对“和光同尘”的理解。

和光共尘: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四、尝试发现,了解《老子》
自读“增量发现”,同桌交流对“挫(cuò挫磨)其锐,解其纷(纠纷);和(隐蔽)其光,共其尘。

”的理解,再说说由“和光共尘”想到哪些成语。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默读《季羡林给学生看行李》。

说说“和光共尘”的范例。

2、根据意思填成语: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
3、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示:先自己完成,把成语写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评改。

成语儿歌前40首

成语儿歌前40首

《读老子学成语诵儿歌》前四十首成语及儿歌y ǒu wú xiāng shēng1、有 无 相 生成语简介:有无相生的意思是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二章中提取出来的——“有y ǒu 无w ú 相xi āng 生sh ēng,难n án 易y ì 相xi āng 成ch éng ,长ch áng 短du ǎn 相xi āng 形 x íng ,高g āo 下xi à 相xi āng 盈y íng ,音y īn 声sh ēng 相xi āng 和h è,前qi án 后h òu 相xi āng 随su í”。

儿歌诵读:无对有,小对大,事物之间常变化。

西瓜吃完剩(shèng )瓜子,瓜子长成大西瓜。

山穷水尽疑(y í)无路,柳暗花明有人家。

懒(l ǎn)惰(du ò)坐吃山也空,勤俭(ji ǎn )聚(j ù)沙能成塔。

汉字趣解:最早的“相”字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chá)一棵树,所以它的左边是木,右边是目,本义是看、观察。

“相”是多音字,在这个成语中读xiāng,是相互的意思。

增量发现:量量:老师,我从儿歌中发现了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有和无、大和小,还含有多和少呢。

增老师:是呀,在老子的眼中,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比如有家财万贯(guàn)但不加节制地挥霍(huò),最后也会一无所有,而即使一贫如洗的家庭,只要勤劳节俭,也会过上富裕(yù)的日子。

这就是“有无相生”。

量量:这么说,我还可以说出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词,比如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乐与悲,成与败,黑与白……它们是不是也有这个特点?增老师:生活中有趣的东西很多,你不妨也去仔细观察,相信会有新发现的。

老子中的成语

老子中的成语

老子中的成语出自老子的成语:1)知白守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言者弗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3)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4)余食赘行:出自《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5)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曰:“见素抱朴”。

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6)一家之辞:出自《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7)秀才不出门,全知天..: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8)无名之朴: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9)深根固柢: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0)玄之又玄: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相去几何: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2)虚怀若谷: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洗垢索瘢:出自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

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14)小国寡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5)相差无几: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6)无中生有: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读《老子》,学成语学习目标:1、学习与成语相关的故事,能结合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及《道德经》的经典句段,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一、导入:孩子们,学过成语吗?那么你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说成语,师分析点拨)点拨:成语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神话故事,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历史故事;四是文人作品;五是外来文化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的文化。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读<老子>,学成语》这本书,从文人经典作品中学习成语。

一、出示成语,走进《老子》出示:《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或《老子》,全书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政治观。

共8l 章,5000 余言,分为卷上(前37章)、卷下(后44章),有人把两卷分别叫做《道经》和《德经》,这里统称为《道德经》。

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1、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是——无为而治。

(流程:师板书课题,学生手书空,然后齐读两遍)2、无为而治选自《道德经》第三章,(1)出示: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2)生自读,教师正音并指出停顿:为无为,则/无不治。

试背句子。

(3)那么什么是无为而治呢?学习成语必须要追寻它的起源,出示成语意思:无为而治: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来指有智慧和才干的人,用“无所作为”的思想来做事,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即以德化民。

提问学生读,齐读后引导:尧的主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故事进一步学习。

三、增量阅读,了解《老子》1、自读《两袖清风》和《马云的用人哲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何感悟?2、说一说于谦和马云的无为而治体现在哪里?他们的做法最终有什么作用?(提示:边读边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不会读的字,标在书上)引导1:他顺应民心,不搞乱摊乱派、乱修乱建,最终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老百姓的拥戴。

这种治理是无为而治中的一类,即爱民之治,(板书)也就是成语溯源中所说的,再次出示成语溯源,学生读。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的教学策略一、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老子在我市境内的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宝贵的地方资源。

让《道德经》进校园,进课堂,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老子的最好纪念。

《读老子,学成语》由我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及江西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划和编写完成,既以特殊的形式呈现了《道德经》的精华,又给学生阅读提供了比较容易的途径。

二、怎样教学《读老子,学成语》?1、每一位教师都要做这套教材的建设者。

虽然我们尽力地将相对深奥的内容以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但针对不同的年级,还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对策,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做到在尊重老子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根据安排,每周一节课,每节教学一个成语(包括相关的内容)。

由于现在是一同起步,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内容是一样的,等下学期新书出版后,就可以尝试分阶段来学习,即第二学段浅学,三年级学习四十个,四年级学习四十个,这个阶段,只学习成语及释义、两个故事,简单读议即可。

第三学段深学,五、六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深入、拓展学习八十个成语,要求学生背诵“成语溯源”中的老子的原句,阅读“增量发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

3、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基本的教学流程如下:复习导入——读识成语——自读故事——交流发现——学习运用。

如果各学校能统一设计一个固定的开课视频,对于创设情境大有好处。

复习不仅仅是单调的成语问答,也可以根据成语讲学过的小故事,根据图片等的提示选说对应的成语。

学习运用环节,可以将学习成语和书法结合起来。

4、鉴于我们本学期新开设的几种课型,如果有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增量阅读记录本”,有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的必要练习,也有成语的硬笔书法练习。

三、能否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近日,我们在几所学校都听了此类的课堂教学,其中不乏精彩而可借鉴的地方。

1、以兴趣为先有的班级设计有自己的学习口号,如“读老子,学成语,做谦谦美少年!”,有的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与要检测的内容结合起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那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家有认识的吗?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相关内容。

出自老子的成语解析1)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老子天下第一:出自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4) 欲取姑予: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5) 不皦不昧: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6) 惨礉少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7) 博者不知: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 甘食好衣: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9) 跨者不行: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0) 老子婆娑:出自《晋书·陶侃传》:“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1) 老子长孙:出自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战地,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2) 哀兵必胜: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三国·魏·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

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3) 爱素好古:出自先秦·李耳《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实就虚画古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时,曾出过一个画题, 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 • 阅卷时,评委老师发现多数考生画了古寺 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虽然突出了深山和 古寺,但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意 思画出来;也有的应试者,只画了绿树掩映中 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崖绝壁,评委们认为这 样的构思显得比较含蓄,但还是有点直白;后 来,忽然出现了一份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作品, 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 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

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处在风雨 飘摇之中,他又出来领导人民建立了第五共和 国。今天的法国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延续,戴高 乐是开国总统。他干了10年,任满之后辞职。 临走的时候,他唯一的要求是带走爱丽舍宫内 用了多年的旧书柜。他问管理人员,能不能拿 走。管理人员泣不成声地说,整个法国都是您 拯救的,拿俩书柜算什么?所以,戴高乐将军 让秘书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把这两个旧书 柜带走了。退休之后,将军拒绝领总统的退休 金,他说要用这笔钱去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
• 增量发现: • 量量:从戴高乐的故事,我联想到了季羡林,他 被国人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 宝”。但他在《病榻杂记》中巨力推辞这三顶“桂 冠”,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 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 喜。” • 增老师:他们这样做,就和天地一样,生养了 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生而弗有”),为万物尽了 力而不自恃功高(“为而不恃”),功业成就而不 居功自傲(“功成而弗居”)。我们每一个人也都 应该这样做。 • 量量:由“功成不居”我又想到一些成语:形 容功劳大的有“功德无量”、“丰功伟绩”、“功 成名就”、“功高盖世”等,形容对待功劳不同态 度的有:“功成身退”、“居功自傲”、“坐享其
1944年,巴黎光复,戴高乐将军回到巴黎,他 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 帝拯救了法国。当他进入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 里面藏着的德国狙击手就瞄准了戴高乐将军。但是, 他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于是,从 塔楼上下来主动投降了。 接着,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 在国家顺利光复之后,他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 不干了。他下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 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因为,贝当已经89岁 了,你判不判他死刑已经无所谓了。戴高乐将军回 到家中,在家里待了近13年。
• • • •
• • • •
yǒuwúxiāngshēng 2、有 无 相 生 成语溯源: “有无相(xiāng 互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héng 永恒)也。”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 成语释义: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增量阅读:
• •

这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 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 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 这才是最高明的。 • 绘画中的虚笔,音乐中的间歇,篆刻中 的残破,小说中的留白等都是运用避实就虚 的手法,使虚实相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 胜多的良好效果。
• 量量: • 这个高明的考生虽然没有直接画古寺,但我 们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 藏有古寺,这就是绘画中的有无相生的道理。由 此,我也初步理解了上边老子那段话的意思:有 与无相互对立而生存(“有无相生”),难和易 相互对立而形成(“难易相成”),长与短相互 对立而体现(“长短相形”),高与下相互对立 而存在(“高下相倾”),音与声相互对立而和 谐(“音声相和”),前与后相互对立而显现 (“前后相随”),这是永恒的道理呀(“恒 也”)。
• •
拯救法国的戴高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 法国,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当时法国 政府总理、“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元帅,授命向 德国投降。 法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晚上,当时的国防次长戴高 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 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行时,戴高乐将军突 然开始拔腿追飞机。他身高1.98米,两腿也长,几步 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 的胳膊,一把就将他提上来了。当晚,戴高乐将军飞 到伦敦,立刻发表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 召所有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
主题链接
诺贝尔自传 诺贝尔是 19 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 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 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 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 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 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 尔弗雷德· 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 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 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 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 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 诺贝 尔执意不从。 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 么自传。 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 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 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读《老子》 学成语
《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或《老子》,全 书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政治观。 共8l 章,5000 余言,分为卷上(前37章)、卷下(后44
章),有人把两卷分别叫做 《道经》和《德经》,
这里统称为《道德经》。
成语溯源-成语释义-增量阅读-增量发现 -主题链接
ɡōngchéngbùjū 1、功 成 不 居 成语溯源: “生而弗(fú 不)有,为而不恃(shì 依 赖),功成而弗居。”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 成语释义: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 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