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2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去领略我和闰土之间的友谊。
出示课题二、自主预习朗读课文:思考1.闰土讲诉了哪些有趣的故事?2.概括课文的主旨。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1自然段1.“我”记忆中的闰土是怎样的形象?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从闰土的这一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勇敢、机敏、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二)学习2-3自然段1.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1)文中的“我”是什么身份?闰土呢?“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2)“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是什么?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2.第3段写的是什么?“我”对闰土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三)学习第4-5自然段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颈上套着银项圈健康朴实(四)学习6-18自然段闰土给“我”讲了几件有趣的事情?(1)第一件事:雪地捕鸟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上册册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5)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特点。
作者将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3.小组讨论: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和画面美。
(1)都倒影在澄碧……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
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
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错综萍藻荡漾瘦削
(5)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学习9-12自然段
1.自主学习:
(1)默读读课文第9-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看过夏天太阳被云遮住情景的同学,便可想象出那个画面: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
(4)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
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
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倒影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第25课伯牙绝弦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第25课伯牙绝弦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经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冤家间真诚的友谊,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点先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读出自己的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经过学文,感受冤家间真诚的友谊,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经过朗诵,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1、师表达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曾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联系的一局部,可他为了一团体,却从此不再弹琴。
明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标题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先生联络«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白话文,回想一下,白话文应该怎样读呢?首先请同窗们自在地朗诵2遍。
2、先生自在读课文,教员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配乐。
6、生再读课文,依据自己对白话文的了解留意停顿恰当。
7、指名读,先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白话文的节拍。
8、齐读,引导先生感受白话文的节拍和神韵,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
四、小组协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神韵了,我们如今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协作学习,了解全文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全册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二)
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 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优质教案
25 少年闰土(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郑、拜”等12 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 个词语。
2.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 自然段。
(教学重点)3.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4. 仿照第1 自然段,描写一幅呈现生活瞬间的画面。
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郑、拜”等12 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 自然段。
3. 体会“我”记忆中的和刚刚相识时的闰土的形象。
教学过程Ⅰ出示照片,介绍鲁迅1. 课件出示鲁迅的照片。
师: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让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他是谁呢?他就是鲁迅。
2.课件出示单元的篇首页。
认真阅读篇首页,圈出关键信息,并用自己的话介绍鲁迅。
关键信息:原名、主要作品、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杂文。
师: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去触摸他伟大的心灵,去感悟他高尚的品质,去欣赏他经典的作品。
(板书:少年闰土)3. 课件出示课文相关的资料简介。
Ⅱ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正月里供祖像”中的“正”是多音字,当表示“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时,读一声,如“正月”;当表示其他意思的时候读四声,如“正好、正确”等。
25 少年闰土 第2课时(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少年闰土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训练重点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语文要素一方面是对五年级"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的延续和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思想高度和文学价值,鲁迅所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鲁迅本人的生活经历缺乏了解,当时的语文表达和现代的语文表达也有差异因此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
所以必须借助相关资料才能把课文读明白,这也是本单元提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阅读目标的原因。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美丽、自由、自然的热爱。
本文语言舒缓、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导读法、品词析句法、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和情景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读、品、悟、议的学习方式,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储备:六年级的学生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
本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对于较长的课文学生已具备一定快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通过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人物描写也有了初步了解。
学习障碍预设:学生平时接触鲁迅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对于他以及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学生并不了解,这给理解文章内容带来较大的困难;此外,鲁迅所写的虽然是白话文,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有些表达上的习惯和现在有所不同,给学生理解文章带来一定的障碍;文章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也给文本的理解带来了第三重困难。
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1.聚焦四件新鲜事,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这样写容易让人产生想象,这确实是故事,而且不止一个。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他们幸福吗?在鲁迅的笔下,这些都是“美的人和美的事”,这就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因为神秘,所以美丽。
(二)研读课文第2部分(第3-9自然段)
1、作者在第5段、第7段写梦幻之景的视角是非常规的,都是水中倒影,为什么?
从水中看岸上风景,角度新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得梦幻景象更美,更有动态感。但由于倒影容易受到河水荡漾的影响,也就更虛幻,这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作铺垫。后文景象美到极致,作者情感也到达巅峰,“故事”戛然而止,如肥皂泡一样瞬间破灭,现实的残酷可见一斑。
三、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1部分(第1、2自然段)
1、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2、作者要写“好的故事,为什么开篇要用两个自然段写自己的
现实处境?
这样写先交代作者做梦的环境,于昏沉的背景之中,在梦境中打开了带着明亮暖色和淡淡温馨的画卷,为表达作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着的美好追求作出铺垫。同时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 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五、知识拓展
鲁迅名言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六、课后作业及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②我一看她那优雅的举止,便知她受过良好的教育。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25《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明确:①: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鱼
抓住捕鸟的动作描写,闰土捕鸟技术娴熟,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请学生上前展示捕鸟画面)
闰土对各种鸟和贝类的名称了如指掌,还见过跳鱼,体现他的见多识广。
抓住语言描写,闰土守护瓜田时遇到猹不慌不忙,体现他的勇敢机智。(分角色朗读瓜地刺猹部分,学生互评后再次组内自读,体会闰土的镇定勇敢)
生答: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墙上的四角天空,眼界狭窄知识缺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
(2)哪位同学能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试着读出闰土浑身的健康与活力。(生读,生互评,教师适时引导与鼓励)
2.初识闰土,我们就能看出他的可爱、健康。除此之外,闰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相处”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我和闰土相处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做圈画分析。
其次,在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进行片段描写,并将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能够在实际写作中巩固和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同时,全班交流环节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评价的机会,学生们在倾听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改进。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踏入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充满童趣与纯真的世界,初步感受了作者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趣事。记得闰土那月下刺猹的英勇,还有那五彩斑斓的海边拾贝,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伯牙绝弦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1.朗诵课文, 能依据注释和课外资料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聚中华经典诗文,感受冤家间真诚的友谊。
【学习重点】先生能仰仗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聚。
【学习难点】感受冤家间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知识链接】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明。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体会琴曲志在平地。
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教员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如今的琴曲«平地»。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先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进程】课前预习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员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诵,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描画前面的景物〕同窗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方式的词语。
〔生说,教员板书〕如:皎皎明月冉冉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一.热情导入,揭题1. 同窗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明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白话文。
2.读题解题:引见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效果要问吗?〔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十分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中去寻觅答案。
这是一那么白话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描写梦境的散文詩,描绘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
课文首先写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浙江绍兴记忆中“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景物,接着具体描绘梦境中的“好的故事”,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
通过对梦境“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以及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
《好的故事》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情景交融,在“美丽的梦境”与“昏暗的夜”、虚幻与现实强烈对比中,感悟作者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和诗性的想象与升华,在文字中寄托自己深沉的期盼和美好的理想,从而走近鲁迅,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借助相关资料,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新课,基础知识记于心1.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张老师。
我们又见面了。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好的故事》第一课时,现在老师检查你们的字词掌握情况。
请大家将屏幕上的词语写在练习本上,开始吧。
请对照答案订正自己的听写内容,全对的同学美美的写上优。
我们齐读一遍。
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瘦削一瞬间凝视骤然陡然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是一场怎样的好梦,这是一个怎样的好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少年闰土 教案(2课时)
17、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总第41节)导入:一、谈话导入1、谈话: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新授:二、预习课文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正音(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讨论: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 25好的故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学习积累语言。
3.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想一想:(1)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2)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
昏沉的背景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2.品读课文。
想一想:(1)表现我的“家境贫寒”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2)表现母亲工作时辛苦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两个情感的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课文精讲。
1.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1-3)。
想一想:(1)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2)其作用是?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故事起于昏沉的夜,交代了故事时间。
引起下文。
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11)。
想一想:(1)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2)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表现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本文的文眼。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 好的故事》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3.诵读课文,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内心对美好世界的表露。
重难点:
重点:
1.抓住关键句子,感受“好的故事”的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内心对美好世界的表露。
难点:诵读课文,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在沉沉的黑夜里,梦见了什么?(好的故事。
)
2.找出全文的中心段,并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5 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学习 重难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点
课前
师:配套 PPT 课件、朗读配乐。 生:熟读课文
准备
学习过
程
环节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问题预设与补 救
一、复习导 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鲁 迅先生的梦境很美,那他究 竟梦到什么了呢?这节课 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
4. 资源拓展:
利用相关资料实施有效教学。有关鲁迅作品的资料非常多,课后练习“阅读链接”也 提供了两则名人解说资料,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慎重的选取。
课标 1. 会写 13 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分析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情 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一部分同学已经了解过鲁迅,也积累了一些鲁迅的相关知 识,对鲁迅的文章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问题。
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
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
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
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
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 学生反复读,
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 自主学习,交
在作者的心头。
流。在书上做
正因为作者在昏沉的 好标记。
夜里思绪飘远,有所思才能
够有所梦,所以第五段和第
注意观察学 生听课状 态。
波荡漾着,水的动态越来越
大,水中的倒影也全部交织
在一起。
感知研读完第七段,教
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
会梦到这样的画面?引导
学生找出第五段,作者恍惚 回忆中的景象。
“......都倒影在澄碧的 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5好的故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课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
板书
内容
现实
好
的 梦境:美丽、幽雅、
故
事有趣
现实
教学反思
《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背后的先生。
课堂教学设计分下面的步骤进行:1.了解鲁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创作情况;2.初品课文,交流第一印象;3.细品课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4.深入文本,共析“倒影”;5.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住其特点;6.深入探讨“深暗的夜”,探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
3.【课件】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丽、幽雅、有趣)
导入课文,回顾旧知,衔接下文。
新课
教学
二、重点赏析
1.【课件】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6 月光曲总授课时 3 教学内容139----141页分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难点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原因。
教法指导引导法。
学情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教师《月光曲》的乐曲。
学生预习课文。
教具学具录音机。
教学过程
内容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一、揭示课题
播放《月光曲》,这是一首什么样
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
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贝多芬资
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
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
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
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
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能
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
的意思吧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传说。
什么是“传说”?
2.理解"谱写":
一.听《月光曲》,回答问题。
二、初读感知
1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
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
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
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
么的幸福!
1.自学生字词。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民间流传的
说法。
培养学生自
朱识字能力
和理解能
力。
内容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第二段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
上散步听到什么?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
意?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
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
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
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
还应该有什么?”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
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
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
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
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
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
段的对话。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朗读。
1读课文,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
的经过。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
(联想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
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
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
影。
)
2(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
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
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
很不容易。
)
3.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
对话。
教师示范后练习朗读。
了解月光曲
的作者及贝
多芬的创作
背景。
布置
作业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听\太穷谱谱成
教后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