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_双元制_职业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_林明

合集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地 位 越 来 越 重
业 内 接受 职业 技 能 和相 应 知识 的 培训 , 以更 好 地 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20 0 2年 8月 2 t 4 E ,国务 院在 《 国务 院 关 于 大力 推 进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决 定 》 中 强 调 : 职 业 教 育
训制 度 。 [ 2 1 二 、 我 国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路 径
结 构 、提 高 劳 动 者 素质 、加快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的 必 然 要 求 ,是 拓 宽 就 业 渠 道 、促 进 劳 动 就 业 和 再 就 业 的重 要
举 措 。在 我 国加 入 世 界 贸 易组 织 和 经 济 全 球 化 迅 速 发 展 的新 形 式 下 ,要 狠 抓 职 业 教 育 ,抓 出 成 效 ” 然 而 , 。 由 于观 念 、体 制 等 原 因 ,我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尚未 发 挥 其
・哆 当 ・ ‘ 盎 , I
●0 年 2 9 第5 ( 0 期 上半月刊 ● )
德国 “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孙刚成 周 小雨
( 安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延
【 摘 要 】 以 “ 元 制 ” 为 主 的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是 促 进 其 经 济 发 展 、 国 力 强 盛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结 双
份 接受与职 业有关的专业 理论和普通文 化知识教 育 , 以 了解 实训 技 能操 作 中 “ 为什 么 这 么做 ” 的 问题 。这

是 一 种 将企 业 与 学校 、理 论 知识 与 实 践技 能 结 合起 来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管理纵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借鉴董 毅,顾 莹(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行职业教育模式尚未脱离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桎梏,而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模式。

本文主要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简介,并归纳总结出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课程开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和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德职业教育对比;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现行职业教育模式尚未脱离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桎梏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探索,大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模式,并为国家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高质量、高技能和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主要介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期能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研究提供 借鉴。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简介 1.1 发展历程及概念“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由于当时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德国传统学徒制开始兴起。

在18世纪至19世纪前半叶,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业生产,此时,德国的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之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顺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发展的历史潮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确立,并发展至今。

目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形成双元联合育人的职业教育模式。

因此,接受教育的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教育与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二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

如图1所示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后,进入实科中学或主要中学接受中学阶段的教育,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后,方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并在入学阶段与工厂签订合同,确定就业方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m^E i E i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吴燕摘要: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 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战略规划,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向社会输送的技术技能人 才、促进本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笔者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考察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 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务院于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

该方案对职教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出战略性解决方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

《方 案》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举办 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 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大 国,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

_、德国的教育体系总览德国是一个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德国的教育 由联邦和各州一起负责。

联邦政府是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 的主要负责机构,此外由各州的文教部长组成联席会议进一 步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

各州拥有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

德国实行12至13年义务教育,具体因州而异。

德国绝 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学制是4年。

小学阶段过后,学生根据自 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进人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学校。

德国中 等教育主要有4种办学形式: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综合中学 (Gesamtschule))。

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一般就读基础职业中学,学制5 -6 年。

基础职业中学的基础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浅显,主要是为 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因此在基础学科之外会开设劳工理论方 面的课程。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被录取进行进一步的双元 制职业培训,既在企业接受学徒的培训,又在职业专门学校 进行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发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

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概括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出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为德国经济的进展培养了大批高素养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1.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同生产即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所谓紧密结合,是指以技能培训的有用为本位的模式,突出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进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的过程中,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掌握的是企业当下最新的技术。

在培训的基本程序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成为企业的合格技术人员。

2.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所谓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是指训练中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

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3年德国注册上大学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开始双元制职业学习的人,这表明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近年来在持续增长。

[1]德国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深度的变革期。

经济形势的挑战、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工作领域的调整使得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日益苛刻,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也让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近年来,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已逐渐成为德国高校的共识,大学教育也应适当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应用型知识迁移。

企业为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需要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

近四十年来,在德国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界处涌现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双元制高等教育,该理念将德国享誉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职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交叉进行)成功地移植到大学教育体系当中。

无论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技术大学,其双元制大学课程赋予实践领域更大的空间,理论和实践不仅在大学层面上做到有机的结合,大学常规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也获得了紧密的衔接。

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定位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大学的角色在于它是“知识的总合”。

现代大学理念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在学术自由的口号下,大学是以知识学术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而非培养应用型人才。

1999年欧洲29国正式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明晰了德国高校体制的区分维度:既有着眼于培养科研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又有注重实践能力的高等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还有多维模式并举的私立大学和其他高校。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在德国,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可以在生物技术企业实习,从而早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

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通常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也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为学校提供实践教材和教学资源。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模式。

另外,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育不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并与实际工作人员一起解决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德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生物技术行业在德国也非常发达。

因此,通过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并在就业市场中有更多的机会。

在我国,生物技术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注重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我国的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世界上公认为是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本文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探讨我院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识的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共同追寻的目标。

为此远赴德国EBG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学习,对我院今后的教育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德国职业教育目前,德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支撑德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力量主要归功于德国人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素质和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

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核心的秘密武器,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双元制,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

首先职业教育机构将某一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专长能力三个递进的层次,在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按照模块化实施教学。

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实施都是以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为基本培训场所。

职业学校承担的是学生为形成某种职业素质、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通过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

企业主要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的问题。

所有的培训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变成了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取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职教探索·一、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形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指企业,另“一元”指学校。

企业培训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来规范,职业学校教育由各联邦州的学校法规来规范。

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联邦政府的职责。

一是确定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范围,并为每个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制订并颁布培训规章。

二是联邦财政专设资金渠道,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设备更新提供经费支持。

州政府的职责是举办职业学校、培养和管理教师、提供经费、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等。

教材的管理。

企业培训的教材由企业自定,一般使用企业或行业编写的活页教材。

这种教材便于企业根据培训法规和企业的产品生产及时更新。

职业学校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对各专业有推荐的教材目录,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买或者自己编写。

为搞好教学,除教材之外,教师一般还要开发大量的课件等辅助材料。

考试与评价管理。

双元制的考评也分为企业和学校两部分。

企业部分的技能考试是任务导向的,分为两个阶段。

以三年期培训合同为例,第一次考试为1.5年左右,第二次考试为合同期满的结业考试。

结业考试由行会负责组织。

考试的形式由三部分组成。

理论、技能和面试。

职业学校的考试由学校根据教学大纲自行命题。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显著特点就是“双元”:两个责任主体(企业和学校)、两项法律规范(联邦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两种培养关系(培训合同和义务教育)、学员双重身份(学徒和学生)等。

与各国职业教育比较,其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目标明确。

对学员来讲,就是对职业的需求,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

对企业也是如此,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德国教育专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慧霞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12期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1、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2、经费来源渠道多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

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

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

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3、职业教育由两个法律体系支撑除学校需执行的法律义务外(该法律由州政府制定),德国联邦政府立法规定企业法人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的要求;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等,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操作上,依法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

目前,约95%的就业者遵守了这一法律规则。

德国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1、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要重实践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偏重系统理论的传授,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则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更容易受到企业的欢迎。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 ) 国 高度重 视职 业教 育 二 德
业实习。概括来讲 , 双元制” “ 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
论 培养 和在企 业接 受 实践技 能培 训相 结合 的一种 职
业教育形 式。从 模式 讲 , 企业 的实 践技 能培训 是 “ 双元制” 职业教育的主体 , 学校教育服务于企业培
训。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是历史形成 的, 是与德
上世纪 5 0年代 以来 , 国政 府颁 布 了 l 项 有关 德 0多
足发展 , 德国逐步形成 了崇 尚科学技术以及 良好 的
动 手观 念 。德 国人 对 动手 能 力 的 重 视 , 家庭 教 育 在
中就开始 , 自小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 让孩子参与
家庭 劳 动 , 些力 所 能及 的事 。在 社 会 上没 有 严 格 做 的职业 等级 观念 , 职业 的认识 只有 分工不 同 , 对 没有 高 低贵 贱地 位 之 分 , 佣 关 系 在 意 识 上 是 平 等 的。 雇
业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来协调磋商培训 中出现的 矛盾 和问题 , 时 调 整教 学 计 划 和 学 习 内容 。学 生 及
文化理 论 知识考 核 由学校 组织 , 颁发 学历 证 明 ; 业 职 技能考核 由行 业协 会 组织 , 发 职业 资 格 证 书。 颁
筹措等作 出具体 的规定。20 04年 7月联邦政府制 定了《 职业教育改革法 》 将《 , 职业教育法》 职业 和《 教育促进法》 合并 。德 国新职业教育法明确 了职业

德国职业教 育的基本情况
( ) 国教育 的基 本结 构 一 德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 了德国教育 的基本结构。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 育、 高等职业教育、 成人职业教 育 , 形成 了完善 的职 业教育体系, 包括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 职业培训条例 制定 、 劳动 力市 场预 测 和劳 动力安 排 、 理论 教学 大 纲 与教师资格审定 、 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等 , 都有 具体部门负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所谓“双元制”,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

在培训时间分配上,企业每周3—4 天,职业学校每周1—2 天。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

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学校、企业负责培训,行业协会负责考试。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不容易,除口试、笔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考核。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职业培训效率。

在德国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当中,“双元制”培训的比例要占到75%,进入职业学校也就意味着接受了“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

将来他们无论从事哪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必要条件。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与具体的职业行动紧密结合,与多样化的思维操作紧密结合,也包括对他人有效行动的模仿。

职业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包括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存在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经验方面,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企业参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讨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带来了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借鉴意义、改革方向、总结、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轮流进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非常注重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介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就业导向,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2019年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2019年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的德国,其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是什么推动着它的发展呢?探寻个中奥秘发现,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德国人民的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完善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每年约56万~60万名青年人,也就是说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普通教育学校毕业生接受双元制培训。

[1]追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史,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50年代后期德国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和条例才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配套机制。

1984年德国(前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双元制”的正式名称,将存在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和学校的“双元”培训形式明确地用法定文字形式表达出来,[2]德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双元制”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本质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形式,它作为教学实体,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3]它是一种职业学校教育与工厂、企业的培训的交叉结合,在职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等传统教学手段传授有关职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适应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的局限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更需要工厂以及企业的实际训练,因此,需要在职业学校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由企业内的实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学习全面的操作技能和专门化实践,学习接物待人等等,以便使在职业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与深化,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学有所用。

学校与企业合作,突出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技能培训。

这种“双元制”基本思想的设想是,只有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指导才能传授一种完全有效的职业培训。

[4]这不单是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一种重能力、重实际的职教新思想。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家相继 出台 了多项决 议和政策 , 以提高高 等职业教育 的地位 , 促进 高等职业教育 的发展 。2 0 0 2 年第 四次全 国职业 教育工作会
制” 职业 教育在国际职业教 育中别具一格 。 “ 双元制 ” 中, 一元是企
业或工厂 , 一元是 职业技术 学校 或者其他培训机构 。这两者之 间 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既在职业学校 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 又
德 国的教育体系相 当完善 , 主要包括基础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 等教育 以及进修教育 四大类 , 其 中职业教育 占据 重要地位 , 但德
国的教育体 系 中并 没有 明确地提 出“ 高等职 业教育 ” 这一概念 。 值得 强调的是 , 德 国的职业 教育几乎是免 费的 , 所需 的教育费用
结合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的发展现状 , 为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发展提供有 益的启示。
关键词 : 德 国职 业教 育 双 元 制 高 等 职 业教 育 启 示 中图分类 ̄ : G 7 1 8 . 5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4 . 1 3 . 1 8 9
的实践教 育 。 1 9 6 9年 , 联邦 德 国政府 制定 并颁 布 了《 职业 教育
法》 , 这是联邦各州必须遵守 的教育法规 , 其重要性在于它 以法律
的形式确保 了“ 双元制 ” 的顺利实施 。
的结业证书 , 作为未来 就业 的依据 。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 状 在我 国, 高等职业 教育 的萌 芽可 以追溯到清朝洋务运动 中所 创办 的一 大批军事技术 学堂和 民用事 业学堂 。我 国高 等职业教 育发展到今天 已经走过 了百年历史 , 特别是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 ,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德国_双元制_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

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Jun.,2010Vol.9,No.2高职教育研究一、引言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为德国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双元制”是德国采取的一种较成功的办学模式。

“双元制”为德国培养了技术高超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采用与推广。

二、德国“双元制”产生的背景及涵义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学制多种多样,其中“双元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中“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特别是定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现在,约70%的德国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一般情况是学生每周在企业实践3天,在学校学习2天[1](P85)。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一)经费来源为多元混合经费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和个人资助等五种。

其中,企业直接资助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资金主要来自销售所得利息、租赁和红利,其次来自发行信用券和银行贷款,另外还有失业保险金(提供训练岗位和不提供训练岗位的企业雇主、雇员各付一半)。

企业投资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二)教育形式为各类学校之间的灵活分流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类学校之间可以灵活分流。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内容摘要: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才是“双元”的实质。

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才是“双元”的实质。

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二战以后德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意昧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才是“双元”的实质。

在德国人看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与其优点一样突出。

目前,德国正在展开完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变革,变革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三个层面1.1 思想层面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

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其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这一思想层面的二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在这一思想层面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经验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经验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经验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过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契机,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路径和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国际传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为各国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历程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作为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国际传播历程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广泛认可,再到深入合作的发展阶段。

在初步探索阶段,德国政府和企业界开始意识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潜在价值,并尝试将其推广至国际舞台。

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德国开始在其他国家设立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并分享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这些初步的探索为双元制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基础。

随着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更多的国家开始对其表示兴趣,并主动寻求与德国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德国政府和企业界积极回应,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国际发展。

德国还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培训项目等方式,广泛传播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逐渐成为了全球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品牌。

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涵盖了职业教育政策、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德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 经验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 经验与启示

3.强化实践教学和师资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师资培养,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优秀人才、设立专项基金和开展 国内外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4.发挥行业协会 和企业的作用
(3)师资培训:德国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要 求教师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同时,还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 发展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3.灵活的传播形式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交流访 问、学术研究等。例如,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 (ASCO项目中),两国职业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并在两国企业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汽车机电技术人才。此外,德国的 职业学校还与其他国家的职业学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 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 经验
1.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经验传播主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一方面,德国政府和 企业在国际会议、论坛和交流项目中积极推广双元制模式。例如,德国职业教 育研究所(BIBB)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各类研讨会、交流活动和培训项目,帮助 其他国家了解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德国的职业学校也与其他 国家的同类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教学合作等活 动。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国际传播 启示
1.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
首先,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改 革与创新活动,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其次,加大对德国职业教 育双元制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论坛和网络平台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 这种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最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学校、 企业和政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引言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职业培训模式,为德国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

在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一直是一个发展的重点领域。

本文将探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概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将实践性的职业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通过实习和工作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领域,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获得实习和工作机会,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职业导向:该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企业参与:企业和学校之间密切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学生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学习的方向。

3.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启示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甘青宁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以下启示:3.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甘青宁地区的民族职业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要通过实地实习和工作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职业导向民族职业教育要紧密围绕职业发展目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行业的需求和就业前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

同时,通过实习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3.3 企业参与民族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增加就业机会。

学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6月27日于北京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均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直面当下我国迅猛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突飞猛进的工业化水平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从实际出发,尽快实现转型发展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度发达的工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在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做法,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1]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德国手工业“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经验与做法,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工业化水平。

它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必须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做法主要体现在构建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双元双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等诸多方面。

(一)构建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就是注重构建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该课程体系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划分为阶梯式逐渐上升的三个层次。

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紧紧围绕大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由浅入深、从泛至精逐步分层开展,较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实践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十分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校和企业分别负责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操作的培训,两者根据学生的实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互相补充。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这既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又提升了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确定学生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还是在企业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林明(贺州学院,广西贺州542899)[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直面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背景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构建“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借鉴工学结合,工读交替式的灵活学习方式、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等,以促进我国地方高校尽快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61(2014)04—0112—04[收稿日期]2014-10-29[作者简介]林明(1958-),男,广西岑溪人,贺州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行实践教育。

这一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尤其在学生企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还十分强调学生必须养成严格规范操作的习惯,比如,在上岗前十分钟,要求学生清理卫生;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凡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学生必须重新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下岗后,还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工具使用顺序,认真整理工具。

这不仅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的习惯,而且还传授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职业竞争的能力。

(三)重视“双元双师”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建设“双元双师”师资队伍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双元”中的“一元”就是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另“一元”是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企业第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与管理经验。

这支师资队伍使学生不仅获取了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获取了各项实践技能操作的训练。

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来规范、培养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引进竞争机制,鼓励他们拥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并培育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极大促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强调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办学模式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十分强调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大基本支柱。

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主要是通过实践技能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两者相互促进、渗透、补充。

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而且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同时,德国政府还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规范约束学校、企业双方的权益、义务和责任,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保障机制。

二、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背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现实背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层面上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从实践层面上讲,一方面,地方高校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割裂了知行统一。

“重理论、轻实践”既导致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研究功底不扎实,又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够强,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迅猛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和近年来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迫切呼唤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

可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不仅是我们党的理论的呼唤,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呐喊。

(二)现实困境: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观念滞后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其实,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最大的阻力在于教师的观念。

有的老师认为,学术型大学就是阳春白雪,应用型大学就是下里巴人,低人一等,甚至还有的老师认为,转型不仅不利于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甚至还将影响个人的顺利发展,对转型工作不积极、主动。

二是传统的课程设计缺失科学性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

传统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现在突然要改变,太难!有的教师有能力改,有的教师还不具备改的能力,课程设计也就成为大多教师比较担心的问题。

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可谓行家里手,真正到企业一线去指导生产、研发就比较生疏,特别是指导学生实践技能操作也显不足。

这也是影响地方高校成功转型的一大瓶颈。

四是校企合作缺失积极性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导致了地方高校缺失行业背景,同时,整体科研实力比较薄弱,应用性科研实力不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社会效能较低,得不到相关企业的信任与参与。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积极性缺失多方面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得不到切实实施影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在德国职业教育过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凸显了极大的优越性。

它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自1994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同时,还呈现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奇缺。

直面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迅猛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主要趋势。

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与开展职业教育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与做法给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诸多启示。

(一)构建“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过程中,“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该课程体系十分重视学校理论课程与企业实践课程相融合,既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提升了毕业生实践技术能力。

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起步较晚,课程体系的设计仍未摆脱传统学科体系模式,成为制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

构建“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活动为核心科学设计课程、以岗位技能为依据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二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按照学校与企业、课程与岗位、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等诸多方面的融合,构建“二位一体”的科学课程体系。

(二)借鉴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式的灵活学习方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式的灵活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还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借鉴德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式的灵活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详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实行工学结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让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训练。

同时,也可以借鉴“工学交替”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业。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三)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德国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鉴于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一是优化人才引进的制度设计。

大量引进既有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师,又有企业的实践培训教师,充实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是直接从相关企业聘请部分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实践教育导师,以弥补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各种教学评比、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真正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被视为其经济的“第二根支柱”,与其采取校企合作、相互促进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是分不开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支柱,缺一不可[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