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汇票迷局 影子银行膨胀
“影子银行”的窘境
“影子银行”的窘境“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07年的美联储年会上被提出来,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金融界以及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领域倍加重视。
影子银行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从事的类似银行业务,但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管而容易积累和爆发风险的金融体系。
由于国内主要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总量和风险比例实行管制,从而间接地刺激影子银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如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拥有银行或类银行业务的功能。
而在正规金融体之外的一些金融机构,如典当行、基金会、十字会、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组织,同样拥有影子银行的效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社会融资需求的快速增长诱发国内影子银行业务迅速膨胀。
有人说它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也有人把它看作当前国内金融系统的最大风险。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把一直以来潜伏在地下的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摆上了监管部门的办公桌。
随后,围绕民间资金应用管理而启动的温州金融改制,历经一年却并未减弱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呼声。
今年2月中旬,银监会下发《年度非现场监管工作意见》,首次提出要关注输入型风险,特别是关注民间融资、融资担保、小贷公司和财富管理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的渗透。
至此,影子银行的功能又被封锁,企业资金源头备受紧箍咒约束。
3月,银监会又出台《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但该意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影子银行关联业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方面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并且已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重点压缩县及县以下平台贷款。
监管部门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严控制平台贷款,要坚守平台贷款余额只降不增,以规避地方融资平台与影子银行关联业务风险。
监管层还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重点压缩县及县以下平台贷款,不得通过购买平台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等方式向有关平台提供融资,不得挤占信贷资金购买理财和信托产品,更严禁省联社组织辖内机构集中购买或抽调基层资金购买理财和信托产品。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_闫彬彬
摘要: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我国当前双轨的利率体系。
随着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的影子银行系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形成机制,最后根据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风险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3)08-0132-03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闫彬彬(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一、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我国当前双轨的利率体系:一方面我国已逐步实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市场中存贷款利率这一金融市场重要环节仍处于管制之下。
银行存贷款利率改革是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而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也正逐步放开,此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将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次重大变革。
长期以来,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使我国实际利率处于极低甚至为负的状况,造成金融系统无法充分满足市场投资和融资的需求,形成金融抑制,降低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为规避利率管制并实现监管套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
这些金融创新游离于监管之外,从事类似商业银行的融资贷款业务,通常被称为影子银行。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业银行从事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信合作、非传统理财产品等,这部分业务是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部分;另一部分是非银行的民间金融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担保、典当、私募基金、地下钱庄等。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欢迎阅读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对策目 录摘要 (2)关键词.......................................................................2 一、引言..................................................................3 二、 影子银行的概述.. (3)三、 四、 (四)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9)五、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9 六、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摘 要随着我国国内各大金融体系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都有了卓越进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间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和实际的需求来说,金融体系依然相去甚远。
并且,由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频繁的起起伏伏,导致我国国内经济政策也不得不为之相作出相应调整,不容乐观的是这些调整对部分行业的融资节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便应运而生。
因此,就我国目前现状,如何优化监管体系,疏堵结合的引导其发展,使其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满足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发展成因以及其所带来的风险和与之相对应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并简单总结了影子银行对我国点。
题。
体系为影子银行体系,这个系统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8年,Roubini完善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称其为“影子金融系统”,此时影子银行的存在和作用才逐渐被接受。
同年,这种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也被定义为平行银行系统(The?Parallel?Banking?System)(盖特纳,2008)。
影子银行作用机制
影子银行作用机制第一篇:影子银行作用机制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借此浮出水面的影子银行这一新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影子银行不仅被认为是造成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欧债危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除了表面上对流动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高度发展背景下滋生的影子银行更是通过隐藏于背后的信用创造机制发挥着作用。
因此,关注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影子银行的作用过程,而且对于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关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影子银行定义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为了实现监管套利进行的金融创新的信用中介体系,其核心特征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影子银行作用机制分析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带有贬义属性。
就中国实践而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政策传导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有利有弊。
(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影子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经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结构演进过程和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特殊情况。
影子银行的出现是对金融抑制的有效修正,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影子银行具有传统中介功能。
第二,影子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第三,影子银行有助于提升金融效率。
第四,影子银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影子银行冲击实体经济的影响由于内在稳定性差和外部缺乏监管等因素,影子银行体系自身或者受外力冲击可能直接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或者作用于正规银行体系并通过正规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并进一步由实体经济对正规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形成反馈冲击。
实体经济的受损程度由冲击能量、“羊群效应”的大小以及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修复能力所决定。
一旦这种冲击达到一定量级,如不加以控制,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二)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1.影子银行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改善监管效率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对正规银行以及影子银行内部主体的定价和竞争格局也产生重大影响,对修正金融抑制、改善监管效率、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管理中心:影子银行,到底行不行?
演示标题
9页
2008年12月1日
券商资管:跑马圈地
随着金融创新的大趋势,证监会也密锣紧鼓地推出了券商资管渠道的扩充, 券商利用其投行资源和经验,加快了泛资产管理的步伐。 2012年底券商资管托管资产规模达1.89万亿,创出历史新高。成为证监会 提倡金融创新后最具活力的一类机构。
近期券商集合理财发行爆发
演示标题
25页
2008年12月1日
监管途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从影子银行“收支表”看政府监管途径
演示标题26页来自2008年12月1日监管影响1:实体经济短期内融资总量受影响
随着监管的增强和影子银行的规模增长的放缓,可能会对相关企业的融 资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
无论风险处置的规则最终如何确定, 短期内融资通道都将出现一定的收缩, 进而抬升融资成本。 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是我国经济 增长的两个重要环节,影子银行的清理, 在短期内很可能会对这两个领域投资资 金来源形成一定冲击,甚至会引起投资 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速支撑减弱,直到 新的融资渠道形成(如资产证券化)或 者影子银行体系逐步完成规范化、透明 化的修复,这种冲击才可能会完全退去。
近年贷款类信托产品收益率维持高位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略有回落但仍高
演示标题
22页
2008年12月1日
周小川:“错判”也会付出代价
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信贷投放的有效补充,在金融多元化的潮流中,其 优点和对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不可否定。但影子银行的野蛮成长有时会造成 货币政策的冲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和券商资管都处于一定的监管 中,如何完善监管,防止“错判”是货币当局的重要任务。 相比造成海外动荡的影子银行系统,我国的影子银行尚处发展阶段,在 规模上并未失控。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远小于美国
中国“影子银行”隐性风险凸显
中国“影子银行”隐性风险凸显美媒近日刊文警示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那么其风险到底有多大?对此,海通证券近日测算认为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致在28.8万亿,占2012 年GDP 55.4%,占存款余额的32.3%;而其中的企业三角债、互保联保等风险不容小视。
“风险会否爆发关键在于经济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因不少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大部分“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相关、与企业投资有关。
规模超过20万亿《华尔街日报》27日发表题为《中国“影子金融”的隐性风险》的文章指出,因今年经济放缓,通过“影子银行”借出的贷款违约率上升,尽管银行没有提供直接融资,但也难逃干系。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风险到底有多大?先看规模,根据美国桑福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影子金融”的融资规模大约为2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当前银行放贷市场总额的大约1/3。
2008年,这种非正规放贷只占到银行放贷总额的5%。
而根据海通证券近日测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致在28.8万亿,占2012 年GDP的55.4%,占存款余额的32.3%。
其以融资工具来统计影子银行规模,包含信托和委托贷款、银行承兑票据、债券等信用类金融工具、民间借贷和信托融资。
尤其最近几年,影子银行提速发展。
究其原因,海通证券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曹阳认为,首先,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国有垄断成分性过强,民营经济难以获得资金。
其次,从2008年大规模刺激到2010 年开始的货币政策收缩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稳定性,扰乱个人、企业等私营部门预期,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周转困难,又难以从银行贷款,不得不转而寻求非正规渠道融资。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指出,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并非彼此孤立。
两个系统中的很多活动会相互作用,当事情开始恶化时可能会相互影响。
美林集团的中国策略师崔巍说,尽管根据中国法律,中诚信托负有偿还投资者的责任,但“出于声誉和潜在的社会稳定因素,一部分贷款可能成为银行的或有负债”。
关于搭建金融平台优化商业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于搭建金融平台优化商业模式的政策建议摘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名第一位。
“节能环保”大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小则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但该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进行扶持引导,更需要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起到真正的推动。
受节能环保大环境下低碳热的刺激,全国各地纷纷上马低碳产业园项目,中国节能也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十几个低碳园区,但在发展中逐步显现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难题,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平台商业模式政策建议过去十年,我们在无数案例中看到了商业模式的威力及其孕育的惊人创造力。
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紧要关口,商业模式创新已被赋予更多的期待。
对于目标客户为中小型节能企业的低碳产业园区而言,经历着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以及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考验,传统而单一的发展模式压力重重。
因此,搭建金融平台以优化商业模式刻不容缓。
一、低碳产业园区经营现状及困惑(一)节能环保企业普遍表现为实力偏弱的小微企业截至2009年,我国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约有400余家,但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10家,且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尚无法上升到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层面。
同时,由于节能环保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非常充分。
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三名企业行业集中度仅为6%;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过万吨的企业仅5家,行业集中度不足8%。
而发达国家的这组数字分别为40%和30%左右。
因此,低碳产业园集聚的节能环保企业普遍实力偏弱。
(二)低碳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基本表现为传统商业模式目前低碳产业园的建设招商模式基本表现为:融资——建设——销售回款。
虽然经过几年的开拓积累,已形成一定规模。
然而,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收紧时,园区项目显著表现为建设期融资难度较大、销售回款期收款压力巨大,整体表现为资金压力较大、盈利能力偏弱,难以实现企业快速的滚动式发展。
考研金融热点问题之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特征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概念,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份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第一次提出并被普遍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
“影子银行”有几个大体特征:第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欠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进行的多是不透明的场外交易;第三,杠杆率超级高。
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该活动在2021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式的传统银行。
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取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式运用到了部份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如果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庞大的脆弱性二、影子银行当中国现状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
”该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以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括两部份,一部份主要包括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份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膨胀之谜
“影子银行”膨胀之谜影子银行规模为何会在最近几年间迅速飙升,成为业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监管层近期清理整顿的资金池业务,正是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影子银行系统的兴起,主要来自融资方、投资方以及投融资中介三方面的旺盛需求。
“从影子银行融资方来看,源自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中小企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从影子银行产品投资方来看,源自金融抑制环境下居民部门的旺盛投资需求;从投融资中介来看,源自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贷存比、资本充足率与贷款限额等监管指标的行为。
”报告指出。
而从更深层次看,影子银行的兴起和扩张,则是长期利率管制导致的必然结果。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放松金融管制,让资金价格“随行就市”,才能解决“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源性问题。
规模膨胀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自2010年起迅速扩张,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
如果采用最窄口径,即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则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20.5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
前者占到GDP的29%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1%,后者占到GDP的40%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6%。
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与社会融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社会融资总量及其非银行信贷的对比数据中,业界捕捉到了影子银行悄然爆发的踪迹。
“在中国本轮经济周期的范畴内,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迅速扩张,使得大数统计上的银行贷款规模虽温和增长,社会融资总量却快速井喷。
”西南证券研发业务总监许维鸿称。
瑞银证券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其研报指出,2012年中以来,大部分信贷扩张来自银行表内贷款以外的信贷活动。
包括银行购买的债券、表外信贷,以及作为信托资产一部分的信托贷款迅速发展并成为了额外的信贷扩张的主要来源。
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监管探索
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及监管探索作者:张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11期摘要:揭示了影子银行的起源与实质,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及发展,进一步分析得出了中国影子银行具有的期限错配风险、高关联性和高传染性风险、高杠杆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特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金融发展形势,对未来影子银行的监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影子银行系统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一)影子银行的起源影子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迫使美联储紧缩银根,市场利率大幅上行,与此同时《Q条例》的存在又使得存款利率被设定上限,投资者对银行存款的兴趣骤减,传统银行为了扭转局势开启了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表外业务探索,所以,影子银行最初来自于美国利率管制下倒逼银行的金融创新。
(二)影子银行的界定影子银行在中国的界定与国外主流有所不同,目前并没有全方位的定义,但与国外的差别在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大多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或者通过同业负债融资,借助券商、基金、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提供的通道,最终实现为实体企业注资或者进行其他投资。
这种模式显然与美国高度资产证券化及衍生化的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影子银行实则是嵌套下的类贷款业务。
(一)国内影子银行的产生1.监管套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中前进,银行存贷“剪刀差”缩小,净利润增速放缓,加之民营银行的加入与新兴P2P平台的繁荣,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在诸多监管约束下,银行通过各种手段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规避监管的同时获取较高利润。
此外,为了规避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利用出表投向各种管控行业。
2.存款脱媒。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居民财富不断累积,加之高速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较难避免,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升级,存款脱媒的趋势加强,银行的理财产品则顺势而为,满足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也向影子银行系统注入了大量资金。
3.巨大融资缺口需弥补。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双轨制”的存在,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人时具有偏见色彩;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受到信贷指标监管的约束,当银行的信贷规模无法满足社会融资需求时,就会产生融资缺口。
承兑汇票迷局 影子银行膨胀
承兑汇票迷局——影子银行膨胀利率市场化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
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发展民间金融11月8日,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及债务问题,温州全面实施地方金融创新战略,力图重塑当地金融市场。
此轮宏观调控和货币收紧以来,这个中国最富民间金融创新精神的地区,正饱受企业倒闭、实业空心化和金融信用断裂之苦。
此种危局,有其存在的特定环境:实际负利率与市场资金需求助长民间借贷规模,管制利率下的资金价格扭曲,放纵了非正规借贷渠道的野蛮滋长。
温州之困,将利率市场化推向前台,金融结构性改革难以回避。
利率市场化自上世纪90年代即启动,其间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管制利率进一步扭曲了资金价格,影响广泛而深远:宏调传导不畅、资金配臵无法优化、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等。
近年游资涌动、炒房、民间借贷疯长、银行表外业务剧增,追根溯源,都与管制利率存在必然关联。
虽然利率市场化探路多年,但存贷款利率却并未实质放开。
利率管制虽维持银行业利润,却贻害众多,对国有银行深度市场化亦极为不利。
如今国有银行改革已告一阶段,市场适应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促进资金配臵优化,鼓励民间金融发展。
诚然,这一改革推进影响甚广,需精心筹谋而动,以免引发系统风险甚或金融危机。
正因为此,应尽早完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有序推进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化解影子银行膨胀沉疴,开启金融市场化全新天地。
——编者在货币紧缩周期,银行贴现规模压缩,大量票据只能通过地下市场贴现,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外循环”,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10月25日,温州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由于该企业老板沈奎正已跳楼身亡,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府前支行不得不为该笔损失垫款900万元。
一位沈奎正的债权人介绍,沈奎正利用该公司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涉足高利贷业务。
中国式影子银行浅析
中国式影子银行浅析第一篇:中国式影子银行浅析中国式“影子银行”浅析“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在中国,随着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
在此背景下,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民间金融等非传统的融资方式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融资方式可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
我认为,当前中国正规金融体系发展不足,金融压抑长期存在,利率等管制尚未完全放开,当实体经济无法从正规的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时,变相派生的庞大“影子银行”体系既是必要补充,亦隐含多重挑战。
首先,我国影子银行存在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
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影子银行虽然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空间,但存在着几大的风险隐患,原因就在于影子银行始终处于传统监管制度之外,受监督、制约相对较小。
其次,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必要性。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也曾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这个风险既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现在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关。
据了解,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
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
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
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资产业务。
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
影子银行何来何往
影子银行何来何往陈晓;郭功文【期刊名称】《金融管理与研究》【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43-46)【作者】陈晓;郭功文【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影子银行的迅速膨胀,一方面揭示了现行银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暴露了各路资本频繁进出于金融体系的投资冲动。
最近几年,影子银行托起的房地产泡沫,更是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据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此前估算,早在2010年末,我国影子银行的存量贷款已经达到了20万亿元。
影子银行的概念源自美国,因酿就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学界与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
国内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目前仍然没有普遍认可的标准,但比较形象的概括其“虽无银行之名,却有银行之实”的特征。
“影子”的影响有几何此次由中国银监会组织有关地方监管部门的联合调研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已从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内陆省份,从制造业扩展到商贸流通领域,甚至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小微企业、经济合作组织。
而且其渗透更为深入,手段更为隐蔽。
有专家认为,影子银行已经使得控制通胀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影子银行的规模越大,则宏观政策调控的正面影响作用也就越小。
影子银行——或明或暗的资金流通渠道,对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和宏观调控的干扰究竟有多大呢?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典型。
实际上近两年大量资金都是通过影子银行的多种途径,才得以流入房地产领域,让这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熬过了货币紧缩的寒冬,同时也直接削弱了国家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2012年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占比重再次下降,甚至有的地方连房地产贷款的余额也出现了同比减少。
但是,这样的双降局面并没有影响6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暖。
作为当前我国资金最为密集、劳动力最为集中的行业,如果房地产仅依赖于银行贷款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2012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收缩房地产信贷的力度,已经足以令其进一步绷紧资金链条,甚至能够逼迫其逐步降低房屋售价,出现以价换量的局面。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管控全解
并且,影子银行的突出特点即为游离于监管之外,也就是为了规避管制而产生的,正 是制度的漏洞为其提供了生长空间。在未来可预见的范围里,影子银行与监管机构的 斗法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监管的力度和范围都是有限的,这也是促成金融秩 序不稳定的要素之一。
四、影子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 • 一是因次级贷款大量发放,有毒资产通过证券化活动进入金融体系。 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效运行,发放的任何贷款经过一系列包装和各专业性机构的 协同作用后都可以转化为无风险资产,从而获得资金批发市场的资金支持。虽然从发 起贷款到批发资金的信用传递过程中,每个微观主体都在对冲自身风险,但是微观审 慎的加总不代表宏观审慎。就整个系统而言,由还款人质量较低所致的次级贷款违约 风险始终存在,并且还在证券化的过程中增加了风险影响因素。长期积累的大量不良 贷款转化为资产支持证券进入金融体系,并通过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交易活动而散播 到金融体系的每个角落。影子银行体系处于一种潜在的整体性危机之下,单个影子银 行并没有意识到整个体系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影子银行体系过度依赖短期融资,期限错配严重
在影子银行体系繁荣发展之时,影子银行依赖短期资金市场融资的现象也愈发严 重。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和回购协议市场的快速发展便是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最好例证 。信用媒介借短贷长的经营模式一直以来就是导致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五、新常态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影响
(一) 中国金融改革关键----------影子银行体系在线修复 在中国经济逐步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 还是去产能、去杠杆的进展,抑或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的风险状况。在这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如何对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在线修复,通过金 融改革促进影子银行体系为新的经济金融增长方式服务,同时平稳释放在旧常态中积累下来 的金融风险,就成为2015年金融改革推进的关键所在。 (二)经济转型趋势、金融结构的调整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 1、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上升 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经济发展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去以来房地产行业、地方 政府扶持的基建行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影子银行过度投向的领域将面临较大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第一章.前言3月2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称,克里米亚局势可能触发金融市场波动,此外,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萨克斯还呼吁加大投资驱动型经济的增长,认为靠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在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14年调查统计工作会议上,潘功胜提出,要加快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应对表外理财、资金信托、货币市场基金等创新型机构和业务的快速发展,要适时评估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
央行网站周四发布的公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今年将考虑针对迅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建立一个监控和数据统计系统,以更好地体现这些领域的风险。
潘功胜说,央行还将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如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金融发展远不如欧美成熟,全面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提前避免引发危机还是十分有必要。
第二章.影子银行之发展现状2.1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而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浪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
但是“影子银行”的概念真正广泛传播开来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它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将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就像有传统银行的功能却没有实体结构的存在。
2007年8月,在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保罗·麦克库雷(Paul McCulley)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概念,专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此后不久,他又将影子银行的范围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信用衍生品两部分。
银行的影子、信用扩张与监管套利
银行的影子、信用扩张与监管套利作者:周边黄叶苨来源:《金融理论探索》2021年第02期摘要:為帮助监管层和市场更好地识别类银行的影子业务,预防信用风险过度累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梳理了中国银行的影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从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模式下银行的影子本质和发展动机,剖析了银行在不同监管约束下实现监管套利的方法和手段,刻画了风险扩张和积累的路径。
案例分析表明,无论是托管行还是非托管行,其表外资产或托管资产因不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可以无限增大,这也是近16年来理财产品得以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由于信贷产品天然具有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属性,若任其发展终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提出了要关注表外理财规模和结构,设计资管产品“特别准备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的影子;理财产品;信用扩张;监管套利;银信合作;同业合作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21)02-0051-09DOI:10.16620/ki.jrjy.2021.02.006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主体多、规模大,按照信用行为机制主要划分为两类:银行的影子和传统影子银行[1]。
银行的影子是指由商业银行参与的影子银行体系,以不规范的会计记账为手段,通过创造信用货币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
而传统影子银行的参与者主要是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小贷公司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信托贷款、资管计划等方式将闲置资金转移给需求方。
银行的影子与传统影子银行有较大区别。
一是参与主体不同,二是信用创造的本质路径不同。
传统影子银行主要通过货币转移创造信用,不涉及货币创造,而银行的影子创造信用时也创造货币[1]。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传统商业银行,而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规避信贷管制而产生的[2-3],是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系统的核心渠道[4]。
截至2016年底,各机构发行的未到期理财产品总额达到116.18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约占25%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兑汇票迷局——影子银行膨胀利率市场化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
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发展民间金融11月8日,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及债务问题,温州全面实施地方金融创新战略,力图重塑当地金融市场。
此轮宏观调控和货币收紧以来,这个中国最富民间金融创新精神的地区,正饱受企业倒闭、实业空心化和金融信用断裂之苦。
此种危局,有其存在的特定环境:实际负利率与市场资金需求助长民间借贷规模,管制利率下的资金价格扭曲,放纵了非正规借贷渠道的野蛮滋长。
温州之困,将利率市场化推向前台,金融结构性改革难以回避。
利率市场化自上世纪90年代即启动,其间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管制利率进一步扭曲了资金价格,影响广泛而深远:宏调传导不畅、资金配臵无法优化、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等。
近年游资涌动、炒房、民间借贷疯长、银行表外业务剧增,追根溯源,都与管制利率存在必然关联。
虽然利率市场化探路多年,但存贷款利率却并未实质放开。
利率管制虽维持银行业利润,却贻害众多,对国有银行深度市场化亦极为不利。
如今国有银行改革已告一阶段,市场适应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促进资金配臵优化,鼓励民间金融发展。
诚然,这一改革推进影响甚广,需精心筹谋而动,以免引发系统风险甚或金融危机。
正因为此,应尽早完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有序推进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化解影子银行膨胀沉疴,开启金融市场化全新天地。
——编者在货币紧缩周期,银行贴现规模压缩,大量票据只能通过地下市场贴现,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外循环”,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10月25日,温州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由于该企业老板沈奎正已跳楼身亡,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府前支行不得不为该笔损失垫款900万元。
一位沈奎正的债权人介绍,沈奎正利用该公司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涉足高利贷业务。
据了解,其所涉银行资金1.5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总计7340万元。
在温州最近集中爆发的‚断贷潮‛中,以承兑汇票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频频现身,成为此轮民间借贷危局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
据接近温州官方的知情人士估算, 10月初由于老板跑路造成的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风险损失或高达7亿元,而当地银监局公布的贷款类损失近16亿元,这意味着,所有损失中近三分之一祸起承兑汇票。
但迄今,温州官方未正式公布承兑汇票的敞口风险损失。
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温州地区票据融资余额快速上升,承兑汇票因游走于银行表外业务,得以规避信贷规模监管而异常活跃。
温州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近1600亿元,此余额在2010年初达到最高值1833亿元,占当时贷款余额的30%。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温州当地银行承兑汇票的传统支付结算功能被大幅弱化,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由此,民间也产生了一大批郑珠菊、沈奎正这样的‚票商‛,通过倒卖承兑汇票,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求,并发放高利贷。
同时他们还扮演‚掮客‛角色,向中介公司和银行介绍票据贴现‚生意‛,从中获取劳务费或者差价。
在这一大批‚票商‛背后,一个藏匿于正规金融机制下、跨区域的‚地下票据市场‛,逐渐浮出水面。
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或通过转贴现,套取利差收益;或以票据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逃避贷款规模监管。
针对此类违规操作,中国银监会曾在6月份连续下发三份文件,进行全面禁止。
但‚影子银行‛的隐蔽性令上述地下票据活动依然兴旺。
地下票据市场的融资尚无法统计,但是温州今年9月1600亿元的票据余额和当地银行不到58亿元贴现金额之间,超过1500亿元的差额可显示出地下票据市场的巨大能量。
中信银行一位票据业务资深人士表示,承兑汇票作为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工具,拥有很大自主性和灵活性,规模监管对其基本失效。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达到历史峰值。
这意味着银行通过表外票据业务,隐性放大信贷规模,输血民间融资。
●正得利危情这家鞋业公司所欠银行债务中,承兑汇票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490万元,前者为后者1.53倍温州鹿城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简称正得利鞋业)是一家从事皮鞋生产、销售的当地中型企业。
9月27日,该公司法人沈奎正因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在温州市望江东路顺锦商厦A幢2203室跳楼身亡。
其身后联带两家相关企业,债务合计1.5亿元。
一份该企业贷款银行重大风险事项报告显示,这家鞋业公司所欠银行债务中,承兑汇票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490万元,前者债务占比达60%。
承兑汇票所涉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总金额3200万元(其中三笔业务,一笔1000万元已于10月25日到期,其余两笔分别为1228万元和972万元,将各自于2012年3月13日和3月21日到期),中国工商银行(4.17,0.06,1.46%)一笔260万元,广发银行两笔共340万元。
所谓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出票人签发,银行承诺按照约定期限向收款人无条件兑付的票据。
它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结算工具,期限最长为六个月。
银行开票过程中要求出票人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30%左右,银行亦可根据出票人信用状况上下浮动。
按照规定,承兑汇票的开具须有真实贸易背景,因而出票人需出具交易双方购销合同书和增值税发票。
对于银行来讲,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纳入银行对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属于表外业务。
上述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到期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为10%,其余900万元由温州市康娇鞋业有限公司提供担保。
一位知情人士称,银行已在到期后,向汇票托收行垫款,目前建行该支行正与担保人协商后续债务处理方案。
据上述风险提示报告,正得利鞋业银行债务结构中承兑汇票占比超过60%。
一位银行人员透露,而正得利鞋业的年净利润为500万元。
事实上,正得利鞋业的这种债务结构在温州较为普遍。
温州金融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市贷款余额6192亿元,其中,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为2852亿元。
承兑汇票余额为1570亿元,而在2010年初,这余额高达1833亿元。
一位温州银行从业者表示,当地企业持有承兑汇票后,主要用于贴现融资,缓解资金紧张。
温州市索源精密焊管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芳说:‚我们去银行贷款,银行一般贷承兑汇票,加上客户给我们的承兑汇票也越来越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
‛在表内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表外信贷,变相给企业提供资金,承兑汇票变身银行信贷规模的调节‚阀门‛。
越来越多的企业则选择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
贴现是指在银行承兑汇票尚未到期前,持票人在贴现市场上转让汇票,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随着企业银行贷款融资越来越难,通过票据贴现获得流动资金的规模不断增加。
由于中国票据市场融资类票据——商业本票尚未推出,银行承兑汇票仍占据商业汇票市场95%左右份额。
●信贷‚腾挪术‛通过承兑汇票,银行将原本属于表内信贷业务的额度,巧妙转到表外负债中自去年以来,拉存款已成许多银行员工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受监管机构75%存贷比监管红线的要求,每到季末最后几天,银行存款量便迅速飙升,月初又急速回落。
由于银行这一特殊业务需要,温州当地出现了专门从事给银行提供季末存款的公司,而在当地银行,这一行为被形象地称为‚买存款‛。
在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买存款‛的年息高达10%左右。
光大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章延文坦言,在温州,除本地银行以外,大多外地银行存贷比倒挂,存款压力巨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突出。
除了费尽周折‚买存款‛,银行普遍采用主动调整银行表内、表外业务规模,增加保证金存款等方式缓解存款不足。
银行承兑汇票成为腾挪信贷额度的重要工具。
按照目前银行存款统计口径,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可以计入银行存款科目。
一位接近人民银行温州支行人士表示,2009年温州当地银行存款科目中,部分刚进入温州展业的股份制银行,保证金存款比例最高达80%。
当时甚至出现了银行和企业暧昧合作,‚连环套开票据‛。
如,企业缴纳10%保证金,获得100万元承兑汇票后,持票在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民间贴现后,再以存款形式转入承兑银行再开出票据。
更有甚者,在一家银行连环操作,杠杆被乘数放大,银行对此称为‚翻烧饼‛。
这种‚以票引存‛、‚连环套开‛方式,不但影响了存款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信用虚增,而且大量银行授信,通过表外借贷的形式流出。
10月上旬,由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引发金融震荡,出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温州银监局将此前30%的保证金存款比例,提高至50%,此举意在鼓励银行增加承兑汇票额度。
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综合管理部副总经理胡国勇说,今年底该分行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增加至150亿元,比原计划每月多增10亿元左右。
一位接近温州银监局的人士表示,目前温州各大银行保证金存款占存款余额比重已经普遍超过30%的监管红线,其中温州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这一比例分别是月30%和35%,股份制商业银行比例更高。
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颇为普遍。
上市商业银行2011年半年报显示,6月末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余额分别达到933.11亿元、1402.66亿元,比2011年初大幅增加,保证金存款占存款比重分别为30%、22%。
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将原本属于表内信贷业务的额度,巧妙转到表外负债中,票据贴现资金又相当于开票行的信贷资金,这使得银行整体的授信额度实际并没有收紧。
‚有的银行出于揽存的需要,大量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总授信规模反而放大。
‛中国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部一位负责人说。
在银行业内,这种‚腾挪术‛被称为银行经营的‚刚柔并济‛。
所谓‚刚‛就是贷款,受到严格的规模管控;所谓‚柔‛就是承兑汇票,银行可以灵活地调整票据承兑和贴现余额,既不占用信贷额度,又可增加存款,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以票引存‛和‚揽存‛大战,银行风控监管流于形式。
假合同和假发票普遍存在,贴现资金用途疏于监管。
中国银监会2009年下半年监管工作信息称,江苏泰州银监分局在票据业务检查中,发现虚假发票近300张,涉及金额近10亿元。
在现实执行层面,由于增值税发票不能及时出具,部分银行原则上要求在开票后20天内上交发票。
一位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透露,2010年其曾遇到200多张银行承兑汇票汇集到同一中介公司,而后盖章流入市场,这家公司就是所谓的‚票据包装公司‛。
银行通常会对贴现资金的使用用途做口头指导,但指导远弱于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