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
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
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
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历史上有没有唐伯虎这个人
历史上有没有唐伯虎这个人历史上有没有唐伯虎这个人?唐伯虎,大众熟知的才子,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历史上有没有唐伯虎这个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有没有唐伯虎这个人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
唐伯虎的花鸟画
《枯槎鸲鹆图》构图用折枝法,枯木 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 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积墨 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正引吭高 鸣,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显 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 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 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 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右上角题诗 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 雨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画 家的情趣融为一体,寄寓了超凡脱俗 的思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 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 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 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形象饶有 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意 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 建树。 《枯槎鸲鹆图》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 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 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 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 《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 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 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唐寅晚年,精神空 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 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 享年54岁。
山水画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 江, 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 鹜, 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 沉静 ,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 “画栋珠帘烟水中, 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 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 勃的少年得志, 为自己坎坷的遭遇鸣不平。 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 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 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 练洒脱。 《落霞孤鹜图》
古代诗人名人唐伯虎人物介绍PPT
诗人生平
高中解元
后来祝允明不愿看到唐寅继续消沉,出言规劝唐寅,让唐寅以事业为先。 唐寅听从了祝允明的规劝,决定闭门苦读一年参加科举。唐寅虽不喜欢科 举时文,但在八股文上确有较高的造诣。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参 加应天府(今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此时的唐寅志得意满,在其 答谢乡试主考梁储的一首诗中,表达了在明年的会试、殿试再夺佳绩的愿 望和决心。梁储非常看重唐寅的文章,回京后还呈给大学士程敏政观览, 程敏政也很欣赏唐寅。
诗词特点
人物画
唐寅的人物画,是明代以来文人画中最多的,不仅技艺高超, 而且题材广泛,有名人高士、亲朋好友,但以仕女图最为著名。 唐寅仕女画远学唐宋名家,近受明代画家杜堇、吴伟的影响, 但更显文气。其题材多取于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 风尘女子居多,如《李端端图》《陶榖赠词图》,究其原因, 明代诗人王世懋在《陈玉叔倦绣图》题跋中认为,“盖其生平 风韵多也”,即唐寅生平多风流韵事,同时他还认为唐寅仕女 画的成就已超过宋末元初钱选、明代画家杜堇。
诗人生平
潦倒而终
宁王被处死后,唐寅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对他的名声造成了较大的 影响。让他的生活大不如前,他想多卖一些画作补贴家用。但结果却 不尽如人意,让他晚年过得十分凄苦,且疾病藏身。据其《练药图次 弘农杨仪部韵》载,应为肺病。嘉靖二年(1524年)四月,他曾作 《钟进士图》,并题有“长啸一声,鬼避千里;佩剑执笏,疾视不 已。”希望借此驱邪避祸。同年十二月初二,唐寅因病去世,曾留下 绝笔诗一首,“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诗词特点
花鸟画
唐寅的花鸟画主要以水墨写意为主,洒脱随意,格调秀逸,富有生趣, 存世作品不多。其代表作为《古槎鸜鵒图》,该作的构图采用折枝法, 笔法则采用书法的笔法,以写代描,以枯笔浓墨画树木枝干,树上八 哥则用浓墨,秃笔点叶,整个画面浓淡疏密错落,秀逸爽利,风格介 于沈周、林良之间。这可以被看作是花鸟画大家陈道复、徐渭之前的 写意花鸟画杰作,对后世花鸟写意画的发展有着卓越的建树。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风流倜傥”的一生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风流倜傥”的一生(1470~1524)55岁1470年简介:唐伯虎,男,曾用名(亦名):真名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出生:1470年3月6日,出生于苏州府吴趋里父母:父亲为唐广德,母亲为邱氏背景:唐家自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亲在苏州吴趋里开设食肆,家境小康水平。
唐寅有一妹一弟1471年2岁1472年3岁1473年4岁1474年5岁1475年6岁弟弟唐申出生1476年7岁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
(具体年代不详)1477年8岁1478年9岁1479年10岁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具体年代不详)1480年11岁1481年12岁1482年13岁结识才子祝允明1483年14岁1484年15岁结识文徵明,并得到文征明父亲太仆文林的欣赏。
题外:文林(1445-1499),文征明之父,进士出身,历任永嘉县知县、博平县知县、南京太仆寺丞、温州府知府,因病卒于任内。
拜师明画家沈周:与文徵明一起拜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1427年-1509年)。
(具体年代不详)1485年16岁1486年17岁秀才成为秀才:通过院试考试,成为秀才。
秀才特权:秀才可免除徭役、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获得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
秀才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
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
秀才义务:生员必须不断参加考试,如岁考(考核),两年举办一次,成绩分六等;一、二等赏为“科举生员”,可参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乡试的资格;岁考三等无升降,岁考第六等则黜革。
经常会作为乡民与公家之间沟通的渠道。
遇上地方上的争执甚至械斗,或者平民要与官衙陈情、投诉、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生员出面。
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礼、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文等习惯。
唐伯虎生平简介
20XX年唐伯虎生平简介导读: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生平简介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属虎。
又名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伯虎唐伯虎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享年54岁。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1/ 3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的人物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唐寅,明朝苏州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靖二年十二月初二。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一、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
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
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
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
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
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唐伯虎是谁
唐伯虎是谁唐伯虎是谁?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唐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唐伯虎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唐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
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然而受“会试泄题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唐伯虎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风貌;代表作有《落花诗》、《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集》等。
唐伯虎生平经历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
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祖籍晋昌,书画落款中,常书“晋昌唐寅”四字。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苏州城。
二十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弘治十二年,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弘治十三年(1500),三十岁,赴京会试,受“会试泄题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唐寅回家纵酒浇愁,绝意仕途,以卖画为生,始游名山大川。
唐寅离开苏州,至镇江,至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
后坐船过芜湖、九江,至庐山。
乘船溯江而上到黄州,吊赤壁遗址,绘《赤壁图》。
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登南岳衡山。
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仙游县九鲤湖。
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
时囊中已罄,遂返回苏州。
千里壮游,历时九月。
返回苏州,家中清贫,妻子离他而去。
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靠卖文鬻画为生。
正德元年,唐寅三十六岁。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
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
的讽喻之意。
.
12
人生低谷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春山伴侣图》
.伏,泉流折 叠于茂林烟雾间。近处浓荫 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 溪桥流水,意境清幽。盛暑 时节,两三老人,在此消暑 谈心,乐以忘忧。此幅皴法 学刘松年李唐,山石轮廓线 转折处不露锋芒,皴点齐下, 丰润华滋。作者善于把前人 的技法融会贯通, 自出新意, 自成面貌。
.
2
少年时代、考场风波
❖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史籍。喜爱绘画,稍长 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 岁参加童生试,经县、府、院试,高中第一名案 首。明弘治十一年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 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 愁,傲世不羁。
《杏花茅屋图》
.
9
唐伯虎的人物画
.
10
龙虎榜中第一名,烟花队里醉千场。
王蜀宫妓图
.
花莲 柳花 不冠 知子 人道 已人 去衣 ,, 年日 年侍 斗君 绿王 与宴 争紫 绯薇 。。
11
图中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 斗绿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 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 无扼腕。唐寅。”
.
6
唐寅此图画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 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 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 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 汇入溪流,跳珠溅玉,泠泠有声。环境清 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 许诗情画意。因此幅画在纸上,效果不同 于绢素,作者因势而变,一改方硬峭厉的 皴笔,柔化为婉转流畅之线条,笔锋稍稳, 略加适量的水墨渲染,更显得笔秀墨润, 尤见韵致。全图主要以水墨为之,仅枯树 的枝梢略加石绿、人物的衣饰稍用赭石, 显得谈雅,不同时流。画风与正德癸酉 (公元一五一三年)所作的《云槎图》相 近,约为唐氏四十四岁前后的作品。图左 上题自作诗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 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 静无尘。唐寅。]
才子唐伯虎的真名叫什么
才子唐伯虎的真名叫什么唐伯虎的真名叫什么唐伯虎的真名为唐寅。
唐寅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
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
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资料简介唐寅,即唐伯虎,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不仅是公认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还位列明四家,他的书画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个博物馆中。
唐寅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祝枝山和文征明,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
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唐伯虎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
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
唐伯虎是哪里人
唐伯虎是哪里人唐伯虎的人物介绍唐伯虎:北宋人,生卒年不详。
原名瞻,字望之,后名改为伯虎,字长孺。
父为北宋经学大师唐淹,有弟,唐庚,唐庾,均成名。
为人真率,平易近人,受人尊敬。
曾注释《易》,《春秋》,很有章法。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唐伯虎是哪里人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唐伯虎老婆是秋香吗?据历史记载,唐博湖老婆并非秋香,但他一生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谁呢?唐寅,字子畏,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民。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简介
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简介唐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作品有《骑驴思归图》、《事茗图》等。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
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生平简介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
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
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
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
《语文园地八》唐寅(唐伯虎)
《语文园地八》唐寅(唐伯虎)唐寅(1470~1523)“明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艺术风格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
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
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
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
”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
唐寅个人简历
唐寅个人简历唐寅个人简历唐寅园——唐寅简介唐寅(1470—1523),明朝苏州人。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唐伯虎简介
骑驴追思图
秋风纨扇图 山路松声图 5
唐伯虎生平
❖ 1470 明成化六年庚寅 二月初四,唐寅生 1482 成化十八年壬寅 13岁 闭门读书,不交一友,后与祝允明订交 1484 成化二十年葵卯 15岁 交友文徵明,并常培其父文林游宴 1485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 16岁 为府学生员,与张灵交友 1488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 19岁 与徐延瑞之次女完婚 1490 弘治三年庚戌 21岁 读书作画,有《对竹图》 1493 弘治六年葵丑 24岁 撰《沈隐君墓碣文》。妹出嫁。
❖ 1494 弘治七1年甲寅 25岁 父广德疫、妹、母、妻相继而逝。撰《吴东 妻周令人墓志铭》 1497 弘治十年丁巳 28岁 因好古文辞,科考几下第,经苏州知府曹凤立 荐,得隶末名 1498 弘治十一年戊午 29岁 乡试中第一名解元,砖《送文温州序》, 《金粉福地赋》,《领解后谢主司诗》 1499 弘治十二年已末 30岁 与江阴徐经入京会试,因科场舞弊案被累下 狱 1500 弘治十三年庚申 31岁 出狱后被发往浙江为吏,不往。因故休去继 室
3
中晚年时期
❖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 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 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 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 《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 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 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唐寅晚年,精神空 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 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 享年54岁。
6
❖ 1501 弘治十四年辛酉 32岁 远游闽浙赣湘等省,在九鲤祈梦,梦仙人授 墨 1502 弘治十五年荏戌 33岁 倦游归里,得疾,愈后整理旧籍 1503 弘治十六年葵咳 34岁 与弟子重异炊分食 1504 弘治十七年甲子 35岁 卖画,纵情声色,以度岁月 1505 弘治十八年乙丑 36岁 筑桃庵坞别业,题沈周《匡山新霁图》,续 娶沈氏 1507 正德二年丁卯 38岁 桃花庵别业及梦墨亭竣工 1508 正德三年戊辰 39岁 六月,侄长名殇。 1511 正德六年幸末 42岁 是年左右生一女,后许王庞子王国士为妻 1514 正德九年甲戌 45岁 曾应宁王之聘到南昌。撰 《许牲阳铁柱记》、 《荷莲桥记》 1515 正德十年乙亥 46岁 绘《梅枝图》 1516 正德十一年丙子 47岁 作《长洲高明府过访诗》、 《送徐朝咨归金 华序》、 《吴德润夫妇墓表》 1518 正德十三年戊寅49岁 有《夜梦草并记梦诗》、作《吴 孺人墓铭》 1520 正德十五年庚辰 51岁 作《落花图咏》。弟子重生子兆 民 1521 正德十六年辛已 52岁 绘《松涛云影图》 1522 世宗嘉靖元年壬午 54岁 有《元旦》诗。子重生子阜民 1523 嘉靖二年葵末 54岁 有《自书诗翰册》。12月2日病逝。葬苏州横 塘王家村。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唐伯虎简介一、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
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
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
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
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
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高中课文唐伯虎
高中课文唐伯虎
摘要:
一、唐伯虎的简介
二、唐伯虎的文学成就
三、唐伯虎的绘画成就
四、唐伯虎的轶事典故
五、唐伯虎的影响及评价
正文: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文学家、画家,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他出生于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是明代中期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一、唐伯虎的简介
唐伯虎自幼聪颖过人,才学横溢,青年时期便已崭露头角。
他曾拜在祝允明门下学习,与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等人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性格不羁,行为张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二、唐伯虎的文学成就
唐伯虎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他的诗歌、散文、小说均有建树。
他的诗歌作品以七言绝句最为著名,如《把酒问月》、《花下醉歌》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和小说的代表作品有《桃花扇底江南水》、《秋风纨扇图》等。
三、唐伯虎的绘画成就
唐伯虎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同样卓越,尤其擅长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
他的画作富有文人气息,注重意境的创造,作品如《庐山谣》、《落霞孤鹜图》等均为传世佳作。
他的画风独特,被称为“唐寅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唐伯虎的轶事典故
唐伯虎一生充满传奇,有关他的轶事典故数不胜数。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唐伯虎点秋香”,这一故事经过后世的演绎,使得唐伯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五、唐伯虎的影响及评价
唐伯虎在明朝中期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深受时人及后世的喜爱。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话题。
唐伯虎是个怎样的人
唐伯虎是个怎样的人周星驰演绎的唐伯虎点秋香桥段可以说是经典,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影视剧里,唐伯虎简直就是个人生赢家。
那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唐伯虎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伯虎是个怎样的人唐伯虎(本名唐寅)并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而是出生在为世人所鄙夷的商人家族,但是商也不是富商。
好在唐伯虎不是做生意的料,而是读书的料。
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过目不忘。
16岁就考上了秀才,18岁找到真爱,有了小家庭。
但人生中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到了24岁本命年,唐伯虎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先是父母去世,紧接着自己疼爱的妹妹也撒手人寰,这已经让唐伯虎悲痛不已了。
亲人纷纷离去不久后,老婆又难产死了,家里基本就剩他一个人。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唐伯虎重新娶了个老婆,开始读书备考,29岁那年中了个解元,可就在进京参加最终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蠢队友徐经,把他卷进了一宗考试作弊案里面,皇上一听龙颜大怒,结果:清白的唐伯虎被终身禁考。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改变命运只有一个方式:做学霸,考科举,当大官。
对唐伯虎来说,终身禁考,就意味着被切断了一切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做个落魄的穷书生!雪上加霜的是,唐伯虎老婆知道后立刻抛弃了他。
仕途走不了了,连家庭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没有了,无路可走的唐伯虎开始堕落。
天天不是喝酒,就是去花街柳巷。
唐伯虎为了有花酒钱,不是帮别人造假画,就是画各种各样的春宫图。
在这段时间,唐伯虎画女人倒是很顺手,而现在所说的说唐伯虎风流啥的,其实跟他画过这么多女人画像有很大关系。
在唐伯虎画里的女人都有一个特点:妆、很、厚,尤其额头、鼻子、下巴,三个地方都涂得特别白,这是明代当时女人很流行的妆容,可以让脸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除了这种风格的,唐伯虎还画了另一种就是仕女图——白描淡彩,也就是主要靠线条来表现画面。
35岁那年唐伯虎突然被当时皇帝的叔叔——宁王重金聘去当幕僚,高兴的他屁颠屁颠地跑去,准备大干一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寅,明朝苏州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
靖二年十二月初二。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
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
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
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
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
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
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
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
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
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
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
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
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
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
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
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
《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
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
《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
从此唐寅绝意仕途。
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
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
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
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
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
又南行登南岳衡山。
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
唐寅由闽转
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
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
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
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