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训练 立体几何 第26练 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 文

合集下载

21版: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步步高)

21版: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步步高)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空间角的求法命题点1 求线线角例1 (2019·湖北知名示范高中联合质检)若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AC =∠BAC =60°,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A 1=AC =AB ,则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24解析 方法一 令M 为AC 的中点,连接MB ,MA 1, 由题意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M ⊥AC , 同理,A 1M ⊥AC ,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BM ⊂平面ABC ,所以BM ⊥平面A 1ACC 1,因为A 1M ⊂平面A 1ACC 1,所以BM ⊥A 1M ,所以AC ,BM ,A 1M 两两垂直,以M 为原点,MA →,MB →,M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 1=AC =AB =2,则A (1,0,0),B (0,3,0),A 1(0,0,3),C 1(-2,0,3), 所以AC 1→=(-3,0,3),A 1B →=(0,3,-3), 所以cos 〈AC 1→,A 1B →〉=-323×6=-24,故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方法二 如图,在平面ABC ,平面A 1B 1C 1中分别取点D ,D 1,连接BD ,CD ,B 1D 1,C 1D 1,使得四边形ABDC ,A 1B 1D 1C 1为平行四边形,连接DD 1,BD 1,则AB =C 1D 1,且AB ∥C 1D 1,所以AC 1∥BD 1,故∠A 1BD 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的角.连接A 1D 1,过点A 1作A 1M ⊥AC 于点M ,连接BM ,设AA 1=2,由∠A 1AM =∠BAC =60°,得AM =1,BM =3,A 1M =3,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A 1M ⊂平面A 1ACC 1, 所以A 1M ⊥平面ABC ,又BM ⊂平面ABC , 所以A 1M ⊥BM ,所以A 1B =6,在菱形A 1ACC 1中,可求得AC 1=23=BD 1, 同理,在菱形A 1B 1D 1C 1中,求得A 1D 1=23,所以cos ∠A 1BD 1=A 1B 2+BD 21-A 1D 212A 1B ·BD 1=6+12-1226×23=24,所以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思维升华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 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 ③代入公式|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 (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θ∈⎝⎛⎦⎤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跟踪训练1 (2020·邵阳模拟)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则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 答案 C解析 ∵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AA 1=3,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D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1(1,1,3),C (0,1,0),D 1(0,0,3), AB 1→=(0,1,3),CD 1→=(0,-1,3), 设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AB 1→·CD 1→||AB 1→|·|CD 1→|=24·4=12,又0°<θ≤90°,∴θ=60°,∴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60°.故选C. 命题点2 求线面角例2 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 1B 1C 1,A 1A ,B 1B ,C 1C 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1)证明:AB 1⊥平面A 1B 1C 1;(2)求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方法一 (1)证明 由AB =2,AA 1=4,BB 1=2,AA 1⊥AB ,BB 1⊥AB ,得AB 1=A 1B 1=22,所以A 1B 21+AB 21=AA 21,故AB 1⊥A 1B 1.由BC =2,BB 1=2,CC 1=1,BB 1⊥BC ,CC 1⊥BC , 得B 1C 1= 5.由AB =BC =2,∠ABC =120°,得AC =2 3. 由CC 1⊥AC ,得AC 1=13,所以AB 21+B 1C 21=AC 21,故AB 1⊥B 1C 1.又因为A 1B 1∩B 1C 1=B 1,A 1B 1,B 1C 1⊂平面A 1B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2)解 如图,过点C 1作C 1D ⊥A 1B 1,交直线A 1B 1于点D ,连接AD .由AB 1⊥平面A 1B 1C 1, 得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由C 1D ⊥A 1B 1,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A 1B 1,C 1D ⊂平面A 1B 1C 1,得C 1D ⊥平面ABB 1. 所以∠C 1AD 即为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 由B 1C 1=5,A 1B 1=22,A 1C 1=21, 得cos ∠C 1A 1B 1=427,sin ∠C 1A 1B 1=77, 所以C 1D =3,故sin ∠C 1AD =C 1D AC 1=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 方法二 (1)证明 如图,以AC 的中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C 为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A (0,-3,0),B (1,0,0),A 1(0,-3,4),B 1(1,0,2),C 1(0,3,1). 因此AB 1→=(1,3,2),A 1B 1→=(1,3,-2),A 1C 1→=(0,23,-3). 由AB 1→·A 1B 1→=0,得AB 1⊥A 1B 1. 由AB 1→·A 1C 1→=0,得AB 1⊥A 1C 1.又A 1B 1∩A 1C 1=A 1,A 1B 1,A 1C 1⊂平面A 1B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2)解 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为θ. 由(1)可知AC 1→=(0,23,1),AB →=(1,3,0),BB 1→=(0,0,2). 设平面AB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AB →=0,n ·BB 1→=0,得⎩⎨⎧x +3y =0,2z =0,可取n =(-3,1,0).所以sin θ=|cos 〈AC 1→,n 〉|=|AC 1→·n ||AC 1→||n |=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 思维升华 (1)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两个思路:①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②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直线l 的方向向量l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的夹角为β,则θ=π2-β或θ=β-π2,故有sin θ=|cos β|=|l ·n ||l ||n |.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方法一 (1)证明 如图,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则A 1E ⊥BC .又因为A 1F ∥AB ,∠ABC =90°,故BC ⊥A 1F , 又A 1E ,A 1F ⊂平面A 1EF ,A 1E ∩A 1F =A 1, 所以BC ⊥平面A 1EF .又EF ⊂平面A 1EF ,因此EF ⊥BC . (2)解 取BC 的中点G ,连接EG ,GF , 则EGF A 1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 1E ⊥平面ABC ,故A 1E ⊥EG , 所以平行四边形EGF A 1为矩形.连接A 1G 交EF 于O ,由(1)得BC ⊥平面EGF A 1,则平面A 1BC ⊥平面EGF A 1,所以EF 在平面A 1BC 上的射影在直线A 1G 上. 则∠EOG 是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AC =4,则在Rt △A 1EG 中,A 1E =23,EG =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EO =OG =A 1G 2=152,所以cos ∠EOG =EO 2+OG 2-EG 22EO ·OG =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方法二 (1)证明 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 所以A 1E ⊥AC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如图,以E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C =4,则A 1(0,0,23),B (3,1,0),B 1(3,3,23),F ⎝⎛⎭⎫32,32,23,C (0,2,0).因此,EF →=⎝⎛⎭⎫32,32,23,BC →=(-3,1,0).由EF →·BC →=0得EF ⊥BC .(2)解 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为θ. 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取n =(1,3,1),故sin θ=|cos 〈EF →,n 〉|=|EF →·n ||EF →|·|n |=4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命题点3 求二面角例3 (2020·山东模拟)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 SA ⊥平面ABCD ,E ,F 分别为AD ,SC 的中点,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证明: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 (2)若EF =12BC ,求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1)证明 连接AC ,BD 交于点G ,连接EG ,FG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F 分别是AD ,SC 的中点, 所以EG ∥CD ,且FG ∥SA . 又SA ⊥平面ABCD ,所以GF ⊥平面ABCD ,所以GF ⊥AD .又AD ⊥GE ,GE ∩GF =G ,GE ,GF ⊂平面GEF , 所以AD ⊥平面GEF ,所以AD ⊥EF . 因为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所以∠FEG =45°,从而GE =GF ,所以SA =AB . 取SB 的中点H ,连接AH ,FH , 则由F ,H 分别为SC ,SB 的中点,得FH ∥BC ∥AE ,HF =AE =12BC ,从而四边形AEFH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AH .又由SA =AB ,知AH ⊥SB .又SA ⊥BC ,AB ⊥BC ,SA ∩AB =A ,SA ,AB ⊂平面SAB ,所以BC ⊥平面SAB ,所以AH ⊥BC . 又SB ∩BC =B ,SB ,BC ⊂平面SBC ,所以AH ⊥平面SBC . 所以EF ⊥平面SBC ,又SC ⊂平面SBC ,所以EF ⊥SC . 综上知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2)解 因为EF =12BC ,设BC =2,则EF =1,从而GE =GF =22, 所以SA =AB =2,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S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2,0,0),D (0,2,0),S (0,0,2),C (2,2,0), 从而SC →=(2,2,-2),BC →=(0,2,0). 设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则⎩⎪⎨⎪⎧n 1·SC →=0,n 1·BC →=0,即⎩⎨⎧2x 1+2y 1-2z 1=0,2y 1=0,令z 1=1,从而得n 1=(1,0,1). 同理,可求得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2). 设二面角B -SC -D 的平面角为θ, 从而cos θ=n 1·n 2|n 1||n 2|=22·3=33.由图知,二面角B -SC -D 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为-33. 思维升华 (1)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平面的法向量,求法向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求平面的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利用法向量与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列方程组求解.跟踪训练3 (2019·湖北宜昌一中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1)证明:BE ⊥PD ;(2)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D 的余弦值. 解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以AB ,AD ,AP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 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证明 向量BE →=(0,1,1),PD →=(0,2,-2), 故BE →·PD →=0,所以BE →⊥PD →,所以BE ⊥PD .(2)解 BC →=(1,2,0),CP →=(-2,-2,2),AC →=(2,2,0),AB →=(1,0,0), 由点F 在棱PC 上,设CF →=λCP →,0≤λ≤1, 故BF →=BC →+CF →=BC →+λCP →=(1-2λ,2-2λ,2λ), 由BF ⊥AC ,得BF →·AC →=0,因此,2(1-2λ)+2(2-2λ)=0,λ=34,即BF →=⎝⎛⎭⎫-12,12,32. 设n 1=(x ,y ,z )为平面F AB 的法向量,则⎩⎪⎨⎪⎧ n 1·AB →=0,n 1·BF →=0,即⎩⎪⎨⎪⎧x =0,-12x +12y +32z =0,不妨令z =-1,可得n 1=(0,3,-1)为平面F AB 的一个法向量, 取平面ABD 的法向量n 2=(0,0,1), 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110=-1010, 又因为二面角F -AB -D 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F -AB -D 的余弦值为1010.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例4 (2019·淄博模拟)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EF 为棱将正方形ABCD 折成如图所示的60°的二面角,点M 在线段AB 上.(1)若M 为AB 的中点,且直线MF 与由A ,D ,E 三点所确定平面的交点为O ,试确定点O 的位置,并证明直线OD ∥平面EMC ;(2)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此时二面角M -EC -F 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因为直线MF ⊂平面ABFE ,故点O 在平面ABFE 内也在平面ADE 内,所以点O 在平面ABFE 与平面ADE 的交线上(如图所示),因为AO ∥BF ,M 为AB 的中点,所以△OAM ≌△FBM ,所以OM =MF ,AO =BF ,所以点O 在EA 的延长线上,且AO =2, 连接DF 交EC 于N ,因为四边形CDEF 为矩形,所以N 是EC 的中点, 连接MN ,因为MN 为△DOF 的中位线,所以MN ∥OD , 又因为MN ⊂平面EMC ,OD ⊄平面EMC , 所以直线OD ∥平面EMC .(2)由已知可得,EF ⊥AE ,EF ⊥DE ,AE ∩DE =E , 所以EF ⊥平面ADE , 所以平面ABFE ⊥平面ADE ,取AE 的中点H 为坐标原点,以AH ,D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E (-1,0,0),D (0,0,3),C (0,4,3),F (-1,4,0), 所以ED →=(1,0,3),EC →=(1,4,3), 设M (1,t ,0)(0≤t ≤4),则EM →=(2,t ,0), 设平面EMC 的法向量m =(x ,y ,z ), 则⎩⎪⎨⎪⎧m ·EM →=0,m ·EC →=0⇒⎩⎨⎧2x +ty =0,x +4y +3z =0,取y =-2,则x =t ,z =8-t 3,所以m =⎝ ⎛⎭⎪⎫t ,-2,8-t 3,因为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 所以82t 2+4+(8-t )23=32, 所以23t 2-4t +19=32,所以t 2-4t +3=0, 解得t =1或t =3,所以存在点M ,使得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 取ED 的中点Q ,因为EF ⊥平面ADE ,AQ ⊂平面ADE , 所以AQ ⊥EF ,又因为AQ ⊥DE ,DE ∩EF =E ,DE ,EF ⊂平面CEF , 所以AQ ⊥平面CEF ,则QA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 因为Q ⎝⎛⎭⎫-12,0,32,A (1,0,0),所以QA →=⎝⎛⎭⎫32,0,-32,m =⎝ ⎛⎭⎪⎫t ,-2,8-t 3, 设二面角M -EC -F 的大小为θ, 所以|cos θ|=|QA →·m ||QA →|·|m |=|2t -4|3t 2+4+(8-t )23=|t -2|t2-4t +19, 因为当t =2时,cos θ=0,平面EMC ⊥平面CDEF , 所以当t =1时,θ为钝角,所以cos θ=-14.当t =3时,θ为锐角,所以cos θ=14.思维升华 (1)对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该假设条件下,利用线面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2)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跟踪训练4 (2019·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月考)如图1,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AD =60°,DE ⊥AB 于点E ,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D ⊥BE ,如图2.(1)求证:A 1E ⊥平面BCDE ; (2)求二面角E -A 1D -B 的余弦值;(3)在线段B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EP ⊥平面A 1BD ?若存在,求BPBD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A 1D ⊥BE ,DE ⊥BE ,A 1D ∩DE =D , A 1D ,DE ⊂平面A 1DE ,所以BE ⊥平面A 1DE , 因为A 1E ⊂平面A 1DE , 所以A 1E ⊥BE ,又因为A 1E ⊥DE ,BE ∩DE =E ,BE ,DE ⊂平面BCDE , 所以A 1E ⊥平面BCDE .(2)解 以E 为原点,分别以EB ,ED ,E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0,3,0),A 1(0,0,1),所以BA 1→=(-1,0,1),BD →=(-1,3,0), 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n =(x ,y ,z ), 由⎩⎪⎨⎪⎧n ·BA 1→=-x +z =0,n ·BD →=-x +3y =0得⎩⎨⎧x =z ,x =3y ,令y =1,得n =(3,1,3), 因为BE ⊥平面A 1DE ,所以平面A 1DE 的法向量EB →=(1,0,0), cos 〈n ,EB →〉=n ·EB →|n |·|EB →|=37=217,因为所求二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E -A 1D -B 的余弦值为217. (3)解 假设在线段BD 上存在一点P ,使得平面A 1EP ⊥平面A 1BD , 设P (x ,y ,z ),BP →=λBD →(0≤λ≤1),则(x -1,y ,z )=λ(-1,3,0),所以P (1-λ,3λ,0), 所以EA 1→=(0,0,1),EP →=(1-λ,3λ,0), 设平面A 1EP 的法向量m =(x 1,y 1,z 1), 由⎩⎪⎨⎪⎧m ·EA 1→=z 1=0,m ·EP →=(1-λ)x 1+3λy 1=0,得⎩⎨⎧z 1=0,(1-λ)x 1=-3λy 1,令x 1=3λ,得m =(3λ,λ-1,0), 因为平面A 1EP ⊥平面A 1BD ,所以m ·n =3λ+λ-1=0,解得λ=14∈[0,1],所以在线段BD 上存在点P ,使得平面A 1EP ⊥平面A 1BD ,且BP BD =14.例 (12分)(2019·全国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 (2)求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 规范解答(1)证明 连接B 1C ,ME .因为M ,E 分别为BB 1,BC 的中点,所以ME ∥B 1C ,且ME =12B 1C .[1分]又因为N 为A 1D 的中点,所以ND =12A 1D .[2分]由题设知A 1B 1∥DC 且A 1B 1=DC ,可得B 1C ∥A 1D 且B 1C =A 1D ,故ME ∥ND 且ME =ND ,因此四边形MNDE 为平行四边形,[3分] 所以MN ∥ED .[4分]又MN ⊄平面C 1DE ,ED ⊂平面C 1DE ,[5分] 所以MN ∥平面C 1DE .[6分](2)解 由已知可得DE ⊥DA ,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7分]则A (2,0,0),A 1(2,0,4),M (1,3,2),N (1,0,2),A 1A →=(0,0,-4),A 1M →=(-1,3,-2),A 1N →=(-1,0,-2),MN →=(0,-3,0).[8分] 设m =(x ,y ,z )为平面A 1MA 的一个法向量, 则⎩⎪⎨⎪⎧m ·A 1M →=0,m ·A 1A →=0,所以⎩⎨⎧-x +3y -2z =0,-4z =0,可得m =(3,1,0).[9分]设n =(p ,q ,r )为平面A 1MN 的一个法向量, 则⎩⎪⎨⎪⎧n ·MN →=0,n ·A 1N →=0,所以⎩⎨⎧-3q =0,-p -2r =0,可取n =(2,0,-1).[10分]于是cos 〈m ,n 〉=m ·n |m ||n |=232×5=155,[11分]所以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为105.[12分]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第二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第三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并转化为所求角.。

高考解答题突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高考解答题突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高考解答题突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立体几何是高考几何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题目形式多样,题型较难。

在解答题时,既要具备证明能力,又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立体几何中证明与计算的突破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题】已知四棱锥ABCD-S,底面是菱形,AB=AC=AD,DB=DC,垂直于底面的棱BS与直角棱BC相交于点E,设BS=12,角DBE=45°,求棱AD的长。

解答步骤如下:1.绘制图形,按照给定条件绘制出四棱锥ABCD-S。

由于底面是菱形,可以画出等边三角形ABC。

2.根据等边三角形ABC的性质,可得棱AB=BC=AC,设其为x。

3.由于DB=DC,又由角A的终边的法线落在垂直BC的直线段上,可知角DBC=45°,角BDC=45°,因此三角形BDC是直角三角形。

4.根据三角形BDC的性质,可得BD=DC=125.根据BD=DC=12,角DBC=角BDC=45°,可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BC,且DB=DC=126.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12+12)²=BC²,即x²+288=BC²。

7.根据角A的终边的法线落在垂直BC的直线段上可得角ABD=角ACD=45°,即角ABD=角ACD=45°。

8.根据角ABD=角ACD=45°,可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且AB=AD。

9.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²+(12+12)²=AB²,即288+BC²=AB²。

10.由6、9两个等式可得288+BC²=x²+288,即x²+288=x²+288+BC²。

11.通过消去x²+288两边的公共因式,可得BC²=x²,即BC=x。

12.根据等边三角形ABC的性质,可得AB=BC=AC=x。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

必修2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五篇)第一篇:必修2 立体几何证明题详解迎接新的挑战!必修2 证明题一.解答题(共3小题)1.(2006•北京)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点E是PD的中点.(1)求证:PB∥平面AEC;(2)求二面角E﹣AC﹣B的大小.考点:三垂线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1)欲证PB∥平面AEC,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只需证PB与平面AEC内一直线平行即可,连BD交AC于点O,连EO,则EO是△PDB的中位线则EO∥PB,满足条件;(2)取AD的中点F,连EF,FO,根据定义可知∠EOF是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在△EOF中求出此角,而二面角E﹣AC﹣B与二面角E﹣AC﹣D互补.解答:解:(1)由PA⊥平面ABCD可得PAAC又AB⊥AC,所以AC⊥平面PAB,所以AC⊥PB连BD交AC于点O,连EO,则EO是△PDB的中位线,∴EO∥PB ∴PB∥平面AEC(2)取AD的中点F,连EF,FO,则EF是△PAD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ABCD,∴EF⊥平面ABCD同理FO是△ADC的中位线,∴FO∥AB,FO⊥AC由三垂线定理可知∠EOF是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又FO=AB=PA=EF∴∠EOF=45°而二面角E﹣AC﹣B与二面角E﹣AC﹣D互补,故所求二面角E﹣AC﹣B的大小为1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等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2.如图,已知∠BAC在平面α内,P∉α,∠PAB=∠PAC,求证: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考点:三垂线定理。

专题:作图题;证明题。

分析:作PO⊥α,PE⊥AB,PF⊥AC,垂足分别为O,E,F,连接OE,OF,OA,证明Rt△AOE≌Rt△AOF,然后得到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解答:证明:作PO⊥α,PE⊥AB,PF⊥AC,垂足分别为O,E,F,连接OE,OF,OA,∵⇒Rt△PAE≌Rt△PAF⇒AE=AF,∵,又∵AB⊥PE,∴AB⊥平面PEO,∴AB⊥OE,同理AC⊥OF.欢迎加入高一数学组联系电话:***迎接新的挑战!必修2 证明题在Rt△AOE和Rt△AOF,AE=AF,OA=OA,∴Rt△AOE≌Rt△AOF,∴∠EAO=∠FAO,即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点评:本题考查三垂线定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题.3.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3.(I)求证:A1C⊥BD;(II)求直线A1C与侧面BB1C1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III)求二面角B1﹣CD﹣B的正切值.考点:三垂线定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 考法5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直线 与平面垂直 的方法
2.线面垂直 的性质与线 线垂直
(1)判定定理(常用方法):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
与此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必须保证“在平面 内相交”这一条件. (2)性质: ①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方法):若两平面垂直,则在一 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证明线 面垂直的主要方法; ②(客观题常用)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4
65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6
✓ 考法3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这是立体几何中证明平行关系常用的思路,三 种平行关系的转化可结合下图记忆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7
6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定义 判定方法
2.等角定理
判定定理 反证法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考法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常考形式
直接求 求其三角函数值
常用方法
作角
正弦值 余弦值 正切值
证明 求值 取舍
55
56
57
5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 考点46 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3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计算有关 线段的长
2.外接球、内切 球的计算问题
观察几何体的特征 利用一些常用定理与公式 (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等) 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求解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中的有关证明与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立体几何中的有关证明与综合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有关证明与综合问题例1. 已知斜三棱柱ABC-A ’B ’C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C=90°,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α(0°<α<90°),B ’在底面上的射影D 落在BC 上。

(1)求证:AC ⊥面BB ’C ’C 。

(2)当α为何值时,AB ’⊥BC ’,且使得D 恰为BC 的中点。

讲解:(1)∵ B ’D ⊥面ABC ,AC ⊂面ABC ,∴ B ’D ⊥AC ,又AC ⊥BC ,BC ∩B ’D=D , ∴ AC ⊥面BB ’C ’C 。

(2)由三垂线定理知道:要使AB ’⊥BC ’,需且只需AB ’在面BB ’C ’C 内的射影B ’C ⊥BC ’。

即四边形BB ’C ’C 为菱形。

此时,BC=BB ’。

因为B ’D ⊥面ABC ,所以,BD B '∠就是侧棱B ’B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

由D 恰好落在BC 上,且为BC 的中点,所以,此时BD B '∠=︒60。

即当α=︒60时,AB ’⊥BC ’,且使得D 恰为BC 的中点。

例2. 如图:已知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四边形为正方形,侧面PDC 为正三角形,且平面PDC ⊥底面ABCD ,E 为PC 中点。

(1)求证:平面EDB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C DE B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讲解:(1)要证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常规的想法是: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首先观察图中已有的直线,不难发现,由于侧面PDC 为正三角形,所以,PC DE ⊥,那么我们自然想到:是否有PBC DE 面⊥?这样的想法一经产生,证明它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面PDC ⊥底面ABCD ,交线为DC ,∴ DE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就是DC 。

在正方形ABCD 中,DC ⊥CB , ∴ DE ⊥CB 。

又C BC PC =⋂,PBC BC PC 面⊂,, ∴ DE ⊥PBC 面。

新高考数学重难点培优专题讲义——立体几何小题专练(含详细答案解析)

新高考数学重难点培优专题讲义——立体几何小题专练(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体几何小题培优讲义高考规律立体几何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小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二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难度较易;三是常见的一些经典常考压轴小题,涉及到空间角、空间距离与轨迹问题等,难度中等或偏上.知识梳理【知识点1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常见求法】1.求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2)等体积法: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面积和高都易求出的形式即可.(3)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解的几何体,如棱锥补成棱柱,三棱柱补成四棱柱等.(4)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2.求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一般方法求组合体的表面积的问题,首先应弄清它的组成部分,其表面有哪些底面和侧面,各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各个面的面积,最后相加或相减.求体积时也要先弄清各组成部分,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再相加或相减.【知识点2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题策略】1.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内切球,另一种是外接球.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2.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求解方法: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处理关键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常见的求解方法有如下几种:(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3)利用平面几何体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知识点3 几何法与向量法求空间角】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①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②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④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3.几何法求线面角(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2)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其中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4.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主要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将题目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5.几何法求二面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用垂面法,即在一个半平面内找一点作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两条垂线确定的平面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由此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6.向量法求二面角的解题思路:用法向量求两平面的夹角:分别求出两个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两平面夹角的大小.【知识点4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几类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三类:一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的点、线和面在运动,求线段长度、截面的面积和体积的最值;二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点和线段在运动,求有关角度和距离的最值;三是在空间几何体中,已知某些量的最值,确定点、线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几何法,利用几何体的性质,探求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代数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所求量的目标函数,借助函数思想方法求最值;通过降维的思想,将空间某些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四边形或圆中的最值问题.【知识点5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是一类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题型,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轨迹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2.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对于轨迹为几何体的问题,要抓住几何体中的不变量,借助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定义;对于轨迹为平面上的问题,要利用降维的思想,熟悉平面图形(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二是代数法:在图形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知识点6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策略】1.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几类情境题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大致有三类:(1)以数学名著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中外名著中的数学名题名人等;(2)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设置问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古建筑等;(3)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置问题,涵盖生产生活、劳动实践、文化精神等.2.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思路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都跟图形有关,涉及在具体情境下的图形阅读,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此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主要分四步:一是要读特征,即从图形中读出图形的基本特征;二是要读本质,即要善于将所读出的信息进行提升,实现“图形→文字→符号”的转化;三是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阅读图形,将研究图形的本身特征和关注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四是要有运动观点,要“动手”去操作,动态地去阅读图形.【题型1 求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例1】(2023·江苏徐州·沛县湖西中学模拟预测)在三棱锥P−ABC中,三条侧棱P 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2,若三棱锥P−ABC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球的表面上,则该球的体积是()A.4√3πB.4√2πC.6πD.12π【变式1-1】(2023·陕西铜川·统考一模)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③V台=13(S上+S下+√S上⋅S下)ℎ)A.6寸B.4寸C.3寸D.2寸【变式1-2】(2023·全国·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四棱台ABCD−A1B1C1D1的高为2,AB=2A1B1,P,Q分别为B1C1,C1D1的中点,若四边形PQDB的面积为152,则该四棱台的体积为()A.563B.56C.283D.28【变式1-3】(2023·山东·统考一模)陀螺起源于我国,在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制陀螺因此,陀螺的历史至少也有四千年,如图所示为一个陀螺的立体结构图,若该陀螺底面圆的直径AB=12cm,圆柱体部分的高BC=6cm,圆锥体部分的高CD=4cm,则这个陀螺的表面积是()A.(144+12√13)πcm2B.(144+24√13)πcm2C.(108+12√13)πcm2D.(108+24√13)πcm2【题型2 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例2】(2023·陕西咸阳·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球O的一个截面的面积为2π,球心O到该截面的距离比球的半径小1,则球O的表面积为()A.8πB.9πC.12πD.16π【变式2-1】(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上、下底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台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三棱台的高为3,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15,2√6,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2πB.36πC.40πD.42π【变式2-2】(2023·河南·信阳高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且AB=AC=AD=3,以A为球心,√6为半径作球,则球面与底面BCD的交线长度的和为()A.2√3πB.√3πC.√3π2D.√3π4【变式2-3】(2023·江西南昌·江西师大附中校考三模)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为棱CC1上的一点,且满足平面BDE⊥平面A1BD,则平面A1BD截四面体ABCE的外接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A.136πB.2512πC.83πD.23π【题型3 体积、面积、周长、距离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例3】(2023·福建莆田·莆田一中校考一模)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处各剪去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并且这三个四边形也全等,如图①.若用剩下的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正三棱柱形容器,如图②.则这个容器的容积的最大值为()A.a327B.a336C.a354D.a372【变式3-1】(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AC=60°,侧面BCC1B1的面积为2√3,则直三棱柱ABC−A1B1C1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4πB.8πC.4√3πD.8√3π【变式3-2】(2023·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二模)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P为底面A1B1C1D1的中心,M是棱AB的中点,正四棱柱的高ℎ∈[√2,2√2],点M到平面PCD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2√63B.83C.4√23D.329【变式3-3】(2023·湖南长沙·长沙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已知A,B,C,D是体积为20√53π的球体表面上四点,若AB=4,AC=2,BC=2√3,且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2√3,则线段CD长度的最大值为()A.2√3B.3√2C.√13D.2√5【题型4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例4】(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AB⊥BC,SA=AB=BC.过点A分别作AE⊥SB,AF⊥SC交SB、SC于点E、F,记三棱锥S−FAE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1,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2,则S1S2=()A.√33B.13C.√22D.12【变式4-1】(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为正八面体,则该正八面体的内切球表面积为()A.π6B.πC.4π3D.4π【变式4-2】(2023·全国·模拟预测)为了便于制作工艺品,某工厂将一根底面半径为6cm,高为4cm的圆柱形木料裁截成一个正四棱台木料,已知该正四棱台上底面的边长不大于4√2cm,则当该正四棱台的体积最大时,该正四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128πcm2B.145πcm2C.153πcm2D.160πcm2【变式4-3】(2023·浙江温州·乐清市知临中学校考二模)如今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双双都是世界第一.建设过程中研制出用于基建的大型龙门吊、平衡盾构机等国之重器更是世界领先.如图是某重器上一零件结构模型,中间最大球为正四面体ABCD的内切球,中等球与最大球和正四面体三个面均相切,最小球与中等球和正四面体三个面均相切,已知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2√6,则模型中九个球的表面积和为()A.6πB.9πC.31π4D.21π【题型5 空间线段以及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例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底面边长为a的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内接于半径为√3的球内,E,F分别为B1C1,C1D1的中点,G,H分别为线段AC1,EF上的动点,M为线段AB1的中点,当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体积最大时,|GH|+|GM|的最小值为()A.√2B.3√22C.2D.1+√2【变式5-1】(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 1,AA1=√3,在线段A1D上取点M,在CD1上取点N,使得直线MN//平面ACC1A1,则线段MN长度的最小值为()A.√33B.√213C.√37D.√217【变式5-2】(2023·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线段AD1上运动,以下四个命题:;④|C1P|+①三棱锥D−BPC1的体积为定值;②C1P⊥CB1;③直线DC1与平面AB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2|DP|的最小值为√10.其中真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3】(2023·天津和平·耀华中学校考二模)粽子,古称“角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晋代成为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现将两个正四面体进行拼接,得到如图所示的粽子形状的六面体,其中点G在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段CD(含端点)上运动,若此六面体的体积为163A.EF=2B.EF=4C.EG+FG的最小值为3√2D.EG+FG的最小值为2√6【题型6 空间角问题】【例6】(2023·全国·模拟预测)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6√3倍,点E为四边形ABB1A1的中心,点F为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F与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3913B.√3913C.√3926D.3√3926【变式6-1】(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对角线B1D与平面A1BC1交于E点.则A1E与面AA1D1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3B.√33C.23D.√53【变式6-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点N是棱BB1上的动点,点M是线段A1C1(不含线段的端点)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直线MN,使MN//B1C B.异面直线CM与AB所成的角可能为π3C.直线CM与平面BND所成的角为π3D.平面BMC//平面C1NA【变式6-3】(2023·四川遂宁·统考三模)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E在F的左边),且EF=√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E运动时,二面角E−AB−C的最小值为45∘B.当E,F运动时,三棱锥体积B−AEF不变C.当E,F运动时,存在点E,F使得AE//BFD.当E,F运动时,二面角C−EF−B为定值【题型7 翻折问题】【例7】(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BAD=60°,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使点C到点P处,且二面角A−BD−P为120°,则此时三棱锥P−AB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21πB.28√21πC.52πD.84π【变式7-1】(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矩形ABCD中,AB=3,AD=4,将△ABD 沿对角线BD翻折至△A′BD的位置,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则在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中,以A′C为直径的截面到球心的距离为()A.√43510B.6√25C.√23910D.√11310【变式7-2】(2023·湖北恩施·校考模拟预测)如图,矩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的中点,且BC=2AB=2,现将△ABE沿AE向上翻折,使B点移到P点,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存在点P,使得PE∥CFB.存在点P,使得PE⊥EDC.三棱锥P−AED的体积最大值为√26D.当三棱锥P−AED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时,三棱锥P−AED外接球表面积为4π【变式7-3】(2023·四川·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B,AC 的中点,将△ADE沿着DE翻折,使点A到点P处,得到四棱锥P−BCED,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翻折过程中,该四棱锥的体积有最大值为3B.存在某个点P位置,满足平面PDE⊥平面PBCC.当PB⊥PC时,直线PB与平面BCE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πD.当PB=√10时,该四棱锥的五个顶点所在球的表面积为523【题型8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例8】(2023·全国·模拟预测)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P是平面ACB1内的动点,M,N分别为C1D1,B1C的中点,若直线BP与MN所成的角为θ,且sinθ=√55,则动点P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3π4B.π2C.π3D.π4【变式8-1】(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文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点P是侧棱DD1上的点,且DP=2PD1,AA1=3,AB=1.若点Q在侧面BCC1B1(包括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AQ⊥BP,则动点Q的轨迹长度为()A.√3B.√2C.2√33D.√52【变式8-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已知正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正方形的中心的棱锥为正四棱锥)P-ABCD的底面正方形边长为2,其内切球O的表面积为π3,动点Q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且满足OQ=OP,则动点Q形成轨迹的周长为()A.2π11B.3π11C.4π11D.5π11【变式8-3】(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P为空间中一点且满足∠APB1=∠ADB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若P在面AB1C1D上,则其轨迹周长为8√6π9B.若A1P⊥AB1,则D1P的最小值为√3+1−√6C.P的轨迹围成的封闭曲面体积为32√6π227+4√3πD.四棱锥P-ABCD体积最大值为4(2√6+√2+3)9【题型9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例9】(2023·云南大理·统考一模)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36寸,盆底直径为12寸,盆深18寸.若某次下雨盆中积水的深度恰好是盆深的一半,则该天池盆中水的体积为()A.1404π立方寸B.1080π立方寸C.756π立方寸D.702π立方寸【变式9-1】(2023·广东广州·广东实验中学校考一模)阿基米德多面体是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为面的多面体.如图所示的阿基米德多面体有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面和四个全等的正六边形面,该多面体是由过正四面体各棱的三等分点的平面截去四个小正四面体得到.若该多面体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且点O到正六边形面的距离为√62,则球O的体积为()A.7√1424πB.7√143πC.11√2224πD.11√223π【变式9-2】(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1所示,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图2是小明为自家设计的一个花灯的直观图,该花灯由上面的正六棱台与下面的正六棱柱组成,若正六棱台的上、下两个底面的边长分别为4dm和2dm,正六棱台与正六棱柱的高分别为1dm 和6dm,则该花灯的表面积为()A.(108+30√3)dm2B.(72+30√3)dm2C.(64+24√3)dm2D.(48+24√3)dm2【变式9-3】(2023·河南郑州·统考模拟预测)《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其一为鳖臑”.意思是一个长方体沿对角面斜解(图1),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堑堵(图2),再沿一个堑堵的一个顶点和相对的棱斜解(图2),得一个四棱锥称为阳马(图3),一个三棱锥称为鳖臑(图4).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由该长方体斜解所得到的堑堵、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A.V1+V2+V3=V B.V1=2V2C.V2=2V3D.V2−V3=V6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坡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安装灯带可以勾勒出建筑轮廓,展现造型之美.如图,某坡屋顶可视为一个五面体,其中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若AB=25m,BC=AD=10m,且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等腰三角形所在的平,则该五面体的所有棱长之和为()面与平面ABCD的夹角的正切值均为√145A.102m B.112mC.117m D.125m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ABD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C−AB−D为150°,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15B.√25C.√35D.25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圆锥PO的底面半径为√3,O为底面圆心,P A,PB为圆锥的母线,∠AOB=120°,若△PAB的面积等于9√34,则该圆锥的体积为()A.πB.√6πC.3πD.3√6π4.(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在棱PC,PB上,且PM=13PC,PN=23PB,则三棱锥P−AMN和三棱锥P−ABC的体积之比为()A.19B.29C.13D.495.(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A.直径为0.99m的球体B.所有棱长均为1.4m的四面体C.底面直径为0.01m,高为1.8m的圆柱体D.底面直径为1.2m,高为0.01m的圆柱体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底面圆心为O,AB为底面直径,∠APB=120°,PA=2,点C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AC−O为45°,则().A.该圆锥的体积为πB.该圆锥的侧面积为4√3πC.AC=2√2D.△PAC的面积为√38.(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点S,A,B,C均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SA⊥平面ABC,则SA=.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4,O为AC1的中点,若该正方体的棱与球O的球面有公共点,则球O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0.(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C1D1的中点,以EF为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个公共点.1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四棱台ABCD−A1B1C1D1中,AB=2,A1B1=1,AA1=√2,则该棱台的体积为.1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立体几何小题【题型1 求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4)【题型2 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 (7)【题型3 体积、面积、周长、距离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10)【题型4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 (13)【题型5 空间线段以及线段之和最值问题】 (18)【题型6 空间角问题】 (23)【题型7 翻折问题】 (30)【题型8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 (35)【题型9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 (40)立体几何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小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二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难度较易;三是常见的一些经典常考压轴小题,涉及到空间角、空间距离与轨迹问题等,难度中等或偏上.【知识点1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常见求法】1.求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2)等体积法: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面积和高都易求出的形式即可.(3)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解的几何体,如棱锥补成棱柱,三棱柱补成四棱柱等.(4)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2.求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一般方法求组合体的表面积的问题,首先应弄清它的组成部分,其表面有哪些底面和侧面,各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各个面的面积,最后相加或相减.求体积时也要先弄清各组成部分,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再相加或相减.【知识点2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题策略】1.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内切球,另一种是外接球.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2.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求解方法: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处理关键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常见的求解方法有如下几种:(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3)利用平面几何体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知识点3 几何法与向量法求空间角】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①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②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④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3.几何法求线面角(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2)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4.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主要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将题目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5.几何法求二面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用垂面法,即在一个半平面内找一点作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两条垂线确定的平面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由此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6.向量法求二面角的解题思路:用法向量求两平面的夹角:分别求出两个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两平面夹角的大小.【知识点4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几类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三类:一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的点、线和面在运动,求线段长度、截面的面积和体积的最值;二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点和线段在运动,求有关角度和距离的最值;三是在空间几何体中,已知某些量的最值,确定点、线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几何法,利用几何体的性质,探求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代数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所求量的目标函数,借助函数思想方法求最值;通过降维的思想,将空间某些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四边形或圆中的最值问题.【知识点5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是一类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题型,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轨迹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2.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对于轨迹为几何体的问题,要抓住几何体中的不变量,借助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定义;对于轨迹为平面上的问题,要利用降维的思想,熟悉平面图形(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二是代数法:在图形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知识点6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策略】1.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几类情境题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大致有三类:(1)以数学名著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中外名著中的数学名题名人等;(2)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设置问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古建筑等;(3)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置问题,涵盖生产生活、劳动实践、文化精神等.。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拓展考点精讲精练讲义 26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含详解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拓展考点精讲精练讲义  26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含详解

【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素养拓展26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精讲+精练)一、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轨迹问题是以空间图形为素材,去探究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运动轨迹,处于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交汇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转化和化归能力,以及对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的全面掌握.常见的轨迹类型有直线、圆雉曲线、球面、椭球面.二、常用的解决策略(1)定义法:借助圆雉曲线的定义判断.(2)坐标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方程来表示所求点的轨迹,借助方程来判断轨迹形状.(3)交轨法:运动的点同时在两个空间几何体上,如平面与圆雉、圆柱、球相交,球与球相交,等等.(4)平面化:把空间几何关系转化到同一平面内,进而探究平面内的轨迹问题,使问题更易解决.空间问题平面化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目的一般性思路.三、轨迹是圆锥曲线的原理剖析令平面与轴线的夹角为θ0<θ<90°,圆雉的母线与轴的夹角为()090<<αα,如图②.(1)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椭圆;(2)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抛物线;(3)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双曲线.图②我们再从几何角度来证明.(1)如图③,在圆锥内放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使它们分别与截面切于点12,F F .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圆雉的母线,分别与两球切于点12,Q Q .由球的性质可知2112,PQ PF PQ PF ==,于是121212PF PF PQ PQ Q Q +=+=为定值,这样截口曲线上的任一点P 到两个定点12,Q Q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由椭圆的定义知,截口曲线是椭圆.一、知识点梳理(2)如图④,在互相倒置的两个圆雉内放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使它们分别与圆雉的侧面、截面相切,两个球分别与截面切于点12,F F .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圆雉的母线,分别与两球切于点12,Q Q .由球的性质可知1122,PQ PF PQ PF ==,于是121212PF PF PQ PQ Q Q -=-=为定值,这样截口曲线上的任一点P 到两个定点12,Q Q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由双曲线的定义知,截口曲线是双曲线.(3)如图⑤,用平行于母线OM 且垂直于轴截面OMN 的平面β去截圆雉.在圆雉内放一个球,使它和圆雉的侧面与截面β相切,球与截面切于点F .设α为球与圆雉相切时切点构成的圆所在的平面,记l ⋂=αβ.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作直线与球相切于点T ,连结PT ,有PF PT =.在母线OM 上取点,A B (B 为OM 与球的切点),使得AB PT =.过点P 作//PQ AB ,有点Q 在l 上,且FQ AB PF ==.另一方面,因为平面OMN 与α垂直,那么l ⊥平面OMN ,有l AB ⊥,所以l PQ ⊥.于是截口曲线是以点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1.平行、垂直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平行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二、题型精讲精练1.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得轨迹;2.平行时可利用法向量垂直关系求轨迹.②垂直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可利用线线线面垂直,转化为面面垂直,得交线求轨迹;2.利用空间坐标运算求轨迹;3.利用垂直关系转化为平行关系求轨迹.【典例1】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N 分别是CC 1、C 1D 1、DD 1、CD 、BC的中点,M 在四边形EFGH 边上及其内部运动,若MN ∥面A 1BD ,则点M 轨迹的长度是()A Ba C .2D .2【典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Q 是正方形11B BCC 内的动点,11A Q BC ⊥,则Q 点的轨迹是()A .点1B B .线段1B CC .线段11B C D .平面11B BCC 【答案】B【分析】如图,连接1AC ,证明1BC ⊥1B Q ,又1BC ⊥1B C ,即得解.【详解】如图,连接1AC ,因为111111111111,,,,BC AQ BC A B AQ A B A AQ A B ⊥⊥=⊂ 平面11A B Q ,所以1BC ⊥平面11A B Q ,又1B Q ⊂平面11A B Q ,所以1BC ⊥1B Q ,又1BC ⊥1B C .所以点Q 在线段1B C 上.故选:B2.距离、角度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距离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距离,可转化为在一个平面内的距离关系,借助于圆锥曲线定义或者球和圆的定义等知识求解轨迹;2.利用空间坐标计算求轨迹.②角度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直线与面成定角,可能是圆锥侧面;2.直线与定直线成等角,可能是圆锥侧面;3.利用空间坐标系计算求轨迹.【典例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底面ABCD 内一点,若P 到棱CD ,A 1D 1距离相等的点,则点P 的轨迹是()如图示,过P 作PE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211x y -=+,平方得:【典例4】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11A B 的中点,P 是边11C D 上的一个点(包括端点),Q 是平面1PMB 上一动点,满足直线MN 与直线AN 夹角与直线MN 与直线NQ 的夹角相等,则点Q 所在轨迹为()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抛物线或双曲线【答案】D【分析】根据题设分析可知:Q 点轨迹为以AN 为母线,MN 为轴,AB 为底面直径的圆锥体,及其关于11A B 反向对称的锥体与平面1PMB 的交线,应用数形结合,结合平面与双锥面相交所成曲线的性质判断Q 所在轨迹的形状.【详解】由题设,Q 点轨迹为以AN 为母线,MN 为轴,AB 为底面直径的圆锥体,及其关于11A B 反向对称的锥体与平面1PMB 的交线,如下图示:当P 是边11C D 上移动过程中,只与下方锥体有相交,Q 点轨迹为抛物线;当P 是边11C D 上移动过程中,与上方锥体也有相交,Q 点轨迹为双曲线;故选:D3.翻折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翻折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翻折过程中寻找不变的垂直的关系求轨迹2.翻折过程中寻找不变的长度关系求轨迹3.可以利用空间坐标运算求轨迹【典例5】1822年,比利时数学家Dandelin 利用圆锥曲线的两个内切球,证明了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椭圆(其中两球与截面的切点即为椭圆的焦点),实现了椭圆截线定义与轨迹定义的统一性.在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用手电筒斜照地面上的篮球,留下的影子会形成椭圆.这是由于光线形成的圆锥被地面所截产生了椭圆的截面.如图,在地面的某个占1A 正上方有一个点光源,将小球放置在地面,使得1AA 与小球相切.若15A A =,小球半径为2,则小球在地面的影子形成的椭圆的离心率为()A .23B .45C .13D .25【答案】A【分析】设21A F x =,从而可得15AA =,122A A x =+,23AA x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0x =,再由离心率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在21Rt AA A 中,设21A F x =,2DA x∴=15AA =,122A A x =+,23AA x =+,2225(2)(3)x x ∴++=+,10x ∴=,∴长轴长12212A A a ==,6a =,624c =-=则离心率23c e a ==.故选:A 【题型训练2-刷模拟】1.平行、垂直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 是边BC 的中点,动点P 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的周长为()A .62+B .62-C .4D .51+2.(2023·安徽滁州·安徽省定远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B =,14AA =,E 为1DD 中点,P 为正四棱柱表面上一点,且11C P B E ⊥,则点P 的轨迹的长为()A .52+B .222+C .252+D .132+3.(2023·江西赣州·统考二模)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满足14AA AP =,E ,F 分别为棱BC ,CD 的中点,点Q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表面上运动,满足1//AQ 面EFP ,则点Q 的轨迹所构成的周长为()A .5373B .237C .7373D .8373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1AA ,AB 的中点,点P 是正方体表面上的动点,若1//C P 平面1CD EF ,则P 点在正方体表面上运动所形成的轨迹长度为()A .25+B .225+C .225+D .2225+BBA.点P可以是棱1C.点P的轨迹是正方形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棱长为MP平面ABD表面上,且//二、填空题8.(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正方体则点P的轨迹长度为9.(2023春·四川绵阳内切球O的球面上的动点,2.距离、角度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二、填空题3.翻折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A .523πB .453π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BC 的中点,将①四棱锥P AECD -的体积最大值为255AB=,上一动点,现将AED ....【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素养拓展26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精讲+精练)一、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轨迹问题是以空间图形为素材,去探究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运动轨迹,处于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交汇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转化和化归能力,以及对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的全面掌握.常见的轨迹类型有直线、圆雉曲线、球面、椭球面.二、常用的解决策略(1)定义法:借助圆雉曲线的定义判断.(2)坐标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方程来表示所求点的轨迹,借助方程来判断轨迹形状.(3)交轨法:运动的点同时在两个空间几何体上,如平面与圆雉、圆柱、球相交,球与球相交,等等.(4)平面化:把空间几何关系转化到同一平面内,进而探究平面内的轨迹问题,使问题更易解决.空间问题平面化也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目的一般性思路.三、轨迹是圆锥曲线的原理剖析令平面与轴线的夹角为θ0<θ<90°,圆雉的母线与轴的夹角为()090<<αα,如图②.(2)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椭圆;(2)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抛物线;(3)当>αθ时,截口曲线为双曲线.图②我们再从几何角度来证明.(1)如图③,在圆锥内放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使它们分别与截面切于点12,F F .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圆雉的母线,分别与两球切于点12,Q Q .由球的性质可知2112,PQ PF PQ PF ==,于是121212PF PF PQ PQ Q Q +=+=为定值,这样截口曲线上的任一点P 到两个定点12,Q Q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由椭圆的定义知,截口曲线是椭圆.一、知识点梳理(2)如图④,在互相倒置的两个圆雉内放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使它们分别与圆雉的侧面、截面相切,两个球分别与截面切于点12,F F .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圆雉的母线,分别与两球切于点12,Q Q .由球的性质可知1122,PQ PF PQ PF ==,于是121212PF PF PQ PQ Q Q -=-=为定值,这样截口曲线上的任一点P 到两个定点12,Q Q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由双曲线的定义知,截口曲线是双曲线.(3)如图⑤,用平行于母线OM 且垂直于轴截面OMN 的平面β去截圆雉.在圆雉内放一个球,使它和圆雉的侧面与截面β相切,球与截面切于点F .设α为球与圆雉相切时切点构成的圆所在的平面,记l ⋂=αβ.在截口曲线上任取一点P ,作直线与球相切于点T ,连结PT ,有PF PT =.在母线OM 上取点,A B (B 为OM 与球的切点),使得AB PT =.过点P 作//PQ AB ,有点Q 在l 上,且FQ AB PF ==.另一方面,因为平面OMN 与α垂直,那么l ⊥平面OMN ,有l AB ⊥,所以l PQ ⊥.于是截口曲线是以点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1.平行、垂直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平行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二、题型精讲精练1.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得轨迹;2.平行时可利用法向量垂直关系求轨迹.②垂直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可利用线线线面垂直,转化为面面垂直,得交线求轨迹;2.利用空间坐标运算求轨迹;3.利用垂直关系转化为平行关系求轨迹.【典例1】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N 分别是CC 1、C 1D 1、DD 1、CD 、BC的中点,M 在四边形EFGH 边上及其内部运动,若MN ∥面A 1BD ,则点M 轨迹的长度是()A Ba C .2D .2【典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Q 是正方形11B BCC 内的动点,11A Q BC ⊥,则Q 点的轨迹是()A .点1B B .线段1B CC .线段11B C D .平面11B BCC 【答案】B【分析】如图,连接1AC ,证明1BC ⊥1B Q ,又1BC ⊥1B C ,即得解.【详解】如图,连接1AC ,因为111111111111,,,,BC AQ BC A B AQ A B A AQ A B ⊥⊥=⊂ 平面11A B Q ,所以1BC ⊥平面11A B Q ,又1B Q ⊂平面11A B Q ,所以1BC ⊥1B Q ,又1BC ⊥1B C .所以点Q 在线段1B C 上.故选:B2.距离、角度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距离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距离,可转化为在一个平面内的距离关系,借助于圆锥曲线定义或者球和圆的定义等知识求解轨迹;2.利用空间坐标计算求轨迹.②角度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直线与面成定角,可能是圆锥侧面;2.直线与定直线成等角,可能是圆锥侧面;3.利用空间坐标系计算求轨迹.【典例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底面ABCD 内一点,若P 到棱CD ,A 1D 1距离相等的点,则点P 的轨迹是()如图示,过P 作PE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211x y -=+,平方得:【典例4】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11A B 的中点,P 是边11C D 上的一个点(包括端点),Q 是平面1PMB 上一动点,满足直线MN 与直线AN 夹角与直线MN 与直线NQ 的夹角相等,则点Q 所在轨迹为()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抛物线或双曲线【答案】D【分析】根据题设分析可知:Q 点轨迹为以AN 为母线,MN 为轴,AB 为底面直径的圆锥体,及其关于11A B 反向对称的锥体与平面1PMB 的交线,应用数形结合,结合平面与双锥面相交所成曲线的性质判断Q 所在轨迹的形状.【详解】由题设,Q 点轨迹为以AN 为母线,MN 为轴,AB 为底面直径的圆锥体,及其关于11A B 反向对称的锥体与平面1PMB 的交线,如下图示:当P 是边11C D 上移动过程中,只与下方锥体有相交,Q 点轨迹为抛物线;当P 是边11C D 上移动过程中,与上方锥体也有相交,Q 点轨迹为双曲线;故选:D3.翻折有关的的轨迹问题①翻折有关的轨迹问题的解题策略1.翻折过程中寻找不变的垂直的关系求轨迹2.翻折过程中寻找不变的长度关系求轨迹3.可以利用空间坐标运算求轨迹【典例5】1822年,比利时数学家Dandelin 利用圆锥曲线的两个内切球,证明了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椭圆(其中两球与截面的切点即为椭圆的焦点),实现了椭圆截线定义与轨迹定义的统一性.在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用手电筒斜照地面上的篮球,留下的影子会形成椭圆.这是由于光线形成的圆锥被地面所截产生了椭圆的截面.如图,在地面的某个占1A 正上方有一个点光源,将小球放置在地面,使得1AA 与小球相切.若15A A =,小球半径为2,则小球在地面的影子形成的椭圆的离心率为()A .23B .45C .13D .25【答案】A【分析】设21A F x =,从而可得15AA =,122A A x =+,23AA x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0x =,再由离心率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在21Rt AA A 中,设21A F x =,2DA x∴=15AA =,122A A x =+,23AA x =+,2225(2)(3)x x ∴++=+,10x ∴=,∴长轴长12212A A a ==,6a =,624c =-=则离心率23c e a ==.故选:A 【题型训练2-刷模拟】1.平行、垂直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 是边BC 的中点,动点P 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的周长为()A .62+B .62-C .4D .51+【答案】A【分析】由题意,动点P 的轨迹为过E 且垂直AC 的平面与正四棱锥S ABCD -的交线,再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设,AC BD 交于O ,连接S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可得,SO ⊥平面ABCD ,因为AC ⊂平面ABCD ,故SO AC ⊥.又BD AC ⊥,SO BD O ⋂=,SO BD ⊂,平面SBD ,故AC ⊥平面SBD .由题意,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为过E 且垂直AC 的平面与正四棱锥S ABCD -的交线,即如图EFG ,则AC ⊥平面EFG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平面//SBD 平面EFG ,又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EG SB ,//GF SD ,//EF BD ,又E 是边BC 的中点,故,,EG GF EF 分别为,,SBC SDC BCD 的中位线.由题意222,226BD SB SD ===+=,故()16622622EG EF GF ++=++=+.即动点P 的轨迹的周长为62+.故选:A2.(2023·安徽滁州·安徽省定远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正四棱柱点,P 为正四棱柱表面上一点,且A .52+B .2因为11AC ⊂平面1B A 1111ED B D D ⋂=,则取1CC 中点F ,连接而11D C ⊥平面1BCC 又1,B F FE ⊂平面1B故选:D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正方体P 是正方体表面上的动点,若1C P A .25+B .2【答案】B【分析】要满足1//C P 平面CD 中点G ,11A B 的中点H ,连结迹为三角形1C HG ,求出周长即可【详解】取1BB 的中点G ,A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因为,F H 为分别为11,AB A B 的中点,BB的中点A.点P可以是棱1C.点P的轨迹是正方形【答案】B【分析】如图,取棱BC的中点必过D点,进而取A D中点F【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取棱的性质求解点P 轨迹即可求解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棱长为表面上,且//MP 平面1ABD ,则动点A .22B .【详解】E 、F 、G 、M 分别是1AA 、11A D 、1B C 1AD ,//EM AB ,所以//EF 平面1ABD 1ABD //平面EFGM ,故点P 的轨迹为矩形12G =,所以22MG =,所以1EFGM S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和面面平行的性质,以及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属综合中档题二、填空题【答案】10【分析】先推出BC ⊥,,EF CF AC ,推出BC 【详解】因为AB 是圆柱下底面圆又BC AD ⊥,AC AD 设过A 的母线与上底面的交点为因为⊥AE 平面ABC ,因为AE AC A = ,所以点D 在平面ACE 依题意得5AE =,OA 所以矩形AEFC 的面积为1D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则1DD AC ⊥11,,DD BD D DD BD =⊂∩平面1BDD ,于是AC ⊥平面则1AC BD ⊥,同理11⊥AB BD ,而1,,AC AB A AC AB = 令1BD 交平面1AB C 于点E ,由11B AB C B ABC V V --=,得13S 311【答案】3305π【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得BN ⊥平面DCP ,所以【详解】如图所示,在1BB 上取点P ,使得12BP PB =,连接112NC NB =Q ,CP BN∴⊥又DC ⊥平面11BCC B ,DC BN∴⊥又DC CP C Ç=Q ,DC ⊂平面DCP ,CP ⊂平面BN ∴⊥平面DCP又点M 是棱长为3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DCP 与球O 的截面圆周.2.距离、角度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故选:C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已知正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正方形的中心的棱锥为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正方形边长为则动点Q 形成轨迹的周长为(A .2π11根据等体积法得(143ABCD PAB S S +△∴11344423263PE ⎛⎫+⨯⨯⨯⨯=⨯ ⎪⎝⎭【详解】,取AD 的中点H ,连接EH ,则1//EH AA .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底面ABCD ,所以EH ⊥底面ABCD.EFH 为EF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则60EFH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因为该正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2π,22233π12π2a a ⎛⎫==⎪ ⎪⎝⎭,解得2a =,12AA a ===,从而23HF =,的轨迹为以H 为圆心,23为半径的圆在正方形ABCD 区域内的部分,如图中,23HG HM ==,3AH AHG πAHG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截圆锥面所得轨迹问题,考查了转化化归思想,属于难题7.(2022秋·河南·高三期末)棱长为1的正方体11ABCD A B C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有()①若点E 满足1AE B C ⊥,则动点E 的轨迹是线段;②若点E 满足130EA C ∠=,则动点E 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若130EA C ∠= ,则E 在以1AC 为轴,母线所在直线为平面1BC 与圆锥的轴1AC 因为11//,A B CD 所以1A E 与CD 所成的角等于当E 为1BC 中点时,1B E tan EA B ∠二、填空题8.(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则正方体表面到P 点距离为5的点的轨迹总长度为【答案】35π2⎛⎫+ ⎪⎝⎭【分析】根据以P 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长度来求得轨迹总长度【详解】以P 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长度即为所求,在平面11ABB A 和平面11ADD A 上轨迹是以圆心角为π2的两段弧,弧长为在平面1111D C B A 上的轨迹是以A 在平面ABCD 上的轨迹是以A 为圆心,因此,轨迹的总长度为352⎛+ ⎝故答案为:35π2⎛⎫+ ⎪⎝⎭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三棱锥到底面ABC 的距离为4,且三棱锥【答案】43π【分析】设ABC 直角边的边长为得出球心O 到底面ABC 的距离连接,,OD OG OH ,则有OG OH =2GH a =,5GD a =且GH GD ⊥设O 到平面DCHG 的距离为:d 则在三棱锥O DGH -中,有O GDH V -所以11113232GH GD d OG ⨯⨯⨯⨯=⨯⨯3.翻折有关的的轨迹问题一、单选题A .523πB .453π【答案】D设三棱锥S ABC -外接球的球心为,,O SAC BAC 的中心分别为易知1OO ⊥平面2,SAC OO ⊥平面BAC ,且12,,,O O O①四棱锥P AECD -的体积最大值为255③,EP CD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之比为④三棱锥P AED -的外接球半径有最小值A .①③B .②③【答案】C取PA中点为G,则,GF EC平行且相等,四边形所以,点F的轨迹与点G的轨迹完全相同,过,H G的轨迹是H以为圆心,55HG=中点F的轨迹长度为55π.②错误;由四边形ECFG是平行四边形知//ECAB=,上一动点,现将AED....。

2023届高考数学专项练习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含答案

2023届高考数学专项练习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含答案

2023届高考数学专项练习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题型二: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题型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题型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题型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题型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题型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题型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题型九:创新定义【典例例题】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例1.如图,P为圆锥的顶点,O为圆锥底面的圆心,圆锥的底面直径AB=4,母线PH=22,M是PB的中点,四边形OBCH为正方形.(1)设平面POH∩平面PBC=l,证明:l∥BC;(2)设D为OH的中点,N是线段CD上的一个点,当MN与平面PAB所成角最大时,求MN的长.例2.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侧面积为162π,线段AB为圆锥底面⊙O的直径,C在线段AB上,且BC=3CA,点D是以BC为直径的圆上一动点;(1)当CD=CO时,证明:平面PAD⊥平面POD(2)当三棱锥P-BCD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PD-A的余弦值.例3.如图,圆锥PO 的母线长为6,△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BC .BC =23,∠ABC =60°.(1)证明:PA ⊥PC ;(2)设点Q 满足OQ =λOP ,其中λ∈0,1 ,且二面角O -QB -C 的大小为60°,求λ的值.例4.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的圆心,AB 为底面直径,C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DA =AC =BC =2,四边形DOAE 为矩形,点F 在BC 上,且DF ⎳平面EAC .(1)请判断点F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平面DFO 将多面体DBCAE 分成两部分,求体积较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例5.如图,在直角△POA 中,PO ⊥OA ,PO =2OA ,将△POA 绕边PO 旋转到△POB 的位置,使∠AOB =90°,得到圆锥的一部分,点C 为AB的中点.(1)求证:PC ⊥AB ;(2)设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φ,求sin φ..例6.如图,四边形ABCD 为圆柱O 1O 2的轴截面,EF 是该圆柱的一条母线,EF =2EA ,G 是AD 的中点.(1)证明:AF ⊥平面EBG ;(2)若BE =3EA ,求二面角E -BG -A 的正弦值.例7.例7.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证BP ⊥BE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例8.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半圆柱的轴截面,E ,F 分别是弧DC ,AB 上的一点,EF ∥AD ,点H 为线段AD 的中点,且AB =AD =4,∠FAB =30°,点G 为线段CE 上一动点.(1)试确定点G 的位置,使DG ⎳平面CFH ,并给予证明;(2)求二面角C -HF -E 的大小.例9.坐落于武汉市江汉区的汉口东正教堂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拜占庭式建筑,象征着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拜占庭建筑创造了将穹顶支承于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呼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主体部分由一圆柱与其上方一半球所构成,如图所示.其中O 是下底面圆心,A ,B ,C 是⊙O 上三点,A 1,B 1,C 1是上底面对应的三点.且A ,O ,C 共线,AC ⊥OB ,C 1E =EC ,B 1F =13FB ,AE 与O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565.(1)若E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33,求⊙O 的半径.(2)在(1)的条件下,已知P 为半球面上的动点,且AP =210,求P 点轨迹在球面上围成的面积.例10.如图,ABCD 为圆柱OO 的轴截面,EF 是圆柱上异于AD ,BC 的母线.(1)证明:BE ⊥平面DEF ;(2)若AB =BC =6,当三棱锥B -DEF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例11.如图,O1,O分别是圆台上、下底的圆心,AB为圆O的直径,以OB为直径在底面内作圆E,C为圆O的直径AB所对弧的中点,连接BC交圆E于点D,AA1,BB1,CC1为圆台的母线,AB=2A1B1=8.(1)证明;C1D⎳平面OBB1O1;(2)若二面角C1-BC-O为π3,求O1D与平面AC1D所成角的正弦值.例12.某市在滨海文化中心有滨海科技馆,其建筑有鲜明的后工业风格,如图所示,截取其中一部分抽象出长方体和圆台组合,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AD=AA1=2,圆台下底圆心O为AB的中点,直径为2,圆与直线AB交于E,F,圆台上底的圆心O1在A1B1上,直径为1.(1)求A1C与平面A1ED所成角的正弦值;(2)圆台上底圆周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FP⊥AC1,若存在,求点P到直线A1B1的距离,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题型二: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例13.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1)求三棱锥A-PBC的体积;(2)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M⊥AC?若存在,求MCP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4.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且AD=2AB,△PAD是正三角形,CD⊥平面PAD,E、F、G、O分别是PC、PD、BC、AD的中点.(1)求平面EFG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2)线段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GM与平面EFG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PMP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15.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1B⊥AC1,AC=AA1=4,BC=2.(1)求证:平面A1ACC1⊥平面ABC;(2)若∠A1AC=60°,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二面角B-A1P-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D⎳BC,AD⊥CD,且AD=CD,BC=2CD,PA=2AD.(1)证明:AB⊥PC;(2)在线段P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二面角M-AC-D的余弦值为1717,若存在,求BM与PC所成角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7.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点E,F,N分别在边AB,AC,BC上,且AE=AF=BN=4,M 为BC边的中点,AM交EF于点O,沿EF将三角形AEF折到DEF的位置,使DM=15.(1)证明:平面DEF⊥平面BEFC;(2)试探究在线段DM上是否存在点P,使二面角P-EN-B的大小为60°?若存在,求出DPP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8.图1是直角梯形ABCD ,AB ⎳CD ,∠D =90∘,AB =2,DC =3,AD =3,CE =2ED ,以BE 为折痕将△BCE 折起,使点C 到达C 1的位置,且AC 1=6,如图2.(1)求证:平面BC 1E ⊥平面ABED ;(2)在棱D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 1到平面PBE 的距离为62?若存在,求出二面角P -BE -A 的大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19.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 1A ⊥底面ABCD ,AB ⊥AC ,AB =1,AC =AA 1=2,AD =CD =5,E 为棱AA 1上的点,且AE =12.(1)求证:BE ⊥平面ACB 1;(2)求二面角D 1-AC -B 1的余弦值;(3)在棱A 1B 1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直线DF ∥平面ACB 1?若存在,求A 1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0.如图,在五面体ABCDE中,已知AC⊥BD,AC⊥BC,ED⎳AC,且AC=BC=2ED=2,DC=DB =3.(1)求证:平面ABE⊥与平面ABC;(2)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平面AEF与平面ABE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等于54343,若存在,求BFB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例21.如图1,在边上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点M,N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AC∩BD=O1,AC∩MN=G.沿MN将△CMN翻折到△PMN的位置,连接PA,PB,PD,得到如图2所示的五棱锥P -ABMND.(1)在翻折过程中是否总有平面PBD⊥平面PAG?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棱锥P-MNDB体积最大时,求直线PB和平面MNDB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PA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二面角Q-MN-P余弦值的绝对值为1010若存在,试确定点Q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中,∠A=90°,AD=8,AB=3,B、C分别是PA、PD上的点,且AD⎳BC,M、N分别为BP、CD的中点,现将△BCP沿BC折起,得到四棱锥P-ABCD,连接MN.(1)证明:MN⎳平面PAD;(2)在翻折的过程中,当PA=4时,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例23.如图1,在平面四边形PDCB中,PD∥BC,BA⊥PD,PA=AB=BC=2,AD=1.将△PAB沿BA 翻折到△SAB的位置,使得平面SAB⊥平面ABCD,如图2所示.(1)设平面SDC与平面SAB的交线为l,求证:BC⊥l;(2)点Q在线段SC上(点Q不与端点重合),平面QBD与平面BCD夹角的余弦值为66,求线段BQ的长.例24.如图,在平面五边形PABCD 中,△PAD 为正三角形,AD ∥BC ,∠DAB =90°且AD =AB =2BC =2.将△PAD 沿AD 翻折成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使得PC =7.F ,Q 分别为AB ,CE 的中点.(1)求证:FQ ∥平面PAD ;(2)若DE PE=12,求平面EFC 与平面PAD 夹角的余弦值.例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AD =2,∠A =60°,E ,F 分别为线段AB ,CD 上的点,且BE =2AE ,DF =FC ,现将△ADE 沿DE 翻折至△A 1DE 的位置,连接A 1B ,A 1C .(1)若点G 为线段A 1B 上一点,且A 1G =3GB ,求证:FG ⎳平面A 1DE ;(2)当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达到最大时,求二面角B -A 1C -D 的正弦值.例26.如图1,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BEF是等腰梯形,AB=BE=12EF,现将正方形ABCD沿AB翻折,使CD与C D 重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其中D E=4.(1)证明:AF⊥平面AD E;(2)求二面角D -AE-C 的余弦值.例2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BC=2,AD=4,现将△ABC所在平面沿对角线AC翻折,使点B翻折至点E,且成直二面角E-AC-D.(1)证明:平面EDC⊥平面EAC;(2)若直线DE与平面E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求二面角D-EA-C的余弦值.例28.如图1,在△ABC 中,∠ACB =90°,DE 是△ABC 的中位线,沿DE 将△ADE 进行翻折,使得△ACE 是等边三角形(如图2),记AB 的中点为F .(1)证明:DF ⊥平面ABC .(2)若AE =2,二面角D -AC -E 为π6,求直线AB 与平面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例29.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O 为其中心,点E 为侧棱PD 的中点.(1)作出过O 、P 两点且与AE 平行的四棱锥截面(在答题卡上作出该截面与四棱锥表面的交线,并写出简要作图过程);记该截面与棱CD 的交点为M ,求出比值DM MC (直接写出答案);(2)若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均相等,求AE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例30..如图,已知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平面MNGH与直线PB和直线AC平行,点E为PD的中点,点F在CD上,且DF:FC=1:2.(1)求证:四边形MNGH是平行四边形;(2)求作过EF作四棱锥P-ABCD的截面,使PB与截面平行(写出作图过程,不要求证明).截面的定义: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平面与几何体的表面的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例3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B1C1的中点,F,G分别是棱CC1,BC上的动点(不与顶点重合).(1)作出平面A1DG与平面CBB1C1的交线(要求写出作图过程),并证明:若平面A1DG⎳平面D1EF,则EF⎳A1D;(2)若G为棱BC的中点,是否存在F,使平面D1EF⊥平面DGF,若存在,求出CF的所有可能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B1C1的中点,F,G分别是棱CC1,BC上的动点(不与顶点重合).(1)作出平面A1DG与平面CBB1C1的交线(要求写出作图过程),并证明:若平面A1DG⎳平面D1EF,则EF⎳A1D;(2)若F,G均为其所在棱的中点,求点G到平面D1EF的距离.例33.如图多面体ABCDEF中,面FAB⊥面ABCD,△FAB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BC,且EF=32BC=3,H,G分别为CE,CD的中点.(1)求二面角C-FH-G的余弦值;(2)作平面FHG与平面ABCD的交线,记该交线与直线AB交点为P,写出APAB的值(不需要说明理由,保留作图痕迹).例34.如图,已知多面体EABCDF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A⊥底面ABCD,FD⎳EA,且FD =12EA=1.(1)求多面体EABCDF的体积;(2)记线段BC的中点为K,在平面ABCD内过点K作一条直线与平面ECF平行,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但不要求证明.例3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2π3.AC∩BD=O,且PO⊥平面ABCD,PO=3,点F,G分别是线段PB.PD上的中点,E在PA上.且PA=3PE.(Ⅰ)求证:BD⎳平面EFG;(Ⅱ)求直线AB与平面EFG的成角的正弦值;(Ⅲ)请画出平面EFG与四棱锥的表面的交线,并写出作图的步骤.题型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例36.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AMN所成角的正弦值.例37.如图,在锥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PA=PD=2,PB=2,E,F 分别是BC,PC的中点(1)证明:AD⊥平面DEF(2)求二面角P-AD-B的余弦值.例38.如图,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AC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B =FD =5a ,EF =6a .(1)证明:EB ⊥FD ;(2)已知点Q ,R 为线段FE ,FB 上的点,FQ =23FE ,FR =23FB ,求平面BED 与平面RQ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例39.《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中将由四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已知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从三棱锥P -ABC 中选择合适的两条棱填空: BC ⊥ ,则三棱锥P -ABC 为“鳖臑”;(2)如图,已知AD ⊥PB ,垂足为D ,AE ⊥PC ,垂足为E ,∠ABC =90°.(ⅰ)证明:平面ADE ⊥平面PAC ;(ⅱ)设平面ADE 与平面ABC 的交线为l ,若PA =23,AC =2,求二面角E -l -C 的大小.例40.已知四面体ABCD,AD=CD,∠ADB=∠CDB=120°,且平面ABD⊥平面BCD.(Ⅰ)求证:BD⊥AC;(Ⅱ)求直线CA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例41.已知四面体ABCD,∠ADB=∠CDB=120°,且平面ABD⊥平面BCD.(Ⅰ)若AD=CD,求证:BD⊥AC;(Ⅱ)求二面角B-CD-A的正切值.题型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例42.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ΔABC是等边三角形,∠BAD=∠BCD=90°,点P是AC的中点,连接BP,DP(1)证明:平面ACD⊥平面BDP;(2)若BD=6,cos∠BPD=-33,求三棱锥A-BCD的体积.例43.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ΔABC是等边三角形,∠BAD=∠BCD=90°,点P是AC的中点,连接BP,DP.(1)证明:平面ACD⊥平面BDP;(2)若BD=6,且二面角A-BD-C为120°,求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例44.如图,四棱锥F-ABCD中,底面ABCD为边长是2的正方形,E,G分别是CD、AF的中点,AF=4,∠FAE=∠BAE,且二面角F-AE-B的大小为90°.(1)求证:AE⊥BG;(2)求二面角B-AF-E的余弦值.例45.如图,四棱锥E-ABCD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DAE=∠BAE=45°,∠DAB=60°.(Ⅰ)证明:平面ADE⊥平面ABE;(Ⅱ)当直线DE与平面ABE所成的角为30°时,求平面DCE与平面AB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例46.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BD=∠CBD=60°,AB=BC=2,(1)求证:AC⊥BD;(2)若平面ABD⊥平面CBD,且BD=52,求二面角C-AD-B的余弦值.题型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例47.如图:长为3的线段PQ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垂直相交于其中心O(PO>OQ).(1)若二面角P-AB-Q的正切值为-3,试确定O在线段PQ的位置;(2)在(1)的前提下,以P,A,B,C,D,Q为顶点的几何体PABCDQ是否存在内切球?若存在,试确定其内切球心的具体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8.在四棱锥P-ABCD中,E为棱AD的中点,PE⊥平面ABCD,AD⎳BC,∠ADC=90°,ED=BC= 2,EB=3,F为棱PC的中点.(Ⅰ)求证:PA⎳平面BEF;(Ⅱ)若二面角F-BE-C为60°,求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例49.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B=AC=2,侧面BCC1B1为矩形,∠A1AB=2π3,二面角A-BC-A1的正切值为12.(Ⅰ)求侧棱AA1的长;(Ⅱ)侧棱CC1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直线AD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3,若存在,判断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5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AC是圆O的一条直径,PA⊥平面ABCD,PA=AC=2,E是PC的中点,∠DAC=∠AOB(1)求证:BE⎳平面PAD;(2)若二面角P-CD-A的正切值为2,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例51.如图所示,PA⊥平面ABCD,ΔCAB为等边三角形,PA=AB,AC⊥CD,M为AC中点.(Ⅰ)证明:BM⎳平面PCD;(Ⅱ)若PD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C-PD-M的正切值.题型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例52.如图,直线AQ⊥平面α,直线AQ⊥平行四边形ABCD,四棱锥P-ABCD的顶点P在平面α上,AB =7,AD=3,AD⊥DB,AC∩BD=O,OP⎳AQ,AQ=2,M,N分别是AQ与CD的中点.(1)求证:MN⎳平面QBC;(2)求二面角M-CB-Q的余弦值.例53.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1)证明:SD⊥平面SAB(2)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正弦值.例54.如图,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SD⊥底面ABCD,AD=2,DC=SD=2,点M在侧棱SC上,∠ABM=60°.(Ⅰ)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Ⅱ)求二面角S-AM-B的余弦值.例5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AB⎳CD,∠CDA=90°,CD=2AB=2,AD=3,PA=5,PD=22,点E在棱AD上且AE=1,点F为棱PD的中点.在棱AD上且AE=1,点F位棱PD的中点.(1)证明:平面BEF⊥平面PEC;(2)求二面角A-BF-C的余弦值的大小.例56.如图,在四棱锥A-BCFE中,四边形EFCB为梯形,EF⎳BC,且EF=34BC,Δ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顶点F在AC上的射影为点G,且FG=3,CF=212,BF=52.(1)证明:平面F GB⊥平面ABC;(2)求二面角E-AB-F的余弦值.例57.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是等边三角形,BC的中点为O,A1O⊥底面ABC,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为π3,点D在棱AA1上,且AD=32,AB=2.(1)求证:OD⊥平面BB1C1C;(2)求二面角B-B1C-A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例58.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成二面角D1-AE-B,其中E为CD的中点,已知AB+2,BC=1.BD1 =CD1,F1为D1B的中点.(1)求证:CF⎳平面AD1E;(2)求AF与平面BD1E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九:创新定义例59.蜂房是自然界最神奇的“建筑”之一,如图1所示.蜂房结构是由正六棱柱截去三个相等的三棱锥H-ABC,J-CDE,K-EFA,再分别以AC,CE,EA为轴将△ACH,△CEJ,△EAK分别向上翻转180°,使H,J,K三点重合为点S所围成的曲顶多面体(下底面开口),如图2所示.蜂房曲顶空间的弯曲度可用曲率来刻画,定义其度量值等于蜂房顶端三个菱形的各个顶点的曲率之和,而每一顶点的曲率规定等于2π减去蜂房多面体在该点的各个面角之和(多面体的面角是多面体的面的内角,用弧度制表示).例如:正四面体在每个顶点有3个面角,每个面角是π3,所以正四面体在各顶点的曲率为2π-3×π3=π.(1)求蜂房曲顶空间的弯曲度;(2)若正六棱柱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设BH=x(i)用x表示蜂房(图2右侧多面体)的表面积S(x);(ii)当蜂房表面积最小时,求其顶点S的曲率的余弦值.例60.类比于二维平面中的余弦定理,有三维空间中的三面角余弦定理;如图1,由射线PA,PB,PC构成的三面角P-ABC,∠APC=α,∠BPC=β,∠APB=γ,二面角A-PC-B的大小为θ,则cosγ=cosαcosβ+sinαsinβcosθ.时,证明以上三面角余弦定理;(1)当α、β∈0,π2(2)如图2,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平面AA1C1C⊥平面ABCD,∠A1AC=60°,∠BAC=45°,①求∠A1AB的余弦值;②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61.(1)如图,对于任一给定的四面体A1A2A3A4,找出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α1,α2,α3,α4,使得A i ∈αi i=1,2,3,4,且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都相等;(2)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α1,α2,α3,α4,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为1,若一个正四面体A1A2A3A4的四个顶点满足:A i∈αi i=1,2,3,4,求该正四面体A1A2A3A4的体积.例62.已知a =(x 1,y 1,z 1),b =(x 2,y 2,z 2),c =(x 3,y 3,z 3),定义一种运算:(a ×b )⋅c =x 1y 2z 3+x 2y 3z 1+x 3y 1z 2-x 1y 3z 2-x 2y 1z 3-x 3y 2z 1,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AB =(2,-1,4),AD =(4,2,0),AP =(-1,2,1)(1)试计算(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值,并求证PA ⊥面ABCD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说明(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值与四棱锥P -ABCD 体积的关系,并由此猜想向量这一运算(AB ×AD )⋅AP 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解答题最全归纳总结【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题型二: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题型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题型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题型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题型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题型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题型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题型九:创新定义【典例例题】题型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例1.如图,P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的圆心,圆锥的底面直径AB =4,母线PH =22,M 是PB 的中点,四边形OBCH 为正方形.(1)设平面POH ∩平面PBC =l ,证明:l ∥BC ;(2)设D 为OH 的中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个点,当MN 与平面PAB所成角最大时,求MN 的长.【解析】(1)因为四边形OBCH 为正方形,∴BC ∥OH ,∵BC ⊄平面POH ,OH ⊂平面POH ,∴BC ∥平面POH .∵BC ⊂平面PBC ,平面POH ∩平面PBC =l ,∴l ∥BC .(2)∵圆锥的母线长为22,AB =4,∴OB =2,OP =2,以O 为原点,OP 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2 ,B 0,2,0 ,D 1,0,0 C 2,2,0 ,M 0,1,1 ,设DN =λDC =λ,2λ,0 0≤λ≤1 ,ON =OD +DN =1+λ,2λ,0 ,MN =ON -OM =1+λ,2λ-1,-1 ,OD =1,0,0 为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设MN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1+λ,2λ-1,-1 ⋅1,0,0 1+λ 2+2λ-1 2+1 =1+λ5λ2-2λ+3,令1+λ=t ∈1,2 ,则sin θ=t 5t 2-12t +10=15-12t +101t 2=1101t -35 2+75所以当1t =35时,即λ=23时,sin θ最大,亦θ最大,此时MN =53,13,-1 ,所以MN =MN =53 2+13 2+-1 2=353.例2.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侧面积为162π,线段AB 为圆锥底面⊙O 的直径,C 在线段AB 上,且BC =3CA ,点D 是以BC 为直径的圆上一动点;(1)当CD =CO 时,证明:平面PAD ⊥平面POD(2)当三棱锥P -BCD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 -PD -A 的余弦值.【解析】(1)∵PO 垂直于圆锥的底面,∴PO ⊥AD ,当CD =CO 时,CD =OC =AC ,∴AD ⊥OD ,又OD ∩PO =O ,∴AD ⊥平面POD ,又AD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POD ;(2)由题可知OA =OB =4,4π⋅PB =162π,∴PB =42,∴PO =4,当三棱锥P -BCD 的体积最大时,△DBC 的面积最大,此时D 为BC的中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4,0),B (0,4,0),P (0,0,4),D 3,1,0 ,∴BP =0,-4,4 ,PD =3,1,-4 ,AP =(0,4,4),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 =(a ,b ,c ),则n 1 ⋅AP =0n 1 ⋅PD =0 ,即4b +4c =03a +b -4c =0,令a =5,则b =-3,c =3,∴n 1 =(5,-3,3),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n 2 =x ,y ,z ,则n 2 ⋅BP =0n 2 ⋅PD =0 ,即-4y +4z =03x +y -4z =0,令x =1,则y =1,z =1,∴n 2 =1,1,1 ,则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 =5-3+33×52+-3 2+32=5129129,∴二面角B -PD -A 的余弦值为-5129129.例3.如图,圆锥PO 的母线长为6,△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BC .BC =23,∠ABC =60°.(1)证明:PA ⊥PC ;(2)设点Q 满足OQ =λOP ,其中λ∈0,1 ,且二面角O -QB -C 的大小为60°,求λ的值.【解析】(1)∵PA =PB =PC =6,BC =23,PB 2+PC 2=BC 2,∴PB ⊥PC∵平面PAC ⊥平面PBC 且平面PAC ∩平面PBC =PC ,PB ⊂平面PBC ,PB ⊥PC ,∴PB ⊥平面PAC ,又PA ⊂平面PAC ,∴PB ⊥PA ,∴AB =PA 2+PB 2=23,∴∠ABC =60°,∴△ABC 是正三角形,AC =23,∵PA 2+PC 2=AC 2∴PA ⊥PC ;(2)在平面ABC 内作OM ⊥OB 交BC 于M ,以O 为坐标原点,OM ,OB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所示:易知OB =OC =2,OP =PB 2-OB 2=2,所以B 2,0,0 ,P 0,0,2 ,C -1,3,0 ,Q 0,0,2λ ,QB =2,0,-2λ ,BC =-3,3,0 ,设平面OBC 的法向量n 1 =x ,y ,z ,依题意n 1 ⋅QB =0n 1 ⋅CB =0 ,即2x -2λz =0-3x +3y =0 ,不妨令y =3λ,得n 1 =λ,3λ,2 ,易知平面OQB 的法向量n 2 =0,1,0 ,由λ∈0,1 可知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cos60°,即3λλ2+(3λ)2+2 2=12,解得λ=12例4.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为圆锥底面的圆心,AB 为底面直径,C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DA =AC =BC =2,四边形DOAE 为矩形,点F 在BC 上,且DF ⎳平面EAC .(1)请判断点F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平面DFO 将多面体DBCAE 分成两部分,求体积较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解析】(1)点F 是BC 的中点,取BC 的中点F ,连接OF ,DF ,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OF ⎳AC ,又AC ⊂平面AEC ,OF ⊄平面AEC ,所以OF ⎳平面AEC ,由四边形DOAE 为矩形,所以DO ⎳AE ,又AE ⊂平面AEC ,OD ⊄平面AEC ,所以OD ⎳平面AEC ,因为DO ∩OF =O ,DO ,OF ⊂平面DOF ,所以平面DOF ⎳平面AEC ,因为DF ⊂平面DOF ,所以DF ⎳平面AEC ,(2)由(1)知点F 是BC 的中点,因为DA =AC =BC =2,所以AB =AC 2+BC 2=22,所以OA =OC =OB =2,且OC ⊥AB ,所以OD =AD 2-OA 2=2,所以三棱锥D -BOF 的体积V D -BOF =13S △BOF ⋅DO =13×12×2×22×2=26;又三棱锥D -BOC 的体积V D -BOC =13S △BOC ⋅DO =13×12×2×2×2=23,所以四棱锥C -DOAE 的体积V C -DOAE =13S DOAE ×2=13×2 2×2=223,所以几何体DBCAE 的体积V DBCAE =V D -BCO +V C -DOAE =2,所以体积较大部分几何体的体积为V DBCAE -V D -BOF =2-26=526;例5.如图,在直角△POA 中,PO ⊥OA ,PO =2OA ,将△POA 绕边PO 旋转到△POB 的位置,使∠AOB =90°,得到圆锥的一部分,点C 为AB 的中点.(1)求证:PC ⊥AB ;(2)设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φ,求sin φ.【解析】(1)证明:由题意知:PO ⊥OA ,PO ⊥OB ,OA ∩OC =0∴PO ⊥平面AOB ,又∵AB ⊂平面AOB ,所以PO ⊥AB .又点C 为AB 的中点,所以OC ⊥AB ,PO ∩OC =0,所以AB ⊥平面POC ,又∵PC ⊂平面POC ,所以PC ⊥AB .(2)以O 为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作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OA =2,则A 2,0,0 ,B 0,2,0 ,P 0,0,4 ,C 2,2,0 ,所以AB =-2,2,0 ,AP =-2,0,4 ,PC =2,2,-4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AB =-2a +2b =0,n ⋅AP =-2a +4c =0, 取c =1,则a =b =2可得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 ,所以sin φ=cos n ,PC =n ⋅PC n PC =42-465=210-5 15.例6.如图,四边形ABCD 为圆柱O 1O 2的轴截面,EF 是该圆柱的一条母线,EF =2EA ,G 是AD 的中点.(1)证明:AF ⊥平面EBG ;(2)若BE =3EA ,求二面角E -BG -A 的正弦值.【解析】(1)由已知EF ⊥平面ABE ,BE ⊂平面ABE ,所以EF ⊥BE ,因为AB 是圆O 1的直径,所以AE ⊥BE ,因为AE ∩FE =E ,所以BE ⊥平面AFE ,AF ⊂平面AFE ,故BE ⊥AF ,因为EF =2EA =2AG ,所以EA =2AG ,易知:Rt △AEG ∼Rt △EFA ,所以∠GEA +∠EAF =90°,从而AF ⊥EG ,又BE ∩EG =E ,所以AF ⊥平面EBG .(2)以E 为坐标原点,EA 为x 轴正方向,EA 为单位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则AB =2,BE =3,EF =2,从而A 1,0,0 ,B 0,3,0 ,D 1,0,2 ,F 0,0,2 ,AB =-1,3,0 ,AD =0,0,2 ,设n =x ,y ,z 位平面BGA 的法向量,则{n ⋅AB =0n ⋅AD =0⇒{-x +3y =02z =0⇒{x =3y =1z =0,所以n =3,1,0 ,由(1)知:平面BEG 的法向量为AF =-1,0,2 ,因为cos n ,AF =n ⋅AF n ⋅AF=-12,所以二面角E -BG -A 的正弦值为32.例7.例7.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证BP ⊥BE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解析】(1)因为AP ⊥BE ,AB ⊥BE ,AB ,AP ⊂平面ABP ,AB ∩AP =A ,所以BE ⊥平面ABP ,又BP ⊂平面ABP ,所以BP ⊥BE .(2)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P ,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 (0,0,3),E (2,0,0),G (1,3,3),C (-1,3,0),故AE =(2,0,-3),AG =(1,3,0),CG =(2,0,3).设m =x 1,y 1,z 1 是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由m ·AE =0m ·AG =0 可得2x 1-3z 1=0,x 1+3y 1=0.取z 1=2,可得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m =(3,-3,2).设n =x 2,y 2,z 2 是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由n ·AG =0n ·CG =0,可得x 2+3y 2=0,2x 2+3z 2=0. 取z 2=-2,可得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n =(3,-3,-2).所以cos ‹m ,n ›=m ⋅n |m |⋅|n |=12, 因为<m ,n >∈[0,π],故所求的角为60°.例8.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半圆柱的轴截面,E ,F 分别是弧DC ,AB 上的一点,EF ∥AD ,点H 为线段AD 的中点,且AB =AD =4,∠FAB =30°,点G 为线段CE 上一动点.(1)试确定点G 的位置,使DG ⎳平面CFH ,并给予证明;(2)求二面角C -HF -E 的大小.【解析】(1)当点G 为CE 的中点时,DG ∥平面CFH .证明:取CF 得中点M ,连接HM ,MG .∵G ,M 分别为CE 与CF 的中点,∴GM ∥EF ,且GM =12EF =12AD ,又H 为AD 的中点,且AD ∥EF ,AD =EF ,∴GM ∥DH ,GM =DH .四边形GMHD 是平行四边形,∴HM ∥DG又HM ⊂平面CFH ,DG ⊄平面CFH∴DG ∥平面CFH(2)由题意知,AB 是半圆柱底面圆的一条直径,∴AF ⊥BF .∴AF =AB cos30°=23,BF =AB sin30°=2.由EF ∥AD ,AD ⊥底面ABF ,得EF ⊥底面ABF .∴EF ⊥AF ,EF ⊥BF .以点F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F (0,0,0),B (0,2,0),C (0,2,4),H (23,0,2)FH =(23,0,2),FC =(0,2,4)设平面CFH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所以n ⋅FH =23x +2z =0n ⋅FC =2y +4z =0则令z =1则y =-2,x =-33即n =-33,-2,1由BF ⊥AF ,BF ⊥FE ,AF ∩FE =F .得BF ⊥平面EFH ∴平面EFH 的一个法向量为FB =(0,2,0)设二面角C -HF -E 所成的角为θ∈0,π2则cos θ=∣cos ‹n ,FB ›=|n ⋅FB ||n ||FB |=0×-33 +(-2)×2+1×02×13+4+1=32 ∴二面角C -HF -E 所成的角为π6.例9.坐落于武汉市江汉区的汉口东正教堂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拜占庭式建筑,象征着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拜占庭建筑创造了将穹顶支承于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呼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主体部分由一圆柱与其上方一半球所构成,如图所示.其中O 是下底面圆心,A ,B ,C 是⊙O 上三点,A 1,B 1,C 1是上底面对应的三点.且A ,O ,C 共线,AC ⊥OB ,C 1E =EC ,B 1F =13FB ,AE 与O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565.(1)若E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33,求⊙O 的半径.(2)在(1)的条件下,已知P 为半球面上的动点,且AP =210,求P 点轨迹在球面上围成的面积.【解析】(1)如图,取BB 1,CE 上的点N ,M .连接OM ,OF ,FM .过N 作NH ⊥A 1B 于H ,则OM ∥AE ,由题意知cos ∠FOM =36565,设⊙O 的半径为r ,AA 1=h ,由勾股定理知OF =r 2+916h 2,OM =r 2+116h 2,FM =2r 2+14h 2,由余弦定理知cos ∠FOM =OF 2+OM 2-FM 22×OF ×OM.代入解得h =2r ,因为EN ∥BC ,EN ⊄面A 1BC ,所以EN ∥面A 1BC ,故N 到面A 1BC 的距离是233,因为BC ⊥AB ,BC ⊥AA 1,AA 1∩AB =A ,所以BC ⊥面A 1AB ,BC ⊥NH ,因为NH ⊥BC ,NH ⊥A 1B ,A 1B ∩BC =B ,所以NH ⊥面A 1BC ,NH =233,而sin ∠A 1BB 1=NH BN =A 1B 1A 1B ,即233×h 2=2r 2r 2+h 2,解得r =2,h =4,即⊙O 的半径为2.(2)设上底面圆心为O 1,则O 1P =2,O 1O 2与O 1P 的夹角为θ,所以|AP |=|AO 1 +O 1P |=20+4+85cos θ=210,解得cos θ=255,过P 作PO 2⊥AO 1于O 2,则O 2P =O 1P ⋅sin θ=255,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O 2为圆心,以255为半径的圆,因此可作出几何体被面AOA 1所截得到的截面,如图所示.设弧A 1C 1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曲面面积为S 1,弧PP 得到的为S 2,则S 2S 1=1-cos θS 1=12×4πr2 ,因此S 2=2πr 2(1-cos θ)=8π1-255 .因此P 点轨迹在球面上围成的面积为8π1-255.例10.如图,ABCD 为圆柱OO 的轴截面,EF 是圆柱上异于AD ,BC 的母线.(1)证明:BE ⊥平面DEF ;(2)若AB =BC =6,当三棱锥B -DEF 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 -DF -E 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AE ,由题意知AB 为⊙O 的直径,所以AE ⊥BE .因为AD ,EF 是圆柱的母线,所以AD ∥EF 且AD =EF ,所以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DF ,所以BE ⊥DF .因为EF 是圆柱的母线,所以EF ⊥平面ABE ,又因为BE ⊂平面ABE ,所以EF ⊥BE .又因为DF ∩EF =F ,DF 、EF ⊂平面DEF ,所以BE ⊥平面DEF .(2)由(1)知BE 是三棱锥B -DEF 底面DEF 上的高,由(1)知EF ⊥AE ,AE ∥DF ,所以EF ⊥DF ,即底面三角形DEF 是直角三角形.设DF =AE =x ,BE =y ,则在Rt △ABE 中有:x 2+y 2=6,所以V B -DEF =13S △DEF ⋅BE =13⋅12x ⋅6⋅y =66xy ≤66⋅x 2+y 22=62,当且仅当x =y =3时等号成立,即点E ,F 分别是AB ,CD的中点时,三棱锥B -DEF 的体积最大,。

高考数学 考前三个月 练透高考必会题型 专题6 第27练 完美破解立体几何证明题 文 新人教版

高考数学 考前三个月 练透高考必会题型 专题6 第27练 完美破解立体几何证明题 文 新人教版

第27练 完美破解立体几何证明题[内容精要] 立体几何中的题目最主要的两点就是证明和计算,其中证明主要是来证明空间中的点、线、面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本节就来探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证明问题.题型一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例1 在如图所示多面体ABCDE 中,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且AC =AD =CD =DE =2,AB =1.(1)请在线段CE 上找到点F 的位置,使得恰有直线BF ∥平面ACD ,并证明.(2)求多面体ABCDE 的体积.破题切入点 (1)可先猜后证,可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2)找到合适的底面.解 如图,(1)由已知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所以AB ∥ED ,设F 为线段CE 的中点,H 是线段CD 的中点,连接FH ,AH ,则FH 綊12ED , 所以FH 綊AB ,所以四边形ABF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 ∥AH ,又因为BF ⊄平面ACD ,AH ⊂平面ACD ,所以BF ∥平面ACD .(2)取AD 中点G ,连接CG .因为AB ⊥平面ACD ,所以CG ⊥AB ,又CG ⊥AD ,AB ∩AD =A ,所以CG ⊥平面ABED ,即CG 为四棱锥C -ABED 的高,求得CG =3,所以V C -ABED =13×(1+2)2×2×3= 3. 题型二 空间中的垂直问题例2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AA 1B 1B 为正方形,侧面BB 1C 1C 为菱形,∠CBB 1=60°,AB ⊥B 1C .(1)求证:平面AA 1B 1B ⊥平面BB 1C 1C .(2)若AB =2,求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破题切入点 (1)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注意利用棱柱体积和锥体体积公式间的关系.(1)证明 由侧面AA 1B 1B 为正方形,知AB ⊥BB 1.又AB ⊥B 1C ,BB 1∩B 1C =B 1,所以AB ⊥平面BB 1C 1C ,又AB ⊂平面AA 1B 1B ,所以平面AA 1B 1B ⊥平面BB 1C 1C .(2)解 由题意,CB =CB 1,设O 是BB 1的中点,连接CO ,则CO ⊥BB 1.由(1)知,CO ⊥平面AA 1B 1B ,且CO =32BC =32AB = 3.连接AB 1,则VC -ABB 1=13S △ABB 1·CO =16AB 2·CO =233.因为VB 1-ABC =VC -ABB 1=13VABC -A 1B 1C 1=233,所以VABC -A 1B 1C 1=2 3.故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2 3.题型三 空间中的平行、垂直综合问题例3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A ⊥平面ABCD ,PD ∥MA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且AD =PD =2MA .(1)求证:平面EFG ∥平面PMA ;(2)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3)求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之比.破题切入点 (1)证明EG 、FG 都平行于平面PMA .(2)证明GF ⊥平面PDC .(3)设MA 为1,从而其他边的长度都可表示,问题可求解.(1)证明 ∵E 、G 、F 分别为MB 、PB 、PC 的中点,∴EG ∥PM ,GF ∥BC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D ,∴GF ∥AD .∵EG 、GF 在平面PMA 外,PM 、AD 在平面PMA 内,∴EG ∥平面PMA ,GF ∥平面PMA .又∵EG 、GF 都在平面EFG 内且相交,∴平面EFG ∥平面PMA .(2)证明 由已知MA ⊥平面ABCD ,PD ∥MA ,∴PD ⊥平面ABCD .又BC ⊂平面ABCD ,∴PD ⊥BC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C ⊥DC .又PD ∩DC =D ,∴BC ⊥平面PDC .由(1)知GF ∥BC ,∴GF ⊥平面PDC .又GF ⊂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DC .(3)解 ∵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不妨设MA =1,则PD =AD =2.∵DA ⊥平面MAB ,且PD ∥MA ,∴DA 即为点P 到平面MAB 的距离,∴V P -MAB ∶V P -ABCD =13S △MAB ·DA ∶13S 正方形ABCD ·PD =S △MAB ∶S 正方形ABCD =⎝ ⎛⎭⎪⎫12×1×2∶(2×2)=1∶4. 即三棱锥P -MAB 与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之比为1∶4.总结提高 1.证明平行关系的方法:(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空间中垂直关系的方法:(1)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②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明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③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1.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 ) 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与a平行的直线答案 D解析由直线a与B确定的平面与β有唯一交线.故存在唯一与a平行的直线.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AB上的动点,则直线A1D与直线C1E所成的角等于( ) A.60°B.90°C.30°D.随点E的位置而变化答案 B解析在正方体中,显然有A1D⊥AB,A1D⊥AD1,所以A1D⊥面AD1C1B,又C1E⊂面AD1C1B,故A1D⊥C1E.故选B.3.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②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③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④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可以推出α∥β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对于②,平面α与β还可以相交;对于③,当a∥b时,不一定能推出α∥β,所以②③是错误的,易知①④正确,故选C.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AC∩EF=G.现在沿AE、EF、FA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则在四面体P-AEF中必有( )A .AP ⊥△PEF 所在平面B .AG ⊥△PEF 所在平面C .EP ⊥△AEF 所在平面D .PG ⊥△AEF 所在平面答案 A 解析 在折叠过程中,AB ⊥BE ,AD ⊥DF 保持不变.∴ ⎭⎪⎬⎪⎫AP ⊥PEAP ⊥PF PE ∩PF =P ⇒AP ⊥面PEF .5.如图所示,直线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ABC 内接于⊙O ,且AB 为⊙O 的直径,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 ⊥PC ;②OM ∥平面APC ;③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等于线段BC 的长.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D .②③答案 B解析 对于①,∵PA ⊥平面ABC ,∴PA ⊥BC .∵AB 为⊙O 的直径,∴BC ⊥AC ,∴BC ⊥平面PAC ,又PC ⊂平面PAC ,∴BC ⊥PC ;对于②,∵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OM ∥PA ,∵PA ⊂平面PAC ,∴OM ∥平面PAC ;对于③,由①知BC ⊥平面PAC ,∴线段BC 的长即是点B 到平面PAC 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6.如图,若Ω是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被平面EFGH 截去几何体EB 1F -HC 1G所得到的几何体,其中E 为线段A 1B 1上异于B 1的点,F 为线段BB 1上异于B 1的点,且EH ∥A 1D 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EH ∥FGB .四边形EFGH 是矩形C .Ω是棱柱D .Ω是棱台答案 D解析 A 中,∵EH ∥A 1D 1,∴EH ∥BC ,∴EH ∥平面BCC 1B 1.又过EH 的平面EFGH 与平面BCC 1B 1交于FG ,∴EH ∥FG .故A 成立.B 中,易得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BC ⊥平面ABB 1A 1,∴BC ⊥EF ,即FG ⊥EF .∴四边形EFGH 为矩形.故B 正确.C 中可将Ω看作以A 1EFBA 和D 1HC 1CD 为上、下底面,以AD 为高的棱柱.故C 正确.7.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AB ,N ∈AD ,若AM MB =AN ND ,则直线MN 与平面BD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在平面ABD 中,AM MB =AN ND, ∴MN ∥BD .又MN ⊄平面BCD ,BD ⊂平面BCD ,∴MN ∥平面BCD .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CD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答案 2 解析 由于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C =2 2.又E 为AD 的中点,EF ∥平面AB 1C ,EF ⊂平面ADC ,平面ADC ∩平面AB 1C =AC ,∴EF ∥AC ,∴F 为DC 的中点,∴EF =12AC = 2.9.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 ⊥平面ABC ,PA =2AB ,则下列结论中:①PB ⊥AE ;②平面ABC ⊥平面PBC ;③直线BC ∥平面PAE ;④∠PDA =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 ①④解析 由PA ⊥平面ABC ,AE ⊂平面ABC ,得PA ⊥AE ,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 ⊥AB ,PA ∩AB =A ,得AE ⊥平面PAB ,又PB ⊂平面PAB ,∴AE ⊥PB ,①正确;∵平面P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PBC 不成立,②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 ∥AD ,又AD ⊂平面PAD ,BC ⊄平面PAD ,∴BC ∥平面PAD ,∴直线BC ∥平面PAE 也不成立,③错;在Rt△PAD 中,PA =AD =2AB ,∴∠PDA =45°,∴④正确.10.给出命题:①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②设l,m是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若l⊥α,l∥m,则m⊥α;③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α⊥β”是“m⊥β”的充要条件;④在三棱锥S-ABC中,SA⊥BC,SB⊥AC,则S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垂心;⑤a,b是两条异面直线,P为空间一点,过P总可以作一个平面与a,b之一垂直,与另一条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只填序号)答案②④解析①错误,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也可能相交;③错误,“α⊥β”是“m⊥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⑤错误,只有当异面直线a,b垂直时才可以作出满足要求的平面;易知②④正确.11.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求证:(1)AN∥平面A1MK;(2)平面A1B1C⊥平面A1MK.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NK.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AA1∥DD1,AA1=DD1,C1D1∥CD,C1D1=CD.∵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DN∥D1K,DN=D1K,∴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KN∥DD1,KN=DD1,∴AA1∥KN,AA1=KN.∴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AN∥平面A1MK.(2)如图所示,连接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BM∥C1K,BM=C1K.∴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BC1⊂平面BB1C1C,∴A1B1⊥BC1.∵MK∥BC1,∴A1B1⊥MK.∵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MK⊥B1C.∵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又∵MK⊂平面A1MK,∴平面A1B1C⊥平面A1MK.12.(2014·课标全国Ⅰ)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1)证明:B1C⊥AB;(2)若AC⊥AB1,∠CBB1=60°,BC=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1)证明如图,连接BC1,则O为B1C与BC1的交点.因为侧面BB1C1C为菱形,所以B1C⊥BC1.又AO⊥平面BB1C1C,所以B1C⊥AO,故B1C⊥平面ABO.由于AB⊂平面ABO,故B1C⊥AB.(2)解在平面BB1C1C内作OD⊥BC,垂足为D,连接AD.在平面AOD内作OH⊥AD,垂足为H.由于BC⊥AO,BC⊥OD,故BC⊥平面AOD,所以OH ⊥BC . 又OH ⊥AD ,所以OH ⊥平面ABC . 因为∠CBB 1=60°, 所以△CBB 1为等边三角形. 又BC =1,可得OD =34.由于AC ⊥AB 1, 所以OA =12B 1C =12.由OH ·AD =OD ·OA , 且AD =OD 2+OA 2=74,得OH =2114.又O 为B 1C 的中点, 所以点B 1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217, 故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为217.。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数学是⾼考考试中的主科之⼀,我们要对⾼考数学⽴体⼏何进⾏强化复习,⽴体⼏何是⾼考数学考试中丢分的重灾区。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数学⽴体⼏何专题复习题 专题四 ⽴体⼏何 第1讲 三视图及空间⼏何体的计算问题 (建议⽤时:60分钟) ⼀、选择题 1.(2014•湖北卷)在如图所⽰的空间直⾓坐标系O-xyz中,⼀个四⾯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A.①和②B.③和①C.④和③D.④和②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何体的正视图是⼀个直⾓三⾓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2),(0,2,0),(0,2,2)且内有⼀个虚线(⼀个顶点与另⼀直⾓边中点的连线),故正视图是④;俯视图即在底⾯的射影是⼀个斜三⾓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0),(2,2,0),(1,2,0),故俯视图是②. 答案 D 2.(2013•东北三校第三次模拟)如图,多⾯体ABCD E FG的底⾯ABCD为正⽅形,FC=GD=2EA,其俯视图如下,则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正确的是 ( ). 解析 注意BE,BG在平⾯CDGF上的投影为实线,且由已知长度关系确定投影位置,排除A,C选项,观察B,D选项,侧视图是指光线,从⼏何体的左⾯向右⾯正投影,则BG,BF的投影为虚线,故选D. 答案 D 3.(2014•安徽卷)⼀个多⾯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多⾯体的表⾯积为 ( ).A.21+3B.18+3C.21D.18 解析 由三视图知,⼏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因此该⼏何体的表⾯积为6×2×2-6×12×1×1+2×34×(2)2=21+3. 答案 A 4.(2013;⼴东卷)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A.4B.143C.163D.6 解析 由四棱台的三视图可知该四棱台的上底⾯是边长为1的正⽅形,下底⾯是边长为2的正⽅形,⾼为2.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可知该四棱台的体积V=13(12+1×22+22)×2=143,故选B. 答案 B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沿BD将矩形ABCD折叠,连接AC,所得三棱锥A B CD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则三棱锥A B CD侧视图的⾯积为 ( ).A.613B.1813C.213D.313 解析 由正视图及俯视图可得,在三棱锥A B CD中,平⾯ABD⊥平⾯BCD,该⼏何体的侧视图是腰长为2×322+32=613的等腰直⾓三⾓形,其⾯积为12×6132=1813. 答案 B 6.在具有如图所⽰的正视图和俯视图的⼏何体中,体积最⼤的⼏何体的表⾯积为 ( ).A.13B.7+32C.72πD.14 解析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何体可能是四棱柱或者是⽔平放置的三棱柱或⽔平放置的圆柱.由图象可知四棱柱的体积最⼤.四棱柱的⾼为1,底⾯边长分别为1,3,所以表⾯积为2(1×3+1×1+3×1)=14. 答案 D 7.(2013•湖南卷)已知正⽅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个⾯积为1的正⽅形,侧视图是⼀个⾯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体的正视图的⾯积等于 ( ).A.32B.1C.2+12D.2 解析 易知正⽅体是⽔平放置的,⼜侧视图是⾯积为2的矩形.所以正⽅体的对⾓⾯平⾏于投影⾯,此时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积为2. 答案 D ⼆、填空题 8.某⼏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何体由长⽅体和圆柱的⼀半组成.其中长⽅体的长、宽、⾼分别为4,2,2,圆柱的底⾯半径为2,⾼为4.所以V=2×2×4+12×22×π×4=16+8π. 答案 16+8π 9.(2013•江苏卷)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 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 A 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 BC的体积为V2,则V1∶V2=________. 解析 设三棱柱A1B1C1-ABC的⾼为h,底⾯三⾓形ABC的⾯积为S,则V1=13×14S•12h=124Sh=124V2,即V1∶V2=1∶24. 答案 1∶24 10.如图,正⽅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为线段AA1,B1C上的点,则三棱锥D1-EDF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利⽤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直接求解. VD1-EDF=VF-DD1F=13S△D1DE•AB=13×12×1×1×1=16. 答案 16 11.(2014重庆卷改编)某⼏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则该⼏何体的表⾯积为________. 解析 由俯视图可以判断该⼏何体的底⾯为直⾓三⾓形,由正视图和侧视图可以判断该⼏何体是由直三棱柱(侧棱与底⾯垂直的棱柱)截取得到的.在长⽅体中分析还原,如图(1)所⽰,故该⼏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所⽰.在图(1)中,直⾓梯形ABPA1的⾯积为12×(2+5)×4=14,计算可得A1P=5.直⾓梯形BCC1P的⾯积为12×(2+5)×5=352.因 答案 60 12.已知三棱锥S 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形,SC为球O的直径,且SC=2,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在Rt△ASC中,AC=1,∠SAC=90°,SC=2,所以SA=4-1=3.同理,SB=3.过A点作SC的垂线交SC于D点,连接DB,因为△SAC≌△SBC,故BD⊥SC,AD=BD,故SC⊥平⾯ABD,且△ABD为等腰三⾓形.因为∠ASC=30°,故AD=12SA=32,则△ABD的⾯积为12×1×AD2-122=24,则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13×24×2=26. 答案 26 三、解答题 13.已知某⼏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的矩形,正视图是⼀个底边长为8、⾼为4的等腰三⾓形,侧视图是⼀个底边长为6、⾼为4的等腰三⾓形. (1)求该⼏何体的体积V; (2)求该⼏何体的侧⾯积S. 解 由已知可得,该⼏何体是⼀个底⾯为矩形,⾼为4,顶点在底⾯的射影是矩形中⼼的四棱锥E‐ABCD,AB=8,BC=6. (1)V=13×8×6×4=64. (2)四棱锥E A BCD的两个侧⾯EAD,EBC是全等的等腰三⾓形,且BC边上的⾼h1=42+822=42; 另两个侧⾯EAB,E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形,AB边上的⾼h2=42+622=5. 因此S=2×12×6×42+12×8×5=40+242. 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形,直线l与平⾯ABCD平⾏,E和F是l上的两个不同点,且EA=ED,FB=FC.E′和F′是平⾯ABCD内的两点,EE′和FF′都与平⾯ABCD垂直. (1)证明:直线E′F′垂直且平分线段AD; (2)若∠EAD=∠EAB=60 °,EF=2.求多⾯体ABCDEF的体积. (1)证明 ∵EA=ED且EE′⊥平⾯ABCD, ∴E′D=E′A,∴点E′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同理,点F′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边形ABCD是正⽅形, ∴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即点E′、F′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E′F′垂直且平分线段AD. (2)解 如图,连接EB、EC,由题意知多⾯体ABCDEF可分割成正四棱锥E A BCD和正四⾯体E B CF 两部分.设AD的中点为M,在Rt△MEE′中,由于ME′=1,ME=3,∴EE′=2. ∴VE A BCD=13•S正⽅形ABCD•EE′=13×22×2=423. ⼜VE B CF=VC B EF=VC B EA=VE A BC=13S△ABC•EE′=13×12×22×2=223, ∴多⾯体ABCDEF的体积为VE A BCD+VE B CF=22. 15.(2013•⼴东卷)如图1,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AE,F是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G.将△ABF沿AF折起,得到如图2所⽰的三棱锥A-BCF,其中BC=22. (1)证明:DE∥平⾯BCF; (2)证明:CF⊥平⾯ABF; (3)当AD=23时,求三棱锥F-DEG的体积VF D EG. (1)证明 在等边三⾓形ABC中,AB=AC. ∵AD=AE, ∴ADDB=AEEC,∴DE∥BC, 同理可证GE∥平⾯BCF. ∵DG∩GE=G,∴平⾯GDE∥平⾯BCF, ∴DE∥平⾯BCF. (2)证明 在等边三⾓形ABC中,F是BC的中点,∴AF⊥FC, ∴BF=FC=12BC=12. 在图2中,∵BC=22, ∴BC2=BF2+FC2,∴∠BFC=90°, ∴FC⊥BF. ∵BF∩AF=F,∴CF⊥平⾯ABF. (3)解 ∵AD=23, ∴BD=13,AD∶DB=2∶1, 在图2中,AF⊥FC,AF⊥BF, ∴AF⊥平⾯BCF, 由(1)知平⾯GDE∥平⾯BCF, ∴AF⊥平⾯GDE. 在等边三⾓形ABC中,AF=32AB=32, ∴FG=13AF=36,DG=23BF=23×12=13=GE, ∴S△DGE=12DG•EG=118, ∴VF-DEG=13S△DGE•FG=3324. ⾼考数学答题技巧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我。

考前三个月高考数学(全国甲卷通用理科)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6练 Word版含答案

考前三个月高考数学(全国甲卷通用理科)知识 方法篇 专题6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26练 Word版含答案

第26练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三视图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其考查形式多种多样,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解答题都有出现,而这些题目以选择题居多;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到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综合解答和证明.体验高考1.(2015·陕西)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3πB.4πC.2π+4D.3π+4 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半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表面积为 S =2×12π×12+12×2π×1×2+2×2=π+2π+4=3π+4.2.(2016·课标全国乙)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B.18πC.20πD.28π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它是一个球(被过球心O 且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切掉左上角的18后得到的组合体,其表面积是球面面积的78和三个14圆面积之和,由几何体的体积易得球的半径为2,则得S =78×4π×22+3×14π×22=17π,故选A.3.(2016·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16B.13C.12 D.1 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三棱锥如图所示.由侧(左)视图得高h =1,又底面积S =12×1×1=12,所以体积V =13Sh =16.4.(2016·四川)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正(主)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33解析 由题意可知,因为三棱锥每个面都是腰为2的等腰三角形,由正(主)视图可得俯视图(如图),且三棱锥高为h =1,则面积V =13Sh =13×⎝⎛⎭⎫12×23×1×1=33. 5.(2016·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 2,体积是________cm 3.答案 72 32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两个相同长方体的组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 cm 、2 cm 、2 cm ,其直观图如下:其体积V =2×2×2×4=32(cm 3),由于两个长方体重叠部分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表面积为S =2(2×2×2+2×4×4)-2×2×2=2×(8+32)-8=72(cm 2).高考必会题型题型一 三视图识图例1 (1)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面体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A.①和②B.③和①C.④和③D.④和②(2)将正方体(如图①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答案(1)D(2)B解析(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正(主)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2),(0,2,0),(0,2,2))且内有一虚线(一顶点与另一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故正(主)视图是④;俯视图即在底面的射影是一个斜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0),(2,2,0),(1,2,0),故俯视图是②.(2)还原正方体后,将D1,D,A三点分别向正方体右侧面作垂线.D1A的射影为C1B,且为实线,B1C被遮挡应为虚线.点评画法规则:(1)由几何体的轮廓线定形状,看到的画成实线,看不到的画成虚线.(2)正(主)俯一样长,俯侧(左)一样宽,正(主)侧(左)一样高.变式训练1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是组合体,上面的几何体是一个五面体,下面是一个长方体,且五面体的一个面即为长方体的一个面,五面体最上面的棱的两端点在底面的射影距左右两边距离相等,因此选B.题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2 (1)(2015·安徽)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A.1+ 3B.2+ 3C.1+2 2D.22(2)(2015·天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m 3.答案 (1)B (2)83π解析 (1)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表=2×12×2×1+2×34×(2)2=2+3,故选B.(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相同底面的两圆锥和圆柱组成,底面半径为1 m ,圆锥的高为1 m ,圆柱的高为2 m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2×13π×12×1+π×12×2=83π(m 3).点评 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需先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三个图形结合得出几何体的大致形状,由实、虚线得出局部位置的形状, 再由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求解. 变式训练2 (1)(2016·课标全国甲)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20πB.24πC.28πD.32π(2)(2015·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πB.23+πC.13+2πD.23+2π 答案 (1)C (2)A解析 (1)由三视图可知,组合体的底面圆的面积和周长均为4π,圆锥的母线长l =(23)2+22=4,所以圆锥的侧面积为S 锥侧=12×4π×4=8π,圆柱的侧面积S 柱侧=4π×4=16π,所以组合体的表面积S =8π+16π+4π=28π, 故选C.(2)这是一个三棱锥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 V =12π×12×2+13×⎝⎛⎭⎫12×1×2×1=π+13, 选A.高考题型精练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棱柱的有( )A.②③⑤B.③④⑤C.③⑤D.①③ 答案 C解析 由棱柱的定义知③⑤两个几何体是棱柱,故选C.2.如图是某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 )A.363(π+2)B.363(π+2)C.1083πD.108(3π+2)答案 B解析 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由三角形和半圆两部分构成,结合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半个圆锥与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的,并且圆锥的轴截面与三棱锥的一个侧面重合,两个锥体的高相等.由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该圆锥的底面半径r =6,三棱锥的底面是一个底边长为12,高为6的等腰三角形,两个锥体的高h =122-62=63, 故半圆锥的体积V 1=12×13π×62×63=363π.三棱锥的底面积S =12×12×6=36,三棱锥的体积V 2=13Sh =13×36×63=72 3.故该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363π+723=363(π+2).故选B.3.(2016·课标全国丙)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18+36 5B.54+18 5C.90D.81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该几何体为底面为正方形的斜平行六面体,边长分别为3,3,45,几何体的表面积S =3×6×2+3×3×2+3×45×2=54+18 5.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等于( )A.73πB.16πC.8πD.283π 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就是两底面三角形中心连线的中点,外接球的半径等于球心到正三棱柱的任意一个顶点的距离,可求得其半径为 12+(233)2=213,那么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213)2=283π,故选D.5.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2B.1C.12D.13答案 C解析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直三棱柱,且该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1,所以该三棱柱的体积为V =Sh =12×1×1×1=12,故选C.6.(2016·山东)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3+23πB.13+23πC.13+26πD.1+26π 答案 C解析 由三视图知,半球的半径R =22,四棱锥为底面边长为1,高为1的正四棱锥,∴V =13×1×1×1+12×43π×⎝⎛⎭⎫223=13+26π,故选C. 7.某几何体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均为如图1所示的图形,则在图2的四个图中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解析 由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知,该几何体为球与正四棱柱或球与圆柱体的组合体,故①③正确.8.(2015·山东)在梯形ABCD 中,∠ABC =π2,AD ∥BC ,BC =2AD =2AB =2.将梯形ABCD 绕AD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π3 B.4π3 C.5π3 D.2π 答案 C解析 过点C 作CE 垂直AD 所在直线于点E ,梯形ABCD 绕AD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旋转体是由以线段AB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线段BC 为母线的圆柱挖去以线段CE 的长为底面圆半径,ED 为高的圆锥,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V 圆柱-V 圆锥=π·AB 2·BC -13·π·CE 2·DE =π·12·2-13π·12·1=5π3,故选C.9.(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 答案7解析 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r 2·4+πr 2·8=13π×52×4+π×22×8,解得r =7.10.一个几何体的侧(左)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正(主)视图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4解析 由题意知其正(主)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面积为12×(1+3)×2=4.11.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m 3.答案 2解析 由三视图知,四棱锥的高为3,底面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2,对应高为1,所以其体积V =13Sh =13×2×1×3=2. 12.一个圆锥过轴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它的顶点和底面圆周在球O 的球面上,则该圆锥的体积与球O 的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答案 932解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a ,球O 的半径为R ,则V 圆锥=13·πa 2·3a =33πa 3. 又R 2=a 2+(3a -R )2,所以R =233a , 故V 球=4π3·(233a )3=323π27a 3, 则其体积比值为932. 13.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其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直角边的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M ,N ,P 分别是棱AB ,BC ,B 1C 1的中点,则三棱锥P -A 1MN 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 124解析 由三视图易知几何体ABC -A 1B 1C 1是上、下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 则1P A MN V -=1A PMN V -=V A -PMN .又S △PMN =12MN ·NP =12×12×1=14, A 到平面PMN 的距离h =12, ∴V A -PMN =13S △PMN ·h =13×14×12=124.。

(完整版)立体几何证明垂直专项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完整版)立体几何证明垂直专项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精品字里行间精品文档立体几何证明 ------ 垂直一. 复习引入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_________.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 如果 _________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5.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7.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 _____________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8.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 ________.9.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________平行 .10.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 _____于另一个平面 . 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定义语言描述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 l ⊥α图形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条件 b 为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而 l 对这l ⊥m, l ⊥n,m∩n=B,m ,一直线总有 l ⊥αn结论l ⊥l ⊥要点诠释: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知识点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性质语言描述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图形条件结论知识点三、二面角Ⅰ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dihedral angle).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记作二面角-AB-. (简记P-AB-Q)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特征:ⅰ.点在棱上ⅱ.线在面内ⅲ .与棱垂直Ⅱ .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l-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 l 的射线 OA 和 OB ,则射线 OA 和 OB 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作用:衡量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01800.知识点四、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义判定文字描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两个平面垂直直.图形结果α∩β =lα-l-β=90oα⊥β(垂直问题中要注意题目中的文字表述,特别是“任何”“ 随意”“无数”等字眼)三.常用证明垂直的方法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一般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1)通过“平移”。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6 解答题专项训练 立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6 解答题专项训练 立

专题能力训练26 解答题专项训练(立体几何)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2)点M在线段上,PM=tPC,试确定实数t的值,使PA∥平面MQB.2.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1ACC1⊥平面ABC,AC⊥BC,A1B⊥C1C,AC=BC.(1)求证:A1A⊥A1C;(2)若A1A=A1C=2,求三棱锥B1-A1BC的体积.3.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2AB,SA=SD,SA⊥AB,N是棱AD的中点.(1)求证:AB∥平面SCD;(2)求证:SN⊥平面ABCD;(3)在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平面PBD⊥平面ABCD?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O为AC与BD的交点,AB⊥平面PAD,△PAD是正三角形,DC∥AB,DA=DC=2AB.(1)若点E为棱PA上一点,且OE∥平面PBC,求的值;(2)求证:平面PBC⊥平面PDC.5.(2014江苏高考,16)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求证:(1)直线PA∥平面DEF;(2)平面BDE⊥平面ABC.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顶点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恰为点B,且AB=AC=A1B=2.(1)求证:平面A1AC⊥平面AA1B;(2)若点P为B1C1的中点,求三棱锥P-ABC与四棱锥P-AA1B1B的体积之比.7.如图,已知在△SCD中,SD=3,CD=,cos∠SDC=-,SA=2AD,AB⊥SD交SC于点B,M为SB上一点,且SM=2MB.将△SAB沿AB折起,使平面SAB⊥平面ABCD.(1)求证:AM∥平面SCD;(2)求三棱锥S-CDM的体积.答案与解析专题能力训练26 解答题专项训练(立体几何)1.证明:(1)连接BD,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又Q为AD的中点,所以AD⊥BQ.又因为PA=PD,所以AD⊥PQ.又BQ∩PQ=Q,所以AD⊥平面PQB.又AD⊂平面PAD,所以平面PQB⊥平面PAD.(2)因为PA∥平面MQB,连接AC交BQ于点N,连接MN.由AQ∥BC可得,△ANQ∽△CNB,所以.因为PA∥平面MQB,PA⊂平面PAC,平面PAC∩平面MQB=MN,所以PA∥MN.因此,,即t的值为.2.解:(1)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AC⊥BC,所以BC⊥平面A1ACC1,所以A1A⊥BC.因为A1B⊥C1C,A1A∥C1C,所以A1A⊥A1B.又BC∩A1B=B,所以A1A⊥平面A1BC.又A1C⊂平面A1BC,所以A1A⊥A1C.(2)由已知及(1),△A1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1=A1C=2,AC=2.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所以Rt△A1AC斜边上的高等于斜三棱柱ABC-A1B1C1的高,且等于.在Rt△ABC中,AC=BC=2,S△ABC=AC·BC=4,所以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S△ABC·=4.又三棱锥A1-ABC与三棱锥C-A1B1C1的体积相等,都等于V,所以三棱锥B1-A1BC的体积V1=V-2×V=.3.解:(1)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CD.又因为AB⊄平面SCD,CD⊂平面SCD,所以AB∥平面SCD.(2)因为AB⊥SA,AB⊥AD,SA∩AD=A,所以AB⊥平面SAD,又因为SN⊂平面SAD,所以AB⊥SN.因为SA=SD,且N为AD的中点,所以SN⊥AD.又因为AB∩AD=A,所以SN⊥平面ABCD.(3)存在点P,使得平面PBD⊥平面ABCD.理由如下:如图,连接BD交NC于点F,在平面SNC中过点F作FP∥SN交SC于点P,连接PD,PB.因为SN⊥平面ABCD,所以FP⊥平面ABCD.又因为FP⊂平面PBD,所以平面PBD⊥平面ABCD.在矩形ABCD中,因为ND∥BC,所以.在△SNC中,因为FP∥SN,所以.则在棱SC上存在点P,使得平面PBD⊥平面ABCD,此时.4.(1)解:因为OE∥平面PBC,OE⊂平面PAC,平面PAC∩平面PBC=PC,所以OE∥PC,AO∶OC=AE∶EP.因为DC∥AB,DC=2AB,所以AO∶OC=AB∶DC=1∶2.所以.(2)证明:(方法一)取PC的中点F,连接FB,FD.因为△PAD是正三角形,DA=DC,所以DP=DC.因为F为PC的中点,所以DF⊥PC.因为AB⊥平面PAD,所以AB⊥PA,AB⊥AD,AB⊥PD.因为DC∥AB,所以DC⊥DP,DC⊥DA.设AB=a,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CD中,DF=PF=a.在Rt△PAB中,PB=a.在直角梯形ABCD中,BD=BC=a.因为BC=PB=a,点F为PC的中点,所以PC⊥FB.在Rt△PFB中,FB=a.在△FDB中,由DF=a,FB=a,BD=a,可知DF2+FB2=BD2,所以FB⊥DF.由DF⊥PC,DF⊥FB,PC∩FB=F,PC,FB⊂平面PBC,所以DF⊥平面PBC.又DF⊂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DC.(方法二)取PD,PC的中点,分别为M,F,连接AM,FB,MF,则MF∥DC,MF=DC.因为DC∥AB,AB=DC,所以MF∥AB,MF=AB,即四边形ABF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BF.在正三角形PAD中,M为PD的中点,所以AM⊥PD.因为AB⊥平面PAD,所以AB⊥AM.又因为DC∥AB,所以DC⊥AM.因为BF∥AM,所以BF⊥PD,BF⊥CD.又因为PD∩DC=D,PD,DC⊂平面PCD,所以BF⊥平面PCD.因为BF⊂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DC.5.证明:(1)因为D,E分别为棱PC,AC的中点,所以DE∥PA.又因为PA⊄平面DEF,DE⊂平面DEF,所以直线PA∥平面DEF.(2)因为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PA=6,BC=8,所以DE∥PA,DE=PA=3,EF=BC=4.又因为DF=5,故DF2=DE2+EF2,所以∠DEF=90°,即DE⊥EF.又PA⊥AC,DE∥PA,所以DE⊥AC.因为AC∩EF=E,A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DE⊥平面ABC.又DE⊂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BC.6.(1)证明:由题意得A1B⊥平面ABC,故A1B⊥AC.又AB⊥AC,AB∩A1B=B,∴AC⊥平面AA1B.∵AC⊂平面A1AC,∴平面A1AC⊥平面AA1B.(2)解:在三棱锥P-ABC中,因为AB⊥AC,所以底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因为点P到底面的距离h=A1B=2,所以V P-ABC=S△ABC·h=AC·AB·h=.由(1)可知AC⊥平面AA1B.因为点P在B1C1的中点,所以点P到平面AA1B1B距离h2等于点C1到平面AA1B1B的距离的一半,即h2=1.·h2=AB·A1B·h2=×2×2×1=,所以三棱锥P-ABC与四棱锥P-AA1B1B的体积之比为1∶1.7.(1)证明:如图①,过点C作CO⊥SD交SD的延长线于点O,在BC上取点N使BN∶NC=1∶2,连接AN.图①在△SCD中,由CD=,cos∠SDC=-,得DO=1,CO=2,即SA=AO.由AB⊥SD,得SB=BC.又BN∶NC=1∶2,∴SN∶NC=2∶1.又SA=2AD,∴AN∥CD.如图②,连接MN,AN,由于SM∶MB=2∶1⇒MN∥SC.又AN∥CD,AN∩MN=N,SC∩DC=C,∴平面AMN∥平面SCD,∴AM∥平面SCD.图②(2)解:由AM∥平面SCD,知点M到平面SCD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SCD的距离.∵平面SAB⊥平面ABCD,SA⊥AB,∴SA⊥平面ABCD.所以V S-CDM=V M-SCD=V A-SCD=V S-ACD=×1×2×2=.。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精选范文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及考题详细解答 精选范文

高中立体几何最佳解题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直线平行。

7、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反证法。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勾股定理;2、等腰三角形;3、菱形对角线;4、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5、点在线上的射影;6、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定理)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9、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2、点在面内的射影;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017考前3个月文科数学(通用版)知识方法专题训练:第26练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含解析

2017考前3个月文科数学(通用版)知识方法专题训练:第26练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含解析

第26练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题型分析·高考展望]立体几何证明题是高考必考题,证明平行、垂直关系是主要题型,特别是垂直关系尤为重要.掌握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根本.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证明技巧是提升推理能力的关键,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专题训练,使解立体几何证明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确保该类题型不失分.体验高考1.(2015·福建)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m垂直于平面α,当l⊂α时,也满足l⊥m,但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充分性不成立,反之,l∥α,一定有l⊥m,必要性成立.故选B。

2.(2016·山东)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若直线a和直线b相交,则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直线a和直线b可能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选A。

3.(2016·课标全国甲)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 沿EF折到△D′EF的位置.(1)证明:AC⊥HD′;(2)若AB=5,AC=6,AE=错误!,OD′=2错误!,求五棱锥D′ABCFE 的体积.(1)证明由已知得AC⊥BD,AD=CD,又由AE=CF得错误!=错误!,故AC∥EF,由此得EF⊥HD,折后EF与HD保持垂直关系,即EF⊥HD′,所以AC⊥HD′。

(2)解由EF∥AC得错误!=错误!=错误!。

由AB=5,AC=6得DO=BO=错误!=4,所以OH=1,D′H=DH=3,于是OD′2+OH2=(2错误!)2+12=9=D′H2,故OD′⊥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练完美破解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立体几何证明题是高考必考题,证明平行、垂直关系是主要题型,特别是垂直关系尤为重要.掌握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根本.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证明技巧是提升推理能力的关键,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专题训练,使解立体几何证明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确保该类题型不失分.体验高考1.(2015·福建)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m垂直于平面α,当l⊂α时,也满足l⊥m,但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充分性不成立,反之,l∥α,一定有l⊥m,必要性成立.故选B.2.(2016·山东)已知直线a,b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和直线b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若直线a和直线b相交,则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若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直线a和直线b可能平行或异面或相交,故选A.3.(2016·课标全国甲)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1)证明:AC⊥HD′;(2)若AB =5,AC =6,AE =54,OD ′=22,求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得AC ⊥BD ,AD =CD ,又由AE =CF 得AE AD =CFCD,故AC ∥EF ,由此得EF ⊥HD ,折后EF 与HD 保持垂直关系,即EF ⊥HD ′,所以AC ⊥HD ′.(2)解 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 所以OH =1,D ′H =DH =3,于是OD ′2+OH 2=(22)2+12=9=D ′H 2, 故OD ′⊥OH .由(1)知AC ⊥HD ′,又AC ⊥BD ,BD ∩HD ′=H , 所以AC ⊥平面BHD ′,于是AC ⊥OD ′,又由OD ′⊥OH ,AC ∩OH =O ,所以OD ′⊥平面ABC .又由EF AC =DH DO 得EF =92.五边形ABCFE 的面积S =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V =13×694×22=2322.4.(2016·四川)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A ⊥CD ,AD ∥BC ,∠ADC =∠PAB =90°,BC =CD =12AD .(1)在平面PAD 内找一点M ,使得直线CM ∥平面PAB ,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 ⊥平面PBD .(1)解 取棱AD 的中点M (M ∈平面PAD ),点M 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BC ∥AM ,且BC =AM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AB . 又AB ⊂平面PAB ,CM ⊄平面PAB .所以CM ∥平面PAB .(说明:取棱PD 的中点N ,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 上任意一点) (2)证明 由已知,PA ⊥AB ,PA ⊥CD .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直线AB 与CD 相交,所以PA ⊥平面ABCD , 所以PA ⊥BD .因为AD ∥BC ,BC =12AD ,M 为AD 的中点,连接BM ,所以BC ∥MD ,且BC =MD . 所以四边形BCD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 =CD =12AD ,所以BD ⊥AB .又AB ∩AP =A ,所以BD ⊥平面PAB . 又BD ⊂平面PBD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BD .5.(2016·课标全国丙)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PAB ; (2)求四面体NBCM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得AM =23AD =2.如图,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所以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 所以MN ∥平面PAB .(2)解 因为P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 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A .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3得AE ⊥BC ,AE =AB 2-BE 2= 5. 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 故S △BCM =12×4×5=2 5.所以四面体NBCM 的体积 V NBCM =13×S △BCM ×PA 2=453.高考必会题型题型一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例1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S 是B 1D 1的中点,E 、F 、G 分别是BC 、DC 、SC 的中点,求证:(1)直线EG ∥平面BDD 1B 1; (2)平面EFG ∥平面BDD 1B 1.证明 (1)如图,连接SB , ∵E 、G 分别是BC 、SC 的中点, ∴EG ∥SB .又∵SB ⊂平面BDD 1B 1,EG ⊄平面BDD 1B 1,∴直线EG ∥平面BDD 1B 1. (2)连接SD ,∵F 、G 分别是DC 、SC 的中点, ∴FG ∥SD .又∵SD ⊂平面BDD 1B 1,FG ⊄平面BDD 1B 1, ∴FG ∥平面BDD 1B 1,由(1)知,EG∥平面BDD1B1,且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BDD1B1.点评证明平行关系的方法(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变式训练1 (2015·天津改编)如图,已知AA1⊥平面ABC,BB1∥AA1,AB=AC=3,BC=25,AA1=7,BB1=27,点E和F分别为BC和A1C的中点.求证:(1)EF∥平面A1B1BA;(2)平面AEA1⊥平面BCB1.证明(1)如图,连接A1B,在△A1BC中,因为E和F分别是BC和A1C的中点,所以EF∥BA1.又因为EF⊄平面A1B1BA,BA1⊂平面A1B1BA,所以EF∥平面A1B1BA.(2)因为AB=AC,E为BC中点,所以AE⊥BC,因为AA1⊥平面ABC,BB1∥AA1,所以BB1⊥平面ABC,从而BB1⊥AE.又因为BC∩BB1=B,所以AE⊥平面BCB1,又因为AE⊂平面AEA1,所以平面AEA1⊥平面BCB1.题型二空间中的垂直问题例2 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 =DE =2AB ,F 为CD 的中点. 求证:(1)AF ∥平面BCE ; (2)平面BCE ⊥平面CDE .证明 (1)如图,取CE 的中点G ,连接FG ,BG . ∵F 为CD 的中点, ∴GF ∥DE 且GF =12DE .∵AB ⊥平面ACD ,DE ⊥平面ACD ,∴AB ∥DE ,∴GF ∥AB . 又AB =12DE ,∴GF =AB .∴四边形GFAB 为平行四边形, ∴AF ∥BG .∵AF ⊄平面BCE ,BG ⊂平面BCE , ∴AF ∥平面BCE .(2)∵△ACD 为等边三角形,F 为CD 的中点, ∴AF ⊥CD .∵DE ⊥平面ACD ,AF ⊂平面ACD , ∴DE ⊥AF .又CD ∩DE =D ,故AF ⊥平面CDE . ∵BG ∥AF ,∴BG ⊥平面CDE .∵BG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 点评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③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来解决.变式训练2 (2016·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1)证明∵PC⊥平面ABCD,DC⊂平面ABCD,∴PC⊥DC.又AC⊥DC,PC∩AC=C,PC⊂平面PAC,AC⊂平面PAC,∴DC⊥平面PAC. (2)证明∵AB∥CD,CD⊥平面PAC,∴AB⊥平面PAC,又∵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C.(3)解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证明如下: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又∵E为AB的中点,∴EF为△PAB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题型三空间中的平行、垂直综合问题例3 (2015·山东)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方法一如图,连接DG,设CD∩GF=M,连接M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HM∥BD,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BD∥平面FGH.方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由BC=2EF,H为BC的中点,可得BH∥EF,BH=EF,所以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E∥HF.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所以GH∥AB.又GH∩HF=H,AB∩BE=B,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又因为BD⊂平面ABED,所以BD∥平面FGH.(2)连接HE,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由AB⊥BC,得GH⊥BC.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又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点评(1)立体几何中,要证线垂直于线,常常先证线垂直于面,再用线垂直于面的性质易得线垂直于线.要证线平行于面,只需先证线平行于线,再用线平行于面的判定定理易得.(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3)平行关系往往用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垂直关系往往用到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变式训练3 (2015·北京)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2,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 ∥平面MOC ; (2)求证:平面MOC ⊥平面VAB ; (3)求三棱锥V -ABC 的体积.(1)证明 因为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 所以OM ∥VB ,又因为VB ⊄平面MOC ,所以VB ∥平面MOC . (2)证明 因为AC =BC ,O 为AB 的中点, 所以OC ⊥AB .又因为平面VAB ⊥平面ABC ,且OC ⊂平面ABC , 所以OC ⊥平面VAB .又OC ⊂平面MOC , 所以平面MOC ⊥平面VAB .(3)解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中,AC =BC =2, 所以AB =2,OC =1,所以等边三角形VAB 的面积S △VAB = 3. 又因为OC ⊥平面VAB .所以V C -VAB =13·OC ·S △VAB =33,又因为三棱锥V -ABC 的体积与三棱锥C -VAB 的体积相等, 所以三棱锥V -ABC 的体积为33. 高考题型精练1.(2016·浙江)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则( ) A .m ∥l B .m ∥n C .n ⊥l D .m ⊥n 答案 C解析 由已知,α∩β=l ,∴l ⊂β, 又∵n ⊥β,∴n ⊥l ,C 正确.故选C.2.(2015·安徽)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 D解析对于A,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α,β关系不确定,故A错;对于B,m,n平行于同一平面,m,n关系不确定,可平行、相交、异面,故B错;对于C,α,β不平行,但α内能找出平行于β的直线,如α中平行于α,β交线的直线平行于β,故C错;对于D,若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m∥n,其逆否命题即为D选项,故D正确.3.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②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③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④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可以推出α∥β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对于②,平面α与β还可以相交;对于③,当a∥b时,不一定能推出α∥β,所以②③是错误的,易知①④正确,故选C.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AC∩EF=G.现在沿AE,EF,FA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则在四面体P-AEF中必有( )A.AP⊥△PEF所在平面B.AG⊥△PEF所在平面C.EP⊥△AEF所在平面D.PG⊥△AEF所在平面答案 A解析在折叠过程中,AB⊥BE,AD⊥DF保持不变.∴⎭⎪⎬⎪⎫AP ⊥PEAP ⊥PF PE ∩PF =P ⇒AP ⊥平面PEF .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Q 分别是AA 1,A 1D 1,CC 1,BC 的中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 1C ⊥MN ;②A 1C ∥平面MNPQ ;③A 1C 与PM 相交;④NC 与PM 异面.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解析 作出过M ,N ,P ,Q 四点的截面交C 1D 1于点S ,交AB 于点R ,如图所示中的六边形MNSPQR ,显然点A 1,C 分别位于这个平面的两侧,故A 1C 与平面MNPQ 一定相交,不可能平行,故结论②不正确.6.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 B解析①中易知NP∥AA′,MN∥A′B,∴平面MNP∥平面AA′B可得出AB∥平面MNP(如图).④中,NP∥AB,能得出AB∥平面MNP.7.(教材改编)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EC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连接BD,设BD∩AC=O,连接EO,在△BDD1中,O为BD的中点,所以EO为△BDD1的中位线,则BD1∥EO,而BD1⊄平面ACE,EO⊂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8.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AE;④∠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④解析由PA⊥平面ABC,AE⊂平面ABC,得PA⊥AE,又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E⊥AB,PA∩AB=A,得AE⊥平面PAB,又PB⊂平面PAB,∴AE⊥PB,①正确;∵平面PAD⊥平面ABC,∴平面ABC⊥平面PBC不成立,②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BC∥AD,又AD⊂平面PAD,BC⊄平面PAD,∴BC∥平面PAD,∴直线BC∥平面PAE也不成立,③错;在Rt△PAD中,PA=AD=2AB,∴∠PDA=45°,④正确.9.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则B1C与AB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异面垂直解析∵AO⊥平面BB1C1C,∴AO⊥B1C,又∵平面BB1C1C为菱形,∴B1C⊥BO,∴B1C⊥平面ABO,∵AB⊂平面ABO,∴B1C⊥AB.1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DM⊥PC(或BM⊥PC,答案不唯一)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又∵PA⊥平面ABCD,∴PA⊥BD,又AC∩PA=A,∴BD⊥平面PAC,∴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11.(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12.(2016·山东)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1)已知AB=BC,AE=EC,求证:AC⊥FB;(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证明(1)因为EF∥DB,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如图①,连接DE.因为AE=EC,D为AC的中点,所以DE⊥AC.同理可得BD⊥AC.又BD∩DE=D,所以AC⊥平面BDEF.因为FB⊂平面BDEF,所以AC⊥FB.(2)如图②,设FC的中点为I,连接GI,HI.在△CEF中,因为G是CE的中点,所以GI∥EF.又EF∥DB,所以GI∥DB.在△CFB中,因为H是FB的中点,所以HI∥BC.又HI∩GI=I,所以平面GHI∥平面ABC,因为GH⊂平面GHI,所以GH∥平面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