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理论汇总(doc 290页)

合集下载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王连娟E-mail:Phone:82235403,绪论知识管理概述1.企业知识理论⏹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技术学派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

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

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

知识管理大全

知识管理大全

知识管理这篇帖子不是叙述知识管理的历史,若是历史,那得追溯到石器时代,如何打猎、用火、由图像形成文字......在知识解决这个板块,大家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互相讨论、用知识去解决,或尝试去解决问题,无非是希望能够多学习到隐藏在彼此个体间的知识,把知识的力量发挥出来。

我和人从讨论过一些想法,又担心太理论性的文章引发不出太多的共鸣,所以为了能让大家在这个板块当中得到系统性与实务性兼备的学习,我把知识管理分成几个结构陆续贴出来,每个结构会相隔几天,让大家在这些主题中发表一些看法,毕竟每个专家学者的理论受到当时环境与自身背景的影响与制约,不见得就是真理,当然也不见得适合直接套用在现在的中国企业环境上。

以下我将知识管理以几个大的结构分述:第一节、知识的定义第二节、知识管理的目的、定义第三节、知识管理策略-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流程与架构第四节、知识管理绩效衡量-智慧资本、绩效评估指标以及衡量工具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第六节、智慧资本衡量与知识管理活动的结合第七节、知识管理商业模型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后资本》,将未来社会称为“知识社会”,而后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将不再是资本或自然资源,也不再是劳力。

无论现在或未来,最关键的经济资源是“知识”;而创造财富的活动,不在于筹谋生产所需的资本,也不在于劳力的付出,所有价值的创造都由“生产力”与“创新”来创造,这两者都是运用知识于工作之上。

因此,在未来的知识社会中,企业唯有不断地透过其核心活动所累积、创造出来的知识与经验,来培养与训练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并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加以发掘、储存、移转及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根据Drucker (1993)的说法,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产。

他提到一个知识行政主管,应知道如何分配知识以做最有效的运用。

正如同以往的资本家知道如何分配资本一样。

知识管理 理论篇

知识管理   理论篇

知识管理理论篇知识管理---理论篇1知识经济1.1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表现为: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的参与溶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

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其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1.2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知识将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资源;高技术产业(以知识中的高科技为重要依托的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将大大增加;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部门)对知识经济具有支撑作用;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一个国家来说,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知识型组织2.1概念科技的飞速发展促成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知识成为保持组织竞争力的源泉。

"知识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乃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形式产生了新的变化。

这个时代的组织又被称为"知识型组织"。

知识型组织可以定义为:一种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开放、互动的组织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对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把分散在员工头脑中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经验等通过杠杆作用提高到组织层次上来,对知识的管理更强调基于创新的知识的生产与基于共享的知识的交流,其最终目标是生产出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力产品。

2.2特性斯威比将知识型组织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型组织中的大多数雇员是知识工人。

该组织中的工作大量的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工作。

知识型组织不是孤岛,它的生存需要有客户和供应商的支持,客户和供应商在知识型组织的周围为它提供强化其知识基础的支持。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传递和应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知识的创建、获取、组织、存储、分享和利用,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创新和提高绩效。

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知识创建、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和知识应用四个方面。

知识创建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它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

知识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创造,也可以通过知识分享和交流来产生。

知识创建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环境,需要组织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研究资源,以及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实验。

知识获取是指组织获取外部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采购、合作、引进专家和参与行业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知识获取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行业趋势,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获取需要组织具备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知识组织是将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化整合和分类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库、知识图谱和知识网络等方式来实现。

知识组织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存储和共享知识,使其更易于访问和利用。

知识组织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适当的信息技术支持。

知识应用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培训、指导和项目应用等方式来实现。

知识应用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知识和经验,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

知识应用需要有良好的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以及适当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整合和利用知识资源,以实现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它对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2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2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2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2.1知识及知识管理2.1.1 知识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管理”术语可以追溯到1969年,Zand在1969年提出了知识组织管理,预见了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企业员工向知识员工的转化,指出需要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对这些巨大变化进行管理,即:知识组织管理。

1976年,Rickson在社会积累领域研究大工业公司在技术知识应用和创新方面作用时,提出“知识管理”术语,用于分析在社会方面知识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然而并非在企业领域。

知识管理的起源得益于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上世纪70年代,Drucker和Strassmann提出并强调了信息和显形知识作为组织日益重要资源,Senge研究集中于如何管理知识的文化纬度:学习型组织,Chris Argyris、Christoper Bartlett以及Dorothy Leonard-Barton从多个视角研究如何管理知识,其中Leonard-Barton在Chaparral Steel公司的知识管理的案例中提出了有效的知识管理战略。

Everett 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和Thomas Allen信息和技术转移的研究,对组织内知识产生、应用和扩散具有重要价值。

上世纪80年代,1986年,Romer提出新增长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新经济增长点,并认为知识是企业必备的资源之一[17]。

此后,不同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做了迸一步的研究,普遍认为知识是组织必备资源,并且逐渐成为组织发展的第一要素。

与此同时,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对企业生存、发展以及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开始关注企业知识,进行企业知识的管理实践。

组织知识日益受到学者和企业重视,然而,大多数公司面对几何增长的信息和知识、日益复杂的产品和业务流程,缺乏管理企业知识的策略和方法,无法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计算机技术发展提供了处理海量信息和知识解决方案,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

请问:知识转换和创造模式在产品创新中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SECI 模型- (知识内容与知识螺旋) -认识论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隐 性 知 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外显化
共感知识
内隐化 内面化
概念知识
结合化 连结化
显 性 知 识
操作知识
显性知识
系统知识
显性知识
显 性 知 识
对SECI模型的发展-时间
比喻\类比-神奇校车
Ba
Systematizing ba系统场 是一个在代替实际时空的虚拟世界中对话的地 方。将各种显性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分类并激发新知识.
文件管理,整合公司文件并加以分类 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 4. Exercising ba实践场:通过团体工作、工作中学习培训来消化新知识, 创造隐性知识。 给员工提供因尝试创造而允许犯错误的空间。-3M鼓励内部创新, 并容忍员工因创新犯错 发展标准作业流程 引进、转换外部知识
SECI 模型-1 (转换过程) -认识论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隐 性 知 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外显化
共感知识
内隐化 内面化
概念知识
结合化 连结化
显 性 知 识
操作知识
显性知识
系统知识
显性知识
显 性 知 识
SECI 模型-2(组织过程)
举例
金庸《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 “张三丰传給 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要他將所見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 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 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 能纯。” [说明“內化”: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复习重点整理过的精华版

知识管理复习重点整理过的精华版

《知识管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1.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了解)1、知识的定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只是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版说法:“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的分类:第一,根据知识的可沟通程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和分析知识。

第二,根据知识的产生、使用的情境,知识可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

第三,根据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或为专有知识和公共知识。

第四,根据其载体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第五,从知识的范围来看,知识可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第六,根据知识表达的内容,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1.2六种类型的知识管理定义:一、面向知识生命周期、功能或过程的定义:这种定义视知识管理为一种生命周期或一种复杂的组织“功能”、“任务”或“过程”,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些子任务、子功能、子过程事务。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改进这些子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即为知识的创造或生产、采购、识别或获取、确认与评价、转化、组织与连接、定型或储存、提炼或开发、分发、传播、传递或共享、表示或格式化、应用与发展。

二、面向战略或管理的定义:这种定义从管理角度详细说明知识管理,集中关注知识管理先导计划、程序或议程的战略相关性。

三、面向信息或技术的定义:这种定义建立在数据与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

(信息管理对象扩展到知识,既包括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储存与传播更有价值的或语境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四、面向集体或组织知识的定义:这种定义视集体或组织为一个社会系统,并把集体或组织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

五、面向个人/集体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的定义:这种定义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智力/智慧的管理,开发与共享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个人与集体智慧,壮大个人或集体的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的价值观
知识的使用价值
——人们使用知识,才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
知识的交换价值
——其使用价值与另一种物的使用价值交换的 量的关系或比例
知识的价值
——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Page 36
知识的价值观
知识的价值体现 ➢1.提高实体产品的生产效率(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
价值而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可量 化的货币价值)
Page 24
Page 25
知识管理战略的主要研究学派
系统学派
➢ 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如知识库、专家系统等
制图学派
➢ 强调知识的对应与连接,如员工需要的知识在哪里可 以找到?那些人是专家?
工程学派
➢ 强调运用企业内外最好的知识和最佳实践方法来强化 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尤其是核心流程。
Page 19
理性学派的逻辑图
Page 20
权变理论学派观点 ➢ 权变理论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大部分假设虽然与古典理 性理论相类似,却增加了一个描述不同环境背景的权 变变量。 ➢ 权变理论认为知识管理存在于每个组织不同的背景下 ,没有绝对理想的知识管理战略,更无法将单一的知 识管理战略模式应用于不同的组织和问题上。组织所 需寻找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最佳战略。
➢ (5)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应透过资讯搜集 ,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综观全局的 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清楚了解因果关系 。
Page 34
第3章 组织知识资本管理 3.1 知识的价值观 3.2 知识资产与知识资本 3.3 组织知识资本的构成
Page 35
Page 39
作为一定入股资本,并按股本比例参与组 织经营结果剩余分配的人力资本。(如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袁隆平5%的人力资本投资) 注意:保持人力资本健康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整合、利用和传递知识,以提高个体、团队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核心要素和实施方法,并探讨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1. 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理论认为,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知识管理理论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将知识作为组织的重要资产,通过管理和运用知识来提升组织的价值和竞争力。

2. 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组织的学习能力决定了其适应环境变化和创新的能力。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积累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二、核心要素1.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从内部或外部渠道获取新的知识资源。

内部知识获取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外部知识获取包括对外部专家、顾问和研究机构的咨询和合作。

组织应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机制,促进知识的获取和共享。

2. 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指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以方便组织成员的访问和利用。

知识存储的形式可以是文件、数据库、知识库等。

组织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确保知识的存储和检索工作顺利进行。

3. 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是指将存储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或团队。

传递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培训和文档分享等。

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4.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指将获取、存储和传递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组织应通过培训、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三、实施方法1. 知识文化建设知识文化是指组织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和知识共享的氛围。

组织应倡导学习型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分享知识,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2. 知识管理团队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负责知识管理的规划、执行和评估工作。

第二章 知识管理的理论

第二章 知识管理的理论

知识螺旋模型




知识螺旋是指知识流量、分享、及转换之一种连续性 活动,它遍及个人、团队、及组织本身。 知识螺旋中有关于改变知识种类的两个步骤(外部化与 内部化)是最困难的转换过程。 透过知识螺旋发生的知识分享与知识使用,始于个人 阶段,再经由团队互动 部门别的交叉互动,能够带动组织的知识创造。 社会化指的是个人可以不需透过言语,透过观察、模 仿、及练习而自他人处获得内隐知识,只是各人模仿 与观察能力有别。 把两个原来彼此无关的知识链接或组合而成。

知识转换四种表现方式(modes)
内隐知识 to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from 外显知识
社会化 内部化
外部化 组合化


知识转换四种表现方式(modes)



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包括 知识分享 外部化(externalization)过程:从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经 典的知识creation process, know-how, know-why, and care-why.一旦外部化知识就变成有形、永恒的知识。 组合化(combination)过程:从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the process of recombining discrete pieces of explicit knowledge into a new form.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过程: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与 learning-by-doing强烈关连。一旦内部化知识就变成知识用 户延伸、扩增、重新组织的内隐知识。
2.组织内部知识创造模式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社会化 内部化 显性知识 外部化 组合化

知识管理理论的介绍

知识管理理论的介绍

知识管理理论的介绍知识管理理论的介绍摘要:知识管理既指对信息的管理代写论文,也指对掌握着知识的人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

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关键在于建立起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技术机制和有利于创新交流的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在企业界,但知识管理的思想起源于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虽然,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是必然趋势,但怎样把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管理?本文将从知识管理的含义和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导入分析人手,给以分析和回答。

一、知识管理理论科学含义的把握知识管理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由企业界提出来的。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定义越来越丰富。

美国的经济学博士Yogesh 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使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持续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把知识管理定义为: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我国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知识管理使系统地发挥发掘、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这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二是认为知识管理作为社会性、集成性的活动,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中,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和以知识作为信息的管理,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

由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对信息的管理,把知识作为对象在信息系统中可以进行识别和处理,能获得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对人的管理,认为知识的很重要一部分来自于人脑之中,而知识管理就是要发掘来自人脑中的这部分非编码化的信息。

二、转型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新特点目前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渐渐地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提供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可以说是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融合。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管理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也就是“正确的做事”,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事情的结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2. 管理过程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制订战略和计划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是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是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是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需要3种基本的技能或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工程、计算机、财务等。

人际技能:与员工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热情和信心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于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4.管理的权变理论: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管理。

5.组织的3个特征:明确的目的、由人员组成、有精细的结构。

今天的组织发生着变化,正在成为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的组织。

6.管理的普遍性: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

无论是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一个国家。

7.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14条基本管理原则:【1】工作分工:专业化通过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产出【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

但是,凡行驶职权的地方,都应该建立责任。

【3】纪律: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

【4】统一指挥:每个员工应该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命令【5】统一方向:组织应该具有单一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者和员工【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员工个人或员工群体的利益不应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知识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理念

工作经验 培训资料 大众媒体 竞争对手信息 客户需求
……
信息导入 经验
&信

显性知识采



提 炼
100%
승차율 60% 미만
90%
승차율 60 ~ 80%
80%
승차율 80% 이상
70%
60%
50%
40%
30%
20%
10%
0% 경부선 하행 경부선 상행 호남,전라선 호남,전라선 상행 하행

业务过程指导
员工知识 外部知识整合
员工创新 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和时间 最佳实践 效率 决策
员工 高素质
运营 优异
KM 价值体现
客户 满意
产品/服务 优先
客户理解 客户响应 客户识别 客户需求确认
定位能力 创新能力 前瞻思维 产品/服务质量
知识管理的闭环-价值提升 1、知识管理理念
在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新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反应 。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
智慧
洞察
含义 内容
知识 信息 数据
以直觉和深邃的洞察力为前提产 生的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经过人为的解读和经验充实的信 息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数据
抽象的内容,独立时无含 义
事实与观察
知识管理的愿景-知识共享文化
知识 共享 “SHARE”
Study 学习 Harmony 和谐 Action 行动 Rethink 反思 Ecology 生态
知识共享可使知识绩效成指数增长 知识共享为员工学习环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形成“开放、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围 知识共享为更高程度的知识创新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这篇帖子不是叙述知识管理的历史,若是历史,那得追溯到石器时代,如何打猎、用火、由图像形成文字......在知识解决这个板块,大家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互相讨论、用知识去解决,或尝试去解决问题,无非是希望能够多学习到隐藏在彼此个体间的知识,把知识的力量发挥出来。

我和人从讨论过一些想法,又担心太理论性的文章引发不出太多的共鸣,所以为了能让大家在这个板块当中得到系统性与实务性兼备的学习,我把知识管理分成几个结构陆续贴出来,每个结构会相隔几天,让大家在这些主题中发表一些看法,毕竟每个专家学者的理论受到当时环境与自身背景的影响与制约,不见得就是真理,当然也不见得适合直接套用在现在的中国企业环境上。

以下我将知识管理以几个大的结构分述:第一节知识的定义 (3)第二节知识管理的目的、定义 (10)第三节知识管理策略-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流程与架构 (17)第四节知识管理绩效衡量-智慧资本、绩效评估指标以及衡量工具 (62)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94)第六节智慧资本衡量与知识管理活动的结合 (131)第七节知识管理商业模型 (145)第一节、知识的定义第二节、知识管理的目的、定义第三节、知识管理策略-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流程与架构第四节、知识管理绩效衡量-智慧资本、绩效评估指标以及衡量工具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第六节、智慧资本衡量与知识管理活动的结合第七节、知识管理商业模型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后资本》,将未来社会称为“知识社会”,而后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将不再是资本或自然资源,也不再是劳力。

无论现在或未来,最关键的经济资源是“知识”;而创造财富的活动,不在于筹谋生产所需的资本,也不在于劳力的付出,所有价值的创造都由“生产力”与“创新”来创造,这两者都是运用知识于工作之上。

因此,在未来的知识社会中,企业唯有不断地透过其核心活动所累积、创造出来的知识与经验,来培养与训练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并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加以发掘、储存、移转及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根据Drucker (1993)的说法,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产。

他提到一个知识行政主管,应知道如何分配知识以做最有效的运用。

正如同以往的资本家知道如何分配资本一样。

在谈知识管理之前,必须要对知识管理的对象:知识下定义。

只是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中,知识有着不同的定义与解释,在论坛中也有许多的朋友感到疑惑或是产生误解,所以为了开宗明义,先从知识的定义开始谈起。

(相关的参考文献来源及书目会在最后列表)第一节知识的定义1. 知识是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有组织信息(Woolf,1980)2. 知识是经过组织与分析的信息,因此可以令人了解与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决策(Turban,1992)3. 知识由下列的元素组成:事实与信念、观点与概念、评断与期望、方法论与实际技能(Wiig,1993)4. 知识是一整套被评估为是正确与真实的,因此用来引导人类思想、行为及沟通的洞察能力、经验以及流程(van der Spek and Spijkervet,1997)5. 知识是对于数据与信息的评断与整理,藉以主动引发绩效产生、问题解决、决策、学习与教导等能力(Beckman,1997)6. Leonard-Barton(1995)以知识基础的观点定义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并将组织核心能力分为四个构面,它们分别是:(1) 员工的知识与技能(employee knowledge and skill):包括了科学知识、产业特有的知识、及公司专属知识。

(2) 技术系统(physical system):代表了许多工作上可使用的信息与程序,可能包含软件、硬件与仪器,主要是由过去许多组织成员的知识,所逐渐累积而编纂成的。

(3) 管理系统(managerial system):组织化的日常资源累积与调度管理,这些管理系统创造了知识取得和流通的管道。

(4) 价值观和规范(value and norm):根植于公司对人性的假设,以及创始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和规范决定员工应追求和培育何种知识,以及何种知识创造的活动可被容许和鼓励。

虽然这四个构面的某些层面易为外人所模仿吸收,但是整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加乘效果,却难以被转移或模仿,而这正是公司的策略优势所在。

7. Harris (1996)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信息、文化脉络以及经验的组合。

其中,文化脉络为人们看待事情时的观念,会受到社会价值、宗教信仰、天性以及性别等影响;经验则是个人从前所获得的知识;而信息则是在数据经过储存、分析以及解释后所产生的,因此信息具有实质内容与目标。

知识之所以在数据与信息之上,是因为它更接近行动,它与决策相关。

8. Zack(1999)知识是我们从信息中所组成基本的信仰与标准,知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事务(thing),被储存与使用;另一种是程序(process),是了解与行动同时发生的。

对此定义,似乎说明了知识是为行动或决策做好先备条件。

9. Davenport 与Prusak 在其著作《知识管理》中提到的“数据-信息-知识”层级观念,将三者的特性做了明确的定义与说明。

所谓“数据”是对事件审慎、客观的纪录。

以组织的专业用语来说,数据是结构化的纪录,其本身不具关联性与目标。

因此,数据多未必是事件好事。

但是,数据是创造信息的重要原料,所以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数据是不可或缺的。

而所谓“信息”是包括关联性与目标的数据。

信息不但有潜力能够塑造接受者的看法,它本身有具体的轮廓之外,并且是为了某些目的所组织起来的。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

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存在文件与储存系统中,也蕴含在日常例行工作、过程、执行与规范中。

知识来自于信息,信息转变成知识的过程中,均需要人们亲自参与。

知识包括“比较”、“结果”、“关联性”与“交谈”之过程。

知识之所以比数据与信息价值更高的原因是因为它更接近“行动”。

所以一般而言,知识是不易结构化的、不易经由机器设备取得、通常为内隐的且不易转换。

所以在数据- 信息-知识逐渐转换的过程中,人员与时间的投入也会逐渐增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 数据(Data) [Applehans, Globe&Laugero,1999]认为数据是一系列企业活动或外部环境的事实。

数据以结构性来分可以分为结构性数据及非结构数据,非结构性数据是非以固定格式存在于企业中的数据,如传真、分析报表、训练文件等;结构性数据是以电子格式存在的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储、电子文件等。

(2) 信息(Information)泛指任何经过电子或机械管道传递的事物,其定义已延伸到泛指任何传达出讯息,不论此讯息是否对收受者有任何意义,好比企业员工的平均素质,可以由员工的年龄、学历、专长等数据(Data)大致分析出来。

或者公司获利情形可以由接单纪录、出货纪录、不良率等资料由专门的会计人员分析出来,所得到的信息(Information)可以作为企业获利情况的估计。

(3) 知识(Knowledge)[Nonaka,I and H.Takeuchi,1995],认为知识是一种辨证的信念,可增加个体产生有效行动的能力。

[Davenport&Prusak1998]从组织的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它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同时也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信息提供架构。

具体的来说,专业人员将公司目前在各方面所做出来的各项统计信息加以分析,并依据本身经验、判断法则作出公司未来的营运走向,此一过程所作的判断是经由时间的验证,经验法则才慢慢一点一点归纳出来,此种决策的智慧便是知识。

(4) 数据、信息、知识这三层架构的关系:数据必须要经过有效的处理才可以变成信息,信息要经过专家的推论才有机会变成知识,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数据、信息、知识关系图数据信息知识理论角度企业活动或外部环境的事实特定的资料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信息处理角度未套上KM 商业模型的一般性数据套上商业模型的数据数据转出成模板知识数据、信息、知识理论分析表以信息角度而言,数据最先是未套上KM 的商业模型的数据,经过KM 商业模型的处理后,配合特定的实例运作即成为有用的信息,而众多信息中会成为知识的便是少数实例运作有用的信息,便是KM 商业模型中实例数据转出成知识的过程。

10. Davenport(1999)曾明白地说明知识的六大构成要素:(1) 经验:指的是过去曾经做过、或是曾经经历的事情。

经验最大的好处是鉴往知来。

自经验获取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认出熟悉的模式,并找出当前发生的事和过去有什么关联。

(2) 有根据的事实:有根据的事实能让人们知道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

透过有根据的事实,叙述在现实状况中所获取的丰富经验。

(3) 复杂性:经验与事实根据所占的重要性,突显出知识能够处理复杂事物的事实。

知识并非排除异己的僵硬结构,它能够以复杂的形式来处理复杂的事物。

(4) 判断:有别于数据与信息,知识本身包括了判断的成分。

知识不但能够透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新状况和信息,也能够自我审视与琢磨,因应新状况的发生。

(5) 经验法则与直觉:当新问题与前人所处理过的旧问题相似时,经验法则就能协助找出解决方法的途径。

(6) 价值观与信念:人们的价值观与信念,对组织的知识具有极大的冲击。

组织毕竟是由人所组成的,其想法与行动,难免会受到组成人员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影响。

11. 知识是一种藉由分析信息来掌握先机的能力,也是开创价值所需要的直接材料(Arthu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ing,1999)。

Arthur Anderson 管理顾问公司则尝试解读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彼此之间不同的意涵,他们认为资料是指原始、未整理过的资料;信息是把数据视为题材,有目的地予以整理,藉以传达某种讯息。

至于知识则是藉由分析信息以掌握先机的能力,使得企业藉以开创价值。

综合数据、信息、知识三项加以组织归纳后,形成一个具有通用性,每人皆可使用的资源。

再者,智慧乃以知识为根基,加上个人的运用能力、综合判断、创造力及实践能力来创造价值。

由于判断及实践能力常因人而异,故某公司的智慧展现,在其它组织可能只会以知识的形态呈现,如果以某公司的成功经验依样画葫芦,势必难以启发有利于自身组织的智慧,故Arthur Anderson 公司评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的关系,若未能发掘人的创造性便难以生成智慧,而培养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Arthur Anderson, 2000)12. 在知识管理的领域中,知识指的是具有资产价值的知识,系限定在对公司经营有所助益的范围之内(Morita & Takanashi,1999)13. Nonaka 对知识的定义是─“有充分根据的真实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