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用
用象征手法赞扬蜡烛的作文
用象征手法赞扬蜡烛的作文《燃烧的灵魂——蜡烛》蜡烛,一种极为普通的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身材纤细,裹着或白或红或彩色的外衣,安静地待在角落里,毫不引人注目。
然而,当黑暗降临,当电灯失去光芒,当世界被阴影笼罩,它却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绽放出温暖而明亮的光芒,成为黑暗中最璀璨的存在。
蜡烛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
从被制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要为了带来光明而牺牲自己。
它不像太阳,高高悬挂在天空,接受着万物的敬仰和赞美;也不像电灯,依靠着强大的电流,骄傲地照亮整个房间。
蜡烛只是一根小小的圆柱体,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强大的能源支持,但它有着一颗无私的心。
当你轻轻点燃蜡烛,那微弱的火苗开始跳动,仿佛是它的心脏在有力地搏动。
它慢慢地融化,一滴一滴的蜡油滑落,那是它痛苦的泪水吗?不,那是它为了光明而付出的代价,是它心甘情愿奉献的证明。
它的身体在一点点缩短,可它带来的光明却在一点点扩大。
它用自己的消逝,换来了周围的一片明亮,让我们能够在黑暗中看清道路,继续前行。
蜡烛的光芒,是希望的光芒。
在停电的夜晚,在烛光摇曳中,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安慰。
那小小的火苗,仿佛在告诉我们:不要害怕黑暗,不要放弃希望。
只要有一丝光亮,就有前进的方向。
蜡烛就像那些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们,他们或许平凡无奇,或许默默无闻,但在关键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引领大家走出困境。
蜡烛的精神,是坚守的精神。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短暂,知道自己的力量微小,但它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它在黑暗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直到生命的一刻。
它的这种坚守,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默默奋斗一生的人。
他们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坚守的力量。
蜡烛啊,你虽然平凡,却拥有着无比伟大的灵魂。
你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品质,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你是黑暗中的勇士,是希望的使者,是无私奉献的典范。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蜡烛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温暖世界。
《蜡烛》教案-10
《蜡烛》教案《蜡烛》教案范文6篇《蜡烛》教案篇1教学目标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默读、朗读,深入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中意味。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词。
2、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间最美是真情。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上演着无数的美好情感的故事,例如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更给我们震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1、作者及背景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课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瓦砾(lì)地窖(jiào)舀(yǎo)鞠(jū)躬名副其实颤巍巍3、课文配乐朗读。
4、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⑴炮火:11次⑵蜡烛:6次⑶黑围巾:4次⑷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⑴多写炮火连天,说明环境危险,让人一直为老妇人揪着心,而老妇人在炮火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⑵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⑶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哀悼之情。
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照明工具,也是一种装饰品。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蜡烛时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这不仅容易造成危险,还容易污染环境。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选择适合的蜡烛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蜡烛。
不同种类的蜡烛有不同的用途,例如,白蜡烛适合用于照明,彩色蜡烛适合用于装饰。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蜡烛的长度和直径来选择合适的蜡烛台。
此外,我们需要选择优质的蜡烛。
好的蜡烛不仅能够燃烧时间更久,而且不会产生黑烟和异味。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有品牌保障的蜡烛。
二、放置蜡烛接下来,我们需要正确地放置蜡烛。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平整的表面放置蜡烛,以免蜡烛倾斜或熄灭。
其次,在放置蜡烛时应该远离易燃物,如纸张、织物、木板等。
最后,我们应该在使用蜡烛时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气流、人群等。
三、点燃蜡烛正确的点燃蜡烛很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准备一个蜡烛打火器或长柄打火机。
其次,在点燃蜡烛时应该将蜡烛斜放45度,并避免将蜡烛芯沾到蜡油中。
最后,在点燃蜡烛后应该马上将打火器放在一旁,以免被烟囱喷出的火花弄伤。
四、管理蜡烛正确地管理蜡烛可以延长蜡烛的寿命。
首先,我们应该在点燃蜡烛前剪短蜡烛芯,以免蜡烛烧太快。
其次,在燃烧蜡烛时应该保持蜡烛芯中心对齐,以免出现不均匀燃烧的现象。
最后,在熄灭蜡烛时应该使用蜡烛灭火器,同时注意不要用水扑灭蜡烛。
五、清理蜡烛使用完蜡烛后,我们需要对蜡烛进行清理。
首先,在清理蜡烛时需要等待蜡烛完全冷却。
其次,在清理蜡烛时应该避免使用刀子或尖物,以免划伤蜡烛台。
最后,在清理蜡烛时应该将蜡滴用温暖的水或热食用油擦拭干净,同时注意不要弄脏其他东西。
所以,以上是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我们应该掌握这些技巧来确保蜡烛的安全和环保,同时享受美好的蜡烛体验。
蜡烛用拟人句怎么写
蜡烛用拟人句怎么写蜡烛的焰正快乐地舞蹈。
蜡烛滴完了它最后一滴泪。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蜡烛一定很伤心,要不然她就不会流泪了。
蜡烛拟人句1、我点燃了这根白色的蜡烛。
蜡烛燃着,同时它的一滴滴“眼泪”也流了下来,慢慢地凝固了,红色的火苗充满了整个房间2、蜡烛直到烧光了,他的泪才流干。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蜡烛一定很伤心,要不然她就不会流泪了。
5、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6、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7、蜡烛流着泪,是快乐的泪,因为她能为人类照亮黑暗,能为人们做贡献。
8、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
9、蜡烛,流下的,是滚烫的泪;燃烧的,是稀有的生命。
10、蜡油无声无息地滚落下来,滚落托盘中。
蜡烛,又缩短了一截。
明知道死期接近,但它还是挺立着,燃烧着。
11、今夜,一支流泪的红烛点燃了我四周的漆黑,一份梦样的宁静阻隔了所有纷纷扰扰。
描写蜡烛的优美语句1、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
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
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
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
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2、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
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3、被风吹动的小火苗虽然在左右晃动着,但仍然在坚守自己的使命。
对了,这不就是蜡烛的品质吗?就是无私奉献啊!4、这时的蜡烛在我眼里像一位英勇无畏的骑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桌上,为我照亮,随着内心的温暖,我的笔也在本子上龙飞凤舞起来待我写完功课,那支蜡烛在我眼里像个受伤的孩子,垂头丧气,流逝着一滴滴烛油5、每当停电,那根细细的蜡烛就成了家中的光明使者。
在漆黑的夜晚,唯有这小小的光芒为我们送来温暖,送来光明。
蜡烛吸水的生活应用
蜡烛吸水的生活应用
蜡烛吸水具有以下生活应用:
1. 紧急灯光:蜡烛可以用作停电时的临时灯光。
将蜡烛放于沙盘或浅盘中,将盘中的水注入到蜡烛周围,蜡烛会自动吸水并继续燃烧,提供紧急的灯光。
2. 除湿:蜡烛吸水时会释放热量,这种热量可以用来驱散空气中的湿气。
在潮湿的环境中,将蜡烛点燃放置于容器中,它会吸水和释放热量,从而减少湿气。
3. 水质检测:蜡烛也可以用于初步检测水质。
将蜡烛点燃并放置在水中,如果蜡烛燃烧不稳定或有很多黑烟,可能表示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
4. 香薰:将蜡烛与香薰油一起使用,可以产生芳香的效果,使室内空气变得清新和舒适。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蜡烛时务必小心安全,确保离开蜡烛时将其熄灭,并避免在易燃物附近使用。
蜡烛(语文学习已用)
《蜡烛》一文中的宗教意义八年级上有一篇课文《蜡烛》,作者是一名战地记者,名叫西蒙诺夫,他曾随苏联红军参加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的战争。
他亲历战场,以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战地通讯。
文章的主体记叙并不复杂:老妇人育乞西为一位牺牲的苏联青红军战士堆了一座坟墓,亲吻了死者的额头,还点燃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婚礼蜡烛。
对此,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掩埋之前“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作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以上的解读,很革命英雄主义和很共产国际主义,也注意到描写意境的精妙和抒情氛围的浓郁。
但我认为这些理解没有触及文本的核心价值,忽略了其中几个有关宗教背景的要素:蜡烛、亲吻和葬礼。
一、蜡烛是东正教徒宗教生活的重要物品。
蜡烛在东正教徒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元帅斯大林》(下部)中有一个故事。
当时的东正教尼古拉都主教谈到了关于蜡烛工厂的问题,他说,现在教堂的蜡烛都是由手工业者生产的,售价太高,因此,他,尼古拉都主教,认为最好是让各教区都有权开办蜡烛工厂。
斯大林说,只要是与教会在苏联境内组织上巩固和发展有关的问题,教会都可以指望得到政府的全面支持。
他对卡尔波夫说:“必须保证教区有权支配教会的款项。
不要给成立东正教中学、蜡烛工厂等事情设置障碍。
”尔后他又对三位都主教说:“如果现在或者今后需要的话,国家可以给教会中央以适当的资助。
初二语文教案:用《蜡烛》教孩子如何感悟文学
初二语文教案:用《蜡烛》教孩子如何感悟文学教孩子如何感悟文学文学是人类认识生命、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形式美、真理美、情感美等多重美的艺术形态,引领人们进入另外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而如何使孩子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懂得如何感悟文学中的内涵,则是语文教师着重面对的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一位大师作者的经典作品《蜡烛》入手,详细阐述具体的语文教案,并就如何感悟文学,引导学生走向真正的读书之路。
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案设计《蜡烛》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一根小蜡烛的人生经历,经过一系列曲折的经历,最终用自己的短暂生命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故事。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阅读《蜡烛》和相关典籍的学习,掌握文学名词、感悟文学中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文学名词:隐喻、象征、对照、意境、意象等。
2)理解情节、人物性格、主旨等。
3)探究莫泊桑“人类孤独”的主题思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精妙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学情感,促进学生正确对待文学,心灵得到升华。
2)培养学生对他人关爱的勇气和感动的力量,学会孝顺和友爱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文学中的人文情怀和主题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内涵。
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蜡烛的生死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以此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分析、感悟、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中的人文情怀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1.兴趣情境设计在课堂前,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于文学、读书的看法,加深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为学生创造一个浓郁的文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对文学有所期待。
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都可以。
蜡烛使用方法
蜡烛使用方法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也可以用于装饰、氛围营造等方面。
然而,许多人在使用蜡烛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正确使用蜡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蜡烛的使用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蜡烛在购买蜡烛时,应选择质量好、外观美观的蜡烛。
同时,应根据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种类的蜡烛,如平安夜可以选择圣诞蜡烛,生日派对可以选择彩色蜡烛等。
2. 准备使用蜡烛的场所在使用蜡烛之前,应准备好使用蜡烛的场所。
首先,要选择一个离易燃物体较远的位置,确保使用蜡烛时不会引起火灾。
其次,要确保蜡烛的底座平稳,且蜡烛周围没有可燃物。
3. 点燃蜡烛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蜡烛时,应先将打火机或火柴点燃,然后再将蜡烛轻轻地放在火焰上。
点燃蜡烛时,要注意手指不要碰到蜡烛的火焰,避免烧伤。
4. 燃烧蜡烛蜡烛燃烧时,应保持蜡烛周围没有可燃物,同时不要让蜡烛燃烧过久。
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蜡烛,可以选择使用带有烛芯的长蜡烛,以避免蜡烛燃烧时烛芯烧断。
5. 熄灭蜡烛在熄灭蜡烛之前,应先让蜡烛燃烧至燃烧表面完全液化,然后用烛台等工具轻轻地吹灭蜡烛。
熄灭蜡烛时,要确保周围没有可燃物,以避免引起火灾。
6. 注意事项在使用蜡烛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不要将蜡烛放在易燃物体上,如木制桌子、衣服等。
(2) 不要将蜡烛放在通风不良的地方,以避免烟雾积聚。
(3) 不要将蜡烛放在儿童或宠物容易触及的地方。
(4) 不要让蜡烛燃烧过久,以免引起火灾。
(5) 不要将多支蜡烛放在一个小的烛台上,以免引起烛台倾斜。
(6) 使用蜡烛时,不要离开场所,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在使用蜡烛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还要及时清理蜡烛烟灰等杂物,以保持使用环境的整洁。
《蜡烛》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蜡烛》教学反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文言文是一项必修内容。
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内容针对比较传统,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媒介手段,使得学生在研读文言文时能够更加融入到其中。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情感共鸣、思考和探究。
下面,本人将就本人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蜡烛》一文,从教材的选定、教学的设计和方法上进行深入探究和反思。
一、研读教材选定在语文教学中,知名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必修内容。
而《蜡烛》无疑是其中著名的一篇读本,它既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又有着简单流畅的文笔,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人物塑造,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白话文。
选用《蜡烛》作为读本很有必要。
《蜡烛》的主题闪耀着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呼唤人们秉持信仰,振奋精神,向着灵魂的宁静与拯救而努力。
它也是一篇有价值的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知,增强道德素养,提高人文素养,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第二、教学设计和方法1、注重情感共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注重情感共鸣和思考,将学生带入文本中去,领会文本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比如,在讲述白炽灯与蜡烛的历史及文化典故时,我讲述了很多细节,并与学生互动探讨,令学生得以深入了解历史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情感体验。
由此,学生便可以在文化交流、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更加自信,更加开放。
2、“桥梁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桥梁式”教学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从“教师导向”转化为“学生导向”,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自主创作中,《蜡烛》的形象和内涵被开发得更加淋漓尽致,能够越来越真正地辐射学生的内心,参与其中的学校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3、多元媒介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很看重多元媒介的使用,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比如播放动画视频,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受形式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
而对于一些难度高的句子和韵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阐释,使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能够轻松理解,便于后续掌握。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精选31篇)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精选3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精选3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篇1我喜爱蜡烛,喜爱它的光明。
我赞美蜡烛,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蜡烛呢?它并没有那么稀奇,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低廉,家家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桌底下,让别人看不见;它有时被人们摔在地上,被一些小孩砍断身子,处处遭受到人们的冷落、轻视,可是它却没有一声怨言,一丝哀愁。
但是你仔细观察,蜡烛还是挺漂亮的,它在燃烧的时侯,头上的小火苗好像是一个公主的头,它那白玉般的身体好像是公主美丽的衣服,顺流而下的蜡珠则是公主的手。
在停电的时侯,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已。
然后,它就用生命之躯去为人们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它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痛苦中创造欢乐,在奉献中感到永久的欣慰,它默默地存在,又默默地逝去,它以自已短短的一生,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辛勤的园丁,他们热爱自已平凡的工作,每天早起晚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直到两鬓花臼,他们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热温暖着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用自己的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知蜡烛一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篇2有一天,家里突然停电了。
我从柜子里拿出1根蜡烛,点燃。
一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
我看着蜡烛,不由得想:“蜡烛虽然小,却非常顽强。
它具有不怕疼、不怕牺牲、默默无闻的为人们奉献自己的高尚品质。
”蜡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我要向它学习!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就像清洁工人。
蜡烛有哪些妙用
蜡烛有哪些妙用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那么,蜡烛有哪些妙用呢?1.燃烛用于蔬菜保鲜。
做1个放置蔬菜的小木架,放在1个盛有水的大盆内,将蔬菜放置好后,点燃事先放在木架上的蜡烛,然后扣上1个小一点的木盆。
这样,一般蔬菜在室温16~18℃时可以保鲜1周。
2.在剪下来的白兰花枝条切口处,用火烤至微干,再涂上石蜡油。
用这种方法给鲜切花保鲜比插入盛水的花瓶中保鲜的时间长得多3.衣服洗好后,常发现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动。
只要洗衣服前,在拉链上涂层蜡,洗后拉链就不会卡住了。
4.抽屉推拉不灵活,可在它的两侧和棱边涂一层石蜡或蜡烛屑,推拉起来就灵活了。
5.房间里吸烟人多,常常会弄得烟雾缭绕,令人呛鼻。
可在房间里点上1支蜡烛,将其放在距地面有一定距离处,可减少烟雾。
6.有些书读不了几天就卷角了。
可找一截蜡烛熔化,然后在新书的角上蘸点蜡,书就不会卷角了。
7.家具拉门发紧或磨损严重,可在拉门的下拉槽内,滴进一些蜡,或削些蜡末放入,拉门就可滑动自如了。
8.电视天线与馈线接头处常受风吹日晒,很易锈蚀,可将蜡烛加热熔化滴在接头处,再用胶布将接头处缠好,即可防止其在较长时间内被锈蚀。
9.有的用金属材料组装的洗衣机,缸口边缘与控制屏组合之间有一条又窄又深的缝隙,洗衣时容易进水锈蚀零件。
只要把加热熔化的石蜡液均匀地灌入缝隙中,冷却后稍加修整,即可防止溅水进入。
10.冰箱里的冰盘有时会被冷冻室里的冰粘住。
可在冰盘底部及四周涂上蜡,冰盘就不会被粘住了。
11.光灯有时会发出嗡嗡响声,使人很不舒服。
可切断电源,将日光灯镇流器盖打开,在镇流器边上撬开一个小缝,把熔化的蜡液灌进镇流器的矽钢片间隙里,这样日光灯就不会有嗡嗡声了。
12.熨斗的底面不干净,有时会划挂、弄脏衣服。
可取1块旧布对折,在两层布之间撒些蜡烛粉末,把热熨斗放在两层布上来回磨蹭,然后立即在1块干净布上来回熨几下,这样就可以把熨斗底面擦干净了。
蜡烛用途国外
蜡烛用途国外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它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用途。
除了照明之外,蜡烛还被用于庆祝活动、宗教仪式、烛光晚餐、装饰和氛围营造等方面。
在下面的回答中,我将详细介绍蜡烛在国外的各种用途。
首先,蜡烛在照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或没有电力供应的地方,蜡烛是唯一的照明工具。
即使在有电力的地方,蜡烛也被用作备用照明,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蜡烛的柔和光线也被认为是一种放松和舒缓的照明方式,因此在一些家庭和商业场所中也被广泛使用。
其次,蜡烛在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生日派对上,蜡烛通常被插在蛋糕上,寓意着生日人的年龄增长。
当生日人许愿并吹灭蜡烛时,这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仪式。
此外,在圣诞节和其他节日中,蜡烛也被用于装饰和营造节日氛围。
人们会点燃蜡烛,将它们放在窗台、圣诞树或节日装饰物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蜡烛在宗教仪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许多宗教中,蜡烛被用作祈祷和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例如,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蜡烛被用作象征光明和神圣的物品。
在教堂中,人们会点燃蜡烛,放在祭坛或圣像前,以表示对上帝的敬意和祈祷。
类似地,在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中,蜡烛也被用于祈祷和冥想。
此外,蜡烛还被用于烛光晚餐。
烛光晚餐是一种浪漫的用餐方式,人们会在餐桌上摆放蜡烛,点燃它们,以营造浪漫的氛围。
这种用餐方式常常用于庆祝特殊的场合,如情人节、结婚纪念日或求婚等。
蜡烛的柔和光线和温暖的氛围使得烛光晚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浪漫活动。
此外,蜡烛还被用于装饰和氛围营造。
人们会在家中或商业场所中使用蜡烛来装饰空间,增添美感和温馨感。
蜡烛的各种形状、颜色和香味使得它们成为一种多功能的装饰品。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选择不同的蜡烛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例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使用圣诞树蜡烛和节日香味蜡烛来装饰家中,营造节日的氛围。
总之,蜡烛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用途。
除了作为照明工具之外,蜡烛还被用于庆祝活动、宗教仪式、烛光晚餐、装饰和氛围营造等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中文版)一、导入新课1.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与蜡烛相关的诗词或故事,引出课文《蜡烛》。
二、课文概述1.讲述故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南斯拉夫一位老妇人育乞西不顾生死,掩埋苏联红军烈士,并点燃蜡烛祭奠的故事。
三、课文分析1.人物形象:分析育乞西的形象特点,展现其深沉的母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2.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3.蜡烛的象征意义:探讨蜡烛在文中的多重象征意义,如生命、希望、和平等。
四、主题思想1.强调战争中人性的光辉,表达对和平的深切向往。
五、课堂练习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讨论蜡烛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并阅读有关战争与人性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英文版)Slide 1: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1.Display images of candles and prompt students to recall poems orstories related to candles, leading to the text "The Candle".Slide 2: Overview of the Text1.Introduce the story backgroun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old Yugoslavian woman named Yuqi Xi disregarded her own safety to bury a Soviet Red Army martyr and light a candle in his memory.Slide 3: Text Analysis1.Character Analysis: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qi Xi'simage, revealing her deep motherly love and desire for peace.2.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Feel the cruelty of war and theglory of humanity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s.3.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ndle: Explore the multiple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candle in the text, such as life, hope, and peace.Slide 4: Theme of the Text1.Emphasize the glory of humanity in war and express a deep desirefor peace.Slide 5: Classroom Practice1.Retell the story plot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content.2.Discuss the meaning of candles in real life and reflect on them inthe context of daily life.Slide 6: Homework Assignmentplete the exercises after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learned.2.Collect and read articles or books about war and humanity tobroaden their horizons.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的中英文课件框架,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扩展。
蜡烛 钊作琦使用
三、试分析本文的内容令人感动的原因。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 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2、着力描写感人因素:环境危险,炮火连 天;老妇人年老体弱,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 掩埋苏联战士。 (强烈反差) 3、蜡烛的珍贵意义:老妇人真藏了45年的 结婚蜡烛一直不舍得用,现在拿出来点在烈士 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环境里,烛光 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畅所欲言
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付出了惨
重的代价。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应当如 何面对今天和未来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小
结
1、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2、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3、细节的描写——蜡烛。
4、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 5、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 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厚感情。
3、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最崇 高、最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 母子,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是 最美好的感情
32
请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通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 过对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亲手埋葬牺牲在 南斯拉夫国土上的苏联红军战士,并插上 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红烛的感人事迹的 描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写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安葬苏联士兵的事
2、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述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7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 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人物: 老妇人玛利· 事件: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起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 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 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实用文《蜡烛》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作者: 张峰
作者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出版物刊名: 学语文
页码: 27-2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蜡烛》;用文;《语文课程标准》;实践能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实用文文本,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绝佳范例。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重文学类文本轻实用类文本的现实,使得我们在实用文的教学中仍处于一个相对混乱、无序、随意的状态,。
幼儿园大班教案《蜡烛》
1、尝试用蜡烛油绘画,引导幼儿根据示意图进行自主作画。
2、鼓励幼儿斗胆参预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3、体验美术创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故事 PPT、蜡烛、白纸、黑色水彩笔人手一份;水彩颜料、棉签、打火机;录音机、磁带。
1、师:小朋友,你画过什么样的画?2、师:小熊来我们教室做客了,它还带来了一副特殊的画(出示),和你旁边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画呢?3、幼儿猜测(讨论、交流)师:到底特殊在哪里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小朋友可要竖起耳朵听子细啦!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观看 PPT 倾听。
2、观察步骤,掌握要领。
先用黑水笔勾画整幅图的轮廓;选择用蜡笔、水粉颜料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蜡烛油滴上漂亮的蜡烛花。
3、匡助幼儿回顾,巩固作画步骤。
4、重点引导幼儿看蜡烛油滴画的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师:你们愿意用蜡烛来画小花吗?那我们在画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2、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能斗胆作画。
1、幼儿生生互动,相互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请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画得蜡烛花有什么特殊吗?2、引导个别幼儿斗胆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师:下面我们把这漂亮的蜡烛花送去参加比赛,也许我们也会和小熊一样,获得大奖,让我们出发吧!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1.“主蜡烛”一支。
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
一观察蜡烛燃烧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2.启示幼儿思量: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3.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火焰会随风“跳舞”;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气味,等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1.请幼儿先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块上。
《蜡烛》语文教案及反思实用
《蜡烛》语文教案及反思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年代里的温馨与悲壮。
2.分析蜡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层内涵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体会蜡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情感变化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物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生活中关于蜡烛的用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蜡烛的象征意义。
2.提问:你们知道蜡烛在战争年代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和人物情感变化。
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战争背景下的紧张氛围。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战争年代里的人性光辉。
3.讨论蜡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思考蜡烛在课文中的其他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蜡烛的象征意义。
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蜡烛在课文中的其他象征意义吗?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蜡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
三、写作技巧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等。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作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题吗?二、课堂讨论1.讨论战争背景下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讨论蜡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年代的人性光辉。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关于蜡烛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蜡烛》,让学生理解战争年代的人物情感和人性光辉。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种类。
学习蜡烛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学会制作简单的蜡烛,培养动手能力。
运用蜡烛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来源:选择一本关于蜡烛的教材或者相关章节。
教材内容:介绍蜡烛的历史、制作方法、使用技巧和寓意等。
2.2 学情分析:学生背景: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
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蜡烛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授课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3.2 实践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蜡烛制作实验,亲身体验蜡烛的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制蜡烛、设计蜡烛造型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意义。
4.2 讲解与展示:讲解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种类。
展示蜡烛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4.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蜡烛制作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指导学生掌握蜡烛制作的技巧和安全事项。
4.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制蜡烛、设计蜡烛造型等。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蜡烛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蜡烛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的创意表达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关于蜡烛的教材或相关章节,确保内容丰富、适合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蜡烛》原文中英文
《蜡烛》这篇课文原文描述了南斯拉夫母亲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为一位苏联红军烈士点燃结婚花烛的感人场景,体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对和平的渴望。
以下是《蜡烛》的原文及其英文翻译:中文版原文: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将珍藏了四十五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青年士兵的坟头。
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
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在方场的中央,他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
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那第五个已经死了,躺在方场上。
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红军的偷袭企图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
这时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桥后再埋葬他吧。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人住着。
然而,在这堆瓦砾下边的地窖里,有一个叫做玛利育乞西的老妇人住在那里。
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为了安全。
德国人把他们村子里所有的房子都烧光了。
这个老妇人住在楼下,而楼下早就没有人了,可是屋子的门老开着,风吹雨淋,门板已经破烂了,从窟窿里可以看见一个宽宽的楼梯。
房间里黑着,老妇人育乞西就坐在黑暗中,她周围的东西是灰色的,只有她穿的那件衣服是鲜红的,一拿出来就让人分辨得出。
老妇人育乞西也爬出来,在方场上找了半天,才从瓦砾堆里拉出她自己的大箱子,随后又在她那间房子近旁掘了一个坟坑,把契柯拉耶夫的尸首拖进坟坑里。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导读: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篇一】我喜爱蜡烛,喜爱它的光明。
我赞美蜡烛,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蜡烛呢?它并没有那么稀奇,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低廉,家家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桌底下,让别人看不见;它有时被人们摔在地上,被一些小孩砍断身子,处处遭受到人们的冷落、轻视,可是它却没有一声怨言,一丝哀愁。
但是你仔细观察,蜡烛还是挺漂亮的,它在燃烧的时侯,头上的小火苗好像是一个公主的头,它那白玉般的身体好像是公主美丽的衣服,顺流而下的蜡珠则是公主的手。
在停电的时侯,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已。
然后,它就用生命之躯去为人们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它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痛苦中创造欢乐,在奉献中感到永久的欣慰,它默默地存在,又默默地逝去,它以自已短短的一生,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辛勤的园丁,他们热爱自已平凡的工作,每天早起晚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直到两鬓花臼,他们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热温暖着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用自己的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知蜡烛一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篇二】有一天,家里突然停电了。
我从柜子里拿出1根蜡烛,点燃。
一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
我看着蜡烛,不由得想:“蜡烛虽然小,却非常顽强。
它具有不怕疼、不怕牺牲、默默无闻的为人们奉献自己的高尚品质。
”蜡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我要向它学习!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就像清洁工人清洁工人无私奉献,为我们扫地。
在街上,我看到许多人都往地上乱扔垃圾。
还有一些大人乱吐槟榔汁,把地板都弄脏了。
只有清洁工人在扫地。
第二天,地板就变干净了,可她们却走了。
他们很不起眼,可却默默无闻地扫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视若 亲人, 沉痛哀 悼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她在他 的旁边坐了下来,”(17段)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嘴唇和前 额。”(25段) “做好了坟堆后……摸出……怀里的 东西”、“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 上,点了起来”、“老妇人对着这烛光 ……那黑色的大围巾。”(28、29段)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插在那老地方。”(40段)
用一句话说说 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 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厚感情。
10/8/2013
1、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 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起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 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 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10/8/2013
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 “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 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 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 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 母子。文末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 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 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 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10/8/2013
炮火
①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 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 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②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 次间歇。 ③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④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 来,柱子似的。 ⑤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⑦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⑧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⑨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 人很远。 ⑩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 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⑾ 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10/8/2013
一、朗读第28段,揣摩这里为什么要对这支 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它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老妇人给 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二、朗读第29段的末句,揣摩这里又提到围 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 渲染了肃穆气氛,说明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年老体衰
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 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 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行动不便 沉痛哀悼
老妇人的动作
作者通过这些细腻的动作描 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 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 烈士的至情至爱,十分感人。让 我们从中感知这位南斯拉夫母亲 的伟大内心世界。
10/8/2013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 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 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 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 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 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 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 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 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 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 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 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 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 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4.点燃 婚烛, 真情祭 悼
二、通览全文,说说你对老妇 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 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 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 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 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 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 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 的爱。
10/8/2013
三、朗读第43段,揣摩:这段文字如果改写 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 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 句好在哪里。 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及烛光的背景, 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文章再次点 出结婚喜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 常的意义,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至高无 上的感情。并且原句没说出真名,而说“南斯拉夫 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 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而这种感情又达到了 母子情深的境界。
10/8/2013
拂晓 ( 地窖 ( (
fú (
)
lì 瓦砾 jū gōng 鞠躬
)
jiào wěi ) )
颤巍巍(
)
10/8/2013
给下列字词注音:
zhuó bǎo jià o
烧 灼
pú fú
桥头堡
yè
地 窖
fú
匍 匐
lì
腋
下
拂 晓
qǐ
wēi
瓦 砾
qì kē yē
颤巍巍
yǎo
育乞西
jū gōng
思考提示:
1、老妇人为什么不 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 又心里是怎么想的?
10/8/2013
10/8/2013
蜡烛
有特殊意义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 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象 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 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黑围巾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 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 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②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 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③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 蜡烛来。 ④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 了。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 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 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 性),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 重故事性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 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 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 意义。 《红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10/8/2013
一、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请有感情地把它朗读 。
1.炮火 连天, 环境险 恶。了……“老妇人想了半 天……慢慢地爬出了地窖。“(14段) “她不会匍匐前进……她太衰老了…… 走进了方场。”(15段) 老妇人“把他拖走。路并不远……休息 了三次。”(23段) “几小时的功夫,她一捧又一捧……的 坟堆。”(26段)
10/8/2013
小
结
1、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2、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3、细节的描写——蜡烛。
4、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 5、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 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厚感情。
10/8/2013
(课后作业)
揣磨文章倒数第四段(即41段),设想一下 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成一段话。不少于一 百字。
黑围巾
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 写出了老妇人给予牺牲的苏联 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 烈的母亲般的爱。
老妇人的动作
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 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 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 了地窖。
10/8/2013
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
描写?
10/8/2013
炮火 闪烁的蜡烛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 老妇人的动作 ……
10/8/2013
三、试分析本文的内容令人感动的原因。 1、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 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2、着力描写感人因素:环境危险,炮火连 天;老妇人年老体弱,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 掩埋苏联战士。 (强烈反差) 3、蜡烛的珍贵意义:老妇人真藏了45年 的结婚蜡烛一直不舍得用,现在拿出来点在 烈士的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特殊环境里, 烛光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西蒙诺夫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 什么寓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 的奉献精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 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作者简介: 西蒙若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 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 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 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 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 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 曲《生者与死者》、《军人 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 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10/8/2013
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 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 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10/8/2013
蜡烛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 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 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 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 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 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 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 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