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唐诗宋词选修专题复习教案8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打包71份)-苏教版27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打包71份)-苏教版27

专题整合婉约词婉约, 宋词中与豪放相对的一个流派, 因明人张纟廷有“少游多婉约, 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一词的含义: 婉, 委婉柔丽也;约, 精练清简也。

其代表人物是秦观、柳永、李清照等。

还有欧阳修、晏殊、晏幾道、贺铸、周邦彦等词人。

无论是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影响力, 婉约词派是词史的主流。

婉约词派继承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词作多取材于男女恋情、离情别绪, 在艺术上多讲求含蓄蕴藉, 严守音律;风格婉约绮丽, 语言精丽而清新。

如柳永的词, 不外乎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浅斟低唱。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 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弇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 就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 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 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 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 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鉴赏古诗词时, 说“婉约”, 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婉约派”, 也可指具有“婉约”风格的诗和曲等。

古诗中的“炼字”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中的炼字艺术十分典型, 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

下面我们就这种炼字艺术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从大的范围来说, 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一)炼数量词“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 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 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 给人以苍茫之感。

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 画面壮观, 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高中语文教材选修《唐诗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高中语文教材选修《唐诗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①熟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

②回忆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背诵整首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三、教学方法综合导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其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是本词学习的重点,因此针对这个重难点,我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就将王安石写作本诗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先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情感入手,让学生探讨诗文的表现手法,带动学生赏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谜面:有一座城市,被称为“江南佳丽地,六朝帝王都”打一城市名。

明确:谜底:金陵(南京)南京,孙中山说,它是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势易守难攻。

因此也经常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但是在这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亡,这是困扰许多历史学家的一个谜团。

文人到此,也都发些喟叹,留下些笔墨。

像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是这样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近金陵,学习一下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桂枝香·金陵怀古》)二、出示教学目标(出示PPT第二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背诵整首词。

江苏省高三语文上册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全套教案

江苏省高三语文上册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全套教案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高中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唐诗宋词选修专题复习教案30 精

高中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唐诗宋词选修专题复习教案30 精

西塞山怀古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境界重难点的处理办法(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情况)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诗歌内容的学习。

快班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慢班学生先读熟以后,进行讨论。

然后由老师讲解,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

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朱雀桥边野草花,潮打空城寂寞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王谢堂前燕,夜深还过女墙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组古诗对金陵五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吟咏,对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说,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二、刘禹锡简介: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八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高品质版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八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高品质版

专题导语“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晏殊、欧阳修工令词,柳永、张先工慢词。

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学习本专题,重点内容是: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格。

2.能够对词作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学习本专题的词,要反复诵读,体会意境,学习诗词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手法,并积累有关资料,力求对模块所选词作有更为细致而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一些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人名片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擅长小令,其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巧,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

二、诗词故事晏殊偶得佳句有一次,晏殊途经扬州,在大明寺稍作休息。

他从寺墙上题满的诗词中发现了一首佳作,赶紧把该词作者——江都尉王琪找来一起吃饭,席间两人谈诗论词,非常投机,饭后在湖边散步,晏殊说出他写的一句妙语“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没能对出下句。

结果,王琪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很快乐,就把王琪留在自己身边。

他把这对千古名句写进了他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词中。

三、文题背景新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

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人名片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行七,故人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

初考进士,未取。

五年后再考又未取。

他忍不住发了牢骚,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广为流传。

三年后再考,好不容易过关,发榜前却被宋仁宗给勾掉了,绝望之极,流落民间,专写歌词。

47岁,终于登进士第,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病疫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寄柩僧寺。

二十余年后,王安礼知润州,出资葬于北固山。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专业”作家,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是婉约派代表作家。

他的词长于铺叙,工于写景言情,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流畅自然,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其词反映了中下层市民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有《乐章集》传世。

二、诗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说考进士时,曾因此而被宋仁宗黜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致使仕途坎坷。

此后柳永便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三、文题背景此词调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而成,因全词前后两片共八韵,故名“八声”。

柳永一生流落不遇,谙尽漂泊滋味,故其长调慢词“尤工于羁旅行役”。

这首《八声甘州》是暮秋所作,是柳永词慷慨秋悲和婉约别情结合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精品】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初唐诗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临江仙》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临江仙》教案
.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辩难。
教师明确: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五、学生课堂上诵读并背诵文本。
教学案
科目:高二语文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第1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对词中精警名句进行鉴赏
3.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对词中精警名句进行鉴赏
2.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流程\内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自然引出它的作者,——晏几道。
今天学习他的《临江仙》
2、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是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
其作品的特点,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一言以蔽之,冯煦谓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学生识记)
晏几道与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三、初识文本: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识文本。
时间约8分钟。
2.教师范读文本。
3.学生自由诵读,初步记忆。
4、赏析文本:
1.教师概说:
本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艺术上表现了小山词的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2.学生自主结合,共同讨论,初步解说本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巡视,个别答疑)为转入师生共同赏析做准备。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教案

生查子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宋词,了解宋词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像白天一样。

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昏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

但是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词的认识,以及对词所抒发的感情的理解。

三、温馨点击。

1、读读作者介绍,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教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水(今属江西)人。

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用芦荻秆在地上书写教他识字。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其诗成就不如散文,但也不同凡响,流传下来800多首。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元宵节关灯时引发的情思。

2、熟读成诵四、活动广角。

从唐代起,我国就有元宵节晚上挂灯、观灯的习俗,到宋朝时达到极致,“花市灯如昼”,同学们能描写发挥你的想象力给这首诗配一副画吗?五、学生自由交流以上问题六、学生朗读达到背诵七、自由学习题都城南庄八、师总结本课内容九、拓展:你对自己创作的“花市灯如昼”图还满意吗?拿起彩笔给自己画一面彩旗附对《生查子元夕》的解读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这首《生查子》堪称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脍炙人口的情诗之一,此诗一般认为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此时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对方是自己心仪的女子;另一派观点是对方是诗人自己的朋友。

高中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唐诗宋词选修专题复习教案5 精

高中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唐诗宋词选修专题复习教案5 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朗读、点拨、背诵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18)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为选修《唐宋诗词鉴赏》中的重要章节。教材通过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及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深度探讨了唐宋时期文人在羁旅他乡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唐宋诗词的艺术特色,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及文化背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在掌握诗词韵律美感的基础上,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加深对诗词创作技巧的理解。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针对特定的诗词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文化探究:鼓励学生对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了解诗词创作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艺术体验:建议学生参与诗词朗诵、书画欣赏等活动,体验诗词与艺术相结合的美感。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在诗词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格律、韵律美感以及简单的意象解读能力。然而,在《唐宋诗词鉴赏》的深入学习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仍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尚需加强,尤其在对羁旅乡思这类深层次情感的理解上。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蝶恋花》导学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预学案【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进一步了解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走进教材【作者介绍】(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请你对以上文言片段做一次口译训练吧。

【题目解说】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闺怨”是它的主题,以其细腻委婉的感受而闻名。

同时,通过对上层妇女的苦闷的描写,抒发了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背景资料】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为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

章台游冶,小人之径。

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

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

”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

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八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审阅
情感、态度与价值
“十事疏”
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
”以不同的角
2、意象:山、斜阳、天、水。

此句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
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
薄暮时分的秋景。

3、结构上,过渡作用。

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不倚也是难过,一腔惆怅之情难以消解,所以觉得还是“休倚”
、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
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
课堂
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定风波》教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课前练习: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4分)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二.作者简介:
苏轼(118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
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佑元年(118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18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三.其他材料: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

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碧鸡漫志》
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

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

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4.乌台诗案。

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

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

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

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四.赏析词文: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雨骤风狂。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
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