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案优秀8篇
月迹教案优秀8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
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
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
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月迹》教案设计
《月迹》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月迹》。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对月亮的美好向往和追逐,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对月亮的感悟。
文章以月亮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忧伤、期待和希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文章以月亮为线索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难点:领会文章以月亮为线索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月夜的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想象,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以月亮为线索的写作手法。
4. 重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优美的词句,描述自己身边的月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月亮2. 喜悦3. 忧伤4. 期待5. 希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亮”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领会文章以月亮为线索的写作手法。
但在实践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优美词句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观察月亮的变化,体会月亮的象征意义,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月迹》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领会文章以月亮为线索的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月迹》教学设计三篇5篇[修改版]
第一篇:《月迹》教学设计三篇篇一:7 月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教学难点:品味奶奶的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张不同的月亮幻灯图片,让学生分别用一句平实话叙说图中的月亮;再分别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图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学过的几句咏月的诗句,让学生回味一下这几句诗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从另一角度来写月亮的文章《月迹》。
二、简介作者(幻灯展示)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倏忽(shū)锨刃(xiān)袅袅(niǎo)粗糙(cāo)面面相觑(qù)嫉妒(jìdù)掬着沙(jū)踪迹(zōng)争执(zhí)酥酥(sū)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寻月的踪迹。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时间:中秋夜里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心迹: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4、这些情感的心迹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追求?明确:追求美好5、发现月亮踪迹时,孩子们是怎样想象月亮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如:“月亮是长了腿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6、文章为什么用“月迹”作为标题?用“寻月”或“赏月”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第【1】篇〗24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美丽的月景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
2.助读资料:走进作者:贾平凹:1952 年2 月21 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著有小说集《下棋》《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重点)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四、品读释疑1.屋中盼月(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的特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热爱追求身边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热爱追求身边的美好事物。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作者贾平凹通过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体现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最后说明了童心创造力的高超。
让我们来欣赏这篇文章!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面面相觑(qù)袅袅(niǎo)倏(shū)忽款款(kuǎn)屏(bǐng)气满盈(yíng)(2)生词释义。
款款:慢慢。
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满盈:满满。
袅袅:文中指某种气息在身后缭绕或摆动。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课文写出作者感受到的禅意的什么特点?B.表述这个特点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C.顺着“月”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的?D.标注出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第1篇】一、课文内容分析《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散文》1980年第11期,后编入散文集《月迹》。
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
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充满童趣。
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呢?在穿衣镜上,在院子里,在河里,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月亮不断变化,充满动态美。
《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
文章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正如孙犁评价的那样,“在他的笔下,客观与主观,都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平易近人的,而其声响却是动听的,不同凡响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月迹》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及优美的语句,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
此外,本文儿童化的语言,充满童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积累。
三、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悄、累、袅、嫦、娥、嫉、妒、瓷”,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月迹》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月迹教学设计引言:《月迹》是一首优美的古诗,通过描绘月亮的轨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教学设计以《月迹》为素材,旨在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月迹》这首古诗的题材和诗意。
2. 学会诵读《月迹》这首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朗诵能力。
5.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描绘月亮的美景视频,创造出月光下的浪漫氛围,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
2. 学习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月迹》这首古诗的作者、题材以及背景,并播放优美的朗读音频。
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
3. 朗读练习(15分钟)阅读整首《月迹》这首古诗,并进行全班朗读练习。
老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语调、节奏进行朗读。
4. 音律把握(20分钟)分别讨论古诗中的韵律、押韵和平仄。
老师向学生解释这些诗学概念,并通过一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分析《月迹》中的韵律和押韵。
5. 诗意解读(20分钟)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月迹》的诗意,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月亮在古诗中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描绘月亮的轨迹,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等等。
6. 朗诵比赛(15分钟)分小组进行《月迹》朗诵比赛。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朗诵,并由全班评选最佳朗诵者。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创作活动(15分钟)鼓励学生通过画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月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安排小组合作绘画或个人创作,通过展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部编版《24.月迹》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研讨方式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比较了解孩子的视角写不同主题的文章。
3、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对奶奶形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查找资料,说说月亮有哪些别称?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二、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散文以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天狗》、《怀念狼》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等。
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认识的字词,并查找字典,将它们写在下面。
四、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看月亮、寻月亮、议月亮文章重点:寻月亮2、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明确寻月的过程: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在文中寻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能够说明月亮特点的语句【第3节写“镜中看月”是“长了腿的”。
写了月儿在镜中的变化:“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第5节——第21节写“院中望月”是玉玉的,银银的,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和嫦娥第22节-第24节写“杯中饮月”是“酥酥地颤”的满圆月,一人一月,月亮入心第25节-第29节写“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第30节写“眼瞳见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盼望”——“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五、赏析语言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
月迹教案_精品文档
月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形状、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能够描述月相变化以及其周期性;3.掌握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材:《天文知识百科》;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教具:地球仪、月球模型;4.实验器材:月相模型、手电筒;5.辅助材料:幻灯片、绘制月相变化示意图的纸张。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个有关月亮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引发对月亮的好奇心。
2. 月亮的形状与特征(2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月亮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特征,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到月亮是圆形的,并且有许多坑洞,这些坑洞被称为“月海”。
3.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30分钟)教师利用地球仪和月球模型,讲解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包括月球绕地球旋转、月亮的自转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关系。
教师利用月球模型比喻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过程,并使用幻灯片展示月球的自转过程。
4. 月相变化(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月相模型和手电筒模拟月亮的不同月相状态,并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月相变化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月亮的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让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月亮的形状、特征、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月相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了直观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对月亮的月相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可能过长,导致学生疲劳;教学内容可能过于理论性,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今后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1、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2、对外婆形象的认识。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很多的名篇佳作。
那么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二、会晤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及直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的散文常由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他的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他的长篇小说《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现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月迹》作者把热烈的感情倾注在画面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第1篇】月迹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重视语言训练、关注学法迁移、加强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孩子们寻月为线索,巧妙地描写了不同地方呈现出的月迹形貌,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中,紧紧围绕阅读提示,展开学法指导,遵循“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一教学思路,旨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准备歌曲《月光》的视频。
2.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1.播放歌曲《月光》,教师以歌词引入: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人有方向,迎着月色洒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轻轻地唱——月亮,一个柔美动人的字眼儿。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足迹吧。
2.板书课题“月迹”,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月亮的足迹、印迹、踪迹)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课文叙述了优美的月色,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默读课文,寻找“月迹”1.一读课文: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如“袅袅”“嫉妒”以及多音字“悄、累”在词语“悄没声儿”“累累的骨朵儿”中的读音。
要注意“嫉妒”和“妒忌”的区别哟!2.二读课文:默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线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并动笔画一画。
归纳总结出答案。
教师相机板书:穿衣镜上(2)→院子里(3)→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0)→小河里(21)→眼睛里(23)(2)感知情感: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从而可以看出他们心情怎样?借助相关词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月迹》的教学教案
《月迹》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月迹》。
(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月迹现象及其成因。
(3)掌握一些与月迹相关的科学术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月迹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月迹》。
(2)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月迹现象及其成因。
(3)掌握一些与月迹相关的科学术语。
2. 教学难点:(1)月迹现象的成因及其科学解释。
(2)与月迹相关的科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月迹》。
(2)与月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月迹现象的科普书籍或文章。
2. 教学设施:(1)投影仪或白板。
(2)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3)教学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月迹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迹的了解和观察经验。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月迹》。
(2)解释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帮助学生理解月迹现象。
3. 探索与解释:(1)分组讨论月迹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4. 实践与观察:(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眼目睹月亮的变化。
(2)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程度。
2. 学生对月迹现象及其成因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学生户外观察的积极性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科学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月相变化的模型,以加深学生对月迹现象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教学设计(通用3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我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能说出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5、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四、课外探究:1、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五、阅读课文"我们这些孩子'到"桂树'一段,完成下列练习: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2、"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3、"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一句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4、"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这般儿亮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3《月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3《月迹》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诠释《月迹》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朗读和背诵《月迹》。
3.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方式。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月迹》的诗歌文字和图像。
2.音频设备:用于播放优秀的朗读版本,引导学生模仿。
3.诗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诗歌赏析工具:如画笔、纸张等,用于学生进行诗歌表达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月迹》的标题,引导学生围绕“月迹”两个字展开联想。
2.播放优秀的朗读版本,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韵律。
第二步:诗歌理解(20分钟)1.逐句讲解《月迹》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第三步:朗读练习(15分钟)1.分角色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诗歌中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模仿优秀朗读版本,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1.让学生就《月迹》中的情感进行思考和表达,可以通过写诗或绘画的方式。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月迹》的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课后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月迹》的部分内容,并写一篇关于《月迹》的感受或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2.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组织诗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创作。
以上是针对《月迹》这篇诗歌的优秀教学设计,通过细致的教学过程安排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月迹》这首诗词,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学生欣赏老舍的《月迹》。
分析诗歌中的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2. 诗歌分析:学生对《月迹》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其结构、诗意和主题。
3.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首与《月迹》主题相关的诗歌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月亮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和联想,引入《月迹》这首诗歌。
2. 诗歌欣赏:播放老舍的《月迹》朗诵录音,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音美和意境。
3.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迹》的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讨论与交流: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和想法。
5. 创作练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引导学生创作一首与《月迹》主题相关的诗歌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交流: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内容的创新性、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教学资源:1. 《月迹》的诗歌朗诵录音。
2. 显示器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和图片。
3. 学生写作素材和工具,如纸张、笔等。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月迹》的内容和意义;2.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月迹》的情感和意义;2.运用适当的诗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月迹》的情感和意义;2.运用适当的诗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诗歌《月迹》的课件或诗歌本;2.黑板、粉笔;3.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课题(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或写在黑板上《月迹》的标题,向学生询问是否听说过这首诗歌,是否对它感兴趣,师生简要讨论一下月亮和夜晚的意象与情感。
Step 2 学习诗歌(30分钟)1.师生共同读一遍《月迹》诗歌,细读其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交流。
2.教师对诗歌进行分析解读,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下重要的词句和理解的内容。
Step 3 进一步理解(15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月迹》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2.学生分享归纳结果,并从中选出一种观点作为课堂上的讨论对象。
Step 4 创作表达(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编写一首与《月迹》主题相关的新诗。
2.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新诗的写作。
3.学生将新诗朗读给同学听,并进行互动评价。
Step 5 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诗歌表达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诗歌创作和表达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Step 6 课外拓展(10分钟)教师推荐一些其他与月亮、夜晚或自然景物相关的诗歌,以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诗歌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诗歌表达达到思维、情感和语言的统一、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逐步深入理解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并通过创作和表达感受,提升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考和创作的作用,兼顾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月迹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月迹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月迹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妙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妙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妙的比喻呀。
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妙。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
如今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局部: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局部〔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局部〔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局部〔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月迹》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诗歌《月迹》的主题和情感。
2. 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欣赏诗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在夜晚的形状和位置,为诗歌《月迹》做铺垫。
2. 学习诗歌《月迹》(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月迹》,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解释生词和生句,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诗歌《月迹》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汇报讨论结果。
4. 感悟诗歌(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月迹》的理解和感悟,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5. 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各自创作一首表达对月亮的赞美或思考的诗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表达。
6.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创作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月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诗歌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习题或练习。
2.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诗歌《月迹》的赏析文章。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朿对老师有所帮助。
《月迹》教案设计
《月迹》教案设计月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熟悉诗歌《月迹》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感情;-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了解并分析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感知并理解诗歌的美感;- 能够准确朗读、诠释和表达诗歌的意义;-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喜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感的外溢和抒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准确传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 分析诗歌的主题、用词和结构,理解诗歌的内涵; - 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细致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诗歌《月迹》的复印件;- 诗歌朗读示范音频;- 诗歌分析和鉴赏的教学PPT。
2. 材料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笔记;- 诗歌《月迹》的学习手册。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 创设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美丽音乐,引导学生联想到诗歌主题;- 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看到过美丽的月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感受?2. 朗读和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月迹》,并适当调整语速和语调,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 学生跟读和合读,感知诗歌的美感和韵律;-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用词和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3.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展示诗歌分析和鉴赏的教学PPT,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点评和引导,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迹》教学设计
课题《月迹》设计者梁国强
学情分析《月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
为此,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体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
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
句。
(2)品味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
价值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2.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教学资源设计意图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
迹”
导语:同学们,
猜猜看,谜底是什
么?出示谜语:小时
两只角,长大没有
角,到了二十多,
又变两只角。
有时像
观看课件展示的
谜语,猜答案。
说说学过的或积
累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课件展示谜语和
诗句
调动多种
感官;创
设诗意情
境;激发
学习兴
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月的名句,看谁记得多。
“少年不识愁滋味”像你们这样的少年眼里的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文章,看看小孩子眼里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
趣,揭示本节课题。
二、自学成果展示
课件展示
1.音汉互写。
2. 走进作者。
1、检查预习效果。
要求
学生合上书本。
请学生
上黑板写拼音或汉字。
2、介绍作者的有关信
息。
齐读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学生
板书
使学生加
强字词的
积累,务
实基础,
了解作
者。
三、走近文本,感知“月迹”1.指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阅读方式(默
读、朗读、同桌轮读
等)阅读全文。
完成
三个任务:
⑴概括内容:文章写
了什么时间、什么地
点、什么人的一件什
么事情?
⑵文中的孩子们在
哪里寻到了月亮的
踪迹?请勾画出来。
⑶地方不同,月亮的
特点不同,孩子们的
心情又分别有什么
变化?
读课文,列提纲。
学生回答,其余同学
可作补充。
学生板书概括内容: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
“院子里”——“院子
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寻月亮....
思考并回答,其余同
学可作补充。
明确写作
思路:镜中看月——院
中望月——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眼中见
月——河滩议月;
或概括为:盼月——看
月——寻月——议月。
(只要扣住内容,其他
概括方式亦可。
)
课件展示
培
养自读能
力,学会
归纳课
文,让学
生学会自
己梳理本
文的写作
思路,体
会孩子们
的情感变
化,梳理
出本文的
情感线
索。
⑵学生边读边梳理出在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满足。
四、与文对话,品味“月迹”
1.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表
现童真童趣的句子,
并说说你的理由。
2.
教师指导学生从下
面几个方面入手展
开探究,①找——和
问题相关的语句;②
分——联系上下文
及生活体验,分析、
综合;③结——归纳
认识,得出结论;④
问——提出疑难。
教师边引导学生品
味,边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学习。
2.各小组内部交流成
果,知识共享,合作探
究。
3.交流成果,小组
代表交流发言。
例:第
5自然段,“满满”写
月亮的圆;“玉玉的,
银银的”写月光亮如玉
般温润,如银般灿烂,
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
是一种比喻;“粗粗”
写桂树的壮;“疏疏的”
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
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
穿出,影影绰绰,幽静
柔美;“累累”形象地
写出了花朵的多。
使用
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
点,读起来琅琅上口,
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
色。
课件展示
培养
学生品味
语言及审
美情趣。
从而进一
步让学生
养成自
主、合作、
探究的学
习习惯。
提高多观
察,多思
考的能
力。
五、师生对话,探究“月
迹”1.自由朗读课文。
思
考:⑴课文开头写
“我们这些孩子,什
么都觉得新鲜,常常
又什么都不觉满
足”,而结尾却说“大
家都觉得满足了”,
这是为什么?⑵为
什么说“月亮是每个
人的”?⑶“我突
然觉得,我们有了月
亮,那无边无际的天
空也是我们的了,那
月亮不是我们按在
速读课文,小组合
作探究。
交流成果。
课件展示让学生由
点到面,
进而掌握
方法。
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怎么理解?(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教师小结
六、质疑问难,反思“月
迹”
读完本文,我
们最深切的感受是:
我们要善于发现,生
活中到处都是美。
那
课文中的“美”你有
没有完全读懂?经
过刚才思维的碰撞,
你有没有发现新的
疑问?
教师点评
学生质疑问题:
关于奶奶这个人物形象
在文中的作用,有人认
为没起到什么重要作
用,可以去掉;有人则
认为,奶奶这个人物有
着特殊的意义。
你赞同
哪一种,为什么?文中
奶奶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先个人思考,后
自由讨论交流
自由辩论,最终得出
结果,全班展示
课件
培养学生
的探究与
创新能
力。
理解文章
中奶奶的
人物形象
七、联系生活,丰富“月
迹”
1.中秋节,你
就在这一群孩子中,
你们一起盼月、看
月、寻月、议月。
讨
论“月亮是个什么样
呢”,你会怎么回
答?
2.生活中,你
寻到属于自己的月
亮了吗?
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然后写出
自己的感受,说出感受,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
发表不同的意见或建议
自由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对课文深
入分析,
再次体会
本文的主
题思想,
学会学以
致用,发
现生活中
的美。
训练或检测练习巩固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忽jí()妒面面相觑()争执()满盈()袅()袅依偎()粗糙()
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代)作家。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全文按照“()月亮----()月亮------()月亮”的顺序展开。
4、搜集两句关于写月亮的诗文名句。
5、、文中“月亮”象征着什么?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板书或课件
月迹贾平凹
情节: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过程:镜中看月:圆→弓→消失失望
院中望月:玉玉银银争执童心升华之迹
杯中饮月:一人一月拥有
河中寻月:水里都有
眼瞳见月:小小会有
沙滩议月:印章(心中)满足
美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感悟或反思
本节课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独特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们都能够被作家童年的的童真所感动,学习兴趣很高,效果也很好。
整个教学过程的创设也应是一种诗化结构模式,读解课文、品咂研讨、迁移训练、归结课文,亦似孩童们在寻找“月亮”,寻找“美”,最终也找到了“月亮”,那就是课文的真谛,学生们情感的熏陶和认知的升华,也是人皆有之,实现了教学的“满足”。
本节课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品味语言之美环节没有深入地让学生自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