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28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课题9 桃花源记主备主核使用者课型使用日期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1课时第二次备课(个案)一、导入新课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打鱼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

陶渊明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

陶渊明35岁时,在江陵为桓玄僚佐。

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义熙元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

离任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时年57岁。

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

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

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

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2023-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2—3):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再寻桃源)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同学们畅所欲言。
根据故事,试着背诵。
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在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老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打下基础。
3、能通过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说出桃花源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从而提高审美素养。(第2课时,指向目标3)
4、能通过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能表述出作者的情怀,从而增强文化底蕴。(第2课时,指向目标4)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
1.读文章,划分结构
4.能通过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并表述作者的情怀,从而增强文化底蕴。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
同学们,又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你们能说出几句有关桃花的诗吗?
桃花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意蕴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晋著名文人陶渊明的一篇以“桃花”命名的文章——《桃花源记》。根据课文题目,你能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学生小组间自主翻译,代表回答,最后总结疏通。
归纳总结,做资料卡片。
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板书:
教学反思:
1.试着分类别总结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
2.你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了吗?
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
一、学习目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优秀教案(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优秀教案(5页)

桃花源记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德育目标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源请来了三位非常尊贵的客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名播三湘的画家,一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师。

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各自为桃花源献上一份厚礼。

最后他们都不辞而别了,只留下了一个包裹。

大家打开包裹一封长长的信露了出来:画家说:“我曾尝试用几株桃花来描绘桃花源之美,却发现难以展示桃源人的热情;我曾尝试用整片桃花来展示桃林的热闹,又发现无法融入桃花源的清幽。

”作家说:“登高临远,临流赋诗,本是一件幸事,无奈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名家均有诗作在前,不敢动笔了。

”设计师说:“走进桃花源后才明白,天然就是最美的设计。

”读完三位客人的信,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桃花源的美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申,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

9 桃花源记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熟读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2.诵读法.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课时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离之苦。

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此后,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

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九课 桃花源记 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九课 桃花源记 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在舒缓的音乐中,展现几幅景色唯美的画卷。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画儿美吗?(学生:美!)教师继续提问:美在哪儿?(学生:景色优美,寓意人们的生活美好。

)2、有一个成语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这是哪个成语呢?(世外桃源)导语:是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东晋文学家,世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因他洁身自好,后人称其“靖节先生”。

青年时期,陶渊明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东晋时代社会黑暗,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存文言词汇,把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2、依照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字,闻名诗人、文学家,世号,别号。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纯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

2、文体常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表议论和感叹。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读,圈画重点字词。

(2)听朗读音频,纠正字音,注意断句。

(3)组内诵读展现,推选一名最佳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朗读竞赛。

(选取文中一个自然段)(4)班级朗读竞赛,以全文字音无误、语调语气自然为标准,评选出班级朗诵之星2-4名。

2、梳理并把握下列词语。

(1)扫清障碍,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刘子骥.()俨.然()垂髫.()诣.太守()阡陌..()()(2) 把握并积存课下注释。

(3)找出课文中的的通假字并说明。

(4) 找出本课的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并说明其古义和今义。

(5)一词多义:①舍:便舍.船()屋舍.俨然()②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③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小组领取一小段)。

[导航]:(1)结合课下注释弄明白课文意思;(2)小组内互相释疑;(3)分小组串译课文,指出重点字词,流畅翻译。

4、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写下来,预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学习建议]: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将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板书展现。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9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9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9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并描述了桃花源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课文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不太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

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

9 桃花源记【精彩开篇词】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

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

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

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1.掌握省略句以及“皆、咸”“具、俱、并”等文言虚词,认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的方法。

3.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第1课时疏通文意识桃源一、新课导入提到“酒”和“月亮”我们总能想起一代诗仙李白;提到民生、颠沛和草堂我们又能忆起诗圣杜甫;那么当提到隐士、菊和田园,我们又能想到谁呢?(陶渊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①缘.溪行(古义:沿,沿着;今义:缘故,缘分)②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③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④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⑦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义:询问消息;今义:询问)⑧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开;今义:距离)⑨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2)一词多义舍:①便舍船(放弃、舍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志:①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②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寻:①寻向所志(寻找,动词)②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副词)其:①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那,代词)②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代词)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3.作者链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9 桃花源记课题桃花源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的认识。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如“皆、具、妻子、交通”等。

3.掌握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来叙事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文章的语言、意境、内涵之美。

2.查阅有关资料,初步疏通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进一步品味语言。

3.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讨论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正确看待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

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做动词,对……感到惊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头)处处志.之(名词做动词,做标记)未果.,寻病终(名词做动词,实现)理解词语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人”)便要还家(“要”的后面省略宾语“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人)倒装句: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新课导入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

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

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

地,赋税徭役繁重,人民民不聊生,百姓渴盼和平!而和平,是每一个民 景,铺陈情感,激
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外桃源!
与热情。
这个成语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来学 对于年代久远
习这篇文章。
的陶渊明及其背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生 2: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探究中寻得学习
生 3:应该指与渔人生活的那个朝代不同的人。
的乐趣与真谛。
【投影展示】下面我们一起来攻克疑难点。(内容见课件)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共同释词、通译全文。
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学生回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
树,芳草鲜美,桃花开始盛开。
【教师点拨学生朗读】如此优美的景色,我们真该在优美的朗读中感
受这片桃花林的迷人色彩。
【教师提问】大家读得很专心,能从读中感受到桃林景色之美的同学
举手。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这几句。
【学生回答】有感情朗读。
【教师点拨】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最好的地方是哪儿?
【学生回答】“忽逢”读出偶然遇到奇境的味道,还有“中无杂树,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还体现了老少生活无忧无虑,怡然自得,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生活之美?
【学生回答】这是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之美。
【教师点拨学生朗读】大家齐读,把第二段写桃花源的生活之美读出
来,读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教师点拨】桃花源除景美和生活之美外,美还体现在哪儿?
【学生回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原因呢?我们中国,风景美、人情美、生 系起来,既深化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9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全文大意。

3.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缤纷..( ) 豁.然( )俨.然( ) 阡陌..( )垂髫.( ) 便要.还家( )邑.人( ) 诣.太守( )刘子骥.( )2.《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又名,字,是时期的诗人。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也是成语的由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便扶.向路⑤诣.太守⑥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5.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

(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三、感悟探究1.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请从原文找出来。

2.结尾部分作者写寻而未果的内容,目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陶渊明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说一说你心中的“桃花源”。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

2.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作品。

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bīnfēn huòyǎn qiānmòtiáo yāo yìyìjì2.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序世外桃源3.①对……感到诧异②详细③类④沿着、顺着⑤拜访⑥随即,不久4.①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②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5.①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题四:请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对比手法。
答案:文中通过渔夫的遭遇和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渔夫在现实社会中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而桃花源的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种对比手法突显了现实社会的矛盾和缺陷,更加突显了理想社会的美好。
例题五:请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陶渊明通过对渔夫和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渔夫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而桃花源的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陶渊明通过对这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补充说明:以上例题均围绕《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主旨和作者意图的把握。同时,通过分析例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其他陶渊明的作品、古代文学鉴赏书籍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自学:初步感知课文
(一)认真听读,注意正音;自读
豁(huò)然开朗俨(yn)然诣(yì)太守垂髫(tiáo)
刘子骥(jì)阡(qin)陌交通便要(yo)还家
1.自学:疏通字词。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所从来:从哪儿来。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2.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3.检查: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缘:缤纷:仿佛:舍:
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
交通:具:要:绝境:
无论:延:向:志:
及:诣:志:遂:
规:寻:妻子:
三、分组讨论,明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

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

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全班齐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