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学成语复习题
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之《老子》
新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之《老子》一、挖空训练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二、文化常识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读老子学成语
读《老子》学成语1、功成不居。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有,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无为而(之)冶。
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有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出处:《道德经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9、功成名遂。
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声誉不可虚假。
”10、目迷五色。
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1、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绝圣弃智。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
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尔雅通老子论语精读-学期考试答案1()体现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含义。
(1.0分)0.0 分A、其政察察,其民缺缺B、欲将弱之,必固强之C、绝圣弃智,民利百倍D、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2()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1.0分)0.0 分A、子路B、自贡C、颜回D、有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是()()(1.0分)1.0 分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死而不亡者寿”中“亡”指的是()。
(1.0分)1.0 分A、消亡B、忘记C、灭亡D、死亡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说明懂得道的人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会非常慎重。
(1.0分)1.0 分A、敦兮其若朴B、涣兮若冰之将释C、俨兮其若客D、豫兮若冬涉川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乾卦的含义即为()。
(1.0分)1.0 分A、元横利贞B、原亨利贞C、元亨利真D、元亨利贞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殆”指的是()。
(1.0分)1.0 分A、倦怠B、危险C、怠慢D、懈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8成语“愚不可及”出自《论语》()篇。
(1.0分)0.0 分A、《公冶长》B、《里仁》C、《为政》D、《学而》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D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指的是()。
(1.0分)1.0 分A、二B、第二次,再次C、两个D、第二个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老子认为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
(1.0分)1.0 分A、乐B、苦C、勤D、练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1述而第七中“曰:‘怨乎’”中“怨”指的是()。
(1.0分)0.0 分A、不满意B、抱怨C、仇恨D、后悔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12根据孔子的观点,“孝”的表现不包括()。
第6课《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6课《老子》四章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请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有自知之明....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 )(2)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 )(3)在奖牌面前,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 )(4)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 )二、文言小题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
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
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
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
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
三、小阅读3.在《〈老子〉四章》第一则语录里,老子认为“有”和“无”是怎样的关系?4.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选文的内容要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人格,______。
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
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
道家人格与此不同。
老子言:“大白若辱。
”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
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
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
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
《老子》四章精品习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精品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5.1《老子》四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无,有车之用无:指车毂的中空处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其安易持持:持守D.慎终如始慎:慎重对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B.木兰当户织C.当此时D.安步以当车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5.下列对《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主要原因在于在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四章》中“, ”指,一个对自己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四章》中说“, ”。
(3)《四章》中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
二、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
读道德经学成语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多言数(shuò)穷:“数”通“速”,是 加快的意思。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 陷入困境。就社会而言政令制度越多,反 而越加速失败。
[译 文]
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万物一视同仁,把万 物当作草扎的狗一样,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圣 人也是大公无私的,把百姓当作草扎的狗一样, 没有喜爱、没有憎恨,全部一视同仁。天地之间, 就好像风箱一样,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 越多,生生不息。由此可见,越多作为、越多设 施,反而招致错误、失败。还不如抱守清虚、保 持虚静,无为不言来得好。
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 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功德无量”、“丰功伟绩”、 “功成名就”、“功高盖世” 形容对待功劳不同态度的有: “功成身退”、“居功自傲” “坐享其功”、“将功补过”。
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 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 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 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先人后己 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像天地那样永远长存,形容时 间悠久,永久长存不变。 先人后己: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 人,然后想到自己。
[译 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 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圣人处处 谦虚、退让,反而能够赢得爱戴, 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反而身受其 益,由于他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全 了自己。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 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够成就自己 的理想。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积累与应用(三、五年级上、下期)
《读老子,学成语》上册<三、五年级>(上期)1.有无相生 2. 功成不居 3.无为而治 4.和光同尘 5.多言数穷 6.用之不竭7.天长地久8.先人后己9.上善若水10.物极必反11.金玉满堂12.目迷五色13.宠辱若惊1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15.不可名状16.涣然冰释17.虚怀若谷18.芸芸众生19.取信于民20.六亲不和积累与运用一、根据意思填成语。
1.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4.隐藏了自身的锋芒,把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人。
()5.政策法令繁多驳杂,只会加速败亡,后比喻言多有失,多言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6.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形容非常丰富。
()7.天地存在的时间久远,后多用来形容时间悠久,多指感情永远不变。
()8.遇事先为别人着想,然后考虑自己,即优先考虑他人利益。
()9.具备最高境界的善行之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0.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11.形容财富非常多,后用来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12.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楚。
后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13.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形容人患得患失。
()14.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15.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16.尽管在看,却什么都没看见;尽管在听,却什么都没听见。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不重视。
()17.取得人民的信任。
()18.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19.泛指一切生物,后多用来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20.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
()二、想一想,选取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成为皇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
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极必反
读《老子》,学成语
物极必反
学习目标:
1、读成语,读成语所在的句子,结合相关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会写成语,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1、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2、出示本节课目标,师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成语,了解出处
1、学生一齐读成语,读成语渊源,理解成语的意思。
2、出示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
“持(手捧)而盈(满而流出来)之,不如其已(止)。
揣(zhuī捶击)而锐之,不可长保。
”
(选自《道德经》第九章)
⑴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
⑵分小组读。
⑶男女生读。
⑷比赛读。
3、背诵成语所在的经典句段,同桌互背。
三、增量阅读,理解成语
自读《苏安恒劝谏(jiàn)武则天》,谈谈你对“物极必反”的理解。
四、尝试发现,了解《老子》
自读“增量发现”,同桌交流对“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的理解,再说说由“物极必反”想到哪些成语。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默读《颜回断马》。
了解“物极必反”的范例。
2、根据意思填成语: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3、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提示:先自己完成,把成语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同桌订正评改。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五课《老子》四章精选练习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埏埴.以为器:黏土②自伐.者无功:讨伐B.①跨.者不行:跃、越过②自矜.者不长:夸耀C.①曰余食赘行.:同“形”,形体②自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②自知.者明:知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②自伐者无功,意思是“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
伐:夸耀。
C项,②自胜者强,意思是“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强:刚强、果决。
D项,②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知:了解。
故选B。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为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死而.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D项,“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是说“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两个“也”都是语气词,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顿;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断和肯定。
A项,“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说“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其安易持”是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
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
B项,“故有之以为利”是说“所以‘有’带给人们便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说“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提升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05课《老子》四章【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自见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学而大遗④学不学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⑥赢粮而景从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①④/⑤/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强行者有志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③民之从事④跨者不行⑤勇则冠军,威能振敌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埏埴以为器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死而不亡者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当其无,有车之用而宋荣子犹然笑之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
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C.坎坎伐檀兮D.平伐其功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老子》四章 综合复习卷(附详细答卷)(4)
《老子》四章综合复习答卷(附试卷)(有《老子四章》课内知识检测15题(为了更好呈现答卷样貌,其中7-15题调整在答卷最后),考题链接5题,课外拓展(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6题;课外拓展(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5题,《老子四章》的理解性默写22题。
课外拓展的题型是新高考题型,有“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等。
课内外古文都有详细现代文译文)一、课内知识检测。
1.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2.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历史观上,《老子》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3.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4.《老子》四章选文,表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政。
第十一章辩证分析“有”“无”的关系;第二十四章告诫我们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可急躁冒进;第三十三章提醒我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在修身;第六十四章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理,要慎终如始。
5.解释带点的词。
①埏埴以为..牖以为室(开凿;门)..器(把……做成)②凿户③企.者不立(踮起脚)④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彰显)⑤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⑥强.行者有志.(勤勉,意志)。
⑦其未兆.易谋(显露迹象时)⑧治.之于未乱(治理)。
得寸进尺
读《老子》 学成语
教学目标:
1、理解成语“得寸进尺”。 2、背诵《道德经》第七十一 章“得寸进尺”
温故知新: 1、说说前面学过哪些道德经 中的成语。 2、你知道那个成语的意思。
得寸进尺 成语溯源:
“吾不敢为主(主动进攻,进 犯敌人),而为客(被动退守, 不得已而应敌);不敢进寸(不 敢侵吞别国的寸土),而退尺( 战略退却)。”
我知道: 《得陇望蜀》一文主要内 容是什么?
得寸进尺
成语溯源: “吾不敢为主(主动进攻,进犯敌人) ,而为客(被动退守,不得已而应敌); 不敢进寸(不敢侵吞别国的寸土),而退 尺(战略退却)。” 选自《道德经》第六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主题链接:
曹操力排众议 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 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危,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 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 对峙。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 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 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 个司马懿。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 得陇右,复欲得蜀。” 意思就是所说:人哪,就是贪心 不足啊,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于是他决定撤军,不再 往前进了。
成语释义
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 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 小的,又要大的。
增量阅读:
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 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wěi) 嚣(xiāo)。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 ,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 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 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 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ī),大将军岑随后也把公孙述的 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 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 击破蜀虏。”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 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 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 词。
和光共尘
读《老子》,学成语
和光同尘
学习目标:
1、学习与成语相关的故事,能结合故事说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能背诵成语及《道德经》的经典句段,会做单元练习的第二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指名背诵前面学过的成语,并说说意思。
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
1、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2、出示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
“挫(cuò挫磨)其锐,解其纷(纠纷);和(隐蔽)其光,共其尘。
”(选自《道德经》第四章)
⑴指导学生有节奏的读。
⑵分组读。
⑶男女生读。
⑷比赛读。
3、背诵成语所在的经典句段,同桌互相检测。
三、增量阅读,理解成语
自读《孔子和学生》,谈谈你对“和光同尘”的理解。
和光共尘: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四、尝试发现,了解《老子》
自读“增量发现”,同桌交流对“挫(cuò挫磨)其锐,解其纷(纠纷);和(隐蔽)其光,共其尘。
”的理解,再说说由“和光共尘”想到哪些成语。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默读《季羡林给学生看行李》。
说说“和光共尘”的范例。
2、根据意思填成语: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
3、想一想,选取本单元学过的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示:先自己完成,把成语写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评改。
《老子》四章 测试卷(含答案)
《老子》四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明:明察B.物或恶之恶:凶恶C.其未兆易谋谋:解决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是者不彰彰:明辨是非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C.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3.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自伐者无功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D.强行者有志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零。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欧阳修《秋声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雨骤至骤:突然B.天高日晶晶:亮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A.曰余食赘行B.起于累土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子》四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语文组(《老子》)一、基本知识1.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
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
C.埏埴.以为器,当其无埴:黏土。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伐:夸耀。
【解析】B项,当:在(某处,某时)。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答案:C解析:泮:同“判”,分离。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埏埴.以为器埴:黏土自伐.者无功伐:讨伐B.跨.者不行跨:这里指跨大步自矜.者不长矜:夸耀C.曰余食赘.行赘:多余的,无用的自胜者强.强:强壮D.凿户牖..以为室户牖:门窗自知.者明知:知识答案:B解析:A项,伐,夸耀;C项,强,刚强,果决;D项,知,了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执者失之.B.故有之.以为利C.为者败之.D.民之.从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之”:助词,无意义。
句意:把持天下,把它据为己有的,也必定失去。
B.“之”:代词,代指车子、器皿、屋室之类的东西。
句意: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之类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便利。
C.“之”:助词,无意义。
句意:凭主观意愿施为的,必定失败。
D.“之”:助词,无意义。
句意:人们从事事业。
故选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C.当其.无不失其.所者久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D(介词,把;连词,与“是”组合,所以)6.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B.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夫晋,何厌之.有C.为人臣而.患得患失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称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间皇帝督促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B.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墓冢,高大雄伟,石人石兽传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族亲的坟墓。
C.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通过明大学士李东阳被太监所挟撰写碑文一事,来讥讽官场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权势。
D.文章后两段,作者分析了中朝贵人与宦寺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指出为人臣者低首下气的原因,笔力遒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2)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二、选择题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但成学士,自足为人。
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
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譊撆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
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
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
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
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
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
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
《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老子》四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强行者有志强行:强制进行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C.其脆易泮D.起于累土4.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安易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微易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贵难得之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此书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
古人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次是中寿、下寿。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于他方。
《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是者不彰彰:明辨是非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接近C.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C.坎坎伐檀兮D.平伐其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凿户牖以为室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企者不立不学《礼》,无以立C.故有道者不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D.自见者不明在明明德6.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
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二、其他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知①知人者智②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③知之为知之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当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④惴惴恐不当意⑤今当远离⑥木兰当户织⑦当奖率三军⑧安步以当车⑨当与秦相较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①埏埴以为器②为之于未有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⑦不足为外人道也⑧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伐①自伐者无功②伐无道,诛暴秦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跨者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
(2)埏埴以为器古义:今义:认为。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5.1《⽼⼦》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五课《⽼⼦》四章精选练习⼀、语⾔表达与运⽤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项是()A.①埏埴.以为器:黏⼟②⾃伐.者⽆功:讨伐B.①跨.者不⾏:跃、越过②⾃矜.者不长:夸耀C.①⽈余⾷赘⾏.:同“形”,形体②⾃胜者强.:强壮D.①凿户牖..以为室:门窗②⾃知.者明:知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答题的⽅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成语法”“套⽤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最好⽅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中去,依据上下⽂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②⾃伐者⽆功,意思是“夸耀⾃⼰的⼈没有功劳”。
伐:夸耀。
C项,②⾃胜者强,意思是“能克制⾃⼰的弱点才算刚强”。
强:刚强、果决。
D项,②⾃知者明意思是“了解⾃⼰才算聪明”。
知:了解。
故选B。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法,都不相同的⼀项是()A.当其.⽆,有车之⽤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为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死⽽.不亡者寿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D.其在道也.,⽈余⾷赘⾏君⼦⽣⾮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与虚词在⽂中的意义和⽤法的能⼒。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能⼒的基础,理解⽂⾔⽂中实词与虚词的⽤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
D项,“其在道也,⽈余⾷赘⾏”是说“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为,可以说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瘤”,“君⼦⽣⾮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的本性跟⼀般⼈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两个“也”都是语⽓词,前者⽤在句中,表停顿;后者⽤在句尾,表⽰判断和肯定。
A项,“当其⽆,有车之⽤”是说“当中空的地⽅可以⽤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其安易持”是说“局⾯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
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老子》学成语复习题
一、将成语所在的经典段落填写完整:
1、生而弗有,()功成而弗居。
2、(),(),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
3、为无为,()。
4、(),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5、(),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7、涣(huàn )兮(xī)(),敦(dīn )兮其若朴。
8、(),不如其已。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9、()。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10、(),解其纷;(),共其尘。
11、(),不如守中。
1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
13、五色令人目盲,(),五味()。
14、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15、(),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16、(),旷兮其若谷。
17、(),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18、信不足焉,()。
19、(),有孝慈;(),有忠臣。
二、填成语:
1、遇到荣誉等好事情,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
2、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
3、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
4、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与世俗的常人。
()
5、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
6、永远使用不完,形容东西很多。
()
7、黄金宝石满堂都是。
形容财富之多。
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8、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
9、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
10、用无所作为的思想来做事,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
11、指无论宠辱,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
12、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
13、原指生长着的茂盛的万物,也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
14、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15、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
16、没有加工的原木,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
17、减少私心和欲望,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
18、不通人情,不认识亲戚朋友,有时也指不讲情面。
()
19、取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信任你。
()
20、像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
三、想一想,选取一个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当上了光武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的做法是()。
2、皮匠虽然没有像银行家那样拥有很多财富,但他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歌声;后来他得到了一百枚金币,却提心吊胆,失去了往日平静美满的生活,这里的有和无的变化就叫做()。
3、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顺应自然、()的治国方略,为汉朝后来的兴盛和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他把自己当做老百姓中间的一分子,达到了()的境界,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被老百姓叫过来帮忙干活,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草帽书记”。
5、书的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的知识。
6、李列耶夫多说了一句话,便丢掉了一条性命,真是可惜。
因此,我们要牢记老子的忠告:“(),不如守中”。
7、人们都希望彼此的亲情能(),爱情能(),友情也能()。
8、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9、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爱不释手。
10、“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这“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大爱无疆”的行为。
11、黄色的迎春花配上白色的玉兰,石榴象征多子,再加上海棠树,就有了()的寓意。
12、教育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13、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
14、他才当上了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就(),对帮助过他的人冷眼相待,以后当了大官岂不是无法无天了么。
15、全真道祖师们的苦行生活,我们确实难以效仿,但()、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16、“()、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17、每个人都应有( )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18、误会终究还是( )了,大家依旧是好朋友。
19、虽然我只是这( )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20、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但该官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