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7.课内重点语句翻译。 从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是很
快乐吗?
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 和体会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之到”新,的代理“解温和故体而会知,新”
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好的方面,优点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
真正的智慧。 向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这是什么容器?”
15. 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 们什么启示?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 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 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 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三、国学阅读 【2021•抚州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2、43页第17-20题。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门下生共禁,乃• 止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 (2)笃• 志好学_________坚__定__________________ (3)并受经句________一__起___________________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说__”__同__“__悦__”__,__愉__快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统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

8.重点句子翻译。(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 己的缺点。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子.曰(古代对男子的尊) 称,本文指孔子
(2)学而时.习之(
按时
)
(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4)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指志同道合) 的人
(5)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6)不亦君.子.乎(文中指有才德的) 人
(7)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泛指多次;自) 我检查、反省
(8)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谋划 )
学而.时习之( 顺接连词,然后 ) (1)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但是 )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
(2)之学知而之时者习不之如.(好代之.词者,(代指词学,过它的,东指西)任何学)问和事业
5.古今异义。(6 分)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 今义: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11. 《论语》十二章 配人教版
1.给加点字注音。(6 分)
论.语( lún )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吾.(wú) 三省.(xǐng) 逾.矩( yú)
罔.(wǎn)g 殆.( dài ) 箪.(dān )
好.之者(hào) 肱.(gōng) 笃.志( dǔ )
2.重点词语解释。(26 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三、课外阅读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④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⑤有道而正⑥ 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悱(fěi):想说又不 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③隅(yú):角落。④齐:与......看齐。⑤就: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实践。

教学重点:《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等。

教学准备:《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包含孔子的生平简介、《论语》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论语》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儒家思想。

学生作业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论语》”心得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论语》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仁”、“礼”、“智”、“信”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孔子的主要思想和道德观念。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制、中庸、君子等,举例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的应用。

2. 现代应用: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于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学而时习之
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 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饭
文本探究:
《论语》十二章里,或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 请试着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大学》:曾参所著。
《中庸》:子思所写。
《论语》:最后的编纂者曾子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传整理完成的。
文本释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而:表示修饰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里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命令;六十岁能听进不 同意见而加以理解;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 圣先师。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 “礼”相互为用。政治上主张“仁政”。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作品简介: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编纂,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巨著,共20篇,492章,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之一,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 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所成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顺从。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
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所欲,不逾矩。”(《为政》)
超出。 法度。
5.孔子在第三章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思想 境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域 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 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 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 原则融会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到达了最 高境域。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 温故而知新 (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复习,复习。 得到。
动词,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过的知识。 介词,凭借。
(《为政》)
6.“温故”和“知新”是什么关系?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 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复 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可见,“温故” 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 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懂得)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复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做,成为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
可以 旧的知识 表承接,就
凭借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中考链接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 传不习乎


• 必有我师焉


• 博学而笃志


• 2.翻译下列句子。
•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每天 检讨
谋划,商量办法
wèi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三、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三、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堪:能忍受。
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赞扬颜回为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 困顿也自得其乐的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 者:……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乐。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 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 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 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 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 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 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 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对于。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 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笃:坚定。 切:恳切。 近思: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仁:仁德。
这一章子夏提出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四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言行 一致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11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字词,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2. 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阅读和理解,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论语》十二章的古文翻译,要求准确、完整。

可以使用相关工具书,但不能依赖网络翻译。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解释“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 挑选一则你最喜欢的《论语》章句,尝试用现代汉语表述,并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

4.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的生活观”等),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制作一份PPT,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确保质量。

建议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并在第二天早晨提交。

2. 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

作业评价将根据真实性和理解程度进行。

3. 小组合作时,要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完成作业。

每个成员都要负责一定的任务,确保任务分配的公平性。

4.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谈谈这次作业对自身学习《论语》的帮助和启示。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准确性、完整性、理解和思考深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总体评价;同时,将随机抽取部分作业进行学生互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和展示;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进行个别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知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批改和反馈,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反思和改进。

2. 学生之间应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和技巧,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 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却不逾越规矩。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4.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wǎng
dài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hào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gōng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学习态度及方法篇 (六则)
疏通文意
学习态度及方法篇
B.不逾矩(越过)
C.人不堪其忧(难堪)
C.曲肱而枕之(弯着)
(2)下面加横线的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D )(2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呢?
论 语 十 二 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
考纲列入情况:2011—2015、202X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4)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下注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2X百色)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说___同__悦___,意思是:____愉__快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有___同__又____,意思是:__用__于__整__数__和__零__数__之__间____
课文篇目
知识盘点
金题集训
2.古今异义
好:_____爱__好__,__爱__好_______ 肱:_胳__膊__上__从__肩__到__肘__的__部__分_ ,这里指胳膊 善者:__好__的__方__面__,__优__点______ 川:________河__流__________

部编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课件 《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课件 《论语》十二章

8.第七章中,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案】 “乐之”。“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 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12.谈谈你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 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5.译文: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理解: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 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 会。
【答案】 注意不要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割裂开来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⑨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⑩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⑪信:诚信。 ⑫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⑬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⑭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⑮惑:迷惑,疑惑。
⑯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⑰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⑱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⑲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⑳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语段(二)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没有益处, 不如去学习。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我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1 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名作动,吃 粗粮
使动用法使……弯曲
8、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述而》)
正当的行为
对,对于 好像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疏通文意
第八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之 者不
…的人
爱好,喜欢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比得上
乐之者。”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疏通文意
学过的(知识)
可以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政》)
领悟
凭 借
(这一点)做
(之) 为 师 矣。”
结尾语气词,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 (这一点)做老师了。”
立身, 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指能听得进各种 顺从意愿 不同意见。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12《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 之志矣”——朱熹
翻译赏析
“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指的是什么?表达 了作者什么观点?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 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 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 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翻译赏析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 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 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翻译赏析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表转折关系 , 替 出主意 但是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翻译赏析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
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循序渐进。
翻译赏析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翻译赏析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课文朗读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曲肱而枕之(代词,指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优点)
互学:组内交流分享,推荐代表发言。 展学:小组展示成果。其它小组倾听、补充。 评学:其它小组评价或补充。
评价内容 表达效果
行为表现
评价标准
翻译准确,语句通 顺,文言现象归纳 准确、全面
自信大方
评价等级
课堂小结
作业与拓展:
1.熟练背诵课文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 表示允许或能够。)②饭疏食,饮水(古 义:粗糙。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 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4)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形容词,高兴) 乐 回也不改其乐(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示例: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ùn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xǐng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互学:组内成员互读互听,指出错误并改正。 展学:小组展示成果。其它小组倾听、纠正错误。 评学:其它小组评价或补充。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②吾十有五(同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 身(形容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 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
作业与拓展:
1.完成练习册剩下内容。 2.搜集、积累《论语》中的成语、 格言。 3.就《论语》十二章中的两章,写 写自己的体会。(发展性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

不亦说乎 ( yu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因为这两字为通假字。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读的时候读 “本字”的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个?为什么?
√ 吾日三省吾身:①shěng②xǐng √ 传不习乎:①chuán②zhuàn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hǎo②hào √ 逝者如斯夫:①fū②f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首创者,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 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 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 弟子言行的一部儒 家经典著作。
课文 评讲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2)惑:迷惑,疑惑。(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安排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论语》十二章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 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 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 >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礼节(即今德育) 射:射箭技术 书: 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乐:音乐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数:算法(计数)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说”通“悦”,愉快
3、温故而知新。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有害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 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做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1、学: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 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
2、思: 学第习一。个指思考,动脑筋;
第二个指空想。 3、而: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可是”。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注意下列读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忍受
其孔乐子说。:贤“哉多回么有也贤。德”啊,(颜《回雍!也一竹》篮)饭,一瓜
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 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 志同道合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
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 处就要改正。”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 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子)

(6)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7)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
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
忙得“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3年常德)①人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一句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
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三、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顺接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表示并列关系 学而不厌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
这里指几个人。
行:走。 师: 值得学习的人。 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疏通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 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 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人生教科书。
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 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能移、求学为乐的精 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 厚道仁义、坚守志向的思想品德。
比一比: 看谁背的快 ~~~
分类整理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2、名言警句:
五经: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3、成语(8个):
4、通假字(1个):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通假字
知识归纳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è。
二、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作者是谁?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六艺”是指什么?
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 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F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F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 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 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 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 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 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 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 法度规矩。”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 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 学派的经典。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如乐之者。”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
孔子说:“知道这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这种学问)的人;爱好学习(这种学问) 的人,不如以学习(这种学问)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 趣啊。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 的云一样。”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